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6.无相三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6.无相三昧

   (一)公案本文

  南岳怀让禅师,以磨砖成镜喻坐禅不能成佛。马祖道一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

  (缘起于现象界,师喻长久打坐,不能成佛,奈如全不打坐参禅,成佛更无望。)

  道一师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

  (无相三昧、等持者,即谓无学位行者先以无漏智,观涅盘之灭、静、妙、离者,即谓无相三昧。请师示我如何用心修行而悟入。)

  禅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汝要学心地法门,像在下悟道种子,我说修证法要,有如天在雨润心地种子,如合汝之因缘,将悟道也。)

  道一师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见。」

  (心为无形亦无相,如何见也?)

  禅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能了知吾等心地之一切法之实相,善分别了达缘生等差别法之法眼,它能所见吗?无相三昧之道,亦一样不可见也。)

  道一师曰:「有成坏否?」

  (所成之道会坏灭否?)

  禅师曰:「若以成坏而见道者,非见道也。」

  (若以有为成坏之修法,而见道者,并非真见道也。)

  禅师继曰:「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心地是谓戒心,能含藏成佛之诸种子,遇到诸缘润泽,全将萌芽。所谓三昧、等持所开之花,系属无相,对无有相之物,何有成坏之意境。)

  道一师蒙开悟,心意超然。侍奉九秋,日益玄奥。

  (道一蒙师开示,甚为欣悦。在侍奉怀让禅师历九年,更见德行高超,日异显示玄而奥密不可测。)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佛法之三昧者即所谓禅定或称正定也,是散乱之对待语。但三昧又可分有漏、无漏两种不同层次的三昧,在经文中常被提起者为三三昧、三等持、三定,在有漏定称为三三昧,为七地菩萨有学位前及诸四十四贤位所修;在无漏定则称为三解脱门,为八地菩萨等所证得之解脱道。

  进一步来说,三三昧即(1)空三昧,观一切诸法皆悉空虚,为与苦谛之空、无我二个行相相应之三昧,能观诸法为因缘所生,我、我所二者皆空故。(2)无相三昧,即一切诸法皆无想念,亦不可见,为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个行相相应之三昧。又涅盘能离色、声、香、味、触等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之十相,因能离故称无相。(3)无愿三昧,又作无作三昧,对一切诸法无所愿求,不与苦谛之苦、无常二个行相,及集谛之因、集、生、缘四个行相相应之三昧,故得称为无愿。

  若就大乘菩萨道解脱门而说,有如《大般若经》中所言,证得三三昧者为:(1)真谛三昧,能破见一切思垢、思惑。(2)俗谛三昧,已破恶业垢、离尘沙垢。(3)中道三三昧,已破无明垢。

  所以无相三昧者系行者能离一切见、思二惑,遇境相能离者,即谓无相三昧,此无相三昧的本体是空无,是不会坏的,是不会黏一切境相的,是能生一切法,却又不着一切法的佛性。

  2.释题

  本公案名「无相三昧」,三昧者正定也,无相三昧者是登地菩萨首先要修的三三昧之一,三三昧者一为空三昧、二者无相三昧、三者无愿三昧。行者能证得此三三昧,当能得解脱知见,就能入陀罗尼门,因心空无执故,能自在无碍入佛心中心,而得诸秘密门。所以《大般若经》中,将菩萨修证过程中的陀罗尼门放在三三昧之后,即是证得三三昧者,始能修陀罗尼门,因心清净不着故,能与佛心相应;无有余习、害心、利心,故能用陀罗尼门来利益一切有情故。

  无相三昧者非指全无一法相可起现行,要是守住空寂,全无一法相起,当指悟得空三昧行者。而无相三昧者当是本体空相悟得后,以此空体自在应缘起相而能无住、无执、不取、不著者,就叫做无相三昧。古僧大德曾言,「有法无主」就是指无相三昧之意境,这是悟空性后始能入寂灭,在涅盘状况中遇缘起法而能无住,就是「有法无主」的真实写照。此处所指的法当然是自然性所产生之法,是一佛性所相应之法。非属于五蕴妄有之法,非用余习相应之法。

  3.语体文解

  南岳怀让禅师,以磨砖成镜喻坐禅不能成佛。马祖道一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

  马祖道一师在依南岳丛林怀让禅师学法之时,曾每天勤于打坐用功,已有相当的禅修境界,但还不知佛性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天怀让禅师见因缘成熟,即在马祖师可见的视野下,拿一砖块在石头上磨来磨去。马祖师在禅坐中见怀让禅师磨砖块,即问磨砖块干什么?禅师答称要磨成针,马祖师问禅师砖块怎能磨成针?禅师即答称既然砖块不能磨成针,那你整天打坐就能成佛?马祖师听到此教悔,即能悟知,如饮醍醐一样,就礼拜禅师。

  当然大家不要以怀让禅师对于马祖师的这一段话,拿来说要学佛、成佛,不必要打坐、禅修。若是有这样的错误认知,那是严重的误解。因为马祖师依靠怀让禅师学法、修法,已有一段相当时日,已在色身上、禅修上有相当的境界及定力。当行者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光是天天枯坐在那里已不是办法,搭一只筏到彼岸时就要再换另一只筏,才能步步高升。当怀让禅师认为因缘已成熟,要让马祖师知道要找的佛性是什么,要圆满佛性要如何来做。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师喻长久打坐,不能成佛,奈如全不打坐参禅,成佛更无望。」修行是有层次及境界的,若已达到某个层次或境界,还一直呆在那里,那是在虚耗时间,若无善知识加以适时的指导,有些人会浪费时间,有些人则或误入歧途。当打坐、禅修到悟得空三昧后,就要转向学习无相三昧,重回有相中来圆满佛性,这样才能悟知佛性空、有两面。

  道一师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

  马祖道一师即问怀让禅师说:「如何用此心,才能与无相三昧契合?」前已说过修行者能先悟得空三昧,得决定禅定力后,才能来谈无相三昧或中道观。若不依此次第来修,没有决定的空证,就来说不住相生心、有法无主等境界,是本末倒置,未能得真解脱、不黏境界,就要学习无相三昧,这是没实修实证的行者,最后还是要落于随波逐流,入于迁业流识中。

  按语说:「无相三昧、等持者,即谓无学位行者先以无漏智,观涅盘之灭、静、妙、离者,即谓无相三昧。请师示我如何用心修行而悟入。」我们在禅修中,未得无漏智时,常用有漏智或方便法门,来修得无漏智,所有有为法、方便法都是有漏智,在地地禅修过程中,都是依有漏智来修无漏智,若行者能得无漏智,就能住涅盘中,以空无的空体来达到对一切因缘法的灭、静、妙、离等四行相,就可说是悟得无相三昧。灭者即断灭见思烦恼所得之无漏智,能去见思二惑者即能面境无黏;静者指澄明静寂而断绝烦乱之智慧,此静当以空观智 观一切相不可得;妙者表心体不可思议,故称妙心,此妙心即真心者,能如实依真如性应缘之微妙现象;离者即是以般若波罗蜜多智,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能知一切境,又能离一切境。有此无相三昧即能等持一切相,平等性智即获得。

  禅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怀让禅师即回答说:你要学习心地法门,有此心意表示您已下了菩提种子,要学习菩提法门了。而我所说的法要,就如同天上下雨一样,普润大地。如果你真能合此因缘,你就能悟其道理,知道何为无相三昧了。修行者在参学中,若无智慧或境界不够,误闯不适合的道场,当然契机不对,无法吸收心地法门,祇有离开他去。若参学者具有智慧眼,虽未达到修心地法门之境界,祇要缘合即能在道场如实学习、熏习,待机会成熟,禅师就会告以真实修行境界及进步的法门。

  按语说:「汝要学心地法门,像在下悟道种子,我说修证法要,有如天在雨润心地种子,如合汝之因缘,将悟道也。」有实修实证的行者,当机缘成熟,就会发起参学心,发起向上要学习的法要或次第。若因缘已成,就会有善知识出现,告知你的境界是什么,下去该怎么走。一个行者祇要有菩提种子在,智慧眼在,就会虚心地去求教善知识,不会自我虚诳。若没智慧眼,贡高我慢,错认境界没打紧,还要犯下大妄语戒。

  道一师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见。」

  马祖师即问,既然言无相三昧,那么已无色相,怎么说可以有见呢?若不知无相三昧之意义,以表面的字义去了解,即会认为无相就是无一色相,既然色相都没有,怎么可以有得见呢?

  按语说:「心为无形亦无相,如何见也?」虽然无色相可以用见性来见,但心地法门是以心起心灭来了知一切境的,此心相当然要用心去见,不是用见性去见,这样才能说「心地法门」。若还有色相之见,应是还没开悟行者,当然还是以色根来见色尘相。若一开悟行者,色身、五根已破,器世界亦消殒,仅能以心识为见,此即古僧大德所言之法尔现象也。

  禅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怀让禅师即回答说:心地法门当然要用心当眼目,所以用心当眼目,心起心灭时,你能见到此心念么?若是说到无相三昧亦如是,无一相可见,能见者是心意念,故说无相。虽然说无相,但都是以心法起灭来现境况,这就是无相可见之心相,但因有三昧(正定)故,所以能心起心灭而不去执取其相,这就是无相三昧。

  按语说:「能了知吾等心地之一切法之实相,善分别了达缘生等差别法之法眼,它能所见吗?无相三昧之道,亦一样不可见也。」一个开悟行者能悟知心空体性之样子,然后都是以心念觉知为主,觉知心现一切念,第一念觉而能不动,就是第一义谛空义。此时行者能用心地法眼来观一切因缘法,善分别一切差别相,此心起心灭之相,能用眼睛见性来看吗?当然不能,但是可以用心感来知一切境。无相三昧亦如是,从心所感知之一切境,能如实知,然因有三昧耶,故能无碍。

  道一师曰:「有成坏否?」

  马祖师又问:「此无相三昧有没有拥有又会失去的时候呢?」我们常说不退转菩萨,能真悟菩提者,当然就不会失去,若还会失去所修所证者,就是没真见道。

  按语说:「所成之道会坏灭否?」若有所成的道就不会坏去,会坏去就不是真见道。那是什么东西会坏去,有为法因无常故当然会坏去,如果悟得无为法,因为空无体性故,怎会坏去呢!

  禅师曰:「若以成坏而见道者,非见道也。」

  怀让禅师答说:「若说有所成、会有所坏之道,虽说见后又会失去,却被称为见道者,此种人非真见道者。因悟真空理地行者,无一法可见,当然就无一法可坏,此空体永远都是不生不灭,如何会有成坏之理。

  按语说:「若以有为成坏之修法,而见道者,并非真见道也。」若修行者不知真正佛法是什么,把修行过程中的现象或心力,当作见性或见道,此等以有为法而修者,当然都会坏去的。若以无为法而修者,既然无一法可执,亦无一法可用,怎会有坏去、失去的时候呢?

  禅师继曰:「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怀让禅师继续说道:「且听我说一首偈语:空性之体,却含有诸种性之心地,如六道种性、色界天种性、无色界天种性、无想天种性、四空处定种性,声闻种性、缘觉种性、菩萨种性、如来种性等等心地,此等种种真如性会遇雨水、诸法滋润后,皆萌芽而各别生起,发展成就一切本来具足的真如性相。若说到正定之三昧华者,是属于无形、无相的空性,如来菩提种性,此等如来菩提种性真如,有什么可成,又有什么可坏呢?一切法生都是因缘而生,一切法灭都是缘灭法灭,如此对空真如体而言,怎有成坏之说法呢!?

  按语说:「心地是谓戒心,能含藏成佛之诸种子,遇到诸缘润泽,全将萌芽。所谓三昧、等持所开之花,系属无相,对无有相之物,何有成坏之意境。」经云戒以心为本,恰如世间之以大地为基,故称戒为「心地」。心地好坏,代表能否成就无相三昧,此都是以戒为起点。此戒心能含藏成佛之菩提种子,遇到适当因缘就会萌芽而发展、成就。所谓无相三昧系属无形之心法,虽然心有起灭成坏,但本体空性无有成坏,依此而应缘生诸法,能如如不动者,即如如佛也。

  道一师蒙开悟,心意超然。侍奉九秋,日益玄奥。

  马祖道一师听到怀让禅师所言后,心地更有深一层的开解与了悟,心意竟然超越了平时所悟知的境界与层次。如此,虽然意解,但还待磨练,故还是留下来侍奉怀让禅师九年,在此期间还是依所悟而用功,任运此心地,终能得无相三昧,他的修行境界,日日都有增长,所以日益显得玄而不知多深奥。

  按语说:「道一蒙师开示,甚为欣悦。在侍奉怀让禅师历九年,更见德行高超,日异显示玄而奥密不可测。」本是菩提种性,一经遇法雨滋润,便即开解而更加用功,虽然如此,还要经历九年,才真正能悟其本性,更显得深不可测。

  很多无知行者,常修有为之法,虽有所境界,不知真实佛法在说什么,而说一悟便不得了,大事宣扬布知,恐怕别人不知其境界,此等有境界之人,都是学了会坏去的有为法,怎能日日深奥,终于走入歧途而已。

  故学佛法要能知自己是何种性,若是天道种性要能成就佛道就难矣。若是声闻、缘觉种性了知无相三昧后,也还不要以为这样就满足了,因还有更多的大乘佛法在后面等着你去修呢!声闻、缘觉种性要能转向大乘种性,才能证得比无相三昧更高的境界,才能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佛法是在修智能的,不是在修一些有为诸法,具足道眼就能依之而行,不然就要有善知识来指导,才不会走错路。

  ( 2004 年 2 月 3 日撰于法尔 )

 
 
 
前五篇文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7.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8.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9.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11

 

后五篇文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5.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4.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