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宗舜法师:浅释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宗舜法师:浅释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论

“即身成佛”是密宗极为殊胜的妙果。它的获得,需要具足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慧、和信愿行三资粮。而现在一般人,要么不信能够即身成佛,要么贪神通、求利养,连基本的资粮道尚未起修,就奢谈证果,自误误人,非常可惜。目前,弄清这一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对“即身成佛问题的阐述,一般散见于各种经论之中,较完备的是辽代觉苑所说《大日经义释演秘钞》,书中除列举了显教六种成佛义后,还将密宗成佛义分显释与密释二种。显释即“越百六十心、三重妄执成等正觉”,密释则认为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根本旨趣不出“阿、阿(引)、暗、恶”四字门(故名正等觉心)。第一阿字门表示一切众生本有佛的知见,而众生不觉知。如来用各种方便手法,使众生明了 本具的清净菩提心,即《法华经》说的“开佛知见”。第二阿(引)字门表现的是既清净菩提心,接着要广示法界藏中不思议境界,具足大悲。遍学六度万行,即《法华经》说的“示佛知见”。第三暗字门在已具大悲万行之后,成大菩提,即《法华经》说的“悟佛知见”。第四恶字门,成佛后以加持方便,利导众生,“了知常住之时,如来众迹都尽,次无迹,故名般涅槃”,即《法华经》说的“入佛知见”。并说这些字门“统收一切佛法”,在观行时,“随学一心,即见一切如来。”但这些(包括一行《大日经义释》)都没有明确建立起即身成佛的理论体系。本文试从密宗的根本宇宙观入手,对“即身成佛”理论作一个初步的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
  密宗的宇宙观,与显宗有较大的差别。显宗把真如作为宇宙万有的本体,而密宗则以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的地、水、火、风、空,和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的“识”,合起来称为“六大”,作为一切事物的本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原素。这个本体则又以人格化的大日如来(毗卢遮那如来,意为日光遍照)为代表,认为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大日如来的显现,表现其理性(本有的觉悟,即真如佛性)的方
  面称胎藏界,表现其智德的方面称金刚界。
  “胎藏”的意思是指大日如来显现的理性隐藏在烦恼中而不显露,又指它具足一切功德,如母胎含藏子体一样。“胎藏”有三层含义:(1)理━佛性,(2)因━觉悟的基因,(3)本觉━本性清净,即成佛的依据。
  “金刚”喻如来智德牢固、锐利,能摧破一切烦恼而“无有法能破坏之者”(一行《大日经疏》)。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方面的意思,说明大日如来的“智”是修证之果”,属于断惑所得的觉悟━始觉,是自行修证而来的━自证。
  密宗六大缘起思想来源于《大日经》:“我即同心位,一切处自在,普遍于种种,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嚩字名为水,啰字名为火,吽字名忿恕,佉字同虚空。”(阿阇黎真实智品第十六)。《大日经》中所说的尽管只是具体的观行方法, 但因为所观的就是代表大日如来的种子字,可以说为六大缘起说提供了可以发挥的理论依据,故而日本空海大师据此明确提出,这就是“六大”。六大的作用即是“能造一切佛及一切众生、器界等”。他解释说:“初句‘我即同心位’,所谓心则识智也,后五句即是五大。中三句者,表六大自在无碍之德;如是六大,能造一切佛及一切众生器界等四种法身、三种世间。”(以上均见《即身成佛义》)
  但由于如来的理、智、两德十分 深玄远,不易用语言文字来说,故而必须用图画、形像来比喻深妙旨趣,使密宗行者通过这些事相来领悟自已本身具有的理、智、两德,故而把金刚界用绘图来表示称为“金刚界曼荼罗”,把胎藏界用绘图来表示称为“胎藏界曼荼罗”。
  要注意的是,尽管名义上有“胎藏界”、“金刚界”的区别,但这二者只是为了显示理与智、色与心差别而说的。从根本上看,二者是互具不二的。持松法师指出:“胎藏界从众生烦恼欲处起,金刚界从佛本智上起。因此,胎藏界为生界本有,属理,故诸尊住在莲花内的月轮中。莲花表理,月轮表智,智住理内表示不二。金刚界为佛界修生,属智,故诸尊住在月轮内莲花中。理住智内,也是不二。因此金胎两部是色心理智互具不二的。为了说明的便利,所以分成两部。”(《金胎两部》)
  从修学密法的实际意义来看,胎藏界的色法和金刚界的心法总括宇宙万有,又都存在于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是相同的。所以《华严经》明确指出:“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卷五十一)也正因为如此,成佛才有了依据。
  众生成佛主要就是要转变六大中识大所含的九识,即有烦恼的九识(眼、耳、鼻、舌、身、和意识、未那识、阿赖耶识、庵摩罗识)成为无漏的智慧。在转识成智时,庵摩罗识转变为法界体性智(以中央大日如来为代表),阿赖耶识转变为大圆镜智(以东方阿閦如来为代表),未那识转变为平等性智(以南方宝生如来为代表),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以阿弥陀如来为代表),眼等五识转变为成所作智(以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为代表)。从所得的界来看,空大是法界体性智,地大是大圆镜智,水大是平等性智,火大是妙观察智,风大是成所作智。从修行来看,地大是“菩提心”,火大是福德聚,水大是智慧门,风大是精进业,空大是到彼岸。
  每个人的人身既然由六大和合而成,自然也就具备五智五成,大日如来的一切功德于众生也就自然具足了。所以《大日经义释》说:“众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一切智者。”(卷一)所以,在修正中获成就(成佛)就是要“如实知自心”(《大日经》)。既然众生本来具有五智五行,而成佛也在于对自心的观察证知,为什么众生还在生死轮回中不能出离呢?一行大师对这一问题明确回答说,关键在于众生‘不如实知故’。否则,“若如实自知,即是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均见《大日经义释》卷一)。
  要做到如实知,就需要“入真言门”,借助如来的神变(又称神力)加持,因此“此自证之菩提,出过一切心地,现觉诸法本初不亡,是处言语尽竟,心行亦寂。”如果离开了如来威神之力加持,“则虽十地菩萨尚非其境界,况尔生死中人尔!”(《大日经义释》卷一)这样,如果众生能够依法修行,“三密加持”,即手结印契(特定的手势),口诵真言(咒语),心观本尊(佛、菩萨等的形像),就能使自已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最终达到能够“即身成佛”(现身成佛)。
  “即身成佛”可以说是密宗的根本旨趣,但在显宗看来,即使是大乘行者要想成佛,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又称三无数劫,意思是极长极长的时间。无数是指多得无法数清,而不是无量之义),广修六度万行,积集资粮,“具经五位方始成佛”。(《唯识论》)而且,从计算方法来看,还不是以开始发心修学佛法就算三大阿僧祗劫的开始,而是要看他何时住入法平等性中,“何时其善根与愿力,及心坚固而不退转,并具胜利,不执少分功德以为足,则从此开始计入三阿僧祗劫。”(布顿大师《佛教史大宝藏论》)这样一来,虽然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都能最终成佛,但是毕竟时间太久,路途太长了。
  而密宗对“三大阿僧祗劫”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行大师的《大日经义释》中解释“劫”字说:“劫跛(又译劫波,略称劫)有二义,一者时分,二者妄执。”那么经历三大阿僧祗劫不只是说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而更有超越三重妄执的意思。密宗则更侧重这方面的解释,把超越粗、细、极细这三重妄执称为超三阿僧祗劫行。《大日经义释》说:“若依常途解释度三阿僧祗劫得成正觉。若秘密释,超一劫瑜祗行即已度百六十心等一重粗妄执,名一阿僧祗劫。超二劫瑜祗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细妄执,名二阿祗劫。真言门行者复越一劫,更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极细妄执,得至佛慧。”(卷二)
  也就是说,只要能破除三重妄执,不论是多短的时间,也可以成佛,并不局限于一定的时间。《义释》明言:“若一生度此三妄执,即一生成佛,何论时分耶!”(卷二)慧苑的《大日经义释演秘钞》也说:“今言三僧祗劫,即三种妄执。行者若一生越此三妄执,即一生成佛。”(卷三)能海法师在《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讲记》中说:“成佛在菩提心圆满,并非于时间长短等计算也。何以故?时间即不相应行之假法故。”又说:“然则成佛之说,时间长短不一,果无一定标准乎?曰:有。即视其悲心及菩提心是否充足圆满。此心一充足圆满,即是成佛,不计时间也。” 
  而且密宗认为,如果只学显教,虽然能证得十地之果,但要成佛, “决定经入无上咒道,若不入此,定不能成佛故。”(克主杰大师《密宗道次第论》)在咒道密宗修行中,只要“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生满足地波罗蜜,不复为历劫数修对治行。”故《大品》云:“或有菩萨初发心时,即得无上菩提,便转法轮。”(一行《大日经义释》卷一)这就好比乘车需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坐飞机就快多了。如果有了神通术,心念动时便能到达。
  二、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有这样的两个特点:
  一是“即生”成佛。《大日经》说:一般的行者,“于无量劫勤求,修诸苦行,所不能得,而真言门行道诸菩萨,即于此生而获得之。”(《悉地出现品第六。卷三》)也就是说,是在这一生获得成就,而不是依赖下一世。藏密的无上瑜伽部所说的三类成佛,其上者就是“现世成佛”。(见《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二)
  二、是“即身”成佛。如宗喀巴大师所说:“言于此身给佛果者,谓能于此人生而给佛果,非于天等五趣之生,是为教王。”即不需要放弃父母所生的肉身而获成就。《发菩提心论》即说:“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密宗的即身成佛是不同于净土宗所说的“即心是佛”,也不同于禅宗的“见性成佛”和天台宗的“六即佛”。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展开讨论,如果有兴趣研究,可以参考辽代慧苑的《大日经义释演秘钞》卷一、持松《即身成佛》《贤密教衡》等文。
  从实际情况来看,对“即身成佛”问题的讨论,显教与密宗各持一说,争论迭起,显密互非,其实,从修行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方法是否应机,而不是教法的“优劣”。应病之药,药药均成妙药,不能对症的,妙药反成毒药。如果真的已经历劫长久行持,积累福慧两种资粮,是“即身成佛”的根器,无论修什么法,都能一生成就,如《法华经》沙竭罗龙女,一刹那顷即成南方无垢世界的佛。(见《提婆达多品》)否则,如果初入密宗之门,连最基本的资粮道、加行道的修持还没有起步,那即身成佛之理与事再微妙、再不可思议、再殊胜无比,对他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还应该指出的是“即身成佛”并非垂手可得。顿超三劫,同样需要有无量劫积累资粮作为基础。《大日经》说:“真言门修行诸菩萨,无量无数百千俱胝耶庾多劫,积集无量功德智慧,具修诸行,无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天人世间之所归依,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释提桓因等,亲近敬礼。”(卷一)不仅如此,在修学密法之时,还要符合一系列的条件。如宗喀巴大师说的:“如果先修共道净相续已,承事师长。迨知能修清净甚深灌顶,乃受灌顶律仪及三昧耶。须于所受三种律仪,如法谨护。次以四座瑜伽修初次第,成熟能生圆满次第胜智善根。殊胜圆满次第渐次生已,再修双运智身。如是了知一切经续要旨,皆是一人成佛要缘。自能住持能仁圆满圣教,亦能令他增长。”(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二)按能海上师所集《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的要求,必须先修完下、中、上三士道,通达显教,成为堪学密法的“密器”之后,再选择明师,得灌顶,坚守三昧耶戒,精修生起、圆满两种次第,最后三密相应,“稳速得现证,现身定成佛!”否则,离开这些条件,“即身成佛”就成了痴人说梦。
  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 武汉
  发表于《浙江佛教》1995年第三期

-----------------------------------------------------------------------------------------------------------

更多宗舜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宗舜法师:略论道信及其禅宗思想

茶心禅意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为《弓与禅》一书所写序言

赵州禅的特色

中国禅宗第一人——慧可大师(上)

 

后五篇文章

宗舜法师:《阿弥陀经》夏莲居会本商兑

宗舜法师:会集本现象的反思

宗舜法师:关于净土真宗(本愿法门)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宗舜法师:敦煌写卷所揭“弥勒禅”之初探

宗舜法师:《阿弥陀经》脱文考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