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东寺真言秘密乘简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东寺真言秘密乘简说
  几乎所有对日本历史文化知识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佛教密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由弘法大师空海于东寺建立的真言宗(也叫“东密”);另外一个,是由传教大师最澄于比睿山兴隆的天台-真言宗(又叫“台密”)。世事因缘,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密,即真言秘密乘(“东密”有两个含义,广义的“东密”是指地理位置上所有日本弘传的密宗;狭义的“东密”是指日本以东寺为中心的真言宗)。这里,可能要涉及到几个方面:东密的历史、东密的内容(包括教相与事相)以及其所供奉的神祗。
  首先,我们大概了解一下东密的历史。其中,难免要提到密教(Guhya-yāna或“佛教密部”、“佛教密宗”)的历史,根据现在的学术研究,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密教和佛教的其他部分(包括三论,成实、法相、戒律、俱舍、华严、天台以及禅和净土等各宗派)起源是完全不一样的。据考证,前者大致应该形成于龙树菩萨时代的公元二、三世纪,宗教学上的源头,可以找到的,有如下四方面:
  一,印度本土达罗毗荼人文化遗存成为其文化互渗的起源;
  二,公元前二○○○年左右从中亚侵占而来的雅利安人的四《吠陀》集是其神祗的归属;
  三,公元二○○年到五○○年间中国道教通过滇缅线输入印度及中亚的所谓“西域”,充实和完整了密教的咒术及仪轨;
  四,亚洲其他原始宗教(包括佛教显宗),与发展中的密教相混合或融合,促进了密教的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而在密教内部,三大经典的《大日经》(《大毗卢遮那如来神变加持经》)开始,树立了独自的一位主尊--摩诃毗卢遮那如来(也叫“大日如来”),提出了“胎藏”界体系。《大日经》叙述自己的来源,是某悬崖上石壁洞内,每年猿猴持晒。一日大风,吹落一筴,就是现存的《大毗卢遮那如来神变加持经》了。《大日经》认为毗卢遮那佛为法身佛,其他诸佛为应化加持身,由此毗卢遮那佛便成为密教的教主。关于《大日经》的内容及涉及到的问题,后面我们在第二部分详细讲。
  《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则建立起来了密教另外一个大的体系--金刚乘。而相传,这经乃是出自某铁塔中,经过大阿舍黎诵念咒语,铁塔自开,该阿舍黎入塔学习后,出来向世人传授的。
  密乘的另外三部比较重要的典籍是同为前述三大经典之一的《苏悉地经》(《苏悉地羯罗经》)和较早出现的《持明咒藏》与《陀罗尼集经》。

  在我国的唐代以前,尽管有众多密乘经典相继被翻译或编撰出来,但在整个密教历史上而言,并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一个“密教”。即只是个别上师依自己所学,传付弟子;相应的仪轨,就更不用说是缺如和混乱了。但是,到了西元八世纪的唐玄宗皇帝开元年间,天竺善无畏、金刚智先后来到中土,开始了密教完整系统的建立。

  善无畏(637-735),中天竺人,相传为乌荼国王,后舍家国于其兄,十九岁时在那烂陀寺出家,师达磨鞠多,“多闻博学七百数,诵持一百五十藏,大乘经论皆十万,弃舍多闻修妙藏,秘密三藏及总持(此处‘总持’即是‘陀罗尼’的原意,而‘陀罗尼’,我们有时候也译成‘咒语’),并解了义一万偈,明闲七种诸圣教,五明轮悉无不通”。“名震五天,尊为称首”。后,应唐中宗皇帝邀前来宏法。
  于来华途中,应健陀罗国王之请,做《大日经供养法》。 善无畏行程,为中土所知。时,唐睿宗皇帝在位,特遣龟兹僧若那、将军史宪出关相迎。至于开元四年,方才到京。及至长安,玄宗“宾大士于天宫,接梵筵于帝座。礼之于国师,比之于广成”,“饰内道场,尊为教主”。
  开元五年,于西明寺译《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是年一行师善无畏。
  开元十二年入洛,驻大福先寺,译《大日经》六卷。十三年,译《大日经供养法》一卷,合为七卷。十四年,译《苏婆呼童子经》(亦称《妙臂童子经》)三卷,《苏悉地经》三卷。其中前三为胎藏法,后二为持明法。
  开元十四年后,移圣善寺。无所译,多传法及静居禅修。“自出内之后,道俗瞻礼,奔起华夷,和上临之,贵贱如一。奉仪形者,莲花开于眼界。禀言说者,甘露降于心源”。
  开元二十三年(西历735年)十一月七日“右肋累足,涅槃于禅室。享龄九十九,僧夏八十。”玄宗哀悼,赠鸿胪卿位。葬于龙门西山。二十八年于西山广化寺起塔。
  大士的主要弟子有一行、玄超、义林、不可思议、温古、智俨、道慈、宝思、明思及俗弟子李华等。
  善无畏在中国的传法,除他译出的《大日经》、《虚空藏求闻持法》以及《苏婆呼童子经》、《苏悉地经》外,也依因缘,传授此二种法。若论起功德,当数宏传胎藏密法为胜。据研究表明,唐代密宗传持的胎藏仪轨,都源自善无畏的《供养法》。
  善无畏所传真言密教,“事理兼备,三密并用,有一套完整的教义体系和密法体系,唐代密宗因此跻身于诸宗各派之列”。

  金刚智(671-741),原籍中天竺,国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十岁出家那烂陀寺,学习《声明论》。后往西印,学《法称论》。二十岁返那烂陀,受具足戒。展转至三十一岁时,于南印依龙智学习金刚乘。受五部灌顶,习学《金刚顶经》等瑜伽密典。
  据传,摩赖耶国因亢旱三年,国主邀其祈雨,验,便居其国传法。该国南,有观自在菩萨寺,供奉之观世音菩萨应现,言说金刚智所学成就,可往师子国瞻礼佛牙,往震旦国谒文殊师利菩萨。约于西元714年东渐。开元八年,至东都洛阳,受玄宗接见。
  开元十一年,因僧一行之请大士于资圣寺译《金刚顶经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七俱胝佛母准尼大明陀罗尼经》一卷。
  开元十八年,止大荐福寺译《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十九年后,又译《金刚顶经瑜伽修行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一卷、《不动使者陀罗尼秘法》一卷。
  开元二十四年,随驾西京。二十九年,敕准返国。是年八月十五日行至洛阳广福寺示寂,春秋七十一,腊夏五十一。九月,葬龙门。天宝二年于奉先寺起塔。
  永泰元年,赠开府仪同三司,赐大弘教三藏谥。
  大士的弟子,有僧一行、义福、不空、惠恒、新罗僧慧超等。
  金刚智在中国的传法,主要是以《金刚顶经》为基础的金刚界密法。

  智藏(705-774),密号不空金刚,为示尊重,不指其名,但称其号--不空。天竺国人,种姓及具体出生地待考。十三岁随舅氏游居太原,不久入长安,师金刚智,十五岁落发。
  开元十二年,受一切有部具足戒。
  开元十八年,随金刚智驻大荐福寺。
  天宝元年,前往师子国求法。天宝二年,住师子国佛牙寺,依普贤阿闍黎,受十八部金顶瑜伽密法。
  天宝六年,回国,居鸿胪寺,旋入,在宫内建曼荼罗坛场,玄宗受五部灌顶。加赐大广智不空三藏名号。
  天宝八年,敕许归国。行至韶州因疾废行。“敕令且住”,止韶州传法灌顶。
  天宝十二年,河西节度使哥输翰上奏,说不空“行次染患,养疾韶州,令河西边陲,请福疆场”。诏准。不空于是由南海往武威,住开元寺。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又译《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
  天宝十四年,于龙兴寺、报德寺译经。同年,安史之乱,应皇太子邀,入京住大兴善寺,并参与拥立肃宗事。
  乾元三年,在大兴善寺为国开灌顶道场,并开译场,传译密典及大小乘经论。
  代宗大历年间,主要从事全国性的宏法活动,并同时在大兴善寺译经。大历九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又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
  大历九年,六月十五日,入寂。七月,赠司空。
  不空一生,共译经典九十六部、一百一十八卷。其中显教经典十三部、二十卷,密教经轨八十三部、九十八卷。属于金刚界系统的有二十九部、三十三卷,持明系统的有二十三部、三十一卷,瑜伽法的有十四部、十四卷,陀罗尼系统的有十二部、十五卷,胎藏界系统的有三部三卷,其他两部两卷。
  不空传持的密教,以金刚乘瑜伽密教为主,辅之以持明诸部和经法部(由瑜伽法改编),以及陀罗尼、胎藏部密教。
  不空一生,弟子众多,主要的有含光、慧超(即前金刚智弟子新罗僧)、惠果、慧朗、元皎、觉超以及慧胜、昙贞、李元琮、李宪诚、赵迁等。

  以上就是“开元三大士”,正是因为这三位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僧大德的辛勤宏法。在唐代,密教发展到了顶峰。
  在不空三藏前六位弟子(也称“六哲”)中,最为突出的,是青龙寺惠果(746-805)。他的突出之处,一是他综二系传承,持金刚界、胎藏界及苏悉地三部大法,二是培养和传授了很多出色的弟子,其中,有我们故事的主角--东寺密教的创始人--空海和尚。

  惠果,俗姓马氏,京兆人。九岁入青龙寺事不空弟子昙贞。十七岁时,因昙贞入内道场,不得从学。便投不空门下。二十二岁,止善无畏弟子保寿寺玄超受大悲胎藏法及苏悉地法。后又从不空得受全部金刚界法。
  大历五年,入内,于长生殿持念。
  大历十年,敕于青龙寺置东塔院,准建毗卢遮那灌顶道场,并七僧持念。兼检校大兴善寺道场及知翻经院事。
  大历十三年,登长生殿内道场帝师位。
  贞元六年,敕惠果于右卫龙迎真身舍利(即法门寺地宫所出舍利)入内供养。
  贞元十八年,患疾回本寺。
  贞元二十年,日本僧空海来寺求法。授两部大法及诸瑜伽法。
  永贞元年(805)十五日灭寂。
  元和元年(806)葬。
  宝历二年(826)建塔。
  至是,密法便传承到弘法大师处。
  我们的东寺密教,也就开始讲到了日本国。

  日本的密教宏传,最早是在开元(唐历,下文中未特别指出的时间,地名,借指日本。)初入唐的僧道慈,于善无畏处求得《求闻持法》及《大日经义疏》回日,但由于道慈系三论僧,对密法并未太多重视。
  延历十三年(日本历,西历794年,唐历贞元十年),由于国都从山城国的长冈,迁到葛野,并定名“平安京”。于延历十五年,建东、西两寺。弘法大师空海回国后,以东寺为中心的密教,由于是密教诸宗里最纯最广的(在日本),称为“东密”或“真言宗”。以比睿山为基地的密教,乃是传教大师最澄总摄了天台宗和密宗,显密参半,称为“台密”。
  东密的创始人空海(774-835),赞歧国多度郡人,俗姓佐伯,幼名真鱼,自幼随舅父阿部大足学习儒教,后十五岁时入京都之大学明经科学习。后致志于佛教,得《求闻持法》。
  延历十七年在和泉槇尾山寺出家,名空海,后投奈良大安寺学习三论。
  延历十九年于东大寺受具足戒。
  延历二十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与最澄同行,随谴唐使入唐。止青龙寺惠果阿闍黎,得授两部大曼荼罗法,灌顶名遍照金刚。
  大同元年(唐历元和元年,西历806年)携经论章疏二百一十六部、曼荼罗图及祖师影等十铺、道具九种、惠果等付嘱物十三种回国。回到日本后先入筑紫观音寺制请来目录,同时于安艺、博多等地修法。大同二年,游化京畿,入和泉槇尾山本寺山居修行。四年,嵯峨天皇召诸宗辩论会,因立《即身成佛义》,并于会上示现大日如来法身,挫败诸宗名声大振。
  弘仁元年(唐元和五年,810)表请敕准,在高雄山寺严修《仁王经》的大法,为镇护国家进行祈祷。并开真言院,建灌顶堂,传法度人。历任南都奈良东大寺别当、山城乙训寺别当。
  弘仁七年,离开高雄山寺,开始在纪伊的高野山中营建金刚峰寺。该寺到弘仁十年才建设完成。
  在该寺完工之后的弘仁十四年,天皇下诏赐东寺予遍照,并赐“教王护国寺”。淳和天皇天长年间(此处具体时间不明,待查)任大僧都。
  仁明天皇时期,于宫中设真言院,后隐遁高野。
  承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圆寂于山中真言堂,时年六十有二。
  醍醐天皇延喜二十一年(西历921年),敕赐“弘法大师”谥。
  空海的主要作品有《即身成佛义》、《十住心论》、《秘藏宝钥》、《般若心经秘键》、《二教论》、《声字实相义》等。
  付法弟子众多,其中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并称十大弟子。
  (以上多参考《日本佛教史纲》,故,弘法大师以后的真言宗发展,亦不赘述。)

  日本真言宗在空海以前的历史,大约就是这样的,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建福先生认为,上述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建立了密教的金胎两界系统,并且通过他们的译经,使得整个密乘界的传承以及理论都系统化了。后来的青龙寺惠果,则是总摄了两界传承,使得两界的传承以及密法的教义,统一了起来。到空海,则是完全脱离了旧有的混乱局面,真正树立了密教观点,这,不仅仅是以空海完成了密教与显教之间的判教关系,同时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密教自身的教育体系和方法论。所以,谈到密教的发展,是一定与上述四位不可分的。

  下面,我觉得应该适当介绍一下密教的教义。也就是本文的第二部分。

  在密教的教育和思想方法,把所有教义分为“教相”和“事相”两部分。简单的说,就是理论和实际。如同后来的兴教大师所说:“只修行事相者,就无法获得教相,只修行教相者,便成为无知之人,若偏向任何一边便会成为邪魔,因此修行时必须两者兼备才行!”那么,我们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真正的密教,就分开来讲述“教相”和“事相”。

  一,教相,是“教义之法相”的略称,也就是说,是真言密教的教理。
  教相里最根本的是大日如来法,包括一切法门,并且以金胎两部为物、心二元之本体,而且把万有分为六大体大、四曼相大、三密用大,并观察其修行,就是三句五转、五相成身、三密双修以及为了修行这些所需要的一切教相,同时使其禅观有所成就。
  我在这里,先介绍几个常识好了,免得大家听天书。
  首先是“六大体大”,其中的“六大”,是指“地、水、火、风、空、识”,许多有一点佛教常识的朋友都会知道,其中前面四个,就是佛教认为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空”乃是不同于前面四个的特殊组成部分。而“识”,是意识的反映。按照佛教的说法,再往上走,还有更加高级的“末那”和“第八识”--“阿赖耶识”。限于目前的主题,我就不讲这几种东西的关系的生起次第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然后是“四曼相大”,其中的“四曼”,乃是指密教中提到的四曼荼罗,即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和羯摩曼荼罗,其中各曼荼罗的意义,就属于秘密教义了,恕不奉告。
  再,就是“三密用大”中的“三密”,就是“身、语、意”三密。
  大家知道一点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可能会更熟悉一些,就是关于“体、相、用”三者的关系。也就是说,六大是本体,是物质基础;四曼荼罗所表现的,是密教中各自的关系;而三密,则是密教修行的实际做法,即所谓“用”。
  “三句”,是指的《大日经》里著名的“菩提心为因,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三句。而这三句,在整个密教的思想系统里,应当说是总摄的。“五转”则是指“发心”、“修行”、“菩提”、“涅槃”、“究竟”五个环节。
  “五相成身”就是前面“五转”的五相,转生成佛。“三密双修”则是说通过三密的修行,达到定慧双修的目的。

  记得前面我们说到,关于空海大师所做的,对于密教的判教工作。再适当解释一下密教的判教。所谓判教,就是“教相判释”的略说。在《真言秘密修持大全》中说,“教相判释经过了自宗的判教而解释他宗之教义,因此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建立自宗的基础,另一种是判定自宗和他宗的优劣点……”。在密教的判教过程中,弘法大师空海,使用了两种判教方法,即横和纵。横是指横观显密二教;纵是指纵观十住心论。
  显密二教的区分,我想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说了。所谓纵的判教--十住心论,则是空海依据《大日经》、《金刚顶经》、《圣位经》、《菩提心论》、《释摩诃衍论》以及《楞伽经》等提出的按照平原贞治先生的说法,“十住心论是日本化之印度及中国思想”。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日本化之印度及中国思想”,下面我附一个图,大概示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异 愚 婴 唯 拔 他 觉 一 极 秘
  生 童 童 蕴 业 缘 心 道 无 密
  羝 持 无 无 因 大 不 无 自 庄
  羊 斋 畏 我 种 乘 生 为 性 严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三 人 天 声 缘 法 三 天 华 真
  恶 闻 觉 相 论 台 严 言
  道 道 道 乘 乘 宗 宗 宗 宗 宗


  前三道为世间 小乘 权大乘 实大乘 神通乘

  此为显教 密教

  由于是用写字板写的懒得画了出来,反正前三心是世间,第四、五心是小乘,第六、七心为权大乘,第八、九心为实大乘,第十心为神通乘;前九心为显教,第十心为密教。

  下面分述十心:
  十住心论,乃是根因于《大日经·入真言门住心品》。“秘密主,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著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秘密主,若彼不关我之自性,则我我所生余复计有时、地等变化,瑜伽我,建立净,不建立无净。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时,若尊贵,若自然,若内我,若人量……如是等我分,自昔以来,分别相应,希求顺理解脱。秘密主,愚童凡夫类,犹如羝羊。或时有一想法生,所谓持斋,彼思维此少分,发起欢喜,数数修习。秘密主,是初种子善业发生……”从简单来说,十住心论所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即“纵的判教”,就是空海本人根据他所总结的金胎两界的密乘思想,以及当时世间流传的诸种教义,而以严格的密乘思考方式,对所有一切存在的向最高涅槃境界逐次递进的思维层次。因此,我们在理解这十种分别时,所应该看到的是,以“严格的密乘观点”来思考问题所的出的结论,而不是简单的哲学态度。
  下面,我们就分别简述十种住心层次:
  一,异生羝羊心。所谓“异生”,梵文发音是“必栗陀仡那”,也就是“凡夫”的意思。所谓“羝羊”就是佛教里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有角的山羊,是羝羊的原意,后来在佛教里,用这个羝羊,说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山羊撞到篱笆上,角别在了篱笆里,如果后退,脱出困境是必然的,它却不知道进退,一味向前冲撞,角却必然越别越紧,就是所谓“羝羊落樊”的故事。另外一个“羝羊”,是传说山羊休息的时候,把自己的角往高处的树枝里一插,然后缩了身体,挂到树上,这是“羝羊挂角,不露痕迹”的故事。聪明的读者,这个时候应该知道,《大日经》里面所说的“羝羊”是指的前面一个了,“异生羝羊心”也就是指的这个。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粼粼种种人,大多数无智凡夫,狂醉于烦恼情欲而不知其善恶,也不懂因果之道理,如落樊的羝羊一般,一意制造三恶道的种子。而十住心论认为,这恰恰是产生清净心的初心,此心一旦接触各相之实法,就会成为第二善心之因,进而达到最终的脱离无名,离开乐趣轮回。此心作用往生三恶趣。

  二,愚童持斋心。在发现或者认识到无明生起、种种欲念产生种种恶趣种子,并受正法由无始劫来点滴熏习功效,既而生起向善诸心,“秘密主,愚童凡夫类,犹如羝羊。或时有一想法生,所谓持斋,彼思维此少分,发起欢喜,数数修习。”就是这个意思。获得此心的,遵守人伦道德,善业也从这里如种子一般,发生起来。“秘密主,是初种子善业发生。”而从真言密乘界来看, 这就是身、口、意三密修行的三昧耶的第一部。以此愚童持斋心故,往生人趣,利益功德,修持进步。

  三,婴童无畏心。乃是因为因缘故,持斋修行,精进努力,并修持十善戒,获得种种异禀,愿望自足。以此福德一方面自己继续领悟和实修,同时善愿布施,扶助他人。在东密中,被理解为外道行者以及厌倦人世的凡夫、大圣欢喜天的心。在上,可以产生非想,在下居于行宫,厌倦下界如同疮痍,看人如同蜉蝣,光明盛过日月,幸福果宝超过转轮王。由于在此境界,还要脱离小分之恶,因此是无畏,由于没有获得涅槃之果,所以是婴童。《大日经》认为,是“第三孢种”,因此,同样是成就佛道的因缘。此是天、非天的心。在这里,轮回的六道,便是包罗在了前三心里。另外,阿修罗道,也可以被翻译为“非天”。

  四,唯蕴无我心。《大日经》里说“唯蕴无我,根境界淹留修行,拔业烦恼株杌,无明种子生十二因缘,离建立宗等”。在修持的见地里,有一种说法,照见五蕴,而无本我,人我的存在,是以色、受、想、行、识为基础的,所以,去除烦恼达到最终乐境的办法,就是俱舍诸蕴,提倡这一修持方法的宗派,在历史上叫着“俱舍宗”。在这种情况下,以四真谛的苦、集为缘起,以灭、道为解脱,既而达到佛境。因其终于自性解脱,以断灭五蕴为成就手段,故被认为是小乘佛法中解释声闻,以声闻成就的部派。此心往生声闻境界。

  五,拔业因种心。顾名思义,就是拔除业因的种子,如前面我们所引用的“拔业烦恼株杌,无明种子生十二因缘”。人具有过去因缘的无明种子,种子发芽便产生烦恼情欲的枝叶,想要了断,便通过将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庶、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些枝叶摘去,通过艰苦的冥思、独悟独觉,才能拔除烦恼的株杌。这种住心的人,不是通过师友的帮助,而是自己苦行得来烦恼的解脱,对于他人不能产生慈悲心,用一句老话说就是独善其身。而在梵文里叫做辟支佛,翻译过来就是“独觉佛”。此住心,相当于小乘后心缘觉位。

  六,他缘大乘心。“复次秘密主,大乘行,发无缘乘心,法无我性。何以故,如彼往昔,如是修行者,观察蕴阿赖耶,知自性如幻、阳焰、影、响、旋火轮、乾达婆城。”空海把此住心看成是万法唯心(这里的“唯心”不是“唯物唯心”的那个“唯心”,而应该联系起来说,“所有的法,都是由心产生,由心铸炼,并且最终由心体会和享受的”)而产生无缘之大悲,结果成为无限的大悲而成为其他有情,且达到涅槃。《大日经》里,如我前面引出来的“发无缘乘心,法无我性。”即是此心的关键,现在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有法相宗和慈宗两个法门,具体地说,就是弥勒菩萨的三摩地门(住在身、口、意之三密平等)而观自心的实相之第一名之意,三昧就是大慈三昧,也是大日如来的四行之一,把一切如来的大慈大悲无量命名为弥勒。(突然想起来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说清楚,为了大家不糊涂,特别指出,“三摩地”是梵文“samādhi”的音译,同时有时候被翻译成“三昧”,止观的意思。作为名词的时候,是“三昧耶”)

  七,觉心不生心。“秘密主,彼如是舍无我,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何以故?秘密主,心前后际不可得故。如是知自心性,是超越二劫瑜祗行。”《大日经》中讲,若是舍去无我,心主必自在,故做任何事皆会领悟自心之本不生,由于能获得主心,因此就能知道自心之性,这叫做“超越二劫瑜祗行”,这便是根据自心而来,在教义上,将它当成是三论宗的不生不灭的八不中道(即“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的理论依据,而能够领悟心的本源无相,对于真言修行者而言,就是大日如来的四行菩萨唯一的文殊菩萨之利剑三昧。同时,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直指心性”以及“两际托空”就是此住心所引起的。同时,在真言宗“五字法门”里的“阿字门秘密庄严心”也是很明显地和这个有关系。

  八,一道无为心。“所谓空性,离于根境,无相无境界,越诸戏论,等虚空无边一切佛法。”其实,我个人觉得,我所引出来的 《大日经》的每一小段话,就已经是对各个住心的最好解释了,而我却要引出原文以后,担心大家的文言能力而画蛇添足地多多费力讨论一番,反而偏离了原来的旨意了。空海把此住心当作天台宗一心三观之位。对于真言修行而言,就表示,在一切众生的身心当中,具有清净而沉沦在无明三毒泥沼以及六趣四生的污秽里却并没有被污染,犹如观世音菩萨手中拿的莲花一般洁净,故名为清净的一道无为之心,亦即大日如来四行之一的观音菩萨莲花三昧。

  九,极无自性心。“依此相续生,离有为无为界,离诸造作,离眼耳鼻舌身意,极无自性心生。秘密主,如是初心,佛说成佛因故,于业烦恼解脱,而业烦恼具依。世间宗奉,常应供养。”在《十住心论》里谈到此心,就是说普贤菩萨所证实的三摩地门。相当于华严宗所言之理论,用来说明一心法界的初发点正觉,而且从一道无为的寂灭再起,进展为真言密教入门的道路。

  十.秘密庄严心。“时彼菩萨,普贤为上首,诛执金刚,秘密主为上首,毗卢遮那如来加持故,奋迅示现身无尽庄严藏,如是奋迅示现语、意平等无尽庄严藏,非从毗卢遮那佛身或语或意生。一切处起灭边际不可得。而毗卢遮那,一切身业、一切语业、一切意业、一切处、一切时,于有情界宣说真言道清净句法。……所谓初发心,乃至十次第此生满足,缘业生增长,有情类业寿种除,复有芽种生起。”这就是此住心的缘起,也是《大日经》的第二段话。真言密教主张,通过身语意三密的修行,而获得庄严功德。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可以认为,密教与称为一向宗的净土真宗一样,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行,能够满足并达到与佛陀愿力的沟通,从而得到佛的加持,帮助自己领悟到“我本不生”,脱离空幻束缚,远离轮回因缘,体会到法相虚空,产生真如智慧,离开一切黑暗而成就第一无垢法身。

  同时,我们也看到,空海大师认为,前九种住心,乃是阻挡烦恼情欲避免迷信妄想的次第方法,是作为第十心,也是最后帮助修行者达到极身佛境界的最高“心法”的基础,在内地的佛教爱好朋友,有兴趣的话,如果找不到《十住心论》,《菩提道次第广、略论》、《密宗道次第论》、《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可以是比较好的修行次第的介绍。不过,就我个人的体会,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成就,并不十分容易。现代人,欲望比较多,外界诱惑也比较多,所以专心下来做功夫的时间和机会就相对少了,如果不是特地花费时间来做,天台小止观六妙门的一个“数”都成不了更不要说“随”、“止”、“观”、“还”、“净”了。而到“净”过后,才是大止观的开始,也就是一心三观的空、假、中的开始,或者是《圆觉》所谓“奢摩他”的开始。哎呀,我们似乎扯远了一些,讲到了实修的次第,再差一点,就要把许多方法透露出来了。不过,说了那么多,《十住心论》的用意,我个人觉得,除了纵的判教,更主要的,还是修行次第的讲述,好象我听说藏地萨伽派在修法中就是先明禅那,后修密法的,这和空海的看法一致。

  咱们前面讲了十住心,再加上横的判教,就完成了整个密教的独立。密教的教相,显然并不仅仅包括上面所提到的东西,还有前面某个角落出现过一次的“五字法门”(由于其中一个音译出来的字比较难打,所以我就不详细讲了),以及身语意三密,以及大日如来与五智如来等等,我们下面就把提到的三个概念,一一简单说说。
  首先是“三密”,最简单的说法,当然就是七个字--“身密语密和意密”,说出来似乎是比较简单的,甚至可是用“直白”来形容。(屁话)当然,我要在这里在专门提出来,便有提出来讲的必要。咱们以前提到密教,就知道这三密了,说身密,哦,我们知道是比画手印,而且还不让人看到;语密就是大家几乎都知道的“咒语”,例如我的oicq上面就有两个咒语,一个是“安 缚日罗 你落 莎诃”另外一个是“嗡 巴札尔 萨垛 哄--”,咒语一般是不能知道其中意思的,当然也有例外,我们中国道教就有什么“急急如律令奉敕摄此符神灵”或者“急急如皇天上帝律令”之类的东西,大家一看就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密教的咒语,只不过因为是从印度传过来的,用的是古印度语--梵文或者古巴利语,当然就没有多少人能够看懂了(据说,北京的季羡林老最近就办了一个班,专门教这两中语言);意密,就简单了,大家也许有知道曼荼罗的,又叫坛城,就是画出来或者塑出来的佛、菩萨、金刚、瑜伽母、明王、天等的形象位置,主要是观想用,所以是“意”,密在不轻易外传。
  但是,不要以为我分别解释了三密,就是三密的密教意义了,那不过是第二层含义。究极的含义,要从遥远的他乡说起,在很久很久以前,华夏的西南越过重重高山,有一个地方,叫做天竺……在早期的天竺(也就是古印度)宗教里,我们知道有婆罗门教、耆那教和印度教,他们认为,宇宙和我们有智慧的人以及世间一切草木竹石鸟兽虫鱼,都是有“原人”幻化的是由梵天创造的,而我们修行的最高归属,就是“梵我一合”。基于这种观点,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统一的综合体,所谓“一体同观”。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三密,就有了另外一个层面上的意义,即在宇宙的高度的三密。这样说来,这个三密就分别是指五大的形色就是身密、“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其形色所具有的功力就是意密。而且这中三密,适应于一切佛、菩萨、明王、天、夜叉、非天、人非人等的四种曼荼罗。但是,并不表示我们一般人这样观想了,就算是密教“三密”的无上奥意了,在密教里,我们还说,定慧双修,持戒是根本。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不要说双修成就,就连观想得来的曼荼罗,也不是佛法所说的物什。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前面出现过一次的“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和羯摩曼荼罗”四中曼荼罗,也是要依托于佛法僧三宝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虽然我们宣说了三密大奥意,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自己在家里找本什么书读一读就可以修密法的,这也是去年我阻止桑吉加措喇嘛出版关于密法修行中出现的重要名词释疑以及修行法要辞典的原因。没有三宝的皈依,没有明师的指导,密教修行是很容易出偏差的。
  我们回来继续讲三密,我们开头讲到所谓“加持”,这里,讲三密的时候也要谈这个问题。我们说,大日如来是三密平等的人,众生是三密不平等的佛,大日如来的三密与众生的三密成为平等的修观法,就是把它同时作为属于三密祈祷的方法事相。三密祈祷,就是以众生的三密与大日如来的三密依大日如来的誓愿发生感应,从而得到大日如来的加持。这也是我们过去说显密二教差异的时候,提到的释迦牟尼随他性说法,而毗卢遮那随自性说法的问题,咱们要去适应他老人家,三密才能够得到加持。在密教中,修法有八万四千种,各自有各自的本尊,所以,修者三密也就因为其本尊的不同而有不同。另外,三密还有四重解释,因为是密教的极密,也就不说了,知道有就是了。
  这里,我想附一点我在一个日本网站(据说是名枫找到的)抓下来的东西:

  梵名マハーヴィローチャナ。マハーとは大、ヴィローチャナは光があまねく広く照らすことでこれを訳して大日と云う。また摩訶毘盧遮那如来、遍照如来とも云う。
  『大日経』『金剛頂経』に説かれ、密教では仏法そのものの現れとされている。すなわち全ての仏は大日如来の化身であり大日如来の姿のひとつなのである。
  起原は古代ペルシャの太陽神アフラ·マスダーと関係があるとされる。日本では神仏分離令が出されるまで天照大御神と同一視されていた。
  その姿には2種ある。ひとつは『金剛頂経』にもとづく金剛界曼陀羅の主尊である金剛界大日如来である。金剛界とは大日如来の金剛のように堅い知徳が現れたものである。金剛界大日如来は胸前で左手の人さし指を立て拳を作りその人さし指を右手の拳で包み込む智拳印を結んでいるのが特徴。よく忍者が結ぶ印はこれである。
  もうひとつは『大日経』にもとづく胎蔵界曼陀羅の中心尊である胎蔵界大日如来である。胎蔵界とは全ては大日如来から生み出される、すなわち胎蔵されるということから成立したものである。胎蔵界大日如来は腹前で全指を伸ばして組み合わせる定印(禅定印、法界定印とも云う)を結んでいるのが特徴。
  またいずれにも共通の特色は宝冠、瓔珞、腕釧、臂釧等できらびやかに飾り上半身には条帛を着け、頭上には肉髻がなく髻を結い、大円相光を負い蓮華座上に結跏趺坐すると云う華やかな姿をしている。像は全て坐像である。

  真言
  オン バザラダト バン(金剛界)
  ナウマク サマンダボダナン アビラウンケン(胎蔵界)
  この真言を唱えれば、あらゆる霊徳が得られるとされる。

  有兴趣的,可以把前文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子之类的。不同的是由于因果不一样,分为金胎两界,金界的大日如来,持“智拳印(好象是右手拳握左手拳竖出之拇指于胸)”;胎界的大日如来持“禅定印或叫法界定印(好象是右手四指放于左手四指上,两拇指相拄,置于腹前)。重要的是其中公布了本尊的咒语,好东西……

  然后,我们应当讲述的是教相的大日如来部分,好象上面已经说到了一些。密教认为,大日如来是遍法界的法身,是宇宙万有的总体与总德,具有所有的相貌。其名字,也就象征了他的本誓--破除一切黑暗,令光明遍及一切地方。

  我们在前面“三密”中讲到大日如来的三密加持,也简单讲述了加持的含义。其中我们说,大日如来是一切万有的本源和本体,如果更加方便和明确地表达,我们则可以说东密认为,有一个万有之本体存在,把他命名为大日如来;有一个万有演变的规律和起因存在,把他命名为大日如来。就好象道家把他称为“道”,或是儒家认为的“仁”“理”一般。庆幸,我在狄奥尼修斯的《神秘神学》中引到这样一段关于“上帝”的说法:
  对于上帝的超本质的存在——超越地存在的超越的善——热爱高于一切真理的真理的人便不会用“劝能”、“心灵”、“生命”或者“存在”的词句来赞颂他。……他与这些完全无关:条件、运动、生命、想象、猜想、名称、言谈、思想、概念、存在、静止、居住、统一、界限、无限、存在的总体。……作为万事的原因复有超越万事,他当然既是无名的,又具有一切存在者的名字。
  在密教意义上,大日如来是万有的本体和本源,他以自性的光明和清净,充满四方。因此,大日如来本身就是神变加持法界,而其于《大日经》中的说法体,则是依照其自性机会,所示现的各种有趣现身之一。大日如来既是存在和超越存在,以其智慧光芒照耀东方时(这里的所谓方位,是密教中的密语,和真实的方位也有关系,也没有关系),第八阿赖耶识所转生的大圆镜智,成为东方阿閦佛之本体;
  以其智慧光芒照耀南方时,第七末那识所转生之平等性智,成为南方宝生佛之本体;
  以其智慧光芒照耀西方时,第六意识所转生之妙观察智,成为西方阿弥陀佛之本体;
  以其智慧光芒照耀北方时,前五识所转生之成所作智,成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之本体。
  如此一般,便是中央大日如来与四方四智如来的关系和内证。并合称“五智如来”。“五智如来”,我们常见到的是有些寺庙大殿中同时供奉的五尊佛像,或者是老和尚作法事时候头上戴的毗卢冠上绘的五佛,再就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唐僧脑袋上那玩意儿。但不一定都用于密意,佛教其他宗派也有供奉五智如来的。在后面两界曼荼罗中,由于这种内证,才决定生起了曼荼罗中各佛、菩萨的座次、位置的密意。
  北方的不空成就佛,我们也说是释迦牟尼佛,西方的阿弥陀佛,我们也说是无量寿佛,依各经所记或修法不同而异,实际并无太大差别。
  下面分别讲一下四方四智如来,因为其中可能涉及密意,故说得简单一些,见谅。
  阿閦佛,Aksobhya,意为“不动、无动、无嗔怒”,代表大日如来五智中的大圆镜智,其智体清净无染,显现世界万象如大圆镜,可觉悟人之本性,使之具有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智慧之菩提心。单独的阿閦佛右手持梵夹,左手作拳,全身金黄色,五智一起时结破魔印,右手舒五指指地,左手执衣角。佛座为象座。
  宝生佛,Ratnasambhava,代表平等性智,即是被称为灌顶智的各法不平等之德。结满愿印,左手拳于脐,右手屈小、无名指外开。佛座为马座。
  阿弥陀佛,Amitaabha,代表妙观察智,除掉一切散乱之心,而进入三昧。结弥陀定印,双手向上仰而交叉,大拇指相竖立,且相背,两食指旁置.
  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代表成所作智,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无识,经过法身释迦牟尼佛的加持,所做一切皆能成就。结施无畏印,左手执衣角,右手展掌,竖其五指当肩向外。
  中尊的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其他在前面已经讲了,这里不多说。
  总之,五智如来的智慧,如水性的澄寂,而把一切的色相显现,比喻为大圆镜智;一切的万象显现于水中由于高下而平等,比喻为平等性智;然于水中显现的色相差别,一一映照,比喻为妙观察智;由于一切有情无情之类的水,依其滋长,比喻为成所作智;其水遍及诸方,无所不在,比喻为法界体性智。经过这五方面的观察,而获得了宇宙万有的真实涵义,成为无上的正等正觉者。

  教相部分,讲到这里大概便告以段落了,密教是相对于显教另外一个独立严谨的系统,其中还有许多内容,限于篇幅,不得不略去不谈,或者是适当安排一些在事相部分中叙述。这里我们分“教、事”二相,一是因循旧有,在近千年的东密发展史中,二相长短或是经文的个人,理解差异,导致了东密在派系上的分别,我们以二相风开来说,便于保持适当的中立态度;二,教、事二相,实为一体,一如我们在前文中讨论教相时也谈及事相之方方面面,后面也留有事相中插叙教相之无限空间。然,为了方便归纳整理,却又不得不人为分别开来。看者明白教、事无二即可。

  事相部分,由于可供公开的东西不多,我们会分别到“事相的涵义”、“密教的戒律”、“金胎两界”、“五部法与三部法”以及“六大之奥义”等几部分,至于四曼荼罗的息灾、降伏、增益、敬爱的四种法;法坛、秘密法器的密义;护摩法、供养法以及印契和梵文种子字的介绍等,我们则会适当穿插,恐怕内容很少,毕竟是“密教”。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讲了,教相和事相的关系,就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但是我们下面要讲述的,多数人看来,似乎还是“理论”,他们想要看到的也许是“法”,或者是什么气呀脉呀之类的东西,那是误解。佛家讲的是一种如世法,在在处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最大最简单的修行法。密教中的四曼法多数是方便法门,即“菩提心为因,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中的最后一句,“方便”为“究竟”。那么密教的事相,讲的是“究竟”而不是“方便”,方便法门,各自在自己皈依上师或者金刚阿舍黎那里去求。教相的理论有了,事相的实际究竟有了,遵守几条科律,嘴里嗡隆嗡隆一念,手儿在袖子里七弯八拐地一比划,脑袋里方的圆的人人马马五颜六色一观想,很容易就成就了。
  以前我们说“修行法”三个字,一念就过去了,分开来说,就是“修”、“行”、“法”,“修”就是持戒、忍辱,“行”就是精进、布施,“法”就是禅定、智慧,缺一不可。我以前就喜欢搞咒语、手印这些表面东西,虽然托老佛爷的福,有些效用,但都一直没有重视教、事二相的联系,各走各的路,最后偏差了,又走回头路在自我调整,主要是因为没有明师指导(家师过世太早)。所以,教、事二相的基础是必须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二相(我这里介绍的)说成是“理论”而具体的修法是“实际”。由于秘密故,事相本来就包括“具体的修法”,但是不能说,只能讲讲事相中可以说的“理论”部分了。虽然话题似乎偏了一些,但却的确说的是“事相的涵义”的一部分。
  下面绕回来,一如前面几段话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事相的意义在于实修的仪轨,用文一点的话就是“事业仪相”,而密教认为上自大日如来法身佛及诸佛菩萨之妙行,以至于一切众生异生羝羊的行为,都属于广义的事相。而狭义的事相,具体则包括了择地、造坛、灌顶、修法、印契、真言、威仪等。根据规定,适当地完成上述动作,就能正确地建立起修法者与本尊的相互感应,从而获得悉地的成就。“悉地”一词,是梵文“成就(名词)”的意思,siddhi.
  密教或者密宗,之所以要被称为“密”,是因为其秘密传付故,而秘密传承的原因,与密乘之事相,是不可分的。我们前段说,正确地遵循了三密的仪轨,就可以获得本尊加持,并成就悉地,近者得到天耳、天眼、神境、他身、宿住之五神通具足的十地菩萨境界;远者即身满愿,成就三种悉地。记得《佛心中心经》(〈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中就记载了两个非正法而得闻道的故事:一个是释迦佛于雪山修道时,常持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罗尼以慑服山中恶兽,有光明童子者,盗闻此咒,并引起结法,经七日,亦得彼咒力。后过于佛,反欲以是神通摄佛,仅因佛同持此咒,乃得不遂。后为佛召请,于心中心大会示现神通遍摄诸菩萨。于是佛叹:“盗法犹有如是大力,何况正授?”二是同彼会中,有外道隐形众中,欲持此契降诸菩萨,而其神通,佛尚不能制,故为平安计,是会延期七日,后彼外道,为恶心故,结契施法,为印神通力,烧却身心。这两个故事,只说明一点,密法是双刃剑,既可以为善者施行以造福大众,也可以为恶者施行自害害人。所以,密教中把修行者,比为小儿。密法的妄传,犹如给了小儿一把锋利刀刃,结果必然是自害害人。当然,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宗派,例如禅宗,现在世道上许多狂禅、口头禅,就是同样的道理,嘴上讲理论一套一套的,实际不事戒律和修行,也害了不少人。这就是密教所以密传的原因。
  而同时,在空海的遗嘱中,提到关于正法的传付,密教是大日如来的心脏,是金刚萨垛的血脉,若授予非大根器的人(这里的“大根器”是说具有与密法相应的慧根),就有出佛身血之罪。而在佛教之中,亦有外道(称为附佛外道),且外道亦与佛法相接。这种外道又分为教相之外道与事相之外道。教相之外道,是指从事各种佛事活动,并且遵守一切仪轨节律,却并不具有一颗赤诚的菩提心和种种正见,此中外道,由于得到正法传付,暗合了大日如来的智德,而具有种种神通显现,却是危害最大的,前面故事里两个,皆是此例;事相的外道,是指岁有发菩提心之诚,慈悲的善念,却没有究竟方便的因缘,因而无法得到正法的传付,此中外道,多是由于过去作恶,善因尚未具足,因而流转轮回,还没有发起得付密法传授的慧根,如小儿,这种外道,虽然对于佛法或是众生的危害不如前大,但却是相当危险的,一是未具足正念,又求法若渴,极易为魔障迷惑,而造作更大的孽缘,乃至于谤佛谤法,出佛身血。
  谈到这里,密教的戒律,是顺理成章的了。真言修行者,除佛教一般规定的种种戒律以外,必须保持十善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綺語,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恚,不邪见。在《佛心中心经》里是这样说的:
  尔时如来告诸菩萨诸善男子:今当宣说,证修佛地有十种持,必定成就。何等为十?第一持心。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著。第二持戒不缺。常摄在定,修不妄语,好施众生,断除骄慢。第三莫行恶。修不杀戒,勿食恶食,慎莫自赞,莫见他过。第四于诸求法莫生讥嫌,于诸佛教遮护过恶,于师僧中如父母想。第五若行愿教慎莫遗失,于诸贫富等心观察,须怀世谛而顺诸人。第六于佛句偈常顺警察,所修诸法必须遍持,有所乞求应心即施,慎莫观察上中下根。第七所持契印,莫不净行,莫非时结,莫为名闻利养而用,有所行法亦不得舍非众生。第八于一切所有莫生偷窃,断非理恶,莫行谄佞,于佛法要护如己命,乃至良贱莫存二心。……如是十事能断除者,是持法证,决定直至无上菩提,更不退转。欲修菩萨及金刚身,满足不难。
  古婆罗门教中有这样的规定:
  智者以虔诚的慧眼考察整个法律体系后,应当承认启示的权威,潜心于自己的义务。……当感官接触令人迷恋之物时,要象马夫制服他的马一样,尽一切努力来抑制它们。人在控制诸根,并制服内心感觉之后,应该专心致志于业务。通情达理的人,人不问不应该发言,或答复提得不当的问题,明知,也不应在交际场中自持如哑人。一个人胡乱答复另一个人胡乱提出的问题,两者中前者必会死亡或惹起仇恨。凡无美德、财富以及利益的热诚和服从之处,圣道不应在那里传布,如同好种子不应该播种在不毛之地一样。说教圣典者,岁处在可怕的困境中,与其将圣道播种在不毛之地,勿宁与其学识共沦亡。其一切学识仅止于娑毗陀利赞歌,而能完全抑制情欲的婆罗门,胜于通晓三圣典而对情欲毫无控制,吃尽卖绝的人。要戒食蜜肉、戒女色、戒虐待生物;戒肉欲、愤怒、贪婪;戒赌博、争吵、诽谤、诈骗;戒损害他人。……
  《圣经·出埃及记》中是这样说的:
  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盗窃。不可贪恋人的饿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我们这里列举了三个不同宗教的戒律,有兴趣的,可以找到更多资料比较研究。
  真言修行者必须保持十善戒,其理由乃是十善业具有身口意三业。若此三业不清净时,自然会缺少三密平等,则无法成就世间和升迁的愿望以及成就菩提之果。
  在十善戒的果报桑,慈云尊者认为,若是先色身健壮而长寿,此即不杀生戒的余请就。衣食住处不缺且具有禄位,享有安乐,此乃因受了不偷盗的果报;而男女亲爱、子孙繁盛,家门和乐,此即不邪淫的善果。若从小爱护父母亲眷,长大后亲近家属,年老时子孙孝顺,皆由不恶口之善报。在国四境不乱,在家上下和睦,此乃不两舌的善因。使用的财富有余,疆土富足山川富裕,万国贡献,此皆不贪欲的善报。身体庄严,容貌端正,万民敬畏,使人亲近,不轻视别人,此是不嗔恚之戒的果报。在暗处,神祗守护,在显处万国推崇爱戴,杂邦无灾,身心无忧,此不邪见的果报。在真言仪轨中,十善戒具有大智慧的诸佛菩萨之利益,不杀生可以超越两种生死;不偷盗使报土庄严;不邪淫使身心清净与禅定相应合;不妄语令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不綺語獲得法喜無限;不惡口成就六十四種梵音所成之諸佛法機關;不兩舌使四辨具足而人天受持奉行;在不貪欲戒中,經常感受第四禪天之樂(即善现、善见、无热、无烦、无想、广果、福生、福庆);在不嗔恚中,因智而生大慈大悲之心。
  在戒律中,尚论及灌顶密义,目前能够找到的,关于灌顶法门的已经公开了的资料,是已故旅美金刚瑜珈士陈健民所著《密宗灌顶论》可作参考,这里不多说。而灌顶之后,就是比较著名的金、胎两界曼荼罗。

 
 
 
前五篇文章

五门禅概述

中印禅宗史

因果报应的形式

正义解答——常忆念佛篇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1)

 

后五篇文章

东密之祖奇僧空海传

律宗之祖鉴真传

论念佛人临终往生与不往生的道理

论唐密高僧的文化贡献

南传佛教的建寺文化(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