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论《新唯识论》与《成唯识论》 |
海外学人陈荣捷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唯识学的发展情形区分为三次高峰:欧阳渐复兴的“严格”意义上的唯识学,太虚的法相唯识学,以及熊十力的新唯识学。 无论如何,台湾学者周志煌认为,熊十力援佛入儒、扬儒抑佛而撰的《新唯识论》(以下简称《新论》),在民初学术界所引起的广泛回响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熊子哲学所提揭的“体用不二”之旨,以及强调内在真我“性智”的“道德主智论”,成了当代新儒家建构道德主体性,开出民主、科学之用的先声(如牟宗三之“智的直觉”)。另一方面《新论》对于佛教出世精神,以及空、有二宗义理的批判,也引发了佛教界的群起反驳,其中包括其师承之内院——来自欧阳竟无、刘衡如(定权)、吕澂的质难;以及武院方面太虚、印顺撰文予以评破。 考虑到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如何吸收外来文化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有益于我们进一步地理解唯识学以及熊子本人的思想学说,所以特别著此文来加以探讨。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