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改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改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

 

  下面我们开始学第一篇。

  初:改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

  第一天 改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

  这个教授在别处是不容易得到的,这是帕绷喀大师以他的慈悲之心特别说的,在别处没有这样说的。在别处即使说也说得非常简单,而他老人家是特别详开。这一部分和下面的正修部分原本是分成两本的,我把两个部分合到一起成一部,恰恰是对我们学修都有帮助。

  [动机]就是我们内心的发心,[观察所修之法]就是观察我们对所要修的这个法它是否如法。这是在别处没有的,只有帕绷喀大师才有这个教授。别处即使有也不是这样系统地谈。

  (作为引导的加行,无等法王[帕绷喀大师]首先开示如何改正我们的听法动机)

  这是告诉我们为什么来听法。

  哦,是呵!正如三界法王大宗喀巴所说:

  “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生始获得,

  难得易失如空电,思已则觉世间事,

  纵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取坚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这个颂子总括了为什么要讲《三主要道》的意义,这是宗喀巴大师本人所说的。

  [暇身胜过如意宝。] 如意宝就是能让我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世间宝物,为什么说我们已经得到的暇满人身要胜过如意宝呢?因为我们想要造一点善业要靠这个身子;想解脱生死也要靠这个身子;想学修成佛还是要依靠这个身子;包括将世间法做得很圆满,也是要靠这个身子。也就是说不管我们要想获得任何成就都要靠这个身子,所以暇满的人身胜过世间最好的宝贝。

  [唯有今生始获得] 这是说我们的人身不是生生世世都能随意得到,因为得人身十分不容易,根据教授来说,要得人身,即使得到瘸腿、歪眼、缺肢的残疾人身都要守一条清净戒才能得到。我们现在最困难的就是守戒,自己一天所犯的戒就像天上的毛毛雨一样,在有意无意之中不知犯了有多少。自己不作自我检查不觉醒,假如我们能够想到自己所犯的戒,都会睡不着觉的。犯了戒都会有结果,有的是根本罪,有的不是根本罪,即使不是根本罪所感的果都受不了。我们是没有认真想过,假如想过了会一天到晚都坐立不安的。要得到我们这样暇满的人身要具备几个条件,除了有信心这个基本条件之外,还要能够一心一意发善愿与勤行六度四摄才能得到人身,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佛弟子(我不是说在座的出家菩萨,就只说我们在家的人。)最起码也要守好五戒。五戒之中最不好守的是什么?我说五戒之中杀、盗、淫、酒都好守,唯独妄语戒不好守。哪一个敢说自己的妄语戒是干净的?别人问你的有些是不敢说实话的,说实话你要得罪人,那就只好说假话。大家可以回去自己想想,自己是不是天天都在犯?那么天天都会有恶果受。至于受过菩萨戒的、受过密宗戒的,就更不必说了。今后有机会的时候,我们要复习一下戒律,不然犯了都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犯错误,还自认为是大修行者、是最善良的人,通常大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是说自己的经验:我以前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而且自认为不是一般的好人,是最懂佛学的好人。直到最近这几年我才知道,自己需要忏罪的事情多得很啊!我现在认为忏罪是自己的主修,因此我想到,学修佛法的人都应该将忏罪作为自己的主修。即使今生做的再好,谁也不敢保证过去生没有做过恶业。果报有一生受,有多生受,最多有五百世受的,不是一生就受完了。自己过去有没有做过恶业呢?过去生以及现生自己所做的恶业忏干净了没有?我都到这个年龄了,还觉得自己还有多少罪没有忏干净。所以我觉得修行时主要是忏罪,对初业有情来说,忏罪是主要的。但是大家也不要怕,有佛菩萨在加持我们,所以不要怕。

  佛经上说,得人生如盲龟寻浮木旧巢一样困难,那是要若干亿万年偶一获得。为什么呢?万一我们做了恶业,一旦堕入地狱,人间就不知过了若干万年,想再得人身就很困难。这里有个问题:是不是堕了地狱就没时间修佛法了呢?不错,是没时间修佛法了。那么我们又怎么脱离地狱呢?我们得人身时是善、恶业都在做,佛法也在修。尽管堕了地狱,当业障消净了之后,原来学修佛法时所积的善业就会把我们引出地狱,我们就可以继续修了。所以大家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地鼓劲修,即使万一不幸堕了三恶道,当恶业消净了之后,我们还是可以回来再得人身继续修佛法。佛的愿心是要度尽一切有情,我们都在他的应度范围之内,只要有一点条件他都会来救度我们,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就是堕了三恶道都没关系,把恶业消净了之后,仍旧可以回到学佛的路上来。在座的各位将来都是要成佛的,也就是时间的早迟,这一点我们要高兴。大家不要怕,大雄宝殿的佛弟子没有害怕的,恶业赶快忏除,善业赶紧积累,我说没有什么好怕的,就是这个道理。

  [难得易失如空电]就是说人生极为难得,失去却很容易,就像空中的闪电一样,一瞬间就没有了。人生几十年的时间算什么?一晃就没有了。四天王天上的一天等于我们人间的五十年,就好比眼前我们看得到的其他生物,比如昆虫有多么渺小,它活的日子在我们看来就是几天,一下子就没有了。它还不是与我们一样有身体,什么父母关系都有,它们把自己的家搞得再好,下一场大雨,它们的生命就没有了。下一场大雨在我们看来不觉得有什么,可是这山上要死多少昆虫!你看树上的蝉叫得多厉害,白天晚上都在闹,大雨一下,它们就生气皆无,到那里去了?没有了嘛。在我们看来它们是一世生命的结束,天人看我们还是一样的。在我们看来,一个人活到七八十、八九十岁就不得了,老翁长寿啊!在天人看来不过就是那么一会儿嘛,这就是业力不同,个人的感受就不同。我们学修佛法最紧要的就是将不能自主的变成能够自主,这是我们学修佛法最重要的目的。

  [思已则觉世间事]依上面所想之后,我们会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了不起啊,可他现在到那里去了?没有了嘛。所以说世间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出生、成长、衰落、灭亡。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想:是不是每天都有人在出生、成长、都有人在衰落、灭亡?就这么一回事嘛。

  [纵劳无益如扬糠] 我们以前所做的许多事实际上都是没有意义的。那时人们磨白面和精米时,将麸皮和糠用铲子铲起向空中一扬,风就将糠吹走了。用此来比喻我们忙于世间之事如扬糠一样,没有实际利益。

  [故应昼夜取坚实]我们应该白天晚上都扎扎实实地修行佛法,为什么呢?因为修行佛法是能真正利益我们的事情,真正使我们得乐的事。得乐其实很简单,从修最基础的法开始直到修最后成佛的法都是得乐。就如我们读书一样,上幼儿园是学生,读研究生还是学生,就是这个道理。

  [至尊恩师如是修]至高无上的恩师都是这样修的。这里所说的恩师包括得很宽,代表了所有的佛菩萨。

  [欲解脱者如是行]所有希望得到解脱的人都应该这样的修行。

  这些就是上面这个颂子的总意义。

  从无始以来直至现在的一切生中,我们在轮回中没有哪一种痛苦未曾经历过,也没有哪一种快乐未曾享受过,虽然受取过那么多的身体,但取心要的事一次也未曾发生。如今值此获得清净暇满身之际,我们必须要取得一些有坚实价值的东西。

  自无始以来,地狱我们也曾进去过,转轮圣王、梵天王我们也都曾做过,在座的各位都是如此。从无始以来的时间不知道有多长,世间最有大福报的天王我们都曾做过,世间最苦的莫过于无间地狱,我们也曾住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天生是坏人,都是烦恼引起的,在烦恼的驱使下自己往往做不了主。我们学佛法之人就是在学会自己作主,不受烦恼驱使。

  所谓[心要]就是如何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这就是我们学佛者的心要。因为不知道学佛法,过去生中我们一次都没做过离苦得乐,究竟成佛的事,所以直到现在还是众生。

  今世今生得到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不应该浪费,总要得收获,就像前面说的:即便做个大成就者我们办不到,小有成就总要拼命争取嘛。争取小有成就并不太难,一是如能将业果搞清楚了,能如法取舍,就能够生生世世得人身,这就是小有成就;二是如能努力修定,修好了定也是小有成就。离开欲界了才算有成就。大家现在没有达到那个水平,(当然在座的是否有大菩萨我不敢说。)我们是初业有情,比一般不学佛法的人懂得一些佛学知识,但是在修学佛法上还不能说有所成就。我们如能把业果搞清楚了,做到因果不错乱,所做的尽是止恶修善;如果同时再得了定,离开了欲界,那么我们就是小有成就了。大家现在就要争取这两样,起码要争取其中的一样。换句话说,这可是我们的救命稻草啊!大家一定要紧紧抓住。如果以后生起了菩提心,再证了空性,那么我们就成了大成就者,就成了像清定上师那样的大菩萨。他们都能修得成,我们为什么修不成呢?未必贤劫千佛都没有我?大家应该有怎样的志向,怎样的进取的方法,怎样的进取的目标,这部书里都有。我们发心要大,不怕任何困难,无论如何就是一定要成佛,目标就是要定到成佛上。这是我们现在做得到的事情,或是可能做得到的事情,目标就是一定要成佛,学修佛法的人应该有这样的心。

  宗喀巴大师教法殊胜之处就在于开始就要我们发成佛的大愿心,由于我们的一切所做都为了这个目标,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成为成佛的因。因为我们心里的欲念是想成佛,那么我们所做的任何善业都是成佛的因,而不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是成佛的因,这一点我们是可以掌握的。我们就是再没有修行,这一点还是可以掌握的。这是真实的,因为我们起了一定要成佛的心念,就种了成佛的意业因,有意业因就必定有果。这种成佛的意业因是在我们心里生起的,任何强盗小偷都偷不走。换句话说,如果你心里起的是不好的意业因,那么谁都救不了你,佛菩萨也救不了你,因为一切都种在你自己的识田里。我们现在能够自主的就是一定不种恶因,只种善因,种好的因。

  修学佛法应该不温不火、循序渐进,什么事情都一步步来。为什么呢?因为每人都有烦恼和过去的业力,还要看各人的因缘如何,这是自己做不了主的,唯有今生的勤奋是自己做得了主的。每天抓紧自修是第一重要的,就是再忙我们都要把自修的时间挪出来。天天认真想这么一遍就是修,天天思维佛法的道理就是修,只念仪轨没有思维就不是修。有些人不上座则已,一上座就打瞌睡,那就不得了,那就永远修不成了!这一点大家要注意。我们应该把一天中最好的时间,脑筋最清醒的时间用来上座。万一工作忙了实在没有空,上座之前就先休息一会,睡得着更好,睡不着就闭目养神,把世间的事丢开,身上的一切细胞得以放松之后再上座,就不容易打瞌睡。

  我还要强调一下:大家在修的时候一定不能有一上座瞌睡就来的坏习惯,如果有这种上座就打瞌睡的习惯,还修什么呢?这辈子也别想修成了!所以大家开始修时要养成好习惯。修法中有两种障碍,就是昏沉和掉举。习惯养好了,不打瞌睡,头脑清楚,才能去除修法中的昏沉,不然昏沉就去不了。要以定的力量去掉举,心不缘念正法就永远得不了定,能够心住于正法,自己的潜伏意识就不容易现起。掉举是潜伏意识现起,不是我们在座上修法时还看得到什么,而是自己的潜伏意识现起。在佛法上叫习气种子,用现在的语言就是潜伏意识,潜伏意识现起就是掉举。大家在修佛法时一定要注意两样,一是不能打瞌睡,免得有昏沉;二是要学会丢开掉举。方法很简单,来了恕不招待,什么叫恕不招待?就是掉举来了不要接着继续想下去。这就像客人来了你不让座,他就不好意思坐在那里。头一次你不让座,他还好意思坐一坐。第二次他来了你仍不让座,他怎么再好意思坐下?用世间的语言说这就叫恕不招待。

  [如今值此获得清净暇满身之际,我们必须要取得一些有坚实价值的东西。]什么叫坚实价值?就是真正能够止恶生善。我们今生要坚决只行善、只缘念善、只想善;不缘念恶、不做、不想坏事情;过去造的恶业今生我们赶紧将其忏悔了;过去、现在所有的善业我们都回向成佛,这些就是有坚实价值的。因为这样我们生生都可以得好处,一直到成佛都可以得好处,所以称其为有坚实价值。我们现在要做这些事情,简单的概括为一句话:我们现在得人身要修三世,恶业要忏净,善业要回向成佛。要修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些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其他爱自己的方法都是有毛病的,都会将自己引到不好的地方,只有这些才是对自己完全好。

  我们在不作观察的时候,对获得这样的妙身一点也感觉不到特别的快乐,还不如得到一二两银子感到更高兴些;对于浪费我们的暇满,一点也不觉得可惜,还不如失去一二两银子感到更可惜些。然而,我们所得的这个身体其价值要胜过如意宝十万倍!如果将如意宝洗三次擦三次使之干净后,置于幢顶而作供养,那么衣食等现世的快乐都能不劳而获,但是即便获得这样的如意宝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甚至十万个,也无法使我们后世不入恶趣,而这还只是此身所能办到的最小利益。

  [对获得这样妙身一点也感觉不到特别的快乐,还不如得到一二两银子感到更高兴些]通常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只是知道爱惜自己身体,却没有觉得这个身体难得。大家是不是都没有想过?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只觉得自己比天天抡锄头的农夫要高明的多,但是自己的身子是不是难得却不曾感觉得到。世间就是这样,已经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知道其宝贵。人身极为难得,可是人们却不知道喜欢,还不如得到一些财物感到高兴。现在的社会进步是各种物质享受好,过去享受不到。反过来说现在人的心很苦,过去则没有那么苦,不像现在的心苦极了。你看现在哪个人每天都能心平气和、无忧无虑的?没有嘛。所以说尽管物质文明发达了,可是现在的人心比过去更苦。

  [对于浪费我们的暇满,一点也不觉得可惜,还不如失去一二两银子感到更可惜些。]这句话说得很重要,说得很沉痛。过一天我们就少了一天寿命,福报也就短了一节,可我们却不觉得痛惜,因为没有这个心。不仅不痛惜,甚至想都没想过。什么时候才会想?要到我这个岁数就知道了,当身上各处的功能都和年轻时不同了、衰落了,就知道活不了多少年了,在五十岁以前大家不会有这种感受。你们大家都是该抓紧正修的时候了,从二十几岁到五十岁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时候,也就是知识不断的丰富,能力不断的加强,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要抓紧时间来学修佛法?那是需要过去有多么大的善业,过去也曾经用过功,身语意三业都用过功的人才会在这个时间不休息来学修佛法。其他人这时候不是在吃喝,就是在玩耍游乐,再不就在度假村里胡闹。大家今天能来学佛法,过去生中都是曾经好好修学,积了很大的善业才有今天。我们今天汇聚在这里学习的不过二三十人,这是很不容易的啊!难、难、就这么汇聚一次都难啊!

  [然而,我们所得的这个身体其价值要胜过如意宝十万倍!如果将如意宝洗三次擦三次使之干净后,置于幢顶而作供养,那么衣食等现世的快乐都能不劳而获,但是即便获得这样的如意宝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甚至十万个,也无法使我们后世不入恶趣,而这还只是此身所能办到的最小利益。]这段话非常重要!我们到哪里去找如意宝?如意宝就是世间圆满,可世间再圆满也不能保证下一世不堕恶趣。为了能够世间圆满现在都有了百亿富翁,可是为此多少人吃了苦、受了害?大商家为了自己的世间圆满,把多少小商家挤垮了,他们就吃了大商家的苦;大官僚为了自己的世间圆满,把多少同事挤垮了,不然他怎么爬得上去?这些都有损人的成分,损人就是恶业。你如意了,享受得比任何人好了,是你过去生中的福报,可今生你欠下的恶业帐总是要还的,那怎么得了!

  现在还有这样的情形,做了错事的人还会自鸣得意。按照因果关系来说,这就叫不见为罪谓功德,这是海公上师的教授。所以,暂时的快乐没有多少意义,究竟的快乐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相比成佛来说,现世的快乐算什么呢!大家想一想,我们要想解脱生死,就要舍世间贪,现世所贪的都是世间的安乐,正是我们求解脱生死的人所要丢弃的糟粕,有什么重要、有什么好处呢?世间的安乐无非是引起我们造恶业的,不能令我们不堕恶趣。所以,求解脱就要舍世间的安乐。

  这里我要告诫大家:不是要你们自己故意去找苦来吃,这点千万要记住。我们要的是不执著去求安乐的心,哪怕如国王一样福报多得涌起来,只要心里不执著就没有关系;身无分文乞丐,将手里一根打狗棍抓得死死的,也还是执著。这部书里帕绷喀大师就说道:我们要的是不执著,并不是要大家去当乞丐。

  现在做事情要跟烦恼作斗争的确很不容易,但还是要学着做。如何学着做呢?就是要在心里天天想佛法的道理,天天想,想久了心就变过来了。思和修都要不断的天天想,搞懂了道理之后就要把书本放下去思和修,光是看书没有什么作用。看书的当时心生感动是得了加持:“真是觉得这么做很正确、这么做很好,我以后要一定这么做。”但这只是一时的感动。要天天不断地这么做、心不生疲厌的这么做,才能够变心。不经常洗涤,衣服不能干净,心也是一样,善念、恶念都在心里,多生积累的烦恼哪会那么容易就去除干净了?不然佛菩萨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悲心,再困难也要来救度众生。正是因为众生不好度,所以观音菩萨才流泪,才变成了千手观音。观音菩萨在修菩萨道时发了誓愿普渡众生,可是又觉得众生难度,他的心一退,头就裂成了千块,他的上师阿弥陀佛加持他成了千手观音。这是示现给我们众生确实难度。

  如果我们依赖此身,想要不入恶趣,它就能为我们办到。同样,如果我们想成就梵天、帝释等身,它也能为我们办到。不仅如此,我们不能获得解脱与一切智位,仅仅是因为我们不去修,事实上,依靠此身同样也能办到。尤其是别人要修三大阿僧祗劫才能获得的双运金刚持位,依靠此身在浊世的短暂一生中就能办到。

  [如果我们依赖此身,想要不入恶趣,它就能为我们办到。]这是我们做得到的,只要我们将业果搞清楚,决不做恶业,尽做善业,就能不入恶趣,因为没有堕恶趣的因了。这就是依人身能够办得到的。

  [同样,如果我们想成就梵天、帝释等身,它也能为我们办到。]我们的人身可以积累成就帝释、梵天的条件。耶稣说众生是上帝用泥巴做的,可上帝是由谁来做的呢?他总不能说是无因生嘛!这些说法都是不究竟、不彻底。

  [不仅如此,我们不能获得解脱与一切智位,仅仅是因为我们不去修,事实上,依靠此身同样也能办到。]这句话大家要很重视。不是我们得不到解脱;得不到一切智位(一切智位就是佛位),我们得不到这两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不去修、不去做。只要我们肯去做,就一定能得解脱,为众生成佛,这些都能办得到。为什么现在办不到?就是因为自己不肯做。众生有个共同的心理:“成佛好不容易哦!”大家是不是都有这个心理?帕绷喀大师的教授就是说:我们的心量一定要大,学佛的目标一定要定在成佛上。不要认为佛道难就不学、不修,我们就是一定要成佛。成佛是有方法的,有道次第、有次序的。只要我们依道次第都可以成佛。盲目听从外面人所说的:最高的是无上密、最高的是明心见性、最高的是大圆满胜慧,就赶紧去修那些高的,那就浪费了我们的人身。

  我们所发之愿是要为众生成佛,用功却要在下士道,先把人身保住,保证生生世世都得人身,才能不断地修。假如不幸堕入地狱,一去就是多少万万年,贤劫千佛都过完了自己还在里面,那怎么得了呢?真正学佛之人,不管是在家菩萨还是出家菩萨,都要像这里所说的,要生起坚实的功能才行。每个人都要认真想想,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个其实很容易做到。

  不仅佛法是如此,世间法也是如此:你的专业哪里不圆满,就要把哪里学圆满。社会在发展,你要赶紧跟上,不要老是在一个水平上,那就落后了。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某化工厂有个日本人在管理,下班后他一有空就在学习。别人问他何必要这么辛苦,他说:“我在这里工作期满了回去要失业的嘛,我怎么敢不学习?”别人都在快速发展,你不能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种精神很好,我们学佛的人就应该这样:你们回去自己分析检查一下,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那样功能没生起,就多用功尽快让它生起。怎么才能生功能呢?一个法修到熟极了之后才能生功能。真正修到熟极了,先从心上生暖,然后遍及全身。这种感觉是修了之后才能有,光讲道理则没有。我们修《菩提道次第》,真正修好了就会生暖。如果还没生暖,就说明这个法在你心里还不够熟,要修到熟极了才生得起。我说的是重在实修,不是一味地求知,光是求知而不实修没有好大的用处。一味求知好比是看报,看完了就丢了,能有什么用处?

  [尤其是别人要修三大阿僧祗劫才能获得的双运金刚持位,依靠此身在浊世的短暂一生中就能办到。]你们看人身有多宝贵啊!金刚持位就是由修密法而成佛的,密法中将佛称为金刚大持,在显教就称为佛。我们是修显又修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过的:密依显而生,显依密而速成。大家要清楚,这里所说的依人身就能办得到,不是说得了人身就办得到,而是可能办得到,不是说包括在座的各位和我自己在内今生就能做到即身成佛。这里的含义是说人身具有此堪能性,不要将其浪费了。

  我们最重要的是从现在起就要积累成佛的福、慧二资粮,福、慧二资粮可不是光懂成佛道理就能得到,而是必须修到佛法在身心上生起功能,使心里具有了潜伏意识,这才是种下成佛的种子。单是听懂了道理自己没有实修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修和行。人们一般将修行合在一起说,其实应该将它们区分开:在座上思维与座下思维都属于修;在座下的待人接物与任何一个有情接触叫行。修是生功能,行是种因。我们应重在于行,这是很重要的,但还必须重视因果。知道自己所行是否正确,才判别得出善与恶。按照正确的方向去做,所行才是善因;做那些不正确的害人害己之事,所行就是恶因。所有在家修行之人和出家修行的菩萨都要如是修和行,因为心里只要一起心动念,因果就跟在后头:说话有因果,做事有因果,起心动念还是有因果,因为是意业在活动。我们不仅要重视因果,要依因果而行,还要害怕因果,不要乱种因。有一句话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菩萨最怕种恶因,众生最怕受苦果,大家只会说这样恼火、那样恼火,就是不想想这些恼火是从哪里来的,恼火过后照旧还是做,结果当然还是继续恼火。学修佛法之人的目标就是要将不自主修成自主,止恶修善要能够自主,那么就永远是大仙道,永远不堕三恶道。我感觉解脱生死、成佛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要将因果掌握好,同时再抽出时间来修定。在正见基础上定力如果生得起来就能离开欲界,这两个就是前面所说的一般的小有成就,这是修学佛法之人最起码的追求。更大的追求则是将菩提心生起来,再证了空性,那就是大成就。就像清定上师、大吉活佛那些了不起的大德,他们都属于大成就者。他们所做的事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他们那种魄力,也没有他们那种力量,或者说因为我们没有本钱,简单的说是没有内证。没有内证,报身没有变,依报怎么能变?我们努力将正报变了,依报会跟着就来,这点大家不要操心。如果不改变我们的世间心,善业不回向,福报大到了那个时候,依报反过来要和我们打岔,会像潮水般涌起地来,你如果心里有贪念,则又是此世贪著。

  我们现在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俱胝个摩尼宝,所以如果将这样的妙身得到后又白白浪费的话,那要比白白扔掉十万俱胝个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了。

  这段话告诫我们如果不知道爱惜自身,那就恰恰是最大的亏损、是愚痴;不知自爱,是自欺欺人,也就是自己骗自己,或者是将自己福报、寿命随意浪费了。人都要衰老,体衰是自然规律,等到人老体衰时再想用人身来修行就恼火了。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会,看起来自己身体在好转,但做什么事都不能持久。你们现在做事能持久是最有钱的富翁了,我现在穷了,上座坐个点把钟我就来不起了,不是昏沉来干扰,就是掉举频生,同时还有身心不堪忍。我觉得五十岁以前是大家的壮年,正是修学佛法的时候;五十岁到七十岁这二十年就是尽量使自己所学不减少、不减弱,能够把正修的一天天培养壮大;七十岁以后能维持就已经是了不起了,这是自然规律,是人身衰老的自然规律,也是我的亲身体会。你们大家要趁着还年轻,还是小伙子,正是得力的时候抓紧时间修。等到以后你诸事学好的时候,就老了,就和我一样,要说懂是比以前懂得多了,做却不如从前做得好了,因为做不起了。你们要及时的去修,而且修的时候不要求多,求多是障碍。先在一两样法上专门修,要修得达到身体生热的水平,那个法就是你们自己的了;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以前,都是书本本上的。大家千万不要贪多,贪多就是自己的障碍。贪多是怎么来的?这个活佛来了你把脑壳伸过去,那个活佛来了你也把脑壳伸过去,到处都去听讲法,听了法之后又不能不修,因此就弄得自己一天到晚修都修不过来。修每个法都要分一点精力和时间,修的多了就将你的精力和时间都分散了,还生得起什么功能呢?多得法当然也有好处,可以多得点加持。得加持的好处是这辈子修不起,下一次得人身再修。与其这样为什么现在不将一两个法修起功能呢?初业有情开始修法时不要求多,要求简单,要求专修,当成一天三顿饭一样丢不得,就是要这样做。还要就是我劝大家无论如何都要修定,修定是个很艰难的事情,头一关就是找所缘,初想都还现得起,再想却又没有了。但是大家不要因此而害怕,坚持一次次把所缘想明显就好了。每天坚持这样做上几遍,虽不是专修定,也是随顺修定。能把所缘现得起了之后,你再念仪轨等就有不同的情形,就不是现在修时所缘现不起的样子。

  怙主寂天曾说:“既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怙主] 就是救护我们的佛菩萨。人们通常都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自己看问题就是与别人不同一些,各位是不是有这样的心态?得此暇满人生如果不知道修善、修佛法,就是最大的自欺!别人骗你或许还骗不了,可自己欺骗自己总是能骗。别人骗了你,你还有明白的时候,可是自己骗自己就永远没有明白的时候。这是属于‘五盖’里的事情,就如太空罩着我们,可是我们却不觉得有太空,这是很自然的。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哪里知道自己才是愚蠢的人!得了殊胜人身却不知道止恶修善,那样的人可称得上是宇宙间第一大笨蛋!他们一点都不爱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爱自己。真正爱自己的人就应该知道要离苦得乐,就应该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每件事是不是真的爱自己。举个例子:有些人一天到晚吃吃喝喝,吃的时候自然高兴极了,回家拉了肚子该咋办?不见得每次吃了都是舒服的吧?痴人才做这种事,因为他不知道真正爱惜自己。

  如果我们想取心要,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这有两个原因:死决定与死时不定。举例来说,我们现在参加法会的这些人,一百年后恐怕一个也剩不下。以前我们的大师释迦牟尼佛,虽多劫修集二种资粮获得如金刚般的身体,也显现出涅槃相。后来印度、西藏的智者、成就师、译师、班智达等也全都已示现涅槃相,只剩下一个名字“某某时代有某某大师在世”。总之,我们现在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指着某个人说:“此人(从很久以来)一直未死而活到了现在,也不该有这样的指望。”这样的话,我怎么会成为唯一的例外呢?

  [如果我们想取心要,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这有两个原因:死决定与死时不定。]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修佛法不要等,要从现在就开始修。因为人是死无常,并不是依岁数的大小安排死的时间,死缘一到年轻人也会死,小孩子也会死,乃至于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有死的危险。我来举个例子:坐飞机很快,可谁能保证飞机不失事?一旦飞机失事,乘客的骨头都找不到了!火车跑得快吧?现在十个小时就到重庆,可万一火车出轨了怎么得了?固然这不是常有的事,但总不是不会有的吧?还有这样的事情:某人在街边上走,路边盖房子掉下一根木料砸到他的头上,他就死了。这样的事防是防不到的,所以在佛经上说死缘众多。另一方面,人的身体是很脆弱的,练武之人看起来身体都很强壮吧?他们的身体再强壮经不住一铁锤真砸呀!就是因为死缘很多,所以我们学修佛法要从现在就开始。

  每一个人都会死,不管他活了多大的岁数,就以龙树菩萨来说,他活了二百多岁,可还是要死。死不定期就是说死的时候不论岁数大小,也不分体质强弱。那些体质弱的人,由于他善于保养,不到处乱动,反而活得长寿;那些身强力壮的,成天到处跑来蹦去,不一定哪天他会蹦出问题。所以说不论人的身体强弱、岁数大小,要死的时候没人通知你:“喂,你要死了,快做准备哦!”没有这种事嘛!死因都是突然而来,很多人都是还在盘算自己要怎样发财、怎样保健的时候就死了,这种例子很多得很嘛。

  [举例来说,我们现在参加法会的这些人,一百年后恐怕一个也剩不下。]这话是真的。一百年后在座的各位还有几个在世?只有龙树菩萨活了二百多岁。有人说毛主席能活一百四十多岁,可他还不是八十二岁就死了,想不死可不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

  [以前我们的大师释迦牟尼佛,虽多劫修集二种资粮获得如金刚般的身体,也显现出涅槃相。][二种资粮]就是福慧二资粮。宇宙间凡是有为法都是生、住、异、灭,没有长住不变的。有出生就有成长,有成长就有衰落,有衰落就有灭亡,任何事物都是如此。铁路修得再好也会损坏;飞机设计得在好也会出事故,没有什么是绝对可靠的。

  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相,就是要大家不要执常。世界上不存在常边,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身体,也要不由自主的舍弃。佛示现涅槃,是告诉我们任何事都没有常边。宇宙间不存在常有,证空性就是要断除常断二边。既然人都要死未必我就不会死?既然我要死就要赶紧去做该做的事。修佛法要靠这种死无常的心为动力,没有死无常的心不会努力修法。所以修佛法的人要知道死无常,任何人都是说死就死,这样才能激发自己即时修佛法的心。

  [后来印度、西藏的智者、成就师、译师、班智达等也全都已示现涅槃相,只剩下一个名字“某某时代有某某大师在世”。][班智达]就是善巧者。大家想想这句话是不是说得很现实?我们现在学帕绷喀大师的教授,是不是只剩下他的名字还在,他本人也早已示现涅槃相了?

  [总之,我们现在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指着某个人说:“此人(从很久以来)一直未死而活到了现在,也不该有这样的指望,”这样的话,我怎么会成为唯一的例外呢?]你们能不能找到一个秦始皇那时出生,一直活到现在的人呢?没有嘛!你不能说:“我就不同。”因为你还是在众生的范围之内,众生有什么你就有什么,怎么会有[我不同]呢?除非你成了佛了,就有了[我不同]。我们现在是在追求这个[我不同],那就是要尽快修成佛。每个人都不能例外,都不能不死,谁也不能说自己有一定的寿命以后再死。在北俱卢洲可以说寿命有定,在南瞻部洲则是寿命无定,尤其在此五浊恶世中,生命更是无定。因为死缘多、生缘少、生命脆弱,这些条件现在就更显得突出。

  不仅像这样死是决定的,而且死期还是不定的。我们中没有人能肯定明年这个时候我们是否还穿着法衣安住在人群中。明年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已经投生在畜生中,身上披着长长的毛,头上长着竖起的角;也许已经投生在饿鬼中,连一滴水都得不到;也许已经投生在地狱中,正受着寒、热、烧、煮的痛苦,这一切都难保不会发生。

  因为帕绷喀大师是出家人,他的对境往往是听法的出家人,所以他举的例子也都是针对出家人的。这段话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要记住死期不定,绝不要想等自己以后有了空闲再来修佛法,这是万万想不得的。我们学佛法的人既要知道死无常,又要知道三恶道的苦,还要知道业果和皈依的道理,这样才生得起向法的心,才生得起皈依与出离心、菩提心。皈依就是寻求三宝救护,而不是 “今天我皈依了佛,我就是佛门弟子了”。皈依是我们向三宝求救,由于我们过去所造的业、今生所造的业可能堕入三恶道,所以我们求佛来救护自己。因为我们怕堕入三恶道受苦,而由于业果的关系又必堕,只有佛才能救护我们,所以我们皈依就是求三宝救护。

  死后心相续是不会就此中止结束的,我们必须再一次地受生,而所生之地不外乎乐趣与恶趣二种。倘若我们生在无间地狱,那么我们的身体与火将没有区别。即便是生在地狱中痛苦最轻的等活地狱,每天也要受死一百次又活一百次等等的苦。现在我们把手放入火中一小会儿都无法忍受,又怎能忍那样的大苦呢?而且地狱中所受的苦与现在这个身体上所受的苦一样,不要认为会有所不同而变得轻一些。如果生在饿鬼中,多年之中连一滴水都难得到,我们现在视斋戒等为畏途,又怎能忍受受生在饿鬼中呢?假如生在畜生中,以狗为例,仔细研究一下它的住所,它是如何觅食的,通常它能获得怎样的食物等等,一旦我们受生为狗,我们又该如何忍受?

  [死后心相续是不会就此中止结束的,我们必须再一次受生,而所生之地不外乎乐趣与恶趣二种。]这句话很重要。什么是心相续呢?我们的心念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而不是一个整体。只有将定修好了之后,我们的心念才能变成一个不准插队的心。现在我们的心念都是可以插队的,总是前念灭亡后念生,这样不断地来,正是因为如此,潜伏意识才会插进来干扰。比如大家在排队的时候,无论怎样都会有人插队,但是如果队伍排得像一根绳子一样没有间隙,想插队的就插不进来。正是因为我们的心念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是刹那生起的,所以恶念、潜伏意识才能现起。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这是不懂佛法的人所认为的,其实此生这个身子丢了,下一个身子必定要受取。我们人最爱惜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当我们死的时候身子丢了,心识就要忙着去找自己的身子,取后有就是这样来的。人死之后和此生之人的一切缘都断了。道家所说的什么魂起来了,什么地上撒一些灰能留下脚印,甚至说某人回来身上带着铁链子,还有铁链子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是臆想而说的,是他们想当然而已,其实世上没有这种事。人死了之后,今生的缘就尽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身子失掉了要尽快去找个身子。此生的缘既然已经断尽,什么过奈何桥、喝孟婆汤等等都是人们编出来的,哪有这种事呢?缘尽才散,缘不尽就不会散。缘不尽时,两个人就是把头都打破了也要在一起;缘尽了以后,再好的朋友想在一起多一秒钟都做不到,大家互相形同陌路,什么关系都没有了。道家所说的那些无非是为了神道设教,劝人为善,为的是让大家生作善之心。可是久而久之民间将佛教与道教的信仰混到了一起,再加上一些民间的误会,就变成三者合一的了,而且搞得道也不是道、佛也不是佛、世间法也不是世间法,现在流行的就是这些东西。

  我们要求的正见,就是要把一切都认识清楚,搞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死了还要忙着去找身子,就好像自己把什么东西丢了一样。从前有这样一个笑话:解差押着一个戴枷的和尚上路,晚上解差睡着了,和尚把枷打开给解差枷上,并将其头发剃光之后跑了。解差醒了之后说:“枷有,和尚有,我呢?”他认为枷在,和尚也在,就是‘我’不在了,于是就忙着到处找‘我’。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却说明人的愚痴,很多事情没有看清楚,都是糊里糊涂的。人死了就是这样,心识要忙着去找个身子,其他的事都不会想了。下一世的身子生在何处取决于自己的善恶业:善业强大就能取个好身子,乃至于取个人天的身子;恶业强大就只有到三恶道去了。有人会这样问:“畜生道不好,我能不能不去啊?”这可不是你自己去不去的问题,畜生道、三恶道是你这一生最恨的境,可是受生时你见到一生最爱的境,于是贪心一起说:“哎呀,这是我一辈子都没找到的,今天可找到了!”就扑了进去就变成猪了,这不是你愿意受生为猪而是自己的贪心所致。又好比你受生时见到境中一个三世的冤孽,立刻就想追过去将其杀掉,却不知这一去就进了地狱。堕三恶道都是由贪和瞋而去的,假使我们能够去掉贪和瞋,三恶道就与我们无缘,因为没有那个因了。一个人是否堕三恶道是不是由判官小鬼做主呢?不是的,是我们自己的欲心所为,不去争名利自己心中就过不去,那就必定是堕入三恶道后才心安理得了。严格说这是愚痴,佛看我们众生都是愚痴的,就是这个原因。那么苦的地方还有人非要跳进去,挡都挡不住,拉都拉不住,你说有什么办法?我们随业力流转就是这样的情景。因此我们要趁得人身的时候,把善恶业搞清楚,不种一点堕三恶道的因。

  我曾在金沙庵给大家讲过,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修自他相换。我们不能保证自己过去的业中没有堕地狱的因,就算自己今生是善人,万一过去生中造下要感几世果的堕地狱的因,那就不能不去地狱。我们要学释迦佛,他在地狱里被铁钻子将脑髓钻得痛极了,于是他就修自他相换,自他相换的念头一生,他就从地狱里出来了,并且立刻受生进入三十三天,这就是释迦佛给我们示范的极好例子。我们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准备,假如自己感到身上哪里不舒服,哪怕是轻微的,就要想到与我同样苦受的众生,我要尽代他们受苦。我们初业有情正修自他相换时不是笼统地修众生有什么苦我们都可以代受,而是需要有具体的对境,由此想到与自己有同样苦痛的众生,自己愿意代他们承受痛苦。现在我们把这种方法练习惯了,万一将来不幸堕入地狱,我们才能想得到要代为众生受苦。不然那时候各种苦、痛一来,自己会什么都忘了,只知道苦啊、痛啊,哪里还生得起代为众生受苦的心呢?只有我们抓紧时候不断地天天修,才能有这种力量。这就是所缘,所缘一现起,我们心里立刻就会想起自他相换,马上就想到了代为众生受苦。这种念头一生起,就能像释迦佛为我们示范的那样,马上就可以离开地狱。这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教授,是我们佛教徒要实际修的,我们大家都要修。换句话说,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防卫的本事。就好比你带根铁棒走黑路,心里才不怕遇坏人;要是你手无寸铁,坏人拿出一把刀你就没法了。我们需要能够自己保护自己,我觉得这很重要。平时自己身上不舒服,哪怕是脚趾丫丫不舒服,你也想代为众生受;哪怕手有点痛,也想到代为众生受。当然我要说明一点:有了病痛该怎么治疗还是要怎么治疗,不要只是傻乎乎地修自他相换,而是借这个自他相换为所缘,修自他相换的心。这种机会不是我们自己找来的,没有病痛却要修自他相换,那就是空谈。真正有机会了,我们就赶紧修,修了多次之后自己才可以生起功能。这种功能生起之后,就有了万一堕入地狱也可以快快脱离的保险。这是释迦佛给我们做了榜样的,不是空谈。我们将自他相换修好之后,心里就有了证量,就不怕堕入地狱,因为自己有了堕了地狱之后也能快快脱离出来的本事。

  我们这生寿命完结了,是自己的寿命尽了,自己的福报也尽了,与众人的关系也尽了。这里我要附带说一下,人的寿命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必须同时有福和寿这两样:寿尽有福也要死;有寿无福也要死,两者同时都有人才能继续活下去。因此我们要想多活几年,就要培寿培福。

  培福大家都知道,怎么培寿呢?如果我们不损害他人的生命,我们的寿命就能长;如果自己非要杀生,那么寿命就会短,这是自种因、自受果。我们要爱惜一切有生命的有情,看到他们生命有危险时要尽量的救护。比如看到一个虫子掉入水里,我们要赶紧把它救出来,这在布施中叫无畏施,也就是在一切有生命的有情感到恐惧、害怕时,我们让它不畏惧。同时我们要爱惜一切有生命的生命体,这些都是增寿的。寿命的大部分是前生注定了的,今生自己所种的因也还是要起作用的,我们今生所做的就是有资本了之后再添一些资本,这是有可能性的。如果今生只管前生业,不管现生业,那岂不是业果不起作用了?要如何让今生种的因起作用呢?那就是心力猛和长期地做、长期地想,这样就可以感得现生受果。由这个道理来说,我们就可以使自己的寿命延长,同时我们再培自己的福报,这样我们的寿命不要说像传说中的彭祖活八百岁那么长,起码比一般人通常活的岁数要长些。

  这一点龙树菩萨就给我们示现了的。他在生下来之后,家里经人算命认为他的寿命不会超过二十岁,父母认为他寿命不长就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去各处游历。他来到一个寺庙,坐在庙的外面,因为他过去生中有过修学,无意之中就哼起一种调子,这就属于五明之一的声明学,也就是现在的音乐。庙里的大师听到外面在念经的声音,就觉得奇怪:是谁会念这种经?于是就叫侍者出来看。侍者看后向大师汇报说是一个十几岁的娃娃,大师十分惊异,就让侍者将他叫了进来。大师问起他的经历,他就将自己出游的原因细说了一遍。大师问他:“你愿不愿意长寿?”他说:“我当然愿意。”大师就说:“那你出家吧,我教你长寿之法。” 他为了救命就出了家,后来就得到了长寿法。因此,龙树菩萨活了二百四十多岁。这个例子说明:虽然人的寿命是自己过去生中业力决定,但是今生还是有缘起和方法使寿命延长。我们当然没有龙树菩萨那种本事,但是如果我们爱护一切有生命的有情,再加上自己多多培福,这样就会福寿双惠,我们照样能延长寿命。如果平时再注意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注意加强身体的活动与锻炼,积累长寿的因素,我们也能长寿。虽然看起来这是世间法,但具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我们没有身体,拿什么来修佛法?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必须有身体,所以要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此外,修密的人要注意,修密不爱护身体可是要犯一条密戒的哟!

  还要说明一点:自杀同样是犯杀戒的,并不是杀自己就不犯杀戒,杀自己同样犯有杀戒罪。有人想不开就自杀,那是不懂佛法的所为,懂佛法的人绝不可以自杀。不要以为自杀你就可以脱离现生的痛苦了,哪里知道你杀了自己又种下了杀业的因,还有更苦的果报在等着你。学佛的人要懂这个道理,再苦,也不能自杀。

  [倘若我们生在无间地狱,那么我们的身体与火将没有区别。]这里所说的身体与火没有区别,是指身体被烧得和火一样,但心识还是会有感受,所以才感到痛苦。柴禾被烧成火炭并不会有什么感受,而地狱中的有情就会有感受,当他们的身体被烧成火炭,是会感到火烧的痛苦。

  [即便是生在地狱中痛苦最轻的等活地狱,每天也要受死一百次又活一百次等等的苦。]等活地狱是八层地狱里最轻的一层。等活地狱是什么情形呢?在那里大家各自拿着武器互相追杀,自己被同类有情杀,自己也在杀别的有情。这里我附带说一下,为什么会生在等活地狱呢?这是由生气感得的果报,是爱发瞋心感得的果报,所以我奉劝各位喜欢发脾气的人今后不要发脾气了。爱动瞋言、爱发脾气的人要提高警惕,否则就等于是在等活地狱那里挂了号,这是我们大家要特别注意的。

  帕绷喀大师这里所说的 [每天也要受死一百次又活一百次] 可不是吓唬我们,实实在在应是万死万生。等活地狱里的一天相当于人间九百万年,你说一天要死、活多少次?佛经上说的是万死万生,就是因为这个数字无法计,才用万死万生来代替。帕绷喀大师慈悲,怕吓倒众生,才用死一百次、活一百次这样的数字。

  [现在我们把手放入火中一小会儿都无法忍受,又怎能忍那样的大苦呢?而且地狱中所受的苦与现在这个身体上所受的苦一样,不要认为会有所不同而变得轻一些。]还不要说我们将自己的手放进火里,就是将木炭烧红了,谁都不愿意用手捻它一下,还别说将手放进火里去!

  [如果生在饿鬼中,多年之中连一滴水都难得到,我们现在视斋戒等为畏途,又怎能忍受受生在饿鬼中呢?]大家想想那种过午不食的斋戒是不是饿的有点恼火?不要说太长时间,一个星期不吃就会把你饿垮了。饿鬼的寿命不是很短,而是很长的时间。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不要说没有饮食、没有饮料,就连食物的名字也听不到。因为没有食物,所以会感到很饿,并且无法解决。大家吃饭晚了一些是不是就感到饿了?饿是什么滋味?假使饿一天你受得了么?大都受不了嘛。饿鬼不但是若干万年都得不到食物、得不到饮水,就是连食物的名字都听不到,你说有多痛苦!

  这里我附带说一下,我们临终的时候出什么现象可要小心些。临死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吃、什么都不想喝,就谨防到饿鬼道去;临终时贪凉就有可能要到寒冰地狱去;贪热就有可能要到炎热地狱去。我说的是一些现象,大家要远离地狱,就要把贪、瞋丢干净。

  [假如生在畜生中,以狗为例,仔细研究一下它的住所,它是如何觅食的,通常它能获得怎样的食物等等,一旦我们受生为狗,我们又该如何忍受?]我住的那个地方有条狗,它非常聪明,随便你怎么捆它,它都能将绳子解得脱。无论它再怎么解得脱绳子,毕竟还是畜生。有一次我对它说:“你不要咬人嘛。”旁人说:“不咬人它就不是狗了。”我们大家可要仔细,千万不要咬人,一但咬人自己就变成狗了。我们咬了别人就是伤害了他,伤害了他就好比狗在咬他。我们千万不要伤害他人,用瞋心伤害别人,就够条件变狗了。

  我们总喜欢把恶趣想成是在极遥远的地方,但是恶趣与我们之间的间隔仅在此呼吸之间。在不作观察的情况下,我们似乎不大会担心自己将堕入恶趣,我们常对自己说:“毕竟平时我还能持戒,也能念念经。至于罪嘛,我从未作过杀人打骂这样的大恶。”然而这只是不善观察的过失。如果认真加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入不入恶趣是不能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取决于我们所造的业。在我们的相续中有很多的业,善与不善混在一起,哪种业力量大,临死前就会被爱取润发。如果我们检查一下我们相续中哪种业力大的话,我们会发现多半是不善业力大。

  [我们总喜欢把恶趣想成是在极遥远的地方,但是恶趣与我们之间的间隔仅在此呼吸之间。]有人可能这样想:“虽然是会堕三恶道,但是我活的岁数还长,还不至于马上就堕。”人们通常会有这样的心,但实实在在的是[恶趣与我们之间的间隔仅在此呼吸之间],就好比一纸之隔,一戳就穿。这个道理其实很明白,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我们的呼吸是有出无进,生命是不是就结束了?这是不需要多少时间的。我们断了呼吸就失去人身了,不能吸入氧,身体的养料就没有了,生命也就结束了,并且不需要多少时间身体就会腐烂。活着的动物肉体不会生蛆,没有了呼吸,没有了新鲜氧气进入,没有了养料,它们肉体就会生蛆变质。我们人也是一种动物,只不过美其名曰是高等动物。所谓高等动物,不过是我们人类自己夸自己罢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人没有呼吸只是外形死了,死还是要有一个过程。要到有情的心识完全走了,才算是走了。从哪个地方看呢?如果人的胸口完全冰冷了,才算走了;如果他的胸口还是热的,就还没有走完。以后我们遇到父母、长辈去世,不要认为趁着身子软好穿衣服,就忙着穿衣服什么的,那是整死人啊!那时候他只不过是不能说话了,我们会把他搞得难受极了。以后大家遇到父母、长辈去世,一定不要动他的身体,让他安安稳稳的,要一直到他胸口冷了才能动他。人走的时间有快有慢,胸口是人的心力所在的地方,那里没有热气才是心识走完了,这时再动他的身体,才不会有痛苦。这点大家要仔细。还有老年人摔了跤不要急着去拉他,哪怕倒在泥巴里都没关系,要到他喘过气来、能活动了,再去扶他起来,否则急着去拉就可能将他送终了。

  [在不作观察的情况下,我们似乎不大会担心自己将堕入恶趣,我们常对自己说:“毕竟平时我还能持戒,也能念念经。至于罪嘛,我从未作过杀人打骂这样的大恶。”然而这只是不善观察的过失。]我们学佛法的人通常都会是这样想的。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比一般世人好,大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不仔细观察自己的过失。如果仔细观察、用十恶业来衡量我们的言行及思维的话,我们可能天天都在造恶业。即便是没有身业、没有语业,意业也不一定都干净,这是最起码的。

  人们大都这样想:“今天要去买只鸡来炖汤,一定要买只新鲜的才好啊,可不要买蔫的,蔫的或许是个瘟鸡。”有的甚至想去选个最没有病的活鸡来亲自杀,这样才是新鲜的。大家没有想到这样做的业果?你自以为杀只鸡不要紧,可没想过以后会感得它杀你一次的果。你杀它一次,它杀你一次,不要翻倍还算好,一翻倍就不知道它要杀你好多次了。就是按不翻倍来说,你杀人家一次,人家杀你一次,也就够了。人家还算很客气,就好比你借了他一百块钱,他只要你还他一百块钱,连利钱都没要,但是你毕竟要还他一百块钱嘛。我们通常这样遭的冤枉不知有好多!比如今天丈母娘来了,赶紧杀个肥母鸡来招待,总不会只拿小菜来招待,把丈母娘冷落了。如果亏待了丈母娘,爱人能同意吗?大家想想是不是会有这种情形?我们所造的恶业,往往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造的。

  [如果认真加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入不入恶趣是不能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取决于我们所造的业。]这一点很重要!入不入恶趣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如果可以由自己决定,哪个肯去恶趣呢?地狱里不就没有有情了?这里在座的哪个愿意去恶趣?一定没有谁愿意去。就是因为自己不能作主,所以才会有人堕入恶趣。

  入不入恶趣要看我们造的是善业还是恶业。如果种了堕地狱的因,那就躲不开。不是哪个判官小鬼要拉你去,而是你种下了因,到时候就非去不可。哪个愿意去地狱呢?去地狱的原因就是你遇见了可爱的境或者可瞋的境。最低限度变成畜生也是这种情形:“哎呀,这个好不容易碰到哦,今天我非要得到不可!”可等你扑了过去,你就变成猪了,没人自己愿意变成猪,这就是随业力流转。我们要使自己随愿力流转,不随业力流转,那就要把随业力流转的因去掉。

  这里我附带说一下,我们不仅是要做善业还要发善愿,单做善业是不行的。比方说今天我没有杀生,可今天没有善愿的不杀生是无记业的。虽没有杀业的因,但是也没有善业。要如何才能有善业呢?例如早上起来时我们就想:“今天我无论如何就是不能杀生。”而且一天都这样做了,我们就有善业。如果只是浑浑噩噩过一天,虽然没杀生,但这是无记的,是既无恶又无善。他们出家菩萨天天念戒就是提起善愿的道理:清早念了戒,他这一天若不犯就有念戒的功德;如果他不念戒,即便做到了一天天都不犯戒,也没造恶业,却没有念戒的功德。我们学修佛法的人要知道,无论自己需要做什么好事,头天晚上自己要想到做准备,第二天清早要想着做,这样就有了善愿之功德。光是不做坏事还不够,不做坏事只是没有恶业,但却没有善业。出家人之所以天天诵戒就是先要想着持戒,这样持了戒后才有念戒的功德。如果既不念戒、也不犯戒,那就是既无罪业、也无念戒之功德。我们学修佛法之人要善巧,无论如何不要将生功德的因变成无记的,更不能变成生恶的,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在我们的相续中有很多的业,善与不善混在一起,哪种业力量大,临死前就会被爱取润发。]这就是我刚才所说过的,看到可爱的境就拼命去贪爱,得到的却不是可爱的,所以我们平时凡遇贪境、瞋境就要尽量地不贪、不瞋,今生避免造这样的恶业,以免受生时不能如愿受生。如果业力感得对境为一个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我们会飞快的扑过去;若对境为一个自己平时最憎恨的,我们也会拼命地扑过去,这样一来就不知道我们会变个什么,或是畜生或是其他什么,那就无法知道了。我们学佛法之人就是要把不能自主、随业往生的情况,变成自己作主、随愿往生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修行佛法的目的。

  [哪种业力量大,临死前就会被爱取润发。]为什么爱和取连在一起呢?因为我们自己贪爱,就想据为己有,所以就有一个取过来的心念。生了贪爱之心,人们通常想将其拿过来。比如我们在街上看到某样东西很好,就想将它据为己有,这样就有了取的心。受业果的过程还是因烦恼习气,看到某样东西很好,就会生起务必得到的念头,人的一辈子都是有占有欲的,见到好的,不管是什么,都要想把它据为己有,人们通常的心理大都是这个情形。这样人们就培养成了是好的就要去取,是坏的就不要取的习惯。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就是在面对可贪之境时不要去贪;面对不如意境不要去瞋,这样才能够解决不入三恶道的问题。又贪又瞋的有情,随便怎样都会跑到三恶道去的。

  业力的大小与造业动机、正行及结行等的强弱有关。因此,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是很小的不善业实际上也会变成很大的恶业。比如说,即便只用一个词去骂学生,如果责骂的动机带有很大的瞋恚,骂又骂得极为恶毒、粗鲁,最后又生起很大的傲慢,这样的话,加行、正行、结行三者都做得很圆满。另以杀虱子为例,如果以极强的瞋心为动机,杀的时候先用手指挤压虱子,折磨它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再将其杀死,最后又沾沾自喜地想:“这下我感到好多了。”这样的不善业就会变得很有力量。

  [业力的大小与造业动机、正行及结行等的强弱有关。]动机就是发心。比方说我们学佛法的发心是为了解脱生死,那么我们所造的一切善业都是种将来能够解脱生死的因;假如我们学佛法的发心是为利一切有情愿成佛,那么我们所造的一切善业都是种的将来为众生成佛的因。动机与业力的关系很紧要:如果我们想快速地做,就会有快速做的果;如果我们的动机是:“没关系,慢慢地做嘛!”自然就生慢慢做的果,快快地做心力就强,慢慢地做心力就弱,因为它没有力量。此外,如果我们所用的方法是最好、最妙的,那么我们所做的善业是最圆满的;如果用最残酷的方法对待有情,那么所做恶业的力量也会是最强的,这些都是由动机而来。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父亲要打他,若用细一点的篾子,孩子受的痛苦就轻些。假如父亲想:“这个孩子简直不听话,老子今天要用大板子将他狠揍一顿!”那么这个孩子所受的痛苦就大不相同。一般人都会认为父母应该如此教育不听话的孩子,但从因果上来说,伤害他人就是种恶因,不能说父母打自己的孩子就不是种恶因。世人往往把这种造恶业的行为看作是理所应该,不得不如此,非如此不可!那么地狱的门是对他们打开的,他非要进去是谁也挡不住。对于我们学修佛法之人来说,要知道自己的孩子也同样是过去生中的父母,只能从正面教育,从他能接受的方面教育,千万不能在这方面犯了愚痴。父母自己气得不得了,孩子给他们来个不听!不听!不听!他们能有什么办法?这样他们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而令孩子生起了反感。修行佛法是个很难的事,我们就是要从身边的人修起,再进一步就从自己所接触的人修起,我们只有用这两个方法来修。换句话说,你自认为佛法学得很好,却把家里人整得很惨,对不对呢?那你还学的什么佛法呢?对境的关系尽管有所不同,种的因果却是一样的。现在的孩子尤其不好教育,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娇生惯养的,等他长大了再严格要求就做不到了,所以只能因势利导,用他喜欢的言语去说就比较容易被他接受。若要求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再怎么要求也没用,因为不合他的兴趣。孩子喜欢做的事,你和他一起做就成了他的伙伴,这时你说的道理他就容易接受。如果你只一味叫孩子这样做、那样做,他心里反感就偏偏不做,再好的事他也不会去做。

  佛对一切有情说法不是仅用一种语言,他要根据有情喜欢的语言去说,有情才能听得进去。修菩萨行也要让一切众生喜欢,才能引导众生进入佛法,而不是说:“你们这样不对,停下来听我的!”那才没人听你的,这是修菩萨行所必需的。说法要用大家喜欢听的语言,不能说大家不喜欢听的话,尽管这个法很好,时机不到就不能说,只有时机到了才能说,所以传法讲次第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等他先成熟了第一步,才能接受第二步。如果第一步都没成熟,第二步就生不起,更不要说第三步、第四步,乃至最高的大圆满胜慧。我认为那些宣传修习高深法门的做法无非是做广告,修不起有什么作用?说得很好听:“我修得是九个次第里面最高的大圆满胜慧!”法再好修不起就没有什么作用。真正利益自己就是要修基本的,所以要先将下士道修起功能。

  我今天对大家说的不是说要你们此生都成为大成就者,而是此生最少能小有成就。能够小有成就就两个条件,很容易做到:能把业果的取舍修好了就可以永远不堕三恶道,能把定修好了可以离开欲界。有了这两样才能生上面所说的功德,连这两样都没有,请问上面的功德怎么能生呢?挂起招牌吹嘘我在修什么,结果自己什么功德也没生起。没有生起功德还不要紧,可惜的是将时间和生命浪费了,下一生再想得人身就难!难!难!所以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弄清楚业果的取舍。学修佛法的人一定要保证继续得人身,此身失去之后能继续得人身是头等重要的,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修佛法。现在修其他的对我们来说都只是挂名修佛法,说起来好听:“我修的是大乘法里最高的法门!”但实实在在是生不起功能,为什么生不起功能?就是没有按次第来修。

  不说假话这一条最难做到,在座的哪一个敢保证没说过假话?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这一生都不知道说过多少假话,别人问你的问题,你不敢说实话,说了实话或者对单位有危害,或者对自身有危害。可是别人一再地问,不得已自己只好说假话。五戒里杀、盗、淫、酒都好断,唯独妄语不好断。

  [因此,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是很小的不善业实际上也会变成很大的恶业。比如说,即便只用一个词去骂学生,如果责骂的动机带有很大的瞋恚,骂又骂得极为恶毒、粗鲁,最后又生起很大的傲慢,这样的话,加行、正行、结行三者都做得很圆满。]这一段话是告诉我们在造恶业的时候如果加行、正行、结行三者都做得很圆满,这样所造的恶业力量就会很大。什么叫正行?就是我们正在做具体之事的时候。比方在吵架时,自己就是要痛骂对方,就是要用极为恶毒的语言将对方骂个够,这样造业的力量就强了。骂完之后还自鸣得意:“我今天是将他骂惨了,自己骂得很舒服!”这一来正行、结行都是圆满的了,这样造出来的恶业就大。如果你偶尔说别人一句:“你简直是畜生。”说完就算了,这样的业力就轻。如果你说:“你就是个畜生!我看你不知道多少生都是畜生!”回家之后还自鸣得意地说:“今天我将他骂舒服了。”这样动机也有了,正行、结行也都有了,罪业就大。就是有这样的区别。

  业的里面分做和积,做和积是包括身、语、意三业。如果只是偶尔做一次,没有积聚就不一定感果;如果天天这么做就有积聚,业力就大了。反过来说,只是偶尔说要做,实际并没有做,就只有语业,没有意业、没有身业。如果天天这样想,天天这样做,就有积聚,就要感果。因为这样就是意业活动,意业活动就有因,就要感果。因此我们可以想到,既然有积聚就必然要受果,那么我们天天上座、发愿、修行,这就是积聚,是意业活动,就必然要感果。

  大家不要这样想:“我今天是迫不得已要上座念仪轨,因为上师说了要念的,今天不念就缺了,所以我还是要念。”这就是不知道积聚的道理。如果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想:“我今天上座是在种因,未来要感果。”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再加深心力的强度,心里越想,心力就越强。

  我举个世间人的例子。当自己对某一个人有意见时通常心里会想:“我看这个人不顺眼。”这样念头的憎厌程度就很淡;如果经常想:“我看他实在不顺眼!”这样念头的憎厌程度就增加了一些;如果每天心里都想:“这个人我怎么看他都不顺眼!我简直把他讨厌透了!”这个憎厌的程度就更大了。善业也是如此,我们天天都发善愿,善业的程度就会加强。就如我们拿笔用极淡的墨水在墙上刷一笔,上面不会留下什么颜色;明天我们再刷一笔,墙上就会有些痕迹了;假如我们每天都刷,墙上的印记就会黑起来了,这就是积聚的作用。

  我们造善业同样要靠积聚。比如持戒,每天早上起来就要想自己应做哪些事情,这样持戒就不会变成心力低劣的情况,否则就会变成心力不强的持戒情况。世间通常的好人都是落在无记之中,所以善业就不大。我们自己心里没有想过要持戒,虽然一天没有犯戒,却没有念戒之功德;假如早上起来就想过要持戒的发心,如果一天都没有犯戒的话,我们就有了持戒与念戒两样功德,这是我们持戒时一定要注意的。不然的话,做了半天却无念戒之功德,就好比辛苦劳作之后却没有更多的酬报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修菩萨行还要具有智慧,知道该怎么做才更好,这是很重要的。

  [另以杀虱子为例,如果以极强的瞋心为动机,杀的时候先用手指挤压虱子,折磨它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再将其杀死,最后又沾沾自喜地想:“这下我感到好多了。”这样的不善业就会变得很有力量。]人们杀虱子时通常会想:“是它总是咬我,我才要弄死它。”这是从人的角度想。虱子也是有情,它咬人是因为它饿得没办法,要找吃的嘛。我们知道老虎残暴,它要吃人。可老虎会说:“我饿得没办法,不吃人怎么办呢?”人认为鸡鸭鱼肉是应该让自己吃的,同样老虎也可以认为:“你们人就是该让我吃的。”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看看这个杀虱子的例子:他先是一边心里想着“你一晚上把我咬惨了,我现在要让你痛够!”同时用手指反复挤压那虱子,折磨很长时间之后才将其杀死,最后还要洋洋自得地想:“这只虱子把我咬惨了,我不仅杀了它,还让它死得很惨!” 从这样的过程可见,他不仅做了不善业,而且将这个不善业变成了有力的不善业。虱子也是有情,我们杀死它同样就犯了杀戒。虱子身体小,我们所犯的杀业虽轻,但是如果做圆满了还是很强的杀业,未来生中我们也会受这样的果报,同样受到反复挤、压,最后再被杀死,不然所造的业就消不了。如果我们作了不善业,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当这颗种子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受到同等的果报才能消业。我们现在如何对待他人,未来自己就该同样受苦。以同样道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现在对他人好,未来也会感得他人同样对我好。这就是上面我所说的:变自己不能做主为能够自己做主;变随业往生为随愿往生;变不自在为自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断除恶业、断除痛苦,这就是我们学佛所要达到的境界。

  另一方面,我们总是感觉自己所作的善业力量很大,而实际上非常微弱。善业要成为大力,加行、动机、正行与结行回向等各方面都必须清净才行。我们作善时最初的动机,最上的菩提心和中等的出离心就不必说了,就是最下希求后世之心都很少见。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首先是希望能实现现世安乐的意愿,任何发愿想达到这些目的的全都是罪业。正行也多不清净,修法缺乏热忱,即便只念一圈‘嘛呢’也难专心致志,不是瞌睡就是散乱。连好好地念一遍《喜足天众颂》都很困难;结行中的回向发愿也多半流于现世这一方面。所以,我们自以为很大的善实际上力量极弱。有些人加行不清净,有些人动机和结行不清净,也有人所有这些方面都不清净。

  [我们总是感觉自己所作的善业力量很大,而实际上非常微弱。]偶尔做一次善业的人总是爱向别人宣扬自己,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兴高采烈地向他人说自己做了怎样的善业,那就说明他是不常做善业的。因为他不常做,才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善业很了不起。天天在做善业的人,可能就不会向别人宣扬自己了,因为他会认为自己的善行都是应该做的,不值得向别人宣扬。这些都是很合人情的,善业的力量强弱是由对比而来的,与曾经做过的恶业相比,我们所做的善业力量就显得很弱了。

  举这样一个例子:同样是给了别人一顿饭,假如你能想:“他是我过去生中的母亲,为了报答他的恩情,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而成佛,我今天愿意解除他的饥饿。”这样善业的力量就很大。反之如果你想:“我是善人,我不给他吃的话,他就没得吃!”这样善业的力量就很弱了。其实很多人会这样,布施完了之后心里想:“不是我的布施他哪来吃的?”这样一来他所行善业的力量一下就被冲淡了。大家要知道,大善业是难得做的,如果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善业都回向为众生成佛,这个福报就大了,而且这个福报一直到自己成佛都是存在的,要到真正成佛之后这个业力才感完的。这样好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呢?应该做嘛。这样做才是我们真正爱自己,其他都是假的,都是充面子的,为了成就眼前的名把其他功德都丢了,真是可惜。我们若是为了成就众生而做的事,所培的福报就大得很。在座的各位若能都这样做,未来生中肯定比现在好。这是需要各人自己去做,他人是不能帮得了忙的。我们要真正的爱自己,就是要尽量做到止恶修善,并且把所做的善业回向成佛。简单地说大家就要记住一句话:止恶、修善、回向成佛。因都种在自己的识田中,别人是抢不走的。

  [善业要成为大力,加行、动机、正行与结行回向等各方面都必须清净才行。我们作善时最初的动机,最上的菩提心和中等的出离心就不必说了,就是最下希求后世之心都很少见。]我们所有的作善动机,都应该是无上菩提心,是为了未来为众生成佛,哪怕是再小的善业都要发这个心。看到一个老太婆要摔跤了,我们赶紧将她扶住,然后赶快将这个善业回向为利有情愿成佛;看到一个虫子落到水里快淹死了,我们把它救起来之后,也赶快将这个善业回向为利有情愿成佛。凡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事,都回向为利有情愿成佛,这样小善就可以变大善,可以永远受善果,不到成佛这个善果就不会感完。我们无论如何也要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爱自己。

  世间人哪一个为后世打算过呢?都是为现世打算,最起码也要将死时的棺材钱事先准备好。有些老太婆舍不得穿、舍不得吃,但棺材钱却是准备好了的,因为这就是她的最高打算。请问你:人都死了,钱还有什么用?有些人最大的希望就是想死后不火化,把自己的遗体入土埋葬才好。遗体入土埋葬还不是一堆骨头与肉,久而久之肉都会没有,只剩几根骨头,有什么用呢?可是他们就是要这样想,宁肯现在不吃也要准备死时的棺材钱,并且还得意地说:“我是有准备的。”这样的人多啊!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这样想,因为他们不相信有后世。社会上最流行的话就是人死如灯灭,一般人会说:“管他呢,死了、死了,我死了就一切都了结了。”都是这样的论调,这样的思想。其实死是不能了结一切的,心续不能了结,无始以来哪一生能了结呢?不求解脱,今后过无量生还是不能了结,怎么能了结呢?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首先是希望能实现现世安乐的意愿,任何发愿想达到这些目的的全都是罪业。]这句话非常重要。求现世的安乐不管怎么想,都是恶业。为什么都是恶业呢?因为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可能会有害人的恶业。即使没有害人的成分,也助长了自己的贪心,助长了自己的瞋心,这都是恶业。就算我们不害任何人,自己还是增加了贪心、增加了瞋心,瞋心是我们未来受痛苦的因,贪心是我们未来生死流转的因。站在佛法的高度来说,这些都是恶业。不能够解脱烦恼,不能够解脱痛苦,不能带来真正的安乐,在佛法上来说都是恶业。以修道来说,用佛法来看其他的方法都是歪门邪道,不是说那些方法坏,而是因为那些方法不是我们真正求解脱的正道,所以才说它是邪道。不是说道家的道理坏,它毕竟还是能解除一些苦,只是不能最终解脱痛苦。再以练功来说,天天做广播操好不好?当然好,可哪里有打太极拳好呢?打太极拳哪有上座好呢?这就是说要看那一样对我们的利益大。不能说其他的方法不对,就是量不够,支分不够,也就是不圆满。我们应该找一个清净,圆满,支分又够,将来确实能够受益的方法来做,应该找这样的道路走。

  [正行也多不清净,修法缺乏热忱,即便只念一圈‘嘛呢’也难专心致志,不是瞌睡就是散乱。]为什么说正行多不清净?只要不是为利有情愿成佛,也不能利益自己解脱痛苦、解脱生死,其他的动机在佛法来说都是不好的,是不清净圆满的,所以这里说是多不清净。自己没有认识到这是必修,自然没有很热忱的心来修法。有人会说:“这些东西是很好,待我有空了就来修。”他并不是不修,而是想等自己有空了才修。如果修法要等有空的时候那就是下辈子的事,这辈子就算了。世间来打岔的事情总是会很多,你到什么时候才会有空修呢?

  为什么帕绷喀大师用念‘嘛呢’来举例子呢?因为在康藏地区念‘嘛呢’很普遍,没有一个藏族人不会念‘嘛呢’。‘嘛呢’是观音菩萨的秘密心咒。在我们内地是念‘唵嘛米吧米吽’,这是唐代时的译音,在康藏地区则是念:‘嗡嘛呢贝美吽’。‘嘛呢’就是现在所说的摩尼,也就是摩尼宝;‘贝美’就是观音菩萨的秘密名号;前面‘嗡’字代表身语意;后面‘吽’字就是请你为我们加持。这个咒子的意思是:如摩尼宝一样的观音菩萨,请加持我们的身语意三业。这个咒子在康藏普遍流行,没有那个不会念。

  我们初修时一定要防备一上座就想打瞌睡,一旦这个习惯养成了,以后无论怎样修,只要一上座就要打瞌睡。如何防止瞌睡和散乱?最好的方法是在每天最清醒的时候去上座,万一工作忙,那个时间挤不出来,上座前也要闭目休息一会,能睡着最好,睡不着也要暂时将世间的事情放下、丢开,静养一会,这样再上座就不容易打瞌睡。上座时如果昏沉来了,我们要思维皈依三宝的好处、三宝的功德、佛的功德,使自己兴奋起来就可以对治昏沉。如果这样还不能排除昏沉,就宁肯不继续修而下座,否则将养成上座就是自己休息时间的坏习惯,就永远没有时间好好修法了。这是初上座修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一定不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变成一个瞌睡虫,只要上座就打瞌睡,那就什么功能也修不起。这种情形我是经历过的,我的方法就是先小睡一会儿,待精力恢复之后再上座。不然像我这样的衰老,更容易昏沉。我当年一座三个小时都是清楚的,现在我一口气座上一个小时就坚持不下去了,昏沉会不断涌上来,为了不打瞌睡,我就宁肯暂时不修。

  我要告诫大家在上座修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上座打瞌睡;二是修法的时间要短,修法的内容要少,修起了力量之后再增加修法的内容。不要认为:“跟着上师学了那么多法,都那么好,一样也舍不得丢,我每样都要修。”上师教的每样都好,都可以得加持力。可是如果修法的内容太多,这辈子就一定修不起功能,等下辈子再修吧。所以大家无论如何都先要拣少的、短的法来修,要认真地修,修到熟极了的程度才能生功能,如果没修熟就生不起功能。大家现在修法时还会出现妄想,修法时想这个事情的同时会想另外的事,这就是掉举,掉举同样也是修行时最忌讳的。我们修法时既不要昏沉,又不要掉举,在得定之前我们就是要和这两样做斗争,既要能够清清楚楚没有昏沉,最后连细昏沉都断了;还要能够没有掉举,不想其他另外的事,到最后连细微的掉举都没有,这样再努力地继续修下去,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身体就会产生轻安。先是心轻安,再是身轻安,最后就可以得定了。

  得定就是前面我所说的小有成就。把业果取舍搞清楚,今生尽做善业,不做一丁点恶业,这也是小有成就。我们初学修佛法的人目前就是要向这两个目标进军,无论如何都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两个目标,不管你在念什么仪轨,都只能算初业有情(是修行者但又没有生起功能的就是初业有情。)。如果连修都不修,那你就是在佛的大雄宝殿外面玩耍;已经修了,虽然没有生起功能,那就是进入大雄宝殿了;如能修得生起了功能,就是小有成就了,以后再继续修,下一步就是取得大成就。

  生起了大成就,我们的肩上才可以负担起弘扬佛法的重担,不然我们拿什么给他人说法?照着书本说,别人自己也会看,哪个要你来说?我们给别人说法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上师的教授如何,二是自己修行的体会如何,这样别人才喜欢听。别人辛辛苦苦跑来听我们照着书本说,还不如自己拿着书看就是了。这就是说我们先要能住持,后才能弘扬。自己对佛法里的内容要有体验、要很熟,不要说生起了功能,至少也要在心里串习过很多次,要懂得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才能跟别人说法。否则万一别人有疑难问题向我们提出,自己没有经验怎么回答?怎么能利生呢?如果我们只是凭着想象就跟人家说法,那就要负因果责任,就算碰对了,法说得没有过失,但是万一把人家引错了路怎么得了,这可不比世间的因果,成佛的因果引错了怎么得了!

  修法的方法就是闻、思、修,这是宗喀巴大师教我们的。把佛法的道理反复地想就是思;上座再扼要地、反复地想,使心生起功能就是修。有了这两样,我们辅导有情就可以少犯错误。我不敢说没有错误,只能说少犯错误。如果我们没有一点思和修,人家来请教问题,自己就会想当然地给他说法,你当然说得很高兴,人家可就受害了。

  我反复对大家强调的就是我们此生总是要抓个小有成就,无论如何今生都要能够小有成就。不管修定也好,将业果搞清楚知道如法取舍也好,这两样总是要抓到一个。将业果搞清楚,能如法地取舍,我们就能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把定修起了,我们就可以脱离欲界,就不受欲界的干扰,可以有资格进入色界、无色界。色界、无色界必须要修定才能进入,没有修定的就进不去,我们现在的善业做得再好都是欲界的,就算自己投生到了欲界天里,在欲界天里生活得再好,也还是难免要下堕。这就好比一个旅店打广告:“你们进来吧,做一夜的皇帝!” 商家靠着这个来赚钱,告诉来住的客人可以在这里过一夜的皇帝生活。我看了简直要发笑:只当一夜的皇帝,这个皇帝当得也太短命了!

  [连好好地念一遍《喜足天众颂》都很困难;结行中的回向发愿也多半流于现世这一方面。所以,我们自以为很大的善实际上力量极弱。]《喜足天众颂》就是上师瑜伽法,如果将那些颂子好好的念一遍都很困难,就说明心中夹杂有烦恼,有昏沉,有掉举。回向时人们所发的愿大都是愿我的事业成就,愿我的官越做越大等等,很难是为后世想,为未来想。

  为什么说 [我们自以为很大的善实际上力量极弱] 呢?那是因为我们做善的动机不够强烈,比如我们到昭觉寺去礼佛的功德大不大?我们去做供养的功德大不大?当然很大,但如果我们回向的是愿我的孙儿长得胖、愿我的娃娃长得好,这有什么结果?如果我们回向的是愿今后的生活很顺利,这又有多好的结果呢?如果我们回向的是为解脱生死,就成为将来解脱生死的因,那么善业的力量就很大,更殊胜的是回向为利有情愿成佛。请问大家,朝拜昭觉寺的人有多少会发愿:为利有情我愿成佛?这看起容易,实则是个难事,而且确实很难。不要说是这些在家人,出家菩萨是不是都能发愿为利有情愿成佛?是不是每天早上都想过这个发愿?恐怕不见得天天都在想。(在座的出家菩萨不要生气啊,我说的是实话。)今天想起来了我就发这个愿,假若没想起来就算了,因为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的。这话不只是说你们,我也是一样,哪一个会早上一起来就想:为利有情愿成佛,今天我要好好持戒。还不是想早饭我怎么吃好,吃了早饭我怎么上班,哪里会想为利有情愿成佛?没有因哪里去找果?没有人叫你不发善愿,是你自己没有去发善愿,怪不到任何人。

  我们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不容易的,而且确实不容易!我自己知道,自己是摔了若干次跤,失败了若干次,这是我的觉受。有战胜烦恼的时候,可被烦恼击倒的时候也不知有过多少次。简单地说,我们学修佛法就是与烦恼作斗争。烦恼是引生苦的,与烦恼作斗争就是为了离苦。离了烦恼所引生之苦,若再依菩萨行培福,我们就有了乐因。我认为现在修行的重点应该是忏悔,而不是修明心见性、不是修无上密,我是如此,希望你们大家也如此。

  大家不要小看忏悔,恶业忏悔干净才能证得法身。不可能心上还有不干净的恶业就可以证得法身,这是绝不可能的。学修佛法要证得法身之后才能有报身,法身都没有证得,那里去找报身呢?证法身需要心上干干净净、彻底地干净,最好的便利办法就是忏悔。自己不断殷重地忏悔,就不会新种恶因,心里才能干净。“这样的事情我不能做,我确实不做、肯定不做、就是不做!”有了这种承诺的心,我们还会去做不该做的事吗?肯定不会去做了。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做下去,心上慢慢地就能干净。这就像衣服有点脏了不去洗干净,污渍就会一天天地堆积起来;衣服再脏天天洗,总有一天会洗干净。我们修行时面对恶念也是同样,假如对于不善的事心里觉得没什么,甚至感到这么做还好些,这样恶念就沉积下来。我认为大家都应该依教授重视忏悔,重视忏悔现生就能起一个减少障碍的作用,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不忏悔,恶业现起就是障碍,就将障碍我们修学佛法。佛法千丝万缕都是互相牵连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把罪业忏干净。

  上面所说的归纳起来就是三样:加行发心要正确,正行要正确,结行要正确。做任何事都有加行、正行、结行,比如今天要出门办事,自己必须先要穿好衣服,这就是加行;办事的过程就是正行,办完事回家来就是结行。前两样做的是善行,不能说回家来再添些脏东西,所以结行也要是善行,这样自始至终都是善业。我们做恶事时往往不用谁来教,加行也好、正行也好、结行也好,都能做得圆满。但若要做善事就需要加倍努力了,因为这与我们多生以来的烦恼、习惯不相合,要下很大的努力才能将加行、正行、结行都做得圆满。

  我所说的这些不是只讲佛法的道理,而是告诉大家要这样实修。我的上师昂旺朗吉堪布就是这样,他不仅把道理讲清楚,还重在教我们该如何实修,所以我感觉是要比内地的教授丰富些。内地上师一般是讲如何证佛法身的道理,一般的上师开示都是如此。至于怎样走是歧途,怎样防备走入歧途,则讲得很少。内地大师开示讲得很广,但对如何去实际做,如何防止走岔路,则讲得很少。只有在宗喀巴大师、帕绷喀大师的系统教法里才有讲怎么修行的,外面甚至说错的都有,我认为是这样的。

  有人说什么:“修大圆满胜慧就自然能生起菩提心。”这是错误的,两者的所缘不同,两者的因不同,怎么生得起?这是不顺因嘛。别人来问我,我说这话是哄小孩子的,它们的因不同,怎么能生得起?大圆满胜慧是讲缘起有、自性空,菩提心是念母恩,生起慈心、悲心,两者之间因不同,怎么生得起呢?就好比说将文学学好了,就等于把体育学好了,这是不可能的。历史讲得再好也搞不出原子弹,因为各是各的因。这种说法不能说他们不懂佛法,而是他们的一种方便的说法。为了要听者好好修大圆满胜慧,告诉他们修好了这个以后就会有菩提心,这是不是哄着孩子听话的作法呢?

  [有些人加行不清净,有些人动机和结行不清净,也有人所有这些方面都不清净。]我们如果不依佛的教法去做就要犯错误,犯错误的原因是我们不懂,不懂就会做错事。不是我们想做错事,是因为不懂才会做错事。

  今天就讲到这里,结束前我们进行回向:将我今天学佛法的善根,将我身语意所作善业和三世善根以及行住坐卧四威仪均一起回向,为利遍虚空一切慈母有情,誓愿速速成佛。以后我们大家都要这样念宗喀巴大师的愿力做回向。

  第二次讲法。

  上一次我说过大家能到这来共同学习,是一个很稀有的事情,也是一个很殊胜的事情。我们学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要救度一切母亲,所以我们要成佛。这是我们的愿望,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中心思想。我们来学佛法的人都希望能够成佛,大家不要认为成佛很容易的事,我们现在是初业有情,更是很难成得了佛。但是大家要有信心,就连念一句阿弥陀佛的人最终都是要成佛的,何况我们来这里共同学习佛法的,肯定比单念一句阿弥陀佛的要殊胜得多。只要我们有愿心,有毅力,空间和时间就没有关系,最终总是要成佛的。大家今天能来此学习佛法,是各位过去生中很有修学,很有心得,积了无量的福慧产生的结果。

  我们正在共同学习的《三主要道》才真正是成佛的资粮,如果连这个都没学好,就算我们修的是无上密;修的是明心见性;修得是定,都不是成佛的资粮。我们能在此共同学习,是因为在过去生中培了无量的福慧,受过宗喀巴大师的教诲,而且都曾经是刻苦学修过,才有今天大家在一起学习的因缘。这可比平时我们单听一部什么经、一个什么法要殊胜得多,修那些经、法如想获得成功,中间还有很多道次第。最基本的就是《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中最扼要的、最心要的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空见,而我们来这里学的就是这三样。我们需要有很大的智慧,很大的福报才能大家在一起学习,所以说这是稀有中最稀有的。

  我们在内地听讲法,大师们都是讲这部经、那部经,是很殊胜,但是学了之后如何修,如何改变身、语、意三业,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只有《菩提道次第》能够把我们这些凡俗的人一直改变成菩萨,乃至究竟成佛,这是佛教三藏十二部中最最心要的内容。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将佛教三藏十二部完全摄持在我们初业有情都能修学的《菩提道次第》中,这是我们一直到解脱了生死,成了大菩萨都离不开的;我们需要天天串习,直到最后快要成佛时都还是需要串习的,也就是说是我们终身都要学修的,不仅是初业有情要学、要修,就是今后成了大菩萨时还是要修,乃至未究竟成佛时都还要修的。

  佛成道之后没有起定,从有为法方面来说,他还在不停地修行,所以他的功德在不断地出生,不断地成长,他老人家才能永远存在。有为法就是有造作性的,在佛法上有造作性的就具有生、住、异、灭,用现在的话就是有出生、成长、衰落、灭亡。如果能不停地修学,功能就不断地出生、成长。我们从开始学佛法一直修到最后成佛,凡是自己所学的法,通过修生起的功能,都不能丢,都要不断地修。这里大家会有一个问题:从开始学到最后修成佛,这么长时间里要学修多少法!我怎么可能在一天里把这些都修得完呢?所以需要我们修定,得定之后,心与法合一了,就能快速地进行学修。大家现在修六加行大约要一个多小时,在康藏地区修得有成就的大德,就是攀鞍上马这一点儿时间就可以修完六加行。他们为什么可以修得这么快呢?因为他们已经得定了,所以能快速的完成。因此我们在修学中有机会还是要好好修定,得了定之后法才能与心二者合一,才能快速修学。

  闻(包括听闻和自己看书)只能生感动,要变心可办不到。听讲佛法的道理时人们心里会感动地想:“嗯,确实很不错!我一定要好好学!”那是因为有佛菩萨在加持。如果回家后不再学修,时间一长再加世间事缠扰就会将其忘得一干二净,因此学修佛法时闻后要思。思就是将一件事情或是所学的道理、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地思维:从正面想有什么好处;从反面想有什么坏处,经过反复思维之后才能产生决定见,这个决定见就是思所成慧。听闻和看书所生起的智慧,是闻所成慧;思维之后得到的决定见,叫做思所成慧。

  什么叫决定见呢?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比方说学了不杀生的道理之后我们反复地想:不杀生有什么好处,杀了生之后有什么害处,然后在心里下决心以后决不杀生。有一天老丈母娘来了,而且多年没见面突然到家里来了,家里又正好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只肥母鸡,那个时候该怎么办?老丈母娘好不容易来了不能不招待,家里又没有什么其他可以招待的,这种情况下还能不杀这只肥母鸡吗?自己虽然平时心里生得起不杀生的心,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还是可能把持不住将鸡杀了。尽管反复思索不杀生的道理,生起不杀生的心还是不够,还要生起决定不杀生、任何情况下都不杀生的心。如果这个决定不杀生的心生起了,我们就会对老丈母娘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你老人家将就吃素吧。”此时老丈母娘会不会生气呢?她当然不会生气,吃素她也同样欢欢喜喜。所以说听闻后生起的见解与生起决定见是两回事,生起决定见之后,身、语、意三业自然能按照这个决定见来做。

  我们学修佛法的人不能满足只懂道理,对佛法了解之后还要通过修来生起决定见。

  我来谈谈的自己体会:我们看了佛经或是学了什么法之后,不是要等什么都学圆满了才开始修。换句话说,就是将三藏十二部的目录全部都弄清楚,在座的各位也都成了白头老翁了,那还修什么?修不起了嘛!因此帕绷喀大师说:我们学了一个法、两个法,马上就要修。怎样才叫修呢?思维道理就是修。单是念念仪轨,按康藏地区的话就是:“小喇嘛念经,有口无心。”没有什么用处。无论读了多少书,就算读得能够倒背如流了,也不会起什么作用,没有对境显现,懂了道理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一定要思维,要将所学的道理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思维,得出了决定见,明确我们今后应该做的方向,明白做每一件事应该如何取舍,就是今天所说的中心思想。

  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求得个决定见。生起决定见了之后,我们的做法只会是利人利己的,而决不会是害人害己的,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将是善业,照因果法说就是必生乐果。如果我们损人损己则都是恶,所感的就一定是苦果。因此,学修佛法就是要生起这样的决定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恶业,只做善业,只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未来我们所感得的果就尽是乐果。如果我们能将堕三恶道的恶因断了,就不愁成就不了,以后如能成就解脱,最后的乐果就是佛。成佛不是自了汉,不是只为个人好,成佛是为了报遍虚空一切如母有情的恩,我们要救度他们就必须要具有功能。谁的功能才圆满呢?只有佛才具备,我们就必须要和佛生起同样的功能,才能救度遍虚空一切如母有情,才能报他们的恩。

  声闻、缘觉同样知道一切有情都是母亲,见了有情他们也知道要报恩,他们缺乏的就是将所有有情、将生生世世所有的母亲全部都度完,而且是由自己来负责度完,为此自己一定要成佛的心。他们的慈悲心比我们大得多,我们给他们提鞋都还差得远。但是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心变过来,不是小乘的发心而是大乘的心念,能够真正将自己的心变成大乘的发心,我们未来就一定成佛,这是我们修学道次第最殊胜的地方。就好比是皇帝的太子尽管才满月,宰相见了也要喊千岁,因为他是未来的皇帝。我们现在就是要改变以前不正确的心念,首先要将贪图世间安乐的心念,改变为求解脱的发心,更进一步则要变成为利益一切过去生中的母亲我们非成佛不可的大乘发心。我们如果现在真实地生起了菩提心,这个功德就大得不可计量了。

  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曾经对我说过:只要菩提心一念真正生起,所生的福报是遍虚空不可容纳的。此外,能够生起菩提心将是忏罪的最大方便,也是生智慧的最大方便。有了菩提心就非求无我的智慧来解脱我执不可,那时的心量将非常地猛,就不像现在这样:今天有空就来听一下,明天没空就暂时放到一边。如果我们真正生起菩提心后,每一分钟都会在想着救度众生,因此要求解脱、求无我的智慧的心就很容易生起来。修小乘之人要证空性很难,因为他只为自己以及随缘度有情,所以要证空性就很困难。对于生起菩提心的人来说就不同了,他们在证空性的时候将非常方便,很容易证得空性。他们会勤奋,乃至随时都在变心,都在修行。在显教戒律要求方面,我们只能是初夜在修行,中夜在睡觉,后夜又起来修。以后如果我们将《三主要道》在心里生起功能了,在修密的时候,即便是在梦中我们都在修行,就没有休息的说法了,可以说是昼夜都在修行,因此速度就快了。简单地说,那时修一天等于我们现在修两天,速度当然快了;如果有了菩提心,我们的功能就更不同了,因为我们是为无量的众生在修,所以我们积的福慧就非常大。

  比方说我们救度一人只有一块钱,是很少、很少,假如说我们能够为救度遍虚空一切有情而学修,将来要报他们的母恩,要解脱他们而成佛,有无量数的众生,就有无量数的一块钱,这个数字是不是大到不可计算?全世界不过就几十亿人,遍虚空有多少亿众生,我们就等于存了多少亿的款。所以说心量不同,种性就变了,修学方面的障碍就小了,甚至可以说无所谓障碍了,无论任何对境都在修行,再有苦受也还是要修行。我们现在修时间长了就感到不得了:“哎哟,痛啊,坐不下去了,真恼火啊!”等我们得了定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情形了。假如我们真正证了空性以后,心里就不忧苦了;假如我们菩提心生起之后,心里就没有苦事了。那时没有那一样不是我们修行的对境,没有那一样不是我们修行的所缘。

  我们学佛法最要紧的就是要生菩提心,全部菩提道就是为生起菩提心。有人会问:“修菩提心只是修一个法门,《菩提道次第》还有那么多的法门嘛。”菩提心和出离心的修习过程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只是生起出离心,这时的出离心只有一半,并不是出离心就圆满了。要将出离心的功能生起,要先将戒定慧修好,真正生起慧之后,出离心的功德才是圆满了。菩提心也是一样的,我们开始生起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我们还要接着去修六度四摄、证了空性之后,世俗菩提心就变成了胜义菩提心,那时的菩提心才算圆满。整个《菩提道次第》就是教我们怎样生起这些功能的,其他的经中都没有直接谈到这些问题。实际上所有经中都有这些内容,但大都是隐含在其中,只有隐秘的支分,没有明显的支分。我不是说哪些经不好,经都是殊胜的,所有经中间都包括了若干道次第,只是我们找不到而已。随便翻开任意一部经,都是佛亲自说的,他最后都说这个可以成佛,可是我们就是没有什么办法直接从其中找到成佛的方法。成佛是需要有次第的,就像我们读书一样,有幼儿园、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生。读小学时老师就说:“你们要好好学,将来就可以读大学,读研究生。”可是其中有多少次第却没有说,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菩提道次第》中才有成佛的方法,宗喀巴大师就是文殊菩萨,他将佛教三藏十二部全部包含、摄入《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来自于阿底峡尊者带来的《菩提道灯论》,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中特别标出出离心、菩提心、空见。我们如果依照《菩提道次第》而修,就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浪费精力,我们所做的全部都是在成佛的方面。

  现在我们大家聚到一起共同学习这部《三主要道》,是大家在过去生中很辛苦、很辛苦地修学,听了佛菩萨的话,尤其是听了宗喀巴大师的话,并且在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过了,现在才能在一起来共同学习,所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我简单介绍一下,讲《三主要道》在我们内地是稀有中的稀有,就是在康藏地区,专门讲这个也是很稀有的。他们学的内容比我们完善,有五部大论,从下士道起,一步步地广开。我们现在哪有这么多时间,也没有这样的福报。我们现在就是学《菩提道次第》也不容易,当年我在康定,跟着昂旺朗吉堪布上师,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学完《菩提道次第》。我也曾听他过讲《圣道三要》(即《三主要道》),所以今天我才敢和大家来共同学习,因为我是有师承的,不是随便乱讲的,我会将自己知道的讲出来贡献给大家,自己不知道的我会告诉大家我不知道。大家应该生起无量的欢喜心,在内地要想听一听《菩提道次第》很不容易。在座的大家都是学佛法的,你们也知道,在内地讲这部经、那部经的;讲这个法、那个法的都有,唯独没有讲《菩提道次第》的。隆莲法师曾对我说她要讲《菩提道次第》,但是她现在没有精力来讲了。所以说,要学《菩提道次第》的确很不容易。《菩提道次第》那么广,它的精要就是《三主要道》。我们现在虽然只学《三主要道》,就等于是没时间学《般若》,就把《心经》学好,都是一样的道理,把《三主要道》学好就等于把《菩提道次第》的心要学好了。

  因为今天有新来的法友,所以我详细讲一下,这个《三主要道》是非常殊胜的,是不容易得到的。学佛法要有师承,没有师承,单看经书与典论,中间有多少密意就无法知道。有了师承,上师就会将这些密意开演出来,还要介绍修学中的经验。自己照着书去修肯定很困难,如果我们得到修学中扼要的地方,简单的说叫做语诀,就可以省力。举个例子,比如我给大家讲很简单的一句话:“当成真事来做”这就是语诀。这句话就是说无论在忏罪或是礼拜时,要把所做的一切都当作真实的事来做。仅是一句话:“当成真实事做”,我们心与法就合拢了,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年我的上师在讲法的时候,这类话对我们说得就很详细,每一个法都有它心要的地方,该怎么入手、该怎么修、修到什么程度才合量、怎样才能将疑惑和错误的歧途排除干净、最后如何才能圆满、究竟,这些都是要靠上师讲,单靠自己在经书中看是看不出来的。

  学佛法要有师承,没有师承就只能靠个人的能力和理解程度了,那可以说是抓一漏万!好多精要的东西都无法知道,因此我们学法第一个就是要有师承。第二个是所学之法一定是经过过去的大德将其中的杂染都排除干净了的,还要经过过去的大善巧者、大成就者修过并且得证了的,我们只能依这种法,因为这才是清净的法。光是法源清净还不够,还要支分圆满、不缺支分的法,这样的法只有宗喀巴大师教法才有。宗喀巴大师的教法是释迦牟尼教法衰落之后又使之复兴起来的教法,因此康藏地区的人认为宗喀巴大师是第二个释迦牟尼佛,所以称他为第二法王,这是由他们的信心而生起来的。为什么说是由信心而来的呢?修法就是要有道次第,道次第开得很详细、很圆满、很清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还亲自建立了很多学修的规矩,如学修五部大论,比我们扼要所学要更明细得多。另外他还建立了上下密宗寺院,由显入密。在显教中他又实行辩论,将每一部经论中的疑难问题、很不容易解释清楚的问题拿来辩论。当场提问,提问后立即回答,康藏地区称其为辩经,击掌之瞬间就要回答得出来,否则就是输了。如果经过多轮辨经都能获胜,才能考得格西。三大寺考出来的格西又在达赖佛面前再由八大经师辩经考试,选其中七名为拉禳巴格西。他们是最善巧,最能将疑难问题回答清楚的。这些是我们听了很欢喜,很随喜的内容,可是我们还做不到。

  大家现在是一天忙到晚,白天要忙工作,回家要忙家务,简直没有时间。现在我们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好好学《三主要道》,不管有多困难,大家共同发心将《三主要道》学清净、学圆满,这就等于是在内地开了好头,我们利用很短的时间,将出离心、菩提心怎么能够真正生起、将来凭这些成佛的东西算是初步得到了。道理搞清楚之后我们要天天串习,慢慢地将自己的心念变过来,这样才是真实得到了,真实得到之后我们再修密就必成。现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忙着去修什么明心见性,修什么无上密,是起不到变心作用的。起不到变心的作用,业果就不能改变,那不就和外道一样了吗?

  外道所修的内容有些和内道是一样,六通的前五通是一样的,他们同样讲要得定的,照他们的方法修,也能得到奇异的功能,但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因为今天新来了许多法友,所以我说得详细些。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帕绷喀大师所讲的《三主要道》。

  由于我们相续中不善业的力量最大,因此只有不善业会在临终时被润发。假如不善业被润发,那么下世所去的地方也就只有恶趣了,所以我们肯定将投生于恶趣。

  为什么说[我们相续中不善业的力量最大]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天天都在和人与事物接触,最难得的是为今天自己在外边做了一件好事而十分高兴地回家,这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形:下班回家心里高兴:“今天很不错,我对某人很好!”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很少有?但是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做造恶业的事,却被被自己忽略了。我们平时总觉得自己是个善人,是最好的,在群众中可谓是标准公民。可是如果我们按照佛法的十恶业标准检查一下,自己的恶业干净了吗?没有干净吧。我们的身三业:杀、盗、淫;语四业:两舌,恶口,乃至于绮语,妄语等等都干净了吗?我们心里的贪、瞋、痴干净了没有?这些我们大概都没有认真检查过。就算我们没有现行的恶业,可心里是不是有活动呢?这些我们同样也没有认真检查过。

  最大的、最难克服的不善是妄语,在座的个个都会犯妄语,就算你在其他方面都修得很好,妄语也是难免不犯的:有些事别人问到了你却不敢说真话,就只好对别人说假话,这是很自然的。我曾看到过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买到电影票没有?那个被问的回答说没有买到,其实电影票就在他的口袋里,他不敢说实话是因为对方比他力气大,说了实话电影票就会被抢走。就算你今天没有机会犯妄语,也难免不犯绮语。绮语就是说没意义的闲话,张家长,李家短,既不利于人家又不利于自己,这种绮语我们犯了没有?难免不犯吧。看起来是小事,很不要紧,但是业力可是要天天翻番的:今天是一,明天就是二,后天就是四。这样倍增起来,小恶就会变成大恶。

  像上面所说的恶业我们干净了没有?大约都没有干净吧。可是平常自己还是觉得了不起:我是鹤立鸡群,总比别人好些!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几乎一天也没有离开恶业。至于做善业、做能利人利己的事,我们却是很难遇到这种机会。别人与我们发生接触时,我们首先会考虑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危害,通常不会生起利他的心,这样当然很容易成恶业。所以尽管我们看起来是有很好的功名,但是自己的心识中天天都有恶业。

  业的力量是要翻倍增长的,天天做、天天倍增,这个数量就非常大了。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计算,如将做一件恶业的力量用一表示,按照业力每日翻倍增长来计算,算到一个月时这个数字有多大?那是三亿多!假如每天都在作恶,算到一个月时就是五亿多!因此我们尽管只做了一点小恶,将来都会成大恶,而这些通常是会被我们忽略的。这种不善业的力量在我们临终的时候必将把我们引到不好的地方去。

  我们必须知道:因为我们不善业的力量最大,[因此只有不善业会在临终时被润发]。为什么叫润发?就是在自己临终时起了贪瞋,被烦恼所润发,那就要感果。对于贪瞋我们要想办法,阿罗汉之所以过去有业却不受果是因为他没有烦恼,所以不会被润发,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在就是要实修,修到贪境现前我们不贪;瞋境现前我们不瞋,通过慢慢地培养,我们识田里就没有烦恼来润发,这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假如我们临终时任何景象现前都能不生贪瞋,也没有烦恼润发,我们就不感苦果堕恶趣。还有就是要不执实,现在要我们不执实是办不到的。我们睡着了是执实,醒了也是执实,只有将来证了空性之后我们才能不执实。

  [假如不善业被润发,那么我们下世要去的地方就只有恶趣了,所以我们将肯定生于恶趣,]这一点大家要明白。我们不好好努力学修佛法,没有什么成就,舍身之后当然只有到恶趣。前面我就已经说过,我们学佛法总要有所成就,大成就没有,总要小有成就。我们都是初业有情,就是现在学得再多也还是初业有情,就是因为心里没有生功能。

  我们不敢说这一生自己能有大成就,但可以说这一生通过努力自己可以小有成就。小有成就是什么?我的体会是:一是能把业果搞清楚了,对业果能如法地取舍,不造恶业,就可以生生世世得人身继续学修佛法,这是一种小有成就;二是努力修定,如果定在心里生起了,就可以离开欲界,欲界所有的痛苦就没有了,就可以到色界、无色界,这也是一种小有成就。我们修定的目的并不是生色界、无色界,而是得定之后求无我的智慧,解脱生死。上述这两样能够得一样,我们就是小有成就。我们学修佛法的人今生一定要努力,两样小有成就起码要得到一样。如果能够两样一起生起,我们就没有辜负人生,就能从此生生世世得人身。如果我们再发与宗喀巴大师教法不离的清净大愿,肯定就能一生比一生好,待到各样成熟了以后就可以一生成佛。一生成佛不是学了一下子就可以成佛,是多生累劫集聚资粮,福慧最圆满的时候,最后佛当面给你说法,你才可以言下得证。

  我还要跟大家再说一下:诸位就是修得再好,到了马上就要成佛的时候,也还是要去上师面前求最后成佛的教授。但这是需要先将前面的次第都修好了,最后成佛的教授才能修得起,单给你一个最后成佛的教授,你是修不起的!现在有些人说:“赶快修密法啊,修好了一下子就能成金刚大持。”其实即使将成金刚大持的方法交给你了,你修得起吗?还是修不起嘛。要想修得起,就只有修《三主要道》,这是最最起码的,是菩提道次第的核心。所以说今天大家来一起学习,不知道有多大的福报,过去有多大的善根。简单的说,是过去没有离开宗喀巴大师的教义,因为上师是我们生生世世的上师,不仅这一生才是我们的上师。

  这一段告诉我们自己不善业的力量大,因此无论如何我们平时都要做到:遇贪境时不贪,遇瞋境时不瞋,让烦恼不起现行,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堕入恶趣。

  现在我们中有许多人喜欢跑到据说有神通的上师那里去求卦、预言、推算,询问自己后世将生于哪里。他如果说好便感到放心,如果说不好则感到害怕。然而这岂是保信之法!根本没有必要靠打卦、预言、推算去了解自己后世将到何处去。大悲大师在大宝经典里面早就对此作了授记,印度、西藏的众多班智达、大成就者也都作了授记。

  [大悲大师] 是指释迦佛;[班智达] 指的是善巧者;在龙猛前面加了一个[圣]字,是为了像佛一样的称赞他。

  打卦、看相、求问等等这些怎么靠得住呢?我简单说一下:由于我们学修佛法之人在不断地止恶修善,身上的、心上的境也就不断地变。打卦、求问只能算到当时的情形,我们以后的变化他们怎么算得出来呢?这就是那些打卦、求问等等不可信的道理。由于我们自己天天不断地在止恶修善,身心都在变,打卦的时候人家看我们的只能是当时的情形,以后的变化他就无法知道,所以说打卦、看相等这些是没有用处的。换句话说,我们大家要认识清楚:修学佛法之人的未来看相的看不准、打卦的打不准,因此我们若去求打卦,就像对泥巴墙说好话:“求你加持我哦!”那是办不到的。

  比如,圣龙猛在《宝鬘论》中说道:“不善感诸苦,如是诸恶趣;善感诸乐趣,诸生获安乐。”

  [不善感诸苦,如是诸恶趣]是说:假如你做的是不善业就要感苦,感什么苦呢?就比如堕在恶趣里。[善感诸乐趣,诸生获安乐。]是说:只要你做的是善业,不仅是这一生,而且若干生都会得安乐。这句话太殊胜了!

  所以,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以现量决定后世将至何处,但由于佛能如实观见隐蔽事,因此可以依靠佛的圣言量以信解比量获得决定。

  这句话是说:我们的因缘在普通人面前你不说他人就不知道,但诸佛菩萨是知道的,因为他们是现量实证。诸佛菩萨这种现量实证能将我们的未来后世一切都反映出来,在他的心量里面显现出来,因此在诸佛菩萨面前是不能做假的。如果我们做假,他就要笑我们,这就如同小孩子在父母面前说假话要被父母笑话一样。我们在佛的面前必须有什么说什么,诚实忏悔自己过去的恶业,这样我们就不感重苦果了。孔子说:“君子之过犹如日月蚀焉。”这就是说君子有了过错,就像日蚀、月蚀一样,大家都能看得见,所以不要隐瞒。我们应该彻底把心念里的一切坏东西都丢干净,免得倍增感苦果。

  为什么说佛的圣言量可以信解呢?佛的语言里面没有过失,因为说假话是一种过失,佛从不讲假话,他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同时佛是有悲心的,想给众生拔苦;佛是有慈心的,想给众生得利益。因为要利益众生,佛就不会说假话,所以佛的语言是可以相信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生信心。

  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眼睛看得见、可以理解,但因果是我们看不到的。如果不相信佛的圣言量,我们对看不到的东西就会生怀疑。其实很多看不到的事情都是真的,只不过我们看不到而已。我举个例子:原子弹上天了,我们亲眼看到没有?我们无非是从照片上看到,它怎么上天的我们就看不到。我们的太老祖自己见过没有?没法见到;我们后代的重重孙子自己能不能看到?也肯定看不到。所以,看不到的不一定就没有。业果是有的,但是业果又是很微妙的,它有总因果,又有各别的因果。总因果就是善生乐果,恶生苦果。但是因中有各别的差别,所以就生出各样的果。比方说孔雀的尾巴有翎子,别的雀鸟则不一定尾巴上有翎子,这就是各是各的因果,所以不同。

  我们应该这样调节自己的心态:凡是佛说的话,根本用不着怀疑,完全可以相信,因为他说的话是符合因果规律的,因果是我们看不到的,我们只有相信佛的话。

  如果这样,我们投生恶趣(几乎)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应该马上去寻找一种可避免生于恶趣的方法。而要想从恶趣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找到有能力救护我们的皈依处。如同将被处决的罪犯请求有权有势的官员庇护一样;犯有重大罪业的有罪之人面临恶趣判决时,能够救他的只有三宝,所以必须向三宝求皈依。

  由于有别业存在,除了总因果还有别因果,所以这里用了[几乎]这两个字。[皈依]就是求救的意思。[面临恶趣判决]意思是将要堕入恶趣。我们堕入恶趣其实很容易,并不是那么好久远的事。因为死无常,只要呼吸有出无进,我们一期的生命就结束了,就是这么简单。我们生存需要不停地呼吸,只要呼吸变成有出无进,马上就会堕入恶趣了,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向三宝求皈依]是我们学修佛法之人首先要做的,找个保险公司,免得自己堕落恶趣嘛。

  仅仅向三宝求救是不够的,我们对他们鼓励的事必须要去修,对他们禁止的事必须要去断。如果佛能够用手来救拔我们,用水来洗去我们的罪障,那么这些事佛早就做了,我们现在也不会有苦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能仁只能为我们说法,并劝导我们对业果作出无误的取舍。

  [仅仅向三宝求救]是指只靠佛力,仅靠这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靠自力。这段话中的[他们]指的是佛。假如佛能用手拉住我们,众生早就被佛救完了。佛的愿心是救度一切众生,他如果能用水来洗净我们的罪障,还用得着这么辛苦地来救度我们吗?众生的业是他们自己所造,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受果,佛是没有办法的。佛只是在众生修法时起帮助的力量,众生若不修法,佛就只有悲叹。观音菩萨之所以要流泪,就是因为众生实在不好度,有的众生眼看着就要脱离苦海了,转眼又堕了下去。

  耶稣教所认为的神父给新来者用净水洗一下就可以消除他的罪业,外道所认为的有功就可以抵过,这些都是想当然的,实际上是不可能这样的。

  这里[能仁]就是指佛;[取舍]就是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经中说:“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非将所证迁于他,示法性谛令解脱。”

  [非将所证迁于他,]就是说佛不可能将自己所证的功德移到众生身上去。[示法性谛令解脱]中的[谛]字就是真实的意思,就是说这一切的法性真正是怎么样的。这个[谛]字不是从权而说,而是实实在在的。这是说佛将他得解脱的方法告诉我们,让我们照他的方法得解脱。

  因此,当我们想到,“我为了解脱恶趣而皈依三宝,对于解脱恶趣的方法业果取舍应当如理地进退。” 作这样的思维,便是根据共下士道次第来改正我们的动机。

  [进退]就是止做。我们如果想得到解脱,就应观察业果取舍,并如理地止做。解脱是要靠自力和佛的加持力的,如果我们按佛所说的去做,就会得到佛的加持。我们既有佛慈悲的力量加被,又有他老人家智慧的力量来引导,做起来就容易有效,而单靠自力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得到佛的加持所起的作用就犹如翻墙,假如我们扳着墙头就那么挂着,不努力向上爬,佛是没办法把我们硬托过墙去的;如果我们扳着墙头自己努力往上爬,佛再同时帮我们一把,我们就可以翻过墙去。这就是说我们得佛加持的力量只是有了完成解脱的助力,主要的力量还要靠自己精进修学,要靠我们自己去求解脱。做这样的皈依思维之后,我们的心力就不同了,已经开始有下士道的心情了。

  那么,单从恶趣中解脱出来就行吗?不行!即使我们能逃脱恶趣,获得一二次乐趣身,最终又会值遇某种恶业而堕入恶趣。所以这种结局是不稳固和不可靠的。过去我们也曾多次得到过乐趣身,但又都堕入恶趣,现在也肯定会堕入。

  这段话告诉我们:只想从恶趣中解脱出来是不够的,一旦遇到某种恶业的因缘,我们又会堕入恶趣。世上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哪有可靠的呢?我们修学佛法就像逆着水流划船一样,如果你不用力向前划,船就会倒退。

  过去生中无论什么转轮胜王,什么大梵天王,我们都曾做过;无论什么样的地狱我们也都曾受生过,轮回中任何好的、坏的处所,我们都住过。现在我们就是因为没有得到解脱的方法,所以始终在苦趣之中轮回。过去我们曾经堕入过恶趣,今天同样会堕入恶趣。

  在前生中,我们曾多次受生为大梵天王或帝释,住在天宫内,而死后又不得不许多次地堕入地狱,在炽燃的铁地上翻腾、打滚。同样地,我们在天界长时间地受用天之甘露,而死后又必须得去喝地狱里的烊铜;与天子天女一起娱乐,然后又被地狱中可畏的狱卒所包围。我们也曾受生为转轮王,为十万户臣民之主,然后又受生为世上最下贱的奴仆,如驴倌、牧童等。亦曾受生为日月天子,以自身的光明照耀四大部洲,然后又受生在洲与洲之间黑暗的地方,连我们的手是伸是蜷都看不见,如是等等,不管我们得到多少轮回的快乐,没有一样是靠得住的,有坚实价值的。

  [帝释]指的是忉利天主。[烊铜]就是烧化的铜水。[在炽燃的铁地上翻腾、打滚]是因为烫得受不了嘛。[受生在洲与洲之间黑暗的地方]就比如海底的生物,它们从来没到岸边来过,生在海底,也死在海底,在那漆黑的地方自然什么也看不见。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就是得到再大的乐也不是不变的,最后都要变坏,崇高就必堕落、有聚就一定有散。大家自己想一想就会知道:我们就是挣了再多的钱,可钱最终到那里去了?还不是用掉了,不可能总在自己腰包里。只有培福培慧才能在我们的身上不会跑,这是难得的。假如我们生起了智慧,那么生生世世都能带得走,是不会失掉的。除此之外一切都是不稳固的,都会有生、住、异、灭,都会有变化的。

  我们以前已受过那么多的苦,如果现在还不从轮回中解脱的话,将来要受的苦比这还多。假如把我们过去受生为猪狗等畜生时吃过的脏东西、粪便等放置在一起的话,将比须弥山还要高。除非我们解脱轮回,否则还必须吃更多这样的东西;假如把我们过去被冤敌砍落下来的头堆聚在一起的话,恐怕也超过梵天世界。如果还不斩断轮回使其结束,那么被敌人砍下来的头将会更多;假如把我们过去在地狱里喝过的烊铜累聚在一起的话,那要比大海里的水还要多。除非我们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否则还要喝更多的烊铜。所以,如能好好地想一想我们以后无止尽地漂流在轮回中的情形,便足以在我们的心中引生恐惧。

  [我们以前已受过那么多的苦,如果现在还不从轮回中解脱的话,将来要受的苦比这还多。]这一点我们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老实说今天在座的各位都算是人群中最好的、最殊胜的,还没到人群中那种最苦的地步:一手拿根竹子棍、一手拿着碗,不知道下一顿饭在那里吃。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止恶修善的话,我们将来所受的苦就更多。

  [假如把我们过去受生为猪狗等畜生时吃过的脏东西、粪便等放置在一起的话,将比须弥山还要高。除非我们解脱轮回,否则还必须吃更多这样的东西;][解脱轮回]就是不在轮回中受生,可是我们不在轮回中受生,又到那里去受生呢?我们需要的是不随业力在轮回中受生,而是将来可以随愿力在轮回中受生,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不自主,业力决定着我们受生何处。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将不自主变为自主,将来一切都可以随自己的愿力。我们要利益有情,要积福慧二资粮。如果没有有情,我们到哪里去利益他们?到哪里去积资粮?没有有情,我们去救度谁呢?因此我们还是要到世间来。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我们希望以后再来是随愿力而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受业力所驱使。我们来世间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报一切如母有情的恩,要来救度他们;二是我们究竟成佛的福慧二资粮积累的还不够,需要依靠他们才能生起福慧二资粮,因此我们发愿还要来。以后再来或许比现在的因缘更不好,在物质享受更好的同时心却更苦,但是学佛之人不怕苦,我们还是要来,再苦还是要来的。众生畏苦,一有苦就感觉不得了;发了菩提心的人不畏苦,认为苦来了是消业的,他们希望重报轻受,受点果早些将业力清除干净。因为业力清除干净,心才是干干净净的,才能证法身。菩萨不怕受苦,但是怕种恶因,所做的事一定不要有损人、损己的恶因。大家将来都要成菩萨的,苦来了我们不怕,但是做事要仔细,不要做损人、损己的事,这样才不会有苦果。没有苦果,尽是善业,才有福气生悲慧,才生得起悲慧。总之,大家要记住,学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变不自主为自主,变随业力往生为随愿力往生。

  [假如把我们过去被冤敌砍落下来的头堆聚在一起的话,恐怕也超过梵天世界。如果还不斩断轮回使其结束,那么被敌人砍下来的头将会更多;]这是说我们曾受过无量次的生,被冤敌砍落下来的头堆聚在一起比梵天还要高大,更不用说须弥山了。所谓 [无量次] 就是说过去生中我们受生的次数无法说清楚。未来生中我们学佛之人一定要自主,不要随业流转,因为随业流转的苦我们够受的了。虽然随业流转中有好的地方,比如得到人生,可万一如果堕入地狱怎么得了?地狱里可不是什么关一个星期、三个月就能放出来。人间五十年才相当于四天王天上的一天,四天王天上的五百年才相当于等活地狱里的一天,况且要在地狱里受五百年的苦,你说要多么长时间?恐怕贤劫千佛都过完了,我们还要在地狱里受苦!因此我们无论如何要发愿,起码不堕三恶道,继续得人身。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地把业果弄清楚,决定如法地取舍业果,这样才不会去三恶道。否则就算你把所有的经书都读完了,把三藏十二部的法宝都读完了,你还是个废纸篓篓,没有用处。举个例子,如果你只是将佛法拿来做研究,做研究所用的资料能起什么作用?不知道修行的方法,你研究得再明白也不过是懂些道理罢了,只懂道理有什么用处呢?所以还要懂修行。学修佛法重要的是修,要思维,思维就是修,并不是天天只念仪轨就是修,要一边念一边思维,结合着自身想,自己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有哪些不足需要补,天天将自己结合进去思维,才能起到变心的作用,这才是修。

  [假如把我们过去在地狱里喝过的烊铜累聚在一起的话,那要比大海里的水还要多。除非我们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否则还要喝更多的烊铜。]过去生中我们已经受过这样的苦了,难道就不怕未来再尝这个苦的味道?这当然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但是信不信由你,它必然还是要来的,因为是因果决定了的。不要说:“我今生生活过得这么好,将来未必会去地狱。”这个心起不得啊!起了这样的心,可要给你“道喜”了:你已经买好了地狱的门票,以后必定要进去。所以,进一步来说我们需要求解脱了,前面我们说的是要把三恶道断了,进一步就是要求解脱了。

  即便天人之身也不外乎纯系痛苦的自性。生于人中,有生、老、病、死之苦,与所爱的人分离之苦,与怨家遭遇之苦,得不到想求的东西之苦等等;生于非天中,有在战争时身体被割裂之苦,长时间因嫉妒而忧愁之苦等;生于天中,有死相笼罩之苦。上界诸天虽然没有明显的痛苦,但仍具周遍行苦的自性,对于安住本位不得自在,最终必须下堕等苦。

  这样的心理大家一定要有。在下士道我们怕的是三恶道的苦,在这里则要生起害怕轮回之苦的心。无论我们随业力受生到人、天、色界天、乃至到无色界天都是可怕的。

  生于非天的嫉妒心最大,看到天人在享受他就生嫉妒心。人世间这样的嫉妒心反映得很多,比如说单位上选模范,没有选上自己却选上别人便心里气不过,却又说不出那人的短处,嘴上说不出所以然,心里的嫉妒心就生起来了:“嘿,他都要选为模范!”这样的情形很多嘛!阿修罗就是看到天人在享受就生嫉妒心,都是同样的心理。

  什么叫[周遍行苦]呢?简单说就是行苦。行苦就是我们做的一切事,都由烦恼心而感招的果,这就是说我们做不了自己的主。说穿了,说得很究竟的就是:佛教我们解脱的是什么呢?就是解脱烦恼,我们由烦恼而造的业,都要感受其苦的,会感一个一切不由自己作主的果,无论是苦受还是乐受自己都做不了主。

  [对于安住本位不得自在,最终必须下堕等苦。]天上就有这样的情形:因为这些人的处境使其自认为是得以解脱的,但当他的定力和功力消失以后就只能出定回到现实中,于是便认为这个宇宙没有解脱,这就是一种邪见,有这样的邪见必然引得自己下堕。

  总而言之,在没有根本解脱轮回之前,一切都逃不出苦的自性。所以,我们必须从这种环境下解脱出来,而且必须以我们现在的人身来作。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总认为我们在今生中绝不能获得解脱而寄希望于来世,然而以我们现在的人身能够办到。我们已获得暇满人身,这是修法的殊胜身,也遇到了佛教等,远离一切违缘,具足所有的顺缘,如果现在还无力求解脱,那么何时才行呢?

  [在没有根本解脱轮回之前,一切都逃不出苦的自性。]就是说在我们在没有根本解脱轮回之前,无论处于何趣,本身都含有苦,都是以苦为自性的。[自性]就是体性,比方说包子和馒头都是面粉做的,面粉就是包子和馒头的体性。无论我们生在任何一种乐趣中,只要没有根本解脱轮回,其本身就是生苦的,所以都是以苦为自性。

  [我们必须从这种环境下解脱出来,而且必须以我们现在的人身来作。]这就是说我们不是要等哪一辈子作了梵天王以后再求解脱,而是现在就要求解脱。如果现在不立刻求解脱,今生一结束就要堕啊!这是非常重要的。今生我们得此最好、最好的人身,却不求解脱,以后还有什么机会求解脱呢?大多数人会有这种想法:“解脱好不容易哟,哪是今生就能办得到的!我们现在就这样做了,解脱就等以后再说吧。”这样的心是不行的,这就等于你是在做事,却干得一点不起劲,懒懒散散的怎么能将事情做好?一定是做不好的!

  [我们已获得暇满人身,这是修法的殊胜身,]能够得到人身是很不容易的,具有人身才是修法最好的机会,因为人身有苦,所以才生得起厌离心;才生得起出离心;才生得起救一切母亲的心;才生得起菩提心;才能努力求成佛的方便;才能究竟成佛,只有人才能这样做。人世间各种苦在一般人看来是很痛苦的,但在学修佛法之人看来却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有了苦才知道厌离。如果我们生活得非常好,假日里能坐个汽车到公园去玩,吃的都是最高级的,吃完有车送自己回家舒舒服服的休息,我们还能生得起出离心吗?一定生不起了,因为没有苦了。要有了苦才生得起厌离心,有了厌离心才会去求解脱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有人身才行。还有一点是最殊胜的:只有人身才能受戒而生功能,生在其他的趣中连受戒的机会都没有。我们所学的佛法就是戒、定、慧三学,没有戒怎么能得定?怎么能生智慧?所以说得人身是最殊胜的。

  [也遇到了佛教等,]能够遇到佛法我们要高兴啊,尤其是我们遇到了宗喀巴大师的教法,这可是太殊胜、太殊胜的了!佛当年给人们讲法的时候,那时听法者的根器与现在人不同,佛一说大家就懂了,以后人们的智慧一天天衰落了,佛就必须详开。衰落到了今天,只有宗喀巴大师的教法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使我们有所依从。大家今天能在这里学习这样殊胜的佛法,是诸位在过去生中不知道如何的勤奋、如何辛劳地在佛法上用了功,才能感得今天聚在这里学习,否则大家现在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吃火锅、跳舞、享乐呢!这很简单,因为你们有福报,不用在好的方面就一定会用到坏的方面去了。

  [远离一切违缘,]能够远离一切违缘是不容易的,今天诸位来到这里,我们大家还是克服了很多障碍才能聚到, 这里,每个人都会有些牵挂。障碍我们修行的违缘有两种:一种是坏事情,是来危害我们的。另一种是好事情也会给我们制造障碍。我们要明白,凡是障碍我们正修的事情,我们就要躲、要化、要让开,但不能做正面冲突,如果做正面冲突,障碍只会越来越厉害。坏事来了是很明显的障碍,好事情来了又不能不去做,同样把自己的正修耽误了,所以也是我们的障碍。归纳起来有两种人是我们正修佛法的障碍:最亲的人以及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都是我们的障碍。除了这两种人,其他的人都牵不动我们,而这两种人一来,我们就好比牛鼻子被牵住,就非跟着走不可。

  [具足所有的顺缘,]比如我们今天就是有了很大的顺缘。有了这么好的因缘还不赶紧去求解脱,未必要等到堕了三恶道才去求解脱?万一你来世成了天人,一天到晚玩乐得昏了头,还想得起学修佛法吗?所以说只有在得了人身时赶紧去求解脱才是最殊胜的。

  所以,我们应该当下即求解脱轮回,而获得解脱的方法,不是别的,就是宝贵的增上三学。因此,当我们想到“我必须尽力学习宝贵的增上三学,以便从这轮回的大苦海中解脱出来。” 作这样的思维,便是根据共中士道次第来改正我们的动机。

  [当下即求解脱轮回] 中的[当下]指得是现在、是立刻,求解脱千万不能向后推啊!不能推到下一辈子,不能等我老了再来,不能等到我的孩子长大了再来,而是现在就要做,今天就要有这个心念!不管路有多长,我们走一步是一步嘛,假如在原地踏步,我们就没法前进;万一倒退了两步,以后自己还需要多走两步,所以帕绷喀大师说要[当下]就做,也就是要我们从今天开始下决心马上去求解脱轮回。

  [宝贵的增上三学]中的[三学]就是指戒、定、慧,对于整个佛法来说也就是戒、定、慧三学所含摄的一切内容。任何一个法门、任何一个教授、任何一个修法,都是戒、定、慧三学所摄。去掉与法相违的、坏的、不好的就是戒的学处;有定力,能保持心与法合一就是定;将法修到熟极了,身体生起了功能就是慧。任何一个法门,无论是再小的法,还是再殊胜的法,都离不开戒、定、慧三学。

  我们都要发这样的愿心:“戒、定、慧三学我一定要学,尽管我现在不会,不会就学嘛!”大家就是要有这样的心,因为整个佛法都包含了戒、定、慧:修最起码的皈依是戒、定、慧所摄,修最高的无上密还是戒、定、慧所摄。去除不应该做的就是戒,有定才能使心与法合一,最后要求得的结果就是慧,从轮回的大苦海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之所以学修戒、定、慧,就是为了解脱轮回,永远不受苦,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不是单纯地求断三恶道了,我们就连生死轮回都断了。

  那么这就足够了吗?不行!因为即便为了自身个人的利益而获得声闻缘觉阿罗汉位,仅此还难以完全圆满自利,利他也是很微小的,这是因为我们尚未能断除所知障和四种无明等的缘故。所以正如所谓‘渡一次水须撩二次衣’,就算由小乘道获得阿罗汉位,最后还得发菩提心入大乘资粮道,从头开始学佛子行,就像新入寺者,从行茶僧开始干起直到升至堪布,后来转到其他寺院,又得从行茶僧干起一样。因此,从一开始就入大乘十分重要。

  [获得声闻缘觉阿罗汉位]中的[位]字意指生起他们的功能。这段话的意思是:断生死轮回还不是我们最后的目的,因为就算是生起声闻缘觉阿罗汉位他们那样的功能,还是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作用则更是很小,因为我们还没有断除所知障与四种无明等等。

  这里我要讲一下[四种无明]。无明本来只有一种:对一切法求执实,起执着这就是无明。为了区别有情和其他不是有情的分别,我们就分出人我执和法我执,实际上本来只有一种基本的法我执。海公上师就曾经给我们开示过:我们断无明之后就证了空性,就有了二十种空性,这是他为了针对我们在二十种不同的情形下不要起执着才详开的,将这些缩小了来说,就是人无我、法无我,再把它归纳起来宇宙间就是法无我。

  [四种无明]是什么呢?这[四种无明]就是四种非染污无知,也就是:对佛法的无知;对极远时的无知;对极远处的无知;以及对诸义类无边差别的无知。更进一步讲就是:对佛的功德与佛所说的法不知道;对八万大劫以外的事不知道;对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事不知道;对无量无边各种事物的意义与种类的种种差别不知道。阿罗汉对这些都不知道,因为他们还没有将这四种非染污无知断除,只有佛才断除了这四种非染污无知,所以佛自利、利他都是圆满的。

  [渡一次水须撩二次衣]就是说人们在渡河时应事先把衣服撩起扎好,否则在河中衣服散开会被打湿,还要再一次将衣服撩起。帕邦喀大师以此做比喻说明:与其走由小乘道获得阿罗汉后再发菩提心入大乘资粮道的冤枉路,不如一开始就发菩提心,入大乘资粮道。

  因为帕绷喀大师是出家人,他讲法时的听众也是出家人多,所以他举的例子也都是大多是针对出家人的。这个例子是告诉我们:应该以自己最需要的、最心要的佛法来修学,不要像他在例子中所举的僧人那样:本来在一个庙里从倒茶的僧人慢慢升到了做堪布,可他一换寺庙,就又必须再从头开始。

  我们应该一心一意地修菩提心,依宗喀巴大师的教义、依最心要的道次第教授好好地学修。不要被善的违缘所干扰,不要有人对你一说:“来的这位活佛可不同哦,是远方来的,多了不起啊!”你立刻把头就伸了过去。万一他给你脑子里倒一罐污秽,回来你可怎么洗?心上的污染比身上的污染更难洗,所以在这一点上大家要很仔细。对上师要观德,对他了解了之后,生起了信心,才能去依止。

  在学修佛法上,我们一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法可修了,就不要再拿暂时生不起功能的法来修,那样会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说句老实话:耽搁了一天,我们学修佛法的时间就少了一天;过了一天,福报就短了一截。就如帕绷喀大师所说的:我们的人身太殊胜了,想成就什么都需要靠人身;世间的一切圆满要靠人身;出世间的一切圆满还是要靠人身,不能把人身糟蹋了!否则不仅是对不起自己,还对不起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他们在盼望我们能够去解脱他们,我们偏要让他们慢慢等着,当儿女的不该有这样的心!就如家里失火,妈妈就要被火烧到了,你却说:“妈妈我就来了,等我搬了家具就来。”等你来时,她老人家早就被火烧死了。我们就是不能让生生世世的母亲多受一分钟的苦,虽然我们现在办不到,但是要有这个心。世间法和出世法都要有欲心,没有这个欲心你根本就不可能去做,有了欲心自然就产生了力量,你就会努力去做。

  上面这段话告诉我们,从一开始就入大乘道十分重要,不要‘渡一次水扎两次衣服’,不要在这个庙里住了几年又到另一个庙里去从头学起。宗喀巴大师的教义是佛的悲心所体现,他不是怕我们跑到别处去,而是觉得这么好的路你不走,非要去走既难走又绕远的山路,实在可惜,他就是这样的悲心。

  又如《弟子书》中所说:“诸亲趣入生死海,现如沉没漩涡中,易生不识而弃舍,自脱无愧何过此?!”

  这是说生生世世的母亲沉浮在轮回的漩涡中,我们转生就不再认识她们,也不去管他们的苦,只顾自己的解脱,还有比这更不知羞耻的吗?比如说现今某些人作了高官、得了厚禄的人,房子有几套,住都住不完,自己的妈妈还在农村里受苦,他该不该管呢?连世间法都说不过去,何况是出世间法!

  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但没有一个有情未曾做过我们的母亲。正如我们在轮回中有过无数次受生,我们也有过无数的母亲,因此未曾当过我们母亲的有情一个也没有。他们每次当我们母亲的时候,与我们今生的母亲没有差别,全都是以同样的恩德来抚养我们。因此,一切有情与今生之母无丝毫不同;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都曾以恩德抚养过我们。

  我们与生生世世的母亲互不认识是由业力的因缘换了身体,所以不能认识。无始以来我们受生的次数是一个不知有多大的天文数字,是一个无穷大的数字。每一生我们都有母亲,谁都不可能像孙悟空那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做母亲的有怀胎的辛苦,有哺育的辛苦,有盼望我们成长的辛苦,你们说哪一样不辛苦?就是到我们参加工作了,她还在天天盼望我们的事业有所成功。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回家对妈妈说,尽管她帮不了我们的忙,也会为我们焦虑。父亲爱儿女是有时间的,母亲爱儿女是无时无刻不在的。成为母亲的女同志都体会得到:母亲的心什么时间会离开自己的孩子?就是孩子上学了不在身边,母亲心里还是会想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会不会被人欺负?心总是牵挂着的。

  有些人也许会想:“一切有情不会是我的母亲。如果是的话,我应该认得他们是我的母亲才对呀,而我并不认得。”然而单靠不认识这一点不能作为证明他们不是母亲的理由,事实上有许多人甚至连自己今生的母亲也不认得!

  这样的事情是有的,比如有些人的母亲生下他就去世了,他当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

  我们也可能这样想:“他们过去作我母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不应该再把他们视作有恩之母。”然而,就作母亲与恩养而言,前生与今世并没少分的不同。譬如,去年饶益于我,施我饮食财物者,与今年施我者,二者的恩德相同,这个事实并不仅仅因为时间有前有后而发生变化。因此一切有情全部都是我们有恩的母亲。像这样有恩之人堕在轮回大海的漩涡中,如果我们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抛弃他们,只顾自己求解脱的话,就像做儿子的眼看着母亲等极亲爱的亲属被海里的漩涡卷走,即将沉没,他们正害怕地哭叫,他却在岸边心不在焉,唱歌跳舞自顾自己玩乐,还有比这种更为下等与无耻的人吗?木船与皮筏一旦被卷入漩涡,定有灭顶之灾极为恐怖。像这个譬喻说得那样,我们似乎觉得我们现在与一切被卷入轮回大海漩涡的有情好像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他们都是我们有恩的母亲。所以,对于这些有恩者,我们必须报恩!

  前生与今世的母亲的确是没有哪一点不同。母亲对我们的恩德是难以说尽的,比方我们小的时候,母亲精心地抚育着我,不说别的,最简单的就是当我们大便之后,若面前没有纸,母亲会用她的手指给我们擦净屁股,这是其他人办不到的。半夜三更我们尿了床,将被褥打湿了,母亲会将我们抱到干的地方睡,她则睡在湿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也只有母亲才能办得到。我举这样的例子就是说:母亲的爱心可以说没有一分钟离开自己的孩子。

  同样,过去的布施者与现在的布施者都对我们有同样的布施恩德,我们不能说只认现在的,不认过去的。

  一切母亲在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都是极为害怕的。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也是同样害怕,不仅是母亲害怕,我们也同样害怕。见到母亲正在轮回大海的漩涡中挣扎,自己却若无其事地在寻求自己的快乐,这样的情形在世间法上都是说不过去的,何况是出世间法呢?母亲对我们有恩,我们必须报恩!

  施饥者以食物,施渴者以饮水,施贫者以财物。让他们满足(暂时的需求)虽然也有点报恩的意味,然而仅此并不能成为大的利益。最上报恩者,就是要让他们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苦恼,没有比这更超胜的报恩了。所以,我们应该生起慈心,愿一切有情具足安乐;生起悲心,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而且,我们应该生起增上意乐,令这些母亲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痛苦的担子就落在我的肩上。因此,我应该自己去完成这项使命。

  [要让他们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苦恼,]这和我们自己的愿心是一样的,我们也同样希望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苦恼。

  [生起增上意乐]这一点很重要,阿罗汉、辟支佛缺乏的就是这一点,他们也知道一切有情是母亲,见了面同样会去利益他们,给他们拔苦予乐。但是他们缺少了“我要将所有的有情度尽,让他们离苦得乐!”这样的心。由于没有这样的心,他们就不可能去求成佛以救度众生,阿罗汉、辟支佛与我们学佛法、学修菩萨行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是在阿罗汉等的基础上要多一个增上心,也就是为了报恩我们要将所有一切有情度尽。要度尽一切有情就必须具有功能,要具有这样的功能就非成佛不可,因为只有佛才能度一切有情。有无这种增上心是菩萨与阿罗汉、辟支佛之间的差别。当然,阿罗汉、辟支佛的功德还是很大,我们现在连给他们提鞋的资格都不够。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把增上心生起了之后,种性就变了,就变成大乘种性了。这就好比国王的太子,将来无论如何要接王位的。我们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将来就必成佛,这在种性上就会比阿罗汉、辟支佛更优胜。我们只要真实生起了菩提心,如果阿罗汉、辟支佛向我们顶礼,我们就可以接受。这就等于宰相的地位是除国王以外最高的,但他见了还是婴儿的皇太子同样要喊千岁是一样。

  我们现在没什么本事,就是要改变自己的种性。只要我们变成了菩萨的种性,将来就必成佛。用什么方法改变自己的种性呢?就是要生菩提心。菩提心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这就是菩提道次第的全部核心。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生起菩提心,生不起菩提心就不是大乘种性,未来就不能成佛。这就是帕邦喀大师叫我们“渡一次河不要扎两次衣服”的道理。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是“渡一次河要扎两次衣服”,他们得到解脱以后还要重新发菩提心转入大乘。宗喀巴大师很慈悲,文殊菩萨很慈悲,教我们“渡河时要一次就把衣服扎好,不要在水里再扎一次衣服。”也就是叫我们开始就发大乘菩提心。我们之所以要学菩提心、要发菩提心,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我们的方向,是将来脱凡入胜的方便,是非常重要的。

  我再强调一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增上意乐。增上意乐就是我们要有度尽一切如母有情需要有功能,这样的功能只有佛才有,因此我就非成佛不可,这种心念就是增上心。没有这样的心念,随便你怎么修,就算你修得再殊胜、再圆满的功德,还是只能成为阿罗汉、辟支佛,以后你还是“渡一次河要扎两次衣服”,还要重新发菩提心转入大乘。阿罗汉证到最高时,他们在入定的时候,是异常宁静、异常舒适、异常舒服的,所以他们得解脱后就入定不起了,哪怕坐若干万年他们都可以坐得下去。他们还是需要佛发悲心,身体放光加持他们,喊他们起来从头再学。这样可就耽误度一切有情了,你倒是坐上若干万年享受安乐去了,你的妈妈怎么办?你还要她们再受若干万年的苦之后才去度她们吗?我们为什么不现在就发菩提心呢?现在发菩提心,成佛就要快一些,就可以早日去救度一切母亲,这才符合我们学修佛法的心愿。

  是否具备[我应该自己去完成这项使命]的心是菩萨和阿罗汉的不同之处。从今天开始大家就要有这样的决心:“我们就是要度尽过去生中的一切母亲,尽管我们没有这样的功能,我们可以努力培养!”大家回去可不要只想:“今天听得很不错,很舒服!”而是要从今天就开始下决心:“我要担负起这份重担,我一定要具备度尽一切有情的功能,将来度尽过去生中的一切母亲。”今天我们来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发这种殊胜的心,实在太好了!因此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好好如法地去做。

  然而,你现在有这样的能力去做吗?在现在,不要说是一切有情,就是一个有情恐怕也没有能力去利益他。那么谁有这样的能力呢?虽然声闻缘觉与清净地菩萨能利益有情,但并不圆满,无法与佛相提并论。因此在利益有情方面,只有佛是无与伦比的。比如,佛身所出一光明均能成熟和解脱无量的有情,在每个有情面前,均能变化出适合于这个有情的界、根、意乐及随眠的色身,并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说法等。

  如果我们现在就去利益有情,能办到吗?肯定不行,我们没有这样的本事,最多只能是照着佛经上说的,照着上师的教授,谈出来供大家学习,实在没有其他的能力。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利益有情的能力,但是一定要行动起来,不能在屋里睡大觉了。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只要有了欲心,自然一切都能成就。“今天学完之后我回家就要开始学修佛法!”这就是欲心,有这样的心回家才会开始做。没有这种欲心,回家后肯定就休息了,所以说欲心很重要。我们现在要培养这样的欲心:“为报遍虚空一切如母有情的大恩,我非成佛不可。要成佛我就必须学成佛的方法,学成佛的方法有道次第,现在我就是要从最基础的法门开始学习。”大家一定要下这样的决心。不要对自己说:“这些还是留到下辈子我再修吧,或者等我孩子长大后再修。”不能有这样的心,因为死无常,所以马上就要下成佛的决心。

  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说佛身上放的光都能解脱一切有情。通常的教授、仪轨上都说:佛放光,乃至我们放光去迎请佛。但是大家要知道,并不是放光就能起作用了,外道修得好也同样会放光。放光是什么含义呢?佛身放光就是指佛的心念,假如佛的心念要到我们这里来,无论离我们再远他都能来。在修仪轨时我们念自己心放光,迎请本尊,迎请上师等等。可我们现在是初业有情,能有什么光到佛那里去?我们从哪来的光呢?说我们放光同样是指我们的心念,因为我们在修学佛法时心境是清净的,所以是光明的。佛的光照到我们身上,就是他的心念到了我们身上。我们迎请佛也是用自己的心念,相隔再远心念都能去,不然我们这样的初业有情哪里放得出那么远的光?再加上佛菩萨的心不舍有情,我们的心念一去,他的心念马上就和我们的心念合一了。比如我们要到兜率天去,就应该天天修法,迎请上师,这样才能去得了,其实是心念能够去得了。北京那么远,你心念一想,就能去得了。佛的功德圆满,他的心念出来时是以光明为相的,所以我们感到是他在放光。以不了义来说是佛在放光,以了义来说就是佛的心念到了我们身上。当我们的心念与佛的心念合一了之后就有两种作用力量:自己通过虔诚地修而获得的力量再加上佛加持我们的力量,两种力量合一了,就像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若加上一个人来帮自己,自己的力量就大了。因此我们修学佛法时既不能离开自己殷勤的修学,又要求得上师三宝的加持,也就是求上师三宝给我们帮助的力量。

  [在每个有情面前,均能变化出适合于这个有情的界、根、意乐及随眠的色身,并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说法等。]这句话告诉我们,不成佛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心量的!我们要在一切有情面前说法度生,必须首先适合各个有情的界,也就是适合各个有情本身具有的特性,这样才能合得起。比方我们是人,释迦佛要度我们就要示现人身才能与我们合得起,假如他示现一个虫子就与我们不合,示现天人我们也听不懂他的话。再有就是根也要相合,这个相合是指要相合于有情的,而不仅是相合于说法者自身的。同样,意乐也是要适合有情,不是说法者自己说好就行了,你说好听者不乐意怎么办?还有最难的是随眠的色身,随眠是什么?就是烦恼。你要度众生就要适合众生的烦恼。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要和众生合得起。单依说法者不行,说法者要和众生合得起,现这种众生的相,用他们的语言来说话。就比如对中国人要说中国话,不能说外国话;在康藏地区要说藏话,不能说汉话。你要度一切有情就要怀着报恩的心,万事各方面都要将就有情,这样有情才喜欢听你的话。假如你与他合不起,他就不会听:“你说得好,你说你的,与我无关!”只有你与他合得起,他才肯听你的话,你才可以帮助他。不具大悲心的办不到,大悲心没有生起之前,肯定是做不到的。一定要大悲心生起了,根本就不想自己,只想为了一切有情才能做得到。

  那么,我有没有能力获得这样的佛位呢?有的;成佛所需身中最殊胜的是暇满身。南瞻部洲人所具有的胎生六界之身,是极其殊胜的,以此能在一生中成就双运金刚持位,我们只是没有去修才没有成佛。

  [胎生六界之身]即指人身。[双运金刚持位]就是密法里所说的佛。显教里所说的成佛,就是如释迦佛一样的身子,是佛示现给我们看的,其实他们都是具备金刚双运身,完全是显密合一的,只是我们众生的根基不同,有适宜说密法的,有不适宜说密法的,所以贤劫千佛讲说密法的佛只有几尊。

  [只是没有去修才没有成佛]这句话说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前面说人身如此难得殊胜,只要我们修就可以成佛。世间法中哪一样不是我们人做的?世间法我们能做得好,如果用来学佛法还是同样可以成功。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去修,单听闻不够,必须要修!修就是反反复复地想这个道理,从而得出决定见,自己的行动全都依决定见而行,这才是修。

  成佛的方法是大乘法,我们已遇到了圆满无误的圣教心要——‘胜者第二’宗喀巴大师的显密双修无垢教法。简言之,我们只是被自己的不精进所蒙骗,事实上我们具有远离一切违缘,具足一切顺缘之妙身。如果现在还不能去修,将来比这更好的身和更妙的法肯定是不可得的。

  [胜者第二]就是第二法王。[显密双修无垢教法] 在显教里面,很多修法都隐含着有密法的修法。 [被自己的不精进所蒙骗]就是说我们大家不肯鼓劲努力,只随随便便地修。能得人身是很不简单的,就是要得一个残脚歪眼,肢缺体残的人身都要守一条清净的戒啊!要得到像我们这样圆满殊胜的人身,既要把戒律守清静,又要六度圆满(就是不能达到圆满,起码也要有相当的水平。),还要发清净善愿,才可以得此圆满殊胜的、可以学宗喀巴大师教法的人身,所以这是不容易得到的。千万不要因为世间的事情就把自己的福报浪费了,这是很可惜的。我们得到这么好的人身,一定要做成佛的事情。

  成佛不怕很困难,是一定办得到的,释迦佛已经给我们示现了,他就是以人身修成的。他的修成告诉我们,我们的人身也修得成。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大愿:“从今天起,我学修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成佛!”做的当然要从基础开始,万丈高楼是从地基开始造的,我们就是要从简单的做起,目标还是要将万丈高楼建成,也就是要成佛。

  [更好的身]就是我们能够解脱,能够成就菩萨的身,这就是我们的更好的身。自己现在不鼓劲,不努力,佛位就不会凭空落在我们的身上,因为没有我们这样的因,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加倍努力。

  [更妙的法]就是我们能一步步地修上去,修一步比一步更好的法。比如我们在修下士道的法时,中士道的法就比下士道的法更殊胜,上士道的法就比中士道的法更殊胜。

  没有基础听了再好的法还是修不起,所以大家现在不要忙着修更高的。我们现在努力地修一步,得一点,来生就少一段辛苦,来生我们还可以继续修。虽然来生我们还是要从头修,但前生曾修过的今生修起来会快一些,前生没有修过的,今生想要修成就很困难。既然修成很困难,我们就慢慢修行吗?不,我们还是应该快快地修。我们现在修过了,来生才不会那么困难。尽管来生还是要从头修起,初修时要三个月才生得起的法,修过以后的可能只要三个星期,甚至一个星期就能生起功能,这就是一个熟练与不熟练的差别。比如学过机械的人,眼前的机器搞熟了以后碰到其他的机器都能很快地开起来,没有学过机械的人,看到机器怎么也没法让它动起来,这是同样的道理。

  有些人说,现在是浊世,是恶劣的时代。事实上,从无始以来,我们从未经历过比现在更好的时代!现在值此侥幸获得这样一次机会之际,我们必须尽力去修习佛位。因此,当我们想到:“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必须尽力去获得无上圆满菩提。”而忆念菩提心的所缘相,作这样的思维便是根据上士道次第来改正我们的动机。当行者生起‘无励力’的体验才算真正的发菩提心。

  [事实上,从无始以来,我们从未经历过比现在更好的时代!]我们现在的环境苦啊,尽管现在的物质享受比过去好得很多,但是现在人的心却比过去的人苦得多,修学佛法的时间也不够。为什么帕邦喀大师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期呢?正是因为现在有各种的苦,有了各种苦相才生得起厌离的心,才会想要出离。有苦的时候我们才生得起厌离的心,有了厌离的心才会想出离,有了出离心才会想如何去出离。总之,有了苦受我们才想出离,才想得到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母亲也在同样地受苦,我们才生得起菩提心,所以帕绷喀大师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就是这个道理。

  当年在康定我们修学后都发愿生阿弥陀佛净土,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没有对我明说,只是告诉我不要经常念。回去后我就想,生阿弥陀佛净土这么好的愿,为什么上师叫我不要经常念?以后听了昂旺朗吉堪布上师的教授我才知道,不是简单地念‘阿弥陀佛’就能生阿弥陀佛净土了,还是要自己修得有功能。净土也分三品九等,自己在世上修到哪种程度,就到哪一品、哪一等,这是一种修学。另一方面,生于阿弥陀佛净土的人那里没有苦可受,道理是都讲了,没有实境自己的心里怎么能生得起功能?肯定生不起的,所以生于阿弥陀佛净土的人还要发愿,再生到南瞻部洲来。与其生到阿弥陀佛净土以后再发愿到南瞻部洲来,这不就等于[渡一次水需撩两遍衣]了吗?我们现在已经生在南瞻部洲了,何必还要再求生阿弥陀佛净土呢?那为什么还要讲发愿生阿弥陀佛净土呢?那是因为佛对那些实在不懂修学,讲道理也听不进去的人,只好对他说:“你念阿弥陀佛好,以后能生阿弥陀佛净土。”这是佛的一种悲心。真正学净土的人还是要学教理,并不是只念阿弥陀佛。所以从那以后我有时也会念一两句‘阿弥陀佛’,但不天天念。我们千万不要[渡一次水须撩两遍衣]。

  [所缘相]就是想哪些才是生菩提心的条件。所缘是分为两种:形象所缘就是观佛菩萨的像或观上师的像,义理所缘就是想道理,以道理为所缘。修菩提心是以义理所缘为主。上面帕绷喀大师说得清清楚楚,他以悲心来说明不要[渡一次水须撩两遍衣]这个问题,引导我们从学修佛法开始就发菩提心。

  什么叫[无励力]?就是当一个法修到熟极了的程度,不需要思维、不需要刻意鼓劲就能自然而生起正确地心念,这就叫做[无励力]。比如学机械的人,各种机器搞得熟极了,随随便便就能将故障排除了,无需怎样地去努力。生起[无励力]心念的标准就是见到任何有情,不管是人道的还是畜生道的(因为我们现在就只能看到这两种道中的有情),哪怕见到一只狗,都能自然的想到这是我生生世世的母亲,生起我非要利益它不可的心,生起自己要好好学修佛法来救度它的心。如果这样的心不是造作的,而是自然生起的,只要看到任一有情就会忍不住地想利益他们、要救度他们,那就是真正的菩提心了。假如见到有情之后还要思维一下才能生起想利益他们的心、生起想救度他们的心有没有错呢?当然没有错,因为自己还处在造作菩提心的阶段,还没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一定要到自己看到一切有情时都能不造作地、从心里忍不住的生起要利益他们的心;看到一切有情在受苦心里就不能忍受,立刻想去救度他们,这样的心必须不加任何思维、能油然生起,这样菩提心就合量了。

  为了获得这样的佛位就必须要修习,为了修习就必须知道修法。仅管我们有修法之心,跑到僻静的地方去,自以为是地念念咒、发发愿或修一二次‘住心’,若不知修法的话,还是不知道怎样下手。

  修[住心]即是修定。我们要知道自己应该修什么法,在每天都很忙的情况下,是不是该将佛经三藏十二部全都拿来修?等我们将这些经书搞清楚的时候,都早成白头老翁了,想修也修不起了。知道当前自己该修什么是最要紧的。前面我说过:为利益一切有情、救度一切有情,我们非成佛不可,要成佛就一定要修佛法。当前我们该修什么法?真正要成佛应该修什么法?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

  想了知修法的方法,就必须要学习一种圆满无误的教授。而这样的教授之王,便是我将要讲的‘菩提道次第’。因此,你们必须生起这样的动机:“我要认真的听闻‘菩提道次第’,然后将它用于实修。”

  [圆满无误]就是很圆满,不缺支分。在这里帕邦喀大师告诉大家,他之所以要讲《菩提道次第》,是因为《菩提道次第》才是修出离心、菩提心、空见的心要教授,这三样是我们成佛所必须的修法。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三样发心与教授,我们就永远成不了佛,并且缺少哪一样都成不了佛;如果将这三样教授都修成了,那么成佛就是稳操胜卷了,《菩提道次第》就有这么重要。

  [你们必须生起这样的动机:我要认真的听闻‘菩提道次第’,然后将它用于实修。]这句话十分重要,前面一层意思说的是我们应生起的动机,简单地说就是要生起菩提心;后面一层意思说的是我们要修的法就是《菩提道次第》里的教授。重点就是这样的两句话:发心必须发愿生起菩提心,修法就必须依《菩提道次第》而修。《三主要道》是《菩提道次第》的心要,我们现在不可能、也没有时间把整部《菩提道次第》从头至尾的学完,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当年在康定,我们在昂旺朗吉堪布上师面前学《菩提道次第》,每天学两、三小时,星期天休息,我们学了七年才将《菩提道次第略论》学完!现在大家到那里去找这样的时间?前些年在文殊院我曾很想与大家共同学习一次《菩提道次第》的要义(也就是《朗忍要义》),可一直到今天都没圆满完成这样的愿心。这一次我们大家要发心,一定要把《三主要道》学圆满。因为它实在太宝贵、太宝贵了,不学实在太可惜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重视[我要认真的听闻‘菩提道次第’,然后将它用于实修。]这句话!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最初改正动机是最要紧的。尤其是在听‘菩提道次第’引导的时候,其动机不能是随随便便的,最低条件,必须是由造作的菩提心摄持才行。已有菩提心体验的人,只需简单地回想一句短语——‘为利有情愿成佛’即可。但对于初业行人来说,单靠这个是不能令心转变的,只有从暇满、利大、难得开始依次忆念,才能令心转变,引出菩提心所缘相。

  [引导]就是详讲应如何实修的教授。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法,就是学佛法的动机。今后大家每次都要抱着为报母恩而速速成佛的心来这里共同学习,而且这样的心是要永远保持的。如果丢掉了这样的心,就不是大乘根器了。这样的心随时随地都不丢,我们就是大乘法器,是大乘种性,不管来世我们会怎样,都终将能够成佛。我们都要培养菩提心,不然未来的生死将和过去的生死一样有无穷多,会有不知道多长的时间,这里面当然也包含了会让我们有无穷的苦受。讲引导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是引导众生进行实修的教授。这种引导在康藏地区是十分重要的教授。传法,讲引导,授戒各不相同,如果三样都能具足就是三恩上师。在密法中那些能够授灌顶,又能够授密乘戒,还能够传法并引导修密之法的上师,就是三恩上师。这样的上师是要花心血才能将道理说清楚,他自己的实修经验包括怎样生起功能,怎样生起智慧,应该避开哪些不生起功能的法,应该用哪些方法生起功能等等,这些都需要上师传给弟子。我们自己抱着书本是啃不动的,一天到晚抱着经书照样看不懂其中的要义。至于人家说拜忏:“拜忏、拜忏,拜忏一下子就开悟了。”但这是需要你过去生中有开悟的种子才行,假若你过去生中没有,能拜忏得出来吗?

  [为利有情愿成佛]这句话我们天天都在念,没有修过菩提心的只能流于字面上,至于为什么要利益有情?为什么要成佛?心里却没有修心的内涵。尽管我们天天都在念[为利有情愿成佛],可还是等于在房子外边看:“嗯,这个房子很不错啊!”可连房子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真正修了菩提心的,并且在心里起了变化的人念一句[为利有情愿成佛]就不同了,他们能在心里油然生起这样的心念。这样的心念是需要实修才能生得起,不修的只能落在字面上。这和看佛经一样,看到[为利有情愿成佛],我们只知道字面的意思,至于里面究竟是什么内涵就无法知道。假如是实修过的人看到佛经上简单的一句话,内心就是有轮廓的,我们现在连一点轮廓都没有。

  我们就是[初业行人],所以我们只能从什么是八无暇,如何具足圆满开始依次忆念:为什么得人身利大?因为它可以断三恶道,可以得解脱,可以为众生成佛;为什么人身难得?因为得人身要守戒,就是想能够得到瘸腿斜眼的残缺人身也要守好一条戒,得我们这样的身体,不仅守戒要清净圆满,还要发善愿、做善行才能得到。人身非常的宝贵,不是轻易能得到的。这些道理要每天依次忆念,不是今天想一下就行了,而是天天都要忆念,天天都想这些道理,想久了才能令自己的心转变,才能引生修菩提心的所缘境相。简单地说就是:先修平等舍心,再依次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菩提心,这是要有次序地修。这里的每一样都有它的所缘的境相,需要天天修心里才能现得出来。就好像我们在墙上刷淡墨水,天天刷,久而久之,就能现得出来。思想上也是如此,天天这样修习,心里才能现得起。这个道理很简单,就以世间的唱歌来说:开始你不会,老师教你怎样发声,你再天天练习,久而久之就会唱了,如果你不去练习就永远不会唱。修佛法就是要天天思维、天天想,并且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想,修菩提心有菩提心的所缘,就如上面所说的有七个次第,一定要一个一个地想,才能生得起。

  不仅‘道次第’如此,我们甘丹山派在传任何灌顶、经教和引导之前,都要以一整套三士道次第来改正动机。我的大宝上师时常教戒说:“即便在发愿中,也包含着简略但全面的三士道次第,这是我们新旧嘎当派无上的特别之处。”所以,你们这些肩负弘扬圣教之责的人们必须这样来学。

  [甘丹山派]就是嘎当派。不仅是学修《菩提道次第》我们要用三士道次第来改正动机,如果修法一开始就想菩提心,我们的心就不真,所以都必须从下士道开始想,依下士道、中士道、直到求解脱,再推己及人,想到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黄教的殊胜之处就在于对任何一个修法都要有圆满的发心。

  [大宝上师]就是如摩尼宝一样的上师,在他那里无论求什么法都能求得到。就像当年我在康定,无论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都可以在昂旺朗吉堪布上师面前求教,他老人家只用很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一下子解决自己的疑难。有些疑难问题自己在书上去看,坐在屋里去想,总是得不到结论,在上师面前,他简单的一两句话就给我们讲清楚了。

  我举个例子:当年在昂旺朗吉堪布上师面前学法时,我见他老人家简朴得很,居住的环境非常简陋,生活上也非常朴素,出于对恩师的爱戴,我就劝他老人家吃的好一点,穿的好一点。上师给我的答复非常简单:“成佛需要多少福报哦!”只有这么一句话。成佛需要很多、很多的福报,所以不能浪费,不仅不能浪费还需要不断增长,所以才要经常培福报。大家说这句话里含有多少教育意义:有福报不要浪费,还要继续培福,才能不断增长,因为成佛需要很多、很多的福报。

  旧嘎当派是阿底峡尊者所创立的,新嘎当派是宗喀巴大师在旧嘎当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不同之处在于,旧嘎当派所讲的是三士道,宗喀巴大师在此基础上特别标出出离心、菩提心、空见,而且将显教、密教开演得异常圆满,旧嘎当派没有开演的地方,宗喀巴大师也都一一开演了。这就是新嘎当派不同的地方。

  我们现在做不到弘扬宗喀圣教,以后大家都要肩负弘扬宗喀圣教的责任,既要自己住持,又要自己弘扬。为什么要弘扬?并不是自己想当法师,而是要报母恩,要利益一切有情。我们学修佛法就是肩负着住持宗喀圣教之任,怎样叫住持?在心里能生得起功能,这就是住持。自己住持后再介绍给一切有情,让他们都能生得起功能,这就叫弘扬。在座的诸位学人的肩上都有这样的责任,既要住持、又要弘扬宗喀圣教。帕绷喀大师当时是对法师等出家人说的,我们大家今后也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所以就必须这样来学,这样来做。

  然而有一个例外,在传长寿灌顶时,按照传统只讲暇满、利大、难得之类,不讲无常,这是因为怕缘起的扼要有误(不吉祥)。

  做长寿灌顶时不说无常是为了缘起好,但这只是一个例外。帕邦喀大师在这里只是附带讲讲,不是主要要讲的。

  在参加此次法会的人中,有的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的:“我能来听法缘分真是太好了,修则非我所能;”有些人来则是随大流:“如果你们去,那我也去。”而从另一方面讲,由于此次说法与其他大灌顶等不同,人们至少不会这样想:“我来求这个法是为了能做经忏。”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大灌顶的话,有些人就会有这样的想法:“求了这个法之后,我便能以念咒等获得降伏魔鬼的能力,以及息灭病魔、召财、怀摄等等。”还有些人尽可能多地听闻,将法视为做买卖的资本,然后到蒙古等地方去兜售。此些都是依于佛法而造集的大罪!把佛所说的成就解脱与一切智的方法用于现世的目的,如同把国王从宝座上请下来而委以打扫的工作。因此,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有前面所说的那些不好动机,就请你们将之丢弃,至少要好好地生起造作菩提心来听。

  [成就解脱]就是解脱生死。[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慧。

  这段话里帕邦喀大师说参加法会的人是抱着不同的想法的,有的只为缘分而来并不为修法,有的出家人只想为了能作经忏,有的甚至想拿佛法来谋利等等。假如将佛法用来为世间谋利,这样的罪业就极大。在座的诸位不会这样做,但是大家要知道,上面所说的种种想法所造的罪业是很大的。

  这里提示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断烦恼、解脱生死、离苦得乐都要靠佛法。如果将佛法用于求名求利,那么你的烦恼病,你的流转生死病就都无药可医了,你将永远堕入三恶道了!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万万不能拿佛法来求名求利,这是很扼要的!我们所造的任何恶业,都无法与将能断烦恼的佛法毁坏掉的恶业相比,可以说那是毁灭佛法,必将永远堕入恶道,而且真的无药可医了。

  以上是有关如何改正听法动机,现在我们转入正行部分。

  前面帕邦喀大师所讲的是如何改正听法的动机,要求听法者不要有世间心,要以出离心、菩提心来完成听法的事情。下面的正行部分就是求方法,告诉我们应该修什么法,不要见法就修。

  现在的人最恼火的就是一见活佛来灌顶就赶紧将头伸过去,他若给你灌一脑子污垢该怎么办?身体上有污垢总是可以洗干净的,脑子里装进去的杂染就难以清除了,那将比身体上的、衣服上的污垢更难清除。中国有句老话叫:“先入为主”,别人将不好的东西装进你的脑子里,你还会说:“不会有错吧?那是活佛说的哟!”以后大家务必要仔细,听法一定要择师,一定要观察上师的功德之后再去听法,起码保证那个法不要将你引到悬崖边上去,这是很重要的。

  关于所听之法,首先要搞清楚以下几点:第一,所修之法必须是大师佛所说;其次,经过诸位班智达解释抉择;第三,由那些大成就者修习后在相续中发生证悟。我们应该修这样的法。对于其他佛没有讲过的,任何智者成就师都不知道的所谓甚深教授,你再怎么修,其结果也只能是佛未曾得到的或者其他智者成就师根本成就不了的。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所修之法的来源必须是佛说的;必须经大善巧者抉择,已去掉中间的不清静的部分;还要经过大成就者修习,并在身心相续中生起了功能,能够生起没有杂染的、清净的功能。法源要合以上的三个条件,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不然一听这个人说:“这个法好啊,修了可以有神通的变化!”你就赶紧去修;一听那个人说:“这个法可以化九龙水,可以给人治病!”你又赶紧去修。你修这样的法给人治病,那还要医生干什么呢?正修你不修,去做该医生做的事情,那还不如让医生都停业,你们来做就是了!这样的法都不是我们的正修。法虽然是好,在利益众生的时候有时可用,但不是正修之法,不能变成你的专修,正修你不好好修,修这些不是最需要的,你不是变成傻瓜了吗?!

  佛没有讲过的法,成就师没有修过的法,你照着去修,能修出什么结果来呢?用一句很简单的话说:一定是世间法,不会是出世间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些都是求名求利,或者求神通变化,什么可以在空中一下就飞走了等等。

  我在早年曾听说过有可以在空中飞行的人。有人在西藏闭关,要达到闭着关也能够去见达赖佛才算圆满。闭关时门是锁住的不准出去,房顶上有个洞,他要闭关修到可以从那个洞里飞出来觐见达赖佛,达赖佛给他一个证明,他又飞回来继续闭关,隔着门递给护关的人看达赖佛给他的证明,他的功德就算修圆满了。早年是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必须要具有功能,决不是歪门邪道所能办到的,都是要依佛法修才能生得起的。至于说有神通、有变化,大家可以放心,只要把菩提心生起了,无论想做什么都能马上成就,这就是最好的神通。你如果真正将定生起之后,要想在空中飞行也是办得到的,这些都是容易做到的。可是我们现在去急着修这些,就是急着做偏差的事,而不是正修。我们的正修就是要断三恶道,要解脱生死,要为众生成佛,这才是正修。

  因此,首先必须观察所修之法。如萨迦班智达所说:“事关马宝等,不大之买卖,问他善思量,于今生小事,尚如此勤苦,诸生长久事,虽观待正法,遇法即信受,妙劣不观察,如狗食不可。”

  我们在做马的买卖时,通常要做多次的调查研究,请教老师和询问众人的意见。或以购茶的僧人为例,他要多次地观察茶叶的色泽、重量和形状,要认真地研究是否有被水泡过等毛病,询问别人的意见。但他即便上当,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损失几杯茶的事。人们似乎常对这样暂时的小事作详细的研究,而对实现我们今后诸生长远目标的基础——所修之法却不作任何的观察,像狗吃食一样,随便遇到什么就满足了。这实在是个可怕的错误,绝对不可。因为法若有误,势必使今后诸生的长远目标发生错误。

  这段话是说:比如像买匹马这样并不算大的买卖之事,人们都要仔细调查打听,这马能力如何、年龄如何、是否能运载等等,都要做详细的考虑,都要耗费精力。对今生这么小的事都如此勤劳辛苦,那么对于生生世世断三恶道、究竟成佛这样长久之事,我们怎么能不去观察就信受呢?万万不能一遇到传法的,你马上赶过去:“活佛来灌顶那还能不去?不吃饭都可以!”赶紧挤到前面让活佛先摸你的头,能不能生功能全都不管。这样做就像狗吃东西一样,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实在没有吃的,什么污秽之物都要吃。

  帕邦喀大师这里告诫我们:求法不能像狗吃食,一定要选择我们需要的法,不然就会产生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消耗福报、消耗寿命、一无所得的错误。这是很可怕的错误,学法不择法,求灌顶不管自己是不是法器就将头伸进去了,从没想过受了灌了顶是要守密乘戒的,若是犯了密乘戒可是要堕金刚地狱的啊!

  如果我们修佛法的前行错了一点,以后就不知会错到那里去了,所以是万不可错的!我们要走笔直的康庄大道,才能达到目的。学修佛法之人一定要知道择法,不要一听见什么法师来了心马上就慌了,尤其最厉害的就是活佛灌顶,错了就不得了。

  因此,我们在实修前,必须对所修之法加以认真观察。如果这样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再没有比这个‘菩提道次第’更殊胜的法了。即便是密咒的甚深差别也观待于道次第,‘三主要道’在相续中没生起来,就无法靠咒道在一生中成佛的。

  只有《菩提道次第》才是能让我们真正成佛的,仅修明心见性是不能成佛的,单纯修定也是不能成佛的,只知道得大灌定、修密法同样是不能成佛的。只有用《菩提道次第》改变我们的心,将自己凡夫的心变成为有出离心、菩提心、证空性的心,我们才有成佛的资粮,否则就是空想。有人说:“我修的是大法;修的是无上密;修的是明心见性;修的是定。”修这些都好,只是现在这个时候不需要!现在这个时候如果你忙着修这些,就把正事耽误了。修这些无非是让人夸你好:“我修的是大乘法,修的是无上密!”名声说起来是很好听,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我们内地是有这样的情形:你问他在修什么?他说:“我在修明心见性!”你问他用什么方法?他说:“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想和虫子冬眠有什么区别?如果什么也不想就能证空性的话,那些非想非非想处天不就早就证了空性了?你说他说的对不对:“起心动念无非烦恼,就是不能起心动念!”如果这样修圆满了,可真成了十足圆满的大傻瓜,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们解脱靠智慧,智慧靠思维,怎么能什么也不想?就是世间法也要靠思维嘛!不靠思维就能做得对吗?当然我不是说他们完全说错了,他们说的也是有传承、有方法来源的。在某个时期,对某些特殊根基的人,在某个特殊时间内,他们需要这样修。但这不是我们初业有情所要的,不是我们初业有情都应该这样修的。对我们初业有情来说,这就等于告诉我们:“开始就要好好修傻瓜,好好修傻瓜,将来成个大傻瓜!”这有什么用处呢?没有什么用处!

  帕邦喀大师这里说得很清楚,不要说靠密法你一生就能成佛,靠密法就是十六生你都不能成佛!受了密法灌顶是要守密戒的,你要是能守密戒就是在修,哪有守密戒不是在修的说法?你若想受了密法之后十六生就能成佛,乃至于即身成佛,那么你总是要修嘛,不修怎么叫守密戒?我们怎么做才是在修?那就是要思维,要身、语、意三业不趋于恶,尽趋于善,不要作恶事,尽是作善事,这就是修。不能说:“我受了密法了,我什么都不想了!”你在屋里做个大傻瓜,怎么能生得起功能?生不起的嘛!

  以前我曾听过不少‘净相’和‘伏藏法’等被认为是甚深的教授,‘羯磨集’等所谓稀有的密法也见过很多,但是这里面根本见不到三主要道体验法或体性特别的教授。

  这是说那些被认为是极了不起的教授都没有《三主要道》殊胜,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主要道》是密法里也没有讲过的,所以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说我们开始修了,就是现在这样大家来共同学习,也是种了善的种子,将来都要生善果感得我们会有缘来修的。只要现在我们心识里有了这种善的种子,通常被称为有了潜伏意识,潜伏意识将来是要现行。在佛法里面这就是植习气,就等于撒下了种籽,将来必定要起善因。不要说修《三主要道》,就是过了一遍,未来生中都能保证我们成佛。如果我们能努力地修就快速成佛;如果我们慢慢地修就缓慢成佛,都是要成佛的。因为念一句阿弥陀佛的人都要成佛,我们修《三主要道》怎么会不成佛?

  这个‘菩提道次第’既不是杰仁波切所创造,也不是觉窝杰所发明,而是由正等觉本人所传下来的。一旦你理解了这个教授,你将认识到一切佛经都是道次第,而不管经题中是否有‘道次第’这个名字。比如,佛经中最上、最胜、最妙的是大宝《般若波罗蜜经》,此经包含八万四千法蕴一切关要,正说甚深道次第,隐说广大道次第。其传承之绍继:广大道次第由大师上首弟子慈氏传于无著,甚深道次第则由妙音传于龙猛,从而形成二种不同的道次第传承。慈氏造‘五法’,无著造‘五地’,龙猛造‘六正理聚’等以解释道次第。

  [杰仁波切]指的是宗喀巴大师;[觉窝杰]指的是阿底峡尊者;[正等觉]指的是佛。[慈氏]指的是弥勒菩萨;[妙音]指的是文殊菩萨;[龙猛]指的是龙树菩萨。

  如果我们不认识道次第,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各种经。佛经都是佛根据前来请法的不同根器的众生所说的,也就是说各部经都是针对不同的众生而说的,所以没有道次第。假如我们认识了道次第之后,回过头来再看经书,就能知道里面都有道次第:这部经是上士道修的,这部经是中士道修的,这部经是下士道修的。因此,我们把《菩提道次第》学好了之后,一切的经、论都能活学活用,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该修什么。比方说五部大论,你们学了《俱舍论》就知道是详讲下士道与中士道的,那么这个经是在修下士道与中士道时用的。

  为什么帕邦喀大师要特别称赞《般若波罗蜜经》呢?佛说了一辈子的法,就是为了断众生的烦恼。这部经在显的方面全部是给我们断烦恼的,在隐的方面(也就是方便分)教我们如何修行,所以这其中方便分和智慧分是都有的。

  慈氏所造‘五法’我没看过,也没有传承,所以不敢乱说。我的体会‘五法’大概是弥勒菩萨的根本论——《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论》、《宝性论》、《辨中边论》、以及《辨法法性论》,无著造‘五地’是《瑜伽师地论》,龙树菩萨造‘六正理聚’他们都是讲道次第的,讲应该怎么样修、该按什么次第修才能生得起功能。

  以前,深、广道次第传承是各别传的。无等大觉窝从金洲上师听受广大道次第,从明杜鹃听受甚深道次第,而将教授合流。不仅如此,他还是由妙音传寂天的广大行传承和密咒传承等显密全圆传承的承绍者。

  文中[甚深道次第]是讲空性的教授。[广大行传承]在西藏称为广行派。广行派、甚深派以及加持派都称为道次第传承,就是由阿底峡尊者传出来的,我们在皈依境后方所缘念的就是加持派。这段话是说由于阿底峡尊者得到了[显密全圆传承],就等于说方便分和智慧分这两方面的教授他都得到了。

  觉窝在西藏造出了摄集圣教全圆扼要的《菩提道灯》,现在流行的‘道次第’一名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的。从那以后,见行传承虽已合流,但因为广略的不同又分为‘噶当教典’、‘道次第’和‘教授’三派。后来,杰达尼钦波在洛札大成就者和札窝堪钦·却嘉桑波二位上师前听受这三派教授,从那以后,这三派又变成一个传承。

  《菩提道灯》即为《菩提道灯论》,其内容是说菩提道该怎么走,就像点了一盏灯给你指路,你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方向了。在阿底峡尊者之前没有道次第这种说法,只有佛说的经和以后菩萨解释的论,更没有《菩提道次第》这样的法。‘噶当教典’、‘道次第’和‘教授’三派是噶当派当时这样分的。教授派多半是重耳传,说该怎样修行,我们现在观想弥勒菩萨下面的三组传承师的方法就是这样来的。我们现在所得的宗喀巴大师的教授就是这三派教授合一的教授。

  杰仁波切在热振的狮子岩脚下著出《启请·开圣道门》一文,又将觉窝歪头像迎请来。在作启请的时候,亲见道次第传承一切上师现身说法,尤其是亲见觉窝、仲敦巴、搏朵瓦、夏惹瓦诸师达一月之久。最后,其他三位融入觉窝身中,阿底峡将手置于宗喀巴大师头顶上说道:“去作利益圣教的事业吧!我将作你的助伴!”实际上,这是劝请宗喀巴大师著述《道次第广论》。于是宗喀巴大师完成了《道次第广论》奢摩他章以下的部分。后来又经至尊妙吉祥音劝请完成了大毗钵舍那章。其他方面不必说,只要看一看此论的劝请者,就可知道这是部包含加持宝藏的大论。该论后跋中的‘从佛菩萨微妙业’数语隐含着这层意思。

  [杰仁波切]就是宗喀巴大师。文中所说的[亲见]不是在梦里,而是像现在这样面对面地谈,并且不是一两次,而是一个来月的时间。宗喀巴大师在写《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时候,写到止观章时就想搁笔,为什么想搁笔呢?是因为怕后人不懂,传承师又现形来劝请他,他才继续做下去。今天我们遇到此法实在太容易了,因为这个法来得实在太艰难了,当年大师们辛辛苦苦舍命得来的法,我们坐在这里轻轻松松的就幸运地得到了,所以这是极为难得的。这反映了众人的福报和佛的悲心,我们大家有这样的福报,再加上佛的悲心加持,这样殊胜的教授才会来,我们才能在这里学习。不然当年文革期间破四旧,什么都烧光了,现在我们为什么又可以听闻得到呢?

  [加持宝藏的大论]意思是说只要有了这个宝藏,什么好处我们都可以得到,所以比牟尼宝还殊胜。它不仅能满足我们世间的需要,而且能满足我们生生世世、乃至究竟成佛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这个宝藏里取。这个宝藏就是《菩提道次第》。这是大家一定要认识的。我们能这样学一次,不知道自己需要积有多大的福报,过去生中怎样的修学,今天才能感得学这个法。现在在内地,什么经都有人在讲,很多种修法都有人在讲,就是不讲这个法。当然不是不愿意讲,而是没有因缘讲。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个法大家应该高兴,在座的诸位成了在内地学习《三主要道》的创始人了。

  [从佛菩萨微妙业]就是说这个法,无论再困难的时候也要来,众生有再重的烦恼也要来,再苦的环境还是要来,都是要达到一个利生而圆满福慧资粮的目的。

  后来,杰仁波切又省去《道次第广论》的繁说,摄其要义著出《道次第略论》。此论以耳传为主,前者以讲传为主,因此,教授的扼要各有不同,可相互补充。

  宗喀巴大师觉得后来的人没有时间,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办不到,所以又开出《菩提道次第略论》。我们现在应该全力学修《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就作为参考。

  我举个例子说明这两者之间不同的道理:《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怕众生的思维开小差,所以举了很多相关的例子来说明这些都是不对的,这就是详说。《菩提道次第略论》则是略说,也就是选最扼要的例子说,也就是挑主要的举一个例子把问题说清楚就是了。我在康定学的时候,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就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只要照《菩提道次第略论》来修学,你们学佛已经是小康之家了。”所谓小康之家,就是家中基本需要的都有了。那么还需不需要广说呢?还是需要的。宗喀巴大师就说过:“初务广大求多闻”,就是要多闻。是什么时候多闻呢?不是我们这个水平,是在修《三主要道》起码生起相似功德的时候才能广开。广开的用处是使我们证的量更大,使我们度有情时的方便更宽、更容易。因为众生有无量的业力,有无量的烦恼,你说这个是对的,可他就是不信,你就必须用其他的方法来说服他,那个时候就需要博学多闻。在我们没有生起功能以前千万不要博学,千万不要以后成了白头老翁没有力量修了。

  文中提到《菩提道次第略论》是耳传教授。耳传是要有师承的,所以才有耳传的教授。为什么《菩提道次第略论》以耳传为主呢?就是因为其着重在修,而不是只讲道理,在修法中耳传教授非常重要。《菩提道次第广论》以讲道理为主,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在给我们讲《菩提道次第略论》时,凡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要义,他也都讲了,并不是抛开《菩提道次第广论》。

  杰仁波切意识到,将来会有人不知道如何将这些(较广的)教授用于实修,他本人曾指示说:“然能了解一切讲说皆为修持者实属少际,故能略摄所应修事亦可别书。”于是就有了嘉旺索朗嘉措的《道次第· 纯金》;第五世达赖喇嘛的《道次第·妙音口授》,此论可视为《纯金》的注解;班禅洛桑却坚的《乐道》;至尊洛桑耶协的《速道》,此论犹如《乐道》的注解。

  由于宗喀巴大师知道后来的凡夫能知道他所讲的一切都是可用于修学之教授的人一定很少,所以才指示其他大师可以将修行的方法提出来,另外写书也是可以的。这段中所列举的书名是帕绷喀大师告诉我们有这些书,都是帮助我们修行的。我们了解了名词就是了,没有译本,我也没有看过。

  我的体会是:现在人们都很忙,我们大家没有空,哪有时间来修广的?因此当然要学扼要的。比如《般若波罗蜜经》是断烦恼的,我们哪有时间来修呢?我们能体会《心经》还是一样的。

  像这样,宗喀巴大师的广中二种道次第和较略的道歌,以及上述四种‘明晰引导’,再加上达波·阿旺札巴的《善说精髓》,这八种合起来称为‘道次第八大引导’。

  [道歌]就是《摄颂》。[引导]就是指导我们怎样修行的,不是只说道理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说道理的,而这些则是引导我们如何修行的,所以称为明晰引导。引导在藏区称为红引导,犹如将动物的身体剖开,让我们看清楚里面血淋淋的五脏六腑,所以称为红引导。

  由于这些本注无法以一盖全,所以必须分别获得引导传承。特别是《妙音口授》引导传承,有广略二种,因传承住持者分别来自中部和南部,所以分‘中传’和‘南传’二派,其引导传承也必须分别获得。

  这段是说上述八大引导中的任意一个都无法把其他的七个包含起来,也跟本不可能包含得完,因为各有各的特点,所有必须分别获得传承。这是在西藏的修法,是我们根本没条件做得到的。他们不单是得到法本,还要获得法本的引导传承。因为引导里含有修法和语诀,引导传承得不到,就得不到实修的方法。后面这些法我们同样是知道就可以了,因为无法得到译本。

  仲巴打浦巴父子后来看到《妙音口授》时,他们曾说如果早些看到此论,他们修这些所缘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困难了。因此,《速道明晰引导》与《妙音口授》二论各包含一种对方所没有的深要。

  这里所说的[所缘]就是义理所缘,也就是我们所想的、所思维的所缘。这里所说的[《速道明晰引导》与《妙音口授》二论各包含一种对方没有的深要。]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大修行者必须两样都知道。

  大师释迦佛在世的时代,只有‘经教’传承别无‘引导’传承。由于后来的人但靠‘经教’传承无法理解,所以另外有了‘引导’传承。

  [引导传承]都是各大菩萨所说的,他们写出来告诉我们佛法要如何修,我们该如何做。为什么释迦佛在世时没有引导教授呢?是由于当时的听者与现在的众生根基不同,大都是言下得证的。因为他们过去修好了,释迦佛一说,因为有加持力,听者马上就能生起内证功能,所以无需详讲。这就如同大人对小孩子说话一样:大人之间说话就可以很简单,大人对小孩子说话就要详细地说,否则小孩子就听不懂。我们现在就是小孩子的时代,不能够一两句就点得清醒,需要佛菩萨反复地教导。因为众生现在都这么忙,所以需要简略的教授。对于《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略论》来说,现在修《菩提道次第略论》是最符合我们自己根基的。将来我们有证德的时候,《菩提道次第广论》可以在修的时候作为参考。现在我们修《菩提道次第略论》就可以了,如果不可以的话,宗喀巴大师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精力去造《菩提道次第略论》?我们现在的时间那么紧,理解力这么低,最恼火的是自己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被生活上的事占了,放在修法上的心力就极少极少。宗喀巴大师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给我们说了非常简略的方法,这样哪怕你再怎么忙,都可以挤出时间来修,我们要认识清楚现在之所以要学修《菩提道次第略论》的道理。学、修《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没有错的,是对的,不要说是错的,问题在于那么广怎么得了、怎么吃得消?没有时间去消化。

  [由于后来的人但靠‘经教’传承无法理解,所以另外有了‘引导’传承。]这就是经和论的区别。经是佛当时说的,大家记载下来的。论是各位菩萨的阐述——关于佛说的方法应怎样才能在我们的相续中生得起。经、论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但是我们在实修的时候,依论比较容易切入实际,依经则消化不了。比方经上说得简单:“一切法都无自性。”那么我请问你:什么叫自性?你该怎么想?这就需要大菩萨来解释什么叫自性,我们才能理解一切法都无自性。

  引导可分成几种形式。所谓‘讲解引导’,是指对书本上的文字进行详尽的解释;所谓‘明晰引导’,是指不作文字上的广释,而是把教授的心要直接地提出来进行教导,就像善巧医术者把新鲜的尸体剖开,直观地为弟子介绍五脏六腑等的构造;所谓‘经验引导’,是指为弟子一次开示一种所缘类,然后让弟子住在附近去修,如果前面的体验尚未生起,则不说后面的所缘类,如果前面的体验已生起再接着讲下一个。这些引导各有其经验加持,对调伏相续利益极大。现在这里所讲的就是采用‘经验引导’的方式。

  [讲解引导]就是在对大家广说的时候采用的引导方法。 [明晰引导]就是我们在学《菩提道次第》的时候所需要这种引导,其中的‘马车’就是这种道理。 [经验引导]就更不同了,是指在什么时候就用什么引导方法。

  帕绷喀大师依止达波仁波切时就是这样的:帕绷喀大师住一个山洞,他的上师达波仁波切住在另一个山洞,两处相距很近。他先在上师面前求得一个法该怎样修的教授,得知怎样修才合量,然后他如是去修。修到他自己感到合量了就去向上师汇报自己所修的情形,如果上师认为还没有合量,他就回去再修,直到上师认为合量了再进行下一个。这里我只这样简单说一下,后面还要介绍。

  大家看看前言里就是这样介绍的,帕绷喀大师依止达波仁波切修《菩提道次第》用了多长的时间?修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将《菩提道次第》修好!我们大家今天可是来捡便宜的,人家修得那么辛苦的东西,我们来拣现成的,这要好大的福气啊!

  [经验引导]在一切引导里是最难得的,是上师将如何生功能、如何修的经验来引导弟子,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大修行者曾经用这个方法实修生起过功能,然后他将经验告诉弟子,这样的方法就保证弟子生得起功能。我们得到这样的教授是很难得的。

  为了方便那些从别处赶来,缘份不大只能听一二次的人,现将《速道》和广略《妙音口授》以及后面自他相换章中的《修心七义》合起来讲。

  施主们启建这次法会,旨在为已故的二位公爵大人回向善根,在我这边,我想说的是:其他灌顶等法对师弟双方而言利弊具存,讲‘道次第’则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很乐意为大家讲,我能肯定这将给每个人带来极大的利益。因此我恳求诸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修,并应当为已故的和在世的施主们祈福。

  这段话帕绷喀大师说当时讲经的情形是怎么样的,他是为这个来讲的。

  文中[启建]即为启请建立。[旨在]就是目的。[师弟双方]指得是上师和弟子双方。[利弊具存]的意思是上师灌顶不如法,弟子要受害;上师给不如法的弟子灌顶,上师要受害。[我能肯定这将给每个人带来极大的利益]是说如果你肯止恶,就没有恶因;你肯培福,你就有善因,所以一定有利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修]的意思是:不单是听了法,还要天天去思维,结合自己天天去想,自己已经生起功能了就不说了,自己没有生起功能就赶紧抓紧修,自己有毛病就赶紧改,自己差缺些什么就赶紧补,这就是实修。

  本段最后的回向祈福是因为法会的缘起是为已故的二位公爵大人回向善根,所以要大家为他们回向祈福。

  接着帕绷喀大师略微传了三种道次第的开头部分然后散会。

  这是记录法会当时的情况。是他的弟子将这个情形记录下来的。

  上面这一部分内容说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发心;我们应该具有怎么的动机;以及我们应该学什么法。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大家听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两句话:一是我们学佛法一定要发菩提心。我们不要用世间心来学法、修法,这就需要改正我们的动机。我们不要有小乘的发心,开始就要有大乘的发心,免得‘渡一次水扎两次衣’。总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在听经、修法时永远都是要发菩提心,世俗心就不要说了,学佛法的心要改正;二是我们学佛法就要学《菩提道次第》。前面所讲的归结起来就是这两句话。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随时随地发菩提心,在修学佛法的时候要发菩提心,平时的行动中也要用菩提心来摄持;修学佛法时其他的暂时不忙修,我们要紧的是要学修《菩提道次第》。大家将这两样记住了,就是将帕绷喀大师所讲的心要得到了,这就是发菩提心和学修《菩提道次第》。

 
 
 
前五篇文章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1.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2.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3.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4.

 

后五篇文章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缘起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贰、认识本性 一、前言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壹、引言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清净的自性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大学之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