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论藏传佛教中佛塔的历史传承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论藏传佛教中佛塔的历史传承

  刘成有

  西藏佛塔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西藏佛塔是伴随着藏传佛教的诞生而诞生,也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是中国佛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佛塔不仅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特征,而且它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雪域高原巍然耸立的一座座佛塔,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和敬香拜佛之人,以及国内外大量的藏学爱好者和研究者。

  一

  西藏佛塔一般称之为藏式佛塔、雪域佛塔、圣域佛塔、藏传佛塔、藏传佛教佛塔、喇嘛塔、瓶形喇嘛塔、梵塔等。藏语因地区方言的差异,对佛塔的称呼略有区别,所以汉文史料中称西藏佛塔为“觉顿”、“曲典”、“曲丹”、“乔什典”等。藏族称佛塔为“曲丹”,藏文中含有恭敬、供养、祠祀和祀奉的意思。“丹”含有依靠、依赖、依存、支柱、根基、依所、归宿等意思。藏族也称佛塔为“图丹”,这里的“图”是心意、心境、心灵的意思。“图丹”是指心意之依所,心愿之所归。

  西藏佛塔多为覆钵式瓶形喇嘛塔。藏传佛教的发源地是西藏,藏式佛塔的发源地也是西藏,其他地区的藏式佛塔与西藏佛塔是源与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西藏佛塔又渊源于印度佛塔和尼泊尔佛塔,形成和发展在以西藏为主的广大藏区及祖国内地。西藏佛塔始终带有一股东南亚佛塔文化的馨香,充分体现了印度和尼泊尔建塔供养思想与西藏古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藏族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一大佛教圣地。长期以来,由于藏族佛教徒以造塔作为一种修德积福的途径,无论僧俗都热衷于建造佛塔。藏民认为,造一座佛塔、一尊雕像和高声诵经,都会自动地产生大量功德。这类佛塔无论形式、内在含义、功能利益等方面都带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藏区有人群的地方和有寺庙的地方,均有藏式佛塔,它是藏区极富特色的宗教建筑之一。西藏塔的外形结构,一般来说,分为塔座、塔瓶、相轮三个部分。塔基不大,为正方形,西藏塔身下小上大,与塔基的下大上小形成上下对称,呈示出向下的压力,一种镇魔的力量。镇魔,是佛塔的主要功能之一,最鲜明地体现了藏传佛教及其艺术特色。塔座上有四个台阶,象征着佛教的神秘之山须弥山的四个阶层。塔基上的瓶形的塔身是无形的原始佛的位置,为万物起源的象征。瓶顶上是圆钵体相轮,有13圈,表示菩萨的十三天。相轮顶的半月形、太阳形象征日、月星辰围绕须弥山宇宙柱运行。藏塔最下层的方形基台,其感性形式如坚实的大地,象征“地”;基座上的四层台阶为向上的“趣悟阶路”,瓶上的瓶形,其感性形式如瓶,象征“水”;瓶上的相轮,其感性形式如火锥,象征“火”;相轮上的弯月形,其感性形式如流动之风,象征“风”;月形上的圆,象征无形的“空”。藏塔各部分表征体系包含了更深广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二

  西藏佛塔的历史可追溯到佛教传人西藏前的几个世纪。早在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兴盛时期,西藏就有祈神镇魔的土塔、石塔和木塔等。印度佛塔初传西藏时就兼收并蓄,融人苯教的某些建塔技艺。

  印度佛塔初传西藏大约是在5世纪左右,据藏籍《西藏王臣记》记载,约5世纪时,吐蕃赞普拉脱脱日年赞时期,佛塔已传人我国西藏。真正意义上的西藏佛塔始自7世纪松赞干布时代,因西藏佛塔是藏传佛教的产物,佛教自松赞干布时代传人西藏,两者是同步发展的,但佛塔略晚于佛教的传人,因为人们在普遍接受佛教义理的基础上,才能去营造象征佛教的建筑物——佛塔。

  松赞干布时期佛教正式传人西藏,佛教建筑随之应运而生,佛塔这种象征佛陀真身和佛陀精神的佛教建筑也终于在西藏本土诞生。松赞干布时期创建的西藏昌珠寺五顶塔是藏族人在西藏本土创建的第一座结构较完整、特征较显明的藏式佛塔。另外,像拉萨红山顶白塔、奥同湖塔、大昭寺八塔等也均是西藏早期建造的佛塔。吐蕃早期佛塔的一些遗迹迄今尚存。比如西藏年楚河上游康玛县乃宁曲德寺有3座吐蕃时期的佛塔,这是西藏现存最早的佛塔遗迹。

  8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在西藏得以蓬勃发展,西藏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座规模比较宏大的佛教寺院——桑耶寺。据《桑耶寺简志》介绍:坐落在西藏扎囊县江北岸的桑耶寺,是我国西藏建造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也是西藏佛教史上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它融合汉、藏、印建筑风格为一体,是西藏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大乘佛教瑜伽中观派的创始人,古印度著名佛教寺院那烂陀的首座寂护(约700-760年)和印度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来西藏弘传佛法,并兴建桑耶寺。桑耶寺是在西藏佛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亦是西藏佛教史上佛苯斗争的产物,它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桑耶寺有四座塔,四座佛塔高大雄伟,分别为白、红、黑、绿四色。东南角是白塔,用石板石块砌成。塔基方形,其围墙上立有108座小塔。塔座方形,腰部以上逐层内收,座上是瓶形塔身,扁而宽大,设有龛门。宝刹上17环不分级的相轮。西南角是红塔、塔座用砖砌成,形方而实圆状如覆钟,腰部以上呈环状纹,座上是宝瓶形塔身。宝刹之上两段相轮,下九环,上七环。西北角是黑塔,塔座为条砖砌成,似三叠覆锅。刹(托)盘上托宝剑。二级相轮七环,上为瓶盖和宝珠。东北角是绿塔,由绿色琉璃砖砌成。塔基很高。经数级到第一层,四面各有三间龛室,内有塑像。由明梯通第二层,四面各一间龛室,亦有塑像,第三层为宝瓶形塔身,伞盖上承宝珠。

  桑耶寺是仿照印度欧丹达菩提寺建造,融人汉、藏、印建筑风格,印度僧人曾参与和主持桑耶寺佛塔的兴建营造工程。这给西藏早期佛塔烙上了印度佛塔的印迹,为后来西藏佛塔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壤塘县宁玛派、觉囊派和噶举派所建之塔,也是典型的藏塔。塔身为阶梯状,层层上收。塔座正面开了道单扇门,内楼梯可亘达塔身。5层各面均开方窗。圆钵形塔身上大下小,其上是木制大圆盘,盘上固有小柱20余根,与塔座之顶部边沿相接。圆盘上砌一方台,涂白色于四壁,绘怒神头像,方台盖大平顶,出檐与四方圆标和圆盘相连。十三天与其他塔刹无异。塔刹为圆盘形,周围缀璎珞。顶部宝珠、玉瓶、金钵、莲花组成鎏金顶。其中,棒托寺佛塔是其典型。棒托寺喇嘛塔共32座,塔为堵波式正方形塔基,瓶肚形塔身,十三轮塔刹。塔高32--42米,巍然屹立,颇为壮观。塔身内空,塔内供有千手千眼佛、释迦佛、无量寿佛、莲花生、佛母、绿度母、白度母等塑像,及大型精美壁画。其中以吉祥门塔、降妖塔、尊胜塔为代表性建筑。曾克寺塔林集塔、碉建筑特色为一体,是藏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曾克寺塔林外形似碉,内部是塔。9层石木结构,层层塑佛像。主塔高度约25米,层层旋转。顶层墙外围有转经敞廊,砌墙时将石块置于以原来的线条多伸出的五六寸。拜佛者登上塔顶,脚踩在支出的石块上,自左向右,手拉钢丝绳转经。主塔前面几十座1米高的小塔拥护,小塔的外层用代表圣洁、安详的白色装饰。放眼望去,宛如人间仙境,使人心情豁然开朗。

  三

  雪域藏地佛塔有多种类型,如为纪念释迦如来从诞生到涅盘的八大成就的塔,其腹身等处在细节上都大不相同。正如鹿野苑初转法轮的吉祥门佛塔的塔腹要向外凸出;天降塔塔腹又圆又凸,上有天梯;舍卫城神变塔的阶层为四方形,塔腹为圆凸状;涅盘塔没有塔阶,是圆形佛塔;而在广严城加持年寿而建的尊胜佛塔上有塔伞和三个圆形的塔阶等等。

  另外,还有一种藏族葬俗中最为尊荣的塔葬。即大活佛的肉身塔——灵塔。历代达赖、班禅,藏传佛教根本活佛、被称为“呼图克图”的黄教大师,都用灵塔保存遗体。对遗体进行防腐、干燥处理、装金修饰三步骤来完成活佛肉身的最后定型,然后给遗体穿戴华贵神袍、神帽,打扮成一尊神佛,身上撤满藏红花和香料,然后用各色哈达包裹,装进佛殿里的塔式陵,长期保留教徒香客的膜拜。在西藏拉萨市中心的布达拉宫红宫内供奉着历世达赖的灵塔,其中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灵塔是建造最早、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的一座。而矗立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内东陵札什南捷的一座灵塔,则是第五——九世班禅大师的合葬灵塔,这种现象在藏传佛教史上头一次出现。两处灵塔的塔身遍镶珠宝,雕饰华丽,造型端庄。

  甘丹寺距离拉萨45公里,曾经完好地保存着著名宗教领袖宗喀巴大师和几十位甘丹寺大师的肉身。宗喀巴大师1419年圆寂,他的施主和弟子捐赠白银700多两,在该寺阳巴坚佛殿楼上,建立一座银塔,供奉大师的遗体。十三世达赖把银塔改为金塔,并镶嵌一颗金刚钻石。在青海黄教中心塔尔寺大金瓦寺内有一高塔,也是为纪念宗喀巴大师而建造的,是塔尔寺最高的一座佛塔。据说塔正中是宗喀巴母亲埋胞衣的地方,即是大师出生之地。在塔内有棵菩提树,菩提树上生有十万个有狮子吼佛像的叶片。起初是宗喀巴的母亲按其儿子嘱托用周围石头垒起的塔,后三世达赖赴京经过此地,在藏族僧俗群众的支持下,建起了这座高达十一米的宝塔。此塔是复钵式塔,其形制和特征与北京妙应白塔极其相似。塔身周围都镶嵌宝石、翡翠、珊瑚、玛瑙、绿松石等,顶有一鸟,鸟嘴中据说有一颗释迦佛牙舍利。佛龛内供奉着宗喀巴大师的雕像。佛塔和藏地灵塔具有很深奥的象征意义。《弥漫雪域的藏传佛教》载,遍布信奉佛教国度的佛塔,也是陵寝即灵塔,并有着特殊的佛教含意。佛塔最下层的方形基底,表示坚固的地基;其上为水球,再上为火锥;再上为气托;最上为波动的精神或待脱离物质世界的灵气;而以上元素又都由“趣悟阶路”而登达。这基本上是把佛教的“四界”的思想——土、火、水、空集于灵塔一身,使这四种属性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物质,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实体。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这样的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出生的“生命之轮”,实现永无穷尽的轮回。

  藏式佛塔除了它的使用性,可以盛放圣贤的舍利,还可以放置活佛骨灰或遗体以及经书圣物等外,它的更深层意义和象征性,是供广大信教群众朝觐的。因此,我们看到藏地藏式佛塔,既是藏族信徒的一种崇拜对象,又是别具风格的藏传佛教建筑雕刻艺术,反映了藏区古老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高超的技艺,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总之,西藏佛塔在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印度和尼泊尔佛塔的基本格式,又在借鉴东南亚各佛教国家和祖国内地佛塔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西藏本土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技术,并经过几个世纪西藏佛教僧侣和无数佛塔营造者的不断实践和摸索,西藏佛塔才逐渐臻于成熟,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前五篇文章

几种藏传佛教习俗

丹斗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

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历史

藏传佛教走向俄罗斯,我国佛教文化传播海外

藏传佛教在前苏联的传播

 

后五篇文章

浅谈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

试论藏传佛教在云南丽江的传播与发展

青海的藏传佛教及其寺院

藏传佛教的基本概念

藏传佛教高僧与明成祖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