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释能进 ─ 中国佛学院讲师
  ◎ 提要
  本文第一部份〈华严经与念佛〉,通过〈成佛的华严经〉、〈念佛的善财〉、〈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三个小部份,论述了念佛法门的究竟性与方便性,并由华严念佛三昧等可以看出,念法方法之间的融通无碍,而这种融通无碍就是华严十玄门的事事无碍的特征。
  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能进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本文第一部分〈华严经与念佛〉,通过〈成佛的华严经〉、〈念佛
  的善财〉、〈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三个小部分,论述了念佛法门
  究竟性与方便性,并由华严念佛三昧等可以看出,念佛方法之间的融
  通无碍,而这种融通无碍就是华严十玄门的事事无碍的特征。在〈成佛
  的华严经〉中,首先对《华严经》经本、内容略作一番说明,于中
  提出“华严经是成佛的总纲”这一理念,续而引用经中原文作论证,
  同时为念佛法门的究竟性、方便性、乃至念佛的具体方法在经文中,
  找到的论据。〈念佛的善财〉,是对前面观点在《华严经?入法界品》进一步论证
  并以
  善财这个修行实例,提出念佛者对此应具的观念。〈华严四种念佛与
  念佛三昧〉,就具体的念佛方法作了一番说明,其中点出了华严宗五祖
  宗密的四种念佛的清晰易知,而在华严念佛三昧的圆融的特点中,
  就有华严十玄的理念在内。
  第二部分〈华严教理的极致─华严十玄门〉由〈十玄─ 即证
  即修的法门〉〈古十玄与新十玄〉,〈新十玄的境界〉个小部分组成。
  主要对华严十玄门的特征、简历、内容略作说明,而对其有个大概的
  了解。〈十玄─即证即修的法门〉在叙述十玄门的特
  色与成就的同
  时,重申其是一种修行法门的根本特点。〈古十玄与新十玄〉则简述
  了十玄门在历史上大略的演变历程与内容指出其成为理论性特强,而
  不能在后人,尤其是修行者流行的原因,。〈新十玄的境界〉这一部
  分,对新十玄逐一作了介绍,方便读者于十玄门的理论有一个如实的
  了解,并可
  以与第三部分念佛玄门的演绎作一对照。
  第三部分〈念佛玄门〉分〈念佛玄门〉〈持名念佛—殊胜中的
  殊胜〉小部分。〈念佛玄门〉是本文对最流行的念佛法门与最精深
  十玄门,进行融会贯通的演绎,是十玄门的理论在念佛法门中的简易
  化与再实践,也是念佛法门的十玄门法门中的深入与理论的再提升,从
  而使难信者(念佛)易信,难行者(十玄门)易行。如此易信易行的法门
  的表征所在,就是〈持名念佛─ 殊胜中的殊胜〉中,
  提出的持名念
  佛。意在让现在的学佛、念佛者,不以持名的难信─未知其中深意
  而不得法益;不以持名的易行而轻视其他─ 难成大善。如此众善同
  归,殊胜之殊胜,
  就只在一句─“阿弥陀佛”。
  目次
  壹、华严经与念佛
  一、成佛的华严经
  二、念佛的善财
  三、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
  贰、华严教理的极致─华严十玄门
  一、十玄─ 即证即修的法门
  二、古十玄与新十玄
  三、新十玄的境界
  参、念佛玄门
  一、念佛玄门
  (一)因陀罗网境界门
  (二)秘密隐显俱成门
  (三)微细相容安立门
  (四)十世隔法异成门
  (五)诸藏纯杂具德门
  (六)一多相容不同门
  (七)诸法相即自在门
  (八)唯心回转善成门
  (九)托事显法生解门
  (十)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持名念佛─殊胜中的殊胜
  众所周知,华严十玄门以教理究极精奥难知为广大学佛者敬而远之。念佛法门为现代
  社会
  最流行的而又常令人难信的修行法门。二者差别如此之大,让人难以产生联想。果真
  二者真的
  天壤之别:念佛法门之中,远缺十玄之精妙;十玄义海之中,无念佛之方便?笔者
  就此,不
  惜笔墨,作弄斧之尝试,望诸方家指示。
  壹、华严经与念佛
  《华严经》是成佛的大经,总括一切修行的法门,是我们学佛者修行依据的大纲。
  念佛
  法门究竟在其中占如何的地位呢?经中是如何表述念佛的呢?笔者试就此作如下的
  分析。
  一、成佛的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摩竭提国菩提道场初成正觉
  时,
  于菩提场等处,以文殊、普贤等法身大士为代表,宣演如来成佛因行以及果德庄严
  境地,犹
  如杂华严饰,广大圆满,无尽无碍的一部成佛妙典
  《华严经》在中国汉地的流传主要有三种比较完整的译本。其一,东晋义熙年间(公元
  405-418年),由天竺佛陀跋陀罗三藏在扬州(今南京)道场寺翻译梵本三万六千
  偈而成,
  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文三十四品六十卷,人称《六十华严》,又称
  “晋译华严”或
  “旧译华严”。其二,唐武则天证圣年间(695),
  于阗国实叉难陀三藏在洛阳大遍空寺翻译
  梵本四万五千偈而成,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文三十九品八十卷,人称《八
  十华严》,
  又称“唐译华严”或“新译华严”。其三,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罽宾国般若三藏于长
  安崇福寺翻译,
  亦
  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经文一
  品四十卷,人称《四十华严》,或简称《普贤行愿品》。
  三种《华严》,其中义理最为严密圆满,行文最为完整的是《八十华严》,所以以
  唐译
  《华严》为例,略作一番分析。此经可以分为前后两分,前分七处八会三十八品,
  是显示如
  来自证境界修行阶位的成佛理论图,后分一会一品,是以善财为例,实践前分理论的成佛历
  程的实践图。
  八十《华严》前分初会,是佛在菩提道场,初成正觉,以普贤为首十方世界诸菩萨
  等,
  前来祝贺。普贤菩萨以佛的神力加被,彰示如来成就的三种菩提的依正庄严,特别
  提出毗卢
  遮那的因地──大威光太子值佛、发愿、修行、成就的学佛之路。第二会至第六会
  ,是佛不
  离开菩提道场的同时,在普光明殿、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等五处地方
  ,以文殊、
  法慧、功德林、金刚幢、金刚藏等五菩萨为上首,以诸菩萨正修正证的立场,宣说
  如来因地
  从初发信,乃至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地),一一阶位渐次修学的
  具体说明。
  第七、八二会,是在普
  光明殿中,如来自说及以普贤为会主,宣说等、妙二觉法门,彰示如来正报种种不
  可思议功
  德,并所应起的种种普贤因行。后分一会,全经第九会,如来于逝多林中,放眉间
  白毫光,
  入师子颦申三昧,说果法界法。又因在座诸大声闻弟子,于所说法,如聋若盲,故
  彰示善财
  童子一生证入法界因行。
  从整部《华严经》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行,
  只有
  一个目的,一一找回自性中的佛,也只有一种方法──
  遵循佛教──念佛。如经云:
  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
  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
  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
  慧,与佛无异。
  又经云:
  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切诸佛
  身,唯是一法身,一心
  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如此可知,如来所教只有一种“成佛之行”。我们这种遵循佛教之行,
  可以称为发菩提心的
  菩萨行,也可以称为念佛之行──系念佛教之行。因此念佛法门是最根本的教法。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
  昔,无数劫受苦,流转
  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菩萨发愿不仅仅满足于得闻佛名,主要意指诸佛所传的种种教法,因为佛名是如来所传教法
  中最易受持、最为善巧、流传最广最久的法门,所以将佛名作一切教法的代名词了。由此,
  可以确信:念佛即是总持一切法也,何等殊胜!
  同时,佛教我们的圣道法门很多,少说八万四千,广说有无量无边,念佛法门又只是其
  中的方便之一。如经云:
  善财童子,求善知识,诣功德云比丘所,白言大师云何修菩萨道,归普贤行也?是
  时比丘告善财曰:“我于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谓念佛三昧门……”时功德云比丘
  告善财言:“佛法深海,广大无边,我所行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门,余妙境界,出过
  数量,我所未知也。”
  这在净土宗中典籍,几乎是一种共识。《乐邦文类》卷三有云:
  释迦世尊无缘大慈,深悲堪忍未得度者,大启净土法门,曲示念佛三昧,将使神栖
  净域,故令系想圣缘,十六妙观,于是乎设也。
  这是说专倡念佛的《观经》,也只是一种方便教法。
  作为法门中之一种的念佛法门,其中又许多具体的念佛方法。比如
  实相念佛法,如经云: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法性本空
  寂,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其他还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以及持名念佛等法门。如经云: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殁者,令随忆念见如来(观想念佛),命终得生其净
  国。见有临终劝念佛(持名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观像念佛),俾于佛所深皈仰,是故得此光明。
  这些具体的念佛方法之间,各有特点,却又不是相对孤立的,彼此相即相入,种种微妙相关。
  如经云:
  #楷书上下空=如于此会见佛坐(观像),一切尘中亦如是(观想),佛身无去
  亦无来(实相),
  所有国土皆明现。<8GCK@11>8
  综上所述,从《华严经》的角度来看,念佛法门是最为究竟的成佛法门,同时也是
  无量法门
  中之一种方便,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修行方法。
  #一、=  二、念佛的善财
  晋唐二译《华严》的最后一品,都是〈入法界品〉,连同整部四十《华严》,讲述
  的是
  善财童子,一生证入法界,完成佛教的故事。
  善财童子是逝多林之南福城大长者之子,听从文殊菩萨指导,发无上菩提之心,参
  善知
  识。始从德云比丘,历五十三位大善知识,修习无量法门,最终见到普贤菩萨,证
  入一真法
  界。从始至终,善财的种种修行,都体现在两个字─ <GCK@15>
  <GEKE@15>“念佛”上。
  起初,善财童子参德云(功德云)比丘,德云以自身经验告诉善财,学佛只有一行
  ─
  ─ “念
  佛三昧”。虽唯一法,不碍余妙境界,出过数量。如经云:
  #楷书上下空=善财童子,求善知识,诣功德云比丘所,白言大师云何修菩萨道
  ,归普贤行也?是
  时比丘告善财曰:“我于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谓念佛三昧门……”时功德云
  比丘
  告善财言:“佛法深海,广大无边,我所行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门,余妙境界,
  出过
  数量,我所未知也。”<9GCK@11>9
  #本文齐头=善财参至第五善知识解脱长者时,长者教以<GCK@15>“如
  来无碍庄严解脱门”。经云:
  #楷书上下空=解脱长者对善财言:我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见十方各十佛
  刹微尘数如来,
  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随意即见……知一切
  佛及以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
  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
  自心。<10GCK@11>10
  第二十六知识,瑟胝罗长者,证得<GCK@15>“诸佛不般涅槃际法门”
  ,开梅檀塔香座,令善财得
  见三际诸佛。最后,五十三参至普贤菩萨时,普贤菩萨总结善财童子参善知识,修
  习一切佛
  法的行为,就是<GCK@15>“念佛”。普贤菩萨还将自身
  行周愿圆,证入一真法界的修行,概括起来,
  即是:以十大愿王,归向极乐净土。经云:
  #楷书上下空=普贤菩萨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
  十种广大行愿:一
  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
  请转
  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或复有
  人,
  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句四偈,速能灭除五无间业,临命终
  时,
  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坏散……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
  一刹
  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11GCK@11>11
  由此可以说,实践《华严经》的典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的一生是因念佛而
  修学,也
  是因念佛而成就,而从念佛,未尝稍离其余诸行。
  #一、=  三、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
  佛法东渐至今,关于念佛的法门很多。有世亲菩萨《往生论》开五念法门:一礼拜
  门,
  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往生要集》卷下,有四种念佛,所
  谓:定业
  念佛、散业念佛、有相念佛、无相念佛。有天台智顗的《五方便念佛门》:第一称
  名往生念
  佛三昧门,第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第四心境俱离念
  佛三昧门,
  第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净宗祖师所倡念佛方法,更是很多。其中与华严相关,
  则有文殊
  菩萨十念法等,所谓:寂静念、清净念、不浊念、明彻念、离尘念、离种种念、离
  垢念、光
  耀念、可爱乐念、无能障
  碍念。<12GCK@11>12至今被现代念佛行者所共许的,
  主要有二:华严四种念佛与念佛三昧。
  早在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时,就将念佛法门,以修行方式之不同,分为四种型
  ,成
  为直至今日的念佛方法的正范。这四种念佛是<13GCK@11>13
  
  (一)称名念佛:谓专心称念佛之名号,于画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 
  乃至十万声,
  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
  (二)观相念佛:谓观佛像,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本性佛从而显现, 
  如是则念念不
  断,纯一无杂。
  (三)观想念佛:谓于心观想佛之相好圆满,观想纯熟,则三昧现前。
  (四)实相念佛:谓观自身及一切法之真实相,乃无形无相,犹如虚空, 
  而心及众生,
  本来平等,如是之念,念念相续,则三昧          现前。
  宗密大师的四种念佛一出,囊括并融合了过去所有念佛法门,而更为通俗易知,从此念
  佛行人,对于念佛方法皆奉于此。
  华严念佛三昧的提法,出自《华严念佛三昧论》,该论是清代彭际清述的,论前首
  先将
  念佛法门,总分为二:
  #楷书上下空=念佛法门,诸经广赞,约其总贯,略有二途:(一)普念,(二
  
  
  )专念。如《观
  佛相海经》、《佛不思议境界经》等,但明普念。《药师经》、《阿?鹖繵篣g》、
  
  《无量寿经》等,特明专念。今此华严,一多相入,主伴交融,即自即地,
  亦专亦普。<14GCK@11>14
  #本文齐头=这是说念佛法门,殊胜无量,这是一切佛经,共同称赞推举的。总的概
  
  
  括
  起来,可以分为普念
  和专念两种念佛方法。一种是念普遍意义上的佛,一种是念单独的一佛。念普遍的
  佛,即是
  系念一切佛所具有的相好随形等威仪,以期证入念佛三昧,或者观察诸佛成佛必修
  的相应因
  行等等。念单独的佛,是由于在<GCK@15>佛佛道同”
  的同时,诸佛如来的因地愿心及修行次等不尽
  相同,以及成佛以后的报化功德、摄生善巧也就有种种差别。比如药师佛的十二大
  愿,与阿
  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有所差别一样。所以又有根据自身因缘,建立自己相应的单独观
  察、专门
  系念于某一佛的念佛法
  门。而《华严经》中,德云比丘等所证,善财所学的念佛法门,则突破普念、专念
  
  的局限,
  是<GCK@15>“一多相入,主伴交融,即自即他,亦专亦普”
  
  的,独具特色的华严念佛三昧法门。
  #本文齐头=  华严念佛三昧,具体说来,是由五个念佛法门组成的可单可复的特
  殊形式。这五个念佛
  法门,简说如下:
  #缩2=(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就是观佛法身非空非有,悟入中道实相
  ,直证众生
  自性门。
  #缩2=(二)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门。就是观佛报化相好功德,无量法门之所
  因行成就。
  #缩2=(三)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门。就是专心持念佛的名号,以一行摄一切
  行,加以佛
  的本愿加被之力,成就最为殊胜方便的法门。
  #缩2=(四)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门。就是系念毗卢遮那佛的因地,从初
  大威光太子
  发心初因,乃至现在的依正庄严的历劫所修因行:十信全心、三贤、十圣、等妙
  二觉,无量法门之所汇集缘起而成一大法门海,随一一法门,究竟成满,皆可证
  入如来佛经性海。所谓<GCK@15>“一即一切”“十信满心,
  即登五位而成正觉”等。
  #缩2=(五)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门。就是以修习普贤十大愿王行
  海,归向阿
  弥陀佛本性愿海。
  华严念佛三昧的这种<GCK@15>“一多相入,主伴交融,即自即他,亦
  专亦普”的特色,就是华严
  宗经典理论<GCK@15>“十玄门”所表现的事事无碍境界
  ,明显是念佛法门中融合了十玄门的体现。
  #壹、=贰、华严教理的极致─ 华严十玄门
  #一、=  一、十玄──即证即修的法门
  华严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取得的特别辉煌的巅峰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唐代五祖时
  期的昙花一现的华严宗,虽然一直式微至今,其所提倡<GCK@15>“法
  界缘起”的那种圆融无碍无尽的
  思想理念,至今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仍无出其右者。其影响之深、涉入
  之广,令人不可思议,现在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了。
  十玄门就是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的核心志理论,也是《华严经》的精彩之浓缩
  。法
  藏大师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说:
  #楷书上下空=十玄缘起无碍法门义。夫法界缘起,乃自在无穷,今以要门,略
  摄为二:一
  者明究竟果证义,即十佛自证境界;二者随约应辨教义,即普贤境界。<GCK@11>
  15
  #本文齐头=<GCK@15>“众星月为最,众圣佛为最。”
  上可以看出,十玄法门所展示的是果德圆满难以用语言文
  字形容的佛境界,同时也是佛法大海之中一切法门的实践者─
   普贤菩萨的修行境地,是华
  严观法的即因即果、即教即观、即证即修的最圆满体现。
  #本文齐头=  关于后一点,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在《法界玄镜》中确认,十玄门就
  是此宗初祖杜顺和
  尚《法界观门》中法界之第三观<GCK@15>“周遍含融观”
  的另一种说法,清代续法大师在著《贤首五
  教仪》时,采用这个主张,将十玄的说明安排在三观中<GCK@15>“周
  遍含融观”之后。
  #本文齐头=  但从某种角度讲,十玄门这种即因即果、即证即修的修行法门,显
  
  示修成以后境界情形
  比指导如何进行修行更为详尽。这是十玄门为什么不能切实深入 到具体的修法中
  
  去,为大
  众修行奉行,而永远是人们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  二、古十玄与新十玄
  十玄法门最初由华严宗的二祖智俨大师提出。智俨大师著有《华严一乘十玄门》一
  卷,
  题作:<GCK@15>“唐终南山至相寺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
  杜顺和尚,传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承
  其讲的《华严经》中的十玄法门,当然有一定的说服力。另外,智俨大师还著有《
  大方广佛
  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GCK@11>》16文中列十玄
  名相时,说:
  #楷书上下空=约法以会理者,凡十门:一者同时具足相应门、二者因陀罗网境
  界门、三者秘密
  隐显俱成门、四者微细相容安立门、五者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者诸藏纯杂具德门、
  七者
  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者诸法相即自在门、九者唯心回转善成门、十者托事显法生解
  门。
  <17GCK@11>17
  继智俨大师之后,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对于十玄门,从开宗立教所崇理论的严谨性
  
  和完
  整性的角度,对十玄门作了一番完善与修改的工作。在其《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
  经文义纲目》、《华严金师子章》中还是继承智俨大师的十玄门提法,但在《探玄
  记》及《华
  严经旨归》中,法藏大师则对十玄门的名义与排列作了佷大改变,明显地加入了自
  己的新
  意。据此,后人称智俨大师所立十玄为旧十玄,而称法藏大师所立十玄为新十玄。
  新旧十玄的差异在于,其一、法藏大师将<GCK@15>“诸藏纯杂俱德门
  ”演变为<GCK@15>“广狭自在无碍门”
  其二、旧十玄中<GCK@15>“唯心回转善成门”,法藏大
  师将之演变为<GCK@15>“主伴圆明具德门”
  法藏大师认为,显示事事无碍境界的十玄门,其中的<GCK@15>“诸藏
  纯杂俱德门”容易让人误解
  为<GCK@15>“一理是纯,万行是染”而有滥涉理事无碍之嫌。
  “唯心回转善成门”则在于强调心识的
  作用,而法藏大师认为此十玄门的境界都离不开心识,单独提出反而容易产生混淆
  ,故以<GCK@15>“主
  伴圆明具德门”取代之,增入<GCK@15>“一法为主,余
  法为伴;次第为主,次第为伴;互补互彰,圆
  明具德”的心意。
  从此,十玄法门义理严谨完备,后人多遵此说。但也无可否认的是,华严十玄门理
  论严
  密,在华严宗法藏大师手中,理论更为严密、更适合现诸文字,其修行的味道反而
  变淡,不
  能利于后世畅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一、=  三、新十玄的境界
  新十玄的理论之精严,境界之完美,不容忽视。现在可以通过比喻或经文的引证,作一
  个大略的了解。
  #=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
  如同大海是百川汇聚之处,随举大海一滴,自然具足百川之味。同时不妨碍百川之
  水,
  个个不同,所谓<GCK@15>“泾渭分明”者是。但既入大
  
  海后,则平等一味,溶溶相即。法界性海,亦
  复如是,平等一性,随举一法,即同时具足一切诸法差别功德。
  #=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
  如〈华严经〉中,如来七处九会同时说法(广),而未尝稍动于菩提树下(狭)。
  #=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
  如一间屋里,点千盏彩灯,灯灯光不相同,而光照之处相容无碍。
  #=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
  如金锻造种种器具,功能、形状,虽然种种差别不同,而同是一金所成,可以随锻师
  心意,易形而造。经云:
  #楷书上下空=诸法无差别,无有能知者,唯佛与佛知,智慧究竟故。如金与金
  器,其性无差
  别,法非法亦然,体性无有异。<18GCK@11>18
  #上0= (五)秘密隐显俱成门
  如天空之残月,有隐有显,明晦具足,而不碍月亮本身的圆满实际以及光照功德。
  #= (六)微细相容安立门
  如一琉璃瓶,装满微细的种子,而不妨碍每一粒种子都有成就一棵参天大树的功德
  
  。〈楞
  严经〉云:<GCK@15>“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
  #= (七)因陀罗网境界门
  帝释天宫,宝珠垂帘,珠珠相映,影又重影,而成重重无尽。
  #= (八)托事显法生解门
  如于一句<GCK@15>“郁郁黄花,青青翠竹”,智者能于
  其中了知种种:生灭无常、无性般若、
  中道妙有、真如绝言乃至一真法界。法界性海,亦复如是,随举一法,生解具足。
  #=(九)十世隔法异成门
  过、现、未来三际,各具过、现、未来三际,而成九世,九世不离当下一念,如是共
  成十世,不碍世俗所诠各不相同。如黄梁片刻之梦,可尽一生之衰荣。
  #=(十)主伴圆明具德门
  如千人在大厅次第演讲,人人都是主讲,人人都是听众,所有见解、所有风格,完全
  展示无遗。
  #壹、=参、念佛玄门
  古往今来,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将最能显示中国人圆融、圆满精神的华严宗精要法
  门─ 十玄门的理论,通过绘画、建筑、装璜等等艺术中去,甚
  
  至最新科技─ 电脑技术中
  也受到十玄门的很大启发。作为一个出家人,笔者私下以为将本来是修行法门的十
  
  玄妙法,
  还归到修行中去;将最精奥幽深的十玄法门,以最简明、显了的方式在念佛法门中
  
  展示出来,
  使大家能于祖师呕心沥血的心得中获益,不负祖师创此法门最初心衷,这也是笔者
  最
  大的心愿。
  #一、=  一、念佛玄门
  古十玄门是华严宗二祖智俨大师在修习《华严经》时所得的直接心要,对于指导修行
  的意识要浓一些。故此念佛玄门的演绎,以古十玄作根本更为妥当。另外,因为十
  玄门的第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不仅是增法门的同时具足相应,而且也是指其余九门的同时
  具足相应,
  故将其列在最后,这样在理解上容易接受一点。
  #= (一)因陀罗网境界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
  #楷书上下空=(无量寿佛)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
  千大千世界,于圆
  光中,有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
  量寿
  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一
  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19GCK@11>19
  
  岂非正是十玄门中所说的,帝释天宫,珠帘互影,重重无尽的境界吗?佛之相好如
  是,众
  生各自修行,观想念佛,次第而观无量寿佛,报化庄严,眷属依正,亦复如是。
  #= (二)秘密隐显俱成门
  如今现在所有的学佛之人,都是念佛的当机众生。读诵《无量寿经》、称念弥陀名
  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是显了念佛。研经习教,修禅习定,未愿往生西方
  者,是隐
  秘念佛。这两种人,同入佛法大海,同求无上菩提,可名俱成。这是广义明秘密隐
  显俱成。
  若单就持名念佛,也有秘密隐显俱成义,如十念往生:《观经》之临终十念,念念
  灭除八十
  亿劫生死之罪者,为显了十念往生。《弥勒发问经》之十念相续即得往生义,地上
  菩萨乃能
  具足,故是隐秘十念往生。如是显了隐秘,有学无学,摄尽无遗,是名俱成。<GCK@11>
  <20GERE@11>20
  #= (三)微细相容安立门
  佛法大海,(成佛的法门,唯海能喻),法门无量,常令初学行人难以入手,而且
  忌多而不精,不能得力受益。这样对诸多法门有一个抉择,找一个适合自己,容易入手的法
  门,那就是修行入手的当务之举。几番抉择以后,大家都清楚念佛法门,是我们这个社会、
  这个时代最好修行法门。其中更以持名念佛最为捷便殊胜。持名念佛虽然捷便,但并不简单,
  其余一一法门,皆能于中安立成就;何况念佛法门之中更能安立其余诸佛法门呢!
  是故省庵大师称<GCK@15>“八万四千法藏,六字全收”
  即念一句<GCK@15>“阿弥陀佛”是也。<GCK@11>
  21莲池大师更讲得清楚:
  #楷书上下空=众生学佛,亦有无量行门,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该之。以持名即
  是持此心,
  心该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微尘,一切法门,摄无不尽。<GCK@11>
  22
  #本文齐头=而能于此<GCK@15>“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不作轻视,无量法门,于中一一具足,是名微细相容安立门。
  #= (四)十世隔法异成门
  #本文齐头=  念佛法门,无量法门之一,如是亦复是有为之法,如〈佛说观三昧
  
  相海经〉<23GCK@11>23本行品中释迦以及十方诸佛、
  
  文殊、财首等诸菩萨,乃至阿难尊者,皆言各自过去本
  修念佛三昧,既有过去,则三世成立;三世各各具三,则九世成就;如是九世不离
  当下一念。
  我等念佛之人,应当不以过去末念而空悔;未来未至而懈怠,把握当下一念。何况
  “时劫无
  性”,三世当体全空;无性原非断灭,故三世宛然,并是现前一刹那中所现影子,
  故曰十世。
  #= (五)诸藏纯杂具德门
  #本文齐头=持名念佛,若为称念诸法名号,所谓通念佛,即名为杂。独称<GCK@15>
  <GEKE@15>“弥陀”名号,持诵
  不舍,专一精纯,所谓别念佛,即名为纯。纯如《阿弥陀经》,杂如《观佛相海经
  》。如是
  若纯若杂,皆得证入念佛三昧,即名具德。法界性海,无量法门,随举一一,若纯
  若杂,皆
  得成就,是名诸藏纯杂具德门。
  #= (六)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种念佛法门,虽然一一差别不同,随取一种,即可证入念佛三昧。进一步讲,所
  有念佛法门之间,一一相通:所谓<GCK@15>“名字即是法身,法身遍
  一切处故”等是;却又不失各自
  特色:如实相念佛多摄无相行者,观想念佛多摄定心行者,持名念佛多摄散心行者
  。念佛法
  门如此,念佛法门与其他八万四千法门一样,一一相通,而一一特色不同,所引当
  机众生也
  各有差别。如是相异相彰,成就如此一多相容不同门。
  #= (七)诸法相即自在门
  <GCK@15>“阿弥陀佛”华言就是<GCK@15>
  “无量光寿”的意思。光指时间,寿是空间,无量光寿,即
  是时空无限之义。<GCK@15>“毗卢遮那”,华言<GCK@15>
  <GEKE@15>“遍一切处”,同样也是时空无限的意思。故净土诸
  典指明<24GCK@11>24,<GCK@15>“弥陀
  即是遮那,极乐不离(相即义)华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25GCK@11>25云:<GCK@15>“见无量寿
  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可以一段文字,再次揭示此一玄
  门。
  #楷书上下空=阿弥陀佛即法界身,极乐时间即是莲花藏海,故见一佛即为见一
  切佛,生一
  土即为生一切土,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
  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因该果彻,更无二故。
  <26GCK@11>26
  #本文齐头=以上所讲的所念的佛,相即自在,能念的法门亦复相即自在。<GCK@15>
  <GEKE@15>“如是念佛:名字即是法身,
  名字性不可得故;法身即是名字,法身遍一切处故。”<GCK@11>
  27由此名字即是法界性故,
  持名念佛即是实相念佛,法身既遍一切(何况语言音声),实相念佛即是持名念佛
  ;余诸法
  门亦复如是。如此,即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 (八)唯心回转善成门
  #本文齐头=  此一玄门,强调心性作用,念佛法门之间的融通、理事之间的圆融
  
  
  无碍,全部在我
  们各自一心。简而言之,就是一切法门权实言教,皆是自心建立,事事无碍,理事
  
  圆融,全
  在此心。所谓,乃至念佛法门之成就与否,亦在此心。尤以持名念佛法门之易行难
  
  信之信愿
  成就,更在此门。蕅益大师有言:<GCK@15>“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
  
  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
  <28GCK@11>28《华严经》亦证此心的重要:
  #楷书上下空=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
  如来不离此心成正
  觉。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GCK@11>
  29
  如此皆明此心善能回转成就一切,故名唯心回转善成门。
  #= (九)托事显法生解门
  如一句<GCK@15>“阿弥陀佛”,从性上解,即是法界自
  性;与我心中真如面目是一不二,一
  切诸法真实之相,无形无相,灵明不冥,昭昭不昧,离于语言文字,种种修饰,
  是故不应于中妄起无明云翳,我若于中悟入诸法实相,即证真如,即是实相念佛。
  只此一句<GCK@15>“阿弥陀佛”,是法藏比丘因地四十
  八愿,经无数大劫,修习所成:相好庄严,
  清净海会,国土安隐,功德难思。我欲菩提,当从斯愿,于佛相好,系念不舍,期
  见自身,
  预于众会,见佛闻法,修学菩提,即名观想念佛。
  只此一句<GCK@15>“阿弥陀佛”,是弥陀如来本愿悲心
  ,摄生善巧,最胜方便,发于音声,显于文
  字图像、彩塑金石。若观于像,离于散乱、颠倒、妄想,当下清净,将来决定往生
  ,是名观
  像念佛。若持名号,专心总持,念念之中,灭除生死之罪,决定见佛,是名持名念
  佛。
  如是于一切法,随举一事,即能胜解,悟入诸法,犹如剥笋,层层深入,妙用连珠,是
  名托事显法生解门。
  #= (十)同时具足相应门
  如上九门,同时具足相应,随一一门,依之修行,皆可成就念佛三昧。何况自心圆具如
  是妙法,故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楷书上下空=同时若依若正若主若伴,皆吾现前一念妙明真心中所现影,全事
  即理,全妄即真,全
  修即性,全自即他,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佛心遍故,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一室
  千灯,光
  光互遍,重重义摄,不相妨碍。<30GCK@11>30
  如是以念佛法门,能念所念,隐显俱成,相即自在,大小不同,微细相容,纯杂具德,法生
  义解,如因陀罗网,一念十劫,同时相应,圆满具足,是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一、=  二、持名念佛─ 殊胜中的殊胜
  如前所说,念佛法门是成佛之要径,《华严经》中德云比丘等更是唯依念佛就可以
  成就
  的,当然是学佛的究竟、究极法门了。《观佛三昧相海经》等经,说明文殊等诸佛
  菩萨,皆
  修念佛三昧,也在于证明此点。同时,十玄法门的教理圆满周备,此其弘扬以来,
  余诸理论
  无出其右者,可以称得上是最究极教理。而念佛法门之中,又具足如此究极的十玄
  深意,岂
  非正是究极中的究极。
  我们也知道,成佛法门无量无边,念佛法门只是其中一种,于中更多流露诸佛菩萨
  
  利生
  悲心的权巧方便,故知,念佛法门是一种方便法门。《普贤行愿品疏别行钞》所云
  :<GCK@15>“有缘者,
  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也。”<31GCK@11>31就是
  劝人念佛的例证。念佛法门,包含的念佛方
  法又有很多,其中最能体现诸佛悲心,行持最为简捷方便的,就是持名念佛。古德
  是如此劝
  众持名的:<GCK@15>“但能念名,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32GCK@11>32持名念佛,是方
  便法门之中的方便法门,自然是方便之最方便了。
  由此<GCK@15>“究极中的究极”、<GCK@15>
  “方便中的方便”的殊胜二意,成就持名念佛的<GCK@15>
  “殊胜中的殊胜”
  功德。
  念佛法门,十玄奥法,具说如上,最后归结到总持称念六字洪名<GCK@15>
  “南无阿弥陀佛”
  持名念佛上来。持名念佛,这是最为简便易行最深契弥陀悲心的;而又于事上理
  上、事事之
  间,圆融无碍具足功德深意。应当是现代学佛大众的首选修行法门。
  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效率高、强度大、信息高速,作为生活工作两不误的修行法门,
  持名念佛是最合适的。笔者以为当在持名的同时,不忘发挥念佛玄门的精要,不拾弃教学的
  理论充实与指引,乃至不舍离世出世的一切知识,这才深契念佛法门的深意。如此念佛,不
  仅当来能往生,当下的现实生活就是极乐净土,那有多好。阿弥陀佛!
  #提要=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文=1. 《往生论》,世亲菩萨。
  #参考书目文=2. 《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善导大师。
  #参考书目文=3. 《五念佛门》,隋智顗。
  #参考书目文=4. 《释净土群疑论》,唐怀感著。
  #参考书目文=5. 《念佛镜》,道境善道共集。
  #参考书目文=6. 《念佛三昧宝王论》,唐飞锡著。
  #参考书目文=7.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明妙叶。
  #参考书目文=8. 《释净土群疑论》,唐怀感著。
  #参考书目文=9. 《庐山莲宗宝鉴》,元普度著。
  #参考书目文=10. 《净土或问》,元,天如则著
  #参考书目文=11. 《乐邦文类》,大正藏卷四七。
  #参考书目文=12. 《西方合论》,大正藏卷四七。
  #参考书目文=13. 《阿弥陀经要解》,明蕅益著。
  #参考书目文=14. 《华严念佛三昧》,清彭际清著。
  #参考书目文=15. 《一行居集》,清彭绍升著
  #参考书目文=16. 《华严念佛三昧》讲记,黄念祖老居士讲。
  #参考书目文=17. 《净宗法语大观》,现代,魏磊著。
  #参考书目文=18. 《净土宗教程》,现代,魏磊著。
  #参考书目文=
  #大标=
  #大标=工具书目
  #参考书目文=1.《大正藏》
  #参考书目文=2.《大藏会阅》
  #参考书目文=3.《净土藏索引》
  #参考书目文=4.《佛学大辞典》
  #参考书目文=5.《佛光大辞典》

 
 
 
前五篇文章

禅宗与念佛

禅净异同论

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密教之念佛

永明延寿禅师的念佛论

 

后五篇文章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何谓大势至菩萨?

药师如来之圣德及其法门

满足众愿的药师佛

阿姜摩诃布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