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心经白话解 前言(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心经白话解 前言(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

前言
(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经》言简意赅,能背诵的人不少,能了义的人却难得。
 
读诵《心经》,唯求明心见性,此亦儒家格物、致知、正心、修身之意。能明心,能正心,不在言,而在于行。
 
知亦难,行亦难,全不知不能行,不深行无真知。欲了《心经》真实义,唯其在行乎!
 
欲得明心见性,先要修心养性。佛是大圣人。大圣人教人们通过修养达到明心见性,大圣人的教化,便是佛教。
 
如果你好好修学《心经》,你会惊奇地发现,人们长夜求索的光明,就在自己心中。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OO一年元月二十九日            
岁次辛巳正月初六日
 
(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般若心经》)属佛教般若类经典。言简意赅,流传广泛,影响极大,是我们今天研究佛教的基本典籍之一。在从三国至今的漫长岁月中,《般若心经》曾被译出二十一次。这些译本有的流传下来,有的则亡佚了。流传下来的译本散见于各处,给阅读、研究《般若心经》造成一定的困难。一九一九年北京刻经处编印的《心经七译本》及《日本大藏经》所收《梵汉般若心经异集本》(共收梵、汉《般若心经》十一种)是当时较为详备的本子,但仍未把所有的译本网罗齐全。
 
由于《般若心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故历代注疏者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在百人以上,流传至今的,亦超过八十种。但这些注疏也散见各处,甚不便于检阅。
 
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一大批过去不为人知的古文书重见天日,其中有不少《般若心经》的译本与注疏。这些资料,有些已为研究者注意并已作了初步的整理与研究,有些则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有待整理。
 
方广锠先生编篡的般若心经译注集成,网罗整理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梵、汉译本十八种(其中汉文意译本十一种,汉文音译本四种,梵问本两种,存疑一种)及唐宋间注疏十八种(其中存疑一种)。
 
此白话解采用现代净慧大和尚心经禅解作为蓝本,并选录古本大颠禅师注(卐续藏经唐宝通撰)的注疏和少室六门心经颂、唐·慧净禅师注中精彩的偈言,其中有白云的修学心得体会,以[白云补注]标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 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经题解
 
般若
 
[少室六门]
 
智慧清净海,理密义幽深。波罗到彼岸,向道秖由心。
 
多闻千种意,不离线因针。经花糸一道,万劫众贤钦。
[净慧和尚] 
 “般若”者,翻译成汉语就是智慧。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翻成智慧呢?因为“般若”一词含多意,原意比智慧范围更广,所以不翻成智慧,而是保留了原来梵语的读音。
般若有三种,所谓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我们在此进行修禅,用的是什么般若呢?三种般若同时在运用。比如说文字般若,我们坐在这里,念一句佛号,参一个话头。佛号、话头从它的体性来说,是语言文字,因为可以表述出来。能够表述出来的,都是语言文字。由文字般若进而起观照般若。观照的境界,严格来讲是表述不出来的。在禅修过程中,看话头是观照,持佛号还是观照,数呼吸同样是观照,离开了观照,就无法用功夫。所以,观照般若只能在用功的过程中去体会,就比较亲切。
 观照相应了,就是证得了实相。实相是什么呢?实相是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体性。一切诸法的体性都可以用这“六不”来表述,这“六不”把一切诸法的体性概括无遗,那就是实相。所以,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如果真正把功夫做到三种般若同时运用,同时相应,就契入了甚深般若。
 
波罗蜜多
[大颠禅师]
波罗者,到彼岸也。经云: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若一人发真归源,穷理净性,亲见本来面目,顿悟无生,便登彼岸。一得永得,一悟永悟。更不复生,轮回永息,生死永断,作一个物外闲人。任性逍遥,寂然快乐。密之一字,喻于虚空能包万法。太虚之中,森罗万象,情与无情,总在太虚之内,万法是心之异名,分为八万四千,广则无穷无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一个字,人人尽有,不能自见,说亦不信。唤作一字法门。众生不信是心是佛,佛有多种方便,指众生见自本性。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须是亲见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须是亲见般若。道无时不在,见色便见心。众生只见色不见心,若能穷究,步步行行,念兹在兹,拶着合着,忽然亲见,名曰见性。此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虽是左顾右盼回头转脑,处处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若能作是会,方得契如如。此性无形无相,于不见之上亲见。与亲见之下不见。离种种相,见自本性。是名[玄+少]道。
[净慧和尚]
波罗蜜多可以翻译成彼岸到或到彼岸,也可以翻成一切圆满成就。到彼岸的意思就是所作已办,大事了毕,一切需要证得的都证得了,需要断除、排除的都排除了,那就是圆满。所以,“波罗蜜多”就是圆满成就到彼岸的意思。
 
心经
[大颠禅师]
经是众生修行之径路。此经人人本有,亙古亙今,只为众生不悟,所以信之不及。若信于此,举心动念,有一真人,常在赤肉团上出出入入这里,亲见此菩萨优游自在行修行也。欲行千里,一步为初,看这一步,从何而超?若知超处,便知生死之根源。深者彻骨处也。五蕴颠彻,丝毫不挂如父母未生相似。
[净慧和尚]
“心”是中心、核心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本经是以运用三种般若,到达彼岸,圆满成就为中心的一本经典。或者说,这一本二百六十个字的经典,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纲领和中心。这就是“心”字的本意。
也可以将此心当作我们的当下一念,或者当作我们所要追求,所要发掘,所要发现的那个真心、佛性。
 “经”有普遍、恒常的意思,也有贯穿的意思。因为佛所讲的经,一句一偈都是亘古今而不易的真理,所以是不变,是常。过去诸佛如是说,现在诸佛如是说,未来诸佛亦如是说。经者,径也,将佛所讲的话,那些很分散的内容,用一根线把它贯穿起来,连缀起来,成为一个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内容,所以经又有贯穿的意思。

 
 
 
前五篇文章

心经白话解 经文正解(一)(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

太虚法师:谈梦

太虚法师: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的阿弥陀佛

心经白话解 经文正解(二)(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

惟贤长老与许嘉璐先生畅谈唯识学的重要性

 

后五篇文章

寂静法师:如何趋吉避凶

寂静法师:心想事成的原理

寂静法师:顺利人生四大法宝

寂静法师:让孩子成长与成才的秘密

达摩大师:血脉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