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
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法器,也因为时代、国家区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差异。在佛教的工艺美术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为代表。
法器如果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六种。但在本书中,为了使读者能更深切的了解这些法器,所以将之分为八种,做更为细密的分类。其中,除了分出禅门的特别法器之外,再从密教法器中,分出藏密使用的特别的法器,如此一来,读者将更能了解这些法器的原貌及运用情形。这八种法器的分类如下:
一、庄严道场的佛具:这是指庄严佛堂、坛城、道场的器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幢等物。
二、供养用的佛具:这是指日常以供养诸佛菩萨本尊的器具,包括:灯、华、香、香炉、衣(左礻右戒)、阏伽器等。
三、梵呗赞诵用的法器: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敲鸣用的器具,及唱诵、法会及各种仪式中领众之用。包括木鱼、钟、鼓、磬、云板等。
四、古代比丘生活用器具:此类用品为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钵、三衣、澡豆、头巾、手巾、齿木、滤水囊、念珠等。
五、禅门的法器:此类是指禅门中,除了生活上的实用性之外,亦常为禅师悟入学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团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类法具指可收藏或装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龛、舍利塔、经箱、戒体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此类法器指密教修法时经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罗、金刚铃、金刚杵、法螺、护摩器具等。
八、藏密特别的法器:此类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别的法器,如:唐卡、哈达、食子、八吉祥、七宝、颅器、嘎乌等。
法器其实是实践佛道的器物,同时也是实践佛教礼仪与佛法生活的器具,是与修行相合为一的。因此,法器除了在佛教工具艺术上,有著极高的价值之外。对于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体会法器的内在精神,而应用于佛法的修行上,以实践圆满的佛道,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现的风貌。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
举凡佛坛,用于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乃至行者所携行之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统称为法器。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宝髻长者章)中说:“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乃至修无分别功德道具。”又<观自在章>云:“善财作如是念: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
在《中阿含经》中说:“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增长善法之具。”而在《菩萨戒经》也说:“资生顺道之具。”《禅林象器笺》卷十九中也说:“凡三衣什物,一切资助进道之身物,具名为道具。”
法器的内容依诸书所记,并不一定,但一般均将修行修法等所用的器物类,称为“法具”或“佛具”。依《古事类苑》<宗教部>所记载,古称之道具,即三衣六物、独钴、如意、拂子、坐具等僧众所持的资具类,也称为僧具。而花瓶、火舍、香炉、灯台、斗帐、盖、花幔、幡、磬、铃、法螺、木鱼、铙、钹、金鼓、钟等物,则总称为佛器、佛具或法具。
法器的种类
法器的种类非常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等各自不同;即使是同一名称的法器,也会因为制作材料、手法,或宗派、时代的差异,而在形式上完全不同。如果以法器的用途来分类,一般约略可以分为庄严道场的佛具、供养佛菩萨的法器、梵呗法器、置物用的法器等六种。
(1)庄严道场的佛具,如:幡、天盖、伞盖、宝幢等,可以用来庄严佛堂道场之器物。
(2)供养佛菩萨的法器,例如香花、香炉、灯笼、净瓶、衣(祴)等可用作日常勤行供养之器具。
(3)梵呗赞诵的法器,例如钟、鼓、磬、木鱼、云版等,可供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之敲鸣用,或于唱诵、法会、仪式中领众之用。
(4)置物用的法具,如:舍利容器、经箱、经箧、戒体箱等,可收藏或装置有关习道之器具者。
(5)古代比丘生活器具,指古代大乘比丘生活中必需之物,如:钵、锡杖、如意、尘尾、拂子、念珠等日常随身所持之物。
钵为比丘游化乞食所用,依个人食量差异而有不同大小,材质则以铁钵、瓦钵为主。锡杖则是为了托钵时避免打扰施主,而于门口振锡,代替敲门。锡杖之杖头为金属所制之轮状宝珠形,其间有数环相接,振之即相撞鸣,僧侣持之,既为圣智威仪之表帜,且可于荒野行脚时,振动警觉,驱遗毒蛇等物。
(6)密教的法器,包括了修法、灌顶及护摩时所用之法器。例如羯磨杵、金刚杵、金刚铃、金刚盘、六器(火舍、阏伽器、涂香器、华鬘器、灯明器、饭食器),及结界所用之金刚橛。以上,总称为大坛具。
羯磨金刚又称羯磨杵,亦单称羯磨,呈三钴十字之状。金刚杵有独钴杵、三钴杵、五钴杵、九钴杵等诸种,其各钴(股)形状或呈鬼面,或为人形,钴之上方则呈握状,可供行者手持之用。
金刚铃亦有独钴铃、三钴铃、五钴铃之别;若将以上三种铃安置于塔顶宝珠形之上端,则称为塔铃、宝铃。金刚盘为修法时安置金刚杵、金刚铃等物者。此外,尚有藏密特别的法器,如:唐卡、食子、摩尼轮、八吉祥、七宝、曼达、嘎乌等。
密教的法器,除了修法所用之外,由于其制作十分精美,亦常被视为艺术品珍藏。
供养用的佛具
在法器中,有一类是供养佛、菩萨等资具。如香华、灯明、饮食等。根据《陀罗尼经》卷三所说,供具有二十一种。如果不能具足备办二十一种,则略备香水、杂华、烧香、饮食、燃灯等五种也可以。
供在佛前的香、华、灯明、饮食等,称为供物,盛装供物所用的盛器则称为供具。
供物的种类有衣(左礻中戒)、饮食、卧具、汤药、香华、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伎乐等。
佛陀住世时,信众除供献佛及诸弟子日常所需的资具外,亦奉献苑林、精舍等。佛陀减度后,则别置佛像,以饮食、庄严、伎乐等供养礼敬。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或略称供。乃供给资养之意,原是指以饮食、衣服等供给佛法僧三宝以及父母、师长、亡者。由于供养物的种类及供养的方法、对象有别,故经论中所说之供养也有种种不同,其中对佛菩萨的供养,在《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供养品>中说:“先献涂香,次施花等,后献烧香,次供饮食,次乃燃灯。如其次等,用忿怒王真言。此等物清净,善悦人心。”
《大日经疏》卷八则说:“若深秘释者,涂香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今行者以等虚空阏伽洗涤菩提心中百六十种戏论之垢,以住无为戒涂之,生死热恼除灭,得清凉性,故曰涂香。所谓花者,是从慈悲生义,即此净心净种子于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佛菩提树,故说为花。烧香是遍至法界义,如天树王开敷时,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菩提亦尔。”
在密教,以阏伽(净水)、涂香、花、烧香、饮食、灯明六物为供物。
(1)阏伽:即是净水,供净水代表清净一切杂染,出生清凉大智慧泉。
(2)涂香:供涂香象徵具足诸佛圆满功德。供献佛部本尊系用由诸草、根汁之香及花等三物合制而成。莲华部本尊用由诸香树皮、白旃檀香、沈水香、天水香、煎香等类及香果和合。金刚部本尊用由诸香草之根、花、果叶等和合。因诸根果之香气重,故通用于三部本尊。又,修息灾法用白色涂香,修增益法用黄色涂香,修降伏法用紫色涂香。
(3)花:供花代表庄严佛身,具足佛陀相好。佛部供养闍底苏末那花,莲华部供养红莲花,金刚部供养青莲花。息灾法用味甘之白色花,增益法用味淡之黄色花,降伏法用味辣之紫色花。《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一中说:“但以一华散虚空中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百缘经》卷六中也说:“诣林树间采娑罗花作诸花,(中略)以所采花散佛世尊,于是而去。”《杂宝藏经》卷五则谓天女以华奉迦叶佛塔,依其功德生天上得金色身。
(4)烧香:供烧香表遍薰法界,具足大乐幢。佛部用沈水香,莲华部用白檀香,金刚部用郁金香。息灾法用捣丸香,增益法用作丸香,降伏法用尘末香。
(5)饮食:供养饮食代表以如幻法悦禅密藏为食,包括诸果、饼、羹,及圆根、长根等。佛部用山中所生之圆根,莲华部用水中所生之圆根,金刚部用苦辣味淡之圆根。息灾法用甘味之果实,增益法用甜酸之果实,降伏法用淡辣味之果实。又,佛部供养米粉之食,可圆满息灾之上成就;莲华部供养麦面之食,可圆满增益之中成就;金刚部供养油麻与豆子之食,可圆满降伏之下成就。
(6)灯明:供灯代表如来无尽正觉心灯,照破诸暗。三部皆用最佳之牦牛苏点灯。息灾法用香木油或白牛苏,增益法用油麻油、药油或黄牛苏,降伏法用白芥子油、乌牛油及恶香气油。
而藏密中则多以八供来行供养:净水、饮水、香华、烧香、灯明、涂香、水果、乐器(多以海螺为之)。
梵呗赞诵用的法器
此类法器是指钟、板、木鱼、椎、磬、铙钹、鼓等物。日常行事、生活作息中集合大众,或于法会、仪式中领众所用。
《勅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中说:“钟、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大板斋粥二时长击三通,木鱼后三下叠叠击之,谓之长板。念诵楞严会儆戒火烛,各鸣三下;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中略)
木鱼,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中略)
椎,斋粥一时,僧堂内开钵,念佛唱食遍食,施财白众皆鸣之。(中略)
磬,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大众看诵经咒时,直殿者鸣之;唱衣时,维那鸣之。(中略)
铙钹,凡维那揖住持两序,出班上香时,藏殿祝赞转轮时,行者鸣之。(中略)
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击鼓之法,上堂时三通,小参一通,普说五下,入室二下,皆当缓击。”可见无论是夜眠警觉、用斋、念诵时、上堂时,皆以法鼓为指示讯号。以下简介梵呗之法器。
(1)法鼓:法堂设二鼓,东北角者称法鼓,西北角者称茶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
(2)钟:佛寺作法事时,击之召集僧众;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破昏衢疏冥昧。
(3)木鱼:有两种:一为圆形,刻有鱼鳞,诵经时叩之调音节。一为长形,吊库堂前,晨朝、中午二时粥饭击之以召集僧众过堂,又名梆子。
(4)引磬:亦称小手磬。铜质,形如小碗,隆起的顶端有钮,附有木柄,便于执掌。是一种用于佛事的乐器。
(5)钹:亦称铜钹,圆铜片中间突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常以绸条或布条,手持两片拍打发声,用为法会乐器。
(6)云版:亦称大板,用铁铸成云彩的板,击之以报时辰。
在第四章会有详细的介绍。
古代丘生活器具
此类法具,为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之器具,又称为“道具”,一般以“十八物”为主要代表,即古代大乘比丘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梵网经》卷下中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
十八物于各经论中所指亦稍有不同,一般所说十八物是指,一、杨枝;二、澡豆;三、大衣;四、七条衣;五、五条衣;衣、瓶;七、钵;八、坐具;九、锡杖;十、香炉;十一、漉水囊;十二、手巾;十三、刀子;十四、火燧;十五、镊子;十六、绳床;十七、经律;十八、佛菩萨像。
在《摩诃僧祇律》中说:“随物者,三衣、尼师坛、覆疮衣、雨浴衣、钵、大犍稚、小犍稚、钵囊、浴囊、漉小囊、二种腰带、刀子、铜匙、钵支、针筒、军持、澡罐、盛油皮瓶、锡杖、革屣、伞盖、扇及馀种种所应畜物,是名随物。”
而在《百丈清规》所列,则有三衣、坐具、偏衫、裙、直裰、钵、锡杖、拄杖、拂子、数珠、净瓶、滤水囊、戒刀等道具。
以下简要介绍之:
(1)齿木(dantakastha):即杨枝,清洁口腔之木片。
(2)澡豆:指由大豆、小豆、碗豆等磨成的粉末,为沐浴、洗涤时所用。
(3)三衣:指僧伽梨(sanghati,大衣)、郁多罗僧(uttarasanga,上衣)、安陀会(antarvasa,内衣)等三种衣。
(4)瓶:指军持(kumdika),即水瓶,盛水供洗涤及饮水之用,又有分装饮用水之“净瓶”与洗手用之“触瓶”之分。
(5)钵(patra):又称应量器,为比丘乞食盛装食物的用具。
(6)坐具(nisldana):即尼师坛,指坐卧时敷陈于地上或床上的垫布。
(7)锡杖(khakkhara):头部挂镮的杖,步行时,镮振动出声,以警策路上的虫类,或于施主家门口托钵时,以振锡代替敲门。
(8)香炉:炷香招请诸佛的器具。
(9)漉水囊(parisravana):又称滤水罗、漉囊或漉袋,指用于滤过水中之虫的布囊。
(10)手巾(snatra-sataka):拭手的布,也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脚巾等。
(11)刀子(sastraka):即戒力,供裁衣、剃发、截爪之用的刃物。
(12)火燧:打火的器具。
(13)镊子(ajapadaka-danda):拔鼻毛或拔刺的用具。
(14)绳床:绳制的床,便于安坐禅观。
(15)经:佛所说的经典。
(16)律:即戒本。
(17)佛像。
(18)菩萨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之。
其中,小乘比丘仅用六种,即三衣、钵、坐具、漉水囊,此六种通称比丘六物。到了中国的禅宗,禅师更是通身手眼,随手拈来,锡杖、拄杖、戒刀、净瓶等,无一不可成为悟人学人之道具,也传下许多精采的公案。
密教的法器
由于密教特别重视修法仪轨,因此其法器的种类就也更加丰富,甚至让人以为“法器”就是专指密教的法器。
从诸佛菩萨本尊的一般供养到修法,乃至护摩法,密教的法器琳琅满目,将佛法出世间的解脱意义,以极致具体的表徵显现出来。
如铃与杵,分别代表慈悲与智慧,如同母和父一般,和合出生无上大乐,成就圆满佛果。而灌顶时,上师为学人开眼用的金錍,原本是古代印度用来治疗眼疾的医疗工具,在此则象徵阿闍梨为学人除去无明眼医,具足清净智慧之眼。
而藏密的法器,除了晚期印度佛教的传入之外,更吸引了西藏当地笨教的法器,而产生了不同的风貌。藏密法器的种类,约可分成六种:
(1)礼敬时所用者:如袈裟、挂珠、哈达等。
(2)叹赞时所用者:如钟、鼓、铎、人骨喇叭等。
(3)供养时所用者:如香炉、花、幢、盖等。
(4)持验时所用者:为修法所用,如曼荼罗、念珠、金刚杵、金刚铃等。
(5)护摩时所用者:火坛、护摩杓、宝瓶等。
(6)弘化时所用者:如摩尼轮、祈祷石等。
佛教的法器,是实践佛道的器物,除了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之外,更象征著出世间的意义,使修行者不但在世间的生活安稳,透过戒律的规范,形成一种不互相侵扰的生活,维持简朴却合乎健康的生活条件,安心办道,来圆满佛法生活。 在修法法会时,行者透过法器来实践佛法的仪轨,以法器象征的内在意义,使行者之身、器、意趣入佛菩萨本尊的圆满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