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童蒙止观》的说法方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祖说法,卓异常情,非一般人意识卜度所能了解,智者大师在讲述《摩诃止观》时感叹:“今人近事显语犹尚不识,况远理密教宁当不惑。”一千多年前已是如此,现代人对佛法的理解可想而知。为方便初学深入经藏,修学佛法,兹将止观的说法方式,略述一二,以供参考。
  一者,一文多义,一文多用。如本文第十章引用中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此后随云:“深寻此偈意,非惟具足分别中观之相,亦是兼明前两种方便观门旨趣。”释曰:首句明析空观,次句明体空观,第三句明假观,末句明中观。四句合用则详明中观之相。此处乃大师为接引初心学人方便指出,未明示者如广初引用法华经偈“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此一则引经证明止观是自利利他的妙法,二则告诉行者,大师本人修学法华三昧,亦如其所得法,广度众生。三则表明《童蒙止观》讲述的是一佛乘法,为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说。此类说法多不繁举。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固然有听者的因缘,更重要的却是佛法的微妙。行者善自思惟,可明其意。二者,以前文解后义,或以后文解前义,前后多有互解之处。如第六章讲正观时,即云:“前后之文,多谈此理,请自详之。”又讲意知法中修止观相云:“如初坐中已明讫”。等等。大师在文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多次讲解止观。三者,解释名相。佛教内部有许多的名词术语,若不解释,初学佛法的人就无法理解经义。如“何等为沈相,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沈相”。四者,会通异名。《释禅波罗蜜》云:“本是一般若,佛说种种名。”诸法唯有一实相,佛祖随着不同的因缘,安立名目善巧说法。不能融通的人容易被名相所迷惑,为令有情早获法益,故应会通异名。如第十章云:“若行者修止观时,能了知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因缘虚假不实故空。以知空故, 即不得一切诸名字相,则体真止也。尔时上不见佛果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是名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亦名慧眼,亦名一切智。”此段文即会通异名,以释止观不二之旨,可用来理解第六章正修行的文义。五者,证果相中兼明修学因,第十章中略述空假中三种观法的修学,与第六章的文义相映成辉。六者,譬喻。为了让他人更好的了解佛法,佛祖常用种种譬喻善巧开示。七者,文义有显有密。此文中观心则为显说, 以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为本修因则为密说。 密说之文如:“发心毕竟不二别”,“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等。八者,说法次第而又有不次第之义。对于一般的人而言,必须有一个修学的次第,才容易逐渐深入佛法。
  因此,止观略举十意,以明修学止观的次第。又有一些特殊因缘的众生,听闻不次第的说法后更能契入佛法。如本文开篇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四句义包罗全文,乃至佛陀的一生说法。又如第十章中详明修学中道正观的方法。九者,文浅而理深,言略而义广。童蒙止观的文言可谓通俗易懂,从未修学佛法的人看完后也不会觉得深奥,但他的义理却连老参上座也难以契入。一些佛弟子评说天台止观是渐法,有的是出于偏弘已宗的方便之词,但更多地是未能理解止观的修法。见其次第之文而不明其圆顿之义。十者,依四悉檀义说法。《法华文句》释曰:“悉,遍也。檀,梵语,具云檀那,华言施,华梵兼称,故名悉檀。佛以此四种说法遍施一切众生,故名四悉檀也。一,世界悉檀,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由众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而说。二,为人悉檀,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根器之大小,宿种之浅深,然后称其机宜而说,令生正信,增长善根,故名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应众生的习气毛病而说法,贪欲多者教不净观,嗔恚多者教修慈心观。心散乱者教数息等。 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理也,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或者无二也无三,唯有一真实,或又谓第一义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此上略举数意,以明智者的说法方式,若要广辩,文多恐繁。祖师已是如此,佛菩萨的言教更加不可思议。如《佛说无量寿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可见,《无量寿经》不仅为当时随佛闻法的众生而讲,而且以佛眼观一万年后的众生机缘而应时而说。又佛说完《无量寿经》以后,有人发菩提心,有人得声闻果,有人得不退转,一音说法,得益不同,这岂是凡夫的思量卜度所能理解。学过因明与科判的人都应该知道,佛祖的经论微妙绝伦,其字句相连,文义互显,增一字太多,减一字谓少,文句稍有颠倒,义理则有天地之殊。后世的凡夫只可仰信,岂能轻法慢教,自招罪业。慎之,慎之。

 
 
 
前五篇文章

念佛成佛

广钦老和尚“念佛三昧”气脉自然通!

诊断菩提心

《楞严经》对化身转世的开示

德格萨迦

 

后五篇文章

延寿大师的禅教一致

末法时代更应持戒

法禅法师自在心语

持咒的忏悔功用

沙弥十戒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