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9.扫除游尘 |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9.扫除游尘 (一)公案本文 僧问乐普山元安禅师曰:「学人拟归乡时如何?」(识起迷情於行者归乡时之状况,学人拟契入本体,修证入空相,是否即是回老家?其境界又如何?) 元安禅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窠臼已破,妄心将灭,自性本空,已无有家,汝将归何处?) 曰:「恁麽即不归去!」(既无所归,就不用归去,是吧!) 师曰:「庭前残雪日轮消,室内游尘遣谁扫?」(庭院前之残雪,将因日轮(智慧)升起而消灭,即诸内外尘境已不复惑汝。惟行者心内之微细习气,要叫谁来扫?还是要自行清除调伏才是!)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世尊在菩提伽耶处之菩提树下证悟时,尝言:「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妄执虚幻诸法,不得证知佛性,终致迷失。」故大众当知佛性本自具足,在凡不失,在圣不增,既然本无迷失故里,何用归去。仅是将众生妄执虚幻诸法去除,才能回到本真应缘而能不执,即是如如佛。 唯行者未开悟时当要理知,开悟後当要证知,行者对虚幻诸法了然而知是生灭法,能不执而以智慧 照,自扫门前心内游尘,至内外尘境已不复惑汝,自能得无上解脱道。 本识真心它可以了知,它能够善观一切因缘,要达到这个境界就是禅的境界。而去掉我们的微尘,要证到大圆镜智,则这些微尘都要灭,因为大圆镜智性清净故,第七识执八识而生的微细妄想要灭,它会执着第八识的心为「有我」,断掉这些妄执,可证到我们的本识真心,打开本来进入固有的佛性。《楞严经》中说行阴如瀑流、後浪前浪连接,後浪不能超越前浪,一切法相等而无间断,法法相等,没有你大我小,法法都是相等,没有间断,此法诱发彼法,就是此法是下个法的因,下个法又是下下个法的因,如波浪连接不断,非常微细。这些游尘要叫谁来去除,不是要佛来帮你,是要靠自己断除。故六祖对五祖说:「迷时师度,觉时自度。」 2.释题 这个公案是「扫除游尘」,即在讨论调伏业识的必然性,因为行阴微细,还没清净以前,第七意识恒审思量,此微细的习气毛病是行阴,有一丝一毫微尘在,心就不灵光。心是你的灵知灵觉,是一种超然的法尔现象,你的神机妙算之灵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这就是禅的境界(禅机)。 这公案在告诉你如何来扫除微尘。因为它飘来飘去,你的习气,你的妄执,就像微尘一样,被真气扫到後,微尘(藏识种子)就一直飘。大彻大悟的行者打开本来的时候,妄想就一直出来,当然他在现出一连串的念头还没完时,就接到另一个地方(念头)去了,然後又接到另外一个话题去,..。将此念头起灭串连在一起时,看起来就像波浪,有境有风就会像波浪。如果不被境转、不被风吹,波浪就慢慢变小了,最後变成水无波痕,这时候就可以看到体性,内心清净,心不再打妄想,心不再贪执一切内、外境界。 内心从八识生起的直觉,所看到外境都能不动,才称得上是心灭,到时候才能心明,心明才能见性。见性後则一切因缘来时它就现起法,不管是见性、闻性、嗅性、味性、触性,起自性时能了知,证到圆融解脱,但这时不能有贡高我慢,自我满足心态。 不动的心要如何用呢?像诸佛菩萨千万亿化身,然後十方国土来来往往自在,不是解脱就好了,一切都看得开,一切都不被境转,但这样未完,因还没有达到成佛的境界。诸佛的境界,是了解空性,不是只有解脱,空性还具有无量的神变,这时叁明六通现起,以前说不能玩神通、不能讲神通,为什麽?因为未到究竟,玩神通会卡死在那里,因为还在世间禅里面,未到达究竟。现在你心地清净了,再走回来看心的用,心里一丝一毫的微尘都没有,诸佛、菩萨的叁明六通都会因而证到现起。现在是末法时期,行者能证到解脱已经不错了,可是我们要知道证到解脱不是最後,而我们未得解脱前,要灭的是微细的这些念头。要灭这些微尘当要用般若智慧,不是用世间的禅定,世间禅定的无漏智还有瑕疵,并不完美。故要用如日轮的般若智慧,照破一切虚而不实诸法,得自在解脱。 3.语体文解 僧问乐普山元安禅师曰说:修行的人要怎麽回到老家?回到老家境界又如何?行者悟後要回哪个家?此僧人还没搞清楚。禅宗祖师说叁关,破本(初)参就是在破色身,重关是悟体空回到未迷失之时的如如不动境,然後再破牢关时是断善恶业异熟识,不被业缘所黏。破初参也好,破本参也好,初参或本参在禅宗讲的是开悟,在《楞严经》讲色身破。开悟就是打开你的心扉,色身破就能打开你的心眼,除了知你自心的一切相外,因中脉通到头顶再上去的梵轮,也就是通外界了,故开悟与色身破是一样的境界。 行者悟入体空,一切微尘都要灭了,就能达到重关,所以到重关等於是回到老家了,可是这也只有走到一半的路。小乘经典说证到「空」就解脱了,但大乘经典说要证到「空有不二」才是究竟。先叫你证「空」,证到「解脱」,你对一切现象,可以观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在的。纵使证到空体现起,也不能否认世间一切法的存在,这是「因缘和合」而存在的法,既然它存在,那我要不要承认它存在呢?以前没有定力,故观一切法是以绝对的空来观,现在我脚跟站稳了,原来一切因缘和合的法,都是不实在的。法就是这样,不管它实在不实在,我把它看成实在有此法,但是我内心不被你转,你就要回过来承认它的存在,而对这个境就是能不理它,等於有外境,但对境时能以内心的空相应。 所以证到一切因缘法都不应了,我再把心扉打开,因我已有免疫力,就是细菌来,我可用抗体中和它,或把它消灭掉,甚至以前造的业缘,我也有免疫力,能如如不动的观一切境皆为空相。故知绝对的空只有五十分的境界,相对的空才能得一百分。所以你不要走到一半,就得意自满了。证到重关,有个尾巴未断,善恶业异熟识还没有灭,此是轮回的根本,像关在牢笼里面,心是清净了,轮回的种子还没有破灭。这时要求诸佛、菩萨的加持灌顶,在短时间即能透过牢关,也是证得相对的空。 因行者悟心时,但有很多灵通消息,此是相应微尘而受感召,你要回到老家,悟入空境不黏,「老家」就是现在要讲的阶段-要不要回?怎麽回?都是现象界的事情,那行者要怎麽用功呢? 元安禅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有家就有人、有房子,所有想念都是因缘和合而起,你还有家就代表那根深蒂固的窠臼没有破灭,要把窠臼打开,再把无数的微尘扫掉;扫掉时,人的习气毛病也没有了,家也没有了,你要回去那里去?空了时,无因缘来时自性无相应,是没有念头了,如此始能说悟得空。 十牛图中最後一个图的序言说:「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这是在说什麽境界?当行者心入空後,不再执取业识,又灭了习气时,就要把开悟时打开的门扉闭住,若能这样做到的话,纵然有千个圣人亦不知你的修证境界,之後当然要去行菩萨道了。自我柴门打开时,里面有什麽东西?是过习气毛病,还有另一种能力能与外界相通,内外两边相通,可体知十方虚空中一切缘,如此好玩吗?若觉得好完又喜欢玩,就表示心还不清净,有法的执着,才会有些怪力乱神事。 打开是要把业力习气清净,因为打开脑门後才能好好修心,不然你接触不到妄心。为什麽有人修了叁、四十年,其习气毛病还是一大堆?因为没打开,故修起来如隔靴搔 ,抓不到!所以说此种修是缘修,是在制造一些资粮、福德而已,还没真正入实修的阶段。念佛、持咒、诵经、持戒、忍辱都有福德,等到有一天,因缘时节到来,就「裂」的一声打开色身了。当下就可观到自己有什麽习气,自己都很清楚自己的微习。 例如当有人侵犯到你时,没给你面子,因你还要面子,此爱面子的微习虽仅是非常微细的习气,面对境界时虽仅一秒钟现起不适就过去了,但你却能如实知道心的不痛快,你知道还有此毛病後要确实断灭它。以前人家骂你,你会很不痛快,马上变脸,现在对这句话仅微微不痛快,其心念一闪,你亦能觉知,这要具有妙观察智力才能体察得出来。 有时你拍人家马屁,对方不动声色,可是内心会有丝毫的喜悦飘过去,你心是可清楚地觉知,这就是有妙观察智,有所见执就不会有此功夫。所以你要回光返照自己,观照这些微细的毛病,也可观到别人的习气毛病。不是对一些粗的习气-五逆十恶如杀人、放火之类的恶行,才能观看了知。开悟的行者仅有微习,这时候才是进入真修、实修的阶段。 行者开悟後再修到心清净,水波无痕,「扫除游尘」完成,就要花掉你一个阿僧 劫,另从初发心到开悟,也要花一个阿僧 劫。「阿僧 劫」是不可数的一个天文数字,从开悟到证到重关,亦即从初地菩萨到八地不动地或得阿罗汉果,是要花第二阿僧 劫的时间。从八地不动地菩萨到成果地佛,能证到叁明六通,一切神通功德圆满,又是另一个阿僧 劫的时间。所以叁大阿僧 劫间要修什麽都要知道?修行就是要修那麽长久。 但大家也不要 气,现在大家喜欢速食,赶时间吃得很快,或急功好利,《楞严经》上不是说「不历僧 获法身」吗?《楞严颂》上是有这句话,但也要看你有没有接触到正法,有没有不顾身体、生命的精进用功,如有,也能像阿难尊者一样不历僧 获法身。获法身後,是不是也要再一个阿僧 劫时间,才能证到重关呢? 现在佛法也有速食面,让你悟後即能当世证得不动地,就是要勤念诵大悲咒。叁地菩萨证得时,没有诵几部大悲咒已经可到重关了,非常快!但是我们没有那个智慧和福德,起码我可多念几年大悲咒,应也可以到重关,得无学位成八地菩萨,虚云老法师就是八地菩萨来转世的。有一天你真的开悟了,就去诵大悲咒,虽然不能真的证到八地菩萨,但也可以摆脱业的牵扯。打开本来以後到重关一路都要实修的,待修得清净後,当然最後要把门关起来。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牢关能够破灭,才能超越叁界,不来受生。到达此境界,再来受生时也是愿力来的,不是业力来的。我们按语说:「窠臼已破,妄心将灭,自性本空,汝归何处?」行者修证到什麽都没有,什麽都空了,只有一个了了的知觉,不被外境转,不被内心的妄想所迷,就是获得空寂,能以寂灭为乐。 僧曰:「恁麽即不归去!」要归无所归,无一法可用,悟道行者仅是把原有的空、无黏的体性找出来而已。如你懂得佛法,就如《金刚经》上所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果说打坐之间,还有一个东西出去玩一玩又回来,那你还在出阴神的阶段,也就是想阴区宇的魔境中,不是悟到佛的境界。如果你证到本来的体性空无,就不必有个东西来去。体性是什麽?是空!既然是空,虚空也是空,在虚空间产生的有相,那是因缘和合的相,虚空中会显现有相在我的心中,如此认知你为什麽还要跑出去呢?没必要的。 修佛法是把你的如来体显示像虚空一样,然後你能使那个境现,它就会现在自心中,想到某某人,某某人就现在心中,想到佛光山那叁尊大佛,叁尊大佛就现在你心中,心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当下就是悟佛的境界。所以佛性是遍满虚空而无虚空之量,有来有去都是世间禅的东西,你都没有办法超越的话,迷失在光、神变等等魔境中,没办法超越这些,你就回不到体性空中来。 我们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世界。它变现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五根都是依他和合而来,我们凡夫就是利用这个五根,在世间禅中用五根异能在追逐外境,只是 围更大,不仅人跟人的接触,人跟鬼神,人跟叁度空间、四度空间众生接触,这些都是根的功用。然真正修佛法的人,悟得色空不二,我心要现什麽,就能现,人、房子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变现。阿弥陀佛更能化一西方极乐世界,且能使这世界长住不坏,可知阿弥陀佛的悟境。 行者回到真正空的时後,就是回到老家了,但还没到达这境界,不用归去也可以,本来染净一体的,所以《心经》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我们的真心实相。如果现在还没修得清净,我们有能力不受污染法影响,这就是有馀涅盘的境界。各个位阶菩萨不见得内心能完全清净,就是连金刚二地如来还是有些微尘、微细的习气的,故菩萨更不用说了。行者练到相对的空现时,你内心起了一个以前所造的业,心却没有罪恶感的觉知,这就是达到初步解脱境界了。虽然还未与冤亲债主做个了断,心里还会时常起此业相,起时体认此不是实在的法境,因已是过往事,故能用「慧」观而不黏,即是解脱层次。冤亲债主他还没真来要债时,你心起这些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念头,都是因有业感而发起的,面对这些要能如如不动,不被幻境所迷才是。 好比你过去世曾杀过人,那个被杀的人之痛苦呻吟、血流满地,你都记得很清楚,不只这一生,下一世,再下世永远都有那个种子存在,不要说真的冤亲债主来要债,你光看到此情景在心中现起时都会害怕,罪恶感都永远存在。但这些都是幻化不实在的,都已经过去了,你要学习看得开。如真看得开,成圣人时,这样就没果报吗?还是有的,只要冤亲债主来时,就是果报的时候了,故若修得好,可不在意果报,不然赶快念佛求往生西方国土去,债就不必还了,因心体已在净土了。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比丘弟子都证到四禅,也有了五神通,各个在禅定中知道过去曾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等重罪,每个人心都很害怕,就来找世尊问道理。释迦牟尼佛就加持文殊师利菩萨,以其智慧演出一出文殊欲杀佛的戏码,当此戏演过後,世尊再对此等比丘说明白,刚刚文殊所犯是上逆罪,但此境已过,何业之有。故对那一世所造之大业,一时冤亲债主要债你就要还,冤亲债主还没要债,你能面对心境自在。你若面对虚幻心境就心慌意乱,干什麽来着? 目健连尊者神通第一,还是因为果报应缘,被人用石头压死的,在还债的时候是心平气和去受报的。学佛的人不要拨无因果,不然就是在毁谤佛法。目健连神通第一,但仍 不过业力的,因他未证得真解脱,不能转业缘。当一切因缘都俱足时,果报就成熟,这因永远存在,就是报了後,在阿赖耶识中也不会灭,故佛、菩萨无量的神通力,才可以观察到众生的这一切因果报应之本缘。 所以无始劫来,这个看不到的阿赖耶识,怎麽藏有那麽多的东西,阿赖耶识是一心识,人死了也看不到它,但它因你造了很多业就会去感召而受生,它也没形相,也没有物体、质量。有宿命通者就可以观阿赖耶识中,那些业受报了,那些还未受报。 禅师曰:「庭前残雪日轮消,室内游尘遣谁扫?」虽然不用归去,无所归去,但庭院的雪,要用智慧日光照灭而溶化它,内心的妄想执着境要去扫除,此是依靠不了别人的。冬天有很多雪,雪代表还不清净的心,是为有相,太阳(智慧)一出来就可消融它。房间的游尘要叫谁扫掉呢?这代表脑中的杂染法,叫谁来帮你扫?我说我每天念「阿弥陀佛」,故可叫阿弥陀佛来帮我扫!观世音菩萨来帮我扫!没这回事情!诸佛、菩萨是你碰到障碍的时候来帮帮忙,在诸佛菩萨的帮忙下,冤亲债主要你的命时,要死死不了,要活活得很痛苦,佛法就是这样子。修佛法要有路径,不要说我学佛法什麽都很顺,没有什麽逆境,没什麽逆境就长不大。开悟的人是很清楚的,自己妄想一大堆,只是控制不了,若把一切当真,假的也当真,真的也当真,一定没办法修到解脱的境界。一个人若走路太顺了,碰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受不了。例如一个国王,人人对他百依百顺,恭敬如命,他一碰到挫折就崩溃了。一个人一直受到挫折,绑手绑脚,一直磨到他什麽都无所谓,这样就能解脱了。一个好国王要先能治理自己的一切,才能统率叁军,治理国家。 菩萨是悟到空有不二,才能逍遥自在,很多修行人都这样,能逍遥自在解脱了,内心自在解脱,这些游尘都是心的种子,要一个一个去除。就如衣服是自己一件一件穿上去的,脱时也要一件一件由自己来脱掉,怎麽能叫别人帮你脱呢?所以你无数的业识是你自己造的,是虚幻不实,叫你不要理它,当下也许做到了,回去後心一乱,又理它了。所以修行时智慧很重要,记住要活在当下。走路一直念佛,把妄想放在一句佛号上,就不会去打妄想。真的敌不过妄想时,记住一定不要依妄想去做任何不如意的事。内心的烦恼世界要自己去转,其实能做到不理它就好了。但小事不理它可以,大事却放不开,一直挂碍一直在想,这是心无从脱黏。掉了小钱,你会说是前世欠人的,管它的。但当掉了大钱就很在意的。如果 在意先生对我忠不忠,心起个真的来考验一下,但马上告诉自己,放下!随它去,这些都要境界来考,才能知看破了没。 按语说「诸外尘境已不复惑汝,惟微细习气,应自行消除调伏才是!」调伏是暂时压住,永伏才是根本的清除,拿一个石头压它是调伏,小乘行者是观空、守戒,只是调伏而已。大乘行者是认识自心妄习,看得很清楚,但能不被妄心抓住。小乘行者以眼不见为净,大乘行者是要将妄习连根拔掉才清净,这就能悟到真空。打开本来,微尘本来就很多,应让它完全清净,故要自己去做净除的工作,每个公案都在启示我们怎麽修行,这公案在指示如何走、如何修。 ( 85 年 12 月 10 日 讲於 法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