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三节 无住心体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三节 无住心体

 

  华严宗四祖澄观(737——838,一说738-839)广泛地学习了华严、天台、禅、三论、律各宗的教义,并研究佛教以外的各家学说,学识渊博。他对《大乘起信论》领契尤深,偏向唯心,强调唯心,着重论述一心的性质与作用,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他吸取禅宗荷泽一系的「灵知之心」的说法,依禅的体验来昭示华严宗心性思想——「无住心体,灵知不昧」说,发展了佛教心性论。

  澄观在《答顺宗心要法门》中说: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8套第4册,303页。〕

  □「心法」,作者误引为「心性」,径改。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证真,无一尘而非佛国。〔注释:同上书,304页。〕

  这是两段回答顺宗李诵关于佛法心要的纲领性论述,主要意思是,众生在灵知不昧的禅定中,只要把握华严学的「三界唯心」的心,把华严性起思想与禅定实践相结合,直索心原,直证真性,就可以达到即心即佛,成就佛果的境界。这里包含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强调心的本原作用;二是突出心体即心性的灵知特性。

  澄观认为诸佛和众生都是从心所造的,他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21中说:

  心是总相,悟之名佛,成净缘起;迷作众生,成染缘起。缘起虽有染净,心体不殊。〔注释:《大正藏》第35卷,658页下。〕

  这是说,心同是佛和众生的本原,心是能造,佛和众生是所造。众生和佛对心有迷和悟的区别。悟于净就成佛,迷于染则是众生。心的迷悟是众生与佛的分界。心的缘起虽有染净,但心体是没有殊异的。那么,心体有什么特点呢?上面所引澄观《答顺宗心要法门》的第一段话就集中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再略加解说。

  引文说一心是「至道」即最高佛道的所本,而心性本来是「无住」的。所谓无住,是指心并不执着于一定对象,是随缘而起,无所住着的。无住心体又有什么特点呢?

  「灵知不昧」。灵知指灵妙知见,灵知不昧意为灵妙的知见澄明不暗。这是主体的最高认识——「真知」,是心性的究极自觉的状态。这种灵知为佛与众生所共有,因为灵知的本体是如来藏心,而如来藏心是佛与众生所共有的。灵知与日常的分别了知不同,澄观说:「了别即非真知,故非识所识。」〔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15,《大正藏》第35卷,612页中。〕认为分别了知是心识的一种认识活动,不是真知。真知是无念的,即无分别的。「起心看心,是即妄想,故非真知,是以真知必忘心遗照,言思道断矣。」〔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34,《大正藏》第36卷,261页中。〕由此可见,所谓灵知,真知,实质上就是禅定中的一种直觉认知;认知觉悟,是心体或心性的特性、功能。

  「性相寂然」。这是指心性处于灵知不昧状态时,心常寂静而又觉知一切事物,性(本性)相(现象)又都寂然不现,也即心不生起事物的性相及其区别。

  「该摄内外,能广能深」。这是由心性的「灵知不昧」,「性相寂然」而导出的又一特点。因「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心体无限广大,故能超越空间,能融摄内外一切,也就是既能广纳一切,又能深入一切。

  「非空非有,不生不灭」。这是从存在状态描述心性特点。澄观以否定语表达心性的存在,强调心体是超越有无(空),超越生灭的终极性存在。

  上述心性特点中,最主要的是「灵知不昧」,集中地体现了华严心性思想的本色。宗密也说:「克体直指灵知,即是心性,余皆虚妄。」〔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2,《大正藏》第48卷,405页下。〕这种「灵知即心性」思想,强调灵知是显露了的清净心性,心性是灵知的依托。这种以认知、真知、觉悟论佛性,发展了法藏以自性清净圆明为特征的佛性论。

  澄观曾从天台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他在阐述华严宗理事无碍、真妄交彻的教义上,也采用天台宗的性恶说。他还用天台宗的性具说来解释性起论,但这样又偏离了法藏的佛性纯善说和净心性起说了。澄观说:

  言交彻者,谓真该妄末,妄彻真源。……亦合言即圣心而见凡心,如湿中见波。故如来不断性恶,又佛心中有众生等。〔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1,《大正藏》第36卷,8页上、中。〕

  无尽即是无别之相。应云:心、佛与众生,体性皆无尽,以妄体本真故亦无尽,是以如来不断性恶,亦犹阐提不断性善。〔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21,《大正藏》第35卷,658页下。〕

  意思是说,妄体本真,真妄交彻,由此而「无尽」,即圆融无碍,无分别相。心、佛与众生三者的体性都是融通无碍而了无矛盾的,凡圣、善恶、染净、真妄,相互交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佛也有性恶,一阐提也不断性善。看来,澄观容纳天台宗学说的意图,是用来克服法藏心性论在阐述染与净、迷与悟等关系上的某些理论困难的。

-----------------------------------------------------------------------------------------------------------

更多方立天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

 

后五篇文章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