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细菌性痢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过进食染菌的食物和水而传播。菌痢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终年均可发生,夏秋季较多见,儿童发病率较高。痢疾杆菌可侵犯结肠粘膜出现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菌痢按病情轻重又可分为轻型、重型和中毒型。轻型症状不典型;典型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中毒型多见于2~7岁的小儿,其病理基础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和机体的强烈反应,而出现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和循环衰竭,临床上又分为休克型、脑水肿型和混合型。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为慢性菌痢。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季节和病史,如突然起病,出现发热、腹痛、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指排便量不多,但总觉得有大便,不排不行、甚至离不开厕所)为特征腹泻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即可考虑本病。由于患者体质的不同,症状表现的轻重会有很大差异:
1.轻型患者体温可以正常或低热,大便次数约3~5次/日,糊状或水样,含少量粘液,一般无脓血,里急后重较轻,伴有轻度的腹痛;
2.重型的体温则可高达38~39℃,并伴有畏寒、头痛等症状;大便1日十数次至数十次,开始呈黄色水样,有粪质,而后转为粘液脓血便,每次量少,里急后重显著;出现阵发性腹痛;
3.而中毒型患者可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或表现不明显时骤然出现高热,即体温突然升高到40℃以上,常伴有寒颤、精神萎靡、嗜睡、烦躁和惊厥,大便次数不一定很多,性状也未必为脓血样,但大便检查仍可发现脓血和粘液,腹痛也多不明显。要特别警惕急性中毒型菌痢,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休克、脑水肿甚至导致死亡。
4.慢性菌痢患者大便间歇或经常带粘液及脓血,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

治疗建议
轻症可以自己治疗,如果症状较重,特别具有上述急性中毒型菌痢的特征时要尽快送医院救治。自我治疗可服用以下药品:
1.痢特灵,口服0.1克,每日4次,连用7日;
2.黄连素0.2克,每日4次,连用7日;
3.氟哌酸片0.2克,每日4次,连用7日。若以上药物疗效不理想,可将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注射液口服,会有奇效;
4.腹痛可使用颠茄片;体温超过38.5℃时,可用解热镇痛药物如扑热息痛片。

注意事项
1.饮食要有营养,易消化,尽量减少对肠道的刺激。急性期宜用流质膳食、如浓米汤、稀藕粉、过滤菜汤、蛋汤、去油鸡汤、淡菜汤等;少渣半流质膳食,如挂面、面片、粥、蛋羹等。但不要饮牛奶,少用蔗糖,以免发酵而导致胀气。大便恢复正常后,可增加馄饨、软饭等,少量多餐为宜。
2.由于不同程度的吐、泻及毒血症状且失水较多,故应多喝水,使每日排尿量能达到1000毫升以上。如呕吐严重,可暂停食物,减轻胃肠负担,请医生给予静脉输液以补充所失水分及电解质。
3.病人应予隔离,充分休息。慢性菌痢患者要起居有节,生活规律,以增进身体抵抗力,并对促成慢性菌痢的诱因(如寄生虫病、胃炎、胆囊炎、阑尾炎等)进行追查,予以适当的治疗。
4.预防痢疾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流行季节可多吃大蒜等有杀菌作用的食品。同时应彻底治疗菌痢,控制传染源。对发病者的粪便可用1~3%漂白粉消毒,特别是在农村非水洗厕所的情况下尤为必要。

小儿菌痢处理方法
1.量度孩子是否发烧。
2.给孩子多喝流质以保持体液。
3.如果在卫生落后地区旅行或居住,而孩子常常大便很稀,看看粪便是否带血、黏液、或脓。如果有任何上述现象,要立即看医生。
4.如果孩子在12小时后仍解很稀的粪便,或尿液很少而且呈深褐色时,要尽早看医生。
5.医生会把孩子按脱水处理,并采粪便样品送验。
6.如果孩子是严重的痢疾病例,必需住院作静脉注射以防脱水。
7.在孩子的粪便内完全不带病菌以前,不准返校上学。

 
 
 
前五篇文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急性喉炎

肝炎

 

后五篇文章

百日咳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水痘

风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