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心的方向—活出真实人生 第二部:佛性在心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心的方向—活出真实人生 第二部:佛性在心中

 

  梅原谛愚著

  圆明译

  生命多么美好!

  关于生活方式

  割舍自己

  人使得宇宙生存

  生命多么美好!

  冷则盖上被子,热则踢开被子

  人类因为是拥有肉体的动物,所以生命拥有生存本能才能活下去。生存本能,佛教将它解释为五欲,即色欲、食欲、睡眠欲、财欲、名欲这五欲,藉著使用这五欲而活在人世间。‘生命’的本性也可称之为佛性。每个人都拥有应该成佛的性质。所谓佛,就是完成自己品格的人,也可称为‘真人’或‘觉者’。每个人生下来时,就已经拥有应该成为真人的本性。

  古人曾经指示我们:‘本性上,每个人都具备了法(真理),但是如果不加以修身,就显现不出来。不加以证实,也无法得知。’为了让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若不加以修行,并在每天的生活中加以实证的话,是没办法做到的。说的也就是信仰宗教这件事。

  把生命将之人格化就称为‘智慧’,它的功用又可称为慈悲。佛经里面也提到:‘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显示出人的本心本性就是大慈悲心。所以,生命的智慧,能使人引起做为一个人所该过的生活的自觉,不只是自己,所遇到的人,所有的万物都能唤起他们的自觉。生命实在是太美好了。

  生命在我们睡著的时候,还能一直的生存著,并能继续呼吸。冷则盖上被子,热则踢开被子。自己睡著时,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生命作赐给我们呼吸。以前所想的‘自己’、‘自我’的生命的本心本性,还能使我们过得好好的、赐给我们活下去的力量。这种生命智慧的美好,只要看看婴儿的成长,马上就能了解。婴儿是随著第一声的啼哭而来到这世间,也随著哭声渐渐的成长。婴儿胀红著脸、握紧拳头,扯著嗓子,用尽吃奶的力量啼哭。是哭声就是身体,还是身体就是哭声呢?这种声音和身体一体的哭声,可以解释为当母亲的,如果不给婴儿吃奶,这种哭声就无法平息。婴儿这种用尽吃奶力量的哭声,就是一种促使母亲爱的行为的力量。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及于其他的人,使得一个人能够有做为一个人的行为。这不是很奇妙吗?

  刻意调整生活方式,到头来还是回到原地

  婴儿随著哭声一起成长,眼睛也慢慢的睁开。虽然不知道是否看得清楚,但是,当婴儿在母亲的怀里吃奶时,会目不转睛的盯著母亲的眼。听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看著母亲的眼色,婴儿已经形成自己的根性。不管是带著喜悦眼神的母亲、边哭著边喂奶的母亲或生气的母亲,婴儿藉著母亲的眼色就能得知母亲内心的种种变化,并且把这些行为变成自己的东西。婴儿的根性是由母亲形成的。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婴儿的本性是从显示出母亲生活方式的眼神中形成,所以希望为人母亲者能够以平静的心喂婴儿吃奶。婴儿一边吃奶的时候,一边已经记住了母亲的脸。随著成长,逐渐记住了家人的脸,也就是说已经具备知的能力。

  一旦能够区别喂奶的母亲以及家人时,知的能力似乎已受侵犯,婴儿的哭声会逐渐的发生变化。他不再用尽吃奶的力量哭泣,而改成加以调整的哭声。加以调整的哭声,大概也是一种促使别人行动的力量吧!母亲如果认为哭声太小,就会采取暂时任由他去的态度。而父亲一听到哭声,立刻走到婴儿的身边,想办法哄他。婴儿这时候停止了哭泣,睁开眼睛一看,‘这是没给我奶吃的爸爸。’大概是直觉吧!又哇哇大哭起来。父亲想:‘我没办法。’就撒手不管了。婴儿越哭越大声,这次,来到他身边的是老奶奶。他又停止哭泣,张开眼睛一看,‘啊!这次是奶奶,不行。’这样一想,再度号啕大哭。

  这种调整哭声(生存)的哭法(生存方式),除了回到被调整的地方之外,别无他法。在纯粹、天真的生活方式中产生的力量和在一边调整知的能力,一边生存的生活方式中产生的力量,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力各自不同。从婴儿的生活方式中,我们体验到的是,‘我’就是人类生存的原点。

  抱歉的心,不断往上涌

  在这里,以小孩子的诗对于生命智慧的美好加以介绍,并希望能进一步的思考:

  今天早上来学校的途中

  因为一点小事和妈妈争吵起来。

  我心想:‘我自有办法。’

  我试图反驳妈妈,就说:

  ‘你真是一文不值。’

  看得出来,妈妈很难过。

  之后,到了中午,打开便当盒盖

  我最喜爱的鲣鱼,布满了便当盒。

  似乎很好吃。

  一看到这便当,我想起了今天早上发生的事。

  我好后悔。

  妈妈现在想必是寂寞的

  吃著中饭吧!

  这样一想,

  抱歉的心,不断往上涌。

  孩子不断成长,渐渐的会以母亲作为练习的对象,来加以确认自己的力量。但是,在练习中,总是摆出自我的脸、意气用事,很难回到原来听话乖顺的样子,也就变成‘我自有办法’。但是,面对母亲这种愚直、伟大的爱,就能唤回他纯洁的心,回到本来的自己。小孩子虽然想背叛、憎恨、轻视父母亲,但是这些都在温馨、体贴、小孩子喜欢的鲣鱼便当盒中消失无形。被母亲这种伟大的爱所包围,小孩子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抱歉的心,不断往上涌’,自己也能加以警惕。就这样,慢慢的向上成长。

  生命的智慧,即使没有特别的教导,只要为人母亲者能发挥母爱,小孩子也能自我反省、自我警惕、自我改正,渐渐的活出生命的真实意义。为人母亲者要活出母亲的真实性,并且认知母爱是多么的重要。

  只是拼命过活的话......

  接下来是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写的诗。这是一首描写父亲已过世,母亲、自己和姊姊都非常努力工作的诗:

  妈妈说:‘都该睡了。’

  三人都钻进被窝

  我的旁边睡著的是姊姊

  姊姊的对面则是妈妈

  时钟正滴答滴答的走著

  妈妈似乎自言自语的说起话来

  ‘明天如果天气好的话,要到对面的山里

  麦子也该收割了

  割完麦子,山谷的白薯也该挖了......’

  断断续续的,

  像在思考般的自言自语

  ‘妈妈,明天是星期天,

  但是,我也要努力用功。’

  说完之后,

  姊姊也学我说

  ‘我也要努力用功。’

  即使躺著,一想到

  妈妈正在想著明天要做这做那

  总觉得心情无法平静

  一想到正在担心的母亲

  怎么也睡不著

  一股烦闷自心中涌起

  看完这首诗,眼前浮现小女孩的母亲拚命工作的画面,从她的话和行为中,可知她不会强迫小孩;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是默默的工作。但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却已经深深激荡了小女孩的心。

  ‘妈妈,明天是星期天,但是,我也要努力用功。’这是生命与生命、心和心的相互感应。诗中的母亲,在为人母亲之路上努力著。她的生活方式虽没有一一的传达、教导孩子,但是,已经在小孩的生命中发生影响,母亲的爱唤起在小孩子本身的向上之心。也就是说,如果为人母亲者能够活出母亲的真实性,自然而然的,小孩也能渐往真实的道路走去。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亲总是想著:‘请不要让小孩像我一样有著悲惨的想法,也不要让他们像我一样这么辛苦。’这种想法源自为人父母的心情,虽然无可厚非,但只是父母亲自己辛劳工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著悲惨的想法和辛苦的工作,乍看之下,或许是一种伟大的爱,但这是一种错觉。

  生命为了要活出生命的意义,为了要测试生命,如果没有经历悲伤、快乐、厌恶等等的话,做为一个人的关怀之心、体贴、坚强也无法培育出来。

  母爱必须是一种能够让小孩拥有做为一个人所该需要的心以及生存的力量,因此,如果只是表面的、浅薄的,是谈不上母爱的。‘父母亲有时也可以在小孩身上得到启发’,就像这句话所说,这二首小孩所写的诗中,对于父母亲的理想状态、生活之道,都可以从中一窥究竟。

  小孩子就该有小孩子的样子,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吸收各种事物并加以学习,这种能力会与日俱增而逐渐生存下去。在这样的环境中,最接近、影响力最大的便是父母亲。特别是母亲的生活态度,因为对幼儿来说是绝对的,所以有可能是美好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不好、可怕的影响。

  为人父母的立场并不能只考虑到自己每日的生活。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步伐,小孩子都会加以吸收并使它们变成自己的方式。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学习父母亲的真正意义,并且活出父母亲的真正意义。

  关于生活方式

  ‘过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人的价值

  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大事是什么呢?这是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我想,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先念念下面的道歌,好好的想一想:

  烧则成灰、埋则成土的东西,留下什么呢?不过是罪吧!

  人活在世间时,虽然认为自己非常宝贵,但却很少人能够在死后七、八十年或上百年仍长久的被世人牢记。因此,虽然认为现实生活中,自己这个身躯是多么的宝贵,但最后仍免不了‘烧则成灰,埋则成土’。

  前几天有位施主前来庙里,拜托我帮他整理族谱。追本溯源,将祖先的名册查阅完毕,一看,三、四百年前的人们只留下戒名(为名死取的名讳)。那时候,我有很深的感触:几百年过后,留在人世间的只是戒名。

  但是,像释尊经过了二千五、六百年后,直到今天,他的教义仍持续的留在人间。这样一想,留在现实生活的就只有‘生活方式’了。常常说‘我的身后之事怎么办都行,只要比我活在人间还好’的人很多,虽然这样说并没有错,只是,这所谓的‘比较好’、‘还好’,指的是什么呢?活在人间时,能够真正以做为一个人而拥有好名声的人,死后,拥有的好名声当能继续存留世间,但是,如果忘记自己是一个人而过盲目的生活,一旦死后,‘留下什么呢?不过是罪吧!’而其所留下的罪还继续存在人世间。这不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吗?认为自己的血肉之躯正是人生大事,这是不对的。真正重要的大事是运用这血肉之躯‘怎样生活’。

  人类生活方式的十态

  人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将会决定一个人的内涵,所以,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如何觉悟,也就渐渐的变成人生大事了。为了对这些事加以思考,我想,在这里特别提出佛教所指出的‘十界’。

  依照生活方式,佛教把人的内涵分成十个部分,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

  所谓‘地狱’,指的是极为痛苦的世界,想逃出或想做什么事都没有办法,因为在这个世界中,所过的生活令人痛苦不堪。可以说是十界中最坏的。所谓‘饿鬼’,指的是经常苦于饥饿和口渴,变成一种永远不知满足的欲望的奴隶。掉入地狱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饿鬼式的生活方式所致。所谓‘畜生’,指的是天性属于喜欢抱怨、发牢骚,只是一味的沉迷于食欲和淫逸的人,不知父母兄弟的分别,互相伤害、苦多于乐的生物。像‘畜生’这种人,岂止未遵循做为人所该走的道路,甚至连羞耻也不知道。用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就像动物一样,考虑到的只是自己的事情,过著自己任性、方便的生活。以上这三种人不可以称为人,因为他们有害于人,所以称为‘三恶道’,是一种比动物还低下的人。

  其次是‘修罗’,这种人喜欢斗争,似乎是为了相争而生存著。执著于自我,认定自己才是绝对的,时时与他人斗争。‘我是正确的。’‘不!我的比较好。’这样主张的话,当然,彼此的关系从对立变成争执。造成修罗有三个原因,也就是嗔、慢(傲慢)、痴。接著是‘人间’,这是指生活在苦乐参半的境地,也就是过著一般生活的人。这种人,有著做为一个人的心,也有做为一个生物的身躯。人不单只是靠著面包生活,但没有面包也无法活下去,经常受到这二种心的影响,像二条藤蔓似的,迷惑著、烦恼著。对于事情的解决和事情的成就,一会儿喜,一会儿悲,过著忽哭忽笑的生活。再其次是‘天上’。这是个无悲又无喜的世界,一般而言,可以说成‘理想国’,同时也可以说是‘有顶天’(欢天喜地)的状态。

  以上的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这六种生活方式称为‘六道’。不断重复这种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谓的轮回。越能觉悟到‘人’的话,就越能明白这种情形,并且能不断的看透。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正在得意洋洋、欢天喜地之时,忽然,一个倒栽葱掉入了地狱。另外,迷惑、烦恼、痛苦,自己无法达到的目的,被其他人相争而去;不顾体面、不修边幅的生活方式,如果有利可图就为所欲为,掉落的地方,正是地狱的底部,也就是六道轮回,一生就不断的重复如此的行为。能够注意到不可以过著这种愚蠢生活的人便叫‘声闻’,听著良好的教义,自己也能以做为一个人而记取正当的看法和想法,为了使行为举止得以完成,而持续的加以修练,‘声闻’就是这样的人。在学习做人、修行做人,看到水往低处流时,注意到‘啊!原来如此’。因著自然、物理和人相遇的缘份,觉悟到人间的法、人生的道理,慢慢的就能使自己成长的人就叫‘缘觉’。这种声闻、缘觉又合称为‘小乘’,因为是一条专心一志于本身修行的道路,所以在这里一定要稍加解释。

  只是自己一个人安心并不算正确。只是自己一个人喜悦的话,以做为一个人而言,仍属美中不足。如果能真正觉悟到使自己存在的究竟是何物的话,就能明白自己和他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自然的道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法则,自己依著其他人活在人间,不也应该使其他人活下去吗?不,应该是一定要使其他人活下去,这就叫‘自未得度先度他’。自己虽然尚未获救,首先,能够救别人的话,即使是自己一个人,拥有这样的承诺、誓言,而让许多人觉悟到人之为何物,希望自己能够活出做为一个人的真实意义。毫不顾虑到自己,只是为了他人而活在人间。以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就叫‘菩萨’。这应该是人所希望的一种理想吧!其次是最高境界的佛。这是过著如同自然真理般生活的人,也是人间最崇高的理想。

  像这样,佛教把形成一个人内涵的生活方式分成十个阶段,我们彼此的内涵究竟属于哪一个呢?

  每个人都拥有佛性

  即使是一个人的内涵当中,也拥有这十个阶段的生活方式。一看到可怜的人,绝对没有人只帮忙却不出力气。也没有人看到困惑的人、受苦的人而不施以援手。‘自己是不是已成为像菩萨般的人吗?’这样一想,不仅有时因为成功而欢天喜地,有时也会被失败的人添麻烦,自己一筹莫展,陷入如地狱般的窘境,重复著六道的轮回。

  每人都有佛性,如果能依此而活固然很好,但是,我们总是照著自己的方便、任性过活,所以,自己只是过著让自己陷入痛苦深渊的生活。但愿,能以佛菩萨的理想为目标而活,并且每天不断的修行。另外,我也认为这条道路正是人生的道路。

  为了使自己活在真实道路上,让我来告诉你们到达这条路所必经的各种路线。首先回顾自己到目前为止过著什么样的生活?注意观察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在这里下定决心,不就能够理解而进入佛道吗?因此,当我们考虑发挥自己的佛性,和做为生物的人时,从我们过往生存之道,到目前为止所走过的路,希望能够回顾一下:自第二次大战之后,到现在为止,我们究竟是如何生存在这世间。

  钱带来的‘幸福’究竟为何?

  因为战争,而体验到悲惨的最大极限。这些人的生活情形,是无法用一句话来说清楚的。这些人的亲生父母战死在沙场上,家庭毁于战火,骨肉失散,而成为一个飘泊天涯的孤儿,徘徊在荒废的街道上。有些人的丈夫已战死,身后留下三、四个小孩,又遭到战祸的波及,身上仅穿著一套衣服,无家可归,也没有东西吃,每天发呆的度日子。已战死的人已属过去,但是留给活人的悲哀却永无止境。战败当时的生活,大概相当于人类以前动物式的本能生活吧!也就是说‘为了吃而工作’、‘为了活而吃’,这种生物本能似的生活方式。当时有不少人,正是过著以‘吃’为生活首要目标的日子。这不正是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很难到达‘天上’的境界。

  经济复苏后,由于已受够了经济恐慌的贫困,一心只想:‘一定要过好日子。’常常听到人家说:‘世间再也没有比贫穷更苦的了’、‘没有钱和没有头,意义是相同的’。确实是这样吗?过了五年、十年的岁月,以韩战和美军特需为契机,使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衣、食、住各方面也慢慢的齐备时,自己和邻居或友人的生活相比较,心想,自己的衣、食、住一定要更好,因此更加努力工作。正因为有过贫困痛苦的经验,所以不知不觉中被‘幸福’这个名词迷惑,而沦为欲望的奴隶。

  ‘幸福’必须以良好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与其给他们学问,还不如让他们进明星学校,或让他们走入大公司,至少薪水多一点,能过著富裕生活,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孩子就没有幸福可言。这样的想法,深藏在为人父母的内心深处。贫困的经验,与其说是一个人内涵的问题,还不如说是渐渐变成拥有经济条件的内涵,那就是一种幸福的看法。‘第一是钱,第二还是钱’,为人父母总认为从这个地方开始就是孩子的幸福,我这样说会太过分吗?现代的社会风气实在令人觉得悲哀,一切以经济为主,并以此来认定幸福。因此,人人在不知不觉中,也以这种想法来生活,难道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吗?

  这样的爱,因沉醉在高度经济发展中而未能觉醒;不久,美元危机、石油危机接踵而来,经济发展突然变为低成长、零成长,渐渐的,经济至上的梦也随之清醒,从经济和生产的立场所产生的价值观,演变至提倡为了人而尊重人的主张。为了人类而产生的经济,为了人类而办的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我想,这本来就是一条必然的道路。

  ‘衣食足’也很难对真实有所觉醒

  思考战后的道路时,一直到提倡人应该还原到人,共经过三十年的岁月,所以,虽然没有自大、夸耀,衣、食、住大体上还过得去。这些担心和不安已解除了,我想这正是大家必须从忘了身为人的梦中醒来的时候。

  但是,不知是因为惰性,或人的脆弱,或是未成熟所致,虽然知道这是一件大事,却很难有所转变。没有流下死别的眼泪就不会觉悟。遭遇到痛苦或意外事故,如果还不到生死关头时,也不会觉悟。遇到重大的失败,如果还未吃到一切都付之流水的苦头,也无法觉悟。还没碰到爱情的悲惨结局,也不会觉悟。这种人类的脆弱或者不成熟,我想反过来说就是傲慢。要不然便是,执著于更高经济生活的气氛,或者是不想涉及人性以及真实的东西。

  谋求及醒悟人的真正意义,以便活出人的真实道路为主旨的宗教,因为有的是以一个宗教团体的形态出现,但这种追求,与现实生活中真正意义的幸福依然是不同的,只不过被像泡沬般的幸福幻影所迷惑。这些人对幸福的愿望以及进一步以这种盲目的愿望为基础而敷衍宗教,因为这二个原因,不仅谈不上觉悟,反而渐渐地为现实利益掳获,成为一只只为追求幸福,却不解幸福的真义的迷途羔羊。在过去的日子里,不!即使是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尚未从这个梦里醒来。对此,作为一个佛教徒的我,就像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所觉知的,一直苦于这种罪的意义。

  战后的岁月,忘记了人的美好本质,沉醉在贫困的时候所营造的幸福观里;而这种以经济为一切主导的情形,正是现代社会的习气。因此,在世界上成为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每个家庭在经济上也日渐富裕,战后贫困的迹象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起的是满眼繁华。

  但是,产业所带来的公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位居要职者的心又如何呢?欲望已氾滥成灾,人人变成欲望的奴仆,人间的伦理、道德也都变成伪善。人类最根本的美好的爱,也因为变成执著于私爱的生活,自己和所爱的人都非常烦闷和痛苦。但是,不久因低成长经济和零成长经济所致,还原到本来的征兆又出现了,这莫非是天意?

  ‘蚂蚁’、‘蜘蛛’、‘蜜蜂’三种生活方式

  回顾战后,原本是为了保住生命而过的动物似的生活,接下来是欲望达成的时代,最后回归到人本身的时代。当我把这几十年大体区分为这三种生活方式时,想起了下村湖人在《人生论》这本书中提到的例子,即:蚂蚁般的生活方式、蜘蛛般的生活方式以及蜜蜂般的生活方式。这种分法,我认为就像是战后至今的生活方式。

  首先,是蚂蚁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为了维护肉体,为了生活而生活这种生存本能的生活方式。蚂蚁虽然勤奋努力,但可以说是集团的生存,只是为了生存。能够吃的东西,例如蜻蜓的尾巴、蛆等等,不管是什么都加以啮咬,搬回巢中。为了吃而劳动,为了延续生命而生存。这是一种不顾他人,只为自己和种族而活的生活方式。为了自己,也就是一种做为生物所有的生命欲,毫不考虑别人的目光和无羞耻心。我想,这种生活方式和大战后两、三年左右的生活情形非常相似。

  至于‘蜘蛛’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欲望的、打算的,也就是一种‘劳力少,获利多’的生活方式。蜘蛛不管刮风下雨,在确信猎物落网之前,总是结著网,并且认定这是招妙计,便稳坐在网的正中间,等待猎物自动上门来。人也是一样。在决定生活圈之前,即使不情愿仍努力进取,各方面都非常用功学习。一旦出了社会谋职后,心想:‘这样一来,生活便可确保。’因此,大多数的人就这样一天天的过日子。自己的想法、欲望能实现的话,便下功夫,努力百倍;一旦觉得所做无益、毫无利益可图,则一切都会停止。先对自己的能力加以盘算、判断之后,如果没有利益,就不会拿出自己的力量,真可说是‘抱著金碗饿肚子’,这种人的生活方式也太过于功利了。

  其次是‘蜜蜂’的生活方式。蜜蜂选择自己想要的花,它并不会侵犯到花,只是汲取花蜜,再将自己拥有的能力加以混合创造出蜂蜜。人也是这样,善加运用自己的能力,所过的生活才是人生的成就——从外界各种事物中选择自己所认定的,并吸收外界的事物使得自己的能力更加提高,用尽全力、竭尽心力的生活下去。这是自己所创造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以人格为主体的生活方式。

  这三种生活方式,不仅代表战后走过的道路,也可代表各人的生活方式。从报纸、电视等等新闻媒体所看到的社会现象,例如杀人、强盗等,这些生活方式就像蚂蚁一样,只是顺著自己的本能去生活。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大半就像蜘蛛一样,都以功利的、计较的想法为出发点去过日子。当今的社会中,则不仅不会受到这种习气的侵害,相反的,已经有所超越,在这个世间,能够过著人的真实道路的生活方式、品格完美的人并不少。当我见到这种人,内心就感到无比温馨,心想,世间有这么美好的人就足以放心,心中也由衷的敬佩他们。这就是一种蜜蜂似的生活方式。

  就像刚刚提到的,不管是谁都拥有这三种要素,只是在这三种之中孰轻孰重而已。也正因为如此,所过的生活方式,也由蚂蚁般的生活方式到蜘蛛般的生活方式,再到蜜蜂般的生活方式。

  所谓人生,就是端视这个人的意志如何,能够过哪一种生活方式。就像这样,自己是站在哪种立场,如何管理自己而生活的呢?更进一步的说,这个人的内涵如何,自己的人生也就像那样。所以,人生既不会超过这个人的内涵之上,也不会低于其内涵中,只是一种完全照著自己内涵的生活方式。

  探索人为何、人生如何,觉悟到自己的真实,往自己真实的路上走去。如果能在这个誓愿下生活,就可以说已活出自己的人生真义,活出自己的人生。我想,能够下定决心要过这样的生活,要成为过著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是一件最重要的大事。

  割舍自己

  ‘身、口、意’的功用决定‘人的内涵’

  当我们听到一些事情,或是读一本书,以及经由其他消息来源有所领悟时,加以反省:‘好!从今以后不这样过日子了。’心里虽下了这样的决定,事实上,将它付诸实行却难上加难。

  人虽然知道应有的‘生活方式’,甚至已觉悟,但仅仅这样就能实现是不可能的。先前已经说过:‘人生就是端视这个人的内涵如何。’但是如果不具备内涵,即便下了决心,也很难照决心去进行。这也就是修行的必要性。

  形成生活方式的因素,可说是人的种种内涵,在佛教方面说成身、口、意三业。所谓‘业’,指的是功用和行为举止,意即是拥有身体的功用。古人说成‘所作’(举止、行为),实在是一种饶富妙趣的说法。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举止、行为又该如何,这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被父母或老师叫唤时,回答‘是’的同时,立刻起身,迈开步伐,以脚行走,脚和身体不急不徐的配合著,不显得勉强也不觉得无益。如果没有纯真、坦率的心,和积极的、专一的意志与生活态度,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其次是‘口’的功用。指的是使用什么样的语句,用什么样的音质和语调说话,以及是否即将说出口的话而言。例如说‘谢谢’时,如果一迳看著地面,虽然嘴上说著「谢谢’,我想对方也不会接受这种谢意的。这也就变成商业上的谢谢,丝毫没有感情可言。但是,只要心存感谢之心,眼睛和眼神都会将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脸上的微笑也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另外,就说话的音质、语调、发音上的‘谢谢’来说,并不仅仅只是口头上的感激,也表现出整个身体的谢意,能够传达到对方的心里。言语就像自古以来所说的‘语言的内在威力’一样,一句话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也能使彼此的关系恶化,因此,一定要善加使用。

  再其次是‘意’,也就是心、意志。在精神生活方面,意志的强弱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关键。前面也提过‘人生就决定在这个人的意志如何’,因此我们很容易了解,形成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便在‘意’的功用。而一个人的内涵也决定在意的如何运用。

  形成每天具体的、实际的生活方式,就是身、口、意这三种功用。使得这三种功能发挥,需要一种能够决定意志的东西。每个人都具备本心、本性。这种本性中,也具备著想使自己成为真实自己的性质。所以,你们应该可以明了,觉悟这个本心本性,是一件多么重大的大事。

  一旦觉悟到本心本性,身、口、意这三业的功能,便能使其客观的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也能够使得身、口、意的功用朝著正确的方向进行,并且成为一个活在真实道路的人。禅宗里也明白的谈到‘见真本性’,这是因为没有觉悟到自己的真实性,其他一切都无法办到。

  战胜‘不成熟的自己’的过程便是人生

  ‘禅’有助于觉悟自己的真实性(佛性),并且成为拥有这种智慧的生活者。为了成为这样的人,便需不断的加以修证。即使是学禅之后,觉悟到自己的真实性,如果不能够加以实证,是很难实践的。因此,必须持续不断的加以修行证实。人生正是为某个有意义的目标而不断的历练。

  人类有著智慧以及作为一个生物所具备的肉体。因为有著肉体,也具备著让这个肉体生存下去的本能,所以,做为一个人,一旦不能确实自觉的话,便会任由本能所摆布。因此生为一个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是属于运用本能的五种欲望(色、饮食、睡眠、财、名)的人,还是被这五种欲望所操纵的人?更进一步的说,是运用身体的人,还是被身体所操纵的人?一个会形成人的生活,另一个则变成丧失了人的本性的生活。由于自觉到自己是一个人,便会在自己以前任由生活摆布的不成熟的自己,以及因为自觉而想重新生活的自己,产生对抗的生活。这种生活,正是信仰宗教的开始。想使自己变成真实的自己,宗教的道路,应该可以说就是人类生活的大道。

  自己为了要成为自己,为了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在与不成熟的自己相对抗时,便会产生纠葛。这种纠葛的结果,一个个都是战胜不成熟自己的证明。是否会再为不成熟的自己所左右,或者是再度与之对抗,逐渐的使自己成长,在这条道路上,内心一定会经历几次苦痛,但是,如果能加以忍耐则定能克服。

  割舍自己就能见到‘信仰的道路’

  越是觉悟到自己的存在到底是什么,便越能下定决心活出真实的自己。虽然想这样做,但是却很难做到。越是明白真实的道路,越能明白自己不成熟,但是纠葛的心的丑陋面又在这时候显现出来。

  道歌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把我映照在心镜上,一定很丑陋。’‘信仰宗教’这件事,如果以自己的解剖面来说,将会觉悟到自己的不成熟和自私,而为这种存在的丑陋所战栗。这时便必须加以忏悔,必须专心一致的修行,从而在这其中领略安乐与平静。智慧的宗教,便是使得自己曾一度想放弃自己,又能促使自己回复过来。在这之前,总认为靠著自己的能力而活在人世间,但是让自己拥有这种能力的,到底是什么?能够让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又是什么?

  另外,在社会中,和自己有关的工作以及所遇到的人,如果加以注意的话,自己的力量是一种原本就有的生命恩赐。如果了解这一点,我们岂能只说生存,不是应该说让我们生存才适当吗?

  这种对于存在的无知的忏悔,以及更进一步的加以实践,虽然下定决心要实践,但是‘实践’这件事非常困难。只是想到实践的困难,而且由于一颗自私的心,逐渐的为丑陋和欲望占领,也就变成一个不成熟的自己。换句话说,无法处理自己无能的软弱,在这种生活方式的伪善下,也就变成可悲的忏悔。

  所谓忏悔,指的是自我解剖、自我解放的身心。也可以说,彻底粉碎执著于身体、执著于自我的顽固之心,把自己无条件的托付给使得自己生存的生命。

  佛教中提到‘南无’这二个字,有人将它译为‘回归到基础’,也就是生活在信仰中的意思。以下介绍活在绝对信仰中的竹部胜之进先生的解析、解放自己身心的忏悔的诗,希望读者更加明白确认自己的本心:

  长久以来,我一直处于迷惑的状态

  一直迷惑著

  一旦迷惑,便不知觉悟

  我是个带罪的人

  虽然执著于一己之见,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正处于迷惑的状态。因为没有觉悟,不知怨恨了多少人,也使得其他人困惑。这首忏悔诗便是描述这种情况。因为执著于一己之见,所以无法见到真实的自己。我们把不能觉悟自己的情形,称为无知无明,而且再也没有比自己不能觉悟自己还重的罪。

  竹部胜之进先生,更加以‘忏悔’为题,写下这首诗:

  是件可耻的事

  如果可耻的活在人间

  是件可耻的事

  如果真正明了自己的存在,应该可以感受到‘活在人世间’这种近似战栗的法喜吧!但是,如果执著于一己之见,并且不知道自己正执著于一己之见,这将‘是件可耻的事’。能够见到清明、自我存在的人,这实在是一种纯真的忏悔心情。如果不能解析自己的话,就不能觉悟真实的自己,也不能生存在人间。

  ‘活在人间’,这种忏悔中的感动,我想,如果再引用一首木村无相的诗,会更加深这种心情:

  架子上

  葱

  萝卜

  胡萝卜

  像是等待著我出现般

  并排著

  为了我这样愚蠢的人

  蔬菜即使只是一种东西,但并不单单是这样,而是生命。‘为了我’,这样的心,是感谢与感动的心。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得深刻的体验。

  自己的存在,‘活在人间’,在心底深处意识到之前,自己和自己是怎么样的对决呢?我想,即使是竹部先生、木村先生,他们的心中,也一定有令他们感到棘手的藤蔓。他们一定经历过烦恼、痛苦、嫌恶、绝望、几度徘徊在生死的关头,而且也一定流过不少的泪和血。透过自己一点小小的亲身体验,想想这二人的宗教道路,我不得不对二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能够为‘生存’所感动吗?

  仔细想想,我们总认为知的能力是自己所创造的,并且任由自己自私的存在著。把这样的自己当成绝对的,‘拘泥、受限制’,想过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渐渐的,也就变成一种‘安排’的生活方式。

  之后想要这个,也想要那个。而且有了这种认识和想法之后,不只是明天或后天的事,五年后、十年后,甚至晚年或死后之事都加以安排。由于这样的安排,对已感到不安的将来,更使自己沦为欲望的奴隶,并且渐渐觉得无法满足现今的生活。

  为此,原本无上宝贵的一天,也就变成描绘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这种对幸福的设讦,便使整天都想著各种手段,而自己也被自己这种知的能力及欲望所侵犯。不!虽然被侵犯,但因不安与不满已够令人恐惧,一边叹息时,已忽略了被自己这种念头的安排所侵犯。不只是没有注意到、不知道,一旦不能如自己所愿,便把一切罪过推向别人:‘那个家伙真是祸根’、‘如果他肯帮助的话,不就顺利了’、‘都是那个家伙的错’、‘都是你的不对’等等。结果,人间、社会、政治都有错。之后,便陷入了悲观与绝望。对于已经无法达到的目的地,已经变成不察人事的愚人。在舍弃一切之前,如果尚未到达山穷水尽的话,就觉悟不过来,因为被自我及欲望侵犯的恶梦尚未觉醒。

  一旦醒过来,回归到本来面目的时候,在这之前见过、未见过的事物都能渐渐看清,而且被认为是重大的事也会变成毫不在乎的芝麻小事;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会逐渐被加以重视。以前只是一味的认为是靠著自己的努力而活,也能感受到并不是这样,而是有其他的事物让自己生存。在惭愧中存在的自己,将会感动于目前的生存方式。

  竹部胜之进先生曾经如此吟咏过回归到本来的境界:

  得救的人

  如果得救的话

  原本得以得救的事情

  亦不存在了

  正因为自己无法见到真实,虽然本来能够得救,能够活在被救的地方,但是,却无法目睹这件事。一旦能够打碎自我就能渐渐的看到。看到之后,价值观自然而然会随之转换,也没有所谓可求与不可求了。所谓‘原本得已得救的事情,亦不存在了’,是说生活在宁静、安乐之中,拥有肉身而能渐渐的明了。回归到本来的自己之后,就能产生真正的见解。

  接下来,也是竹部胜之进先生的诗:

  不管下雨也好

  天晴也罢

  不管失去也好

  得到也罢

  不管死亡也好

  生存也罢

  即使下雨、天晴,即使失去、得到,即使死亡、生存,都无所谓,虽然相对的生活著,却也超过相对,而安宁的生活在一元世界里。能够如此生活,就能称为活在刚开始的真正的自己,也能够全心尽力的活出自己。

  禅语中有言:‘你看,双眼的神色,即使不会说话,却像是能够说话似的,表现无忧无虑。’良宽和尚非常喜欢这首诗,时常加以吟咏。想像他吟咏的神情,如果视人生为苦的人,是无法见到这种神情的。不只是脸上露出微微的一笑,连全身也都能感受到这种愉悦,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但是,仔细看他的眼睛,在他微笑的眼睛深处,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威严的光辉。良宽和尚也如同孩子般活在充满喜悦的童心世界里。而在其深处,‘你看,双眼的神’,他以这种严厉态度来自我对决,所散发出的智慧与岁月的光芒令人钦佩不已。

  为了活在自己的真实道路上,为了要使自己成为自己,每个人都会一边流著血和泪,一边向前奋斗。为了要自我解析,如果没有这样做是无法得到的。为了要活出真实的自己,为了要创造自己的人生,就必须自我解析,回归到本来、获得重生,如此才能堂堂正正的活在真实的道路上。

  人使得宇宙生存

  另一个自己使自己得以呼吸

  仔细回顾一下日常生活,我们无视于美好的身躯,认为自己的存在为理所当然;不!甚至没有注意到这是理所当然。拥有这个身躯,我们只把目标向外,希望得到幸福,希望有好的运气。仔细想想这种生活时,我不禁要自问:这样可以吗?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内涵而生活著,可以说是真实的活出自己吗?如果真正的觉悟到人这个身躯的美好时,自己应该能再度的发现自己,再度的自觉到自己,生活也会朝气蓬勃起来。

  之所以会把心向外,我想也是因为没有觉悟到自己的尊严及美好所致。因为忘了自己内部的开发,也就迷惑于外部社会的风气及评价。一旦没有注意到自己已被迷惑而持续生活的话,随著成长,渐渐的不再是自己,只是模仿别人所做的事。这样的生活将会削弱自己的能力,所以如果不依赖别人的话,就不能安心度日。这样一来,每天都是带著一颗不安的心,焦虑的过日子。所以,从来没有想过人生有什么意义?为了什么而来到人间?自是理所当然。

  夜里想睡时,怎么也难以入眠。心想不睡不行,而迷迷糊糊的睡去。睡著之后,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但是,偶尔还会因为闷热而踢掉盖著的棉被。心脏仍旧彻夜的跳动著,因肺使得我们呼吸,这就好像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另外,昨天所吃的东西,隔天一早便到厕所排泄出废物,这也不是自己所决定,使得我们生存的还有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生命。虽认为是自己在培育自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培育我们的另外一个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这便是生命的智慧。

  不管夜晚还是白天,由于生命持续存在,使得我们的身躯得以发育,而拥有这个身躯就能掌握许多事,使得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门舍弃体中尘埃的是谁?

  陶艺家河井宽次郎先生,曾在自著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春天下著雨。所有的一切因那只手而摇动著。是谁使得我们打喷嚏,谁又未经我们拜托,却让我们舍弃体中的尘埃......’他看到了生命奇妙的作用,看到了本性中的作用。

  这就是生命的作用、智慧的功劳。地球形成后,从地球上出现生命的二十亿年前开始,一直到今天,从父母亲身上承继而来的生命,在母体内经过十个月,形成了人形,随著出生的第一声啼哭,来到这世间,形成生命的本性。说到这里,应该就够了,但是,我们不得不仔细看清生命的不可思议之处。含著母亲的乳头吸奶,不高兴时大声的啼哭,这些能力,并没有人加以教授,这是生命的本性作用,是一种智慧。

  含著乳头边吸奶,边抬头仰望母亲的脸。这个看母亲的印象,已经烙印在脑海里——给自己奶吃的是母亲,而且能够记住不是母亲的人是父亲。看著映入眼睛的东西,听著入耳的声音,分辨音色,并将这些记起来。至于鼻子、舌头也是同样的情形。

  像这样,在人体中拥有美好的作用,是生命本身的具体表现。但是,拥有这些作用的身体,一旦心志无法运作,即使看了也看不清楚,即使听了也听不清楚,所谓人,除了用‘妙’这个形容词外,再也没有更恰当的说法了。

  因有这样的人的内涵,人生就是看当事人的意志如何,而决定过怎样的生活方式。人,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丑恶的,端视意志如何而决定。

  人类的眼睛,可以看到遥远的地方;耳朵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只有双脚一旦离开身体就无法发挥机能,也就是说无法离开跟前。我认为在人体中,也有著人类生活的道理。所想、所思虑的事情,能够及于未来,也能追溯过去。希望、梦想,这些都可以做到,唯独双脚不能离开现在。明天是明天,理想归理想,但是,现在必须生存下去,或许也可以说这就是人。

  叩拜双脚

  人类拥有向前行进这种功能的双脚,却不能二脚同时前进。运动会等竞赛中,倒是有把两脚绑起来竞走的比赛项目。跨出右脚的时候,左脚为了使其前进而成为支撑的力量;而为了使脚前进,右脚也变成支撑的力量,两脚相互作用而能持续的向前进。这也存在著一个很有意思的道理,我认为便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基本生活,所指示给我们的正是生活的原点。

  脚的机能不只是用来走路,它还能跑、踢以及跳,这样的机能是谁给予的呢?由于这项机能的扩大,导致了脚踏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等的发明。

  拥有这种机能的双脚,如果没有想走、想跑的动机,无法发挥它的功能。东井义雄先在《植树必从养根起》这本书中,曾写过这些话:

  从未想过去叩拜妻子的脚。虽然想放弃,但是如此一来就太对不起德永先生了。所以,急忙做跪拜的姿势,脱掉妻子的短袜。

  我吓了一大跳。虽然妻子已嫁给我三十八个年头,看到妻子的脚掌还是第一次。心里想,应该是蛮可爱的,一看,天啊!竟然是如此粗糙的脚掌。......自从嫁给我这深山里的穷小子,每天背著薪柴,走在险峻的山路上。为了不使自己在布满岩石的山路上滑倒,便把力量集中在趾尖上,使力的踩著、踩著,持续了三十八年,使得脚掌变成这种样子。把我留在家里看家,代替了原本应该每天奔波在外的我,耕田、运肥料、播种,和泥土生活了三十八年,所以才变成这样的脚掌。这样一想,我的心里好难过,意识过来时,不禁以认真的心情叩拜妻子的脚。

  东井义雄先生的人格以及辛苦持家的妻子,实在令人欣赏。从这则例子中,我们可以学到拥有的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

  一步一步运用双脚的动作、叉开双脚使劲站著的动作,以及盘腿的静坐方式,仔细思考这成为人类生活基础的双脚,不禁使人兴起感激之心。

  坚毅的人将二只手当八只手用

  接下来是手。显示出手的功能及德行的是千手观音,从其造像中,可以见出手拥有抓、握、压、拉、打、按、写、提等等的功能,是谁让我们的手拥有这些功能呢?除了‘妙’字外,似乎没有更贴切形容的词。由于这样的手及指头,使得我们得以生活。人类的生活方式,不正可以说成是因为手的缘故吗?‘伸出爱的手吧!’就像这句话所说,手应该是人类的劳动中最为重要的援助。

  手,并不只是帮助自己日常生活的劳动,在家庭生活上,对妻子而言,是一双丈夫的手;对孩子来说,是一双父亲的手;对孙子而言,是一双祖父的手。以男性的立场而言,一定要扮演这些角色。

  只是为了自己日常生活而使用的两只手,以及为人丈夫、父亲、祖父,合起来八只手,这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哪一个比较重要呢?当然是后者。自觉到这样的关系,而拥有人格的人,能够将两只手当八只手用。但是,如果只是挂著丈夫、父亲及祖父的招牌,不能自觉到这种关系的立场,只会变成单单两只手的生活,即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双手美好的机能与内涵,可以说因著人是否产生自觉而有所变化吧!

  手的功能最具代表性的是千手观音,既能洗脸、吃饭,又能拿扫帚和抹布做清扫工作。既能拿笔、握锄头,又能在生气的时候用手揍人。看到可爱的东西时,也能用手加以抚摸。手的功能,实在数不胜数。

  如此美好的功能仍嫌不够,人类针对手加以思考,发明了许多东西。从碗及筷子开始,陆续的发明了洗衣机、吸尘器、治疗器具等等数不胜数的机器。文化及文明,都是靠著人类机能的扩大而造成。人类机能的扩大,也都必须靠这双手,即使千手观音拥有手的功德,应该还有超越它的东西吧!

  山村暮鸟的诗中,有一首是〈父亲之手的诗歌〉:

  与其说父亲的手是一双手,不如说是大的犁耙

  要是不把双手合起来的话

  是一双不知掠夺他人东西的双手

  也是一双生下来就是农夫的手

  就像从地面上挖出来般

  像是树根般的手

  这不正是人类真正的手吗

  有人说自己的父亲是笨蛋

  有人说自己的父亲是圣人

  无论如何

  只要想到那双父亲的手,自己就非常激动

  看到那双手时,自己总是泪流满面

  但是,就是这双手使得自己坚强

  就是这双手,紧紧拥抱著母亲

  如今,自己也能独当一面了

  故乡远在千里外的山脚下

  在天寒地冻的异地

  用著如同父亲般瘦干的双手

  在贫瘠不堪的田地上耕作著

  啊!自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恭恭敬敬拉起那双沾满泥土的手

  在这里,遥想热吻著那双手

  这实在是一首令人感动的诗。拥有双手的生活方式,或者应该说成生活方式的象征,只要是做为一个人,都会深受感动才是。

  另外介绍的是已经去世的演员,浪花千荣子小姐的作品。在她的《水样》这本书中,曾写了以下的句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晚入睡之前,我总是边用双手抚摸自己的身体,边说著慰劳的话:‘感谢你今天让我工作顺利,想必疲倦了吧!’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一种习惯。

  用双手抚摸身体痛的各个关节时,自己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在这个时候,自己才会加以反省。有时会自我斥责,有时会自我赞美。我觉得身体当中,排名第一且必须钟爱有加的便是这双手,我合掌默默祈祷,希望不要再让我的双手遭遇不幸。

  正因为是受过苦的人,正因为是能全心全意生活的人,所以能一边客观的观察、运用自己的身体,一边能够透过身体生存的生活方式,而形成了自己,和自我斥责或自我赞美的日常生活。像这样面对自己的双手,能仔细思考的存在,双手合掌默默祷告的自戒生活,似乎历历在目。因为常常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身体,所以不会受到身体的操纵。实在是令人敬佩。

  人类生活的实践,一定要靠著手和脚。所谓身体的表现,便是靠著手和脚所产生的功能。如同手脚般,默默的赋予我们各种生活机能。这种‘沉默’的赋予,存在著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手、脚,正是活出自己的具体表现者。

  爱语常具有回天之力

  其次是口。

  为了要养活自己,吃食物的功能、使用词句表现出意志的功能,以及供给我们呼吸的功能,都要依赖‘口’。‘吃’这方面的功能,虽然是养活身体的方法,但是,有时却因为吃得过多而伤身。不管怎样,这些都只是自己本身的事。

  但是,‘言语’这方面的功能,虽然是意志的表现,有时候也会说出和意志完全相反的话。不管怎样,言语因为会影响到和其他人的关系,所以这项功能具有重大的责任。

  所谓言语,在表现自己陈述的内容时,将会使听者产生以下不同的反应:高兴、悲伤、自觉、失去自信心、振奋士气、生气、增进彼此的关系等等。再也没有一件事物像言语这样,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丑恶的。

  佛教中,有妄语戒,包含了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为了要社绝这四种妄语,必须加以修练‘口行’,也就是培养和言语有关的、潜在的形成力。人类对此,一直都煞费心思。

  有句话是‘爱语常具有回天之力’,告诉我们言语的重要,但是,只要有‘真言’、‘爱语’,就存在著坏话、前后矛盾的话、谄媚逢迎的话,以及天花乱坠、撒谎等等的话,所以,‘口’兼具善恶。我认为,一定要谨慎的使用言语。

  特别是在无意识、不知不觉中说出来的话。虽是短短的一句话,却可能刺伤人的心,而改变这个人的一生;因此,这种不知不觉所说的话尤其要谨慎。这种话因为和听者的平常心有关,所以,说者平时一定要自我修养。

  像是凝聚愿望般的一句话

  这是一句从朋友那儿听来的话,非常令人感动:‘人将死,其言也善。’

  T君是某家酒馆的老板,他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因父亲的一句话。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小小的酒馆,时运不济,遭到很多不幸、困难。当他接替父亲的工作时,正是家境最苦的时候。父亲的病也在那时开始恶化,成天躺在病床上。最后,到了临终之际,父亲睁开眼睛,对T君说:‘你要好好照料这个店,我把它托付给你了。’只留下这句话便过世了。之后,T君非常努力却并不顺利,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是一想到父亲临终的话:‘你要好好照料这个店,我把它托付给你了。’自己便靠著这句话支撑下来,勉励自己。由于不断的努力,才能有今天的成就。这就如同是生命的凝聚、愿望的凝聚般的一句话,这也就是真言、爱语吧!

  爱语是一股能使人振奋的力量。像这样,遗留下真言、爱语的日常生活中,认真的生活方式,我认为是一件重要的大事。我所想到的,并不是临终的情形。而是像这样的爱语,能够使得人生从拥有愿望开始,所说出的话就具有这种功用。

  关于说话这件事,现在要举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是在东井义雄先生所著的书中提到的,那时他还在当小学老师。以下是对于学生K所提的问题,老师所作的回答:

  ‘老师,当我把嘴巴“啊”的张开时,可以看到喉咙里面,有块难看的肉片往下降,这到底是有什么功能的东西?’

  ‘K,对不起,老师也不知道那具有什么功能。今天回家后,我再查看看,明天再答覆你,好吗?’

  老师一回到宿舍,马上把和人体有关的所有的书籍找出来,仔细的查阅,终于明白了。吞咽东西的时候,喉咙里面的气管和食道将会分开,如果从嘴巴进入的食物跑到气管的话就不得了了,将会使人窒息。为了不使这种情形发生,吞咽东西的时候,喉咙里面那个上下晃动的东西,就有盖住气管入口的功用。正因为这样,食物才能够进入胃里面。

  他了解原来是如此的时候,深深地感觉到汗颜。由于不知道那上下晃动的东西的功能,因此未曾说过一句谢谢,也从未想过对不起。不只是没有想到对不起,而且总是傲慢的认为‘是自己让自己生存的’,我便是如此的生活著。为了这样的我,从吸母亲的奶那个时候开始,使得我能持续的劳动的,便是这在喉咙内部上下晃动的东西。

  察觉到之后,一看,原来持续发挥美好功能的,并不只是这上下晃劝的东西。因为有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东西。因为有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因为有鼻子、嘴巴、胃、肠,才能将食物变为血液、肉、骨、力量。心脏片刻不停的跳动著。还有手上的指头,指头上有骨头,骨头间则有关节,所以才能握住东西。脚能够站立,也能够步行。因为有头脑,所以能够记忆、能够思考。这样的‘自己’,因为就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我真的好惊讶。

  东井先生实在太谦虚了。就如同告白中所说:‘是自己让自己生存的。’但是,使得自己生存的自己,其实是另一个自己。东井先生便是从这种惊讶当中,产生自觉。

  将自己投入其他人之中生活

  其实,人是另外一个自己使得自己得以生存的。由于这个生命,所以有了今天自己的成长。如果能真正觉悟到这种情形的话,在这之前,自己所认为的自己,不过是被建立起来的自己,所以用真正的自己来说的话,就能变成客观的自己。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生活,也就能客观的看待别人如同客观的看待自己。绝对的客观也就是绝对的主观,所以,也能理解自己和他人是没什么分别的。把自己投入其他人之中,在其他人之中生活,这便是佛教所指示的人类生活。

  从自己的立场来说,这便是丈夫、父亲、祖父的生活方式。而女性的立场则为相反,是妻子、母亲、祖母的生活方式。所谓活出人的价值,就是能够自觉到这些关系,考虑到其他与自己相对的人的立场;以及为了真实的活出人的价值,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自己。

  所谓爱会变成愚笨,指的是站在自己所爱的人的立场,去看待他的生活方式,更甚于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对待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情形会把自己变得空虚,然而,却也因为这种付出,而使自己逐渐的感到喜悦和发现生存的意义。

  藉著月光而看到月亮

  ‘眼睛’虽然给予我们看的功能,但是,一旦不甚明亮时,也就无法发挥这项功能。

  不要认为是用自己的眼力所见,其实是藉著月光而看到月亮

  就像这首道歌所说的,眼睛虽然拥有看的机能,一旦黑暗,就什么也看不到。不管怎么样,一旦不够明亮,就无法看到。这似乎也指明某个人类生存的原点。

  如果没有藉由明亮这所谓的外力时,眼睛的机能就无法发挥。这项眼睛的特质,不正是人类本身的内涵吗?我想,虽然拥有眼睛,也必须对自己本身加以考虑。人类拥有看的能力,不能只是把它解释为用肉眼所见就可以。用‘心眼’去看,这种解释才是所谓看的定义吧!

  肉眼即使藉著亮光,除了现象之外,什么也看不到。因为无法见到形成现象的东西,所以,现象的真实并不是只靠肉眼之力便能见到。用肉眼看到的现象,便把它当成现实来加以判断,这样的生活正是使自己陷入悲剧的原因。

  为了子孙,还是没钱来得好

  《朝日新间·耳》这个专栏里,出现了这篇悲惨的报导:

  滨松市一个夫妇都出外工作的家庭中,四岁的稚女被活活的烧死。在她母亲的忏悔中提到,原本三人的生活并非过不下去,但是受到一些邻居的怂恿,出外做临时工。

  ‘我只是想出外做点事,给自己的小孩买个玩具,我先生也不知道这件事。’这位太太边说著,边垂下哭肿双眼中的眼泪。

  这种夫妇都外出工作的情形,便是受到消费风气所迷惑,产生了给孩子物质上的享受,便是给他幸福的错觉,使得年幼的孩子变成钥匙儿童。以前是一种为了活下去,现代则是为了使物质生活更加富足。

  这一则新闻应该可以说是受到肉眼诱惑而产生的悲剧吧!新闻中也写著:

  察看火灾后的痕迹,断定起火的原因是小孩在六个榻榻米大的起居室旁边点火柴时,延烧到放在旁边的纸屑,而引起了这场大火。在烧毁的瓦斯炉上,还留有小孩想吃的年糕。

  这是一个在消费浪潮下消失的幼小灵魂。这种牺牲太大了。

  这场悲剧的原因在于,认为肉眼所见便是现实。只要不为现象所迷惑,就能看出形成现象的原因,也就是说,必须拥有看出形成现象因果的眼睛。这种眼睛称为宗教眼,也称为‘心眼’。

  不管是谁,避开悲惨的事故就要加以努力。不!不单单是这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并且希望活出人的真实性,所以,必须说能够觉悟因果的道理才是最为重要的大事,也就是拥有宗教眼。一旦打开心眼,自然就能产生道理,所以,几乎所有的事会依著这个人的内涵而来并且得到恩惠。之后,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步上人生的真实道路。

  曾经在《朝日新闻·青铅笔》这个专栏里,看到这则新闻:

  有一个老人到市政府拜访,在柜台上放一个纸袋,说:‘希望这包东西让身体不便的人使用。’就走开了。办公人员将纸袋打开,一看,里面竟有五百万元。办公人员急忙前去追赶老人,并且一定要他说出住址、姓名、职业等等,老人只留下这么一句话:‘请不要让我丢人。’就离去了。

  办公人员寻访的老人,所拥有的五百万是变卖祖先传下来的山林,做为城市的垃圾焚烧场用地而得的款项。虽然拥有这么一大笔钱,但老人心想:‘巨款将会使人心改变。对农人来说,根本不需要这笔钱。为了我的孩子及孙子,还是不要这笔钱来得好。金钱必须能够加以灵活运用,所以,还是把这笔钱捐出去吧!’

  现代的社会,可说是歪风盛行。但是一想到还有过著如此美好生活方式的人,我的心中充满喜悦,同时,也由衷的对这位老人表示深深的敬意。

  能够使用金钱的人,或许能够经由金钱而得到幸福;但是,如果没有活用金钱、有效的发挥人的作用的能力,反而会失去做人的根本。‘为了我的孩子及孙子,还是不要这笔钱来得好。’、‘对农人来说,根本不需要这笔钱。’这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说出的话。

  这位老人正是‘活出人性’,活在人类的正道上,并且加以实践的人。

  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可以知道觉悟的人明白自己,觉悟到生存是哲学,也是宗教。像这位老人这样,知道什么是金钱,也知道容易被金钱入侵的人性弱点,所以会说:‘为了子孙,还是不要钱来得好。’并且,捐献给这没有劳动就没有钱的世间,‘希望这包东西让身体不便的人使用。’这种杰出的生活方式,实在令人打从心底佩服。另外上这位老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愿说出:‘请不要让我丢人。’因为他觉得这是祖先所传下来的财产,如果挂上自己的名字,将是一种羞耻。害怕自己的名字为世人所知道,这是个多么纯洁、美好的人啊!

  能力是‘能够加以运用的东西’

  世间所发生的大多数悲剧中,很少不和金钱扯上关系。这是因为没有运用金钱的能力而拥有金钱,这样反而受到金钱的操纵。知识也是这样,没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反而会受到所累积的知识伤害,变成精神衰弱的悲剧。身体也是这样,受到健康身体的摆布而弄坏了身体的悲剧,也是因为拥有身体却没有好好运用的能力。

  金钱、知识、技术、地位等等,不管累积了多少,一旦没有做为人真实生存的能力,不仅不会幸福,反而会为这些所操纵的细项而酿成悲剧。

  但是一般人总贸然的断定,只要有钱、有健康的身体、能够毕业等等,将这些集合起来,便能够获得幸福。特别是各个经济大国,其所累积的财富,和所掌握的物资,一旦没有以做为人真实生存的能力来好好的运用,反而会变成悲剧。为了不致迷惑于收集到的能力,必须对于活用收集到的东西,以及形成一个人的因素加以考虑。忘记‘人格’的话,就不能称为人类生活,也就容易酿成悲剧。

  对于看清、觉悟人类到底为何物这件事,如果谁也不加注意的话,人类的幸福,不管如何希望、祈求,都不会得到。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可以说,产生哲学或宗教这种文化,应该也是必然的吧!人类如果不能觉悟、活出人生真义的话,不管做什么都无法达成。我想,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而使古人产生‘宗教’、‘哲学’。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不信教。’或‘我是个现实主义者,不需要宗教或哲学。’以及‘因为观念论或形而上学并不能使人生存下去。’等等,甚至有人连想都没想过。但是,既生为人,当然就应该探寻人以及人生的意义。

  ‘耳朵’和‘鼻子’开著孔的意义

  人和人的关系中,听到彼此的谈话,以致双方能够交流,拥有这唯一能力的便是耳朵。听别人的话而感动、哭泣、生气、高兴,拥有这种缘份的也是耳朵。耳朵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是因为听力的范围相当广大之故。正因为如此,受到各式各样杂音所苦的事情也很多。

  其次是鼻子。由于这项嗅觉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食物、住家、衣服等等,和身体有关的事情,受到鼻子之赐的事情也非常多。据说,鼻子是在母体形成胎儿的时候,最早成形的部分。也就是说,人类是从鼻子开始的。禅宗始祖达摩大师之所以会称为鼻祖,也可以说是因为这个缘故。

  人的身体,称为九孔、九穴之身,但是,很特别的,耳朵和鼻子,一直都是对外开放的不能闭合。和身体的内外交流不断的进行著。不!其实并没有内外之分,是一体的。鼻子掌管呼吸,是个有关生死的重要器官。一旦没有呼吸也就跟著死亡,所以最先形成鼻子的原因也在这里。

  人也必须拥有像鼻子般的人格。鼻子和耳朵,从形成之后一直到死亡,它们始终张开著,并未对自己、他人造成阻碍。该学习的地方就在这里。

  以前的人教导我们:‘让耳朵学习。’谦虚的听别人说话,然后自问是否有该学习之处。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谓听闻,首先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所以,这是相对生活的第一个条件。而且,要听到最后。对于对方的主张,首先要加以同意。学习这件事,最重要的地方便是同意对方的主张,之后询问自己,最后才质疑对方。如果能这样做的话,生活也会变得和睦。这种方法叫做‘听容’,在培养自己包容别人的人格上,是一个重要的修行。

  我认为现代人所欠缺的人格之一便是‘听容’这件事。正因为这样,也就成为自我主张非常强的人。不能够充分的听清楚别人所说的内容,而且,一旦和自己的想法相反,便拚命的主张自己的理论,就变成一场辩论,原本的理论也变成了争吵。本来,所谓的自我内涵,是指由外部所吸收的知识而慢慢建立起来的,所以我觉得,持续主张是绝对的并不正确。彼此认定是绝对的,就无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把真的信念或信条当成绝对的事物,应该是自己和自己相关的问题。即使在相对事物上,虽然凭著信念或信条来看待,它是件大事,但是,就连自己也无法过著顺心的生活,所以也没有其他人能顺心、如意的过日子。

  归根结柢,还得等到经过一段时间,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自己去体验。即使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也不能说这种正确是绝对的。另外,之所以会有反对,也证明不是绝对的一个证据。我想,我们一定要学习像耳朵这样,没有自己、他人的区别,永远敞开著、内外合为一体的特质。

  了解自己,宽恕、包容别人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

  A这个家庭,一家生活美满,毫无争吵的情形发生;B这个家庭,却争吵不断。有一天,B家的男主人遇到A家的男主人,B家的男主人对A家的男主人说:‘你家如此美满,真令人羡慕,要怎么做,才能过著像你这样美满的生活呢?可不可以把这个秘诀教给我?’

  A先生说道:‘B先生,这是因为你家都是好人,而我家却都是坏人。’

  虽然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人称为‘好人’,但是,一群好人皆主张自己是对的,彼此不知退让,纷争自然就发生了。

  自觉到自己是‘恶人’的人,心里总想所做的事会不会太过份了,像这样,能过著自己和自己对决的生活,绝对不会假装自己是好人,并且会耻笑内心的伪善。所以,即使主张自己的意见,也不要有想使别人言听计从的想法,别人有意见的话,要做到听容的原则。如果能够想想,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及思考的话,也就能一步、二步的渐渐退让自己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共同的沟通基础也能建立起来。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且都含有伪善的一面。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不仅不是消极,而是觉悟到自己内心与内涵的真正生活方式。说出自己的主张、自己想说的话,认为这是说出自己真心话的生活方式;民主主义也主张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以上的二种情况,有时也会忍住想说的话,这不正是伪善吗?也有人想,人必须积极的活著,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积极是件大事,但是,并不是不顾大体的主张自己的意见。所谓积极,虽然在自己的内心里非常有效,一旦照原状显现到外面的时候,一定会变成自以为是,自我主张。这种主张,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吗?这种互相争吵的生活,是人类所希望的生活吗?

  虽然外表看来是消极的,但是这种自我否定的极限,其实是最严厉、无私的极限。我认为,不如把这样的消极说成积极。即使说是积极,在许多场合中,应该还是有许多软弱的人,无法自我否定而主张自我。如果能在自我否定中超越自己,不顾自己的话,这将是一个多么积极的人!

  依赖自己就像是用竹篓来掬水

  证明自己活著的证据,便是还有呼吸这件事。我们都认为呼吸是无意识的。之所以这样,就像前面所说,还有一个自己,也就是一种生命本身的功能。另外,呼吸是和宇宙产生的一个交流,在自己的小宇宙中,藉由呼吸与大宇宙互相流通。一般而言,对於呼吸,我们总不甚在意,并且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现象。呼吸代表的正是生存,而且也是生存的证据。因著呼气与吸气而使得我们生存,所以,呼吸是生存的原点,而且,生活方式也是依据这个呼吸的原理。

  呼气并不光是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做到;同样的,吸气也不只是靠著自己的力量就能做到。即使在生存的具体的中活中,一旦超过自己的内涵,就无法表现出来。因此,不能够只有靠自己的内涵所吸收的东西。或许人生就是既不会超过自己的力量,也不会在自己的力量之下吧!

  实际上,由于存在著社会的相对评价,因此,可能会过度的高估自己,也可能低估自己,并且会产生反抗、乖戾、生气、哭泣等等情形。有些部分明明是‘借来的东西’,却认为是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内涵,并且以这样的想法,描绘出上天应该赐予这任性的自己幸福的画面。但是现实是,幸福并不只是依著自己的内容而得到。借来的部分就像是用竹篓掬水一般,所取的水将一滴不剩的流失,无法如自己的心意。只是知道、看到、听到,并不代表能力。借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人不管怎样感到痛苦、哭泣,甚至死亡,都能以这个身躯去体验;自己下了工夫,却还是产生问题;努力了,却仍失败。面对这种种的困境,只能把事情做好,亦即自己必须开发、创造自己,否则实力与自己的力量也就无法产生。没有这种能力的话,也无法形成真正的自己的能力。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总是执著于自己的想法,只会变成无法如意的结果,以及被拉锯战般的作茧自缚所苦。就像经典上所说:‘我们都是空手来到这世上,然后又空手回去。’这句话便是要我们定下心来,告诉我们:‘我,其实什么也不是,而这样的我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不由此来考虑生存的话,一定会变成欲望和自我执著的奴隶,以及被自己的想法所束缚。

  另外,必须觉悟到人是藉著呼吸,也就是呼气与吸气而存在,是活在生生灭灭无常的自然中。活著的自己,如果以本来的我来说,是什么也不是的自己。一旦敢这样说自己的话,这样的我就成为被活用而存在的我。

  呼吸是自己存在的证明

  如果能努力的、全心全意的生活,大概就是所谓的‘生活’吧!如果不能全心全意的活出自己,而拘泥于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任性,将会迷惑于世间常识的价值,并且会患得患失,好恶无常。所以,很多事不能如自己所愿,自是理所当然。

  人类的生活,虽然必须有丰富的常识,但却无法受到常识的操纵。人类的生活,因为不是从‘只有我’的立场开始,所以对于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情,也要忍著去做;喜欢却不能做的事情,也要忍著不做。另外,对于只有损失却必须做的事情,以及有利益却不能做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情形都有可能发生。能够杜绝这些情形而过生活是件重要的大事。

  即使是呼气和吸气,也都有其限度。所以,要恰如其分、全心全意的呼吸。而且,必须弄清宇宙虚空和自己其实是一体的。呼吸是自己存在的证明。而像呼吸般的理想状态是生存的基本,也是生活的状态。对于自己所言、所行都是自己存在的证明。所以,要从为常识所操纵、被身躯所束缚的生活中,转换成虽然过著常识的生活,但是,要如呼吸所启示我们的,往使自己活在自己和别人是一体的认识上踏出一步,运用这个身躯、活用这个身躯,并且活出真实的自己。

  即使明天即将死亡也不会后悔

  身躯因生命的功能而有具体的表现,所以可以说是生命本身的表现、生命的现象。但是现象一定会消失,因此人的身躯,可以说是有限的。具有现象性的这个身躯,因为是一个不知道‘何时’、‘何处’、会变成什么样的身躯,所以,或许明天就会死亡也说不定。但是,也可能持续的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岁。一个人或许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亡,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都没关系。必须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来生活,这是件重要的大事。这里必须注意到的是‘如何生活’的问题。

  即使明天即将死亡,也不会后悔,即便活到一百岁,也要有心理准备。‘那么,该如何生活呢?’这又变成了如何将这二种视为一体、如何生活的问题了。而明天也不知会是什么样子,因为尚未来到。虽说是人生,自己能够拥有这个身躯,参加自己的人生,也只有今天一天。严格的说,只有现在的这一刻。以下介绍的是,江户时代的高僧白隐的老师正受老人的教义‘一天的生活’:

  某个人曾对我说:‘你对世人所说的“一天的生活,可不可帮我想点办法,使得我能够精神健全,而且,得到养生之道。”如果是问到该如何做时,如果能把一天当成千年万年的开始,在一天中努力工作的话,就能度过这一天。但是,一到隔天,又故态复萌,往往变成怠惰的一天。到最后,朝夕都是这样过,而且,想到明天还能想办法,所以又怠忽了,把今天当成已消失的一天,心也就远离到其他地方,变得马马虎虎。总而言之,认为今天的事就像是生命中靠不住的人,也将会草率、马虎的看待今天的生计。其实,应该努力的工作来过完今天。不管多么痛苦,能够想到痛苦仅止一天,自然容易忍耐的度过。即使是快乐,也能够想到快乐仅短暂的一天,应该也不会沉迷于此。一些愚蠢的人,之所以不孝顺父母,正是认为人生还很漫长之故。能够想到单纯一天接一天的话,应该就不会有感到寂寞、无聊的人。能够想到单纯一天接一天工作的话,即使是千年、万年也能胜任愉快。无论如何,把一天想成一生的话,那就严重了。一生虽然是漫长的事,但是,没有人知道今天之后的事、明天的事、一年、两年,甚至百年、千年的事。如果把死当成极限,就很容易被一生所骗。所谓的人生大事,便是今天、现在的心。如果将它马虎度过,也没有所谓的明天可言。大多数的人,总是想到遥远的事,计画遥远的事,都没有注意到已经失去眼前的今天。

  他很恳切的对我们说明每一天的重要,越加以深思,就越能了解人生中每一天的重要性。人们总把尚未到来的明天想成五年、十年,由于存有这种想法,也就把今天这一天浪费掉,不知道充实一天来度过一生。没有充实‘眼前的今天’,又算得上是什么人生呢?我们要把正受老人所指示的‘一天的生活’当成重点,当考虑人生时,也必须从活出真实的一天加以修练开始。

  珍惜每一天的人才真正的活著

  如果不能过真实的一天,这样的人生如何让人信服呢?早上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觉,这样的一天,常常会受到眼前的事物、别人的言语所影响,而变成当时的想法,因自己的方便而生活,以及常常以惰性的一天来结束当日的生活。

  古人把这样的生活,视为被二十四小时所控制的人而引以为鉴,并且提到要我们成为能运用二十四小时的人。即使是处于被动,也要想办法让自己回到主体上来。设法充分的过一天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会成为自我砥砺的生活,所以,生活就会自然而然的变得充实。之所以会祈求做得有意义、活得有意义,原因可以说是因为忽视自己脚下的一天。对于设法去过生活、细想自己的心思的内容,以及所作所为、凝视实际生活,这些修练自己的行为,如果能有这个心的话,就能够注意到其实自己还是个未完成的自己。如不能够真正的活出自己,不能够真正的爱惜自己,又如何去爱别人呢?

  不打地基的愚蠢

  有眼、耳、鼻、口、身、心的自己,必须做为一个人,加以活用这些功能,也必须活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人类的道理,人类的道路,都显示在人类的本性上。人类以宇宙自然为母而存在。人类本身,也就是宇宙自然的本性,所以如果能超越自我,遵循著这个本性而生存的话,道路就在这里。如果能活在这条道路上,就像是松树会长成松树,竹子长成竹子般,自己也能成为真实的自己。只是人往往受到自我主观意识的操纵,所以,如果能离开自己,逐渐的以客观的方式去生存,有时虽会遭遇挫折,但却也能因此而自觉。如果能如此用心而正确的去生活,自然而然人生之路就会逐渐的开阔。

  重要的是,如何培育这个身躯,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且,这件事谁也帮不了忙,培育自己,以及像前面说过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本身的事。

  只要是人,没有一个不希望得到幸福。但是,有许多人拥有求取幸福的能力,却忘了形成这种能力的基础。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三层塔的比喻’,这则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愚笨的有钱人。他从三楼眺望四周的景物,觉得视野辽阔,心中非常快活,深深受到这座塔所吸引。这位愚笨的有钱人,一回到家之后,立刻找来工匠,拜托道:‘我想要一座三层的塔,希望你们早点完工。’工匠们答应后,立刻著手兴建。

  经过数日,工匠们把石头并排著,开始打地基的工程。此时,有钱人前来视察工程进度,一看,一脸疑惑的把工匠找来,生气的说道:‘你在干什么?我不记得我曾说过要做这样的工程。’工匠不明白这位有钱人到底在说什么,充满疑惑的看著对方。愚笨的有钱人又说道:‘我才不需要地基,我不是说要建三层的塔吗?’

  ‘这岂不是太荒唐?没有打地基,没有盖第一、二层,如何能够盖第三层呢?’

  ‘反正我只要盖上面的三层就够了。’仍然生气的说著。

  听到这二人的争论,工匠们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愚蠢,实在感到惊讶,随之大笑起来:‘没有打地基,能够将房子盖起来吗?更何况是三层?他难道不明白若想盖三层,不打地基绝对盖不成的道理吗?’

  但是,这位有钱人仍旧以疑惑的表情,口中喃喃的念个没完。

  对于这样的故事,不管是谁,都会认为是荒唐、愚蠢的故事,但是,考虑到有关人生的问题时,过著和这位愚蠢的有钱人一样,所考虑的事情也相同的人,不是很多吗?

  只想求取幸福,是否已打下为了得到这种幸福的基础呢?是否能够拥有做为一个人所该具有的正确的看法及想法呢?虽然拥有这么美好的身躯,是否能够真正的培育这个身躯呢?是否对于工作抱有热情、心思、努力及耐力呢?是否怠忽了自己本身做为一个人的基础,而依靠著其他事物,只为了求取幸福呢?

  靠著他人这种没有基础而得来的幸福,就如同海市蜃楼般不真实。我想,我们没有资格如此不客气的讥笑这愚蠢的有钱人吧?

 
 
 
前五篇文章

心的方向—活出真实人生 第三部:禅是一把钥匙

心的方向—活出真实人生 第四部:超越的爱

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报应决定有

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肉食之害

 

后五篇文章

心的方向—活出真实人生 第一部:好好认识自己

了然法师:入香光室

地藏王菩萨灵感录

心然法师: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心然法师:地藏菩萨灵感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