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莲心慧语:法是用来生活的 |
 
莲心慧语:法是用来生活的
妙峰法师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有早晚才有一会儿时间诵经和念佛,白天都要忙于工作和照料家务;这里太吵了,我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修行;我一天可以阅好几卷经;我会每天念几十遍咒”。人们总是用这样的观念来看待修行这回事,觉得只有念诵的数量才能显示我们修行的多少,用这样的观念来对待自已,也同样的去衡量别人,于是我们对法的修行被圈定在念诵的数量之中。久了就形成一种局限性的观念,把自己的修行束缚在只有念诵……念诵的那段时间之内。 事实上,时间在无间断的刹那相续,白天的十二小时结束了,夜晚的十二小时就续接而来;昨天的二十四小时过去了,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就会跟上。时间就象流水,它只是相续的一条,但是,流走了不会再倒回来。我们的生命就象流水,与时间同步,所以佛陀听到弟子说“生命在呼吸间”时,就对弟子的认识给予肯定和赞许。 我们的生活、工作、衣食起居总是用时间的概念来进行。何时该起床了?何时该用餐了?何时该上班了?何时该睡觉了。出家了钟鸣板响,早晚课诵等更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被时间所限定。于是我们就用时间来设定修行,假若我们忙于事务,就用此来找借口说我没有时间修行,但是我们却忽视了时间只是一个概念,事实上只有呼吸与我们相伴,我们应该把呼吸同修行和生活联系起来。只要有呼吸就会有时间修行。所以,在经典中有“观呼吸”的修行方法,这种方法在过去的佛教修行中会时常被应用,现在南传佛教国家的修行者,还是把它当作禅修的重要方法来使用。 因此,我们把法的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比较好,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说我没有时间修行了。泰国阿姜查禅师开示说:“法比任何你在这里能找到的东西都要好,家里的事物通常只会带来麻烦,难得带给我们平静。在家庭与财务的领域中,只有会令我们烦忧与受伤的事物,法比它们有价值多了。如果置身于家庭事务中,我们一定要有法,不能没有它。少了法,它们就不完整。不要轻忽,真的深入思惟法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它的价值。家庭事务始终存在,但是我们见法之后,就不会再执著于它们。虽然生活中仍有忙碌与纠葛,但是我们知道它们的本质,便不会再执以为真。就像与小孩相处,他们常说:‘妈!看这个。爸!我想要那个。嗨!看看我。’父母亲于是对他说:‘喔!当然,好!’但是却不会把它放在心上。你回答是为了让孩子感到快乐与安全,但是你的心并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你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可以善尽家庭与世俗的义务,做你应该做的事,却不会随波逐流。你的目标是寂灭与离染,而非屈从与纠缠。这就名为圆满的成就与受用,即使拥有资产,你也能如实觉知,知道如何使用与驾驭它们”。 又说:“我们必须了解,大众前来这里参访比丘、比丘尼与寺院,他们不需要问你们任何问题,只须看你们的寮房与地板。如果地方整齐清洁,每一件东西都归位,这就是沙门的行为,人们自然会生起信心。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说教,只随手整理好乱掉的东西即可。当我还年青时,我经常抽空到寺院周围走动,看看寮房与森林里的步道。若是发现寮房与浴室都很干净,道路也非常整洁,我就知道这个人是个好修行人;如果他还没有开始修行,那么不久的将来,他一定是个好行者。有些人小看这点,认为这只是小事,其实它不是。” 在中国佛教史上和《高僧传》里,我们看到更多这样的故事。法是用来生活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离开生活。无论你住在闹市,还是寂静的山林;无论你独处,还是群居,那都是生活。有没有在修行,那就要看你有没有法的认识和法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