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清代以来嘉义市观音信仰寺庙类型之发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清代以来嘉义市观音信仰寺庙类型之发展
  中正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颜尚文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第八期(2003.07)
  页187-212
  ?2003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
  台北市
  --------------------------------------------------------------------------------
  P.187
  提要
  佛教缘起于印度,其中的观音菩萨信仰,随著佛教的传布,而遍及中国、日本、台湾各地。观世音菩萨,是慈悲、智慧的施无畏者,二千余年来随著佛教传布到世界各区域,而因应不同的地理环境、族群结构、风俗文化影响,产生不同的观音菩萨信仰型态。
  本文以清代在诸罗县城(今嘉义市)所建立奉祀观音菩萨为主要圣像的九座寺庙做研究单位,搜集每一座寺庙相关的方志、寺庙台帐、档案、报纸等文献资料,再加上田野调查的实地印证与深度访谈,完整纪录每一座观音信仰寺庙,自清代创立迄今的发展过程。并进一步分析、归纳观音信仰在不同的创立者、思想信仰、仪式活动、寺庙建筑设施、佛像神圣空间配置的特质,以及每一座寺庙与嘉义市的政经、社会文化互动后所发展的演变类型。
  清代在今日嘉义市所建立的九座观音信仰寺庙,可分为三大类型。官方建立的寺庙大都能受到县城中仕绅的支持与日本佛教宗派的支持,在长期发展中有机会转型为教理型正信佛教,并进一步推展佛教文化的向上发展。在家佛教的斋堂,战后也能顺利转型为研究教理的正信佛教。民间发展的观音信仰寺庙,系沿著原住民聚落或水利开发、聚落形成过程中所建立的,虽然不能获得官方的大力支持,但是深入扎根当地聚落家族平民的力量,也让祂
  --------------------------------------------------------------------------------
  P.188
  们能抵抗天灾、政权等破坏而留传二百余年。民间佛教的观音信仰寺庙金碧辉煌、香火兴旺,是否能在未来资讯普及、教育发达等助缘中,再加上信徒信仰素质的提升,而转型为更高层次的信仰,仍有待观察。
  关键词:观音菩萨信仰、佛教寺院、嘉义县城、嘉义市、教理型佛教、
  灵验型佛教、斋堂、民间佛教、区域研究
  --------------------------------------------------------------------------------
  P.189
  一、前言
  佛教缘起于印度,其中的观音菩萨信仰,随著佛教的传布,而遍及中国、日本、台湾各地。观世音菩萨,是慈悲、智慧的施无畏者,二千余年来随著佛教传布到世界各区域,而因应不同的地理环境、族群结构、风俗文化影响,产生不同的观音菩萨信仰型态。二千余年来观音菩萨信仰的传布过程中,出现教理型、正信佛教与灵验型、民间佛教等不同类型。教理型、正信的观音信仰有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净土经系与密教系等不同渊源的义理、仪式、行持传承。六朝以来的观音信仰传承过程中,在中国出现大量以观音信仰为主的感应记、伪经、变文、宝卷等,促使观音信仰庶民化,尤其唐代以来的大悲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妙善公主传说、鱼蓝观音、南海观音等图像与信仰、仪式而使观音信仰成为灵验型民间佛教的主要内容。
  三百年前,诸罗县建城以来,于清领时期(1683-1895)奉祀“观音佛祖”为主要圣像的佛教寺庙共有九座,祂们在嘉义县城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之下,分别发展成为何种观音信仰型态?祂们是否可以归纳成为几种不同观音
  --------------------------------------------------------------------------------
  * 送审日期:民国九十二年四月十日;接受刊登日期:民国九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
  P.190
  信仰的寺庙发展类型?本文以清代以来在嘉义县城(今嘉义市)所建立奉祀观音菩萨为主要圣像的九座寺庙做研究单位,搜集每一座寺庙相关的方志、寺庙台帐、档案、报纸等文献资料,再加上田野调查的实地印证与深度访谈,完整纪录每一座观音信仰寺庙,自清代创立迄今的发展过程。并进一步分析、归纳观音信仰在不同的创立者、思想信仰、仪式活动、寺院建筑设施、佛像神圣空间配置的特质,以及每一座寺庙与嘉义市的政经、社会文化互动后所发展的演变类型。
  观音菩萨信仰的研究,早在1928年日本学者后藤大用《观世音菩萨本事》,就有清楚而完整的研究。[1]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牧田谛亮《六朝古逸观世音应验记の研究》,开启中国观音信仰研究。[2]而于君方《Kuan-Yin: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svara》,是中国观音信仰各类型转变研究的集大成者。[3]李玉珉〈中国观音的信仰与图像〉,论述两晋至明清的观音信仰内容与图像的转变,另篇论文〈张胜温“梵像卷”之观音研究〉则对宋代大理国观音信仰与汉、藏、东南亚诸地的复杂关系有进一步探讨。[4]以上,观音菩萨信仰的代表作,大都集中在印度、中国等地的研究,甚少对台湾三百年来的观音信仰有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希望经由清代嘉义县城内外(今嘉义市)建立的九座观音信仰寺庙与当地政经、社会文化互动的不同类型变迁过程中,进一步探讨观音信仰在台湾发展的特色。也许,本研究有助于佛教对台湾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闇,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5]
  --------------------------------------------------------------------------------
  [1] 后藤大用著,《观世音菩萨本事》黄佳馨译,台北:天华出版社,1982,页284。
  [2] 牧田谛亮著,《六朝古逸观世音应验记の研究》,京都:平乐寺书店,1970,页190。
  [3] Yu, Chun-fang, “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svar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01.
  [4] 李玉珉,〈中国观音的信仰与图像〉,〈张胜温“梵像卷”之观音研究〉,收在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观音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0,页10-39,页223-252。
  --------------------------------------------------------------------------------
  P.191
  观世音菩萨具有“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的“大智慧”、与“悲观及慈观”的“大慈悲”,以及“无垢清净光、能伏灾风火”的“施无畏者”,象征著释迦牟尼佛慈悲济世的精神。观世音菩萨能观“称念观音的众生的音声”,而灵验感应的解脱众生水、火等灾难。观音菩萨能满足众生求生男、生女等种种需求,观世音菩萨能因应众生不同的根机,而变化成佛身、妇女身等各种身分形象来说法,度脱妇女等不同性别、阶层的有情成佛。观音菩萨具有非常广博精深的宗教内涵,两千年来流传在印度、中国等地,更吸收、消融各地区的信仰特质,不但成为各个国家、阶层的崇拜对象,也是各种寺院、宫庙所主祀的菩萨圣像。观音菩萨信仰在不同区域人群中发展,受到不同的政权、社会、文化的影响,自然会有不同型态的演变,同时俱有灵验感应、称名、观想、修持、哲理研究等不同层次面向的内涵。观察观音信仰在台湾区域社会发展特质,有助于对我国文化内涵的深层了解。
  佛教于郑氏王国时期传到台湾,有留传于士宦、僧侣间偏“教理型”、“宗派”传承“制度化”的“正信佛教”;有从中国佛教脱胎的“斋教”、“在家佛教”;更有大量留传于庶民大众、社会底层偏“灵验型”、“世俗化”、“扩散型”的“民间佛教”;这三种类型的佛教,都随著汉人移民而传布到台湾。“佛教寺院”不仅是纪录佛教不同宗派、地域化发展情况的具体指标,更是佛教徒崇奉佛菩萨圣像,进行各种佛门行持、仪式活动及建构各种佛教文化体系的殿堂。同时,寺庙也是提供僧侣、信徒的居住、修道与宏扬佛法、宗教象征操演的场所。因此,本文的“寺庙”系指主祀佛菩萨圣像,且进行佛教活动的宗教建筑。观音菩萨信仰流传在中国、台湾社会中,观音菩萨圣像也成为正统寺庙、斋堂、而且也被民间佛教的宫、亭、庙等“寺庙”所主祀供奉。观音菩萨在上述三种不同型式的寺庙中,因应不同社群的信仰、行持需求,发展出何种类型的佛教文化,值得当代佛教学者进一步的探讨。
  嘉义市在清朝初年建城以来,伴随著政权的变迁,有各种佛教体系传入,并与地域社会呼应,产生宗派化、斋教化、民间化、日本化、中国化及人间
  --------------------------------------------------------------------------------
  [5]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正藏》第九册,页56c-58a。
  --------------------------------------------------------------------------------
  P.192
  佛教化的不同佛教发展型态。清代在嘉义县城建立的九座观音信仰寺庙,大致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官方主导建立而发展为偏教理、正信佛教的类型,例如:诸福寺、普济寺、圆福寺。(二)由斋教徒所建立的斋堂,受到教理型佛教的影响而走向正信佛教的类型,例如:太元寺、增光寺。(三)民间建立与水利开发、聚落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民间佛教类型,例如:慈龙寺、水得寺、顶安宫、平安宫。本文根据上述三大类型九座观音信仰寺庙,分别叙述个别的发展型态,再进一步归纳综合探讨观音信仰与嘉义市政经、社会文化的发展关系,而探讨“清代以来嘉义市观音信仰寺庙类型之发展”的主题。
  二、官建寺庙与教理性、正信佛教类型之发展
  康熙二十二年(1683),满清领有台湾,隔年四月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设台湾、诸罗、凤山三县。
  《诸罗县志》卷一〈封域志.建置〉:
  二十三年,设县治于诸罗山(地为郑氏故营址,今嘉义市),因以命名,取诸山罗列之义也。县隶台湾府,地南自茑松、新港,东北至鸡笼山后皆属焉,极海而止。置县后,以民少番多,距郡辽远,县署,北路营参将营皆在开化里佳里兴,离县治南八十里。四十三年奉文:文武职官俱移归诸罗山,县治始定。[6]
  《诸罗县志》卷二〈规制志.城池〉:
  四十三年,奉文归治。署县宋永清,署参将徐进才、儒学丁必捷至诸罗山,定县治广狭周围六百八十丈,环以木栅,设东西南北四门,为草楼以司启闭。[7]
  --------------------------------------------------------------------------------
  [6] 周钟瑄,《诸罗县志》,原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台湾文献丛刊第一四一种》,1962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重印为《台湾历史文献丛刊》,1993年,以下简称为(文丛),页5。
  [7] 同前注,页25。
  --------------------------------------------------------------------------------
  P.193
  诸罗县治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始建城,并进驻知县、参将、儒学等代表官方行政、军事、文化等国家权威象征的官员。此外,也兴建诸罗县(乾隆五十二年,诏改为嘉义县)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县城城墙与城门。诸罗建城后的三年,就由县城的政治、军事首长共同建立县城的第一座寺庙—诸福寺;再过二年又由军方的兵将建立观音殿(普济寺);道光十八年(1838),嘉义营参将也建立了圆福寺。这三座主祀观音菩萨的寺庙,分别由嘉义县城的政治、军事长官所主导建立,也在日后各种政权、族群、文化冲击下,逐渐走向教理型、正信佛教的发展,从而带动嘉义市佛教文化的提升。
  (一)、诸福寺
  《诸罗县志》卷十二〈杂记志.寺庙〉:
  诸福寺:在县治西门外,祀观音大士。康熙四十六年,署县宋永清、守备黄元骧同建。[8]
  嘉义县城最早的观音信仰寺庙(诸福寺)由署诸罗县令的宋永清,以及守备黄元骧共同建立。知县宋永清、山东莱阳人,调补凤山知县,康熙四十三年任,兼署诸罗知县,为政勤奋,百废俱举,更致力于文教之振兴,新建凤山县署、诸罗县城、凤山县文庙、诸罗县文庙。自康熙三十五年至四十九年,主纂《重修台湾府志》。[9]北路营守备黄元骧,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人,有大将之材,特旨补授台湾北路营守备,康熙四十四年正月任;四十八年与北路营参将张国,重建诸罗城睢阳庙(今嘉义市双忠庙);四十八年任满调往山东省。[10]因此,宋永清与黄元骧于康熙四十六年,任官于诸罗县城,他们在位期间共同建造诸福寺是可信的史实。
  康熙五十六年(1717)诸罗知县周钟瑄撰《诸罗县志》.〈县治图〉绘有
  --------------------------------------------------------------------------------
  [8] 同前注,页283。
  [9] 陈文达,《凤山县志》(文丛第一二四种),卷四<秩官志?知县>,页48;卷九<艺文志?记>,页139~142。《诸罗县志》卷四<祀典制? 文庙>,页55。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文丛第六六种),<宋序>,页6。
  [10] 《诸罗县志》,卷七<兵防制? 历官>,页128。卷十二<杂志志?寺庙>,页283。《重修台湾府志》,卷四<武备志? 历官>,页108。
  --------------------------------------------------------------------------------
  P.194
  诸罗县内县署、参将署、守备署,西门外有“诸福寺”。[11]乾隆七年(1742)福建分巡台湾道刘良璧撰《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诸罗县图〉西门外有“慈福寺”。[12]乾隆十二年(1747)巡台御史范咸撰《重修台湾府志》卷十九〈杂记志.寺庙〉,乾隆二十七年(1762)台湾知府余文仪撰《续修台湾府志》卷十九〈杂记志?寺庙〉,以及嘉庆二十五年(1820),穆彰阿编《清一统志台湾府》,以上三种志书皆记载“诸福寺,在县治西门外,康熙四十六年建。”[13]乾隆三十二年(1767)所绘《乾隆台湾舆图》绘有诸罗城西门外“慈福寺”。[14]因此,诸罗城西门外“诸福寺”或“慈福寺”系有清一代嘉义县城—大寺庙,所以才在各种“方志”与“舆图”中反覆记载。
  日治时期嘉义县知事小仓信近于明治三十年(1897)九月二十日,向台湾总督乃木希典提报<诸福寺案>:
  嘉义县嘉义西门外店仔尾街诸福寺,加入真宗总寺本愿寺成为分寺乙案,业由本愿寺派管长大谷光尊,于本年八月四日提出申请,特此奉禀。[15]
  总督府档案<社寺庙宇所属财产表>记载“嘉义西堡牛墟尾菜园庄之诸福寺,于明治三十年八月十日成为真宗本派本愿寺之分寺。”[16]日治初期,嘉义诸福寺率先被提报加入日本真宗本派成为本愿寺在台湾的分寺,显示本寺在嘉城寺庙中的领先地位。大正四年嘉义公学校调查记录为“外观音亭:所在地,嘉义西堡嘉义街土名西门外。本尊,观音佛祖。缘起沿革,不详。”[17]1915年嘉义公学校调查的嘉义街西门外观音亭,很可能是诸福寺的俗称,因为清代的嘉义城西门外,并未曾有第二座观音信仰寺庙。然而,根据石万寿著《嘉义市史迹专辑》:“(诸福寺)嘉庆中郭耀海曾整修,日据初尚存,唯寺名已改
  --------------------------------------------------------------------------------
  [11] 《诸罗县志》?<县治图>,页25。
  [12] 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文丛第七四种),页8。
  [13] 范咸,《重修台湾府志》,(文丛第一○五种),页547。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文丛第一二一种),页648。穆彰阿,《清一统志台湾府》,(文丛第六八种),页32。
  [14] 洪英圣编著,《画说乾隆台湾舆图》,南投:行政院文建会中部办公室,1999,页125。
  [15] 温国良编译,《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宗教史料汇编(明治二十八年十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9,<嘉义县提报诸福寺加入本愿寺成为分寺案[卷0078/件五]>,页11。
  [16] 同前注,所引书,页391。
  [17] 不详著者,《社寺庙宇に关する取调书。嘉义厅》,页6。
  --------------------------------------------------------------------------------
  P.195
  称慈福寺。明治三十九年地震时坍,重建。未几,在万山倒影池旁的游廊移至寺西南,寺遂充娼妓诊疗所。日据末废庙时废,光复后未恢复,今开设杨齿科诊所,门牌号为新荣街二四三号至二四七号。”[18]此外,1933年《台南州祠庙名鉴》:“慈福祠:所在,嘉义市嘉义三四八。教别,佛教。祭神:观音佛祖。信徒,百五十人。例祭,旧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管理人,嘉义三四八,萧氏戆。沿革,创立年代不详。其后于康熙三十二年,经由郭耀海的发起而加以修缮。之后,又曾征用为娼妓诊察所。明治三十九年之地震而倒坏,且未再重建。”[19]石万寿的看法是诸福寺在日据初尚存,唯寺名改为慈福寺,1938年日本废庙政策下被废。但是,光复后被改为杨齿科诊所,未见详细证据。而1933年的《台南州祠庙名鉴》则纪录本寺于1906年大地震倒坏,未再重建。日治后期迄今,尚无史料可证明“诸福寺”的后续发展,因此条列各种相关资料,期待后日能有更多佐证,来了解嘉义市第一座寺庙的发展。
  嘉义县城第一座主祀“观音大士”的诸福寺,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是嘉义市有史以来第一座大寺庙,被清代各种方志、舆图所详细记载。日治初期的明治三十年(1897),诸福寺领先嘉义县城其他寺庙,被嘉义县知事向总督府提报为日本真宗总寺本愿寺在台湾的分寺,可以显现日本官方以及日本佛教对诸福寺地位的肯定,诸福寺可以由官建寺庙往日本教派佛教,再进一步向教理型、正信佛教发展的。可惜,可能在1906年大地震的摧残下,或日本于1938年皇民化废庙政策对台湾宗教信仰的破坏中被废毁,总之,代表嘉义县城的第一座观音信仰寺庙,竟然消逝在嘉义市天灾或人为政权的破坏下,而未能在当代嘉义市教理型、正信佛教的发展中,继续扮演主导地位。诸福寺的兴衰意义应进一步探讨。
  (二)、普济寺
  普济寺,主祀观世音菩萨,清代称为观音殿、观音亭,日治时代改为普济寺。现址位于嘉义市东区内安里中山路144号,距离嘉义市政府(清代台湾北路营参将署)不到200公尺,处于市区行政中心。
  《诸罗县志》卷十二〈杂记志.寺庙〉:
  --------------------------------------------------------------------------------
  [18] 石万寿著,《嘉义市史迹专辑》,嘉义市政府:1989初版,1994再版,页91。
  [19] 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台南:台湾日日新报社,1933,页153。
  --------------------------------------------------------------------------------
  P.196
  关帝庙:在县内东北角,康熙五十二年,参将翁国桢建。五十四年,参将阮蔡文、守备游崇功成之。庙后为观音殿:康熙四十八年,兵丁孙大成募建,参将张国成之。[20]
  康熙四十八年(1709),北路营兵丁孙大成倡议募建观音殿,并获得北路营参将(相当今日北台湾陆军总司令)张国的大力促成。五十二年(1713)北路营继任参将翁国桢在观音殿前创建关帝庙,至五十四年(1715)再由第三任的参将阮蔡文、守备游崇功建造完成前后两大殿相连的宏伟庙宇,因此,时人有合称为关帝庙或合称为观音殿者,又有分称为关帝庙或观音亭者[21]。当时寺庙前面有一天然潭池,俗称美人照镜,万山倒影,环境之美为诸罗八景之最[22]。
  康熙年间以来,由北路营官兵捐建的观音殿伴随诸罗城的开发,成为嘉邑地区官民大众的香火庙。日治初期,原嘉义县署改为医院,署内所祀的天后神像,移祀于观音殿。嘉邑之神诞祭典大绕境或每次城隍出巡,必以本殿为休歇总站。明治三十九年(1906)嘉义大地震,观音殿、关帝庙因震灾而倒塌。由林玉昆、刘耀辰等人出面发起,从嘉义市募得捐款六百二十圆,四十三年(1909)开工起造,四十四年(1911)改建完成。关帝庙因位于今之中山路上,修路时被拆除而移建于观音殿右侧,而原祀于观音殿的县署天后像,则另建天后殿于观音殿左侧,形成以观音殿为中心的一排三殿之庙宇,时人称为三神庙,系桃城的信仰中心之一。日治中期,观音殿被日本僧侣东海宜诚纳入临济宗妙心寺派的联络寺院,称为“嘉义街内教场普济寺”[23]。
  日治末期皇民化运动,压抑台湾传统宗教信仰,提倡日本神道教,而有全台湾的“寺庙整理政策”。昭和十三年(1938)嘉义市尹伊藤英三,执行“寺庙整理政策”,废除城隍庙、地藏庵、镇南宫以外的嘉义市寺庙。以观音殿为主的三神庙也被废除,财产被转移到财团法人嘉义济美会所有、寺庙因此荒废。战后,民国四十年(1951)由嘉义境内首事吴天云发起,邀集董事吴添
  --------------------------------------------------------------------------------
  [20] 同注6,页282。
  [21] 同上注。
  [22] 谢石城,《嘉义县市寺庙大观》,台南:文献出版社,1964,页44。
  [23] 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台南:台湾日日新报社,1933,页150。《台湾日日新报》,1923年10月28日。
  --------------------------------------------------------------------------------
  P.197
  丁、张草、杨兴、余宗泽、黄其传、江旺根、熊木川等鸠资再建观音殿,迎回观音圣像奉祀,回复创立时期原本主祀观音菩萨的寺院。[24]民国四十一年十二月的〈台湾省嘉义县市寺庙登记表〉寺庙名称为“普济寺”,所在地为嘉义市内安里中山路76号,房屋间数二间,土地亩数九厘二毛,管理人吴天云。[25]民国四十八年〈嘉义市宗教调查表〉:寺院正称普济寺,俗称内教场庙、佛祖庙;境域面积一百坪,基地面积五十坪;主神为观世音菩萨木雕二台尺座像;管理人为吴天云,住持为林占(女);信徒五百户,分布于内教场较多,男女参半,以青壮年从事工商业者居多,教育程度以初中、小学为主。[26]五十三年〈登记表〉,管理人为郑阿财,住持为简林占。六十二年〈登记表〉,住持为李金欧,法名如法,管理人为余宗泽。余宗泽担任管理人至七十六年普济寺改变为管理委员会为止。[27]民国六十四年住持为来自天龙寺的释慧纯尼师(叶瑟),任期至七十年间逝世为止。[28]七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无住持负责,仅有一名女庙祝洪好,负责打扫而已。普济寺年久失修,呈现柱斜屋漏的荒废景象。[29]
  普济寺管理人余宗泽为重振本寺,偕同卢长铭夫妇、洪增荣、柯金竹等信徒,大力邀请林美(释常严)来寺住持。林美,昭和十七年(1942)生,十三岁观赏“观音菩萨得道”之影片后发愿茹素、读经、学佛,二十岁至本市地藏庵随众精修佛法,协助重建地藏庵二十年,人称“富美姑”。林美重新组织“普济寺管理委员会”为主任委员,余宗泽为副主任委员,说服信徒逐步改变民间佛教的观音妈会、妈祖会、关公会之烧金纸、拜牲礼、吃会等信仰习俗,导入丛林寺院清规行持体制。林美力行《妙法莲华经》、《楞严经》观音菩萨法门,以慈悲愿行的菩萨道,感应观音菩萨显化信徒捐助添购二十坪土地以及庞大的建寺经费,于民国七十八年十二月重建完成楼高四层庄严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同时她也完成皈依台中慈明寺圣印法师座下出家(法号
  --------------------------------------------------------------------------------
  [24] 同注22。
  [25] 〈台湾省寺庙登记表〉嘉字第参柒号,嘉义市政府档案。张文进《台湾佛教大观》,(台中,正觉出版社,1957),页228。
  [26] 〈嘉义县嘉义市宗教调查表〉,民国四十八年,嘉义市政府档案。
  [27] 民国五十三年〈台湾省嘉义县寺庙登记表〉,六十三年〈台湾省嘉义县寺庙登记表〉,七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
  [28] 朱其昌,《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台北,华宇出版社,1977,页413。民国六十六年〈嘉义市寺庙登记表(稿)〉,嘉义市政府档案。
  [29] 民国七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颜尚文〈释常严法师访问纪录〉,2001年6月20日。
  --------------------------------------------------------------------------------
  P.198
  释常严)的心愿。八十一年九月,从济美会收回本寺原有的土地所有权。最近又添购紧邻一栋四层大楼,筹设图书、阅佛藏的道场。[30]
  普济寺保留清代以来关帝庙、观音殿、三神庙的观音菩萨、关帝、妈祖等神像三十余尊做为寺院护法。一楼大殿正殿主祀观音菩萨、善财、龙女,前有三宝佛(释迦、药师、弥陀佛)弥勒佛、韦陀、伽蓝菩萨,桌下有虎爷。右殿有关帝、王爷,左殿有妈祖;两侧墙壁有十八罗汉。在主祀观音菩萨的道场中,仍包容三百年来三神庙的民间神祇佛像。二楼“华严殿”是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楼是“大悲殿”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本寺珍藏古匾联各一,匾题“慈航普渡”,系“光绪拾参年肆月谷旦”,“钦加记名提督山东登莱青总镇署台澎挂印总镇(奇车博?年昌阿)巴图鲁章高元敬献”。联题“德泽普幪州东土,神灵丕著邑西偏”,系“嘉庆癸酉花月”,“浙杭弟子谢以鸿敬酬”等。民国七十八年落成的一楼大殿山门联题“普照人无恙梵宫高耸中山路,济施佛有缘般若宏开内教场”,三川门中为“普佑黎民观察罗山凭慧眼,济钦菩萨慈悲南海证禅心”。左右配合二神为“关公垂德泽灵威西蜀山河壮,圣母仰慈仪显赫湄州日月昭”。正殿联题“随处化身南海恩施甘露水,寻声救苦西方德布普陀山”对联由本市诗人集体创作后再挑选隽刻而成,颇能展现三百年来普济寺的神佛与地域特质。二、三楼亦有多幅联对,不一一记录。
  普济寺现任住持释常严、住众释演一,每日早课有信徒八十余人,课诵后主动负责寺院打扫等工作。早晚课内容以诵经、念佛、忏悔、回向为主,并提供每日念万声佛号,每日登记,年终总回向的法门。每年举行观音菩萨、释迦佛诞、盂兰盆、弥陀佛诞等四次法会。每半年举行一次财团法人董事会,每年一次信徒大会。不定期讲解《妙法莲华经》等经典,每年发放冬令救济金,学校清寒奖助金,平时接受急难救助申请。主要经费来源是香油钱,信徒乐捐,点光明灯。寺院未来发展希望能带动信徒修心养性,弘法利生,安定社会,净化人心。
  观音殿位于诸罗城内,今嘉义市行政中心区,系由北路营官兵所创建,伴随著嘉义县城的发展,而成为嘉义市官民的观音信仰中心。日治时代,被纳入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为其联络寺院,并由“观音殿”改名为“普济寺”。普济寺虽经大地震及皇民化运动的破坏,但仍然能获得嘉义市仕绅集体鸠资
  --------------------------------------------------------------------------------
  [30] 颜尚文,〈释常严法师访问纪录〉,2001年6月20日。
  --------------------------------------------------------------------------------
  P.199
  重建,是战后初期嘉义市中心的社区信仰中心,其后在住持富美姑正式出家受戒为释常严法师后,普济寺乃由传统偏重民间信仰的殿亭,逐渐转化为教理型、正信佛教的寺院。普济寺自清代以来近三百年的发展,见证嘉义市佛教社会文化由灵验型、社区性、民间佛教类型,在官吏、仕绅、僧侣护持下,走向依教理研究修持的正信佛教。
  (三)、圆福寺
  圆福寺,主祀观音佛祖,民国七十四年改为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位于嘉义市东区王田里圆福街37号。
  道光十三年(1833),广东人李有厚迎佛像迁居嘉义,且奉祀于自宅中,而日夜礼拜。由于灵应颇为显著,因而附近之居民亦渐信仰之。市民有疾疫,求炉丹即愈,灵感传布各地。道光十八年(1838)嘉义营参将洪志高于听闻其事之后,遂出面主导倡建寺宇于今嘉义公园内,道光二十年(1840)竣工落成。是时,嘉义县知县魏彦仪立匾“法慧普观”以彰其灵。[31]石万寿认为圆福寺,原在山仔顶公园内,道光二十年,嘉义营参将洪志高建,相传道光十二年张丙之役,北路左营都司洪志高葬殉难士民五0三人于万安亭后,亭中魂魄与西邻万善祠灵鬼不合,时起争斗,地方生灵为之不安。二十年,洪志高再回嘉义,任嘉义营参将后,与署嘉义知县魏彦仪,共建于亭南三百公尺,今山仔顶公园内,祀观音大士,以搓合二祠鬼魂的争斗,故名圆福寺。[32]
  咸丰十一年(1861)及光绪三年(1877),由于庙宇荒废,因热心人士之喜舍,曾有二次将本庙予以改修。大正五年(1916),由于嘉义公园的扩充,本庙受命必须撤离原本之所在地;于是当地保正翁罗钰主倡,而由村中全体信众募得一千圆之资金,以此与由官方所发之三百七十余圆的迁移费加在一起,迁建与万安亭(今之义士庙)为邻,并于大正六年(1917)三月竣工。[33]昭和十三年(1938)嘉义市尹依藤英三迫令综合寺庙于济美会,寺庙被废,佛像迁至地藏庵。战后,村中耆老计议重兴寺宇,收购庙地,民国三十五年(1946)二月十九日,迎回佛像坐镇。翌年元旦,庆祝新春,林江、马谅、江金枝、江旺根、叶茂盛、翁罗仪、林虎等,提倡重建之议,即席推江旺根
  --------------------------------------------------------------------------------
  [31] 同注22,谢石城前引书,页254。又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56)未注明李有厚来嘉义年代,且以道光二十三年,嘉义营参将翁志高聚资建庙。
  [32] 石万寿著,《嘉义市史迹专辑》,嘉义市政府:1989,页91。
  [33] 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56。
  --------------------------------------------------------------------------------
  P.200
  为主办,余为委员,聘名匠黄顺才设计,自1947年梅月(四月)开工,至阳月(一月)完成,择葮月(十一月)初一,请佛入寺安座。安座之后,即请林江先生为住持,门额题为“楞严山圆福寺”。民国四十四年(1955)冬,林江别世,四十六年(1957)中秋,聘释开正法师(曾炳钦)为住持,其后对寺貌之整顿,增设禅房、客室,成为名符其实之完善寺院。民国五十三年的住持为释开正,当家师为释永晟,管理人陈斗渊,副管理人为江旺根。[34]民国六十六年(1977)住持仍为释开正、监院释永晟、管理人陈斗渊。[35]
  圆福寺因捐款等经费稀少,加上市区地价昂贵,无法按期缴纳地价税,而积欠税款二百余万元,妙云兰若的释常光法师曾接任任持五个月,代为募款数十万元,偿还部份税款。直至民国六十八年三月,政府决定充公拍卖。管理人陈斗渊里长,梦中听闻“大树”声音,乃前往高雄大树乡佛光山,请释星云法师解决圆福寺财务问题,佛光山受托管理后,即任命释依严法师为住持。民国七十一年,星云法师指导重新改建,并更名为“佛光山嘉义圆福寺”。自民国七十一年七月起至七十四年四月,新建宏伟之圆福寺完成。包括华藏宝殿、大悲殿。继于民国八十二年增建净土殿,翌年完工。华藏宝殿供奉华严三圣,四壁镶有八十八佛与数千尊十方佛,以及敦煌壁饰,殿上藻井更是考据莫高窟,成飞天云际腾翔。民国七十九年更增建圆通殿,其中设有东方佛学院、圆福学园,内有图书馆与现代化教学设备。[36]
  圆福寺现任住持释永余法师,有常住出家众十人,在家众四人,分别担任社教、法务、总务、知客、福田等工作,每星期召开一至二次会议。每天早晚课内容有诵经、礼忏、持咒、禅坐、念佛等。每年主要活动有正月一日至二日,请吉祥香、礼拜千佛;正月初三朝山(佛光山寺);正月初八,供佛斋天;正月十五,上灯法会;二月十九日,观音法会;清明节,水忏法会;四月初八日,佛诞节;六月十五日,为期十天的梁皇法会;七月,地藏法会;九月二十五日,为期五天的药师法会;十一月十六日,弥陀法会;十二月初八日,法宝节,腊八粥供众。例行活动有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八关斋戒;每月第二个星期日,大悲忏法会;每月初一、十五,消灾报恩法会;每周二、三晚上有才艺班;每周四、五有都市佛学院,讲授基础佛学、学佛行仪、经典导读等课程;每周六晚上,有禅修、念佛、才艺、儿童等班。此外,寒暑
  --------------------------------------------------------------------------------
  [34] 同注22,谢石城前引书,页254-256。
  [35] 同注28,朱其昌前引书,页401。
  [36] 〈圆福寺调查记录〉2001年2月1日,市政府档案。
  --------------------------------------------------------------------------------
  P.201
  假有儿童冬、夏令营,并举办社区演讲、家庭普照、临终关怀、助念、参访、读书会、佛学语文班、佛学讲座、义诊等活动。参与人员有数十人至数百人。主要经费来源是信徒随喜油香。寺院未来展望,祈愿带动嘉义市文教、慈善等心灵提升,推动佛学教育,建立正信佛教信仰。[37]
  圆福寺主祀的观音佛祖圣像,原由汉人移民自广东原乡携带迁居来台湾。由于观音佛祖经常显灵治病,而为居民所共同信奉。嘉义县城为军事要地,历年因城池争夺、保卫战而兵民死伤无数。嘉义城次级将领为安抚死伤义民的魂魄,乃奉请当地灵验的观音佛祖圣像,为祂兴建圆福寺,作为县城郊外,靠山一带村民聚落的信仰中心。圆福寺历经日治时期、政府命令迁建以及寺庙整理政策的废毁,仍然由村里中的保正、耆老等领导之下,由村中全体信众集资重建。战后初期,由正统佛教出家受戒的法师住持管理。然而,因为市区地价昂贵,无力缴交税款而面临拍卖的命运。释星云法师受托偿还债务后,圆福寺正式纳入佛光山教团,成为佛光山派下在嘉义县市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圆福寺也因此走上台湾现代佛教发展的正轨,成为研究佛教教理、守戒修持的现代化、在地化、人间佛教化之正信寺庙。
  嘉义县城第一座由官方上层行政、军事官员兴建的观音信仰寺庙—诸福寺,历经两百年官民的信奉,也被接纳为日本佛教宗派的分寺,然而,由于天灾或外来政权宗教政策摧毁下,且缺乏在地市民的支持等因素下,导致废逸的命运。第二座观音信仰寺庙—普济寺,同样是上层官员所兴建,也受到寺庙整理政策的压抑,但是,因为获得县城中仕绅的大力支持经费以及选聘卓越的正信佛教住持法师,而逐渐转型为包容灵验型、民间佛教信仰与研究教理、行持正法之正信佛教的佛教寺院。清代中叶才由县城次级军事将领兴建的圆福寺,原为县城东边郊外靠山坟墓区一带村民的聚落信仰中心。日治时代,宗教改革政策的毁坏下,仍然由当地村里领袖集资重建,而且在经费困难情况下由村里领袖托付给佛光山教团来经营管理,逐渐走向精研佛教义理、如法修行,全力传布多元佛教文化的道场,但是,圆福寺的大围墙内,仍然包容传统的“义士庙”在内,至今香火不绝。佛光山僧侣促使圆福寺成为嘉义市佛教界最活跃的寺庙之一,也带动嘉义市佛教社会文化更进一步的发展。
  --------------------------------------------------------------------------------
  [37] 颜尚文,〈圆福寺释永余、释妙凡法师访问记录〉,2001年6月22日。
  --------------------------------------------------------------------------------
  P.202
  三、斋堂与教理性、正信佛教类型之发展
  斋教又称在家佛教,起源于中国而传到台湾有三派,即龙华派、金幢派、先天派。龙华派起于明朝中叶,金幢派次之,先天派起于清代。龙华派在乾隆五十八年以前就传入台湾,而嘉义太元堂(今太元寺)属于龙华派的汉阳堂派。金幢派与龙华派前后来台,清领初期就传入台南,而在嘉义创建增盛堂(今增光寺)。[38]此外,先天派在清领时期尚未传入嘉义。本文探讨太元堂、增盛堂两个主祀观音菩萨的斋堂,在嘉义市政经发展过程中,如何与教理性、正信佛教互动,而逐渐由斋堂转变为正信佛教。
  (一)、太元寺
  财团法人台湾省嘉义市太元寺,主祀观世音菩萨,民国六十二年,变更登记主祀神为释迦牟尼佛,位于嘉义市东区仁武里成仁街二○七巷三号,(伍)寺登字第一○号,负责人为慧永尼师,有参加财团法人嘉义市佛教会为团体会员。
  传说在乾隆年间,嘉义的食菜人李芳义,董丽水,沈晋筹等人,说服了斋友在北门内建立太元堂,[39]今太元寺内仍供奉李芳义等人之神位。道光二十六年(1846)龙华派李普算在仁武境买瓦厝壹座五间并埕,喜愿为斋堂,号“太元堂”。咸丰七年(1857)李普化等鸠缘金在本堂后买厝壹座。咸丰九年,李普化等又在本堂西畔,置瓦厝壹座三间,两旁护厝各两间。同治四年(1865)柯神助妻许氏在本堂后,喜助瓦厝壹座三间。李普化等即鸠缘重建,改为“斋堂七祖厅”。同治九年(1870)翁普柱喜助瓦厝壹座。同治十年,李普化等出为捐缘重建,完成前进大堂,成为三进双护龙的斋堂。同治十二年(1873)职员周普录等,鸠金买过水田壹宗,内湖田四段,永为香灯之资。[40]太元堂乃成为嘉义城最富裕的斋堂,日治时代就拥有田四甲,祠庙用地○甲○七三六,年收益一百五十圆。[41]
  --------------------------------------------------------------------------------
  [38] 李添春,《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第一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1,页73-82。
  [39] 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54。
  [40] 〈太元堂碑记〉,同治十三年五月立,在本寺左侧碑亭内。
  [41] 同注39。
  --------------------------------------------------------------------------------
  P.203
  明治三十九年(1906)大地震,堂宇损坏。翌年斋友协同捐金修建。昭和十三年(1938),日人整理寺庙,寺产归济美会,佛像请至地藏庵。战后,斋友从地藏庵迎回佛像。民国四十一年的住持是叶瑟(纯净),内当家是涂张玉梅(普兰)、李金枝、尤阿玉、外当家是吴粉(普幼),知客赖陈好,奖作张清琴,管理人为赖镜妙、黄木吉、吴炎山、赖清岩。[42]民国四十六年的堂主是叶瑟(纯净),住持是赖镜妙(永妙)在大仙寺受优婆塞戒,为本堂组织佛教讲习会,每星期六晚念经。[43]民国四十七年,请钟永成驻堂讲经整顿堂务。民国五十三年,钟永成正式任本堂住持,管理人为杨炳林、黄木吉,当家陈好,知客张清琴。钟永成法师精通佛法,热心佛教,获全省佛教界推崇,民国四十七年嘉义城隍庙庆成主体之全市祈安清醮七天大法会,由法师担任总主持,为各界所赞佩。[44]民国六十六年,所有寺产悉数变更为太元寺所有权,依章申请设立财团法人。民国七十一年,第一届董事长钟永成亡故。七十二年,张清琴(释慧永)当选董事长,执行寺务,全体董监事并策画重建工作,于七十五年一月动工,七十八年完成新寺貌。八十二年,张清琴连任第二届董事长,常务董事为吴江河、洪三贵,董事有吴大海、杨胜夫、赖清溪、张政男、赖陈好(释慧文)、黄素莹等人,他们著手兴建大楼讲堂,八十七年六月完工。[45]
  太元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的宫殿式建筑。大殿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龛前佛桌上的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联有三对:“书田菽栗留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瑞气长临参化育,金光普照庆安澜”。正殿后面供奉地藏王菩萨,并接受市民寄放祖先牌位,左侧则供奉太元堂斋教祖师牌位。二楼佛龛供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龛前佛桌供奉开基的观世音菩萨。地下一楼作为法会场地,或借给社会人士作讲堂、法会场地。
  太元堂现任住持、董事长是释慧永(张清琴),管理人、当家是释慧文(赖陈好),他们于民国七十年前后,皈依受戒于凤山莲社的释煮云法师。早晚课由释慧永、释慧文两位尼师领导,有在家老居士与信徒参加,每周二、四夜
  --------------------------------------------------------------------------------
  [42] 民国四十一年〈寺庙登记表〉,嘉字第贰壹号,市政府档案。
  [43] 张文进,《台湾佛教大观》,台中:正觉出版社,1957,页228。
  [44] 同注22,谢石城前引书,页253。
  [45] 嘉义市政府,《嘉义市寺庙名录》,页19,市府出版中。太元寺,〈法人登记书〉,台湾嘉义地方法院登记处,(登记簿第肆册第玖页第柒拾捌号)。
  --------------------------------------------------------------------------------
  P.204
  间在大楼讲堂聘请法师讲经说法。主要法会为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观音日,四月八日佛诞节,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盂兰盆节。平时有老信徒自动打扫、插花、午供等工作。本寺与外地信徒少有往来,未来展望能永续顶礼请佛,随缘而行道。[46]释慧文尼师认为太元寺是由斋堂转型为教理型的正信佛教寺院。
  (二)、增光寺
  财团法人台湾省嘉义市增光寺,原主祀观音佛祖,现在主祀释迦牟尼佛,位于嘉义市东区神农里民族路三一号,(伍)寺登字第○○九号,负责人刘富川(释会光),有参加财团法人嘉义市佛教会为团体会员。
  增光寺原名为“增盛佛堂”,属于金幢派的斋堂。最早记载的史料是大正四年(1915)嘉义公学校的调查:“菜堂,嘉义街,土名内教场,金童堂。”[47]昭和八年的调查是:“增盛堂,斋教(金幢派),乾隆二十年(1755)时,有一名为林阿六之人,将七分田地捐出,并在其自宅中奉祀佛像。且建立斋堂,则是在咸丰年间。”[48]民国四十五年〈寺庙登记表〉:“增盛堂,位于嘉义市神农里民族路三十三号。住持林普妙(林嫦娥)。房屋三栋,十四间,一百一十坪。主祀弥陀佛、释迦佛。”[49]民国四十八年〈宗教调查表〉:“增盛佛堂,俗称增盛堂,约一百余年前,由黄增盛创堂在内教场,至民国二十四年迁地藏王庙前。民国三十四年遭轰炸焚毁。由林嫦娥迁建至民族路三十三号。民国三十五年由黄吴粉改建至今。主祀阿弥陀佛。管理人林嫦娥,住持黄吴粉。”[50]谢石城的《嘉义县市寺庙大观》有较详细的记载:
  增盛佛堂,最初奉阿弥陀佛,约在嘉庆年间(1796-1820)设私堂于内教场,经过一百二十余年,私堂废颓,善信林嫦娥发起醵金迁移至今之地藏庵庭侧。民国三十二年,嘉义大地震,堂宇震毁,再迁移现址重建增盛佛堂,堂主林嫦娥。民国四十五年二月十三日吴粉姑受信徒
  --------------------------------------------------------------------------------
  [46] 颜尚文,〈太元寺调查记录〉2001年6月22日,(访问阿月姑老信徒)。2003年6月19日访问释慧文尼师,时年84岁,住本寺60年。
  [47] 同注17,页19。
  [48] 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49。
  [49] 〈台湾省嘉义县寺庙登记表〉,嘉府民行字第三○八号,民国四十五年,市府档案。
  [50] 〈嘉义县嘉义市宗教调查表〉,第四十九号,民国四十八年,市府档案。
  --------------------------------------------------------------------------------
  P.205
  之请,晋堂整理堂务,同年七月增建拜亭修葺堂貌,四十六年新建大寮一栋,四十七年添筑功德堂及客房各一座。五十二年承购建堂之基地。五十三年起筹建左侧藏经室及客房各一座。现有人众数十人,财源以为信徒佛事或化缘收入充之。现任住持吴粉,法号慈趋,十七岁出家,皈依大仙寺,普进师引晋礼请慈航法师为师。民国四十二年受菩萨戒,曾在太元佛堂参学四年半,台南弥陀寺当家一年,民国四十五年二月十三日晋本堂住持。[51]
  吴粉(开晖)尼师自民国四十五年接任住持以后,历经二十年辛苦经营,始于民国六十四年重建竣工。民国六十五年增盛佛堂变更为嘉义县嘉义市财团法人增光寺,主祀释迦牟尼佛。[52]同时在郊外建立“增光宝塔”,方便信徒奉祀亡者遗骨,成就一个佛化弘法道场。住持开晖法师不但辛苦建寺,且聘请留学日本驹泽佛教大学的张玄达老师及其他善知识,来寺教育大众,并对外不定期举办佛学演讲。民国七十二年的住持为开晖法师,信众有心良、圆善等九位尼师。开晖尼师于民国七十五、六年间往生,住持由心良法师继任。民国八十二年,住众有心良、圆善等七位尼师。[53]
  增光寺为二层楼的宫殿式建筑,一楼是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殿口对联是“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广结万人缘”,观音殿左侧是知客处。二楼是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为迦叶与阿难尊者。殿上对联为“雪岭修因六年苦行成正觉,灵山说法四十九载只谈经”。二楼顶阳台上有一座小亭“大悲阁”,阁内供奉纯白石雕观音立像一尊,可以俯视热闹的民族路一带。增光寺为一财团法人组织,董事长由释心恭法师再转释会光法师担任,现任住持释圆善法师。增光寺住众主要修行方式为念佛、诵经、拜佛。早晚课内容有《弥陀经》与拜八十八佛。主要法会有中元消灾法会,次要法会有四月五日的清明法会,九月九日的重阳法会。[54]增光寺由清代的斋堂,到战后转变为研究教理的正信佛教寺院。
  --------------------------------------------------------------------------------
  [51] 同注22,谢石城前引书,页259。
  [52] 朱其昌,《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台北:华宇出版社,1977,页410。又民国六十六年〈嘉义县寺庙调查表〉,市府档案。
  [53] 民国七十二年、八十二年〈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市府档案。
  [54] 颜尚文,〈增光寺调查记录〉,2001年3月30日。
  --------------------------------------------------------------------------------
  P.206
  四、聚落信仰中心与灵验性、民间佛教类型之发展
  诸罗县城系建立在诸罗山社的东边,而诸罗山社是平埔族和安雅族(Hoanya)的Arikun亚族,[55]定居在今嘉义市“社内里”已经有千年之久。汉人早期移民往往选择原住民聚落附近从事进一步开垦,定居并建立信仰中心,慈龙寺是定居在“番社口”的早期移民所建立“灵验型”、“民间佛教”类型的观音信仰寺庙。此外汉人移民从事农业拓垦的首要工作是水利灌溉设施的兴筑,有埤圳的建立才有水田生产,才能凝聚村庄,建立新聚落的信仰中心。随著汉人移民在嘉义县城附近埤圳的兴修、聚落的形成,而观音佛祖信仰的寺庙也先后被建立奉祀。汉人在康熙年间较早兴修的道将圳,圳水灌溉区域内的聚落便先后建立了观音信仰寺庙。例如:湖内里的水得寺、顶寮里的顶安宫、港坪里的平安寺。这三座主祀观音佛祖的寺庙大都由民间聚落人士所修建、管理,祂们的共同特质是自清代以来迄今的发展,仍然保持传统讲究灵验庇祐的“民间佛教”型态。
  (一)、慈龙寺
  慈龙寺,主祀观音佛祖,位于嘉义市东区社口里长荣街206号。[56]
  本寺原称观音亭,又称慈福祠。乾隆四十一年(1776)先人移住本地时,自大陆普陀山迎来观音佛像一尊,卜居于“番社口”奉祀。原址在诸罗城外西北隅,河沟北侧“番社口”(即今民权路与兴中街交会口,省立医院北侧),系一坐西向东、木造盖瓦庙宇。此后经过几次修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农历六月间,台湾割让给日本,版图国籍更张,异国征伐迫促,人民寝食难安,信徒乃全体虔诚向观音佛祖祈祷,蒙大慈大悲显化赐诗曰:“忧忧忧又忧忧,浮名浮利莫应求,三三过后再回头。”人民得以在八月二十一日,日军从附近北门攻入嘉义城时,因有佛祖显化的心理慰藉,得以度过战火,避免重大伤亡;日治五十年间也得以舒解亡国的忧虑。果然,民国三十三年之后,
  --------------------------------------------------------------------------------
  [55] 李亦园,〈从文献资料看台湾平埔族〉,氏著《台湾土著民族的社会与文化》,台北,联经出版社,1982,页53。
  [56] 民国八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八十九年〈嘉义市寺庙名册〉,嘉义市政府档案。
  --------------------------------------------------------------------------------
  P.207
  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再重返台湾传统生活。1906年嘉义大地震,寺宇遭倾毁,由叶发、黄献等发起,从“番社口”住民募集捐款百余圆,使用旧材料在原址重新修建。1938年,因“寺庙整理政策”,本寺被并到城隍庙而被拆毁,土地归济美会所有。[57]
  战后1947年,境内善信曾木、周温、魏忠、蓝圳、萧憨、蔡弟、赵旺基等居士虔心发起重兴,分向信徒募金旧台币六亿万元(合新台币二万五千元),承购现址长荣街之国有地七厘四毛七丝,重新建筑慈龙寺,座西向东,1950年落成。1957年记录祭典有二月、六月、十一月的十九日,并以十一月十九日为最大祭典。寺内经费由香油钱收入充之。住持为皈依高雄超峰寺的陈永合,管理人为曾木。1958年十一月,本寺联合嘉义城隍庙,举行为期七天之大建醮,为历来嘉义县规模最大的法会之一。执事委员有谢石柳,杨明德,吴底,许智,蔡柳金、蔡弟、罗炯市、赵旺根、李瑞其、曾培、洪银旺、萧树炎、翁金盛、何金水、谢祯祥、赵旺基、陈永合等居士。[58]1959年的调查,本寺境域面积八十坪,基地面积三十坪,前为庙庭,后为一间式大殿;主祀神为观音佛祖,配祀神为注生娘娘与土地公;守寺为陈招治;管理人为赵旺基。[59]1973年登记的基地面积一百九十坪,建物面积六十坪,祭典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生日,举行方法为地方戏祭拜。1983年登记表,同于上述。1993年的管理人改为赵文堂(赵旺基之子),庙祝为周树。[60]
  慈龙寺现况仍然保持传统民间佛教与民间信仰混合的类型,佛龛有观音佛祖圣像十五尊,配祀有注生娘娘、土地公,并有善才、良女、韦陀、伽蓝的大型神偶,提供参与城隍爷绕境巡行等操演仪式用途。门联是“慈善一心宏施法雨,龙华实义普济群生”。主要经费来源是油香钱、信徒捐助。日常洒扫管理由庙祝周树负责,无出家众。早晚课采用播放录音机的方式,管理人则早晚来寺礼拜。主要法会是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日,内容为诵经、祝寿、祈福。慈龙寺每年八月初三、初四,配合城隍庙出巡绕境,普渡的活动,并向社口里住户劝募丁口钱。管理人希望本寺未来能提供大众薰修的机会,为社会创造和乐净土。[61]
  --------------------------------------------------------------------------------
  [57] 同注19,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55。张文进前引书,页228。谢石城前引书,页74。赵文堂,〈慈龙寺资料表〉,市政府档案。
  [58] 同前注。
  [59] 四十八年〈嘉义县嘉义市宗教调查表〉,嘉义市政府档案。
  [60] 民国六十二、七十二、八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
  [61] 赵文堂,〈慈龙寺资料表〉,嘉义市政府档案。颜尚文,〈庙祝周树访问记录〉,2001
  --------------------------------------------------------------------------------
  P.208
  社口里慈龙寺,位于清代的“番社口”。“番社口”因紧邻平埔族的“番社内”而得名,意思是汉人居住在番社的外口,也就是位于诸罗城外的西北方而紧邻诸罗山社而在它的外面。[62]诸罗山社人居住在今嘉义市社内里,清代称为“番社内”,迄今本里尚保有祭祀“番王爷”的福社宫。福社宫番王爷神像前的牌位刻有“昭和五年 嘉义社 社寮众番禄位 番社内”。[63]慈龙寺可以说是汉人平民最早在紧邻平埔族“诸罗山社”外面所建立的观音信仰寺庙,从乾隆年间迄今二百二十余年仍能保有传统民间佛教信仰型态。日治时代“寺庙整理政策”的破坏后,战后由嘉义市木材商人发起重建在社内里的原址附近。慈龙寺已经融入嘉义市以城隍庙为首的民间大祭祀圈中,每当参与每年一度的城隍出巡绕境,仍向社口里住户收丁口钱,也维持本寺为社口里一带的小祭祀圈的聚落庙型态。慈龙寺内祭拜的观音佛祖以及陪祀的神像等神圣空间,充分展现民间佛教的信仰型态,但是,慈龙寺曾经有一段时间的住持是皈依超峰寺的信徒,而现任管理人也是佛教徒。然而,慈龙寺仍然呈现著灵验性、民间佛教的宫庙类型。
  (二)、水得寺
  水得寺观音佛祖庙,主祀观音佛祖、白沙王,位于嘉义市西区湖内里四邻湖仔内192号。[64]
  道光八年(1828),埤肚庄民罗光辉等,募建观音佛祖庙。传说本庙观音佛祖金身,系由下洋沟逆水而上,被牧童发现捞起,而在水沟西岸龙眼树下,盖一简单茅舍供奉,因而命名为水得寺。[65]明治二十九年(1896)庄民罗松、罗明沟发起,从大部份为罗姓的庄民中募集四百三十圆捐款,重修本庙,并配祀罗氏先祖白沙王公、王妈。[66]大正十年(1921)庄中首事罗耀珠,倡议改建砖造并扩大寺庙规模。昭和十八年(1943)十二月大震灾,庙宇受损,拜亭倾斜。民国三十七年(1948)罗水吉发起湖内里民,共同捐款,重建拜亭,庙室。民国六十年(1971)因原庙陈旧,经信徒大会决议重建,公推罗
  --------------------------------------------------------------------------------
  年6月22日。
  [62] 吴育臻,《台湾地名辞书?卷二十?嘉义市》,南投,台湾省文献会,1996,页97-8。
  [63] 同前注,页204。
  [64] 民国八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
  [65] 同注22,谢石诚前引书,页68。财团法人水得寺,〈观音佛祖庙创建沿革碑〉,民国七十八年置于寺前。
  [66] 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61。
  --------------------------------------------------------------------------------
  P.209
  水吉为主任委员主导重建工作,于六十一年三月竣工。民国六十五年成立财团法人组织,以观音佛祖庙名义登记土地,并以掷筊杯方式选出首任董事长罗清水。民国七十七年二月十九日,完成新建牌楼。[67]
  水得寺基地面积零点一一二公顷,建物面积三三八坪,前有山门牌楼,庙埕宽广,庙宇本身为台湾传统宫庙有翘脊的建筑型式,庙后仍保留一座日治时代的旧宫庙殿堂建筑。本寺主祀观音佛祖、从祀白沙王公、王妈,配祀五文昌帝君、福德正神。正门对联是“观望故乡何处是释迦南海,音宣佛旨此间即般若西天”、“水拥莲花皆散乐,得来贝叶自成文”。佛龛对联为“佛法本慈悲道参至理,祖恩原浩荡德被群黎”。开基观音佛祖甚为灵验,能开药方医病;且能保卫庄民,破除四十九庄的围攻,被恭称为“得胜妈”。例年祭典,乩童过火时会蹈进寺旁埤中展转一番,彰显佛法无边。大佛祖圣诞二月十九日,二佛祖圣诞六月十九日,三佛祖圣诞九月十九日,皆有祭典。祭典费用,由丁口钱收集。本庙现任管理人为罗清水,聘有庙祝提供服务。[68]
  水得寺仍保留民间佛教,原乡祖籍神明的信奉方式,由聚落在嘉义市南边埤肚庄(今湖内里湖子内)聚居的罗姓族人建造,并从祀罗姓先祖白沙王公、王妈神像,信徒多为罗姓居民具有罗姓祠堂的功能。近年都市化的进展,水得寺祭祀圈内已经迁入其它姓氏,打破信徒清一色罗姓传统。本寺偏灵验型、民间宗教的色彩,与教理型、制度化正信佛教的距离较远。
  (三)、顶安宫
  顶安宫,主祀观音菩萨,位于嘉义市东区顶寮里南兴路145巷13号。依据民国六十九年立的《顶安宫重建沿革碑》所载,顶安宫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然因撰碑人已逝,清代源流所知有限。[69]主祀观音佛祖,从祀玄天上帝、池府千岁、太子元帅、福德正神等。日治时代因规模小,称为观音妈公厝,由当时玉川町下路头第二保的保正林来义管理。光复之后,均由顶寮里长担任管理人。民国三十九年,登记为嘉邑顶安宫,并成立管理委员会持续至今。民国六十七年三月,重建顶安宫(又称为观音佛祖庙)。[70]庙中保有
  --------------------------------------------------------------------------------
  [67] 同注19。
  [68] 民国四十一、五十三、六十二、六十六、七十二、八十二年的〈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及田野调查记录,2001年6月22日。
  [69] 见〈顶安宫重修沿革碑〉。〈顶安宫干事李能水访问纪录〉,2002年2月2日。
  [70] 嘉义市政府,《嘉义市寺庙名录》,〈顶安宫〉,页35-36。
  --------------------------------------------------------------------------------
  P.210
  一个昭和九年的供桌,上书“顶角子寮弟子敬谢”现有信徒以角仔寮附近为主,包括顶寮、安寮、芳安三里。主要庆典为农历九月十八、十九日,观音妈诞辰。每年由信徒捐款冬令救助,或提供急难援助。顶安宫并附有巡守队,队员近五十人,多为社区居民,负责夜间巡守地方治安。
  清康熙年间(约1694-1722)嘉义城有关的田园主共同开创将军圳,水源取自八掌溪,灌溉嘉义西堡下路头、外溪洲、湖仔内等数庄,面积约390甲水田。[71]明治三十五年(1902)将军埤圳灌溉的区域有顶角寮庄、湖仔内庄、埤斗庄等。[72]明治四十年(1907)嘉义厅将道爷圳与将军圳合并为道将圳,其中将军圳的本圳于八掌溪畔嘉义西堡下路头庄的下角仔寮之东端起,经下角仔寮,过湖仔内庄的埤斗等庄头。又将军圳的湖仔内支圳,于嘉义西堡下路头庄的下路头与本圳分歧,经下路头,过湖仔内庄的湖仔内,至埤斗堰堤。[73]
  湖内里湖仔内埤肚庄的水得寺,寺内奉祀的观音佛祖金身,系由下洋沟逆水而上,被埤肚庄罗姓庄民募建观音佛祖庙来奉祀。顶寮里顶角仔寮聚落的顶安宫,宫的西南边为“下角仔寮”。[74]清康熙年间开创的将军圳,水源取自八掌溪弥陀寺畔,经由嘉义西堡下路头庄的顶角寮庄、下角寮庄,再经过湖仔内庄的埤斗等庄头。笔者实地踏查今将军圳的水渠路线,发现水得寺与顶安宫都位于清代以来将军圳所灌溉区域的庄头聚落中。水得寺从道光八年兴建后,都由埤肚(斗)庄罗姓族人所奉祀,寺中并配祀开发湖内里的罗氏先祖白沙王公、王妈,寺庙信徒名册也都清一色为罗姓里民。近年都市化发展,才使本寺信徒名册及祭祀圈内捐款,杂有其他少数非罗姓居民。顶安宫的信徒也以清代以来的“角仔寮”聚落为主,包括今天嘉义市顶寮、安寮、芳安三里。
  湖内里湖仔内埤肚庄聚落的水得寺,顶寮顶角仔寮聚落的顶安宫,都由汉人早期移民所开发的将军圳水利灌溉区域内,所兴建的聚落居民之信仰中心,由于水得寺与顶安宫的信徒都是以传统聚落的居民为主,因此,百余年
  --------------------------------------------------------------------------------
  [71] 临时台湾土地调查局,《台湾土地惯行一斑?第二篇》,台北:日日新报社,1905,页569-571。
  [72] 嘉义厅长冈田信兴,〈嘉义厅告示第四十六号,明治三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日〉,收在中岛庸一《台南新报第九百四十四号附录?嘉义厅报第十九号》,台湾总督府图书馆藏。
  [73] 嘉义县厅长北原种忠,〈嘉义厅告示第百叁号〉,收在中岛庸一《台南新报第二千四百八十九号附录》,台湾总督府图书馆藏。
  [74] 同注62,页148。
  --------------------------------------------------------------------------------
  P.211
  来两座观音信仰的寺庙,仍然保有灵验型、民间佛教的信仰型态。
  (四)、平安宫
  平安宫,主祀观世音菩萨,位于嘉义市西区港坪里大同路438巷78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62)庄中望族萧氏祖先由大陆迁移台湾,在今日的港坪里后庄定居,且将家乡供奉的观音佛祖三尊供请来台奉祀,并建土结茅屋一座,再增雕福德正神一尊一同供奉。当时因庄民虔诚参与,每年以掷筊方式,由佛祖选出炉主一名、头家五名,年年祭祀。故香火日益旺盛,屡有佛祖显化救世传说。后因一次台风大水,土结茅屋严重损毁,当时因庄民经济困难,无法筹凑重建经费,故由萧氏后代萧田、萧甭缠、萧笼等三房,分别请回大妈、三妈、福德正神至各房厅中供奉,留下二妈跟随炉主,并于每年冬至谢冬,再由庄民设坛供请回驾团聚。民国六十年适逢庄民刘金树举家迁移北部经商,当时由信徒陈水金、赖阿仁、洪子仁等三位发起募款参万元,买下其住屋与土地,由当年炉主洪子仁登记为管理人,重新雕塑大妈、三妈、福德正神三尊金身与二妈团聚,并由信徒萧新丁命名为平安寺。后因该寺破旧不堪,民国八十三年决定重建,并将平安寺改名平安宫,且成立佛祖会,以增进信徒之情谊。翌年开基动土,民国八十八年十二月落成,同祀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太子元帅、以及十八尊者。[75]
  嘉义市港坪里后庄平安宫,系位于清代的柴头港堡港仔坪庄中的两大庄(港仔坪、后庄仔)。清康熙年间开凿的道爷圳,引八掌溪水灌溉嘉义西堡、柴头港堡两堡26庄,面积约920多甲的水田。[76]明治三十五年告示的道爷埤圳,灌溉区域有柴头港堡港仔坪庄。[77]明治四十年告示的道爷圳后庄仔支圳,源自八掌溪于嘉义西堡车店庄与本圳分歧,经车店庄车店、番仔沟,过柴头港堡港仔坪庄的港仔坪、后庄仔。[78]笔者访问平安宫附近居民,证实在宫旁的水圳系由车店、番仔沟而流入后庄,灌溉后庄的田地。
  清乾隆三十七年,由后庄望族萧氏先祖从大陆供奉观音佛祖来本地定居,并建土结茅屋祭祀。一百三十余年来,以土结茅屋的观音佛祖为中心的
  --------------------------------------------------------------------------------
  [75] 张秀雄,〈平安宫简介〉,嘉义市港坪里后庄平安宫,2000年。
  [76] 同注71。
  [77] 嘉义县厅长冈田信兴,〈嘉义厅告示第四十一号.明治三十五年九月十三日〉,收在中岛庸一《台南新报第九百三十三号附录.嘉义厅报第十六号》。
  [78] 同注73。
  --------------------------------------------------------------------------------
  P.212
  炉主头家组织,并不因为战乱或天灾而停止祭祀传统。战后初期,后庄村庙的平安宫也由庄民重新募款而重建,庙貌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宫内观音佛祖,韦驮、伽蓝二大护法、风调雨顺四大天王与十八罗汉洞,展现灵验型民间佛教的观音信仰型态。
  五、结语
  本文从清代嘉义县城建城以来三百年来,也就是座落在今日嘉义市的九座主祀观音圣像寺庙,搜集各种资料并探讨祂们的发展过程,并试图归纳这些寺庙的演变类型。
  清代在今日嘉义市所建立的九座观音信仰寺庙,可分为三大类型。官方建立的寺庙大都能受到县城中仕绅的支持、日本佛教宗派的支持,在长期发展中有机会转型为灵验型正信佛教,并进一步推展佛教文化的向上发展。在家佛教的斋堂,战后也能顺利转型为研究教理的正信佛教。民间发展的观音信仰寺庙,系沿著原住民聚落或水利开发、聚落形成过程中所建立的,虽然不能获得官方的大力支持,但是深入扎根当地聚落家族平民的力量,也让祂们能抵抗天灾、政权等破坏而留传二百余年。民间佛教的观音信仰寺庙金碧辉煌、香火兴旺,是否能在未来资讯普及、教育发达等助缘中转型为正信佛教,仍有待后续观察。
  嘉义市拥有二十余间寺庙,本文仅探讨清代所建三大类型的九间观音信仰寺庙。而日治时代以来新建立的观音信仰寺庙,又有另一种型态的发展,从而导致人间佛教起源地—妙云兰若的兴起,期望能在最短的时日再继续撰文探讨。
  --------------------------------------------------------------------------------
  * 送审日期:民国九十二年四月十日;接受刊登日期:民国九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1] 后藤大用著,《观世音菩萨本事》黄佳馨译,台北:天华出版社,1982,页284。
  [2] 牧田谛亮著,《六朝古逸观世音应验记の研究》,京都:平乐寺书店,1970,页190。
  [3] Yu, Chun-fang, “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svar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01.
  [4] 李玉珉,〈中国观音的信仰与图像〉,〈张胜温“梵像卷”之观音研究〉,收在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观音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0,页10-39,页223-252。
  [5]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正藏》第九册,页56c-58a。
  [6] 周钟瑄,《诸罗县志》,原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台湾文献丛刊第一四一种》,1962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重印为《台湾历史文献丛刊》,1993年,以下简称为(文丛),页5。
  [7] 同前注,页25。
  [8] 同前注,页283。
  [9] 陈文达,《凤山县志》(文丛第一二四种),卷四<秩官志?知县>,页48;卷九<艺文志?记>,页139~142。《诸罗县志》卷四<祀典制? 文庙>,页55。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文丛第六六种),<宋序>,页6。
  [10] 《诸罗县志》,卷七<兵防制? 历官>,页128。卷十二<杂志志?寺庙>,页283。《重修台湾府志》,卷四<武备志? 历官>,页108。
  [11] 《诸罗县志》?<县治图>,页25。
  [12] 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文丛第七四种),页8。
  [13] 范咸,《重修台湾府志》,(文丛第一○五种),页547。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文丛第一二一种),页648。穆彰阿,《清一统志台湾府》,(文丛第六八种),页32。
  [14] 洪英圣编著,《画说乾隆台湾舆图》,南投:行政院文建会中部办公室,1999,页125。
  [15] 温国良编译,《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宗教史料汇编(明治二十八年十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9,<嘉义县提报诸福寺加入本愿寺成为分寺案[卷0078/件五]>,页11。
  [16] 同前注,所引书,页391。
  [17] 不详著者,《社寺庙宇に关する取调书。嘉义厅》,页6。
  [18] 石万寿著,《嘉义市史迹专辑》,嘉义市政府:1989初版,1994再版,页91。
  [19] 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台南:台湾日日新报社,1933,页153。
  [20] 同注6,页282。
  [21] 同上注。
  [22] 谢石城,《嘉义县市寺庙大观》,台南:文献出版社,1964,页44。
  [23] 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台南:台湾日日新报社,1933,页150。《台湾日日新报》,1923年10月28日。
  [24] 同注22。
  [25] 〈台湾省寺庙登记表〉嘉字第参柒号,嘉义市政府档案。张文进《台湾佛教大观》,(台中,正觉出版社,1957),页228。
  [26] 〈嘉义县嘉义市宗教调查表〉,民国四十八年,嘉义市政府档案。
  [27] 民国五十三年〈台湾省嘉义县寺庙登记表〉,六十三年〈台湾省嘉义县寺庙登记表〉,七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
  [28] 朱其昌,《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台北,华宇出版社,1977,页413。民国六十六年〈嘉义市寺庙登记表(稿)〉,嘉义市政府档案。
  [29] 民国七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颜尚文〈释常严法师访问纪录〉,2001年6月20日。
  [30] 颜尚文,〈释常严法师访问纪录〉,2001年6月20日。
  [31] 同注22,谢石城前引书,页254。又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56)未注明李有厚来嘉义年代,且以道光二十三年,嘉义营参将翁志高聚资建庙。
  [32] 石万寿著,《嘉义市史迹专辑》,嘉义市政府:1989,页91。
  [33] 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56。
  [34] 同注22,谢石城前引书,页254-256。
  [35] 同注28,朱其昌前引书,页401。
  [36] 〈圆福寺调查记录〉2001年2月1日,市政府档案。
  [37] 颜尚文,〈圆福寺释永余、释妙凡法师访问记录〉,2001年6月22日。
  [38] 李添春,《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第一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1,页73-82。
  [39] 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54。
  [40] 〈太元堂碑记〉,同治十三年五月立,在本寺左侧碑亭内。
  [41] 同注39。
  [42] 民国四十一年〈寺庙登记表〉,嘉字第贰壹号,市政府档案。
  [43] 张文进,《台湾佛教大观》,台中:正觉出版社,1957,页228。
  [44] 同注22,谢石城前引书,页253。
  [45] 嘉义市政府,《嘉义市寺庙名录》,页19,市府出版中。太元寺,〈法人登记书〉,台湾嘉义地方法院登记处,(登记簿第肆册第玖页第柒拾捌号)。
  [46] 颜尚文,〈太元寺调查记录〉2001年6月22日,(访问阿月姑老信徒)。2003年6月19日访问释慧文尼师,时年84岁,住本寺60年。
  [47] 同注17,页19。
  [48] 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49。
  [49] 〈台湾省嘉义县寺庙登记表〉,嘉府民行字第三○八号,民国四十五年,市府档案。
  [50] 〈嘉义县嘉义市宗教调查表〉,第四十九号,民国四十八年,市府档案。
  [51] 同注22,谢石城前引书,页259。
  [52] 朱其昌,《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台北:华宇出版社,1977,页410。又民国六十六年〈嘉义县寺庙调查表〉,市府档案。
  [53] 民国七十二年、八十二年〈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市府档案。
  [54] 颜尚文,〈增光寺调查记录〉,2001年3月30日。
  [55] 李亦园,〈从文献资料看台湾平埔族〉,氏著《台湾土著民族的社会与文化》,台北,联经出版社,1982,页53。
  [56] 民国八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八十九年〈嘉义市寺庙名册〉,嘉义市政府档案。
  [57] 同注19,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55。张文进前引书,页228。谢石城前引书,页74。赵文堂,〈慈龙寺资料表〉,市政府档案。
  [58] 同前注。
  [59] 四十八年〈嘉义县嘉义市宗教调查表〉,嘉义市政府档案。
  [60] 民国六十二、七十二、八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
  [61] 赵文堂,〈慈龙寺资料表〉,嘉义市政府档案。颜尚文,〈庙祝周树访问记录〉,2001年6月22日。
  [62] 吴育臻,《台湾地名辞书?卷二十?嘉义市》,南投,台湾省文献会,1996,页97-8。
  [63] 同前注,页204。
  [64] 民国八十二年〈台湾省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
  [65] 同注22,谢石诚前引书,页68。财团法人水得寺,〈观音佛祖庙创建沿革碑〉,民国七十八年置于寺前。
  [66] 同注23,相良吉哉前引书,页161。
  [67] 同注19。
  [68] 民国四十一、五十三、六十二、六十六、七十二、八十二年的〈嘉义市寺庙登记表〉,嘉义市政府档案。及田野调查记录,2001年6月22日。
  [69] 见〈顶安宫重修沿革碑〉。〈顶安宫干事李能水访问纪录〉,2002年2月2日。
  [70] 嘉义市政府,《嘉义市寺庙名录》,〈顶安宫〉,页35-36。
  [71] 临时台湾土地调查局,《台湾土地惯行一斑?第二篇》,台北:日日新报社,1905,页569-571。
  [72] 嘉义厅长冈田信兴,〈嘉义厅告示第四十六号,明治三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日〉,收在中岛庸一《台南新报第九百四十四号附录?嘉义厅报第十九号》,台湾总督府图书馆藏。
  [73] 嘉义县厅长北原种忠,〈嘉义厅告示第百叁号〉,收在中岛庸一《台南新报第二千四百八十九号附录》,台湾总督府图书馆藏。
  [74] 同注62,页148。
  [75] 张秀雄,〈平安宫简介〉,嘉义市港坪里后庄平安宫,2000年。
  [76] 同注71。
  [77] 嘉义县厅长冈田信兴,〈嘉义厅告示第四十一号.明治三十五年九月十三日〉,收在中岛庸一《台南新报第九百三十三号附录.嘉义厅报第十六号》。
  [78] 同注73。

 
 
 
前五篇文章

禅宗公案之经典化的解释 —以《碧岩录》为中心

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唯识思想的交涉

天台圆顿止观之修证──就十乘观法而论

坛经探秘

深入净土真实义

 

后五篇文章

宗密之援易说佛及其易学圆相图式述考

波罗提木叉经集成的研究(2)

波罗提木叉经集成的研究(1)

比丘尼受戒法与传承之考察

净土决疑论─宋代弥陀净土的信仰与辩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