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藏传佛教教育的传统、发展及未来初探(仁青安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藏传佛教教育的传统、发展及未来初探(仁青安杰)

 

  仁青安杰(康古钦•加木样土旦却吉多杰)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大流派和藏族文化的精髓,在近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特有的教育模式,即以寺院教育为核心,社会教育为主要内容,实现佛教价值观为终极目标的教育。

  一、藏传佛教传统教育及发展

  藏传佛教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寺院教育,依靠寺院进行传播和弘扬佛教的利他精神。寺院教育最初也是伴随佛教的传播而产生,后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而发展。

  1、寺院教育的起始。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初创于8世纪,桑耶寺则是开端“寺院教育”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当时,在桑耶寺内设立有译经院、讲经院和修行院等传播或修习佛教的专门学院。桑耶寺也是吐蕃王朝的宗教活动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更是翻译佛经的重要场所。赤松德赞从天竺、唐朝等地邀请许多佛教学僧和高僧大德到吐蕃,并偕同吐蕃本族的学僧一起在桑耶寺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为佛教经典本土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寂护主持并讲解翻译了律藏经典和中观思想,从而在吐蕃开创了讲经听法的学风。据《如意宝树史》记载,寂护在桑耶寺译经院主持译经的同时,在桑耶寺清净律藏院传授别解脱律仪戒,在菩提发心院传授菩萨戒,宣讲自己的《中观庄严论》和智藏的《中观二谛论》,建立了佛教显宗中观思想的主导地位。

  2、寺院教育的兴盛。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经过吐蕃时期短暂的春天,便遭遇朗达玛灭法运动而彻底中断,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肇始而复兴,特别是噶当派高僧对寺院教育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1073年,噶当派高僧俄勒贝喜饶在拉萨以南、聂塘以东的地方(今堆龙德庆县境内)创建桑浦乃托寺,简称为桑浦寺。当时桑浦寺以弘扬藏传佛教因明学及佛经辩论而著称于整个藏传佛教教育界。其后,由俄勒贝喜饶的四大弟子香蔡邦曲吉喇嘛、卓罗巴洛智琼奈、琼仁钦札和寨喜饶帕进一步开创和丰富了桑浦寺教法体系,形成了因明学和辩经学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得到蓬勃发展。

  香蔡邦曲吉喇嘛主持桑浦寺期间,学僧猛增,寺院扩建,寺院教育趋于完善。遂分成了因明学分类分科并根据学僧的佛学水平分成五个班级,而且建立相互提问解答的辨经制度,使藏传佛教因明学或辩论学更加科学化。这一时期除了桑浦寺外,还有如蔡贡唐、德瓦坚热瓦堆、纳唐、萨迦等学经院或寺院,也建立了学习五部大论的教学机制,为积极推行学习五部大论、建立健全寺院教育体制做出重要贡献。至此,藏传佛教后弘期内产生的以桑浦寺为中心的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体制基本形成。

  3、寺院教育的发展。随着藏传佛教寺院的蓬勃发展,寺院教育在藏族地区日臻完善,特别是后起之秀格鲁派的创立,大大促进了寺院教育的长足发展。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以东的卓日窝切山腰创建了甘丹寺,并在该寺推行严守佛教戒律,遵循学经次第,提倡先显后密即显密相融的佛学体系,并成功地建立了有章可循的寺院机制和一整套严格的教学体制。实际上,宗喀巴早在他36岁时就开始招收徒弟讲经说法,先后在各地讲授《现观庄严论》、《因明》、《中论》、《俱舍论》等;还专门研习噶当派的教法及《菩提道炬论》等重要经论,同时系统修学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各种密法。因此,宗喀巴最终通达各派显密教法,以中观为正宗,以噶当派教义为立宗之本,综合各派之长,并亲自实践或修行为证验,建立了自己的佛学体系。格鲁派在继承桑浦寺寺院教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使寺院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宗喀巴不仅富有创见性地将五部大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格鲁派寺院内建立了学科分类、高低分层的教学体制,寺院教育更加系统化。具体而言,宗喀巴根据五部大论的相互关系和内容深浅不同等特点,制定先学摄类学,认为摄类学或释量论是开启一切佛学知识之门的钥匙;其次为般若学,认为般若学是佛学的基础理论;之后为中观学,认为中观学是建立佛学观点的理论基石;而后为俱舍论,认为俱舍论是领会小乘之因、道、果理论的权威经典;最后是戒律学,认为戒律学是了解和遵循佛教戒律学的历史和规则,以及如何修持和授受佛教戒律的经典理论。可见,宗喀巴在融会贯通五部大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系统掌握佛教三藏的颇具科学性的寺院教育体制,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史上具有创新性。所以,这一教学体制很快在格鲁派各大寺院推行,并对其它宗派的寺院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这是宗喀巴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二、藏传佛教传统学衔制度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它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更具有诸多与众不同的特质。藏传佛教“前弘期”作为寺院教育的初创时期,围绕佛经翻译开办了讲经说法的学院;而“后弘期”作为寺院教育的中兴时期,随着因明学的兴起而形成了研习五部大论的学风;至宗喀巴时代作为寺院教育的发展时期,伴随格鲁派三大寺的创立而建立了系统学习五部大论的教学体制。尤其依靠寺院教育特有的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学科内容,制定了科学的考试规则和学位制度,分为了格西多然巴(系于本扎仓内经过学僧们质疑、考僧答辩以后而获取的学位)、格西林塞(在本寺僧众面前,经过立宗、质疑、答辩合格之后而取得的学位)、格西措然巴(每年于藏历二月传小召(也称小祈愿法会)期间,经三大寺僧众提问、质疑,答辩合格后,方可获取这一学位)、格西拉然巴等四个学位。其中拉然巴是最高学位,每年藏历正月祈愿大法会(传大召)期间,在大昭寺讲经院由甘丹寺法台主持,在三大寺全体僧众及来自甘、青、川、康与会的信众面前,通过质疑答辩后,可得到此学位。“拉”是“拉萨”的意思,表示辩经考试在拉萨祈愿大法会上举行。

  考取宗教学位,是每一名出家僧人的一大宿愿,也是显示自己佛学知识水准的主要头衔。然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格西这一宗教学位并非人人能够考取,而是极少数僧侣经过长期勤奋修学才有机会获取。一旦获得格西学位,特别在大昭寺举行的大考场通过“拉然巴”格西学位的考试,在藏传佛教界具有很高的荣誉和宗教地位。因为拉然巴格西,是藏传佛教格西学位中级别最高的宗教学位,也是藏传佛教显宗中最权威的学衔。

  需要说明的是,格鲁派其他寺院格西的等级和名称与三大寺不同。其他各派学僧学成后获得的称号与格鲁派也不同。

  藏传佛教教育中学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反映了藏传佛教高度发达的培养贯通佛教三藏的高僧大德的教育体系。可以说,藏族地区的数千座寺院既是信仰和传播藏传佛教的摇篮,又是继承和发展藏传佛教文化的学府。

  三、当代藏传佛教教育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国藏传佛教教育事业也出现了兴旺的景象。1987年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西黄寺成立,成为了藏传佛教教育从经院式教学到现代式教学发展的历史性标志。所谓藏传佛教现代式教学,或称现代式教育,是在继承和发展藏传佛教传统的经院式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采取了有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

  今天,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等省有了省级藏传佛教佛学院,迪庆、甘孜、玉树等州都有自己不同规模的佛学院。同时,各寺院也保留了原有的寺院教育模式,形成了寺院教育和现代化学院式教育并存的新型教育格局。藏传佛教僧侣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喜好可以考取这些佛学院,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藏传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们结合藏传佛教的历史和现状,决定实施统一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2004年9月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首届高级学衔班开学,标志着藏传佛教教育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标志着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的正式确立和实施。

  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的创立,使藏传佛教教育,尤其为学衔的授予工作注入了新的时代的血压。各派大德都表示,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既符合僧人通过学经考取学衔、取得社会承认的传统,又具有时代特点的变革创新和统一规范,充分照顾了藏传佛教各教派僧人的学习与提高,藏传佛教迎来了历史性发展的新机遇。

  目前,藏传佛教教育和宗教活动正在如法如律地开展。各省区寺院和佛学院也根据自身特点为学院授予相应的学位,各大小寺院也为群众开展了正常的传法和经典讲授活动,推动了藏传佛教教育的时代发展,促进了藏传佛教事业的繁荣,满足了藏传佛教僧侣对佛教经典的学习愿望和信教群众的信仰需求。

  时代在不断发展,藏传佛教定会继续继承优良传统,发扬爱国爱教、舍己利他精神,推进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为实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仁青安杰(康古钦•加木样土旦却吉多杰),现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前五篇文章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运用“四摄”塑造企业文化达成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现代社会中净土法门的弘扬与实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随缘更需悲智愿行(俞学明)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人格的整合与执念的对治(唐秀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佛教对生活的看法(静波法师)

 

后五篇文章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刍议当代中国佛学教育(李四龙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当今大陆佛教院校教育模式的思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深圳弘法佛学院教育的五大特色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漫谈佛教教育对和谐社会发展的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佛教教育是佛教兴衰的命脉所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