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山会上如来拈花示众,众人皆默,只有迦叶破颜而笑,如来于是将此“不立文字”之法传给迦叶,这个“不立文字”的心法就是禅法。从表面看,禅法重内容而轻形式,重心法而轻语言,但实际上是扩大了修炼佛法的形式,把传授佛教心法的形式从单一的口语推向了形体抽象语言。《江西禅宗文化》一书分禅脉、禅意、禅趣三篇,分别介绍了禅法在江西的发展和传播过程。 上篇编者把东土禅的源头追溯到魏、晋时期慧远的“念佛禅”,从而确定了东土禅的诞生以及活动空间——江西。由于念佛禅的产生和传播,为西域禅法的传入,作好了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准备。公元526年,达摩祖师从印度东来,在中国广东登陆,从此,东土禅宗诞生,达摩也就是东土初祖。而六祖慧能的《坛经》标志着“纯粹中国佛文化”的真正起步。慧能下开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系,自此,江西禅宗文化揭开了序幕。《江西禅宗文化》一书清晰地梳理了自马祖道一开始直到今天的江西禅文化发展过程,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中篇名曰禅意,介绍江西禅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影响和推动,是全书重点。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以儒家入世文化为主,道家出世文化为辅的格局。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文化出现了“三教”并列的文化现象。这三种文化从分离到并存直到兼容的历程,构成了一部浩瀚的中国文化发展史。而《江西禅宗文化》一书介绍的就是这个大历史背景下,江西的禅宗文化自身的形成,进而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及其作用。书中从思想和文学两方面切入,举证了朱程理学、象山之学、阳明之学与禅宗文化的关系,并介绍了江西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学艺术、审美思潮的影响。本篇篇幅虽小,却写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下篇名为禅趣,介绍了禅宗文化里一些著名的公案,这也是读者最希望了解的。禅法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如来打上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印记。然而,禅法非但不排斥语言传播作用,而且强调语言符号的多种功能综合使用,微笑、眼神、形体动作这些抽象的语言符号都是传播佛教心法的传播媒介。 在禅法中,语言的能指是任意的,而所指却是固定的。比如二祖找到达摩老祖,请祖师为自己安心,达摩祖师把手一伸说:“把你的心拿来,我帮你安心。”慧可对祖师说:“没心。”师祖就说:“我已替你安好了心。”故事看似简单,但充满了机锋!这里慧可所说的心是“妄心”也就是凡人心,这颗凡心随身而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杂念,所以慧可请求祖师为自己安定这颗妄心。这里的心是语言的能指,是任意的,也可以用心情、心思、心绪等词任意替代。但最后一句,祖师说:我已替你安好了心——这最后一个“心”字变了,不再是语言能指,而是语言所指!这个“心”字就是指佛家苦苦追寻的那颗清净妙明之心! 本书通过对江西禅三个层面的介绍,把这一让人望而生畏的深邃思想简洁化、明白化、趣味化了,这是编者的功德。(信息来源:江西新闻中心 罗翠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