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南传佛教的建寺文化(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南传佛教的建寺文化(五)
  王 武 烈
  ○泰国的佛教与建筑文化
  泰王国目前领土面积有513,11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约2,600公里。因为笃信佛教,全国就有二万四千多所佛寺,可说是佛寺林立的国度。泰国总人口数约为6,205万人﹙2000年统计﹚,泰国有30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人口总数的40%,老族占35%。其中泰国籍的华裔约占一千万人,首都曼谷﹙Bangkok,Krung Thep﹚。泰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泰国的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年产达21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泰国﹙Thailand﹚古称“暹罗”,“暹罗”是“暹国”﹙Siam、Syam、Shans,金色之意,是掸Shan族人所建“城”邦,即Sukhothai“速可台王朝”﹚与“罗斛国”﹙是Lvo、Lavo、Louvo的对音,在今之华富里﹚在元代惠宗至正年间,即西元1349年合并之后的国家。但是,一部暹罗史应该是林杨、投和、罗斛、女王、八百媳妇等等国家的历史。罗斛国的历史较久,是猛族所建立的国家;而泰人在十二世纪中叶才建立了暹国。
  八百媳妇国本身就有将近六百年的历史,是在十九世纪才被暹罗所灭亡,而成为暹罗一部份的土地。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个国家曾改称为“泰国”﹙Thailan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度改为“暹罗”,但不久又改回为“泰国”,但一直还是君主立宪的国家。泰国的国旗是由三种颜色绘制而成的,红色代表国家、白色代表宗教、蓝色代表国王。
  有一说泰人﹙Thai,有自由、光明、白之意﹚是汉化西藏人或壮族人的族群,东南亚对泰、暹、掸、老的称呼虽有不同,其种族都是牢哀的支派。泰北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徭族等,都是后来从云南、广西一带经高棉、寮国而到泰北边境,所以有著与华人相似的习俗。据考证数千年前,已经有操著孟语和高棉语的南岛语系族群,移居到肥沃的昭匹耶河﹙Chao Phya River﹚畔居住。
  荣获“暹罗历史之父”桂冠的泰国著名的历史学者丹隆亲王研究认为,西元前三世纪,印度的阿育王曾派遣一团佛教僧侣,到达昭披耶河谷有金地之称的佛统宣扬佛教;西元一世纪时,印度商人到达泰国半岛来找寻新商品,并带来印度的文化风格,诸如艺术、建筑、宗教等。这种风格在泰国南部沿袭了近五百年,并延伸到别的地区。他又说:“据历史所传,泰族最初发源于中国的南方,如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以前皆为独立的国家。泰人后来散处各地,中国人称之为番。至于泰人放弃故土,迁徙缅甸即佬、蛮等地的原因,实由于汉族之开拓领土。”
  佛教出现后,这个源自印度的新宗教,便在这种基础上大放异彩。西元七至十一世纪泰国中部是由孟﹙猛﹚族建立的堕罗钵底王国﹙Dvaravati﹚所统治的时代,最初在乌通﹙U-Thong,泰语也有“金地”之义﹚,后来是华富里﹙Lophburi,罗布里,湄南河上游,古罗斛国﹚和佛统﹙Nakhon Pathom、Pra-Pathom﹚三个地区都是“上座部佛教” ﹙Theravada Buddhism﹚的中心,这个宗派广为全国所接受。
  西元七世纪崛起的高棉﹙Khmer﹚安哥帝国﹙Angkor Period﹚,是信仰婆罗门教与大乘佛教,开始将它的势力扩展到泰国的东北地区,后来伸展到罗斛、速可泰、披迈,甚至到了缅甸的东部。因此婆罗门教与大乘佛教,也影响了泰国。同时,泰国将柬埔寨文作为暹罗最初的文字,到了十三世纪的时候,暹罗把柬埔寨文加以改革,成为现代的暹罗文。可见早期暹罗主要宗教是“印度教”,到十二世纪末才为“大乘佛教”所取代。
  西元八至十三世纪在泰国﹙马来﹚半岛南部利可﹙Ligor﹚或称那空西坦玛叻﹙Nakhon Si Thammarat﹚地区,受到起源印尼苏门答腊所建立的一个好战的“室利佛逝”﹙Srivijaya﹚帝国统治,这地区印度文化影响在先,室利佛逝的影响在后,两者都信奉“大乘佛教”;十一世纪泰人大量由中国南方的云南举家迁入,形成两个王国,一个在北方靠近湄公河,一个在较南的昭匹耶河谷边缘。今天的泰人就是这些族群的混血种族。
  十三世纪泰族在泰国的的中部、北部打败掌权的柬埔寨人,建立泰族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西元1350年,泰国第二个王朝在大城成立,称“大城王朝”,国力强盛。西元1769年,泰族人与缅甸人交战失败,后来由汉人郑昭带领下,击退缅甸人,“大城王朝”改由第三王朝“郑氏王朝”取代,结束了泰国历时最长的王朝,并将当时首都迁往吞武里。
  西元1782年,郑华政变成功,成立至今的“却克里王朝”﹙Chakri Dynasty﹚,以“拉玛一世”称号登基,再改建国都于曼谷,将新都命名为克伦太普﹙Krung Theb,天使之城﹚现在的泰王蒲美蓬即“拉玛九世”。如今泰国拥有百分之九十五人口信仰佛教,使得泰国成为南传的“上座部佛教”最兴盛的国家。
  西元663年时,有一位嫁给缅甸南部一个猛国(Muong)国王的罗斛国公主占萨末旦维﹙Chasa-ma-Devi﹚,不知何故离开她的丈夫,同时带了一批佛教徒到今泰国的北部南奔,后来建立“哈利班超国”﹙Hari Pun Jaya、Haripountchoi,另有译成哈瑞彭洽﹚——“女王国”﹙也称女子国或女人国﹚,是一个信仰上座部佛教的泰族邦国,传国共有六百二十九年的历史。该国在西元1292年被东北方另一个泰族的揽那国﹙Lanna又译蓝那,即八百媳妇国﹚的国王猛哈意﹙Mangrai、Mengrai,又译孟莱、曼格莱、莽来﹚所灭。
  据说占萨末旦维女王她在之后建立了五百座佛寺,其中一座寺叫摩诃延那﹙Mahayana,大乘﹚寺在南奔南邦﹙Lampangluang﹚,至今当地仍有一座寺称用此名,地点是在今日的亚南邦的甘那补利﹙Alam-ganapuri﹚。
  泰国式的庙宇称为瓦﹙Wat﹚,是由一些繁复的建筑和宗教性的建筑物聚合在一个单一的范围内。“正殿”﹙bot﹚或称“羽婆娑”﹙ubosot﹚、“任命厅”是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新比丘举行皈依典礼的地方。通常由八块“界石”﹙巴西玛,baisema﹚围绕著界定出这块神圣的区域,而能摆脱俗世的挟持;“僧院”﹙viharm﹚是一个僧侣和信众听道的大厅,和正殿的差别,只是有无界石而已;“佛塔”﹙chedi,支提﹚是保存佛陀的遗物或重要人士骨灰的地方,而为了保存这些圣物,正是当初建造寺院的原因;钟塔是以钟声召唤住寺僧侣进行仪式的设施;“河泰”﹙ho trai﹚就是藏经阁,常建在水上或是架在高台上,以防白蚁的侵袭;“沙拉康披恩”﹙sala kanprien﹚一间供信徒聚集的厅堂;“沙拉”则是供朝圣者及访客休息之场所;“僧侣住处”是独立的的房舍,最大的一间是留给住持居住;“火化处”是一座塔状的建筑,经由阶梯将尸体送入火化。
  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泰国的建筑一直在改变,最早是在北部肥沃河谷的“素可泰王朝”﹙Sukhothai、Sukotai苏口胎、速古台Sorkotai,是幸福晨曦之意。当时通常以都城之名为国名。﹚时期﹙西元1240-1320年,另有说是1257-1436年﹚建造的高棉石屋顶寺庙的组合和孟族形式的结构建筑。泰人引进木造的屋顶,采用彩色砖瓦和陶制饰物。其他又有来自印度、缅甸、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建筑型制。而且佛像的创作也是如此,揉合了各国的特色,产生了祥和的气氛。
  泰族人首先正式建国的是“素可泰王朝”,素可泰地区原属于柬埔寨,位于中央平原,距曼谷西北方四百四十公里。初期这个小王朝建国以后,其领土便急速扩充至约和现今的泰国一样。这时期有位伟大的君主兰坎亨国王﹙King Ramkamhaeng the Great,西元1275-1317年,元史称他为敢木丁。﹚,即位时就从斯里兰卡请来上座部的僧侣,并确立了上座部佛教的领导地位。而且发明并制定泰文、订立法律,国家安定,并受到邻国敬重。
  可是,在他之后的国王因太过投入宗教,而荒废国事,因此素可泰的势力只维持了约二百年。到了西元1378年,便使治权转移到湄南河下游昭披耶河谷的大城府﹙Ayutthaya阿育他亚、阿瑜陀Ayuidia﹚,而成为大城的附属城邦。大城时期﹙西元1369-1767年﹚,泰国的建筑已经有了自己独有的特色。“阿瑜陀王朝”诸王也是“尚佛教,国人效之,百金之产,便以其半施佛”,上座部佛教成为国教。大城的三十三位国王,学到了高棉神圣王权的观念,于是揉合了婆罗门教的仪式,并创建华丽的宫殿和宏伟的佛寺。
  而且王朝之版图曾扩及至现在的寮国、缅甸、柬埔寨、及部分的马来西亚。可惜于西元1767年,大城被缅甸人放火烧城七天七夜,市区建筑物以及许多佛寺付之一炬,如今仅能从荒烟漫草间的残余处,发现雄伟的佛寺与巨佛的遗迹,来猜想昔日的繁华景象。而缅人放火烧佛塔的原因,据说是为了熔解取得贴在塔上的大量黄金。
  如今在大城时期所留下的佛教文明,也就是素可泰遗迹﹙国家﹚公园,西元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当时在素可泰时期建有玛哈泰寺﹙Wat Mahathat﹚、莱加布那拉寺﹙Wat Raja Burana﹚、菩斯理善佩寺﹙Wat Phra Sanphet﹚、罗卡亚苏塔寺,使成为佛国重镇。素可泰地标三宝塔﹙Wat Phar Si Sanpher﹚建于西元1448年,位在皇宫内,仍保存著很完整,建筑的线条十分细致,主要是供奉佛陀舍利和皇室成员的骨灰。塔前的宝殿即毁于缅军之火,仅剩下残砖破瓦,以及重新归位的佛像,但仍有其肃穆气氛。遗迹公园里的兰坎亨国立博物馆,珍藏者大批古代的佛教文物。其他如皇家寺庙玛哈塔寺﹙Wat Mahathat﹚、皇室丧礼重要场地三保佛寺﹙Phar Mongkonbophit﹚、泰印风格的贵妃寺﹙Wat Chaiwatthanaram﹚,以及古城外西北的西中寺﹙Wat Si Chum﹚均十分值得参观。
  曼谷有四百多座寺庙,泰国唯一无僧侣住持的寺庙,是坐落在曼谷大皇宫区东北角的菩开奥寺﹙Wat Phra Keo﹚,也就是玉佛寺﹙Emerald Buddha Temple﹚,它是皇家举行佛教仪式的寺院。寺内供奉著泰国最负盛名的守护神菩开奥,其实它是一尊高66公分,双膝之间宽48公分的绿色翡翠玉佛。玉佛是七块翡翠绿玉雕成,在头、肩、腹、膝等部,内藏有九粒佛陀的真身舍利。传说是在十五世纪时﹙或更明确的指出是西元1434年的夏季﹚,因为闪电击中泰国北部昌莱一座佛塔而显露出来的。其后的五百年里,有关此座小型坐佛的神奇传说一直不断。曾经供奉过玉佛的各国,都有不同的《玉佛史》述说著玉佛的历史典故。
  据说这尊玉佛是弥兰陀王的国师那先﹙龙军﹚比丘发愿,由天人协助而雕成的。原先供奉在摩揭陀国王都华氏城﹙今巴特纳﹚,却因为战乱的缘故,转而寄放到楞伽岛的。西元457年,缅甸的阿律奴陀王为了正法的传递,亲自以神通飞到楞伽岛去请法,但是法宝与玉佛竟然没有随船去到缅甸,反而到了柬埔寨,佛法就传到了吴哥。因此,有如此这般的一段离奇故事,流传在中南半岛。﹙此传说的年代时空有许多的差误,各国都强调他们是合法正式拥有过,但姑且一听可以。﹚
  这尊玉佛曾被泰国许多北方城市奉祀,曾有214年是存放在寮国首都永珍。拉玛一世﹙King Rama Ι,“却克里王朝”Chakri dynasty第一位君王,于西元1782年登基﹚未登基前,摧毁并占领寮国,从万象﹙今永珍﹚将玉佛携回泰国。﹙可是另有一说,是复兴泰国民族的“吞武里王朝”达信王Phya Yaksin,华裔,原名郑信,于西元1778年率军征服万象时迎回的。达信王后来被部下军人所杀,换其所属却克里将军起来领导,即拉玛一世﹚拉玛一世将翡翠玉佛从吞武里﹙Thonburi﹚的郑王庙﹙the Temple of Dawn,破晓寺﹚迁往曼谷﹙Bangkok﹚,尊为新设首都曼谷的主要佛像,而成为泰国数千座中最受尊贵的佛像。
  这座坐落在曼谷王宫里的玉佛寺经后来的“曼谷王朝”国王大以整修,益加光辉华丽。玉佛寺的山墙上雕刻著守护神毗湿奴跨骑在金翅鸟迦卢荼﹙garuda﹚上,外墙装饰著镀金灰泥和彩色玻璃片。每年有三次,冷季、热季和雨季三季开始时,由国王替翡翠玉佛更衣,其仪式十分隆重。无数的泰国民众也定期来玉佛寺膜拜,并许下各式的愿望。玉佛寺的建筑是泰国传统装饰技术与神话塑像最佳的范本。西元1982年为庆祝曼谷建城200周年庆时,曾全面整修玉佛寺。
  曼谷王宫的正南方有一座卧佛寺﹙Wat Phat Chetupon,涅槃寺﹚又名普切图彭寺,是全曼谷最古老的寺,也是全泰国最大的寺,更是真正的泰国美术馆。原建于十六世纪的大城时期,因年久失修,拉玛一世于西元1793年下令重建,经八年后完工。西元1814年拉玛三世又下旨重修,历经十七年拆除大殿、讲经楼等重建,并新建两作佛塔及卧佛殿,因殿中的巨大卧佛﹙Reclining Buddha﹚十分醒目,所以当地人称作涅槃寺﹙Wat po﹚。拉玛四世时再增建一座佛塔,就是现存占地约八公顷的规模。本寺最尊贵的是四十六公尺长、十五公尺高的巨佛,其高十五点五的脚掌底有108颗珠母装饰镶嵌成生动的吉祥物,是游客最喜欢参观的。
  圣骸寺﹙Wat Mahathat﹚的本身并不起眼,可是却拥有一所佛教大学﹙Buddhist University﹚,和尚都在此学习、受训。泰国第二尊最为重要的佛像,供奉在菩拉佛陀西恒﹙Phra Buddha Sihing﹚,寺内壁画是泰国最精致的作品。
  靠近曼谷市中心华兰彭火车站﹙Hualampong Railway Station﹚的金佛寺﹙Wat Trimitr﹚是国家级的寺院,于西元1957年,为了搬动地下挖出的大型石膏佛像,不慎摔破,露出藏于其中的18 K金制太平佛像,重达5.5吨。此金佛相传是七百多年前,泰王三世担心国家被缅甸入侵,而集民间所有的黄金铸成,然后涂泥埋入地下,没让缅兵搜刮出来。
  距曼谷以西54公里的佛统镇﹙Pathom﹚平原,有一座巴帕通大塔﹙Phra Pathom Chedi﹚,它是世界上最高的佛教建筑物,塔身是黄色。加建于西元1853年,高达127公尺,塔基周围有235.5公尺,塔内有一座近一千年历史的古塔,据说是佛陀灭后570年或千年后所建。这座庞大的尖塔四周是树木环绕的走廊,各类树木都与佛陀的生平有关。
  建城于西元1296年清迈﹙Chiang Mai昔称日梅Zimmer,又称景迈Xieng Mai,为古代“兰那王国Lan Na——八百媳妇国”的都城﹚是泰国第三大城,有“北部山地的玫瑰”之称。清曼寺﹙Wat Chiang Man﹚是清迈最古老的寺院,坐落在旧城的东北角,如今仍保存良好,是清迈城的建造者孟莱王于建城次年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寺旁的尖塔闪闪发光,为镀金铜质外观,整座四方塔由面向四方的灰泥石象撑著。
  据说在十四世纪时的库纳王﹙King Ku Na﹚,发现有佛陀的一颗舍利,将此舍利放在象轿中,任由大象自由走动,大象登上了素帖山就停下脚来,于是在位于城西海拔一千多公尺的素帖山上兴建了一座佛寺,以供奉佛舍利。从素帖山上往下看,可以俯视清迈,风景特别优雅。目前清迈的双龙寺﹙Wat Phra That Doi Suthep﹚就是十六世纪时由原来的佛舍利寺改建的,据当地信徒说该寺相当灵验,所以香火相当鼎盛。双龙寺又名素帖寺,是一座纯正的泰式寺庙,由两百四十二点二公斤的黄金打造而成。
  从清迈一路往北,越接近缅甸、寮国,佛寺的式样的变化,就有了缅寺、寮寺的影响。位于清迈西南部的南邦城,曾经于西元1558年被缅甸占领,结果兰那国成为庇古﹙Pegu、Bago﹚王的附庸有四十年。可是西元1615年开始,缅甸王阿瓦﹙Ava﹚又再度控制兰那百余年。因此兰那受到缅甸文化的影响,南邦﹙Lam Pang﹚城内的缅甸寺﹙Wat Sri Rong Muang﹚是在二十世纪初缅甸统治时所建的佛寺。纯正的缅甸寺是以九个重叠的尖塔为屋顶为造型。缅式高塔是一层一层堆叠的塔,塔前有狮子和龙等吉祥动物来守护。
  泰北最美丽的灰泥石雕作品非柴迪迦佑寺﹙Wat Chedi Chet Yot﹚莫属。西元1455年国王特莱叻卡﹙King Trailoka﹚为了庆祝佛陀两千年的诞辰﹙又一个佛陀纪元的资料﹚,特别派遣三十名建筑师与工匠,前往印度的菩提迦耶﹙Bodhgaya﹚观摩。他们返国之后,便建造一四方基座,由六座较小的尖塔﹙yot﹚环绕一较突出的的尖塔,使总数为七。最吸引人的是七十尊灰泥雕像﹙chet﹚,刻于外墙,双手合十,栩栩如生。
  清迈最重要的佛寺,是曼格莱王朝的帕于王为了存奉他父亲卡福王的骨灰,于西元1345年兴建的菩辛格寺﹙Wat Phra Singh﹚,据说寺内的佛陀圣像是在斯里兰卡建造,然后经海运回国的。菩辛格寺最值得一看的是图书馆﹙ho trai﹚,为最美丽的木造建筑,高耸于灰泥基地上,地基上面有浮雕天使像。
  古道寺﹙Wat Ku Tao﹚离国家体育场不远,是缅甸式的寺院,本身建筑并无特殊之处,不过它的佛塔却是泰国最繁复褥丽的代表之一。这座尖塔建于西元1613年,为的是收藏统治清迈的缅甸王骨灰而建。塔是由五颗球形覆钵依小大顺序排下的外形,与黎明寺﹙Wat Arun﹚和其他许多尖塔建筑类似的是,它的灰泥外观以贝壳及瓷片装饰成花朵的图案。
  泰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代是在苏里亚瓦门一世﹙Suriyavarman Ⅰ,西元1002-1050年,又译为苏利耶跋摩一世﹚。苏里亚瓦门一世在泰国东北部靠近那空叻差西玛﹙Nakhon Ratchasima﹚建立了菩侬旺寺﹙Prasat Phanom Wam﹚,原是印度教庙宇,后来改为佛教寺院。有圆塔矗立在矩形院落中央的四个旧圆塔间。在北面通往正殿入口处之上,有精致的石制门楣,还有后来加刻上去的佛像。菩侬旺寺仍保留十一世纪时的内部陈设,其中有些佛像仍受到当地人的崇拜。
  约建于十一世纪末的披迈石堡﹙Prasat Hin Phimai﹚是位在离那空叻差西玛约48公里处,往孔敬﹙Khon Kaen﹚的路上,有著异国高棉吴哥艺术”早期最佳的建筑,后来才改成为大乘佛教的寺院。这一个结构复杂的建筑群立于一个大四边形中,曾经是一个有坚固围墙的城,也是一个艺术之岛,有孟河﹙Mum River﹚围绕著,还有两条天然水道及一条已消失的运河。其富丽的南门被称为帕突恰﹙Pratu Chai,意即胜利之门﹚,它有亭子般的造型,以粉红色的砂岩筑墙,面向吴哥,由一条直线公路连系著两地。而其它三门的方位也都面向重要的地点。围墙内最显著的是柬埔寨国王阇耶跋摩七世所加盖的皇家行宫。
  此地还有一座顶上装饰著莲花的神殿,是吴哥式的结构,但在十三世纪左右披迈转变为佛教寺庙时,一并遭到修改。此仍保存良好的神殿建筑群建于方形的基座上,有四个入口,主要入口也朝南,每一个入口都由五头的“那迦”﹙Naga,圣蛇﹚守护著。殿内横梁上丰富精细地雕刻著佛陀的本生故事以及密宗的护法神像,表现出异国高棉艺术的精华。高棉寺庙建筑的型制有其代表意义:护城河代表大海,环绕的墙是高山,而寺塔就是须弥山,完全出自印度对宇宙的神话观念。
  泰国东北部最有名的佛教寺院是湄公河畔的菩泰帕侬寺﹙Wat Phra That Phanom﹚。寺中央所立是建筑形式模仿寮国永珍泰浪﹙That Luang﹚的佛塔,西元1975年塔顶遭季风暴雨破坏,被视为不祥之兆,因而马上获得修复,四年后泰王亲临举行落成典礼,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模样。
  位于清莱山腰处的雷东塔,是在西元911年由纳拉王朝建筑的千年泰式佛塔,塔内埋藏有佛陀的一支左边肋骨,该塔虽已经过多次的翻修,仍然相当灵验。泰国皇太后还亲手策划了一处雷东花园﹙Doi Tung Garden﹚,值得一赏。
  (下期待续)

 
 
 
前五篇文章

论唐密高僧的文化贡献

论念佛人临终往生与不往生的道理

律宗之祖鉴真传

东密之祖奇僧空海传

东寺真言秘密乘简说

 

后五篇文章

檀林皇后与中国禅宗

止观法门的信解行证

尊益西措嘉佛母略传

重玄学与宋明理学——以重玄学、华严宗以及程朱理学之间的

淤溪戒杀会公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