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闻思修慧的真实意义:慈诚罗珠堪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闻思修慧的真实意义:慈诚罗珠堪布


  遇到佛法很幸运

  大家要知道佛法是不可思议、无与伦比的甘露妙法,是导师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经过了许许多多的苦行后,才给我们留下的甘露的法门。佛法一字千金,每字每句都有打开智慧的作用,能断除我们很多的烦恼、业障,对治我们不如理的心态。

  所以这一生得到暇满的人身宝,遇到这么殊胜的佛法僧三宝,能自由自在地学修佛法,做自利利他的事业,应该感觉非常幸运,这是千千万万劫中都难遭遇的殊胜机会。而且下一次几乎不可能像今世一样遇到三宝,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学修以大乘般若法门为主的佛法,行持这种闻思修弘法利生的事业。

  因此对于学修佛法,要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比上班工作、日常的生活等,都还要高度重视。每天之中的每一分钟都是如同黄金一样珍贵,应该要善加运用。

  只有佛法才能带来大安乐

  想消除心里的烦恼和苦,获得彻底的安乐,如果去找个中医、藏医,抓个中药、藏药,或者用别的外在的方法,想刺激感官,让自己彻底获得快乐,这是绝对做不到的,过去没有这样的情况,现在未来也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心里要得到真正永恒不退转的安乐,必须要学修出世间的佛陀的正法。能让众生彻底、真实、永远,像佛一样究竟大安乐的唯一的修法,就在佛法当中,尤其就在般若大智慧的法门当中,所以大家要高度重视。

  大家要在身心上真正获得智慧、慈悲和力量,这样的修行功德,不但自己能直接享受,甚至间接还可以让三界六道的一切老母有情都彻彻底底地断除烦恼,清净业障,远离生死苦海,趣向解脱光明大道。这些不可思议的诸佛菩萨伟大的事业,依靠般若的修行是完全可以搞定的。

  般若是一切烦恼的正对治

  众生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没有看到有漏法的种种过患,尤其是对所谓世间的快乐,也就是坏苦,一直上当,让自己千劫万劫地堕落在三恶趣,并且今后转生在轮回的习气种子每天都还在增加。但如果殊胜的般若智慧一旦在相续中生起,千万劫的烦恼种子习气的力量就以一刀斩断的方式连根断除了,因为它遭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治力量。

  学了般若法门就能知道,心和境二者都是观待后才有的,是假立,是虚妄的,是能所二取的戏论法,而不是本有的,不是自性有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完全就是如同梦中见到的山,并且见山的眼识也是一样的,两者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在虚妄分上,没有任何差别。如果你不是像研究学问那样,而是以修行为目的,以理抉择而引生出一个正见,那么这种正见一旦坚固而领会了,它的力量将会非常强大。

  所以般若的力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寂天菩萨在讲到“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极寂静”的时候,在名言显现上,甚至就飘浮到空中,而消失了身影。之后是在虚空中,继续给大家解说这样甚深的、无相的,可以彻底推翻一切戏论的殊胜修法。

  没有般若,佛法将流于形象

  现在很多人念啊,修啊,打坐啊,做很多看起来好像是大乘菩萨的行为,如果相续中充满了杂染的烦恼,对于一切的一切都是执著的,那么这些实际上都是形象而已,没有多大的意义和功德。比如说要弘法利生,会听到一些别人口里的赞扬,本来这个赞扬就像山谷当中出现的声音,是一个空相,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执著的,而没有般若智慧的人,就会对这样的名声放不下,看破不了。这样说你好就高兴,说你不好就不高兴,那还怎么能像圣者们那样直接做弘法利生?这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今生学修般若的殊胜因缘成熟的时候,你把这样的殊胜因缘放在一边,去抓一个次要的,说是想给一切众生做大利益,这等于就是在欺骗诸佛菩萨,在自欺欺人。

  闻思般若法的目的是为了修行

  大家学习般若大中观的目的,就是以三轮体空的般若摄持,对人,境,和事情,能当下“看破”、“放下”。如果我们耳里听着般若,眼里看着般若,口里谈着般若,但是平时依然是以“实有”的、“存在”的、“堪忍”的、真正“自性有”的心态来应事接物,丝毫未尝试学着用般若大中观的正确观察方法把它真正看透,这样就无法提高般若闻思修智慧。

  有一部分道友虽然很精进地看书,记住了很多般若的法相名词,但可惜的是,他只是按照世间学校里学习知识、研究学问一样的心态在学,没有认识到般若能对治所有二取所摄的迷乱,没有把法宝当成修行的殊胜的教授,没有准备去应用这些正在学的殊胜内容。

  我们很多人理论上不是不通,是通一点,但是他没有特别想去真正修行,或者不是特别相信这些法能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很多的作用。就像一个人很久很久没有吃到东西,好心人送给他了一个包子,他把包子拿在手里,嘴上还在一直说我很饿,却不知道去吃,那旁边的人怎么能帮助到他呢?

  表面上,大家确实遇到了殊胜的般若法门,但实际上,没有在自己的身心状态上体现出般若大智慧的妙力,没有以般若的力量触动自己。没有去真正享受这样甘露妙法的美味。这就非常非常可惜。

  所以大家要知道现在不是缺耳朵里听的法,不是缺眼睛里看的法本,不是缺旁边的佛友,缺的就是自己没有真正去运用、修行。

  般若的运用体验

  能够善巧运用般若的地方,就是大家的日常生活。因为大家的眼耳等,每时每刻都在见在听等,心也在分别。这些分别的当下,心和境二者平等都是虚妄的,是无生空的,这种空的真正的当下,是心的本性。当下万法的本性,都是能所二取空的,远离戏论的,起心动念的当下,见闻觉知的当下,现起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心识,什么样的形状,什么样的东西,当下显现的时候,都犹如水月一般,犹如梦境显现一般。如果学习了般若后,能这样提起正知正念护持而安住,那么当下很粗糙的,很不舒服的,很不悦意的,被境界控制住了的那个心,马上就会对内外任何法没有执著,很坦然的,成了很轻松,很透明。对一切的戏论法,在当下一刹那,没有看见,没有听到,没有觉受,但是在无分别的智慧当中,又是了了明明的,现而无自性的。这时就知道万法就没有离开过真如离戏的本体,就会对通彻无碍离戏的无生大空性本来面目,以自明自知的自证智慧,生起毫无疑问的,内心深处彻彻底底断定而不退转的胜解信。

  就像水里显现各种水纹,水的深处没有动摇;就像大海的表面波浪翻滚,而海的深处如如不动一样。起心动念的时候,如果没有觉察而悟入,就会分别和执著出很多形形色色的,杂乱的显现来,这些显现都是迷乱的戏论。但是观察而悟入了,坦然安住在了真实三轮体空的境界,初学者通过正知正念,稍稍的忆念而护持一下这个状态,然后再过一会,这些迷乱的、不自在的、东看西想等等的起心动念,以及所显现出来的形形色色不同的这些法,都变得毫无执著,毫无障碍,完全像虚空的中央一样心性通彻无碍。在这种状态中,确实会真正体会到心和境完全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刚刚讲的这些是我自己的一点相似理解和相似修的状态,不一定非常可靠。

  般若是金刚密法的基石

  现在是真正到了无明黑暗覆盖的末法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要能够开悟,必须具备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根本的方便,那就是学修般若法门。般若就是能一了百了,一成功就大成功的殊胜法门。而且,般若是无论修禅宗,大手印,还是大圆满,都不可缺少的、根本的、唯一的根本基础法门。

  这点在传承上师的很多教言中,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作了强调。我们的传承上师,比如全知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三真心论》,还有法王上师的著作中,都强调了要修大圆满,对现在人讲必须要打好般若坚实的根基。而且过去传承上师大德们在传统上,都将《中论》等的大中观法门作为大圆满的前行来讲。

  现在我们道友们共修时耳朵里听到的,眼睛里看到的,就是无上的佛陀藉以开悟成道的,究竟的精华,也就是般若心要。但是每个人在内心当中学修得怎么样,要反省观察一下。

  只要以真正信心修行,就已经与般若相应

  学佛法就是要改变自己的身口意,首先要在心态上发生转变,一旦你心态有了转变,做事的身和说话的口就全部转变过来了。没有转变,没有提高,等于没有修行上的进步,等于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法。

  当今时代的人,对《入菩萨行·般若品》当中讲的大乘四念处,扎扎实实地专学并通达后,去修行大乘般若法门,就非常有希望,不说今生的小悟,大彻大悟的希望都会有。这是因为般若法门特别的了义殊胜,不管是谁,只要以真正信心在修习,根基就已经相应了。佛法的加持力就是让众生开悟的,过去佛也是众生,也是遇到这样的法,修行后才开悟了的。佛法里没有说必须要怎么怎么样的人才可以开悟,怎么怎么样的人就得不到法。有人说法的加持变了,所以修持后得不到法的加持,这是不可能的。佛法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任何的差别,都是初善中善后善的,纯金般的妙法。

  专学专修才能保证成功

  年轻人要更加下功夫学习般若。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杂学是没有效果的,结果会乱套。大家自己的情况自己了解,先考虑你的根基、时间、工作和生活,然后再看自己能同时学好几个法门,你自己回家反思一下,就会很清楚。如果同时在学很多个法门,但每个都马马虎虎,学与没学也看不出差别,那么虽然口口声声说暇满难得,珍惜时间,但实际上时间都浪费了,那真是太可惜太可惜了。

  尤其是山下的在家道友们,你们的很多问题我也非常清楚。因为我一直在关注你们,观察你们。你们学修佛法如果没有产生效果的话,确实对你们一辈子起不了多大的帮助,希望你们尽量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清净智慧来辨别抉择后,专学专修才能保证成功。

 
 
 
前五篇文章

明贤法师:“道”是主心骨

净界法师:修学佛法只有四个字叫做破妄显真!

《法华经》大意导读 第二卷

《法华经》大意导读 第三卷

《法华经》大意导读 第四卷

 

后五篇文章

遇到违缘逆境时如何保持正念修止:慈诚罗珠堪布

禅茶文化:茶性与佛性(谭民政)

禅茶文化:禅茶一味 五事调和

禅茶文化:禅茶有三味(圣凯法师)

禅茶文化:禅茶有感 浅悟佛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