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八)精进修行佛法乃大孝行径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八)精进修行佛法乃大孝行径

 

  孝道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亦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从“首孝悌”的启蒙教育,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孝文化的重视。

  但传统文化对孝的理解,仅限于世间的孝顺,如承欢父母膝下,令父母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等。不可否认,这种孝顺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人子女者报答父母恩德的一种方法,能够让父母获得暂时的安乐,但因无法令父母超越轮回苦海、获得永恒的快乐,故非究竟。这种世间的孝道称之为小孝。

  需知,令一切父母感受痛苦、不能获得快乐的最大因素是贪嗔痴烦恼,而能彻底消尽贪嗔痴烦恼的唯一妙药即为佛法。故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消尽烦恼、获证佛果而精进修行佛法,将一切有情父母置于永恒安乐之地,乃为大孝。

  往昔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因目睹众生生、老、病、死之苦而生起追求究竟解脱之心,毅然舍弃世间一切荣华富贵,独自前往幽静山林探寻解脱痛苦的真谛,最终证悟万法实相,获得永恒快乐。从世间角度而言,释迦牟尼佛并未在父母面前晨昏定省,侍奉尽孝,似乎并未尽到人子之仪。但释迦牟尼佛所想的是,即便自己没有在父母身边承侍,父母依靠自己的福报,仍能丰衣足食,乐享生活。但父母总有一天会面对人世间最痛苦的一幕——临终,那时如何能让父母内心喜悦地坦然面对?细致观待,仅凭世间的方法无法消尽死亡带来的巨大痛苦,因为不断除众生的贪嗔痴烦恼,永远得不得快乐。所以,唯有通过精进修法,消尽众生的烦恼,才能真正利益一切父母众生。这也是我们将释迦牟尼佛的大丈夫行为称为大孝的原因。

  同样,当我们现前为了三界六趣一切父母离苦得乐而依靠修行来对治贪嗔痴一切烦恼时,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善行都是大孝的行为,因为我们在为天下一切父母尽孝道。但是,我们绝不能将修行作为自己懒惰懈怠、不尽世间孝道的借口,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远离父母。当然,若真能做到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一生都在幽静山林中精进修法,即便不能在父母身边,我相信你也是一个大孝子。但是平常若放逸懈怠,则不如在父母面前尽一些世间孝道,这也是很必要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随顺自己的见解,随顺自己的条件。在密宗很多教言中,从因地到果位之间,仅仅行为就讲解二十一种。对应孝道,也可以支分为二十一种尽孝行为。当你不具备见解的时候,可能需要依世间的方式去尽孝,逐渐再以修行来尽孝。它有一系列之过程。

  总之,若能做到如理如法精进修行,则为大孝。

 
 
 
前五篇文章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九)发菩提心的利益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二)内心快乐是健康长寿的良方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三)进入佛门修行佛法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一)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后五篇文章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七)忆念父母恩德而发无上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六)中士道发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五)追求人天乐果的过失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四)追求现世的过患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三)成办解脱必须断绝恶念发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