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体验净土参加法会,体验净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寺庙就是人间净土,
护持净土,最好就是参加道场举办的法会,
亲近善知识,体验净土的生活。
寺庙道场会以修行目的,
设立仪轨与配合的法会活动,
在完整的仪轨行事之下,
在寺庙道场的修行,藉由共修的力量,
往往比在家修行还要容易成就。


想体验净土的感觉吗?就参加寺庙法会吧!

有人说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因此世上宗教并无差别,这是似是而非的。既然宗教间并无差别,为何世上有各种宗教?原来,宗教的差异,并不是所崇拜的神的名义不同,而在于「善」的境界感受有所不同。佛教是世界最特殊的宗教,之所以特殊,就是以个人修行作为主要教义,让人人都可以拥有释迦牟尼佛的圆满至善的境界,而更重要的是,也让人人得以享受净土的完美与究竟。

慈悲教义的积极建设

  佛教的净土,不同于他教的「天堂」,不强调救赎,而是慈悲的积极建设。从佛教教理来看,净土是以教化熏陶的目的,而接引志同道合众生一同建设而成就慈悲圆满的境界。佛陀在《维摩诘所说经》对于净土的形成原理有透彻的说明:

  「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能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因为「众生之类」就是菩萨净土,所以菩萨以度化众生为目的来建设净土,就是佛教救世与淑世的积极作为。

  寺庙就是人间净土,法师就是菩萨,他们的使命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有的行走城乡,传播毕竟解脱的法音,有的建立道场,竖起如来的大法幢,担起弘法的家业,以济度众生为职志。在五浊恶世里,法师所在,就是菩萨的所在,寺庙所在,就是净土的所在。末法时代,魔强法弱,众生处于业欲烦恼境地,正渴望着安乐,欣慕着净土。因此参加法会来供养法师,就是供养菩萨,护持道场,就是护持净土。 

  护持净土,除了布施金钱,最好就是参加道场举办的法会,亲近善知识,体验净土的生活。《阿弥陀经》说西方极乐世界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其实不单极乐世界如此,人间寺庙处处皆是如此,参加寺庙法会,与参加净土法会无异。何况,在寺庙道场的众生,多是具备善根,或已发菩提心,与《阿弥陀经》所说往生彼国,不可缺少善根、福德、因缘的情况大同小异;以诸多善人力量熏修所致,让心灵洗了一个好澡,褪去了藏污纳垢,消灭恶业种子,增长了善根福德,菩提因缘也跟着自然具足。

寺庙法会便利修行

  有人说:寺庙所举办的法会,使用的课诵本自己也可以请得到,在家里自修不就可以了吗?事实上,独自修行不是不可以,但是效果与感受恐怕不如寺庙道场的好。这是因为如法的禅修与念诵仪轨,都是需要相当条件所构成的优良环境来配合,修行才能顺利进行,比较容易有所成就,寺庙道场正是遵照这样的规定而建设的。这些条件包含做好洒净的结界来区隔外界的干扰,塑造种种佛像,陈设种种供具,方便迎请诸佛菩萨降临,以及设立一定的修行空间等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深入三藏,戒行具足的大师主法,来护持修行者。

  要言之,由于便利修行的关系,如法的修行处所是必要的,而且必须具足一定的规制,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场」。在家修行则因为杂务缠身,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寺庙道场本来就是以修行为目的,环境自然比自家还要好得多,更何况,来参加寺庙道场的法会,还可以听闻法师讲经开示,对于自身修行有很大助益。还有如法的寺庙道场会以修行目的来设立仪轨与配合的法会活动,在完整的仪轨行事之下,寺庙道场的修行往往比在家修行还要容易成就。因此自古以来,佛教史上常说高僧出于寺庙,而较少提及家中修行,就是这个道理。

  如同佛陀在《维摩诘所说经》开示:「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学佛要有所成,是要福智双运。不论是坐禅修观,或是仪轨念诵,学佛人在专修法门上用功以外,为了调伏心性与增加福德因缘,还需要配合参加拜忏与朝山等种种法会活动。目前台湾大部分的寺庙道场都是按照清规所规定,来排定一年的法会行事。

  总之,想研究佛教,不如来修行;想知道怎么样修行,就来参加法会,来法会可以和诸位善人结缘,更可以听闻大师开示,对自己的立身处事都将有所助益。因而参加法会,不仅自利,更能利他,净土的建设,终究是靠众志成城,不分人我,大家都有责任,也有权利来建设自利利他的净土。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最究竟的财富——佛教财富观之六

非法的财富——佛教财富观之二

石屋清珙的禅茶思想分类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看天台宗“一念无明法性心”之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后五篇文章

地藏经的教示

地藏菩萨圣号的由来

从法门寺地宫试论唐密教相法理体系及其曼荼罗

法门寺塔地宫的唐密曼荼罗之我见

唐密曼荼罗,异彩纷呈,彪炳千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