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读《愚人食盐喻》有感(龙恩)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读《愚人食盐喻》有感(龙恩)

 

  龙恩

  修行人不贪于享乐,享乐的人不懂去修行。《愚人食盐喻》给了我很大启发。

  《愚人食盐喻》说的是从前有一个愚人,一次到远房亲戚家里去做客,亲戚便殷勤地招待他,烧了好几道菜款待他,可是忘了放盐、味道很淡,于是愚人便说:“今天的菜很丰富,但都淡了一点,不太好吃。”主人想起忘了放盐,于是便拿了些盐放进菜里搅拌,让他再尝尝。这回菜的味道都变得美味可口了。愚人不由好奇地问主人“你放了什么,菜变得这么好吃呀?!”主人说:“放盐呀,盐是百味之源,能使每样菜都好吃。”愚人自以为盐好吃,以后每餐都吃盐好,省得烧那么多菜了。于是到街上买了一大包盐,回家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哇!好苦!愚人苦着脸,以为是亲戚骗了他呢。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盐一样,适当地添加,可以使生活充满趣味,但太多了就会变得苦涩。比喻贪图吃喝玩乐固然不好。但过于苦行,甚至以种种苦行加于自身也是佛陀所不赞成的。又比如有人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如工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过分地热衷于名利,也会因过分计较而造恶业,生生世世因执著不休而轮回不息,岂不是自找苦吃。

  有的弘法者为了使寺院兴旺,向信众筹集净资建设寺院,这固然也是大功德。但不顾信众们的经济能力滥收,则难免使僧众们心生不满了。如执著于功德的大小,或以助资的多少来定对待信众的热情与否,则更易使人误解:佛教是否注重于钱呢?由此而退失信心。如此造成恶劣的影响真是得不偿失了。(生活中确有部分僧众有此疑惑。佛教内部也确实存在这样的弘法者。而这种执著功德的弘法者也毕竟只是少数,我们万不能以偏概全,误解了正信的佛教。)

  佛陀慈悯众生,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俱可开悟,门门俱可了生死。但现在有的人却贪多,将三藏经典拿来当作学问研究,每一样都试试,每一样都修修,到无常来临却变得措手不及,再堕轮回,可惜可怜!正所谓“贪多嚼不烂”。佛门六度中有“精进度”就是让我们专一而加紧修行。(精者专一之意,进者,进一步之意)净土法门实乃末法时期之第一方便法门,三根普被,老幼咸宜,但只一向专念,净念相继,决定往生极乐净土,不退成佛!也正如净土法门法师所要求的念佛应“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才是专一,才是真正的精进。如今有的净宗学人不一心念佛,却推崇“禅净密三宗兼修”,此亦如喻中之愚人,菜加盐已变美味,却偏自以为去吃盐一样,禅密不但修不成,就连念佛功夫也拉下了,成了“二吊子”,徒增笑柄。

  佛陀于过去世修行时,闻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半句偈,便舍身求法,如获至宝,终成正觉。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听得《金刚经》数句即已大受裨益,不久到五祖座下求法终成一代祖师。可见法并不在于学得多少。而在于修了多少。若能如法受持,则所得之受用无穷无尽。若不如法修持,即使学得满腹经论,也只不过纸上谈兵而已,没有半点受用。可也有人借“没空”为理由,连念佛也懒,这样说他怎么信佛,怎么虔诚都是假话。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喝拉撒,少一点妄想,少一点执著,少去自寻烦恼,那么不就有了挺多时间吗?信佛而不念佛的人,他的修行生活绝对会是像没放盐的菜一样枯躁无味,如能把万缘放下,一心专念,定会禅味无穷,法喜充满。不信?!您自己去试试。

  摘自《洛阳佛教》1999年第3期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墓魄太子止语净业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经》的人生启示(常静)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燃烧的六根之火(证严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意(印顺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普劝敬惜字纸 及尊敬经书说(印光大师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为法忘躯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济群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法温暖了我的家(赵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最珍贵稀有的微笑(郭惠珍)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山林”与“市井” (王雷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