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梵僧指空禅师传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梵僧指空禅师传考
  作者:新罗慧超记
  (一) 西天提纳薄陀尊者浮图铭并序
  李穑撰
  前奉翊大夫。知密直司事。商议会议都监事。右文馆提学。同知春秋馆事上护军。臣韩修奉教书并篆额。
  前朝列大夫。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同郎中。推忠保节同德赞化功臣三重大匡。韩山君。领艺文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李穑奉教撰。
  迦叶百八传。提纳薄陀尊者禅贤号指空。泰定间见天子于难水之上。论佛法称旨。命有司岁给衣粮。师曰。吾不为是也。去而东游高句丽。礼金刚山法起道场。有旨趣还燕天历初诏与所幸诸僧讲法内庭。天子亲临听焉。诸僧恃恩。颉顽作气势。恶其轧己。沮不得行。未几诸僧或诛或斥。而师子名震暴中外。至正皇后皇太子迎入延华阁问法。师曰。佛法自有学者专心御天下幸甚。又曰。万福福福万中缺一。不可为天下主。所献珠玉辞之不受。天历以后不食不言者十余年。既言。时时自称我是天下主。又斥后妃曰。皆吾侍也。闻者怪之。不敢问所以。久而闻于上。上曰。彼是法中王宜其自负如此。何与我家事耶。中原兵将兴。师于广坐语众曰。汝识吾兵马之多乎。某地屯几万。某地屯几万。师所居寺皆高丽僧。一日忽语之曰。汝何故叛耶。欲鸣鼓攻之而止。数日辽阳省驰奏。高丽兵犯界。京师者。众之聚也。每语其人曰。速去之。既而天子北狩。中原兵入城。立府曰北平。师岂偶然者哉。
  师自言吾会祖讳师子胁。吾祖讳斛饭。皆王迦毗罗国。吾父讳满王摩竭提国。吾母香至国公主。吾二兄悉利迦罗婆悉利摩尼。吾父母祷于东方大威德神而生吾。吾幼也。性乐清净。不茄酒晖。五龄就师。受国书及外邦之学。粗通大义弃去。父病医莫效。筮者曰。嫡子出家。王病可痊。父询三子吾即应。父大喜。呼吾小字曰。娄恒啰哆婆及能如是耶。母以季故。初甚难之。割爱愿舍。父病立愈八岁备三衣。送那兰陀寺讲师律贤所。剃染五戒。学大般若。若有得问诸佛众生。虚空三境界师云。非有非无。是真般若。可往南印度楞迦国吉祥山普明所。研究奥旨。时年十九。奋发独行。礼吾师于顶音庵。师曰。从中竺抵此。步可数否。吾不能答。退坐石洞六阅月。吾乃悟欲起。两脚相贴。其王召医圭药。立愈。告吾师曰。两脚是一步。吾师以衣钵付之。摩顶记曰。下山一步便是师子儿。我座下得法出身二百四十三人。于众生皆少因缘。汝其广吾化。其往懋哉。号之曰苏那的沙野。华言指空。吾以偈谢师恩已语众曰。进则虚空廓落。退则万法俱沈。大喝一声。
  初吾之寻吾师也。历啰啰许国有讲法华者。吾说解其疑。旦哆国男女杂居裸形。吾示以大道。香至国王。闻吾至喜曰。吾甥也。懋留不肯。华严师广说二十种菩提心。吾喻以一即多多即一。迦陵伽国海岸龟峰山梵志居之。其语曰。万丈悬崖投身而死。当得人天王身。吾曰。修行在心。何与于身。令修六度十地等法。结夏摩利支山。乃至楞迦国焉。
  既辞吾师而下山也。无缝塔主老僧半路相迓知吾有得也。请吾演法。吾颂塔而去。于地国主信外道。以吾有杀盗邪YIN之戒。召妓同浴吾帖然。如亡人。王叹曰是必异人也。其外道以木石作须弥山人。于头脑腿安立一山。以酒膳祀山。男女合于前。名阴阳供养。吾举人天迷悟之理。勘破邪宗。佐理国主信佛。吾以偈白之。王答以偈。吾复偈之。王施以珍珠数枚。会中有针眼中象王过之颂。师子国有如来钵。佛足迹。一钵饭能饫万僧。佛迹时放光明。吾皆瞻礼。^8□哩耶啰国信梵志。吾不入。哆啰缚国正邪俱信。吾据座下语有尼默契。迦罗那国亦信外道。其王见吾喜甚。吾示以大庄严功德宝王经摩酰莎罗王因地品。王曰。法外更有正法。外道欲害吾。吾即出城日已黑。有虎至侍者知鸟音升木以避。吾曰。汝既知禽语。吾所说法能知否。侍者无语。痛行二十棒乃悟。神头国流沙茫茫。不知所适。有树其实如桃。饥甚。摘食二枚。未竟。空神句到空居广殿。老人正座云。贼何不作礼。吾曰。吾佛徒也。何得礼汝。老骂。既称佛徒。何偷果为。吾曰。饥火所逼。老云。不与而取。盗也。令且放汝。其善护戒。使闭目。须臾已到彼岸。煎汤卧木之上。乃大蟒也。的哩啰儿国女求合。以饥欲求食若将应之。而问其马之良者。以实告。吾即骑之而走。果如飞。便至他境。忽一人缚吾去使牧其羊。会大雪。入洞入定七日夜。白光出洞。其人除雪而入。见吾趺坐大喜。施以衣宝。不受。男女俱发心示吾正路。行且久未见人。忽遇诸途。心甚悦。其人捉吾至王所面跪曰。天旱必此妖也。请杀之。王曰。且纵之。三日不雨杀何迟。吾烧香一祝。大雨三日。嵯楞陀国有颠僧。见人来以牛头三列于地。置蒲团其上。默然而坐。吾一见火之。彼叫(叫字通本无)曰。山河大地成一片矣。阿耨池僧道岩居其傍。以草作小庵。人来则焚之。叫曰。救火救火。吾至才叫救火。踢倒净瓶。道岩曰。可惜来何迟。末罗娑国事佛甚谨。而邪正杂糅。吾说破邪论。外道归正矣。城东宝和尚垦其所居四面为田。置菜种一器。人至则治田而已。无一言。吾以菜种从而下之。僧叫曰。菜生矣。菜生矣。其城中有织纱者。人至不言。织不撤。吾以刀断之。其人曰。多年之织毕矣。阿耨达国僧省一居窟中。见人来以煤涂面。出舞而复入。吾以偈相喝。早娑国僧纳达居道傍数年。见来者曰。好来。见去者曰。好去。吾便与三捧。彼回一拳。的哩候的国婆罗门法盛行。吾缩手而去。挺佉哩国真邪同行。遇盗裸剥。祢伽罗国王迎入内。请说法。有宝峰者说经。吾与之互相宣说。东行数日。有高山。曰铁山。无土石草木日照朝阳。其势如火火焰行七八日可达山顶。有国土凡十七八所。横接天。其北不知其几千万里。其东河水出焉。两峰高耸架桥以渡。冰雪不消。故号雪山。孤身饥穷。嗔野果以达西蕃之境焉。
  吾之行化于中国也。遇北印度摩诃班特达于西蕃偕至燕京。居未久西游安西王府。与王傅可提相见。提请留学法。吾志在周流。是何耶。提言。众生无始以来恶业无算。我以真言一句度彼超生受天之乐。吾云。汝言妄也。杀人者亦杀之。生死相雠。是苦之本。提曰。外道也。吾云。慈悲真佛子。反是真外道。王有献却之。西蕃摩提耶城其人可化。咒师疾吾以毒置茗饮。适使臣至自都。请吾同还。欲师班特达互为扬化。不契。又去伽单。咒师欲杀吾。吾乃去虾城。主见吾大喜。外道妒之。打折吾一齿。及将去欲要于路必杀之。其主护送至蜀。礼普贤巨像。坐禅三年。大毒河遍盗。又赤立而走罗罗斯地界。有僧施一禅被。有女施一小衣。乃应檀家供。同斋僧得放生鹅。欲烹而食之。吾击其妇。妇哭。僧怒见逐。吾闻。土官塑吾像。水旱疾疫祷必应。金沙河关吏见吾妇人衣发又长。怪而问奚自。吾言语不通。书西天字。又非所知也。于是留之。晚隈石隙而卧。不觉。少间至彼岸。渡子异吾礼拜。云南城西有寺。上门楼入定。居僧请入城。至祖变寺。坐桐树下。是夜雨。既明衣不濡。赴其省祈晴。立应。坐夏龙泉寺。书梵字般若经。众聚乏水。吾命龙引泉济众。大理国吾却众味。但食胡桃九枚。度日。金齿乌撤乌蒙一部落也。礼吾为师。塑像庙之。吾闻无赖子以吾像禅棒掷之地。而不能举。悔谢取安如故。安宁州僧问。昔三藏入唐伏地知音。时吾会云南语。应曰。古今不同。圣凡异路。请说戒经。燃顶焚臂。官民皆然。中庆路诸山请演法。凡五会。太子礼吾为师。罗罗人素不知佛僧。吾至皆发心。飞鸟亦念佛名。贵州亢帅府官皆受戒。猫蛮猺獞青红花竹打牙獦狫诸洞蛮。俱以异菜来请受戒。镇远府有马王神庙。舟过者必肉祭。不然舟损。吾一喝放舟行。常德路礼镜刚白鹿二祖师。观音自塑之像。洞庭湖灵异颇多。能作风雨。吾行适风作浪涌。为说三归五戒。唐梵互宣。先时祭者夜献丝屦。明则屦皆破。后皆却其献。从素祭。湖广省参政欲逐吾去。吾曰。贫道西天人也。远谒皇帝。助扬正法。汝不欲我祝皇常寿耶。过卢山东林寺。见前身塔岿然。骨犹未朽。淮西宽问般若意。吾曰。三心不可得。杨州太子以舟送吾至都。大顺丞相之室常氏。高丽人也。请于崇仁寺施戒。既而至滦京。泰定之遇是已。呜呼师之游历如是哉。信乎其异于人也。
  师自天历褫僧衣。大府大监察罕帖木儿之室金氏亦高丽人也。从师出家。买宅澄清里。辟为佛宫。迎师居之。师题其额曰法源。盖天下之水自西而东。故取以自比焉。师辨发白髯神气。黑莹。服食极其侈。平居俨然。人望而畏之。
  至正二十三年冬内侍至。师曰。为我奏尔主。我生日前去耶。章佩卿速哥。帖木儿回旨留师。小住一冬。师又曰。天寿寺吾影堂也。是岁十一月二十日示寂于贵化方丈。师所建而师所名也。有旨。省院台百司具仪卫。送龛于天寿寺。明年御史太夫图坚帖木儿。平章伯帖木儿。函香谒师。用香染泥。布梅桂水。团塑肉身。戊申秋兵临城茶毗四分。达玄清慧法明内正张禄吉各持而去。其徒达玄航海司。徒达睿从清慧得之。俱东归。壬子九月十六日以王命树浮屠于桧岩寺。将入塔灌骨得舍利若干粒。师自西天携文殊师利无生戒经二卷而来。参政危大朴序其端。手书圆觉经。欧阳承旨跋其尾。师之偈颂甚多。别有录。皆行于世。云南悟无见能言。七岁投师出家时。已云师年甲子一周矣。悟七十五而师乃寂。吉文江释仁杰云。门人前林观寺住持达蕴。谋载道行。愈久而愈廑。司徒达睿间关数千里。奉师骨如事存以致送。死无憾焉。懒翁弟子某曰。吾师亦曾师师。师吾祖也。与师之弟子净业院住持妙藏比丘尼。买燕石将树之桧岩之崖。揆诸天属。不曰孝子顺孙欤。事闻于内。有旨。臣穑铭臣修书。臣仲和篆额。臣穑曰。师之身已火而四分之矣。未知其余立塔于何地。而求铭以谋其传者。谁欤。又未知指空师在此欤。在彼欤。无亦视为蝉脱。不复顾籍。而为其徒者恩报其恩。强而为之欤。臣于是不能无感焉。祇栗承教。系之以铭。铭曰。
  维师之迹 发轫西域
  满王之子 普明之嫡
  滦京遇知 允也其时
  延华之访 云何其迟
  回视我辙 靡国不历
  屋建之瓴 水投之石
  天历幸僧 拂我以僧
  服今之服 道誉愈腾
  狂言戏谑 匡人攸测
  谈兵未衅 如柝黑白
  先见之明 乃道之精
  或疑或谤 师心则平
  舍利既赫 罔不竦息
  孰谓人性 不协于极
  胥斯桧岩 树石以劖
  无敢或讹 于永厥监
  宣光八年戊午五月日立
  指空弟子见访
  异端超世教 盛馔慰寒生
  野果谈余嚼 宫壶拜后倾
  拙辞包不尽 妙道固难名
  逸事谁能传 须凭牧隐铭
  (二) 桧岩寺重刱记 金守温撰
  金守温撰
  东土山川之胜名于天下。而佛庐之处于其间者。又不知其几百十。至于极仁祠制度之备。而具法王行化之体。则未有如桧岩者也。昔天历间。西天薄伽纳提尊者。见此寺基。以为酷似西天阿兰陀寺。且曰。迦叶佛时已为大道场。于是执绳量地。以定其位。时得却前础砌。当时暂庇屋宇。以识其最而已。玄陵王师。普济尊者。受指空三山两水之记。遂来居此。乃欲大刱。分授栋梁。奔走募缘。功未及半而王师亦逝矣。其徒伦绝涧等念王师未究之志。踵其遗矩以毕其绩。牧隐文靖公记之曰。普光殿五间南面殿之后。说法处五间。又后舍利殿二间。又其后正殿三间。厅之东西方丈二所各三楹。东方丈之东。罗汉殿三间。西方丈之西。大藏板三间。由普光殿东西分左右诸殿。南起众寮差参钟楼。沙门厨库之所。宾客之位。秩乎有序。栋宇连亘廊腰蔓回。高低冥迷。不知东西。凡为屋二百六十二间。自是之后。干善之士。世不乏人。然或始佛殿而未及于僧寮。或构钟楼而不建客室。于东而西已倾。更南而北又堕。盖寺大故功巨。功巨故人不能遍构而尽缉。遂使一国大丛林几如旷宇。成化壬辰春。大王大妃殿下传懿旨于河城府院君臣郑显祖。若曰予一妇人承祖父余休。佑我世祖大王。诞毓圣子神孙。是虽皇天眷佑东方。亦未必非世祖夙植德本于佛乘也。自古慈母欲保于其孙。忠臣欲寿于其君。莫不惟三宝是归。桧岩东方大伽蓝也。三和尚相继开山。三山两水之记肇于指空。实寿君福国之地也。颇闻筑基不固。殿舍阶砌积以杂石。故创造未久而屋已老。今欲门。阁制度罔改于旧。庭除所履悉易熟石。计其功课倍于初创。卿亦必有种善之因。得尚公主。卿其用力俾遂予弘愿。显祖对曰。世皆言。重创之绩难于肇兴。财谷虽多。茍不得人。罔有以成。今正阳住持处安勤敏通达。干事之材鲜有及者。懿旨允可。遂以安移住桧岩。财谷所费内需司专掌。随乏随给。以济其用。府院君亦倾其私蓄。以供其缺。安奏募僧俗。自愿计功以偿日役。万有余指不督自劝。始于其年月日。阅几十有三朔而告讫。殿舍间阁无所更改。栏墙广狭无所增损。而房栊门闼益为之洞豁。涂溉丹雘益为之绚焕。百余年颓败之旧寺。一朝变为重新之宝剎。(下略)。
  朝鲜正祖宣皇帝(壬子)十六年(宽政四年)加赠指空法号教旨云。
  迦叶百八传。提纳薄陀尊者。
  禅贤号指空。加赠
  开宗演教。万行圆融。六度严净。西天三昧东土一祖大法师者。

 
 
 
前五篇文章

南传佛教寺院经济略论

玄奘及唯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普陀山三圣禅院八功德泉表异碑记

南宗禅与佛教畸变

南宗禅——自性的肯定与发扬

 

后五篇文章

法助禅师造福州万寿桥

天隐禅师与王寨中华山之一:传说中的天隐禅师

天隐禅师与王寨中华山之三: 天隐禅师的遗诗

关于参话头

憨山大师禅净双修思想初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