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皈依自性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皈依自性师

   韩愈的《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事实上传道、授业、解惑全是事情,不是人,所以师是「事」,师不是「人」。我们中国,习惯将属于事的师与一个人结成一体,成为大师或名师,师所指的是「人」,已经不是「事」,于是这个成为师的人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两个阶级,他们是不平等的,对佛法而言是不对的,因为佛法是要追求平等的。把师固定在某一个人身上,对为师者是不利的,他没有学习新东西的机会了,即使他想要跟人家学,人家会说「你是师啊!怎么可以向我学呢?我们是生啊!」这样对他既不真实也不公平。

  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师应该尊重,道更应该重视,可是我们不应该把师和人连接固定起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该「以戒为师」、「以法为师」、「以慈悲喜舍为师」、「以真善美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事实上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面,有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行走,一起工作,一起玩,一起生活,中间就有你的师,所以这个时候,师不固定在哪一个人身上,而是就某一件事情而言的,比如说我有一个地方不懂,旁边有个人懂,他可以教我,教我这件事是我的师,而不是这个人是我的师。

  常言「官大学问大」,又好比拿了国外博士,你就要什么都懂了,人家就期望你什么都懂,你被逼得装成什么都懂,事实上你是不懂的,况且这样做不仅是不真实,同时也造成了阶级,又着了我相,一无是处,所以我们有必要把这个错误的观念打破,我们的师不要跟人连在一起,而是跟事连在一起,是就某一件事而言的。

  弘一法师讲「以戒为师」,当然也可以「以法为师」、「以慈悲喜舍为师」、「以真善美为师」,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就要有智慧一点,来判断哪一个是真善美?哪一个是慈悲喜舍?哪一个是正法?哪一个是戒?你要自己判断!你不能偷懒!如果说某人是师,他说的才算,什么都听他的,其实是偷懒,就好像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只看商标,只看招牌,只看有没有正字标记,不管里面包的是什么东西,这都是偷懒!我们有这个偷懒的习性,不用智慧,所以把这个错误打掉的时候,也就是不着相,要自己有智慧有判断。

  师并不是固定在人身上,而是在某一件事、某一种行为、某一种理念、某一种正知正见的上面,以正知正见,慈悲喜舍为师,这样才会把我们的无师智培养出来。我提倡:皈依就是皈依自性,皈依自性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也把四皈依「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解说为「皈依自性师、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这样子的皈依,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前五篇文章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表相与实质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让我相健全成熟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解决未知的麻烦才幸福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恢复感性直觉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

 

后五篇文章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自净其意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贪心求智慧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拿掉「钱牢笼」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为什么要受教育?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反省消业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