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一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

  本地分者:略说此论总有五分。瑜伽师地论释云:一、本地分,略广分别十七地义。二、摄决择分,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三、摄释分,略摄解释诸经仪则。四、摄异门分,略摄经中所有诸法名义差别。五、摄事分,略摄三藏众要事义。今依最初本地分中所显十七地义,随文略释。当知此中教导理趣,应是分别法相摩怛理迦所摄;为瑜伽师之所依止。望余四分此为根本,得本地名;余明所摄,略摄一切,解释此故。

  甲一、本地分2 乙一、略辨地名2 丙一、征

  云何瑜伽师地?

  丙二、辨3 丁一、标

  谓十七地。

  丁二、征

  何等十七?

  丁三、列2 戊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嗢柁南者:此云集施。以少略言集合多法,施诸学者令易受持,故名集施。此从瑜伽略纂释名。

  五识相应意 有寻伺等三 三摩地俱非 有心无心地

  闻思修所立 如是具三乘 有依及无依 是名十七地

  三摩地俱非者:三摩地名,此云等持,通说欲界及在定地诸心心所。今此唯显定地心一境性,任运相续无散乱转,名三摩地。于定地中有多差别相应而转,谓得三摩地、三摩地圆满、三摩地自在,是故名俱。与此相违,非三摩地。下长行中说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名虽有别,义实无异。三摩呬多,此云等引,唯说定心,是无悔、欢喜、安乐所引故。为简欲界诸心心所,故易此名。

  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者:立谓成立。谓由多闻思修,善自成立诸胜解相。声闻、独觉及诸菩萨皆依此三为正方便,方能证得自应得义;由是故说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然复当知,此如是言,唯显闻思修相方便决定,非三乘中都无差别。下自地中随应广说,其义当知。

  戊二、长行

  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余依地,十七者、无余依地。如是略说十七,名为瑜伽师地。

  一者五识身相应地等者:至文当释,兹不先述。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乙二、别广地摄14 丙一、五识身相应地2 丁一、征

  云何五识身相应地?

  五识身相应地者:如下自释,总有五种说名相应。谓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当知此中,俱有而转是相应义。若法自性可得,及与余法同时流转,有诸业用,如是一切总名相应。与此相违,名不相应。如假有法,唯假有想,都无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可得,是故名心不相应法。此相应义,翻释应知。

  丁二、释2 戊一、略辨2 己一、名相应地

  谓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

  己二、名五识身

  何等名为五识身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戊二、广显2 己一、别辨五相5 庚一、眼识摄5 辛一、自性

  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

  谓依眼了别色者:此释眼识自性得名。眼根为依,故名为眼;能了别色,复名为识。简余不共,说此自相名为自性。

  辛二、所依2 壬一、别举三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彼所依者等者:此中总说眼识有三所依。一、俱有依,谓眼。由与眼识俱时流转,能与眼识为增上缘。为显损益共同,此依最胜,不共余识,名俱有依。所以者何?于异熟中,眼根相续恒无间断。由此义故,成为所依。即此为依,眼识得生;眼若坏时,眼识不起。由是应知此与眼识损益共同,成俱有依。二、等无间依,谓意。此即眼识无间灭者,名之为意;即过去识之异名。由前剎那眼识灭已,后自类识无间得生,是故名为等无间依。前后自类诸心心所,有善、不善、无记等种种差别无间灭生。谓善心无间灭,或善心生,或不善心生,或无记心生;如是不善、无记心无间灭,各有三种心生,当知亦尔。诸余差别,繁不具述。以要言之,前自类识种种差别纔生灭已,中无间隔,后自类识种种差别相续而生。前后诸心或为同分、或为异分,非一类起、非有间起、非俱时起,依此安立等无间名。三、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摄大乘论说有颂言: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由是当知阿赖耶义是摄藏义。长行释云:一切有生杂染品法于此摄藏为果性故;又即此识于彼摄藏为因性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我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今于此中说种子依,体即阿赖耶识。为显此识能与眼识为其生因,是故说言一切种子;此即摄大乘论说于彼摄藏为因性义。又显此识受彼眼识杂染熏习,能持彼种,是故说言执受所依异熟所摄;此即摄大乘说于此摄藏为果性义。由是当知,此种子法望生现行,说名为因;望由熏习,转说名果。如是因果皆依阿赖耶识而得建立,是故阿赖耶识名种子依。如说眼识,所余诸识道理亦尔。随其所应,下皆准知。复次,阿赖耶识与能熏法同时同处,不即不离,成是所熏,是故说言执受所依,执受诸根和合转故。又性坚住,一类相续,能持习气;唯是无记,无所违逆,能容习气;具此二义,成是所熏,是故说言异熟所摄,唯先业引任运起故。

  壬二、略释二依2 癸一、标列

  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谓色、非色。

  癸二、随释2 子一、辨类

  眼是色,余非色。

  如是略说二种所依等者:前说所依具有三种,今摄彼类,故略说二。一、色所摄,二、非色摄。如五蕴中,初蕴色摄,余非色摄。此亦如是。于所依中,眼为俱有依,色蕴所摄;意为等无间依,阿赖耶识为种子依,皆非色蕴所摄。由是故说眼是色,余非色。为显有色、无色法类差别,是故略说二种所依。

  子二、出体3 丑一、眼

  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者:眼是其名,色是其体。眼名云何?屡观众色,观而复舍,故名为眼。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十五页254)色体云何?当知眼根为彼所摄。此有多别。为显界摄,是故说言四大种所造。地水火风名四大种,色香味触及与身眼名此所造。为显相摄,是故说言眼识所依净色。皆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八页4312)为显类摄,是故说言无见有对。亦如决择分释。(陵本六十五卷九页5180)

  丑二、意

  意,谓眼识无间过去识。

  意谓眼识无间过去识者:谓此剎那眼识现行,于所行境有所了别,是名为识。若谢灭已,无所了别,应不名识,唯可假说名过去识。然由中无间隔,不障现识相续而生,此过去识转名为意,能与现识为依止故。即依此义,得此意名。

  丑三、一切种子识

  一切种子识,谓无始时来乐着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

  一切种子识等者:此释前说种子所依。当知即是阿赖耶识,非离阿赖耶识别有一切种子识。前后二文,或广或略,更互影显,义乃圆满。前文唯说一切种子,而未具言彼种子因;此文唯说是异熟识,而未具言执受所依。由此二文前后影显,成种子依,义得圆满。虽有释言阿赖耶识非即种子识,然非此意。以此唯释种子依故。摄大乘释阿赖耶识,依摄藏义,显因果别;亦依种子差别说故。由是当知,此一切种子识,即是前说阿赖耶识。约阿赖耶识位,说名异熟识,说名一切种子识,于教于理无相违失。复次,阿赖耶识,先业所引,变异成熟,随所生处,于自体中能持三界余体种子,由是说言一切种子异熟识。此一切种,且说有漏,不说无漏,是故更说无始时来戏论熏习为其生因。云何戏论?谓执我者三际俱行,谓我为有,或谓为无;又于诸法执有实性,或谓为异,或谓不异。如是语言皆由不正思惟虚妄分别之所发起,能引无义,不能引义,是故说彼名为戏论。如是戏论,无始时来爱乐味着,故名乐着。长时串习,故名熏习。依此熏习,彼种得生,是即所谓名言种子。言异熟者,由业现行,彼种得生;彼种生已,渐次变异乃至成熟,是即所谓业种子。由此名言及业种子,于现法中能生现行;现行生已,还熏彼种。如是展转更互为因,成就流转不息道理。为显此义,是故说言一切种子异熟识。

  辛三、所缘2 壬一、出体

  彼所缘者,谓色,有见有对。

  谓色有见有对者:此中有见,由五种相建立差别。谓显色故,形色故,表色故,眼境界故,眼识所缘故。有对亦由五相建立差别。一、各据别处而安住故;二、于余色聚容受、往来等业为障碍故;三、为手足、块刀杖等所触,便变坏故;四、一切皆为诸清净色之所取故;五、一切皆为依清净色识所缘故。如下决择分释。(陵本六十五卷九页5181)

  壬二、辨类2 癸一、标多种

  此复多种。

  癸二、略摄三2 子一、显形等三2 丑一、标列

  略说有三,谓显色、形色、表色。

  谓显色形色表色等者:如文自释,略有三义。第一义出体性,第二义明安立,第三义显差别。随文可知。

  丑二、随释2 寅一、别辨相3 卯一、第一义3 辰一、显色

  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1]、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

  辰二、形色

  形色者,谓长、短、方、圆、麤、细、正、不正、高、下色。

  辰三、表色

  表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

  空一显色者:谓世间成时,诸有清净第一最胜精妙性者,成苏迷卢山。此山成已,四宝为体,所谓金、银、颇胝、琉璃。绕苏迷卢成七金山及四大洲。谓南赡部洲、东毗提诃洲、西瞿陀尼洲、北拘卢洲。如是四洲面苏迷卢,随一空中宝色显现。如赡部洲上所见色,即琉璃宝之所显现。余随所应,当知亦尔。由是故名空一显色。

  卯二、第二义3 辰一、显色

  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

  若色显了眼识所行者:此释显色得名所以。谓青、黄、赤、白乃至空一显色,彼彼体性随一现前,有大威势,映蔽余色令不显现;唯自所现,能生眼识,成所行性,是故名为眼识所行。

  辰二、形色

  形色者,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

  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者:此释形色得名所以。积集而有,唯假非实,是故说言是分别相。

  辰三、表色

  表色者,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生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

  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等者:此释表色得名所以。然此表色唯约身业为论,有见摄故。色身形相有长短等种种差别,名积集色。由业异熟剎那流转,生灭灭生,无间无断,是名生灭相续。由造作思变异为先,于彼后时身变异转,是故此说由变异因。身变异时,有其方所示现差别,或转趣余方,或住此方处,随心示现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相。此示现相,于其方所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非一类起,名变异生。如是变异,以思为因;能表示思,故名表色。

  卯三、第三义3 辰一、显色

  又显色者,谓光、明等差别。

  谓光明等差别者:此中差别,唯说光、明,及与影、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故置等言。不说青、黄、赤、白,以此四种是色自相。余光、明等是自相中所有差别故。唯显差别,是此所说。是故略无青、黄、赤、白。

  辰二、形色

  形色者,谓长、短等积集差别。

  辰三、表色

  表色者,谓业用为依[2]转动差别。

  业用为依转动差别者:前说由变异因,即此业用为依。前说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即此转动差别。

  寅二、释异名

  如是一切显、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名之差别。

  是眼所行眼境界等者:谓一切色若正现前,名眼所行。如是眼识所行、意识所行,当知亦尔。此所行性略有六种。一、由所依处故;二、由自性故;三、由方故;四、由时故;五、由显了不显了故;六、由全分或一分故。如下决择分释。(陵本五十四卷二十二页4383)若一切色,或正现前、或已现前、或当现前,名眼境界。如是眼识境界、意识境界,当知亦尔。为所领取,名彼境界。若一切色正现在前,能生眼识,成所了别,是名眼识所缘。如是意识所缘当知亦尔。然已现前、当现前色,亦为意识所缘,与眼识别,其义应知。

  子二、好恶等三

  又即此色复有三种。谓若好显色、若恶显色、若俱异显色,似色显现。

  若好显色等者:此中三种好、恶、俱异,唯说显色,不说形、表。当知形、表依显色有,非离显色别有形、表。摄举所依,略不具说。非由不说,谓彼为无。如集论中亦说三种,谓妙、不妙、俱相违色。更无分别,唯显色故。复次,好、恶等色非实有性,唯是自心遍计所起,由是说言似色显现。此约意识所缘,说有三种差别,不通所余眼所行等。

  辛四、助伴3 壬一、出体

  彼助伴者,谓彼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及余眼识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

  谓彼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等者:谓彼眼识与诸心所有法俱时流转,同生住灭,于一所作更互相应,是名俱有相应。即由此义,心所有法得助伴名。心所有法众多非一,所谓作意、触、受、想、思,此五名为遍行心法,诸识生时遍俱起故。复有所余不遍行法,随其所应,与彼眼识俱有相应,说名为余。

  壬二、辨相

  又彼诸法同一所缘,非一行相,俱有相应,一一而转。

  又彼诸法同一所缘等者:此说同行相应。谓心心所于一所缘展转同行故。此同行相应复有多义。谓他性相应,非己性;不相违相应,非相违;同时相应,非异时;同分界地相应,非异分界地。(如集论三卷九页说31,673b)如心心所相应道理,如是诸心所法更互相应,当知亦尔。由同分界地相应,非异分界地故,说彼诸法同一所缘;然于一所缘境,有其种种行相差别而转,由是复说非一行相。由同时相应,非异时故,说彼诸法俱有而转。由不相违相应,非相违故,说彼诸法相应而转。由他性相应,非己性故,说彼诸法一一而转。

  壬三、释因

  又彼一切各各从自种子而生。

  又彼一切各各从自种子而生者:如说眼识以阿赖耶识为自种子依,如是诸心所法,当知亦尔。为显此义,说彼一切从自种生。又彼诸法一一而转,当知自种各各差别。

  辛五、作业2 壬一、略标

  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

  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者:眼识作业有三差别。一、了别业,此开为四;二、随转业,此摄有三;三、取果业。依此差别,或开或合,故成六种。

  壬二、别列2 癸一、初四了别业摄2 子一、初业

  谓唯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

  唯了别自境所缘者:如说一切显、形、表色,亦是眼识境界、眼识所缘,名之差别。除意识外,不共余识,是名自境所缘。此了别业,不同意识遍缘一切自他境界,故置唯言。

  子二、余业

  唯了别自相,唯了别现在,唯一剎那了别。

  唯了别自相等者:如彼意识了别自相、共相;眼识不尔,唯了别自相。又彼意识了别去来今世;眼识不尔,唯了别现在。又彼意识剎那了别,或相续了别;眼识不尔,唯一剎那了别。非五识身有二剎那相随俱生义故。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六页209)

  癸二、后二随转等业摄2 子一、标

  复有二业。

  子二、列2 丑一、随转业

  谓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

  丑二、取果业

  又复能取爱非爱果,是第六业。

  复有二业等者:此说二业,即随转业及取果业。随转业中复开为三。一、随意识转,二、随善染转,三、随发业转。眼识转时,由染污及善意识力所引故,从此无间有染污法或善法生。由此道理,说彼眼识随意识转、随善染转。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六页212)又由意识能发善不善业,彼亦随转,由是复说随发业转。取果业中,于人天趣有善业异熟生眼,于诸恶趣有不善业异熟生眼。如是差别,从业所生,是名能取爱非爱果。

  庚二、耳识摄4 辛一、自性

  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耳

  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耳识自性等者:此中自性及彼所依,随应当知如前分别。鼻、舌、身识,下皆准释。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声,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2 癸一、出多种

  此复多种。如螺贝声、大小鼓声、舞声、歌声、诸音乐声、俳戏叫声、女声、男声、风林等声、明了声、不明了声、有义声、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斗诤諠杂声、受持演说声、论议[3]决择声。如是等类,有众多声。

  如螺贝声至有众多声者:此中螺贝乃至俳戏叫声,十种声摄。女声、男声、风林等声,七种声摄。等言,等取丛声。明了声、不明了声,二种声摄;即了义声、不了义声。有义声、无义声,八种声摄。四圣言声,名有义声;四非圣言声,名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此亦七种声摄。下恶趣声,是名下声;中人趣声,是名中声;上天趣声,是名上声。江河等者,等取鸟声、兽声。斗诤喧杂声乃至论议决择声,六种声摄。如下自释。(陵本三卷十二页244)

  癸二、略三种2 子一、初三种2 丑一、标列

  此略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

  丑二、料简

  初唯内缘声,次唯外缘声,后内外缘声。

  因执受大种声等者:地水火风名四大种。此为依因,遍生造色,得大种名。今依大种有三差别,是故建立成三种声。谓若大种内身所摄,为阿赖耶识之所执受,是名执受大种;以此为因,声现前起,名因执受大种声。若诸大种外器所摄,不为阿赖耶识之所执受,是名不执受大种;以此为因,声现前起,名因不执受大种声。若以执受不执受二种大种为因之所生声,名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如下自释。初唯内缘声者,谓如斗诤喧杂声等;次唯外缘声者,谓如风林声等;后内外缘声等者,谓如螺贝声等。

  子二、后三种

  此复三种。谓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复声者,谓鸣、音、词、吼表彰语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识所行、耳识境界、耳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眼识应知。

  谓可意声等者:此亦唯说意识所缘,如前眼识所分别义。鼻、舌、身识三所缘相皆应准知。

  庚三、鼻识摄4 辛一、自性

  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鼻

  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香,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3 癸一、标

  此复多种。

  癸二、列

  谓好香、恶香、平等香,鼻所齅知根、茎、华、叶、果实之[4]香。

  癸三、结

  如是等类,有众多香。

  鼻所齅知根茎华叶果实香者:此显五种香摄。谓根香、茎香、叶香、华香、果香,如下意地说。(陵本三卷十三页246)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香者,谓鼻所闻、鼻所取、鼻所齅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庚四、舌识摄4 辛一、自性

  云何舌识自性?谓依舌,了别味。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舌。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舌

  舌,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味,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2 癸一、标

  此复多种。

  癸二、列

  谓苦、酢、辛、甘、咸、淡、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尝。

  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尝者:此显所缘三种差别。非可意非不可意,名舍处所。于此处所不生贪恚,住无记故。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味者,谓应尝、应吞、应啖、应饮、应舐、应吮、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舌所行、舌境界,舌识所行、舌识境界、舌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庚五、身识摄4 辛一、自性

  云何身识自性?谓依身,了别触。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身

  身,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触,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2 癸一、多种

  此复多种。谓地、水、火、风、轻性、重性、滑性、涩性、冷、饥、渴、饱、力、劣、缓、急、病、老、死、痒、闷、粘、疲、息、软、怯[5]、勇,如是等类,有众多触。

  地水火风乃至怯勇者:此中所触,初四大种是实有性;所余造色轻性、重性,乃至怯、勇,当知即于大种分位假施设有。下决择分广释其相。(陵本五十四卷八页4316)

  癸二、三种

  此复三种。谓好触、恶触、舍处所触,身所触。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触者。谓所摩、所触、若硬、若软、若动、若暖,如是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识所行、身识境界、身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己二、总显相应2 庚一、料简识生2 辛一、生因缘2 壬一、举眼识2 癸一、简不生

  复次,虽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必不得生。

  癸二、显得生

  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

  壬二、例余识

  如眼识生[6],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虽眼不坏至应知亦尔者:此中诸义,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五页204)

  辛二、生随转2 壬一、举眼识2 癸一、初三心3 子一、标

  复次,由眼识生,三心可得。

  子二、列

  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

  子三、释

  初是眼识,二在意识。

  癸二、后二心2 子一、染净心

  决定心后方有染净。

  子二、等流心

  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

  壬二、例余识

  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由眼识生三心可得至应知亦尔者:眼识生已,从此无间,必意识生。从此无间,或时散乱,或耳识生,或五识中随一识生。若不散乱,必定意识中第二决定心生。此中且约意识生无散乱为论,是故说言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初一剎那名率尔心,此是眼识;次二剎那名寻求心及决定心。当知若意识生,或时散乱,则不定尔。显非决定,置可得言。由彼意识起寻求心及决定心,随尔所时分别境界,此后乃有染污或善法生,由是此言决定心后方有染净。即由染污及善意识力所引故,从此无间,于眼识中,染污及善法生,是故此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然彼眼识善不善转,唯由意识分别所引,是故此言不由自分别力。自唯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无分别故;即此剎那,名染净心。从此以后,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即此剎那,名等流心。如眼识生,余识亦尔。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六页210)

  庚二、喻所依等2 辛一、如行旅喻

  复次,应观五识所依,如往余方者所乘。所缘,如所为事。助伴,如同侣。业,如自功能。

  辛二、如居家喻

  复有差别。应观五识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缘,如所受用。助伴,如仆使等。业,如作用。

  应观五识所依等者:此中为显五识有其自性,乃至作业和合而转名相应义。故举二喻示其差别。如文可知。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丙二、意地2 丁一、结前生后

  已说五识身相应地。云何意地?

  丁二、正广分别2 戊一、正明意相2 己一、标列

  此亦五相应知。谓自性故,彼[7]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

  云何意地等者:此云意地,摄一切识。依思量义,转得意名。如说意处具摄诸识,此亦如是,总名意地。然此不说意相应者,随应当知此相应相偏说意识,不说一切。下所依中,当广其义。

  己二、随释5 庚一、自性3 辛一、征

  云何意自性?

  辛二、列

  谓心、意、识。

  云何意自性谓心意识者:此三差别如下自释。然非一一不通一切;约胜功能,故差别说。问:五识相应前文已显,何故此中复更宣说?答:五识粗显,前已别说,然意未尽,今意地摄。如下广释色聚心心所品,非不兼说五识相应。由是当知,此云意地,摄一切识。

  辛三、释3 壬一、心

  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等者:积集名心,体即阿赖耶识。由阿赖耶积集诸法一切种子,依此义故,偏得心名。一切种子略有二别。一、一切一切,二、少分一切。一切一切者,谓漏无漏诸法种子皆悉具足;少分一切者,谓唯有漏诸法种子。如下释言: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此中一切,应如是知。随阿赖耶之所生处,自体之中,皆为余体有漏种子之所随逐。是故欲界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种子。如是色界自体中,亦有欲、无色界一切种子。无色界自体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种子。如下自说。(陵本二卷[8]一页101)由是此言所随依止性。亦为般涅槃法无漏种子之所依附,由是此言依附依止性。摄大乘说:此是出世心种子性,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犹如水乳。此与阿赖耶识相违,非阿赖耶识所摄。是故阿赖耶识虽是彼依止性,然但依附,随彼俱转,是名所随依附依止性。如是二种所依止性,当知其体即是阿赖耶识。由彼执受所依,说彼为能执受;由彼唯先业引,说名异熟所摄。具有此义,方成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是故作如是说。

  壬二、意

  意,谓恒行[9]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

  意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者:思量名意,前已略说。恒审思量,名恒行意,体即末那。思量义胜,偏得意名。又为依止,亦名为意,体即无间过去识,是名无间灭意。以理而言,心、意具有,如成唯识广辩其相。今约粗显,唯号六识,所谓眼识乃至意识,名六识身无间灭意。

  壬三、识

  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

  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者:了别名识,义通一切,然前六识了别义显,偏得此名。若彼境界能生于识,如是境界方成所缘,是名所缘境界。彼能缘心于此了别正现行时,名为现前,此名为识。若入过去及在未来,皆不名识,不现前故。为简此义,故作是说。

  庚二、所依2 辛一、等无间依

  彼所依者,等无间依[10],谓意。

  辛二、种子依

  种子依,谓如前说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彼所依者等者:前自性中举心、意、识,显此意地遍通一切,今此所依及下所缘、助伴、作业,理亦应通一切识有。然此论中唯说前六识身,不说心、意有相应义。如下有言:此中显由五法,六识身差别转,乃至广说,可为证明。由是当知,此所说义是隐密说,非是了义。是故于此所依及下所缘、助伴、作业,皆唯偏约意识为论。如文自显。复次,此所依中,不说意识有俱有依,然理非无。成唯识说,彼俱有依即末那识。今略不说。此亦同前,不更分别心、意道理应知。

  庚三、所缘2 辛一、通缘一切

  彼所缘者,谓一切法,如其所应。

  彼所缘者谓一切法等者:此中所缘,唯约意识,已如前说。今于此中略别为二。一、共五识,二、不共五识。总此二种名一切法。在五识中,随自所缘,或名为色,或名声香味触。今此意识,于彼一切皆能遍缘,转得法名。如说法处、法界,此亦如是。然复当知,于共所缘非定俱起。随眼识俱,则缘色境;乃至随身识俱,则缘触境;或复五识同时俱起,则一切境皆为所缘。决择分说:若于尔时一眼识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眼识同所行转;若于尔时二、三、四、五诸识身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五识身同所行转。(陵本七十六卷二页5815)由是此说如其所应。

  辛二、别缘不共

  若不共者,所缘即受想行蕴、无为、无见无对色、六内处,及一切种子。

  若不共者至一切种子者:此说不共五识所缘,略有五别。一、受想行蕴,二、无为,三、无见无对色,四、六内处,五、一切种子。由彼意识遍能了别自相、共相,及变相缘有无、假实等法,是故略说五不共法。此中唯说受想行蕴,不说识蕴,于六内处意处摄故。无为有八,谓虚空,非择灭,择灭,善、不善、无记法真如,不动,想受灭,如下自列。(陵本三卷十四页252)唯有为灭之所显故,名为无为。无见无对色有五相别。一、因缘故;二、据处所故;三、显现故;四、无变异故;五、所缘故。下决择分广释其相。(陵本六十五卷十页5182)此色蕴中一分所摄,自心分别之所起故。十二处中,眼处乃至意处,名六内处。诸法种子,名一切种。如是等类,皆为意识之所缘境。或现量缘,或变相起,不与五识俱转,故名不共。

  庚四、助伴3 辛一、出体性

  彼助伴者,谓作意、触、受、想、思,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贪、恚、无明、慢、见、疑,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邪欲、邪胜解、忘念、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如是等辈俱有相应心所有法,是名助伴。

  彼助伴者等者:此中作意、触、受、想、思,是名遍行心所,遍一切处、一切地、一切时、一切生故。欲、胜解、念、三摩地、慧,是名别境心所,于各别境随顺生故。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名善心所,由对治染差别转故。贪、恚、无明、慢、见、疑,是名根本烦恼心所,所余烦恼从此生故。忿、恨、覆、恼,乃至睡眠、寻、伺,名随烦恼心所,此随根本烦恼生故,随应当知是彼分故、彼品类故、彼等流故。如是等类一一差别,决择分中广释其相。(陵本五十五卷二页4395)此诸心所,如其所应,与彼意识俱有相应,故名助伴。

  辛二、释俱有

  同一所缘,不[11]同一行相,一时俱有,一一而转,各自种子所生。

  同一所缘等者:如前眼识助伴中解。

  辛三、释相应

  更互相应,有行相,有所缘,有所依。

  有行相有所缘有所依者:此显心心所法诸差别名。由心心所于一所缘作无量种差别行相转故,名有行相。由有所取,此方得生,若无所取,则不生故,名有所缘。由一种类,托众所依差别转故,名有所依。虽有为法无无依者,然非此中所说依义,唯恒所依为此量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五卷四页4402)

  庚五、作业2 辛一、约通相辨4 壬一、能了别2 癸一、初业

  彼作业者,谓能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

  谓能了别自境所缘者:此中自境,谓一切法。若共五识、不共五识,一切皆为意识之所缘故,得此境名。

  癸二、余业

  复能了别自相、共相。

  复能了别自相共相者:谓于有法了知有相,于有相中复有自相、共相差别。自相有法略有三种。一、胜义相有,二、相状相有,三、现在相有。共相有法亦有五种。一、种类共相,二、成所作共相,三、一切行共相,四、一切有漏共相,五、一切法共相。思所成地广释其相。(陵本十六卷二页1365)由彼意识于此一切能善思择,名能了别自相、共相。

  复能了别去来今世。

  复能了别去来今世者:若诸果法,已谢灭相,名过去世;有因未生相,名未来世;已生未灭相,名现在世。又诸种子不离法故,如前说法[12]亦有三世建立差别。如下自说。(陵本三卷七页221)

  复剎那了别,或相续了别。

  复剎那了别或相续了别者:谓如意识寻求心生时,或散乱不相续起,是名剎那了别。若不散乱,决定心生,由是分别引发染净,是名相续了别。

  壬二、能发业

  复为转、随转,发净不净一切法业。

  复为转随转发净不净一切法业者:由彼意识有分别力,善染心所相应俱起,不同五识唯为随转。剎那变异,名之为转;相似相续,名为随转。由是总说发净不净一切法业。

  壬三、能取果

  复能取爱非爱果。

  复能取爱非爱果者:此中果言,谓异熟果。有爱非爱二种差别。生人天趣,是名爱果;若生恶趣,名非爱果。由意识力,有诸欲取、或诸见取、或戒禁取、或我语取,即由诸取能生三界苦果,是名能取爱非爱果。

  壬四、能引发一切识2 癸一、余识

  复能引余识身。

  癸二、等流识

  又能为因,发起等流识身。

  复能引余识身乃至发起等流识身者:若五识生,意识为先,是名意识引余识身。又或五识生已,意识方生。如说五识率尔心后,意识寻求、决定心生;复由寻求、决定二意识故,分别境界,从此无间染净心起。以此为因,引令五识亦有染污及善法生,相续等流,名等流心。如是道理,前已引释,是名发起等流识身。

  辛二、约最胜辨2 壬一、标列

  又诸意识望余识身有胜作业。

  望余识身有胜作业者:前说作业,与五识身虽有不共,总略而言,亦六种摄。今于总略更广宣说有胜作业。五识昧劣,不名为胜;意识明利,独得胜名。由此胜故,作业亦胜,名胜作业。

  谓分别所缘,审虑所缘,若醉,若狂,若梦,若觉,若闷,若醒,若能发起身业、语业,若能离欲,若离欲退,若断善根,若续善根,若死,若生等。

  若死若生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外分若坏若成,如下自说。

  壬二、随释15 癸一、分别所缘3 子一、征

  云何分别所缘?

  子二、释2 丑一、标列

  由七种分别。谓有相分别、无相分别、任运分别、寻求分别、伺察分别、染污分别、不染污分别。

  丑二、随释7 寅一、有相分别

  有相分别者,谓于先所受义、诸根成熟[13]善名言者所起分别。

  有相分别者等者:此有二种。一、于先所受义所起分别。如于五识率尔心后,寻求、决定二意识生,分别五识彼彼境界。二、诸根成熟善名言者所起分别。谓从少年位以去,乃至老位,是名诸根成熟。于此位中有力有能了名言义,是谓善名言者。

  寅二、无相分别

  无相分别者,谓随先所引,及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别。

  无相分别者等者:此亦二种。一、随先所引所有分别。如染净心、等流心是。二、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别。此言婴孩、童子位中,无有功能了名言义,是谓不善名言者。婴孩位者,谓乃至未能游行嬉戏。童子位者,谓能为彼事。如下自释。(陵本二卷十九页172)

  寅三、任运分别

  任运分别者,谓于现前境界,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所有分别。

  任运分别者等者:谓彼境界或极广大、或极可意现在前时,心若于彼已极串习、已极谙悉,便即剎那剎那相续而生,是名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此通定地、不定地说。虽五识身亦有如是相转,然非此说,由释意识胜作业故。

  寅四、寻求分别

  寻求分别者,谓于诸法观察寻求所起分别。

  寅五、伺察分别

  伺察分别者,谓于已[14]所寻求、已[15]所观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别。

  伺察安立所起分别者:谓于诸法既寻求已,既观察已,如所安立,复审观察,是名伺察安立所起分别。前说随寻思行,此说随伺察行,由是建立二种差别。

  寅六、染污分别2 卯一、约贪烦恼辨

  染污分别者,谓于过去顾[16]恋俱行、于未来希乐俱行、于现在耽[17]着俱行所有分别。

  卯二、约一切烦恼辨

  若欲分别、若恚分别、若害分别,或随与一烦恼、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

  染污分别者等者:此有二文。一、约三世贪染差别为论。若于诸可爱事,缘过去相,名顾恋俱行;缘未来相,名希乐俱行;缘现在相,名耽着俱行。二、约三界染恼差别为论。若欲、若恚、若害分别,唯欲界系;随一烦恼或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通三界系。如是总名染污分别。

  寅七、不染污分别2 卯一、标列

  不染污分别者,若善、若无记。

  卯二、随释2 辰一、善分别

  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

  辰二、无记分别

  或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

  子三、结

  如是等类,名分别所缘。

  不染污分别等者:此有二种。一、善,二、无记。谓出离分别乃至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所有分别,是名为善。此中出离分别,谓出离欲。余文易知。若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是名无记。当知威仪、工巧亦有染善可得。若依伎乐,以染污心发起威仪,是染污性;若依寂静,即是善性。若依染着发起工巧,是染污性;若善加行所起工巧,即是善性。又变化心亦有善性可得,如诸菩萨为引导他,或为利益诸有情故而起变化,当知是善,此无染污。如下决择分释。(陵本五十五卷十三页4439)今于此中,唯取无覆无记性者所有分别,名为不染污分别。诸无记法总说有四,谓异熟生、威仪路、工巧处、变化心。今于此中不说异熟生者,彼唯业引,非分别故。

  癸二、审虑所缘4 子一、征

  云何审虑所缘?

  子二、列

  谓如理所引、不如理所引、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子三、释3 丑一、如理所引2 寅一、释2 卯一、依离诸见辨2 辰一、不增益

  如理所引者,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如四颠倒。谓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于不净净倒,于无我我倒。

  谓于无常常倒等者:谓诸愚夫于所知事不如实知,故于诸行无常、剎那无常起常颠倒。于有漏苦起乐颠倒。于六不净起净颠倒。六不净者,一、朽秽不净,二、苦恼不净,三、下劣不净,四、观待不净,五、烦恼不净,六、速坏不净。如下声闻地释。(陵本二十六卷二十页2229)于二无我起我颠倒。二无我者,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辰二、不损减

  亦不损减诸真实有,如诸邪见。谓无施与等诸邪见行。

  谓无施与等诸邪见行者:此中邪见,谤无施与、谤无爱养、谤无祠祀,乃至广说谤世间无真阿罗汉。如是等类皆此所说,是故言等。如下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八卷十四页611)

  卯二、依得二智辨2 辰一、法住智

  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

  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者:如佛施设开示,无倒而知,名法住智。如下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十卷十七页816)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麤性,或上地静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六卷十四页2210)于如是等能正解了,是名如实了知。

  辰二、出世智

  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

  寅二、结

  如是名为如理所引。

  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者:出世间智住有学位,名为清净。住无学位,名善清净。此于所知诸法能证真实,是名如实觉知。此中觉者,于实有义差别说故。如下摄异门分释。(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1)云何名为所知诸法?谓略有五。显扬颂云:心、心所有、色、不相应、无为。(显扬论一卷一页31,480b)[18]如是五法总摄一切所应可知,是故名为所知诸法。

  丑二、不如理所引

  与此相违,当知不如理所引。

  与此相违当知不如理所引者:翻前所说二种如理所引。由是总言与此相违。

  丑三、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者,谓依无记慧审察诸法。

  依无记慧审察诸法者:如以无记心发起威仪、工巧等事,要以无记慧审察为先,方能成办彼彼所作,是名依无记慧审察诸法。

  子四、结

  如是名为审虑所缘。

  癸三、醉

  云何醉?谓由依止性羸劣故,

  谓由依止性羸劣故者:此中依止,所谓意根。体性羸劣,不堪遽务,故致惑乱。此亦名醉,彼差别故。

  或不习饮故,或极数饮故,或过量饮故,便致醉乱。

  癸四、狂

  云何狂?谓由先业所引,或由诸界错乱,

  或由诸界错乱者:地水火风,名为诸界。不平等起,是名错乱。

  或由惊怖失志,或由打触末摩,

  或由打触末摩者:谓于身中有异支节[19],是名末摩。若水火风随一增胜,触彼末摩,因此便生增上苦受,从斯不久,遂致命终,(如俱舍论十卷十八页说29,56b)是名解支节[20]死。除天、那落迦,所余生处一切皆有,如下自释。(陵本一卷十五页77)今此不说水火及风触末摩苦,唯依外分地大捶打,说触末摩。此发颠狂,不遂致死,故作是说。

  或由鬼魅所著,而发癫狂。

  或由鬼魅所著者:谓由鬼魅娆乱其心,令意根坏,故发颠狂。当知此由散乱所作,非余。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二十一页4380)

  癸五、梦

  云何梦?谓由依止性羸劣;或由疲倦过失;或由食所沉重;

  或由食所沉重者:谓由极多食故,如极重担镇压其身,令身沉重,乃至广说令心数为惛沈睡眠之所缠绕,于睡眠时有多恶梦,于应起时不能悎寤,由是此言食所沉重。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三卷十四页1987)

  或由于闇相作意思惟;

  或由于暗相作意思惟者:此中闇相,谓心惛昧。此若生时,无所堪能,是故睡眠必定皆起。如下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一卷四页848)

  或由休息[21]一切事业;或由串习睡眠;或由他所引发,如由摇扇,或由明呪,或由于药,或由威神;而发昏梦。

  或由他所引发等者:如由摇扇乃至威神,皆说由他引发差别。威力神通,是名威神。余如文知。

  癸六、觉

  云何觉?谓睡增者不胜疲极故,有所作者要期睡故,或他所引,从梦而觉。

  有所作者要期睡故者:谓如说言:思惟起想巧便而卧,先以精进策励其心,然后寝卧。于寝卧时,时时觉寤,如林野鹿,不应一切纵放其心,随顺、趣向、临入睡眠,乃至广说一切当知。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四卷七页2024)

  癸七、闷

  云何闷?谓由风热乱故;

  谓由风热乱故者:此说风界、火界错乱,故致闷绝。

  或由捶打故;或由泻故,如过量转痢及出血;

  如过量转痢及出血者:此释由泻差别应知。

  或由极勤劳;而致闷绝。

  癸八、醒

  云何醒?谓于闷已而复出离。

  癸九、发起身业语业

  云何发起身业、语业?

  发起身业语业者:此中略显四种次第,如下文说,一一可知。

  谓由发身语业智前行故;

  发身语业智前行者:此中智言,谓审虑思。审虑未来非现见境相应之慧,名为智故。如下摄事分说。(陵本八十六卷九页6512)此最初起,故名前行。

  次欲生故;

  次欲生者:审虑无间,起决定思。乐所作欲俱有转故,是名欲生。

  次功用起故;

  次功用起者:此中功用,谓动发思。此有染污及善差别。势力增上,得功用名。

  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从此发起身业、语业。

  身语业风转者:入息、出息是名为风。要依身心,此方得转,由业所引,故名业风。业风转故,发起身语,能成所作,由是说言身语业风。

  癸十、离欲

  云何离欲?

  云何离欲者:此中离欲,随应当知世出世别。离欲因缘,总有四种,初唯出世,余通二种。

  谓随顺离欲根成熟[22]故,

  随顺离欲根成熟者:谓住种姓补特伽罗,由四因缘,从前际来长时流转,不般涅槃。一、生无暇故;二、放逸过故;三、邪解行故;四、有障过故。无彼因缘,尔时方能善根成熟,渐次乃至得般涅槃。如下声闻地[23]释。(陵本二十一卷[24]二页1816)此中善根,谓出世种姓。即以种姓为依为住,能获信、戒、闻、舍、慧功德法,故名善根。转上、转胜、转复微妙,名将成熟;乃至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名已成熟。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一卷十七页1869)由根成熟,方能证彼,是故说名随顺离欲。

  从他获得随顺教诲故,

  从他获得随顺教诲者:谓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从善通达修瑜伽师听闻教诲,由是因缘,于修作意如应安立,随所安立能正修行,乃至触证心一境性。

  远离彼障故,

  远离彼障者:障略有三。一、加行障,二、远离障,三、寂静障。若此诸障不合、不会,说名远离。如下声闻地释。(陵本二十五卷十一页2116)

  方便正修无倒思惟故,

  方便正修无倒思惟者:谓出离欲略有四种所缘境事。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于此四种境事勤修观行,随应解了所知境界,如实无倒,能遍了知。由是因缘,能净烦恼,究竟解脱。

  方能离欲。

  癸十一、离欲退

  云何离欲退?

  云何离欲退者:此之因缘,总略有五,如下自说。通世出世,翻前应知。

  谓性软根故;

  性软根者:谓是钝根下劣欲解故。

  新修善品者,数数思惟彼行[25]状相故;

  新修善品者数数思惟彼行状相者:此中善品,谓定地中心心所法。最初修学补特伽罗,名新修善品者。要于彼定诸行相状数数思惟,方能入初静虑,或所余定。由是因缘,未能证入诸无漏定。未证无漏故,或从离欲退。何以故?由于诸色乃至识法未能思惟如病、如痈等行,于有为法未能心生厌恶、怖畏、制伏,于甘露界未能系念思惟故。此中行状相者,行谓粗行、静行。如其所缘作种种行而入定故。状谓临入诸定,便有诸定相状先起。由此状故,了知不久当入如是如是相定。相谓所缘及因缘相。所缘相者,谓分别体。由缘此故,能入诸定。因缘相者,谓定资粮。由此因缘,能入诸定。如下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三卷三页1075)

  受行顺退法故;

  受行顺退法者:谓入静虑或所余定,于喜、于乐、于胜功德不堪忍故,从静虑退。如如暂入诸定差别,如是如是还复退失,乃至未善调练诸根,是名顺退分定。如下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二卷三页973)又修定者,从初静虑还退出已,于诸静虑不复乐入,亦不思惟此行状相,于所得定随念爱味,不能上进,当知此定成退劣分。如下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三卷六页1090)此中于喜、于乐、于胜功德不能堪忍,及于所得定随念爱味,是名受行顺退分法应知。

  烦恼所障故;

  烦恼所障者:谓由烦恼不能永拔,障得涅槃故。

  恶友所摄故;

  恶友所摄者:由五种相,建立恶友。一、无羞耻,二、有邪见,三、有懈怠,四、有邪行,五、性怯劣。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四卷十七页5139)由为彼摄,引导无义,是故能令从离欲退。

  从离欲退。

  癸十二、断善根2 子一、征

  云何断善根?

  子二、释2 丑一、辨由

  谓利根者,成就上品诸恶意乐现行法故;

  成就上品诸恶意乐现行法者:乐欲所作相应烦恼数现行故,名现行法。令堕恶趣,故名为恶。行相猛利,故上品摄。由彼种子未被损伏、未被永害,得成就名。

  得随顺彼恶友故;

  得随顺彼恶友者:信顺恶友,恶思所思、恶说所说、恶作所作故。

  彼邪见缠极重圆满到究竟故;

  彼邪见缠极重圆满到究竟者:于无施与、无爱养、无祠祀等所说义,自心生起决定胜解,名邪见缠。最极厚重上品所摄,故名极重。乃至少分未能损减,故名圆满。摧伏善法,不为善法之所摧伏,名到究竟。

  彼于一切恶现行中,得无畏故;无哀愍故;能断善根。

  彼于一切恶现行中等者:谓于一切身语恶不善业诸现行中,无有厌恶,心生欢喜,不见少分所有过患,是故无畏。于他有情乐为损害,名无哀愍。

  丑二、料简2 寅一、举一切

  此中种子亦名善根,无贪瞋等亦名善根。

  寅二、简所取

  但由安立现行善根相违相续,名断善根;非由永拔彼种子故。

  此中种子亦名善根等者:谓于先世所习善因,此名种子。由此种子,于现法善能为增上,故名善根。然非此说。唯取无贪、无瞋、无痴诸现行法,名为善根。若遇违缘,令不相续,名断善根。非由永断彼善种子名断义故。

  癸十三、续善根

  云何续善根?谓由性利根故;见亲朋友修福业故;诣善丈夫闻正法故;因生犹豫,证决定故;还续善根。

  因生犹豫证决定者:谓于邪法心生犹豫为先因故,后于正法生起正见而证决定,由是因缘,还续善根。复次,此中善根若断、若续补特伽罗及其因缘,有多种别。如来成就无上根胜劣智力,于其先世善不善因所习成根,随其所应如实了知;又于现法染净门转,生起当来染净诸法,亦随所应如实了知。如下摄事分说。(陵本九十七卷十二页7287)

  癸十四、死生2 子一、别辨死生2 丑一、死2 寅一、征

  云何死?

  寅二、释2 卯一、死类差别2 辰一、略2 巳一、致死因缘2 午一、总标举

  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

  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者:此中且说一种致死因缘,随应当知有多差别。赡部洲人,或时寿命广无有量,或时短促,寿量不定。所余生处寿量决定。又赡部洲人十岁时寿,名为少寿。傍生一分,亦名少寿,极至十日十夜寿量可得故。非想非非想处受生有情,名为多寿,经于八万大劫数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二卷十页4176)若诸如来、菩萨、阿罗汉等,于寿行中延促自在,无寿量极,名出离死。故此不说。

  午二、别分别2 未一、列三种

  此复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

  未二、摄二种

  当知亦是时非时死。

  巳二、将命终心

  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无记心。

  辰二、广2 巳一、死因缘摄2 午一、时死

  云何寿尽故死?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

  午二、非时死2 未一、别辨二种2 申一、福尽死

  云何福尽故死?犹如有一,资具阙故死。

  申二、不避不平等死2 酉一、征

  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

  酉二、释2 戌一、举说

  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

  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者:九种差别,如下当释。望义不同,各说有九;非由各说其事有别。何以故?即此九事,顺益义是因义,建立义是缘义故。

  戌二、辨类

  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

  食无度量者:食有四种。一、段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此中食无度量乃至不近医药,当知唯约段食为论。若食极少,令身饥羸;或复极多,令出入息来往艰难;如是说名食无度量。

  食所不宜,

  食所不宜者:谓食所食,不能安隐、消变、增长安乐故。

  不消复食,

  不消复食者:谓由所食不平和故,于其身中不消而住。若更重食,成不消病,或生身中种种疾病。是名不消复食。

  生而不吐,

  生而不吐者:谓食所食若能发起身中种种苦受,应速吐弃,令于当来苦不更生。如声闻地于食知量中说:为令新受当不更生,受诸饮食。其义正同。与此相违,当知名为生而不吐。

  熟而持之,

  熟而持之者:谓由过去食不知量、食所非宜、不消而食;由是因缘,于其身中生起种种身诸疾病。如是疾病熟变所生,此名为熟;若不息除,此名为持。亦如声闻地说:为断故受,受诸饮食。翻此应知。

  不近医药[26],

  不近医药者:谓为息除饮食所生身诸疾病,应宜习近种种良医所说饶益所宜随顺医药,方能除断已生疾病。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三卷十六页1991)不近医药,翻此应知。

  不知于己若损若益,

  不知于己若损若益者:当知此通四食为论。如说段食,若受用已,安隐、消变、增长喜乐,是名为益;与此相违,是名为损。由摄益义是食义故。如是所余触食乃至识食,随其所应,损益亦尔。

  非时、非量行非梵行。

  非时非量行非梵行者:谓秽下时、或有病时行非梵行,是名非时。过量而行,名为非量。是中量者,极至于五,此外一切皆名过量。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九卷十六页4839)

  未二、总结得名

  此名非时死。

  巳二、命终心摄3 午一、略显三心2 未一、善不善心死3 申一、约善恶法辨2 酉一、善心死2 戌一、征

  云何善心死?

  戌二、释3 亥一、举因缘

  犹如有一,将命终时,自忆先时所习善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

  亥二、明随转

  由此因缘,尔时信等善法现行于心,乃至粗想现行。

  亥三、辨舍位3 天一、标

  若细想行时,善心即舍,唯住无记心。

  天二、征

  所以者何?

  天三、释

  彼于尔时,于曾习善亦不能忆,他亦不能令彼忆念。

  乃至粗想现行等者:了像明利,是名麤想;任运惛昧,是名细想。

  酉二、不善心死2 戌一、征

  云何不善心死?

  戌二、释3 亥一、举因缘

  犹如有一,命将欲终,自忆先时串习恶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

  亥二、明随转

  彼于尔时,贪瞋等俱诸不善法现行于心。

  亥三、辨舍等

  乃至麤、细等想现行,如前善说。

  申二、约苦乐受辨2 酉一、善心死

  又善心死时,安乐而死。将欲终时,无极苦受逼迫于身。

  酉二、不善心死

  恶心死时,苦恼而死。将命终时,极重苦受逼迫于身。

  申三、约受果前相辨2 酉一、善心死

  又善心死者,见不乱色相。

  酉二、不善心死

  不善心死者,见乱色相。

  善心死者见不乱色相等者:如下文说:从暗趣明、从明趣暗,当知此中二种差别。

  未二、无记心死2 申一、征

  云何无记心死?

  申二、释

  谓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将命终时,自不能忆,无他令忆。尔时非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乐死,亦非苦恼死。

  午二、广善不善2 未一、忆念差别2 申一、随强忆念

  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与不善,或他令忆。彼于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

  于多曾习力最强者至余悉皆忘者:此中不说或他令忆。由多曾习力最强故,唯随自忆,他无堪能令自忆故。下文翻此,义可准知。

  申二、随初忆念

  若俱平等曾串[27]习者,彼于尔时随初自忆,或他令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

  未二、见相差别2 申一、标由二因

  彼于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谓乐着戏论因增上力,及净不净业因增上力。

  乐着戏论因增上力等者:如下文说,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又说:无始乐着戏论因已熏习故,净不净业因已熏习故,彼所依体由二因力无间得生。今此命终,望彼当生,是故亦说由二因力。由此命终,彼方得生;由彼当生,此便命终。死生相续,平等平等,是故死生皆说由二因力。戏论因者,谓名言种。由无始来乐着无义戏论,妄分别故,熏习成种,能生所依、所缘诸差别事。业因,谓即业种。由净不净业造作增长熏习力故,能感五趣异熟自体。无始时来,生死流转,皆由此二因增上力,故作是说。

  申二、辨所见相2 酉一、辨不善善2 戌一、不善2 亥一、标相

  受尽先业所引果已,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

  当于尔时至变怪色相者:将命终时,名于尔时。诸不善业总有十体,谓从杀生乃至邪见。先所造作五相圆满,名先所作。五相圆满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九卷十二页4826)由此能感恶趣自体,不可爱故,名不爱果。于命终前,彼果未生,先受彼相,是名不爱果之前相。如是前相,有无量种不可爱色相似显现,是名变怪色相。云何知耶?如下文说:流汗毛竖,诸如是等变怪相生。由是得知彼所见相。

  亥二、教证2 天一、引教

  依此相故,薄伽梵说:若有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如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遍覆、极覆。

  天二、释义

  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明趣暗。

  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等者:缘生法中,业有二别。一、造作业,无明所发故;二、增长业,爱取所润故。若有不善业熟,当往恶趣生者,彼之前相从明趣暗。犹如于日后分,彼日光明为山山峰影所障覆,如如渐次,有初中后障覆之相。若于初位,日未遍覆,但覆少分,是名悬覆。于此位中,闇相轻微。次于中位,日已遍覆,暗相转重。乃至后位,暗相极重,故名极覆。如是恶不善业补特伽罗从明趣暗前相亦尔。

  戌二、善2 亥一、例相违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

  亥二、显差别

  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

  酉二、广不善品2 戌一、上品摄

  若作上品不善业者,彼由见斯变怪相故,流汗毛竖,手足纷乱,遂失便秽,扪摸虚空,翻睛[28]咀沫。彼于尔时,有如是等变怪相生。

  戌二、中品摄

  若造中品不善业者,彼于尔时,变怪之相或有或无,设有不具。

  午三、显我爱别3 未一、诸众生2 申一、举爱因

  又诸众生将命终时,乃至未到惛昧想位,长时所习我爱现行。

  申二、明中有

  由此力故,谓我当无,便爱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报。

  由此建立中有生报者:谓由长时数习我爱现行增上力故,彼为建立,中有、生报无间得生。云何中有?谓此没已,当生未生自相续法,中间有故,得中有名。云何生报?谓异熟果从业所生,自作自受,酬答前相,得生报名。自名言种及业种子亲能生二,是名因缘。然依我爱,二方得起,由是我爱名建立因。同安危义是建立义故。如是我爱,无始时来与身俱生,是名长时所习我爱。

  未二、预流等2 申一、标差别

  若预流果及一来果,尔时我爱亦复现行。然此预流及一来果,于此我爱,由智慧[29]力数数推求,制而不着。

  申二、喻道理

  犹壮丈夫与羸劣者共相角[30]力,能制伏之。当知此中道理亦尔。

  未三、不还果

  若不还果,尔时我爱不复现行。

  若不还果尔时我爱不复现行者:此中且约欲界为论。由不还果不更还来欲界,说彼我爱不复现行。

  卯二、死相差别4 辰一、解支节差别2 巳一、标简

  又解支节[31],除天、那落迦,所余生处一切皆有。

  又解支节[32]等者:谓渐命终者,临命终时,多为断末摩苦受所逼。末摩即是支节[33]异名,是故此名解支节[34]死。除天、那落迦者,以彼有情唯化生故,如下自说。(陵本二卷十六页162)诸化生者,非渐命终,故当除之。于五趣中,除天、那落迦,所余人、鬼、傍生,是名所余生处。然于此中亦有一分是化生者,应不说有解支节[35]死。今此说言一切皆有,当知少分一切有故。

  巳二、辨类2 午一、标列

  此复二种。一、重,二、轻。

  午二、随释

  重谓作恶业者,轻谓作善业者。北拘卢洲一切皆轻。

  辰二、根具不具差别

  又色界没时,皆具诸根。欲界没时,随所有根,或具、不具。

  色界没时皆具诸根等者:色界诸天无有斫截破坏残害等苦,故彼没时,皆具诸根。欲界不尔。若有此苦而致命终,随所有根,当知不具;若无此苦,诸根当具;由是故说或具不具。

  辰三、调善不调善差别

  又清净解脱死者,名调善死。不清净不解脱死者,名不调善死。

  又清净解脱死者名调善死等者:谓阿罗汉有余依中,先染污意恒行烦恼不复现行,是名清净。解脱有二,谓烦恼解脱及事解脱。若诸种子灭及烦恼尽,是名烦恼解脱;若于诸根贪欲永断,如是诸根亦当永断,名事解脱。具此清净解脱而舍身命,是名清净解脱死者。死有六别。谓过去死、现在死、不调伏死、调伏死、同分死、不同分死。于中调伏死,即此调善死之异名。摄事分中广释其相。(陵本八十五卷十六页6465)与此相违,是名不调善死。义应准知。

  辰四、识舍所依差别2 巳一、渐次舍2 午一、从上分舍

  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

  午二、从下分舍

  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

  巳二、最后舍

  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

  识于所依等者:此中识言,谓即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所依,即彼执受有色根身。此为阿赖耶识之所依托,故名所依。由阿赖耶识遍满执受所依身故,随所执受身上下分遍满皆暖。将命终时,不遍执受,故分分舍。随所舍处,冷触便生。此由作业善恶不同,说舍所依下上有别,然最后舍唯在心处,以是阿赖耶识最初生时之所托故。此中心言,谓即肉心。由于此处识最初托,还于此中识最后舍。此中道理,如下自说。(陵本一卷十九页99)

  丑二、生2 寅一、征

  云何生?

  寅二、释2 卯一、略2 辰一、标所由

  由我爱无间已生故,

  我爱无间已生者:此中我爱,长时所习。先命终时,我爱不舍;中有生时,我爱续生。于其中间无剎那断,由是说言无间已生。

  无始乐着戏论因已熏习故,净不净业因已熏习故。

  无始乐着戏论因等者:此中略义,如前已释。然复当知二因熏习有其差别。初戏论因无受尽相,剎那流转相续无尽故。次净不净业因有受尽相,生死流转与果有尽故。(如摄大乘论一卷十八页说31,137c)即由是义,说戏论因无始时有,不说业因,随先造作成熟异故。

  辰二、释得生

  彼所依体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自种子,即于是处中有、异熟无间得生。

  卯二、广2 辰一、总明五趣2 巳一、中有生2 午一、有色界有7 未一、彼生时

  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

  彼所依体等者:此中彼言,谓即我爱。我爱所依,体即五蕴。如是五蕴有二位别。一、中有位,二、异熟位。于此二位,体若生时,要以戏论自种为其亲因,及业自种为其胜缘,由是此说从自种生。又所依体于当生处方可得生。如作善业,当往善趣,若作恶业,当往恶趣,由是此说于是处生。前所依没,此中有生,中有灭时,异熟果生,由是故说中有、异熟无间得生。又虽无间,说有先后,然假施设,理必不然,由是故说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何以故?若许死生实有先后,应于中间异相可得,然不可得,故知不尔。问:何因得知有中有耶?答:从此没已,若无所依,诸心心所无有道理转至余方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五页4349)

  未二、彼根形2 申一、根

  而此中有必具诸根。

  中有必具诸根者:谓中有生与异熟别,化生类故。诸化生类,身分顿起,非渐圆满。由是此说必具诸根。

  申二、形2 酉一、别辨相2 戌一、造恶业者

  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暗夜。

  戌二、作善业者

  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

  酉二、明为境

  又此中有是极清净天眼所行。

  又此中有是极清净天眼所行者:由诸静虑说名天住。眼依彼故,是彼果故,彼摄受故,名为天眼。是极圆满、是善清净静虑果故,名极清净。如下建立品说。(陵本四十九卷二十页3967)

  未三、彼爱欲2 申一、离先我爱

  彼于尔时,先我爱类不复现行,识已往[36]故。

  申二、起现境爱

  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

  彼于尔时至中有而生者:彼诸众生中有生时,先所依身已弃舍故,先我爱类不复现行。中有趣生往当生处,名识已往。由于先时所习彼彼境界,非不生起我所戏论分别及诸爱乐,即随自业所当生处,如其种类形貌而生。是即天眼所行境界,非余。

  未四、彼眼摄3 申一、见趣无碍

  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

  又中有眼至亦唯至生处者:如净天眼能现见知诸光明色、诸微细色、诸变化色、诸净妙色,乃至广说皆无障碍;中有趣生,眼无障碍,亦复如是。然不遍一切,唯至当生处。又如得神境通者,或以其身,于诸墙壁、垣城等类厚障隔事直过无碍。中有趣生,于所趣处,无碍亦尔。然不遍一切,亦唯至生处。

  申二、见自境界

  又由此眼,见己同类中有有情,及见自身当所生处。

  申三、视往诸趣

  又造恶业者,眼视下净,伏面而行;往天趣者上;往人趣者傍。

  眼视下净者:视恶趣色净妙生喜故。

  未五、彼寿量3 申一、初七日

  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

  申二、次七日

  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

  申三、余七日

  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

  未得生缘等者:此中生言,谓即生有。于当生处随顺无违,是名生缘。得生缘者,往彼得生。若未得者,还住中有。住时差别,如文可知。

  未六、彼当生2 申一、无转变

  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

  申二、有转变

  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

  七日死已至余类中生者:此中七日,随应当知,从初七日乃至最后七七日住,皆此所显。以彼中有经七日住势力便尽,不复能住。依此道理,总说七日。若随已得中有形类往当生处而受生者,名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势力,可令中有种子转变生者,便异形类而生,名于余类中生。

  未七、彼异名2 申一、略标

  又此中有,有种种名。

  申二、列释4 酉一、中有

  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

  酉二、健达缚

  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

  酉三、意行2 戌一、标释

  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

  戌二、料简

  此说身往,非心缘往。

  酉四、趣生

  或名趣生,对生有起故。

  此说身往非心缘往者:此中身者,谓即意身。如得神通,意势趣往,故名身往。非唯心缘,名往生处。

  午二、无色界无

  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

  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者:无色界中诸有情类,唯以四无色蕴为所依止,无色根身,中有有色,是故除之。又无色界生处有四,谓空无边,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依如是别,故说一切。

  巳二、异熟生2 午一、那落迦及鬼趣一分2 未一、举那落迦2 申一、标业类

  又造恶业者,谓屠羊鸡猪等,随其一类,由住不律仪众同分故,作感那落迦恶不善业及增长已。

  申二、明趣生2 酉一、由眼见2 戌一、喻见相

  ,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自于彼业所得生处,还见如是种类有情及屠羊等事。

  戌二、显受生2 亥一、略标所由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中有遂灭,生有续起。

  亥二、别释二相2 天一、中有摄

  彼将没时,如先死有,见纷乱色。

  由住不律仪众同分者:于彼彼处受生有情,同界,同趣,同生,同类、位、性、形等,由彼彼分互相似性,是名众同分,亦名有情同分。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二卷十一页4179)若诸有情,于屠羊等自发期心,谓我当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又于此活命事重复起心,欲乐忍可;尔时说名不律仪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三卷一页4210)此不律仪,未舍未弃,说名为住。由此同分,说名住不律仪同分。于此位中,但成广大诸不善根,然未成就诸不善业;作彼业已,方能成就;是名住不律仪及作业别。今于此中且说住不律仪者。已作、已增长那落迦业,随所当生,趣彼生处而受异熟,受果前相,如文可知。

  如是乃至生灭道理,如前应知。

  如是乃至生灭道理如前应知者:如前已说,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是名生灭道理。又说彼所依体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此种子,即于是处无间得生。如是道理亦如前知,略不具说,置乃至言。

  天二、生有摄

  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

  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者:彼谓那落迦果。于四生中,彼唯化生。业增上力,诸根顿起,是名六处具足。

  酉二、由心倒2 戌一、正显2 亥一、趣欲

  复起是心,而往趣之。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习诸技艺。

  亥二、妄见

  彼于尔时颠倒,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

  戌二、反成

  若离妄见,如是相貌尚无趣欲,何况往彼。若不往彼,便不应生。

  未二、例余鬼趣一分

  如于那落迦如是,于余似那落迦鬼趣中生,当知亦尔,如瘿鬼等。

  午二、鬼趣一分及余一切2 未一、显趣欲

  又于余鬼、傍生、人等,及欲、色界天众同分中将受生时,于当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由此于彼起其欣欲,即往生处,便被拘碍。

  未二、例受生

  死生道理,如前应知。

  死生道理如前应知者:死谓中有灭没,生谓生有续起。死生同时,如前已说,平等平等,道理应知。

  辰二、别广胎生2 巳一、中有摄2 午一、入因缘2 未一、由三现前

  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三处现前得入母胎者:处谓依处,胎生有情生所依故。成就剎那,名彼现前。同此剎那,三处具足,阿赖耶识方可托生;于尔所时,名入母胎。若于随一不现前时,当知母胎便不得入。

  一、其[37]母调适,而复值时;二、父母和合,俱起爱染;三、健达缚正现在前。

  未二、无三障碍2 申一、略标列

  复无三种障碍。谓产处过患所作,种子过患所作,宿业过患所作。

  申二、随别释3 酉一、产处过患3 戌一、征

  云何产处过患?

  戌二、释

  谓若产处为风热癊之所逼迫;或于其中有麻麦果;或复其门如车螺形,有形有曲,有秽有浊。

  戌三、结

  如是等类,产处过患应知。

  酉二、种子过患3 戌一、征

  云何种子过患?

  戌二、释

  谓父出不净非母,或母非父,或俱不出;或父[38]精朽烂,或母,或俱[39]。

  戌三、结

  如是等类,种子过患应知。

  种子过患者:此中种子望义假说。如谷麦等望能生芽,假名种子,非亲生彼而得种名。此亦如是。以异熟果从自种生,非离戏论及业熏习,别有种子可得故。

  酉三、宿业过患3 戌一、征

  云何宿业过患?

  戌二、释3 亥一、无相感业2 天一、无感子业

  谓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长感子之业,或复俱无。

  天二、无感父母业

  或彼有情不作、不增长感父母业。

  亥二、有感余业2 天一、感余子业

  或彼父母作及增长感余子业。

  天二、感余父母业

  或彼有情作及增长感余父母业。

  亥三、感异宗叶业

  或感大宗叶业,或感非大宗叶业。

  戌三、结

  如是等类,宿业过患应知。

  宿业过患者:谓彼父母及彼有情宿所作业互不相感,由是因缘,不入母胎。望不随顺,说名过患。

  午二、入相状2 未一、牒具缘

  若无如是三种过患,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未二、别辨相5 申一、起趣欲

  彼即于中有处,自见与己同类有情为嬉戏等,于所生处起希趣欲。

  申二、起颠倒2 酉一、标

  彼于尔时,见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颠倒。

  酉二、释

  起颠倒者,谓见父母为邪行时,不谓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觉,见己自行。

  申三、起贪爱2 酉一、标

  见自行已,便起贪爱。

  酉二、辨2 戌一、起贪

  若当欲为女,彼即于父便起会贪;若当欲为男,彼即于母起贪亦尔。

  戌二、生欲

  乃往逼趣。若女于母,欲其远去;若男于父,心亦复尔。

  申四、被拘碍

  生此欲已,或唯见男,或唯见女。如如渐近彼之处所,如是如是渐渐不见父母余分,唯见男女根门。即于此处便被拘碍。死生道理,如前[40]应知。

  申五、妄闻见2 酉一、薄福者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家。彼于死时及入胎时,便闻种种纷乱之声,及自妄见入于丛林、竹苇、芦荻等中。

  酉二、多福者

  若多福者,当生尊贵家。彼于尔时,便自闻有寂静美妙可意音声,及自妄见升宫殿等可意相现。

  巳二、异熟摄2 午一、约自体辨4 未一、入胎位2 申一、总标

  尔时父母贪爱俱极,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为一段,犹如熟乳凝结之时。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

  申二、别释2 酉一、和合依托2 戌一、总征

  云何和合依托?

  戌二、别释2 亥一、和合2 天一、已生相2 地一、识生2 玄一、标相

  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

  与颠倒缘中有俱灭者:浓厚精血合一段时,中有见已,便起颠倒及染爱心,即于尔时,为彼境色所碍。中有遂灭,生有续起。由中有灭与父母精血和合俱时,说与颠倒缘中有俱灭。或彼父母贪爱热恼俱时息灭,说与俱灭,理亦可尔。

  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于此时中,说识已住结生相续。

  玄二、辨位

  即此名为羯罗蓝位。

  与灭同时至羯罗蓝位者:中有灭时,即识生时,故言同时。以彼中有染爱精血,方为阿赖耶识所依托故。于尔所时,由彼识中功能差别因增上力,有五色根及彼大种和合而生。此五色根但有功能,非已与果,故名微细。此与大种,体非即识,故名为余。复由彼识托精血力,有余身根与彼精血和合抟生。聚集生义是抟生义。如是精血与彼身根种类相似,故言同分。然为显此身根能为余眼等根之所依止,故言有根。即于此时,说识已住结生相续。能和合苦,名为结故。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八卷六页563)结即烦恼异名,或具、不具。从彼彼有情聚没,往彼彼有情聚诸蕴续生,颠倒妄见俱时转故。从是以后,诸根大种相续得生,由是说言结生相续。识入胎已,住胎藏中有八位别。其最初位名羯罗蓝,谓已结凝,箭内仍稀故。如下自释。(陵本二卷三页117)

  地二、名色生

  此羯罗蓝中,有诸根大种唯与身根及根所依处大种俱生。

  此羯罗蓝至大种俱生者:前说大种和合而生,而未显示何等大种;又说有余有根与彼精血和合抟生,亦未显示云何有根;故于此中更复宣说。谓彼大种有二差别,一、诸根大种,二、根所依处大种。此二大种与彼身根俱有而生,此即释前所未说义。然复当知,根所依处大种,唯约身根依处为论。羯罗蓝中唯有此故,是即羯罗蓝色为识之所依托,除此更无余法可得,故于中间置有唯言。

  天二、当生相2 地一、明次第2 玄一、眼等生

  即由此身根俱生诸根大种力故,眼等诸根次第当生。

  眼等诸根次第当生者:此显清净色根生起次第。举初眼根,等取耳、鼻、舌根,是名诸根。身根已生,故不应说。今此位中,但显有彼诸根大种能为依因,此为依故,彼方得生,由是说言次第当生。

  玄二、依处生

  又由此身根俱生根所依处大种力故,诸根依处次第当生。

  诸根依处次第当生者:此说诸根依处皆依身根依处大种而生,由是当知,诸根依处,唯眼等四是此所说。身为依故,余渐次起,由是复言次第当生。

  地二、显圆满

  由彼诸根及所依处具足生故,名得圆满依止成就。

  名得圆满依止成就者:根具足生,是名根位;彼依处生,是名形位。如下自说。(陵本二卷三页119)根形圆满,心心所法依之而生,是故说名圆满依止。恒现前转,得成就名。于胎藏中八位差别,最后形位,有情自体方得圆满,齐尔所时,名之为得。

  亥二、依托2 天一、释得名2 地一、标义

  又此羯罗蓝色,与心心法[41]安危共同,故名依托。

  地二、随释

  由心心法[42]依托力故,色不烂坏;色损益故,彼亦损益;是故说彼安危共同。

  羯罗蓝色者:羯罗蓝中,诸根大种及与身根皆色摄故,名之为色。

  天二、显托处

  又此羯罗蓝识最初托处,即名肉心。

  羯罗蓝识者:羯罗蓝中阿赖耶识托色而生。今唯说彼名之为识,最初得故。

  如是识于此处最初托,即从此处最后舍。

  即从此处最后舍者:如前已说,将命终时,识于所依分分渐舍,乃至心处,名最后舍。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一

  --------------------------------------------------------------------------------

  [1] 「光影」,磧砂藏作「影光」。

  [2] 「依」,磧砂藏作「作」。

  [3] 「議」,大正、磧砂、陵本作「義」。

  [4] 磧砂藏無「實之」二字。

  [5] 「怯」,磧砂藏作「性」。

  [6] 磧砂藏無「生」字。

  [7] 磧砂無「彼」字。

  [8] 「二卷」,披尋記原作「三卷」。

  [9] 「恆行」,磧砂作「恆行依止性」。

  [10] 「依」,磧砂作「依依」。

  [11] 「不」,大正作「非」。

  [12] 「如前說法」,鉛版、科學版披尋記作「如前所說法」。但韓清淨手稿無「所」字。

  [13] 「熟」,大正作「就」。

  [14] 「已」,陵本作「己」。

  [15] 「已」,陵本作「己」。

  [16] 「顧」,磧砂作「願」。

  [17] 「耽」,磧砂、大正、陵本作「執」。

  [18] 披尋記原無出處。

  [19] 「支節」,披尋記原作「肢節」。

  [20] 「支節」,披尋記原作「肢節」。

  [21] 「息」,磧砂作「意」。

  [22] 「熟」,大正作「就」。

  [23] 「聲聞地」,披尋記原作「修所成地」。但作者所引文出自聲聞地。

  [24] 「二十一卷」,披尋記原作「二十卷」。

  [25] 「行」,磧砂、大正、陵本作「形」。

  [26] 「藥」,磧砂作「樂」。

  [27] 「曾串」,磧砂作「串曾」。

  [28] 「睛」,磧砂作「精」。

  [29] 「慧」,磧砂作「慈」。

  [30] 「角」,大正作「捔」。

  [31] 「支節」,披尋記原作「肢節」。大正、陵本亦作「肢節」。

  [32] 「支節」,披尋記原作「肢節」。

  [33] 「支節」,披尋記原作「肢節」。

  [34] 「支節」,披尋記原作「肢節」。

  [35] 「支節」,披尋記原作「肢節」。

  [36] 「往」,磧砂、大正、陵本作「住」。

  [37] 磧砂無「其」字。

  [38] 「父」,磧砂作「母」。

  [39] 「或母或俱」,磧砂作「或父或母俱」。

  [40] 「前」,磧砂、大正、陵本作「是」。

  [41] 「法」,大正作「所」。

  [42] 「法」,大正作「所」。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 第五章 精进 7 神奇的小金佛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 第五章 精进 8 石头上的抓痕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 第六章 心与愿 1 利他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 第六章 心与愿 2 从心开始成功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 第六章 心与愿 3 发挥“心愿的

 

后五篇文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4.本地风

嘎玛仁波切:解惑之智 西藏佛教的来源

嘎玛仁波切:法音宣流 金刚乘十四根本戒

嘎玛仁波切:法音宣流 百分百的回向

嘎玛仁波切:法音宣流 忏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