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中观”互发互尽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观”互发互尽
  (作者 理净)
  这是讲“中观”互相成就,互相于缘,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四种关系:即中观互发、中观互尽、缘观互发、缘观互尽。所言中观互发者,即是“中发观,观发中”,“中”谓中正之理,“观”是观心之智慧,“发”是发生或发现之义。中观互发即是说: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引发正确的知见(观点),有正确的观点和见解才能体会或发现正确的理论。先说中发观者,是观一切法不生不灭,而见中道实相,见中道即生般若正观。比如《涅槃经》云:“十二因缘,不生不灭,能生观智,比如胡瓜,能发热病也。”因为诸法实相本来不生灭,凡夫颠倒分别,没有正观见解,故只见到诸法生灭断常之相,但圣人以正观智慧观诸法,本来如此,不生不灭。凡夫若能观十二因缘不生不灭,便能发生观智,如胡瓜能生热病。观发中者,是说众生本来认为因缘是生灭是生死断常,而不知是诸法实相。若能以正观智慧去观察,分析认识,检查生灭法实体不可得。也就无生灭法可生可灭,本来毕竟空寂,即是悟入诸法不生不灭的实相。这种由正观而发的中道即是“观发中”。
  所言缘观互尽者,即是“缘尽于观,观尽于缘”。“缘”即是智所对之境,是指邪见。“观”是观智,指正观。前面是正理对正观,故言互发,今谓邪缘对正观,故名互尽。“尽”是灭尽义,即是说以正确的观智,去观察错误的见解。就是悟道而将邪见以正观灭除,邪见既然已尽消灭除尽,那正观也没有再保留的意义。因此正观亦尽,名为“内外并冥,缘观俱寂”。“缘尽于观”者是说外道二乘及有所得大乘之人的偏邪之缘,本不真实,菩萨若以正智观照,则皆不成立,一切邪见要消灭于正观之内,名缘尽于观。观尽于缘者,本对于邪缘,而说正观,邪缘既尽,正观自息,名观尽于缘。因此说缘尽于观,则成非缘,观尽于缘,则成非观,今非缘非观,不知用什么说最好,所以就暂时勉强叫“正观”。
  所言中观互尽者,前面讲中观互发,而今言中观互尽。中观也叫境智,“中”是中道实相作为观的境,“观”指能观之心,是能观之智,所以中观也是境智。今言中观互尽也就是境智互尽,即境不能自己称为境,因对智而言才名境;观的智也不能自己称为智,因智能照境才说为智。此境智都是相待而言,既然境不自境,因智为境,则非境;智不自智,因境名智,则非智。这样非境非智,即是缘起之性空。所以境智俱尽,即是“中尽于观,观尽于中”。
  所言缘观互发者,前面讲缘观互尽,而今言缘观互发,是表示教理圆融,两相对照,互相显发。因为由彼邪缘,才显得中道是正观,此即是缘发于观。由中道正观,才能说明彼之见解是邪缘,即是观发于缘。前面的“中发观”是发现、发生之义,今“缘发于观”是显发之义,二者略有不同之处。

 
 
 
前五篇文章

吃素确实可以拯救世界

从《禅净四料简》说起

佛教“经济伦理观”略述

怀素禅师——狂僧、狂草

中观佛教和量子力学:对话的开始

 

后五篇文章

京都学派久松真一的禅观:理解与评论(下)

京都学派久松真一的禅观:理解与评论(上)

近现代唯识宗代表 — 欧阳竟无

近年敦煌本《六祖坛经》整理工作评介

王恩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