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四祖道信:戒与禅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四祖道信:戒与禅合

  □ 邹云

  中国禅宗四祖道信。资料图片

  道信(公元580-651年),中国禅宗四祖,俗姓司马,世居河内(治所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后迁徙至蕲州(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魏晋隋唐时期,政变复杂,王朝更迭,地域分合,世态纷乱无常,道信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成长的。

  道信生而超异常人,自幼欣慕佛法。初出家修行之际,并未有善知识引导,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却保持着洁身自爱的品行,庄严戒行。

  开悟见性,继承衣钵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道信年仅13岁,来到舒州皖公山(今安徽省潜县)礼拜三祖僧璨,说道:“愿师父慈悲,教授解脱的法门。”三祖说道:“谁绑缚了你?”道信回答:“没有人绑缚我。”三祖说道:“那么何必求解脱呢?” 在三祖的启发下,道信豁然大悟,从此随侍三祖左右,嗣承三祖道风,收摄心念,专注修行。在这期间,三祖不时地点拨道信,并不断考验他,直到因缘成熟,才肯把法衣托付给他。在传付衣钵之时,三祖说偈道:“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并说道,“当年慧可大师传法给我之后,即前往邺都,行游教化,时间长达30年。如今,我已经找到了你这个继承祖业的人,为什么不去广行教化而要滞留在这里呢?”于是,三祖便决定离开皖公山,准备南下罗浮山弘法。道信虽然非常希望能随师前往,但是没有得到三祖的同意。三祖告诉他:“你就在这里,不要跟我走了,将来要大弘佛法。”

  三祖僧璨走后,道信继续留在皖公山,日夜精勤用功,“摄心无寐,胁不至席”。在皖公山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道信便离开此地,四处游化。隋大业年间(605-617年),道信正式得到官方的允可出家,编僧籍于吉州(今江西吉安地区)的某座寺院。

  安居弘法,济世利生

  隋末,天下大乱,道信应僧俗信众的邀请,离开了吉州,来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地区),住在庐山大林寺。唐初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道信又应蕲州僧俗信众的邀请,到江北弘法,旋即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的双峰山(又称破头山)建寺驻锡传禅,该寺即后世所称的四祖寺。在双峰山,道信居住了30多年,道场兴盛,法音远布,“诸州学道,无远不至”,门徒最盛时多达500余人,其中以弘忍(中国禅宗五祖)最为著名。

  从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到达摩东来,再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无不是继承印度僧侣“托钵乞食”、“随缘而住”、“不事劳作”的传统。道信在传统修行中渐渐感悟到,这种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修行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适应中国的社会。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道信甚至不怕违犯佛门戒律,建寺定居,过起了一边习禅,一边农耕、自给自足的禅修生活,这种全新的修行方式,在中国的禅宗史上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开创了农禅并重的先河。

  道信作为一代祖师,他的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是多方面的。1300年前的中国医学落后,百姓缺医少药,有病往往靠巫婆神汉,得不到很好的治疗。鉴于此,道信除研究经教、修禅劳作之外,多方采集传统中草药,为人治病。为了准确地识别草药的药性和用途,道信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品尝,他在双峰山30多年中,收集了大量的草药标本,并汇集整理了一部《草本集成》的医书(可惜现已失传)。这样不但解决了寺院僧人生病就医的难题,而且也治好了当地群众的诸多疑难病症。在春瘟蔓延以及疥疮流行的时候,道信教乡民冬种芥菜、春吃芥菜以防春瘟,又用芥菜汁涂身以治疗疥疮。黄梅四乡竞相效仿。时值今日,黄梅当地还流行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芥菜耙的习俗。

 
 
 
前五篇文章

说诗谈禅的世外桃源——篆香楼的诗僧

闻名解脱—大圆满祖师阿宗 珠巴略传

往生妙喜世界之别法

往生莲花光愿文

王安石与褒禅山

 

后五篇文章

宋代大文豪的禅缘

宋代士大夫禅学

论伊斯兰伦理的核心价值

邯郸市博物馆藏《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碑

华严宗大师法藏洛阳事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