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谈菩提四心——讲于临济寺传授千佛三坛大戒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谈菩提四心——讲于临济寺传授千佛三坛大戒会
  真华
  各位出家男女新戒:
  临济寺这次为了庆祝白圣长老八十华诞,传授三坛大戒,看到这么多的人不远千里而来求受,真是希有难得,可喜可贺—
  受戒是出家人重要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在五十三天肘戒期中,如能够认真的修学,对于你们的一生有着很大肘助益。我想你们大家既然发心来此受戒,最初的一念不外是希求上品净戒,将来如法受持,好好的做一个出家入。记得明朝莲池大师在“沙弥律仪要略”中说:“发好心出家者,切意遵行,惧勿违犯”。“切意遵行”什么呢?切意遵行佛制时戒律;“慎勿违犯”什么呢?惧勿违犯佛教的仪规。什么叫做“发好心”呢?发好心即是发向上、向善、向光明、向解脱肘心,也即是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但是我觉得你们初入戒堂,求受三坛大戒,必须先发四种心,然后才谈肘到向上、向善、向光明、向解脱、向菩提大道迈进。那四种心呢?
  一、发设重心:什么是“殷重心”?殷重心即是殷切慎重诚敬之心。在戒期中从开堂到圆满,时时处处,出入往还往,都应如面佛天,如临师保,丝毫不可随便、轻忽。印光大师曾说:“欲得佛法利益,须于诚敬中求”。又说:“有一分诚敬心,则消一分业障,增一分福慧;有十分诚敬心,则消十分业障,增十分福慧”。诸位不要以为自己年龄都二、三十岁,或四、五十岁、甚至六、七十岁了,也受过相当肘教育,对于世间事经验也很丰富,其实以做一个真正阳比丘、比丘尼或沙弥、沙弥尼来说,你们恰如一个初学步的孩子,一切肘一切,诸如行住坐卧肘威仪,吃饭睡觉肘规矩,样样都须要引礼师和引赞师从头教起,然后才堪能自修自学,昂然自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人天师范,如来嫡子。因此,引礼、引赞就是你们行住坐卧的样子,你们应模仿他们,他们步你们亦步,他们趋你们亦趋,等到模仿的像样子了,于不知不觉中你们也就成了别入的样子,而别人再成为别人的样子,一直的传下去,这即是所谓“灵山芳规”、“典型在宿昔”。我常说世间任何东西都先要有个样子,啡人去模仿,然后才能像个样子·出家人当然也不例外,要先模仿才能像个出家人的样子。只可惜现在出家入肘样子渐渐少了,所以很多人批评出家人不像个样子—这实在也难怪,做鞋子街须有个鞋样子,穿起来才能合脚,没有样子的鞋子你怎可批评它不像样子呢?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不也是这个意思导·所幸现在你们都有了好样子,为了你们自己,为了你们后代,都应发殷重心,虚怀若谷肘学习,万万不可骄慢自大,目中无!
  二、发惭愧心:惭、愧在五十一个心所法中是两个善的心所,无惭无愧则是恶的心所。诸位既发好心出家,当然与惭愧等善心所相应。不过,没有了解佛法,不懂因果的人,对于善恶二字是分别不清的。现在诸位既然发心出家又来受戒,可知大家对于佛法大意;,因果道理已有初步的了解,不然绝不甘心来寺庙里寂寂寞寞、清清苦苦,吃了一辈子的青菜豆腐老米饭。不过应知“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相将所能为”。出家捺得寂寞,受得清苦,只是藉此生活方式,磨练你肘意志,待至意志坚强了,还有更大的事业等着你们去担当哩。这么以来就应该发大惭愧,立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决心,痛改前非,重新作入,把在俗时的一切习气毛病,一切感情包袱,一切人是我非,一切功利观念,一一子以断除,然后勇猛精进,随分随力,信其当信,解其当解,行其当行,证其当证。于此各种修学过程中,不可半途而废,不可得少为足,不可自诏高明,不可见异思迁,要有始有终,要有为有守,要放宽心胸,要闻过则喜。在这种情形下,如仍有入对你不满,多方毁谤,即应发惭愧,自我检点。诸位应知佛陀制戒的目的有二:“近在摄僧,如说:“摄僧、极摄僧,令僧安乐;折服无羞人,有惭愧者得安乐住持……。”二、远在住道,如说:“自今以后,我诸弟子,辗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住而不灭也”。可是,什么原因现在的出家众多于如来遗教,闻若未闻,知而故犯呢?三舀以蔽之“不知惭愧”!不知惭愧,即是麻木不仁,没有担当,没有荣誉心。所以佛在遗教经上说:“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相反的“有惭愧者,则善法得生”。因此我常说“惭愧是向上肘妙法”。因此,希望诸位常发惭愧心,努力向上。
  三、忏悔心:华严经云:“由贪嗔痴,发身口意,造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诸位应该知道,我们这个生死之身肘臭皮囊,像一只装满了毒药的瓶子,如想改装恰似蜜糖样的戒定慧,非先把贪嗔痴三毒洗涤干净不可,否则,戒定慧如与贪嗔痴混合一处,也于入于已有害无益。那末,吾人往昔既由贪嗔痴造下了杀道摇种种的恶业怎么办呢?行忏悔呀。戒经有云:“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俗语也说:“入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蔫”!知过能改,就是忏悔的心行。人只要有惭愧心和忏悔行,即是希圣希贤,成佛作祖的证券·诸位如希望授受如仪,戒得清净;如来慧命,久住人间,就必须相互鼓励,发惭愧心,修忏侮行。因为“惭愧不仅是向上肘妙法,忏悔更是自新自强肘捷径啊!”
  四、发上品心:什么叫“发上品心”?发上品心,即是说:“心有三品,中、下二心,劣弱非胜,但能自度,不能度入。”而上品心则能自他兼度。所以在正授比丘、比丘尼戒时,得戒和尚要戒子立三种誓愿,即是:“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乓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气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发了这一二种誓愿,心地上便播下了“三聚净戒”肘种子,待以时日,便会开菩提花,成菩提果。因为断一切恶,无恶不断,即是摄律仪戒;修一切善,无善不修,即是摄善法戒;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即是饶益有情戒的原故。
  现在时间已到,讲到这里为止。希望各位在戒期中,能够时刻不忘发以上所讲的四种心,并去身体力行,保证你们将来个个都成法门龙象,人人都作入天导师,佛教不但因你们而增光彩,众生因你们而得解脱,珍重!珍重!切记—切记!
  摘自《中国佛教》第28卷第9期

 
 
 
前五篇文章

谈三无漏学中的戒无漏学

谈上座部与大众部

谈十二因缘

谈谈有关初期禅宗思想的几个问题

谈修禅应先断欲

 

后五篇文章

谈摩诃迦叶与阿难尊者的因缘关系

谈六身修习

谈佛陀与摩诃迦叶的法谊

清初高僧丈雪禅师事略

清初高僧圣可禅师事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