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5)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5)

 

  第五节课

  思考题

  19、假如你穷困潦倒、身患重病,成为众人欺辱的对境,此时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说痛苦具有很大的利益?

  20、如果你相貌端严、智慧超群、财富圆满,一切世间福报具足,那会不会生起傲慢心?为什么?请以你自己的体会说明。

  21、怎样才能彻底消灭所有的敌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分析其合理性。

  22、为什么不能贪著五欲妙乐?怎样将之转为道用?你以后有何打算?

  23、修胜义菩提心时,入定有哪些境界?用什么窍诀进行修持?依靠哪两个条件才能证悟?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audio0/fozixing05.mp3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video0/fozixing05.wmv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还是讲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分为入定修自他交换、出定烦恼转为道用。出定又有四种转为道用——不欲转为道用、安忍转为道用、兴衰转为道用、贪嗔转为道用。前两个已经讲完了,现在讲兴衰转为道用。

  庚三(兴衰转为道用)分二:一、衰败转为道用;二、兴盛转为道用。

  辛一、衰败转为道用: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

  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这里主要讲不要怯懦,当自己受到毁谤等痛苦时,最好要坚强。

  有些人在修行、生活中,原有的财富被人抢了或自己用完了,沦落为乞丐,特别贫穷,恒常成为众人欺辱的对境,并且不幸罹患重病,被恶魔缠身,苦不堪言。在这个时候,有些人万念俱灰,觉得一切都完蛋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受到了精神刺激或工作下岗等痛苦,实在无法面对就想到了自杀,寻找一些必死之路。

  但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发了菩萨心的大乘行者,应该把衰败转为道用,将众生的痛苦自己代受,心想:“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些痛苦,我对佛法不一定生起信心,对轮回不一定生起厌离心。”寂天菩萨也说:“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痛苦能引生许许多多功德,第一个就是生起出离心,第二个是去除骄慢心,第三个是对轮回中的可怜众生生起悲愍心,因此痛苦有很大的利益。

  新龙喇嘛白玛邓灯的传记中说,他家运昌盛富裕之时,父亲及弟弟相继去世,家财大多用作超度布施,剩下的房屋和家财又被明抢暗偷,以致最后与母亲沦为乞丐,四处以讨饭为生,遭到众人的白眼,与米拉日巴的事迹如出一辙。然而,生活的痛苦并未使他丧志,反而变为修行的助缘,对出离心和三宝的信心越来越增强、越来越坚定。正当他处境最为艰难时,现量见到观世音菩萨现身鼓励他,赐予他一个转经轮,并嘱咐从事利生事业。从此之后,他不断精进、无有怯懦地修持,利益了无量众生,将许多有形无形众生引入了清净刹土。麦彭仁波切赞叹他是藏传历史上伟大的虹身成就者,连头发指甲都没有留下来。

  所以我们遇到痛苦困难时,比如今天生病了,明天工作不顺利,不要觉得这是违缘,即使变成了最下等、最低劣的人,也不应该生怯懦心。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穷困如饿鬼,亦莫生怯弱。”纵然我们像饿鬼一样,无吃无穿,身无分文,受尽别人的蔑视,那也应该坚强起来,阿底峡尊者说过:“怯懦心现时,当提高心力。”

  现在很多人患染疾病、出现违缘、家庭不和,就不学佛了,认为学佛没有任何帮助。尤其是刚学佛的有些居士,生意顺利、家庭和合就继续学下去,稍微受到一点挫折,就马上放弃,觉得是学佛带来的。这是不懂佛法的义理,我们应该把痛苦、蔑视、违缘转为道用。博朵瓦格西曾说:“本来对商人们而言,下雨下雪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商人却将下雨看成有益于马蹄,晚上下雪盗贼不会出现。”古代不像现在一样,货物都是靠车辆来运送,假如长途跋涉,太阳特别热,马就走不动了,如果下了雨,马蹄会变得湿润,第二天走得比较快。而在下大雪的晚上,可以安安心心地睡觉,因为一般不会有小偷,如果来了小偷,第二天跟着脚印去追,就可以追得到。同样,我们受到毁谤、遭受病魔时,也不一定是坏事,应该想:“这是上师三宝的最好加持,我要将痛苦运用起来。”如此一来,修行定会成功的。

  总之,把众生的痛苦自己代受,心里无有任何怯懦,反而越来越坚强,这就是大乘佛子衰败转为道用的行为。

  辛二、兴盛转为道用:

  美名远扬众人敬,亦获财如多闻子,

  然见世福无实义,毫无傲慢佛子行。

  此颂与前面恰恰相反。有些人种姓高贵、地位显赫、美名远扬,受到成千上万人的恭敬爱戴,获得了如多闻天子般的财富,当地位、财产、名声、境界、健康、才华、智慧等样样具足时,自己很容易生起傲慢心,趾高气扬、洋洋得意。但这是不应理的,此时应该想:“这些没有任何实义,就像闪电般会突然消失,犹如水泡般动摇不定,好似夏天的彩虹般现而无实,一刹那就会化为乌有。我所拥有的这些世间福报看起来很美好,但再过一段时间肯定荡然无存,没有什么可傲慢的。”这就是兴盛转为道用的殊胜窍诀。

  寂天菩萨云:“因慢生傲者,将赴恶趣道。”傲慢的人很容易堕入恶趣,有些领导和富翁将来去的方向,恐怕大多是地狱、饿鬼、旁生。所以有了财富时,一方面要观想如幻如梦,一方面尽量去除傲慢心,寂天菩萨也说:“今当去慢心,甘为众生仆。”

  其实世间的福报,过段时间以后,就不值得羡慕了。有些国家的主席、总统,在位时被无数人歌功颂德,但离职之后,就成了一个普通的老头子,尤其是西方国家,总统下台以后,完全是个平凡人,什么地位都没有。现在有些美女明星,被成千上万的人崇拜追求,再过几年就成了非常丑陋的老太太,往昔的风采一丝一毫都找不到了,所以没有什么可希求的。

  我以前去万里长城时,始终没有赞叹之词,一直想念观音心咒。为了这样的建筑,为了皇帝能名垂千古,或者为了保护国家,当时死了多少老百姓?而现在呢,只是游客拍照留影的一个景点,用处不是很大。不仅是我,清朝也有个张廷玉,在康熙和雍正年间都当过宰相。当年他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官司打到县衙里,张管家写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爷,希望他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张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道诗寄回:“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接到回音,张管家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邻居一见也让出三尺地来,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后称为“六尺巷”。由此张廷玉名声大震,倍受乡邻的称扬。

  然而,我们有些道友为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名声,想尽办法打官司,管家那里不行,就告到理事会,理事会那里不行,就告到堪布那里,这样有没有必要呢?一切都是如幻如梦,终究会成为影像,如今你对这件事情特别执著,但过几年再看一看,它真的没有丝毫实义。兴盛也好、衰败也好,得也好、失也好,贪心也好、嗔心也好,美妙也好、丑陋也好,就像是梦中的境相,若能领悟这个道理,对任何对境都不会太执著。博朵瓦尊者说:“绕十个城市虽不得斋食也不应怯懦,利养恭敬虽如雨般降临也不应欢喜、贪执。”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境界,看大家能不能做得到?

  现在有些人当上局长,就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头发染得黑黑的。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领导,头发特别特别亮,我问旁边的居士:“这个领导好不好看?”他说:“早就过时了!八十年代比较流行,现在没有人喜欢。”但那人当了领导特别高兴,一定要买三斤发油全部用上,开玩笑!与之相反,有个局长降职为副局长后,天天不吃不喝、特别伤心,对妻子儿子也看不顺眼。其实又不是妻子和儿子弄的,对他们不应该有怨言。但有些人就是这样,衰败和兴盛不会转为道用,遇到顺利就快乐得不得了,遇到失败就痛苦得不得了。

  要知道,人生不可能平平安安,一定会有艰难曲折,若能将所有的法全部转为道用,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藏地有个非常著名的医生,不管是什么草,到了他手里都可以变成药。有些毒药人们碰都不敢碰,但他搭配另一种草药熬后,一下子就变成了药。我们大乘行人也应该这样,无论遇到快乐痛苦,都应以修行法要来思择,这样一方面能减轻自己的烦恼,另一方面,心里的快乐会越来越增上。

  当然,说起来谁都会说,但真正遇到自己地位下降、受到别人的污辱和蔑视,恐怕我们凡夫人没办法当下转为道用。可是只要长期修行、坚持不懈,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善。真的,修行和不修行有很大的差别,学习《入行论》的菩提学会的有些人给我反映,某地来了一个上师,他讲完所谓的大乘佛法之后,便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可以吃肉喝酒,大家都变成佛陀了,什么都不用执著。”没有闻思修行过的人高兴得不得了,认为自己跟上师一样成佛了,天天都是追着他。而以前听过佛法的人心想:“这个上师有问题!怎么会变成佛啊?我们连一地菩萨还没有达到。”自己有一种取舍的能力,从此以后再也不去了。

  对一个病人来讲,治病和不治病有很大差别,但有些严重的病,可能以前世的因缘,医生不一定治得好。同理,对一个修行人而言,只要听受佛法,毫无疑问对相续有利,但每个众生的因缘和业力不同,人人都能虹身成就谁也不敢保证,但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要精进修行。

  庚四(贪嗔转为道用)分二:一、嗔境转为道用;二、贪境转为道用。

  辛一、嗔境转为道用:

  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

  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敌人当中,最可怕的莫过于嗔心,如果嗔心的敌人没有以正知正念或者大乘教言来加以降伏,一一降伏外面的怨敌是不可能的。即使降伏了一部分,他的子子孙孙、亲朋好友也是多如牛毛,不可能统统把他们消灭掉。

  以前我读小学时,大家整天拿一个小棍棒,喊着:“消灭一切敌人,冲啊!”看见一堆牛粪,就狠狠地把它打掉,认为已经消灭了敌人。其实那只不过是牛粪,并不是真正的敌人,任何人都无法降伏所有的敌人,敌人只有越降伏越多。但若以愿众生获得快乐的慈心、愿众生远离痛苦的悲心之军队,降伏相续中的嗔心,那么外面的敌人全部都会被灭掉。

  佛陀在佛经中说,譬如人用石头来打狗,狗不追逐人,却反追咬石头,这是愚者的象征;狮子于彼相反,它不追逐石头,而是直接追寻击石人,这就是智者的行为。同样,痛苦和危害的根源,并非怨恨的敌人,而是自心的烦恼,如果能调伏自心的烦恼,那么外敌都会一一灭尽。否则怨敌会遍满虚空大地,寂天论师也说:“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

  在六七十年代,许多国家的理念是要把敌国消灭掉,可是没有成功,现在提倡各国间要构建和谐社会,这样很好。否则,你造原子弹的话,对方实力更强大,制造核武器的力量更不可思议。因此,大家现在用温和的语言说:“我们要好好地团结起来。”原来我当小学生打架时,实在是打不赢,就只有给对方糖说:“我们以后不打架,变成好朋友好不好?”现在国家之间的态度转变,恐怕也有点这个意思。

  内心能调柔的话,自己就不会如此苦恼,阿底峡尊者说:“内心若调柔,外敌不能害。”如果内心真的调伏,不管地水火风的危害,还是人和非人的违缘,都不可能伤害你。尤其是假如有了慈悲菩提心,一切外敌都会消失。奔公甲格西在家时有好多刀子,敌人还是多得不得了,出家后一把刀子都没有,但一个敌人也没有了。有些道友也是如此,在家时有很多武器,可是敌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出完家以后,头发没有了,武器没有了,结果敌人也没有了。

  有了慈悲菩提心,所有敌人都会消于虚空,且来世根本不会堕入恶趣。上师如意宝讲过:“有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不会堕入恶趣。”仲敦巴的教言里也说:“若不离慈悲菩提心,便不可能转生恶趣。”这句话大家应该记住。原来我们在辩论时,专门辩过“有菩提心的人会不会转生恶趣”,仲敦巴尊者在藏地这么出名,又是精通显密的大智者,他都这样讲的话,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所以大家在临死之前,不要舍弃慈悲菩提心,若能做到这一点,修行肯定会成功,敌人也会没有的。

  现在有些在家人,跟这个合不拢、那个也合不拢,心不清净的话,外面统统是坏人,如果自心清净,那外面全是好人。所以,佛看众生都是佛,凡夫看众生都是凡夫,有些可怜的外道,甚至看释迦牟尼佛都非常丑陋。自心倘若染污了,就像镜子上有很多尘垢一样,显现的境相都不清净、不漂亮,如果擦得很干净,那什么都会显得一清二楚。

  大家平时应尽量以这些大德的教言调伏自相续,《佛子行》尽管只有三十七个颂词,但是对治烦恼的作用不可思议。我再次强调,凡是听受我的课,包括通过光碟听课的道友们,生活再怎么样忙,背诵三十七颂的时间应该有,如果连这个时间都没有,恐怕你学佛的机缘已经到尽头了。因此,希望除了极个别的老年人和文盲以外,一定要背诵《佛子行》!

  辛二、贪境转为道用:

  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

  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

  美妙的色法、动听的声音、芬芳的香味、可口的味道、柔软的所触等五欲妙乐,人们都非常喜欢、拼命追求,实际上它们现而无实,越享受,贪心就越增长,如同喝盐水一样越喝越渴,实在是控制不了。现在很多人对妙欲贪得无厌,有了地位还要财产,有了财产还要房子……把知足少欲完全抛之脑后,就像佛陀在《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贪心非常大的人,即使面前出现一座金山也不满足,从而“今生或他世,贪欲生祸殃”。

  所以当遇到贪恋的对境时,不管是美貌的异性、动听的声音、豪华的住宅,都应该学会立即放弃贪执。有些人到了一个道友家里,看别人修了一个玻璃房,就想:“玻璃房多好啊,我也要想办法修一个。”听别人放了什么歌,“特别好听啊,我也应该刻一个。”别人地里种了小白菜,“哎,多新鲜哪,我院子里要不要也种小白菜?”在座的修行人,大的贪欲倒是没有,不可能想买辆几百万的轿车,看别人在加拿大有所大别墅,自己就要在美国也买一个。但大人物有大的贪欲,小人物有小的贪欲,尽管贪欲的对境和方式不尽相同,其本质是完全一样的。小蚂蚁对小食物贪执很大,大狮子对大食物贪心很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希求,这就是凡夫人的特征。

  因此,当我们生起贪心时,一定要尽量断掉,作为修行人,没必要这样贪下去,贪这些有什么用呢?始终没有尽头,贪了一个还要一个,如古人说:“终日忙忙只思饱,食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样皆具足,便想娇容美貌妻……[1]”有了一个妻子嫌不够,还要三妻四妾,出外有马车。古人喜欢马车,就像现在人喜欢轿车一样,要有一个轮子、两个轮子,外面的装饰如何华丽,就是贪著这些。以前藏地的出家人,所贪的对境跟现在也截然不同,他们追求披单是氆氇做的,裙子是氆氇做的,氆氇又分上、中、下三等,而现在不是这样,一是房子二是轿车,有些活佛在轿车上还是有竞争性的。

  贪心真的非常可怕,当我们遇到所贪对境时,尽量要把贪心断掉,以正知正念来摄持,过一种知足少欲的生活。我旁边有个修行人,我经常到他家里去,他家除了生活用品以外,什么都没有。二十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后还是如此。其实按他的经济实力,不敢说买很好的轿车,吉普车应该买得起,但是他不愿意,每天就愿意过简单的生活,没有什么竞争心,心里有一种满足感,整天尽量看些书,然后禅修,过得特别快乐。

  这种满足感,帝释天王也难以得到,帝王将相也很难获得。现在的出家人和在家人真的没有满足感,有些居士有了一般的手机不行,还要能拍照的、能摄像的,欲望越来越增上,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世间。因此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应该学会控制,我要求学院的道友尽量保持知足少欲,这就是修行人的行为,对今生来世都有利。不然一直贪得无厌,最后一切都会落空的。

  你们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永无止境地奔跑,还是要控制自己?假如自己不管好开关,让别人管不一定方便。因此,大家应该学会知足少欲,有一种满足感。

  戊二(修胜义菩提心)分二:一、入定修离戏无执;二、后得于贪嗔对境断除实执。

  己一、入定修离戏无执:

  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

  了达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形形色色的现象,全是心的显现,就像唯识宗所说,完全是心的妙用、心的游舞,是由心来造的。那么心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以《中观根本慧论》等殊胜论典的教言来观察,心的本体也远离常断、有无、是非等一切戏论,如同虚空一样无有任何相状。因此,一切外境是心的显现,心的本体也远离戏论,若通达了这样的道理,外所取与内能取的二取执著都会泯灭,消失无余,这就是大乘佛子修胜义菩提心的最究竟方法。

  《般若经》云:“了知诸法无生空性理,此乃胜行智慧波罗蜜多。”了知万法都是空性的,没有任何实在的相,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寂天论师在《智慧品》中也说:“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如果有实法和无实法都不住于心前,心无有任何成实之所缘,即是佛陀的寂灭境界。解释这个颂词时,有些大德说是一地菩萨的境界,有些说是佛地的境界,以前法王也有几种解释方法,但不管怎么样,若真正通达了这种境界,一切相都是没有的。

  1986年我刚来学院时,喇西堪布给我和另一个小僧人传过《佛子行》。那个时候我也算是个小出家人,堪布讲到这个颂词时说:“如果深一点来讲,这就是大圆满的境界,万法抉择为心,心又抉择为离一切戏论,即是大圆满的本来清净。若能通达这种离戏的境界,也是所谓的大中观。”后来1989年我到一个寺院安居,给僧众讲完经之后,就一个人到山顶上坐着,大声地念这个偈颂,心里非常快乐,觉得高僧大德所证悟的境界全包含在这一颂当中。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是不相同的,我非常希望你们不是口头上,而是真正领悟它的内涵。若能做到这一点,不但世间八法不会染污你,邪魔外道也不会危害你。汉地曾有个叫金碧峰的禅师,他功夫用得很好。阎王派小鬼来捉拿他,小鬼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就问他的弟子,弟子说:“你要找他,只要把他最心爱的金钵敲几下就可以了。”小鬼听后,就把金钵敲了几下,金碧峰禅师果然出现,小鬼就把他捉住了。金碧峰禅师说:“你可不可以给我请几天假?过七天以后,你再来抓我。”小鬼开始不同意,他就再三请求,最后小鬼说:“好吧,就让你七天。”

  小鬼走后,金碧峰禅师想:“小鬼能抓到我,就是因为我放不下这个金钵。”于是把它砸掉了,之后他一心入定。小鬼再来找,哪儿都找不到。这时听到金碧峰禅师在虚空中说:“小鬼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铁链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寂天论师在《智慧品》中也说:“一切如虚空,如我当受持。”与此境界应该相同。可是众生没有通达这一点,故对得失名声极其执著,特别可怜。《大圆满心性休息》及噶当派教言中,常用虚空来比喻证悟的境界,若能通达虚空般的境界,那么对外境的执著是没有的。当然,虚空的比喻,正如无垢光尊者所说,并不是单单指空的方面,只不过是从没有相状的角度来定义的。

  万事万物全部是心,心又远离一切戏论,何时对万法均不作意,按照般若波罗蜜多那样安住,就是通达了胜义谛,现前了无二中观见。这样的境界,一方面需要自己努力,另一方面需要传承上师的加持。大圆满的境界就是这个,禅宗的明心见性也是这个。当然,我并不是说禅宗的明心见性跟大圆满相同,这种说法也不是特别合理,但是它的最高境界跟大圆满非常相似。

  因此,大家要多祈祷自己的传承上师,以期获得传承上师相续中如虚空般的境界。得到了这种境界以后,我们在解脱轮回或度化众生方面,肯定有很大的心力,不会有任何违缘,毕竟违缘全部来源于执著——对身体的执著、亲友的执著、名声的执著……其实证悟诸法无碍的广大境界,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不过没有串习而已,如果真正去串习,解脱离我们并不遥远。世人都说“香巴拉并不遥远”,但香巴拉还是很遥远的,因为他们对时轮金刚的教言一窍不通,只不过口头上说说罢了。然而若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解脱确实并不遥远。这是传承上师留下的甚深珍宝,大家务必要珍惜!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1] ……娶得三妻并四妾,出门无轿少马骑。良田万顷马成群,家里无官被人欺,七品八品犹嫌小,三品四品又嫌低,当朝一品为宰相,又想君王作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神仙下局棋。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6)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7)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8)

索达吉堪布:《快乐之歌》讲记

智中法师:佛法的正见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4)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3)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2)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1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