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六 |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六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六 癸二、诸蕴分位2 子一、略标列 问:诸蕴分位有几种?答:有多种。谓得、无想定等心不相应行,广说如前。 广说如前者:如前决择心不相应行法,一一差别应知。(陵本五十二卷五页4154) 子二、随别释20 丑一、得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得?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因、自在、现行分位建立得。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种子成就、自在成就、现行成就。 依因自在现行分位等者:分位有三,一、因,二、自在,三、现行。依此分位,建立名得。由是说得略有三种,谓种子成就等。如前决择中释。(陵本五十二卷九页4174) 丑二、无想定灭尽定及无想天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无想定、灭尽定及无想天?此三各有几种? 寅二、答3 卯一、无想定2 辰一、明建立 答:依已离遍净贪,未离上贪,出离想作意为先名灭分位,建立无想定。 辰二、广差别2 巳一、标 此复三种。 巳二、释3 午一、自性 自性者,唯是善。 午二、补特伽罗 补特伽罗者,在异生相续。 午三、起 起者,先于此起,后于色界第四静虑当受彼果。 自性唯是善者:谓依第四静虑定地起故,定唯善故。 卯二、灭尽定2 辰一、明建立 依已离无所有处贪,止息想作意为先名灭分位,建立灭尽定。 辰二、广差别2 巳一、标 此复三种。 巳二、释3 午一、自性 自性者,唯是善。 午二、补特伽罗 补特伽罗者,在圣相续,通学无学。 午三、起2 未一、托色依现前 起者,先于此起,后于色界重现在前,托色所依方现前故。此据未建立阿赖耶识教。 未二、一切处现前 若已建立,于一切处皆得现前。 于一切处皆得现前者:谓色无色界皆得现前故。由已建立阿赖耶识,略说诸法种子,一切皆依阿赖耶识故。义如因缘决择中说。(陵本五十一卷十九页4133) 卯三、无想天2 辰一、明建立 依已生无想有情天中名灭分位,建立无想。 辰二、广差别2 巳一、标 此亦三种。 巳二、释3 午一、自性 自性者,无覆无记。 午二、补特伽罗 补特伽罗者,唯异生性,彼非诸圣者。 午三、起 起者,谓能引发无想定思,能感彼异熟果;后想生已,是诸有情便从彼没。 丑三、命根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命根?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业所引异熟住时决定分位,建立命根。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定不定故,爱非爱故,岁劫数等所安立故。 定不定故等者:除赡部洲人寿分量,所余生处寿量决定。此赡部洲,或时寿命广无有量,或时短促,寿量不定。由是当知定不定别。往五趣生,是名爱非爱别。有情寿量若少、若多,或以岁计,或以劫数计,如是名岁劫数等所安立。等言,等取有边际、无边际、自势力转、非自势力转差别应知。 丑四、众同分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众同分?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诸有情相似分位,立众同分。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所谓种类同分、自性同分、工巧业处养命同分。 种类同分等者:界趣生类互相似性,是名种类同分。分位、体性、容色、形貌、音声互相似性,是名自性同分。 丑五、生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生?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现在分位,建立生。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所谓剎那生、相续生、分位生。 分位生者:谓即生差别中增长生、心差别生。义如前说。(陵本五十二卷六页4161) 丑六、老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老?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前后分位,建立老。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异性老、转变老、受用老。 受用老者:谓即老差别中身老、心老、寿老、变坏老。义如前说。(陵本五十二卷七页4165) 丑七、住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住?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即依生分位,建立住。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剎那住、相续住、立制住。 立制住者:此即住差别中立轨范住。义如前说。(陵本五十二卷八页[1]4168) 丑八、无常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无常?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生已坏灭分位,建立无常。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坏灭无常、转变无常、别离无常。 坏灭无常等者:声闻地说:由变异行、灭坏行,及别离行观无常性。(陵本三十四卷三页2739)此说三种,随应当知。 丑九、名句文身2 寅一、举名身2 卯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名身?此复几种? 卯二、答2 辰一、明建立 答:依假言说分位,建立名身。 辰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假设名身、实物名身、世所共了不了名身。 寅二、例句身等2 卯一、例同 如名身,句身、文身,当知亦尔。 卯二、显别 此中差别者,谓标句、释句、音所摄、字所摄。 音所摄字所摄者:此说名身文身差别应知。由依止名、或唯依文了达音韵,是故说彼名音所摄。由名身、句身所依止字,是谓文身,是故说文名字所摄。 丑十、异生性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异生性?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未生起一切出世圣法分位,建立异生性。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 丑十一、流转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流转?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因果相续分位,建立流转。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剎那展转流转、生展转流转、染污清净展转流转。 染污清净展转流转者:如前说有顺流流转,谓顺缘起。又有逆流流转,谓逆缘起。(陵本五十二卷十三页4189)此说染污清净,如次应知。 丑十二、定异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定异?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法别相分位,建立定异。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相定异、因定异、果定异。 谓相定异等者:如前说有流转、还灭定异,一切法定异,领受定异,住定异。(陵本五十二卷十三页4190)如是一切,名相定异。即彼诸法若因、若果,决定差别无杂乱性,名因定异、果定异。 丑十三、相应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相应?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因果相称分位,建立相应。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和合相应、方便相应、称可道理所作相应。 和合相应等者:极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更互和合,是名和合相应。如集论说。(三卷九页31,673b)彼彼诸法为等言说、为等建立、为等开解诸胜方便,是名方便相应。与四道理相应,谓观待道理等,是名称可道理所作相应。 丑十四、势速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势速?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迅疾流转分位,建立势速。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诸行势速、士用势速、神通势速。 士用势速等者:如前说:有地行有情轻健势速,谓人、象、马等。或有空行有情势速,谓诸飞禽、空行药叉及诸天等。(陵本五十二卷十四页4192)此摄彼二应知。 丑十五、次第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次第?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一一行流转分位,建立次第。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剎那流转次第、内身流转次第、成立所作流转次第。 内身流转次第等者:如前说:有流转次第,谓无明缘行,广说乃至生缘老死。又说:或有在家、出家行住次第。(陵本五十二卷十四页4194)此中二种,如次应知。 丑十六、时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时?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行相续不断分位,建立时。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去、来、今。 丑十七、方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方?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所摄受诸色分位,建立方。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上、下、傍。 丑十八、数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数?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法齐量表了分位,建立数。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一数、二数、多数。 丑十九、和合2 寅一、问 问:依何分位建立和合?此复几种? 寅二、答2 卯一、明建立 答:依所作支无阙分位,建立和合。 卯二、广差别 此复三种。谓集会和合、一义和合、圆满和合。 集会和合等者:如前说:有清净和合,谓十二种无杂集会,即自他圆满等。又有世俗和合,谓诸有情依等意乐增上力故,互不相违,无诤无讼,亦不乖离。(陵本五十二卷十二页4183)即此集会和合、圆满和合应知。又复前说有领受和合等,即此一义和合,谓于一所作事更互相应故。 丑二十、不和合 问:依何分位建立不和合?此复几种?答:与和合相违,应知不和合若分位、若差别。 癸三、诸蕴分别2 子一、辨2 丑一、举有色等29 寅一、有色 问:于诸蕴中,何义、几蕴是有色?答:即以此性还说此性,色自性义是有色义。一蕴是有色。 寅二、有见 问:何义、几蕴是有见?答:眼所行义。一蕴一分是有见。 寅三、有对2 卯一、问 问:何义、几蕴是有对? 卯二、答2 辰一、释义2 巳一、标二种 答:展转相触据处所义及粗大义,是有对义。 巳二、随难释 粗大义者,当知远离三种微细。此三微细,如前应知。 辰二、明摄 一蕴一分是有对。 此三微细如前应知者:前说:微细性略有三种。一、损减微细性,二、种类微细性,三、心自在转微细性。如彼别释应知。(陵本五十四卷十一页4327) 寅四、有漏2 卯一、问 问:何义、几蕴是有漏? 卯二、答2 辰一、略标简 答:粗重所随,非彼对治烦恼所生义。一切一分是有漏。 粗重所随等者:谓于识蕴,烦恼种子未害未断,是名粗重所随。于彼烦恼非能对治,从彼一切烦恼而生,是名非彼对治烦恼所生。 辰二、广余义4 巳一、标 复有有漏义,谓若是处烦恼能生四种过失,是有漏义。 巳二、征 何等名为四种过失? 巳三、列 一、不寂静过失,二、内外变异过失,三、发起恶行过失,四、摄受因过失。 巳四、释 当知初过失,缠现行所作;第二过失,诸烦恼事随逐烦恼所作;第三过失,烦恼因缘所作;第四过失,引发后有所作。 诸烦恼事随逐烦恼所作者:谓有取蕴内外诸事,是名诸烦恼事。彼为烦恼之所随逐,由是因缘,能生内外变异过失,是名随逐烦恼所作。 寅五、有为 问:何义、几蕴是有为?答:从因已生及应生义。一切是有为。 寅六、有诤 问:何义、几蕴是有诤?答:多随瞋恚自在转义。一切一分是有诤。 寅七、有爱味 问:何义、几蕴是有爱味?答:多随爱见自在转义。一切一分是有爱味。 寅八、依耽嗜 问:何义、几蕴是依耽嗜?答:多随欲贪自在转义。一切一分是依耽嗜。 寅九、世间 问:何义、几蕴是世间?答:戏论依义。一切一分是世间。 寅十、堕界 问:何义、几蕴是堕界?答:三界所摄世间义。一切一分是堕界。 寅十一、过去 问:何义、几蕴是过去?答:已受用因果义。一切是过去。 寅十二、未来 问:何义、几蕴是未来?答:未受用因果义。一切是未来。 寅十三、现在 问:何义、几蕴是现在?答:已受用因义及未受用果义。一切是现在。 寅十四、内 问:何义、几蕴是内?答:六处并属彼义。一蕴一分、四蕴全是内。 六处并属彼义等者:眼等六处,及彼所属诸所有法,内事摄故,建立名内。色蕴一分,受、想、行、识四蕴全,是内法类。 寅十五、外 问:何义、几蕴是外?答:内相违义。一蕴一分是外。 寅十六、麤 问:何义、几蕴是粗?答:不光洁积聚相增长义。一切一分是麤。 不光洁积聚相增长义者:欲界系色,不光洁摄。诸有对色,积聚所摄。色无色蕴长养等流,相增长摄。 寅十七、细 问:何义、几蕴是细?答:粗相违义。一切一分是细。 寅十八、劣 问:何义、几蕴是劣?答:无常、苦、不净、染污义。一切一分是劣。 寅十九、妙 问:何义、几蕴是妙?答:劣相违义。一切一分是妙。 寅二十、远 问:何义、几蕴是远?答:处所、去来、时、方隔越义。一切一分是远。 处所去来时方隔越义者:远有二义,一者、处远,二者、时远。谓若诸处方所隔越,是名处远,当知此唯依色蕴有。又若去来时分隔越,是名时远,当知此通色无色蕴。 寅二十一、近 问:何义、几蕴是近?答:远相违义。一切一分是近。 寅二十二、三界系2 卯一、第一义3 辰一、欲界系 问:何义、几蕴是欲界系?答:于此间生,未得对治;或得已出,三时现行义。一切一分是欲界系。 于此间生等者:谓若身生欲界,未得色界定地对治;或复得已,从彼定出。于尔所时,彼所有蕴,去来今位剎那流转,当知彼蕴是欲界系。 辰二、色界系 问:何义、几蕴是色界系?答:已得色界系对治,若入彼定;或复生彼,未得上对治;或得已出,三时现行义。一切一分是色界系。 未得上对治者:此说无色界系定地对治,名上对治应知。 辰三、无色界系 问:何义、几蕴是无色界系?答:已得无色界系对治,若入彼定;或复生彼,未得上对治;或得已出,三时现行义。一切一分是无色界系。 未得上对治者:此说出世离欲,名上对治应知。 卯二、第二义3 辰一、欲界系 复有差别。谓轻安俱三摩地及彼眷属并彼果法所不摄义,是欲界系。 轻安俱三摩地等者:轻安一法唯定地有,故三摩地名轻安俱。诸静虑支为依缘等,名彼眷属。从定所生诸功德法,名彼果法。 辰二、色界系 属色烦恼、与彼相违所摄义,是色界系。 与彼相违所摄义者:谓与前说欲界系法相违,属色烦恼之所摄故。 辰三、无色界系 离色烦恼、彼所摄义,当知是无色界系。 寅二十三、三性2 卯一、第一义3 辰一、善 问:何义、几蕴是善?答:能感当来乐果报义,及烦恼苦永断对治义。一切一分是善。 辰二、不善 问:何义、几蕴是不善?答:能感当来苦果报义,及能发起诸恶行义。一切一分是不善。 辰三、无记 问:何义、几蕴是无记?答:彼俱相违义。一切一分是无记。 卯二、第二义 复有差别。谓离过失义,及过失功德对治随顺义,是善; 过失功德对治随顺义者:谓能对治过失、随顺功德,是善义故。 与此相违义,是不善;彼俱相违义,是无记。 寅二十四、学 问:何义、几蕴是学?答:学方便善义。一切一分是学。 寅二十五、无学 问:何义、几蕴是无学?答:学究竟善义。一切一分是无学。 寅二十六、非学非无学 问:何义、几蕴是非学非无学?答:离前二种所有善、染污、无记法义。一切一分是非学非无学。 寅二十七、见所断 问:何义、几蕴是见所断?答:现观智谛现观所应断义。一切一分是见所断。 寅二十八、修所断 问:何义、几蕴是修所断?答:从现观后修道所断义。一切一分是修所断。 寅二十九、无断 问:何义、几蕴是无断?答:一切染污永断对治义及已断义。一切一分是无断。 一切染污永断对治义等者:如下思所成慧地决择中说:云何非所断法?谓一切有学出世间法、一切无学相续中所有诸法。此中若出世法,于一切时自性净故,名非所断;余世间法,由已断故,名非所断。(陵本六十六卷十八页5308)此说二义,准彼应知。 丑二、例无色等 问:何义、几蕴是无色等?答:如前所说色等相违义,当知是无色等义。 子二、结 如是等类,应当分别诸蕴差别。 癸四、诸蕴建立5 子一、建立蕴义 问:如说积聚义是蕴义,何等名为积聚义耶?答:种种所召体义、更互和杂转义、一类总略义、增益损减义,是积聚义。 种种所召体义等者:谓一一蕴体性差别有十一种。谓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是名种种所召体义。于一身中,彼一一蕴俱时流转,同生住灭,是名更互和杂转义。彼一一蕴一类唯苦,是故经说纯大苦蕴,是名一类总略义。唯有为摄,增减可得,是名增益损减义。 子二、建立色义2 丑一、问 问:何缘色蕴说名为色? 丑二、答2 寅一、标义 答:于彼彼方所种植增长义及变碍义,故名为色。 寅二、随广 此变碍义,复有二种。一、手等所触便变坏义,二、方处差别种种相义。 子三、建立名义 问:何缘四无色蕴总说名名?答:顺趣种种所缘境义,依言说名分别种种所缘境义,故说为名。 顺趣种种所缘境义等者:摄释分说:能令种种共所了知,故名为名。又能令意作种种相,故名为名。又由语言之所呼召,故名为名。(陵本八十一卷二页6169)今于此中,略摄二义,随应当知。 子四、建立所摄 问:诸蕴谁所摄?为何义故建立摄耶?答:自性所摄,非他性。为遍了知种种自类,是故建立。 为遍了知种种自类等者:集论中说:于摄善巧得何胜利?得于所缘略集胜利,随彼彼境略聚其心,如是如是善根增胜。(集论三卷九页31,673a)此建立义,准彼应知。 子五、建立相应2 丑一、问 问:诸法谁相应?为何义故建立相应? 丑二、答2 寅一、标义 答:他性相应,非自性。为遍了知依自性清净心,有染不染法若增若减,是故建立。 为遍了知依自性清净心有染不染法等者:集论中说:于相应善巧得何胜利?能善了悟,唯依止心,有受想等染净诸法相应、不相应义;由此了悟,即能舍离计我能受、能想、能思、能念染净执着;又能善巧速入无我。(集论三卷十页31,673b)此建立义,准彼应知。 寅二、斥非2 卯一、长行2 辰一、叙计破3 巳一、五蕴不成过2 午一、标非 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欲令名中唯心实有,非诸心法[2]。此不应理。 午二、释由 何以故?且说诸蕴有五种性不成就故。 且说诸蕴有五种性等者:谓由诸蕴体性各别,是故经中说唯有五。若许唯心实有,非诸心法,是则说蕴唯五理不成就。 巳二、分位差别过3 午一、标过 又若彼计分位别故有五性者,分位别计,亦有过失。 午二、释由4 未一、有无作用难2 申一、略标 何以故?是诸分位展转相望,作用差别若有若无,皆成失故。 申二、别难 若言有者,由相异故,便应有异实物体性;若言无者,计分位别则为唐捐。 由相异故等者:业用离相,异不可得。若许用有,是则相应展转有异。由相异故,体亦应异,何故不许诸心所法体不成实。 未二、依缘无别难3 申一、标 又不应谓如六识身分位差别。 申二、征 何以故? 申三、释 由六识身所依、所缘有差别故。是诸分位一处可得,故不应理。 又不应谓如六识身等者:摄大乘说: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摄大乘论二卷四页)今约彼义,谓诸心法如六识身分位差别。然不应尔,彼由所依、所缘有差别故,说六识身分位差别。心法不尔,与六识身同所依、缘,一处可得,故不应计是心实有分位差别。 未三、非有转变难3 申一、标 若谓转变,亦不应理。 申二、征 何以故? 申三、释 于有色物可转变故,得有分位前后差别,非于无色有如乳、酪、生酥等异。 未四、因缘无别难2 申一、标 又心因缘无差别故,行别分位不应道理。 申二、释 于一剎那,必不可得差别因缘,令彼分位而有差别。 午三、结非 是故汝计分位差别,不应道理。 又心因缘无差别故等者:谓心唯能了别事之总相,由是说彼因缘无别。心法不尔,缘事别相,谓是彼心行别分位,不应道理。以于一剎那中,差别因缘不可得故。 巳三、圣教相违过2 午一、显违教3 未一、标 又违教故,唯心实有,不应道理。 未二、征 违何等教? 未三、释2 申一、举经言 谓如经言:贪瞋痴等恼染其心,令不解脱。 申二、问答辨2 酉一、问 问:此中何所相违? 酉二、答2 戌一、正难唯心失 答:若唯有心,二不俱有,是即贪等应不依识。 若唯有心二不俱有等者:若谓唯心实有,非诸心法,是则心现行时,于一剎那无别有法俱有相应。若尔,贪等应不依识,何复说彼恼染其心。 戌二、转难先后失2 亥一、指前破 若汝复谓以识为先,亦不应理。无差别过,前已说故。 无差别过前已说故者:如前已说:又心因缘无差别故,行别分位不应道理。其义应知。 亥二、引经难2 天一、明和合3 地一、第一教 又复经言:三和合[3]与触俱生受、想、思等。 地二、第二教 又余经说:如是诸法恒共和合,非不和合;不可说言如是诸法而可分析,令别殊异。 地三、第三教 又佛世尊为欲成立此和合义,说灯明喻。 天二、结俱生 是故不可离彼俱生而说和合。 不可离彼俱生而说和合者:谓不离彼心及心法,二种俱生说和合故。由是当知,非唯心有,应正道理。 午二、释密说2 未一、别举经2 申一、说六界经2 酉一、略标举 虽复经言:如是六界,说名士夫。然密意说,故无过失。 酉二、问答辨 问:此中有何密意?答:唯欲显说色、动、心法[4]最胜所依,当知是名此经密意。 唯欲显说色动心法最胜所依等者:谓六界中,地等四界为色所依,空界为动所依,识界为心法所依。唯举最胜,故立六界,非离此外无别有法,是即经中所有密意。 申二、说三喻经3 酉一、标相违 复有违彼圣教可得。 酉二、举经言2 戌一、征 何等圣教? 戌二、举 谓世尊言:乳、酪、生酥三譬喻故。或有处所,粗四大种以之为我;或有处所,有色意生;或有处所,无色想生。 酉三、难经义 如是经意,岂唯大种、或唯有心、唯有想耶? 未二、结密意 是故当知,如是等经皆有密意。 辰二、成自义 故名所摄四无色蕴,心与心所更互相应,道理成就。 卯二、嗢柁南 中嗢柁南曰: 五种性不成 分位差过失 因缘无别故 与圣教相违 辛二、界善巧3 壬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决择蕴事善巧。界事善巧今当决择。 壬二、决择一一4 癸一、广分别3 子一、相分别2 丑一、长行8 寅一、出体性2 卯一、眼界乃至意识界及法界一分2 辰一、举眼界 问:何等是眼界?答:若眼未断,或复断已命根摄受。 若眼未断等者:此约二世建立眼界。一、于当来,二、于现在。言当来者,谓于能生当来眼根种子未永断灭,名眼未断。言现在者,谓彼当来眼根种子或复断已,先业所引现在眼根种子,与所依身和合俱有,是名命根摄受。 辰二、例所余 如眼界,乃至意识界及法界一分,当知亦尔。 法界一分者:谓法界中,除假有法及无为法,所余色法、心所有法,名彼一分应知。 卯二、色界乃至触界2 辰一、举色界 问:何等是色界?答:若色根增上所生,若彼于此为增上,是名色界。 辰二、例所余 如色界,乃至触界,当知亦尔。 寅二、辨假实2 卯一、问 问:此十八界,几是实有?几是假有? 卯二、答3 辰一、标 答:实有者,或十七、或十二。 辰二、释 六为一故,一为六故。 辰三、简 此约世俗安立道理。 或十七或十二等者:十八界中,除一意界,故说十七;除六识界,故成十二。由六识界摄为一意界故,意界是假,是故除之。或一意界开为六识界故,六识界是假,是故除之。当知此约世俗安立道理,分别假实观待说故。 寅三、别思择2 卯一、举眼界2 辰一、问 问:若有眼亦眼界耶?设有眼界亦眼耶? 辰二、答2 巳一、总标 答:应作四句。 巳二、列释4 午一、初句 或有眼非眼界,谓阿罗汉最后眼。是名初句。 谓阿罗汉最后眼者:杂集论说:阿罗汉最后眼者,谓入涅槃时最后剎那,尔时眼非眼界,非余眼因故。(杂集论二卷十四页31,703c)此应准知。 午二、第二句 或有眼界非眼,谓生有色界,若眼未生,或生已失,或不得眼,或眼无间灭; 若眼未生等者:卵生有情处卵[谷-禾+卵]中,胎生有情在母腹中,羯罗蓝位、额部昙位、或闭尸位,乃至未得根位,如是等类,名眼未生。或生已失,如文易知。或由业感,从本以来眼不生故,名不得眼。或过去眼因已受尽,自性已灭,无间为缘,为生余法熏习相续,是名眼无间灭。 若诸异生生无色界。是第二句。 若诸异生生无色界者:杂集论说:无色界异生有眼因者,谓从彼退堕,当生有色界,以阿赖耶识持眼种子,定当生眼,故彼众生不退还故,无有眼界。(杂集论二卷十四页31,703c)此应准知。 午三、第三句 或有眼亦眼界,谓除尔所相。是第三句。 午四、第四句 或有无眼亦无眼界,谓阿罗汉眼已失坏,或不生眼,若生无色界,或于无余依涅槃界已般涅槃。是第四句。 或不生眼若生无色界者:谓生无色诸阿罗汉眼不生故。 卯二、例所余2 辰一、内界2 巳一、例同 如眼界,一切内界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一切内界随其所应者:谓如眼界,如是耳、鼻、舌、身及与意界,应作四句分别,道理亦尔。然一一别,由是说言随其所应。 巳二、显别 身界应分别,谓无先来不生身者。余随所应,当具宣说。 余随所应当具宣说者:此约意界,说名为余。集论中说:若有意亦意界耶?设有意界亦意耶?或有意非意界,谓阿罗汉最后意。或有意界非意,谓处灭定者所有意因。或有意亦意界,谓所余位。或有无意无意界,谓已入无余依涅槃界。(集论一卷十四页31,666b)此随所应,准彼应知。 辰二、外界2 巳一、色香味触 于四外界,随其所应,亦当具说。 巳二、声界 若声、声界,正宣击时当言俱有;若不宣击,当言随逐余界,唯界、非声。 于四外界随其所应等者:集论中说:若生长彼地,即用彼地眼,还见彼地色耶?或有即用彼地眼,还见彼地色,或复余地。谓生长欲界,用色缠眼,见欲缠色;或用色缠上地眼,见下地色。如以眼对色,如是以耳对声;如生长欲界,如是生长色界。若生长欲界,即以欲缠鼻、舌、身,还齅、尝、觉欲缠香、味、触;若生长色界,即以色缠身,还觉自地触。彼界自性定无香、味,离段食贪故。由此道理,亦无鼻、舌两识。(集论一卷十四页31,666b)此随所应,准彼应知。 寅四、辨同分等2 卯一、问 问:此十八界,几是同分?几彼同分? 卯二、答2 辰一、别辨2 巳一、举眼界 答:有识眼界,名为同分;所余眼界,名彼同分。 巳二、例余界 如眼界,乃至身界亦尔。 辰二、料简2 巳一、标非外色 唯根所摄内诸界中,思量同分及彼同分;非于色等外诸界中。 巳二、释法界摄 当知法界诸有所缘,如心界说;诸无所缘,如色等说。 当知法界诸有所缘等者:诸法界中,心所有法,名有所缘。与眼界等俱有转时,彼眼界等,名为同分;所余眼界,名彼同分。由是故言如心界说。诸无为法,名无所缘。非于彼中思量同分及彼同分,由是故言如色等说。 寅五、辨能所取3 卯一、约合不合能取辨 问:几界合而能取?几界不合能取?答:六,合能取;四,不合能取;五及一少分,非能取;一界,若合不合,二俱能取。 六合能取等者:鼻、舌、身三及彼三识,如是六界,合而能取。眼、耳二根及彼二识,如是四界,不合能取。色等五界及法界中少分,无所缘法,非是能取。一意识界,若合不合,二俱能取。 卯二、约所取能取辨 问:几唯所取、非能取?几亦所取、亦能取耶?答:一切皆所取。谓五及一少分,唯所取;十二及一少分,亦是能取。 五及一少分唯所取等者:色等五界及法界中少分,无所缘法,唯是所取。眼等六界及彼六识,此十二界及法界中少分,有所缘法,亦是能取。 卯三、约助伴或独能取辨 问:几由助伴故能取?几独能取耶?答:十及一少分,由助伴故能取;一及一少分,独能取。 十及一少分等者:眼等五界及五识界,如是十界及法界中五识相应少分,有所缘法,由助伴故能取。一意识界及法界中意识相应少分,有所缘法,是独能取。 寅六、明界系3 卯一、唯一界系3 辰一、欲界系 问:几唯欲界系?答:四。 辰二、色界系 问:几唯色界系?答:无。 辰三、无色界系 问:几唯无色界系?答:亦无。 几唯欲界系等者:谓香、味,及鼻、舌二识四界,唯欲界系应知。 卯二、唯二界系2 辰一、欲色界系 问:几唯欲色界系?答:十一。 辰二、色无色界系 问:几唯色无色界系?答:无。 几唯欲色界系等者:谓眼等五根,眼、耳、身识,色、声、触尘,如是十一界,欲色界有,不通无色,唯欲色界系应知。 卯三、通三界系 问:几通三界系?答:三。 几通三界系等者:谓意界、法界、意识界,如是三界,通三界系应知。 寅七、辨执受等2 卯一、问 问:几执受?几非执受? 卯二、答2 辰一、标差别 答:五执受,五执受、非执受,所余一向非执受。 辰二、随难释 何以故?以离于彼,余能执受执受于彼不可得故。 几执受几非执受等者:谓有执受,或无执受,是此执受、非执受义。眼等五界是有执受,名五执受。色等五尘,依属根者,是有执受;余非根属,是无执受;名五执受、非执受。意界、法界及六识界,非色类故,非有执受,是名所余一向非执受。以彼一切名能执受,若离于彼,更无有余能执受法执受彼故。 寅八、释经名3 卯一、种种界 云何种种界?谓即十八界展转异相性。 卯二、非一界 云何非一界?谓即彼诸界无量有情种种差别所依住性。 卯三、无量界2 辰一、征 云何无量界? 辰二、释2 巳一、标名 谓总彼二名无量界。 巳二、引证 如佛世尊,于恶叉聚喻中说:我于诸界,终不宣说界有边际。 丑二、嗢柁南 中嗢柁南曰: 何等实有性 四句与同分 取界执受非 种种等非一 子二、义分别4 丑一、依施设安立辨3 寅一、一切名界义 问:何等是界义?答:因义、种子义、本性义、种性义、微细义、任持义是界义。 因义种子义等者:能为所依,是名因义,如说地界乃至风界。能为因缘,亲生诸法展转异相,名种子义,如说色界乃至意识界。无始时来理成就性,名本性义,如说安住法性、法住、法界。一切种子识中,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般涅槃法,名种性义,如说种性、或名种子、或名为界,即自种性。由未与果、未习成果,名微细义。集论中说:问:何因界唯十八?答:由身具等能持过现六行受用性故。(集论一卷一页31,663a)又诸造色为彼大种之所任持,彼四大种亦说名界。又如下说,能持苦不生义,涅槃名界;持身眼等运动用义,虚空名界。如是一切,名任持义应知。 寅二、涅槃虚空名界义 问:以何义故,涅槃、虚空亦说名界?答:由彼能持苦不生义,持身眼等运动用义。 寅三、建立十八界义 问:为显何义建立界耶?答:为显因缘义及显根境受用义。 为显因缘义等者:前说界义,一切为论。此十八界唯取二义而得建立,谓种子义及任持义。即此所说因缘义,及根境受用义,如次配释应知。 丑二、依法补特伽罗辨2 寅一、问 问:此十八界由谁分别? 寅二、答3 卯一、略标 答:若略说当知由六种。 卯二、列释6 辰一、法界 一、法界。谓眼等法有眼等界。 辰二、净界 二、净界。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所有诸界。 辰三、本性界 三、本性界。谓即如所说十八界,无始时来,于后后生其性成就;及住种性、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始时来,涅槃、非涅槃法其性成就。 辰四、熏习界 四、熏习界。谓即此诸界,净不净法先所熏习,于生死中得胜劣生涅槃因性。 辰五、已与果界 五、已与果界。谓即此诸界,感果已灭。 辰六、未与果界 六、未与果界。谓即此诸界,未感得果,或灭、未灭。 卯三、结指 如是略说诸界有六种;若广说者,其数无量。 即此诸界未感得果等者:自体种子未与果故,名此诸界未感得果。此有或灭、未灭差别,谓由强对治力之所摄伏,令不更生,是名为灭;与此相违,是名未灭。 丑三、依诸门分别辨 问:此十八界,几有色?几无色?乃至几无断耶?答:如前所说相应随顺建立。 如前所说相应等者:如前蕴中,已广分别有色、无色,乃至无断。此十八界随顺彼义,应更建立,如应当知。 丑四、依胜义世俗辨2 寅一、问 问:如说眼见诸色乃至意了诸法,此为眼等是见者乃至是了者耶?为彼识耶? 寅二、答2 卯一、明胜义2 辰一、标非 答:约胜义道理,非是眼等,亦非彼识。 辰二、释由 何以故?诸法自性众缘生故,剎那灭故,无作用故。 卯二、显世俗3 辰一、标最胜 约世俗道理,眼等最胜,故可于彼立见者等。 辰二、释所以 何以故?若有眼等诸根,识决定生。无所阙减,或有识流;非眼等根若阙不阙,俱可得故。 辰三、明安立 此中实义,唯于见等说见者等。 无所阙减或有识流等者:眼等诸根不灭坏故,是名无阙;不羸劣故,是名无减。由此无所阙减,定相续故,能为眼等诸识最胜所依。是故或时有识流转,名有识流。非眼等根若阙不阙,彼有识流,俱可得故。 子三、次第分别2 丑一、问 问:此十八界,几种次第宣说因缘?此复何等? 丑二、答2 寅一、标列 答:略有二种。一、三种次第宣说因缘,二、六种次第宣说因缘。 寅二、随释2 卯一、三种因缘2 辰一、征 云何三种次第宣说因缘? 辰二、释2 巳一、标差别 谓所依、境界、俱依差别故。 巳二、随难释 所以者何?由识与根同一处义,故说名依;境界是所缘义,故亦名依。 所依境界俱依差别者:眼等六根是名所依,色等六境是名境界,眼等六识是名俱依。识望依、缘,俱名依故,如下自释。然此名依,是能依义,识依根、境而得转故。 卯二、六种因缘2 辰一、征 云何六种次第宣说因缘? 辰二、释2 巳一、长行2 午一、别说眼等6 未一、依所行差别辨 谓彼所行众多差别数数行故,先说眼等。是初因缘。 谓彼所行众多差别等者:当知此约眼等五根为论,说彼次第。意地中说:屡观众色,观而复舍,故名为眼。数数于此声至能闻,故名为耳。数由此故能齅诸香,故名为鼻。能除饥羸、数发言论、表彰呼召,故名为舌。诸根所随,周遍积聚,故名为身。(陵本三卷十五页254)其义应知。 未二、依世间俗事辨3 申一、标 又随世间俗事转故,说彼次第。 申二、释 由诸世间先互相见,次相慰问,次设饮食,次过昼分夜分现前,敷设种种软妙卧具毡蓐被枕,触习侍女。 申三、结 是第二因缘。 又随世间俗事转故等者:当知此约色等五境为论,说彼次第,如文可知。 未三、依喜乐差别辨 又喜乐差别为依止故,次第宣说。是第三因缘。 喜乐差别为依止故者:此亦约彼色等五境为论。依彼色等喜乐生故,胜劣有别,故次第说。 未四、依严饰差别辨3 申一、标 又严饰差别所摄受故,次第宣说。 申二、释 诸受欲者,必以安缮那等先庄眉眼,次以耳珰、耳轮等庄严其耳,非于余根。 申三、结 如是严饰,是第四因缘。 严饰差别所摄受故等者:此约眼、耳次第为论,如文可知。 未五、依作业等事辨3 申一、标 又依作业、饮食、习欲等事,次第宣说。 申二、释 由诸众生皆先依止身语二业若净不净方便勤求,次食段食;既饱醉已,习近诸欲。 申三、结 是第五因缘。 又依作业饮食等者:此中约彼色等五境为论,说彼次第,如文可知。为作业等之所依止,名依作业、饮食、习欲等事。言身语二业若净不净者,义显色、声通善不善。由软中上品三种思差别故,能起若善不善身语表业,义如前说。(陵本五十四卷十九页4366) 未六、依作业摄受辨4 申一、标 又由作业差别摄受故,次第宣说。 申二、征 所以者何? 申三、释5 酉一、眼界作业2 戌一、辨 由眼能见种种诸色;往还无失;威仪不乱;记识他身曾见不见及怨亲中;了悟方所,宣示于他,起想言说;覩众舞乐角力戏等,广受种种世间喜乐,长养依身。 戌二、结 如是等类,有无量种眼界作业。 酉二、耳界作业2 戌一、辨 由耳能闻种种音声,因此了悟善说、恶说种种义理,起诸言论;因闻种种微妙乐音,广受种种世间喜乐,长养依身。 戌二、结 如是等类耳界作业,比前狭劣。 酉三、鼻界作业2 戌一、辨 鼻界能齅种种诸香,寻香而往,受诸喜乐,长养依身。 戌二、结 如是等类鼻界作业,方前狭劣。 酉四、舌界作业2 戌一、辨 舌界能尝种种诸味,受诸喜乐,长养依身。 戌二、结 如是等类舌界作业,方前狭劣。 酉五、身界作业2 戌一、辨 身界能触种种所触,受诸喜乐,虽能长养依身,然彼乐具,或于一时复为损害。 戌二、结 如是等类身界作业,最为狭劣。 申四、结 是名第六次第宣说因缘。 又由作业差别摄受故者:此中约彼眼等五根为论,说名次第,如文可知。 午二、总说意界 于此眼等六种因缘差别中,意遍行故,最后宣说。 意遍行故最后宣说者:谓如前说六种次第宣说因缘,不摄意界,由是遍行一切境故,是故最后别为宣说。 巳二、嗢柁南 为摄如是次第因缘,中嗢柁南曰: 众多顺世俗 喜乐与庄严 随二种作业 故次第宣说 癸二、明所摄 复次,此十八界,当知能摄一切经中所说余界。 能摄一切经中所说余界者:如摄事分广说诸界应知。(陵本九十六卷一页7185) 癸三、释妨难5 子一、色生鼻舌难2 丑一、问 问:生色界者,已于境界而得离欲,何缘复生鼻、舌两界? 丑二、答2 寅一、令端严 答:为令所依身端严故。 寅二、未离欲 又色界中,于此二种未离欲故。 于此二种未离欲故者:谓生色界,虽于香、味境界而得离欲,然于一切色根未离欲故,是故复生鼻、舌两界,由是说言二未离欲。 子二、寻伺有无难2 丑一、问 问:生第二静虑或生上地,若有寻有伺眼等识现在前,云何此地无寻无伺?若不现前,云何于彼有色诸根而能领受彼地境界? 有寻有伺眼等识现在前者:寻伺相应,唯意识有。今于此中,说眼等识随意识转,名眼等识有寻有伺。 丑二、答2 寅一、答初问 答:由有寻有伺诸识种子随逐无寻无伺三摩地故,从彼起已,此得现前。又此起已,识现行时,复为无寻无伺三摩地种子之所随逐,是故此地非是一向无寻无伺。 寅二、答后问 由彼有情于诸寻伺以性离欲而离欲故,彼地虽名无寻无伺,此复现行,亦无过失。 以性离欲而离欲故等者:声闻地说:若在定地,于缘最初率尔而起匆务行境,粗意言性,是名为寻。即于彼缘随彼而起、随彼而行徐历行境,细意言性,是名为伺。(陵本三十三卷八页2695)由念正知能为对治,于自内体其心舍住,远离寻伺尘浊法故,初静虑地寻伺寂静,不复现行,是名以性离欲而得离欲。有寻有伺地说:由离寻伺欲道理故,说名无寻无伺地,不由不现行故。乃至广说。(陵本四卷二页265)此中道理,准彼应知。 子三、眼等生二难 问:何缘眼界、耳界、鼻界各生二分,非余?答:为令依止得端严故。 子四、依生识难2 丑一、问 问:眼、耳与鼻诸识生时,为依二分,当言一耶?当言二耶? 丑二、答2 寅一、标唯一 答:当言唯一。 寅二、释所以2 卯一、由识明了不明了生 何以故?若彼一分无障不坏,识明了生;若彼有障,或复失坏,识不明了生故。 卯二、由识非色无方所别 又识非色故,无有如色由方所别成二分义。 若彼一分无障不坏等者:此中无障,谓四种障所不障碍。一、覆蔽障,二、隐没障,三、映夺障,四、幻惑障。又复不坏亦有二因。一、不灭坏故;二、不羸劣故。如意地说。(陵本三卷五页206) 子五、因果俱有难2 丑一、问 问:眼与眼识若是因果,云何俱有?若俱有者,云何得成因果两性? 丑二、答2 寅一、正显2 卯一、举眼与眼识3 辰一、标义 答:识依眼生,非如种芽因果道理。 辰二、释由 何以故?眼与眼识,非正生因,唯建立因。是故此二俱时而有,因果性成。 辰三、引喻 犹如灯焰光明道理。 卯二、例余与诸识 如眼与眼识,耳、鼻、舌、身与彼诸识,当知亦尔。 寅二、反成 若异此者,虽有自种,无所依故,眼等诸识应不得生。 癸四、辨彼转3 子一、于欲界2 丑一、不决定转2 寅一、举眼界 问:若于欲界或生或长,当言眼界决定转耶?答:此非一向。 寅二、例余界 如眼界,耳、鼻、舌界及彼识界,当知亦尔。 丑二、决定转2 寅一、举身界 身界决定转。 寅二、例余界 如是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色、声、香、味、触界亦尔。 子二、于色界3 丑一、举眼界 问:若于色界或生或长,当言眼界决定转耶?答:决定转。 若于色界或生或长等者:此说色界眼决定转,与有色界义有差别。有色界中,若眼未生,或生已失,或不得眼,如前已说,当知彼约欲界名有色界。今此不尔,唯说色界,不通余界,由是故言眼决定转。 丑二、例耳等 如眼界,如是耳、鼻、舌、身界,眼、耳、身识界亦尔。 丑三、简差别 除香、味界及彼识界,余一切界亦决定转。 余一切界亦决定转者:谓色、声、触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名余一切应知。 子三、于无色界2 丑一、简差别 于无色界或生或长,除意界、法界、意识界,余定不转,唯除自在所获诸色。 丑二、显定转 当知三界于彼定转。 当知三界于彼定转者:谓意界、法界、意识界,于无色界决定转故。 壬三、例颂当知2 癸一、指蕴事 界事善巧,如蕴善巧,亦应宣说嗢柁南颂。 癸二、指处事 如界善巧,处事善巧嗢柁南颂,当知亦尔。 辛三、处善巧7 壬一、出体性2 癸一、举眼处2 子一、征 云何眼处? 子二、释 谓若眼,已得不舍,于无间体非断灭法。 癸二、例余处 如眼处相,余处自性,当知亦尔。 若眼已得不舍等者:谓眼生已不失,是名已得不舍。剎那无间定相续生,名无间体非断灭法。 壬二、辨差别2 癸一、问 问:处、触处,何差别? 癸二、答2 子一、处 答:处如前说。 子二、触处 触处者,谓与触俱,或能无间引发诸触、随顺于触所有诸处。 或能无间引发诸触等者:苦触、乐触、不苦不乐触,是名诸触。眼等六处,能引发彼、能随顺彼,名能引发诸触、随顺于触所有诸处。 壬三、别思择2 癸一、四句分别2 子一、问 问:若眼亦处耶?设处亦眼耶? 子二、答4 丑一、有眼非处 答:有眼非处;谓若眼,已得不舍,然是无间断灭之法。 然是无间断灭之法者:谓阿罗汉最后眼应知。 丑二、有处非眼 有处非眼;谓所余处安住处相。 丑三、亦眼亦处 有亦眼亦处;谓若眼,已得不舍,亦非无间断灭之法。 丑四、非眼非处 有非眼非处;谓若眼,不得,或得已舍,及余耳等不住处相。 癸二、顺前句分别2 子一、问 问:若处亦触处耶?设触处亦处耶? 子二、答2 丑一、总标简 答:诸触处必是处,有处非触处。 丑二、随难释2 寅一、辨相 谓眼等不与触合,亦复不能引无间触,然非无间断灭之法。 寅二、举事 若于色界或生或长所有鼻、舌,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所有诸根,于一切时当知必定非处。 壬四、义建立2 癸一、问 问:处名何义?为显何义建立处耶? 癸二、答2 子一、标列义 答:诸心心所生长门义、缘义、方便义、和合性义、所依止义、居住处义,是名处义。 子二、明建立 为欲显示等无间、所缘、增上三种缘义,故建立处。 诸心心所生长门义等者:诸心心所从此处生及与增长,是名生长门义。随应差别,与所生法为等无间缘、或所缘缘、或增上缘,是名缘义。望所余法为方便因,非生起因,名方便义。和合生触,是名和合性义。恒为诸心心所所依,是名所依止义。安住受用,是名居住处义。 壬五、指随应 广分别处及次第,随其所应,如界当知。 广分别处等者:谓几有色、几无色等,名广分别。依何因缘说彼次第,是名次第。如是一切,随其所应,如前界说当知。 壬六、明所摄2 癸一、引经说3 子一、八胜处等 又世尊言:有八胜处。广说如经。如是十遍处。 子二、四处 又有四处,谓空无边处等。 子三、二处 又有二处,谓无想处、非想非非想处。 癸二、结相摄 如是等法处名说者,如所说相,随其所应,当知皆在十二处摄。 壬七、例依止 又处依止,如界应知。 又处依止如界应知者:如前界中种种问答应知。 辛四、缘起善巧2 壬一、正决择3 癸一、明体性2 子一、约一切有支辨4 丑一、明缘生法2 寅一、征 复次,云何名缘生法? 寅二、释 谓无主宰、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无自作用,不得自在,从因而生,托众缘转,本无而有,有已散灭。 谓无主宰等者:思所成地胜义伽他中说:都无有宰主,及作者受者,诸法亦无用,而用转非无。唯十二有支,蕴处界流转,审思此一切,众生不可得。如彼长行释义应知。(陵本十六卷七页1389) 唯法所显、唯法能润、唯法所润,堕在相续,如是等相名缘生法。 唯法所显等者:从无明支乃至受支,名法所显。爱[5]、取二支,名法能润。有支,名法所润。生老死支,名堕相续。 丑二、明因果性2 寅一、标 当知此中,因名缘起,果名缘生。 寅二、释2 卯一、举无明行2 辰一、无明 此无明随眠不断有故,彼无明缠有;此无明缠生故,彼诸行转。 辰二、行 如是诸行种子不断故,诸行得生;诸行生故,得有识转。 卯二、例余诸支 如是所余诸缘起支流转道理,如其所应,当知亦尔。 因名缘起果名缘生等者:有寻有伺地说:诸行生起法性,是名缘起;即彼生已,说名缘生。(陵本十卷九页771)今决择彼生起法性,名之为因;即彼生已,名之为果。缘起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即此中随眠不断及缠生义,是名缘起流转道理。从无明支乃至生、老死支,前为后缘,一一应释。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说:依增上缘说无明缘行,次第乃至生缘老死。此增上缘复有二种,一、远,二、近。亦释此义,如彼广释应知。 丑三、辨假实有 当知有、生及老死支,是假有法;所余有支,是实有法。 生及老死支是假有法者:由生、老死,唯依识、名色、六处及与触、受,果相生时而假立故。 丑四、建立差别4 寅一、标 复由五相建立缘起差别。 寅二、征 何等为五? 寅三、列 一、众苦引因依处,二、众苦生因依处,三、众苦引因,四、众苦生因,五、众苦生起。 寅四、释5 卯一、众苦引因依处2 辰一、配缘起2 巳一、缘无明 众苦引因依处者,谓于现法中,名色为缘六处生起,不断不知。 名色为缘六处生起不断不知者:此中义显无明差别,于内无知。有寻有伺地说:于内无知云何?谓于各别诸行起不如理作意,谓之为我所有无知。(陵本九卷十七页705)言各别诸行者,即此名色为缘六处生起,为彼粗重之所随逐,是名不断。于彼自相未能如实通达,是名不知。 此为所缘及依处故,一切愚夫于内自体愚痴生起,是名无明。 巳二、缘行等 无明缘故,次后诸行,乃至后时有触缘受。 辰二、结依处 此中六处,名无明等引因依处。 卯二、众苦生因依处2 辰一、配缘起 众苦生因依处者,谓诸愚夫触为缘故,于现法中诸受生起;此为依处,于外境界发起诸爱;由爱为缘,次后有取;取为缘故,次后有有。 辰二、结依处 如是爱等三种生因,用触缘受为所依处。 卯三、众苦引因2 辰一、配缘起 众苦引因者,谓无明缘行,乃至触缘受。 辰二、释引因 现法中识,为福非福及不动业之所熏习,后后种子之所随逐,能引当来余身识等生、老死苦,是故说此为彼引因。 卯四、众苦生因2 辰一、配缘起 众苦生因者,谓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是名当来众苦生因。 辰二、随难释 即先所作业为烦恼摄受,未来世生将现前故,当知名有。 卯五、众苦生起2 辰一、配缘起 众苦生起者,谓有缘生、生缘老死,如是名为众苦生起。 辰二、释苦名 即识、名色、六处、触、受先种子性,随所依时,曾得众苦引因之名;今已与果,名生、老死,复得苦名。 子二、约杂染三支辨3 丑一、无明支3 寅一、标简 复次,当知无明智所对治,别有心法[6],覆蔽为性。非唯明无,亦非邪智。 寅二、释由2 卯一、遮唯明无6 辰一、应无三品过2 巳一、标 何以故?若彼无明唯明无者,应不可立软中上品。 巳二、释 由无性法,都无软中上品异故。 无明智所对治者:无漏智见,能治无明,故说无明彼所对治。 辰二、应无种现过2 巳一、标 又不可立无明随眠与缠差别。 巳二、释 由无性法,于一切时其相相似,现行、随缚[7]不可建立。 现行随缚不可建立者:此说现行,即无明缠。随缚,即彼随眠应知。 辰三、应皆成染过 又异生心善、染、无记,于一切处常离慧明;若此无性是无明者,应一切心皆成染污。 辰四、应无染净过 又无性法非有为摄、非无为摄;既非有为、无为所摄,不能为染,亦不为净。 辰五、明应不起过 又于离明心相续中,应一切时明不得起。 辰六、无明不灭过3 巳一、标 又不应说无明灭故,明得生起。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 无有无法而可灭故。 卯二、遮唯邪智2 辰一、设征 若唯邪智是无明者,为除慧明所摄诸智,余一切智皆邪智耶?为唯染污邪执性智是邪智耶?为诸烦恼相应邪智是邪智耶? 为除慧明所摄诸智者:此中慧明,谓彼有学无漏圣慧应知。 辰二、随难3 巳一、难除慧明余一切智 若言初智是邪智者,一切异生相续中智皆应邪智;若善、若无记,此不应道理。 若善若无记此不应道理者:谓除慧明所摄诸智,所余一切皆唯邪智是无明者,是则一切异生相续中智应唯染污,更无若善、若无记别。然实不尔,故此所说,不应道理。 巳二、难唯染污邪执性智2 午一、见相有别难3 未一、出智体 若唯染污邪执性智是邪智者,唯应五见萨迦耶等名染性智。 未二、辨行相2 申一、标差别 此中如实不了行相,是名无明。由有如实不了行故,邪执事相,是名为见。 申二、释俱有 谓萨迦耶见,由无明力,执我我所;如是余见,各于自事邪执行转。然彼诸见不离愚痴。 未三、结非理 由痴与见行相各别,是故此五染污性智名为无明,不应道理。 午二、见相无别难2 未一、违教过 又若无明与诸见相无差别者,世尊不应七随眠中,于无明外立见随眠。 未二、无教过 又佛世尊曾无一处于诸见上示无明名。 巳三、难诸烦恼相应邪智3 午一、见不相应难 若诸烦恼相应邪智是无明者,萨迦耶等五种邪见智为自性,无二智体俱有、相应,是则诸见应与无明常不相应。 五种邪见智为自性者:别境中慧,义通三性,邪见即彼品类差别,由是故说智为自性。 午二、贪等增上难 又若贪等烦恼力故,令相应智成愚痴性;即应贪等增上力故,得有愚痴;非痴增上、痴为导首,故有贪等一切烦恼。 午三、同余相应难2 未一、慧心所 又应可说:如余烦恼相应之慧,由相应故,得成染污,非彼自性。非愚痴体可成痴性。 如余烦恼相应之慧等者:谓除无明,一切烦恼相应之慧,是名为余。若许此慧是无明者,是则自性非愚痴体,而谓成愚痴性,不应道理。 未二、余心心所 又如诸余烦恼相应,非烦恼性诸心心所。 又如诸余烦恼相应等者:谓除无明,一切烦恼相应非烦恼性诸心心所,是名为余。此由相应,虽成染污,然其自性是清净体,不应谓彼染污成愚痴性。烦恼相应邪智亦尔。由是当知,非即无明。 寅三、结成 是故当知,别有无明是心所性,与心相应。 丑二、行支2 寅一、引经说 如世尊言:行有三种,谓身行、语行、意行。 寅二、释三行2 卯一、别辨相2 辰一、举身行2 巳一、明入出息2 午一、标 当知此中,入出息风,名为身行。 午二、释 风为导首,身业转故。 巳二、明身作业2 午一、标 身所作业,亦名身行。 午二、释 由愚痴者先起随顺身业风已,然后方起染污身业。 辰二、例余行 如入出息能起身业,故名身行;如是寻、伺与诸语业俱名语行,受、想与意业俱名意行。 卯二、结总说 如是一切总说身行、语行、意行。 丑三、生支 诸有随生何界、何地,当知有支即此所摄。 当知有支即此所摄者:此中有支,谓即能生支中爱、取所润。有支望界、地生,此为近故,说彼所摄。 癸二、明所摄2 子一、约杂染辨2 丑一、略3 寅一、业摄 复次,十二支中,二业所摄,谓行及有。 寅二、烦恼摄 三烦恼摄,谓无明、爱、取。 寅三、事摄 当知所余,皆事所摄。 丑二、广3 寅一、业差别 又二业中,初是引业所摄,谓行;后是生业所摄,谓有。 寅二、烦恼差别 三烦恼中,一能发起引业,谓无明;二能发起生业,谓爱、取。 能发起引业等者:由无明支能引缘起摄故,名能发起引业烦恼。由爱、取支能生缘起摄故,名能发起生业烦恼。 寅三、事差别2 卯一、假有二支 余事所摄支中,二是未来苦支所摄,谓生、老死。 卯二、实有五支2 辰一、未来摄 , 五是未来苦因所摄,谓现法中,从行缘识,乃至触缘受。 辰二、现在摄 又即五支亦是现在苦支所摄。由先世因,今得生起果异熟摄,谓识、名色、六处、触、受。 子二、约因果辨 又现在果所摄五支,及未来果所摄二支,总名果所摄缘起;当知余支,是因所摄缘起。 癸三、广无知2 子一、显为因2 丑一、标列 复次,无知,略于五处为能生因。一、能生疑,二、能生爱,三、能生非处信,四、能生见,五、能生增上慢。 丑二、随释5 寅一、能生疑3 卯一、标配 于前际等所有无知,是能生疑。 卯二、引说 谓如是疑: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如是等疑于三世转,如经广说。 卯三、释义2 辰一、释三际2 巳一、标差别 过去名前际,未来名后际,现在名前后际。 巳二、随难释 待过去世是后际,待未来世是前际故。 辰二、配生疑3 巳一、前际无知所生 若疑过去,当知此疑前际无知所生。 巳二、后际无知所生 若疑未来,当知此疑后际无知所生。 巳三、前后际无知所生 若于内疑惑此谁所有?我为是谁?今此有情从何而来?于此没已当往何所?当知此疑是前后际无知所生。 此谁所有我为是谁者:于五取蕴起我所见,故作是疑:此谁所有?起自我见,故作是疑:我为是谁?集论中说:于五取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谓计色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如是计受、想、行、识是我,我有识等,识等属我,我在识等中。(集论一卷八页31,664c)其义应知。 寅二、能生爱 又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当知能生内外等爱,及后有爱、喜贪俱行爱、彼彼喜乐爱。 能生内外等爱等者:于内无知,能生内爱。于外无知,能生外爱。于内外无知,生内外爱。此爱是总,所余诸爱是其差别。谓后有爱,即内爱别。喜贪俱行爱、彼彼喜乐爱,即彼外爱、内外爱别。如其所应,差别应知。 寅三、能生非处信 又若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是诸有情由于业自造无知为缘故,于鲁达罗天、毗瑟笯天、世主天等非正处中,生妄胜解,归依、敬信。 寅四、能生见3 卯一、标 又若于佛等无知,乃至于道无知,当知能生诸见。 卯二、征 所以者何? 卯三、释 由于三宝及四谛中不正通达故,乃至能生六十二见;及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施、无爱[8],乃至广说所有邪见。 寅五、能生增上慢2 卯一、别辨2 辰一、生天方便增上慢3 巳一、标 又若于因无知、于因所生法善不善等无知,广如经说。由此无知故,于往善趣道、往善趣方便中,生增上慢。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 由于善不善等法、爱非爱果不如实知故,于自饿、投火、坠高岩等非方便中起方便想,行如是事,以求生天。 辰二、沙门果增上慢3 巳一、标 又于六触处中所有无知,于不如实通达得沙门果中起增上慢。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 由实无有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智而生增上慢故。 于六触中所有无知等者:缘起经说: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谓眼等根名为六处,触俱生时名六触处。若于其时无明相应、无明为缘,便生于行、行缘识等,由是能引生死苦果。若于其时无明不起,尔时与触俱生六处,虽缘六境,而不生染。彼无明因永灭寂静,便无缘行、行缘识等,如实通达沙门果证,如是名为于六触处如实通达。于此所证若未通达,妄自颠倒,谓已通达,是名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由是无知,能生沙门果增上慢。 卯二、总结 当知此中,若生天方便增上慢,若沙门果增上慢,总合此二名增上慢。 子二、明过患2 丑一、举五杂染 如是无明能生五种杂染。谓疑杂染、爱杂染、信解杂染、见杂染、增上慢杂染。 丑二、别显等流5 寅一、疑杂染摄 由疑杂染所杂染故,一切愚夫获得疑惑,信顺于他引趣异路,于现法中,多受苦恼不安隐住。 寅二、爱杂染摄 由爱杂染所杂染故,引生后有生老病等一切大苦。 寅三、信解杂染摄 由信解杂染所杂染故,或谓无因,或计自在天等不平等因谓为正因,拨无一切士用而住。 或计自在天等不平等因等者:谓计自在、世性、士夫、中间等不平等因,此与计无因者同一过失。拨无一切士用而住,谓无妙行、恶行二业果及异熟故。 寅四、见杂染摄 由见杂染所杂染故,随意造作一切恶行,能感当来诸恶趣苦。 寅五、增上慢杂染摄 由增上慢杂染所杂染故,令士夫用异果、无果。 令士夫用异果无果者:有果相违,是名异果。唐捐无功,是谓无果。 壬二、指所余 复此缘起善巧,如本地分已广分别;所余缘起善[9]巧决择,文不复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六 -------------------------------------------------------------------------------- [1] 「八頁」,披尋記原作「七頁」。 [2] 「法」,大正作「所」。 [3] 大正無「三和合」一句。 [4] 「法」,大正作「所」。 [5] 「愛」,鉛版等披尋記作「受」,韓清淨原稿作「愛」。 [6] 「法」,大正作「所」。 [7] 「縛」,大正作「轉」。 [8] 「愛」,陵本作「受」,披尋記亦作「受」。(卷七原文為:「無布施、無愛養、無祠祀」)。 [9] 「起善」,大正作「善起」。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