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明贤法师:佛宝论 5、佛在僧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明贤法师:佛宝论 5、佛在僧中

 

  很多时候,原始佛教的佛陀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平易近人而又高明睿智的教育家。他行走于大众中,是那么贴近大家的生活,贴近众人的心思。他既是四众弟子的引领者,又是僧伽中的普通一员,与僧众共同生活,绝非高高在上的教主。这一平实的精神始终都在佛教中得到延续,直到今天,如果说佛教有“领袖”,那么他的基本职能范畴,仍然是确立在对于大众的领修、领学上,这是多么具有人文色彩的特质!     释尊从鹿野苑开始组建僧团,为僧众说法,带领僧众修行。以“法”为核心引领大众的修行模式,是自觉、宽容、平等和具有实践性的。     “佛在僧中”也是“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展现。佛陀通过日常生活中鲜活的言传身教,将他的圆满功德与教法传授于弟子。如同孔子带着众多学生周游列国,这种形式使弟子在各自的生活中学习佛法,探讨修行,而不是简单的授受关系。     在原始佛教的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释尊在僧团中与大众共同生活的小事。弘一大师在《常随佛学》一文中便列举了七件这样的事例,鼓励学人远离骄慢,勉力随学。     当年的释尊,是和大众一起劳作生活的。有一次,释尊到逝多林讲法,当时的地面不是很干净。释尊看见了,便拿起扫帚打扫起来。舍利子、目犍连等诸大弟子看到后,也马上加入了打扫的行列。上下一心,讲法场里里外外很快便焕然一新。于是释尊藉此因缘,向大众讲说了扫地的五种殊胜利益:扫干净地面可使自心清净;他人见到后内心也能得到清净;诸天的天人们看到人和地面都清净无尘,心生欢喜;调伏自心,种下“端正”的福业,在未来世获得端正的相貌与德业;增长功德,来世可以生在天道。     释尊还亲自照料过醉酒的弟子。当时有一位出家人叫做娑伽陀,他曾经帮助别人将毒龙降服,而放在自己的钵中,可见本领之大。后来有一次为人讲法,施主供养了酒(当时佛还没有制定酒戒),娑伽陀喝了,结果在回来的路上便醉倒,吐了一地。释尊看到了这个场面,便和阿难尊者一起把娑伽陀抬到井边。释尊从井里打水,阿难尊者为娑伽陀清洗。后来,释尊以此因缘宣说了饮酒的诸多过失,并制定了酒戒。     对于患病比丘,释尊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四分律》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在舍卫国期间,有一回释尊巡视各比丘的寮房,见到一位比丘卧病在床,大小便失禁,无人照料。释尊马上进去扶起他,细心地为他擦拭身体,清洗僧袍,晾晒衣服。接着又用泥浆重新涂刷了房间,更换掉已经破烂的草垫,还在新草上铺上了衣服。将生病的比丘重新安置在舒适的草垫上躺好之后,又为他轻轻地盖了一件衣服。     《增一阿含经》里也记载过类似的事迹:阿那律尊者因为极度精进修行,长期不睡觉而损伤了眼睛。一次,尊者想要缝衣服,但是始终穿不上针。他心中感叹:世间得道的阿罗汉啊,要是帮我穿针就好了。就在这时,释尊来到他面前,对他说:“把针拿来,我为你穿。”     释尊非常谦逊,曾主动让大众检举自己是否犯有过失。印度夏季的雨期很长,一般有三月之久,这期间僧众们会聚居一处,致力修行,称为“安居”。在安居的最后一天,大众便会根据安居期间的情况,相互检查是否如法,反省忏悔,这就是“自恣”。在僧团自恣时,释尊也向大众询问自己是否犯有身、口、意的过失。     释尊在阿罗毗国弘法时,看到寺院的门楣损坏,还曾亲自修葺。     释尊及僧团常常受到大众的布施,每到这时,释尊就会说“我在僧中”、“我在僧数”。据《五分律》记载,当年频婆娑罗王用竹林精舍供奉释尊的时候,释尊便说:“可以施僧,其福益多”,“但以施僧,我在僧中”。《大毗婆沙论》中“若施僧,僧众与佛,俱应纳受”的说法,也有“僧中有佛”的含义。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从中可以看到,释尊当时虽然被世人尊称为“大觉”,但却是十分谦逊的;另一方面,也可见释尊在世时便已十分重视“僧宝”。     释尊组建僧团,以僧众作为未来弘传佛法的专门力量,因此要让大家认识到僧团在教法中的重要性。他把自己放到和僧众一样的位置,对大众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导,僧俗二众由此接受了“僧团为大福田”,“僧中有佛”的观点,这对佛涅槃后佛法住世起到了直接的积极作用,足见释尊当初的远见。“佛在僧中”还确立了领修的僧的地位和作用,他要督策僧团寺务、法务,是僧团的精神中心,也是佛教的能量核心。僧团是佛教教团与四众弟子修学的现实榜样,由此四众弟子依僧断僧行,依法、依律、依规制,和乐、精进、清净。     释尊在僧团中受人尊崇,同时又平等近人,他是在人间成就的正觉者,是僧众的领修与领学者;他是佛教的第一位出家人,与僧众同住同行,着三衣,托钵乞食,结夏安居,布萨羯磨;他在僧团中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正法,度化群生,既是大众的师长,又是大众的道友,威仪具足而又慈悲广布。     佛陀这种“我不领众,我在僧中”的坚持,“在人性中”、“度脱人性”,是当前佛弟子们期待已久的心声。     这样一位引领者及共修者,用他的行仪影响了后世一代代的佛弟子。直到今天,我们还经常会被一些慈悲庄严而又平凡质朴的前贤大德所感动、震撼,在他们的言行中,闪耀着的正是释尊的遗范。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明贤法师:佛宝论 6、自为作依怙

道证法师:画佛因缘 十“把心量拓展到无尽时空”(组图)

明贤法师:佛宝论 7、一世界无二能仁

明贤法师:佛宝论 8、诸佛平等

明贤法师:佛宝论 9、佛与阿罗汉不同

 

后五篇文章

明贤法师:佛宝论 4、佛在人间

道证法师:画佛因缘 九“滴入大海成大海”

道证法师:画佛因缘 八“许许多多的菩萨”

道证法师:画佛因缘 七 “身意柔软”

明贤法师:佛宝论 3、原始佛教所认知的佛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