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论宗之中道观 中国佛学院 理净 所谓“中道观”者,即一中道实相观,又名无所得正观。所谓“无所得”观者,是指深刻观察一切诸法体相了不可得,名为无所得观,故《大品经》云:“诸佛于诸法,无所知无所得。”即是说圣者了达宇宙万有之法,皆是由众因缘所生。既是从众缘所生,即是诸法无有自体,若法有自体,则不名假缘而生。若是众缘而生,则体性是空。空则无所得。所以说“无所得”者,是离能所绝缘观,心体离念,无所依住,如佛境界 。因此《净名经》云:“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今言“无所得”者,即是空义,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不是有,不是无,不是亦有亦无,也不是非有非无。是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观外无所有,内无所得,名为无所得观。无所得者乃至有无得可得,亦是有所得,不名无得。而今无所得观,无所得也不可得,才是无所得,若立有一法可得,即名有所得者,不名无所得。《涅槃经》说:“有所得者是魔眷属,非佛弟子。”《摩诃般若.一念品》说:“有所得者无有道无有果,无有无上菩提。须菩提问佛无所得者有道有果有无上菩提否?佛答:无所得者即是道即是果即是无上菩提。”又《金刚般若经》说:“佛得无上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我於无上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无上菩提。”由此可知,无所得义甚深极远,是佛境界,非常人所能拟议,唯有三论宗能弘此义。 诸法实相本来不可思议,而常人硬执有个诸法实相,这就失去了佛说实相的意义。诸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方便施设一切法。在佛而言,空与有,亦有亦空,非有非空,皆是戏论。所以吉藏大师在《法华玄论》卷一说:“佛说教者,令心同教,不令教同心。”因为众生的心以有相为根本,而教理以无所得为主旨。如果使众生的心同教理相通,教理既然是无所得,那众生的心也就是无所得。这样才体现了佛说实相教法的意义。如果使教理同众生的心而转者,众生的心是执著于事物,那教理也成为有所得,有所得是执著。这样就会迷失了教理,佛陀的圣教永远不能弘扬。所以《维摩经》云:“无以生灭心,说实相法。”若以生灭心说实相,实相成生灭法;若以实相心说生灭,生灭法则成实相。这说明了众生学习佛教应以无所得心而去体会佛法大意。若心有所得则佛教会变成执见。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我们不能断除执著心,那就不能了达诸法实相,学教终成迷倒,只能是烦恼不除,重增病恼。僧肇大师言:“言而无当,破而不执,傥然靡据,事不失真,萧焉无寄,理自玄会。”只有我们以平等清净心去修一切法,才能入不二法门,证得平等大慧。所以法朗大师也常说:“言以不住为端,心以无得为主”。 众生之所以烦恼不能除,生死不能断,正因为意有所求,心有所得。学教成为迷执,因此,众生不能证涅槃,若心有所著,便有所缚,即不得解脱。所以《法华经》云:“我以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三论玄义》亦云:“有依有得为生死根本,无住无著为经论大宗。”佛说一切经教皆为令众生断邪执离妄念,出离生死。如果有心守言作解,那还复成病,永远不得解脱。如《大品般若经》云:“诸法若生波若即不生,波若生故,诸法即不生。”说明我们只有先空其心,才能生般若智慧。如果心有所著即为生灭法所系,若心有所得则般若正观不生。学教之人不可不知,众生的生死根本,烦恼的源头,皆在于有执“有见”。一切有见,空见,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皆是执见。若能心无所依,心无所著,即可通达诸法实相,所以法朗大师言:“寄言以显道,实无言可寄。”即知言不异道。既无言可寄,何道可言,即心下一无所依。便是无所得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