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密教之念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密教之念佛
  吕建福教授
  摘要
  念佛法门在密教中颇为流行,有专门的念佛密典和行法,称名念佛主要盛行陀罗尼密教中,其特点在于念佛之后随诵陀罗尼,不仅称念佛菩萨之名号,而且亦念鬼神龙王名号。其功德现出念佛万能的思想,其方法有先行法、数息观。观想念佛及实相念佛流行于后来的持名密教和真言密教、瑜伽密教,主要观想西方净土诸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以及药王、药上菩萨和五方神等,其特点在于观想诸尊之曼荼罗形相,由观形相随好而思惟其实相义,观念时用三密法,随诵陀罗尼,随结印契,广大供养。
  陀罗尼法与念佛法门,都是在大乘佛教信仰主义和实践主义流行的时代产生的。陀罗尼法门后来逐渐发展形成秘密佛教,念佛法门后来传入中国,形成净土宗。因而,密教和念佛法门具很多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其中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重实践,以修持为主的教派,与注重理论思辩的教派有有所不同。最大的相似性在于它们都以简便易行的念佛诵为修行的基本方法,密教念诵陀罗尼,净土宗则念诵佛的名号;又它们的修行都伴之以禅观,密教之禅观称“意密”,意念佛曼荼罗,念法门观念佛之形相法身,称观想佛和实相念佛。然而,密教与念佛法门不仅如此,它们还发生过实际的关系,尤其密教一度受到念佛法门的影响。
  念佛法门包括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其中称名念佛主要影响于原始密教陀罗尼密教。陀罗尼密教以持诵陀罗尼为基本修法,接受念佛法门者,是将持诵陀罗尼同念诵佛的名号结合起来。陀罗尼密典中有一类经典,与念佛经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甚至改造佛名经类而成。如隋阇那崛多译的《佛说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等,与佛名经类所不同的,主要在于念佛的同时须诵陀罗尼,强调念佛名号者须诵陀罗尼,诵陀罗尼与念佛名具有同样的功德,甚至含有念佛时诵陀罗尼方可发生功德的思想。这类密典与一般佛名经类的不同,还在于念佛之功德不仅限于往生佛国净土,灭罪净业,成就佛果,无所不能,犹如陀罗尼,具有万能的功德,陀罗尼万能与念佛万能的思想皆备于此类密典。《孔雀王咒经》。《大云请雨经》等,又是一类念佛密典。这类密典中。念佛与持咒还具有降雨等特别的功德,而所念者除佛,菩萨之名号外,亦念龙王。大仙、诸天以及各种鬼神的名号,念名号之广之杂,也是密教念佛的特点,持明密教的成就法中,还有念鬼神之名而供役使的作法,亦可视为念佛名号产生功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念佛法门之兴起与净土信仰有直接地关系,密教之念佛也与净土类经典关系密切。南朝时编纂的十二卷本《灌顶经》、后两卷《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实际上是两篇被改造的净土类经典,其不同之处仅在于篇末增加了一段有关陀罗尼的经文。后来一篇经典在后世的异译本多题《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略译《药师如来本愿经》,其中义净译本题《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下卷有四段陀罗尼文,他译则无。这也说明密教直接改造净土类经典而为念佛密典的事实。《灌顶经》的前卷,也都广说念佛内容,但所念所称者多神龙之类,其中卷一《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分说数组鬼神大王名号,及百七士二神王灌顶章句及其称名功德。卷二《灌顶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经》,说三十六神王和二十一神王女之名号及其称名功德。卷四《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分别十四组七神王名字及其称名功德。卷五《灌顶咒宫宅神王宏镇左右经》,说五组鬼神王名号及其称名等功德。卷八灌顶摩尼罗亶大神咒经,三十五龙王名、三十三大神将军名,以及许多鬼魅山精之名,并其称名功德。卷九《灌顶召五方龙王摄疫神咒经》,分说五方龙王及其称名功德。此诸念佛密典颇具密教特点,所称念者除佛菩萨外,多鬼神龙王之类,其功德亦广亦杂,称名犹如念咒,具万能之功德。北朝时抄集的《陀罗尼杂集》,亦集有念佛之经文,卷七有《修念佛三昧陀罗尼》一篇,由一首念佛三昧陀罗尼文和其行法组成。其行法说:于二月、三月八日中,以白月中初修念佛三昧,从八日至十五,日当见佛在莲华上坐,当昼夜各三时,以好香华供养,必见如来莲花上坐而为说法。说其功德,说受持念佛三昧陀罗尼者,所生之处常不堕恶趣,常值诸佛;生生之处常七宝具足,不生下贱;生生之处常不忘菩提之心,游十方世界常见诸佛。卷九有《佛说观佛三昧经?观四威仪品》之一段经文,与佛陀跋陀罗译本同《灌顶经》与《陀罗尼杂集》之念佛法的情况。
  净土信仰中又以阿弥陀西方净土信仰最为流行,密教之念佛也受此影响,有关西方三圣尤其观世音菩萨的念佛很突出。东晋竺难提所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即是一篇有关观世音菩萨的陀罗尼念佛密典。经中讲一段故事,说毗舍离国人民遇大恶病,有表者向佛请教,佛告其西方有佛名无量寿及其菩萨观世音及大势至,恒以大悲怜愍一切,救济苦厄,可解此难,长者遂一心念西方,三圣顿诣毗舍离,教诸人民消伏毒害陀罗尼,并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于是,大恶疾得以解除。经中又说-王舍城女人被恶鬼所缚,因一心称观世音之名,诵观世音六字神咒而消伏恶鬼的故事。以此故事,观世音六字神咒在密教中颇为流行,后世不断有《六字咒王经》译出。各经所说六字神咒不尽相同,其中以宋施护译《大乘庄严宝王经》所说六字神咒,即是藏传佛教中最为流行的观世音六字真言,汉译称六字大明陀罗尼,作“唵引么抳锌 讷铭二合吽引”(卷四)。总之,陀罗尼密教中的念佛类经典,都以念佛之名号与诵陀罗尼结合为根本特点,因之还出现了“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这样的陀罗尼。其本经说,若受持、读诵、思惟、记念或为他人说此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所有五无间业悉得消除,命终之后生天为王,寿八十四百千俱胝劫数,然后得转轮王位,寿六十中劫,当得成佛,名莲华藏如来。
  密教称名念佛的方法,一般都是先行礼拜恭敬、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然后一心念佛及菩萨名号,最后随诵陀罗尼。念佛名号之后,随诵陀罗尼,这是密教念佛的最基本的特点。密教念佛的先行法,要求严格者,还要持斋、不饮酒、不啖肉、以灰涂身(古印度习俗)、澡浴清净、不食兴渠(印度蔬菜名,一说即阿魏)、五辛及能熏之物、远离妇女、不往秽污之处。作礼须五体投地,至诚恭敬。劝请随喜,须先烧香散华。回向发愿,须先忏悔罪过。念佛及菩萨名号,其法分为受持、读诵、思惟、记念。受持,即受持所念之佛、菩萨的名号。读诵,即出声念诵佛、菩萨之名号。思惟,即是一心一意专注思惟佛、菩萨名号。记念,亦作忆念,即默念佛、菩萨之名号。密教之称名念佛,主要流行于早期的陀罗尼密教,因而念法不似中后期密教之陀罗尼念诵法,分为四或五种念诵法,但有相通之处。念佛名之遍数及时日,因受持之佛及所求之愿不同而有分别。如请观世音菩萨救济苦厄,三称佛法僧,三称观世音菩萨名。称名须礼敬,即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如因受一切苦大怖畏,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诵消伏毒害咒一遍至七遍,如人遇大祸,亡失国土、妻子、财产等,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诵六字神咒,数息系念,无分散意,经七七日。念佛诵咒之时,又伴之以数息,系今气定,使心不散,一心一意念佛。《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说,念佛称名须系念数息,令心不散,经十念,顷向西方,一心一意,令气息定。当净心系念一,称观世音菩萨,归命三宝。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诵念大吉祥六字章句,数息系念,无分散意。其具体方法,端身正心,使心不动,心气相续,以左手执右手上,举舌向颚,令息调匀,使气不粗不细“安祥徐数,从一至十”成就息念,无分散意,使气不粗,亦不外向,不涩不滑,如婴儿饮乳,吸气 之,不青不白,调和得中。从于心端四十脉下取一中脉,令气从中安稳,得至十四脉中,从大脉出至舌下,复从舌脉出至于舌端。不青不白,不黄不黑,如琉璃器,正长八寸。至方鼻端,还入心根,令心明净。经中并说,以止数息,心定力故,如驶水流,疾疾得见观世音菩及十方佛。
  定中念佛,得见佛之形相随好,即是观想念佛。念佛之数息法,即是念佛三昧或观想三昧。密教之三观念佛,亦见于陀罗尼密,教《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即是专门的观想念佛密典。该经共分十个部分:一、序分,讲诸佛菩萨集会说法;二、因缘分,请闻药王药上二菩萨名号之五因缘;三、陀罗尼分,分别讲二菩萨陀罗尼及其功德;四、十佛名分,说十方佛名称及称佛名和二菩萨名之功德;五、来世分,分别说二菩萨未来世之成佛名及其国名;六、观相分,分别说二菩萨身相随好及其观念功德;七、五十三佛名分,说过去五十三佛名及其称念功德和念二菩萨功德;‘八、过去世分,分别说二菩萨过去世因缘;’九功德分,说闻二菩萨神咒,观二菩萨身相之功德;十、经末分,说闻本经之功德。其中说观二菩萨形相随好,有五种系念思惟法,一系念数息想,二者安定心想,三者不出息想,四者念实相想,五安住三昧想。经中说,若修此五想者,一念中得见二菩萨。初观药王菩萨功德身相,身长十二由旬,随应众生或十八丈或现八尺,身色紫金,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如佛无异。顶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十四楞,一一楞间有十四华,以严天冠。其天冠内有十方佛及诸菩萨,皆悉影现,如众宝钿。眉间毫相白琉璃色,绕身七匝,如白宝帐。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数满八万四千。其一一珠宛转右旋,如七宝城优罗华。一一华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释迦牟尼,一一如来有五百菩萨以为侍者。其二臂如百宝色,手十指端雨诸七宝。其两足下雨金刚宝,一一珠化成云台,其云台中有化菩萨,无数诸天以为侍者。化菩萨演说四谛,苦、空、无常、无我,亦说甚深诸菩萨行。次观药王菩萨,观者心渐广大,得见药王菩萨具足身相。时药王菩萨心如栴檀摩珠,开敷清净,有百亿光明,此诸光明绕身百匝,如百亿宝山。其一一山有百亿宝窟,一一窟中有十亿化佛,身色相好,皆悉庄严。是诸化佛异口同音,皆共称说药王菩萨本行因缘。此相现时,念念之中见十方佛为诸行者随宜说法。时药王菩萨一一毛孔放百亿摩尼珠光,照诸行者。为观念得见药王菩萨身相,须修两种净净之行:一者发菩提心,具菩萨戒,威仪不缺。二者修四法,一、慈心不杀,不犯十恶,常念大乘心不忘失;二、于师于父母四事供养,以诸灯明供养二宝及说法者;三、深修禅定,乐远离行,修十二头陀;四、于身命财产一切放舍,不生恋著。观药上菩萨功德身相,当观菩萨身长十六由旬,如紫金色,身诸光明如阎浮檀那金色。于圆光中有十六亿化佛,方身八尺,结跏趺坐,坐宝莲华。一一化佛有十六菩萨者,各执白华随光右旋。通身光内有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及诸净土,皆于光中现。顶上肉髻,如释迦毗楞伽摩尼宝珠。肉髻四面显发金光,一一光中有四宝华,具百宝色,一一华上化佛菩萨,或现或隐,数不可知。观药上菩萨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相中有五色光,一一好中有百千光。眉间毫相如阎浮檀那金色,百千百宝珠以为璎珞,其一一珠放百宝光。庄校金毫如颇朵幢,盛真金像,世间珍妙,诸庄严具悉于中现。观是菩萨相者,经中说药上菩萨放身光明摄受彼人。观修药上菩萨身相,亦修七法方可。一者常乐持戒,终不亲近声闻缘觉;二者常修世间善法及出世间善法;三者其心如地,不起憍慢,普慈一切;四者心无贪著,犹若金刚不可沮坏;五者住平等法,不舍威仪;六者常修毗婆舍那,修舍摩他,心无懈怠;七者于大解脱般若波罗密心不惊疑。
  东晋时编纂的九卷本旧集《灌顶经》,其卷七《灌顶伏魔封印大神咒经》也受观想念佛的影响,说观想五神方神之所谓《大仙之法》。说若佛四辈弟子中有邪恶鬼神所绕,恐怖毛竖,当光自存念汝身如佛之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摩金,色身长一丈六尺,项背日光。存想佛身已,复存念佛之一千二百五十弟子,复存念诸佛、菩萨、僧,存念是三想已,又复存念五方大神,一者名曰亶遮阿迦,其身长大一丈二尺,著青色之衣,吐于青气,住在东方。二者名曰摩诃只斗,其身长大一丈二尺,著赤色之衣,吐于赤气,住在南方,三者名曰移兜涅罗,其身长大一丈二尺,著白色之衣,吐于白气,住在西方。四者名曰摩诃尼,其身长大一丈二尺,著黑色之衣,吐于黑气,住在北方。五者名曰乌怛啰奶,其身长大一丈二尺,著黄色之衣,吐于黄气,住在中央。并说此五方之神各有眷属,一神王者有七万鬼神相随逐,五方共有三十五万悉来左右扶病者,令免危厄,过度诸难。又说存念五方之神形色相类,使一一分明,如对目前,如人照镜,表里尽见。如此成就,无余分敬,专心一意,病者除愈,恐者安稳,邪鬼恶神无不辟除。还常存念五方神之形相,皆尽被铠甲,随在所方护佑。
  密教之观想念佛,在后来的持明密教和真言密教、瑜伽密教中比较流行,而且其观法与密教的曼荼罗观法有相通之处。善护尊者所造《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愿功德经念诵仪轨》(元沙啰巴汉译),是将念佛的陀罗尼密典改造为持明密教仪轨的。与《药师如来本愿经》比较,该仪轨除了念佛名号和念诵陀罗尼之外,增加了观佛曼荼罗形相及承事供养等内容,密教之观想念佛,与念佛法门观想佛之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有所区别,往往以观想佛之曼荼罗形相为点。按《药师经仪轨》,念佛前先要启建道场,粉布香坛,安置舍利佛像及诸圣众位,种种严饰供养。然后观想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及其庄严国土,召请诸圣众,降临供养香坛。再后,观想诸圣于胜妙宫诸宝狮子莲花座上,安八如来及安法宝,第二层复安序分诸菩萨位,或设侍从诸菩萨位,面前安置曼殊师利菩萨、救脱菩萨、金刚手菩萨三菩萨位,第三左边安设十二药叉大将,右边安设大梵天王、天主帝释,四门安设四大天王,并观想所有供养资具,礼拜申供,归命诸佛菩萨。最后,正念思惟,称扬圣号,随诵陀罗尼。持明密教作曼荼罗形相,先召请圣众,以敬仰心观念诸尊,如对目前,然后依法而行。
  以净土信仰为核心的念佛法门,对持明密教及其之后兴起的真言密教及瑜伽密教都有很大的影响。净土信仰中,诸佛菩被分为十方、万千世界,密教之分五方佛,即受其影响。密教之莲花部,为西方圣众,主尊为阿弥陀佛,菩萨眷属为观世音菩萨等,此即来源于西方净土信仰。因而后来的密教念佛中,也以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皂曼荼罗形相最为突出。不空编译的《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即是以瑜伽法改编的念佛密典,仪轨开首即说:为当来末法杂染世界恶业众生,说无量寿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生净土,入菩萨正位。不以少福无慧方便,得生彼刹,是故依此教法正念修行,决定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获得初地。若在家出家愿生净土者,应先入曼荼罗,得灌顶已,然后从师受念诵仪轨。以瑜伽密法观想佛之曼荼罗形相,要比《药师经仪轨》的行法复杂得多。除先行法,建立曼荼罗,诸种供养之外,以三密法修持,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作观想。按仪轨,先行法之后,结跏趺坐或半跏趺坐,右押于左,以香涂手,结佛部三昧耶印,即想无量寿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弓弓分明,随诵佛部三昧耶真言,又依法观想观自在菩萨相好端严并无量花部眷属,依法观想金刚藏菩萨相好光并无量金刚部眷属。又依法观西方极乐世界,现生定中见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恭请赴道场受供,作广大供养。经中说因之获得无量福聚,世世常生一切如来大集会中,莲花化生,得五神通,分身百亿,能于杂染世界,拔济受苦众生皆安稳利益,即于现世受无量果报,当来得生争土。次入无量寿如来三摩地,应澄心定意,专注一缘,观无量寿如来,了了分明,如对目前,具诸相好,并无量眷属及彼刹土,念念忻慕,现前获得三昧成就,虔诚一心,愿生彼国,心不异缘,念念相续。次入观自菩萨三摩地,闭目澄心,观自身中圆满洁白,犹如净月,仰在心中。于净月上,想日哩二合字放大光明,其字变成八叶莲花,于莲花上有观自菩萨,相好分明,左手持莲花,右手作开敷叶势。其莲花八叶上,各有如来入定,结跏趺坐,面向观自菩萨,项佩圆光,身如金色光明晃耀。即想此八叶莲花,渐舒渐,大量等虚空。又想莲花渐渐收敛,量等己身。《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此作随华而敛,量等己身,即变己身为无量寿佛身,红颇梨色,放大光明。复观安乐世界,莲花变为无量寿佛。观此形相时,亦随之思惟。如观莲花,想一切有情身中即有此觉悟莲花,清净法界不染烦恼。又想以此觉花照触如来海会,愿成广大供养。若心不移此定,则无边有情深起悲愍,以此觉花蒙照触者,于若烦恼悉皆解脱,等同观自在菩萨。入无量寿如来,观自在菩萨三摩地,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其功德如仪轨说,获得不废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显现身中,皎洁圆明,犹如净月,临命终时,见无量寿如来与无量俱脉菩萨众围绕来迎,安慰身心,即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证菩萨位。此仪轨中又转念珠及诵念珠陀尼念佛法,按说诵陀罗尼一遍,齐移一珠“念诵声不缓不急,不高不下,不应出声”称呼真这字,令一一分明,心观此三摩地所成净土,及前所请无量寿如来,相好圆满在于坛中。如是观行,了了分明,专注念诵,不令间断,远离散动“遂得无量寿如来加持,身心清净,乃至开目闭目,常见无量寿如来,即于定中闻说甚深妙法,于一一字,一一句,悟无量三摩地门,无量陀罗尼门,无量解脱门,即此身等同观自菩萨,能速至于彼国。念诵数毕,捧珠顶戴,发愿一切有情得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无上菩提。作此诸曼荼罗形相念佛,即作实相念佛,彻悟法理。其法即观身中菩提心,皎洁圆明,犹如满月。复作思惟,菩提心体离一切物,离蕴界处及离能取所取,法无我故,一相平等,心本不生,自性空故。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曼荼罗形相观法,也与之相类,密教上观世音菩萨与大乘之观世音菩萨不同,发展出新的形象,因而其观法亦有其特点。密教观世音有千手千眼观世音,其仪轨“不空译)说观法,先行法之后,运心观想,遍满虚空一切如来,具诸相好,皆入法界定。又自身住佛海会中。礼诸五方佛,入四无量心定。然后想自身在一切如来海会,观一一佛身,微细犹如胡麻,相好具足,了了分明。即入观自在菩萨观智,思惟一切法本来清净,我亦清净。于世间贪爱清净故,则嗔痴清净。于世间尘垢清净故,则一切罪清净。于世间般若波罗密清净故,则萨婆若清净。如是观已,身心豁然清净。次证二无我,现如来藏,证圆满菩提心。即闭目澄心,观自身中正常胸间,有圆满清净洁白满月,一心专注,更不易缘。于圆明上想有八叶花,于花胎中观纥哩二合字,如红颇梨色。想其莲花渐舒渐大,乃至遍满小千世界及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其花具大光明,照耀六道众生,灭除一切苦恼,彼等获得安乐悦喜。又想空中一切如来,悉皆入此莲花中,合为一体。其华变成观自在菩萨,身颇梨色,坐莲华台上,首戴宝冠,冠中有化佛,弓弓分明。又观自身成本尊,等无有异。又观莲华部曼荼罗海会,想空中有憾字如染玄色,渐舒渐广,成大风轮。于风轮上想 字如白色,渐吊渐上,与风轮相称,变为水轮。于水轮上想 啰二合字,金色,称其水轮,成一金龟,龟背上想素字,变为妙高山,四宝所成。又想 平字变成金山,七重围绕。则于妙高山上虚空中,想毗卢遮那佛,遍身毛孔流出香乳雨,澍七山间,以成八功德香水乳海。于妙高山顶上,想有八叶大莲华,于莲华上有八大金刚柱,成宝楼阁。于莲华胎中,想纥哩二合字,从字流出大光明,遍照一切佛世界,所有受苦众生遇光照触,皆得解脱。于此大光明中,涌出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具无量相好,炽盛威。十波罗蜜菩萨周匝围绕,八供养菩萨各住本位。于宝楼阁四隅,有白衣、多罗、大白、毗俱胝等四菩萨,各与无量华部众前后围绕,诸天八部以为眷属。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的观法与此大体一致,如观自身胸臆间有满月轮,想即此月轮是自性光明所成,菩提心圆满,洁白如净月轮。又于月轮面观纥哩二合引字。,如红颇梨,色放光照十方世界。于光明中,观自身成观自在菩萨,等无差别。左手金刚拳,置天胯,持莲花;石手当自心,如开敷华势。于此想一切法自性清净,不染诸烦恼尘垢,犹若莲华。又观身背圆光,冠有无量寿如来,身被众宝璎珞,步践八叶莲华。密教之观自在菩萨具多面多臂,或现忿怒相,手各执物作印。观念此诸形相随好,复思惟其中相应之“如如意轮观自在菩萨作六臂思惟相,右人第一手思惟势,表愍念有情;第二手持如意宝珠,表能满一切愿;第三手持念珠,表度生苦。左第一手按光明山,表成就无倾动;第二手华,表能净诸非法;第三手持轮,表能轮无上法。身具六臂,表能游于六道,以大悲方便,断诸有苦。观念如意轮形相,与其真实义相应。又如观观自在二臂形相,思惟不二法。观四臂相,思惟四无量义,观八臂,思惟八圣道。观十臂,思十波罗蜜圆满十地。观十八臂,思十八不共法“观三十二臂,思佛之三十二大人相”观八十臂,思佛之八十随形好。观八十四臂,思惟八万四千法门。观千臂,思惟三千大千世界及人一切如来相好,救济三千千世界众生,超度佛国净土。观忿怒相,思惟佛力摧破众生一切烦恼执著。
  密教的其它曼荼罗观及本尊观,也都观想诸尊形相,但已非念佛意义上的观想,此诸不论。

 
 
 
前五篇文章

永明延寿禅师的念佛论

惟空法师著:惟空禅雨

佛国净土的妙香世界

宗舜法师:《阿弥陀经》夏莲居会集本商兑

静波法师:净土与净心

 

后五篇文章

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禅净异同论

禅宗与念佛

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