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略论中国早期禅法发展史(刘保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略论中国早期禅法发展史(刘保金)

 

  佛教之修持法门种类极多,其中禅宗修持法门独具特色。这种特色,概而言之,就是至易又至难。

  禅宗修持是至易的。

  比如,禅宗主张“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这样,禅宗修持只在一念之间,这个入手处可以说是至易的。正如孔子所云,“我欲仁,斯仁至矣”,禅宗修持也是只要你一念平等智慧,就是成佛作祖。而且一般佛教宗派所重视的戒律、禅定、读经,在禅宗这里都可以“放松”要求。如禅宗主张,“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不用修禅”,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表面看来,禅宗不重视戒律、禅定,读经,这样修持好象是很容易。其实,这只是禅宗的一方面,禅宗还有其至难的一面。

  比如《坛经》在结语处,对禅宗修持法门的被传授者要求极高。《坛经》云,“誓(愿)修行,遭难不退,遇苦能忍,福德深厚,方授此法。如根性不堪,材量不得,虽求此法,达立不得者,不能妄付《坛经》。”可见禅宗法门不易修行。

  为了进一步认识禅宗修持事实上要求极高,我们可以看一个禅门故事。话说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一日去参谒鸟巢道林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恁么道。”师曰:“三岁小儿道得,八十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深有所悟。这则故事表明,知道教戒律并不是最难的事,有些道理三岁孩儿也许都知道。但到八十岁,一个人都不一定能将其中一句话落实到心上。人往往波波度一生,对佛法精义却未得半点受用。

  禅宗认为,此心地如果真正变化了,人的气质、行为甚至骨髓都会根本改变。此殊胜正果,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呢?曾有人问曹山本寂禅师如何修持佛法,师曰:要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得一滴。可见,要使此心转变,需要一种多么严肃而刻苦的精神啊!

  其实禅宗祖师们的修持是很艰苦卓绝。禅宗始祖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二祖慧可修头陀行,和早期禅僧一道,严守乞食等十二项规则,甚至不定居一地,以免引起贪恋。可见艰苦修行是禅宗之一特色和风气。禅宗所重,正是实质,正是真正的修持,以求得真正的受用,这里容不得任何的虚假和怠惰。

  然而,禅宗发展到后期,有些禅师对于禅宗修持法门产生了错误的看法。他们往往只看到禅宗平易的一面,但看不到禅宗要求至难的一面。后期禅宗中相当一部分人以为任心即是道,当下即是,甚至认为恶也是佛性。因此他们主张不别善恶,无作无修。无论这种主张最初意味是什么,这咱说法事实上导致了相当多的人认妄心为真心,走向懈怠和放任。禅宗的质朴、艰苦禅风逐渐失去,险怪、轻薄之风流行于相当多的丛林,终于禅宗逐渐走向衰落,到清朝中后期濒于绝灭之命运。

  总之,在当今禅修再次流行之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禅宗平易一面背后还有艰苦的一面。应该继承禅宗质朴、高峻的正统禅风,走出媚俗、险怪的误区。只有这样的禅风主导当前的禅修。当前的禅修才能有一个发达的前景。

  禅刊 1995年度第四期
 

 
 
 
前五篇文章

正法眼藏击节(陈士强)

达真堪布:信心是成就的根源

济群法师:有情命运差别与业力

圣严法师:不眷恋 也不逃避 生命平等

本性禅师:生死都不惧了 你还恐惧什么

 

后五篇文章

周游烟水半天下,融贯南北弘禅道——赵州从谂化迹考(张子

悟后的实修(海天)

禅在中华(清然居士)

马祖道一的禅法思想(伍先林)

试论慧能南禅在岭南传播及影响(达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