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人通过修行,可以在死后转生到净土:佛所居住的地方。佛有无数,因此净土也有无数。其中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称为“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也称“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信仰的主要对象,传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故又名为“接引佛”。“阿弥陀佛”意译为“无量寿佛”等。按照《无量寿经》的说法,过去久远之时,有“自在王佛”出现于世。当时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心怀喜悦,遂捐弃王位,出家为沙门,名为“法藏”。他于“自在王佛”面前发下48种大愿,其第18愿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意谓要发誓求救一切众生到时自己的净乐国土之中。法藏发完四十八愿,世界震动,天雨妙花。有声音于空中赞扬,说他必能获得正觉,觉悟成佛。自此以后,法藏精勤修行,过了无数劫的时间,终于获得了觉悟,被称为“无量寿佛”。他所取的世界,处在西方,名为“安乐”。所以一般称为“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佛教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由来。
  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与宣扬,主要见于弥陀一类的经典,如《大阿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根据《无量寿经》的说法,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庄严,其地面,完全是由金、银、琉璃、珊瑚、琥珀、车磲(一种海生物的壳,可作装饰品)、玛瑙七种宝物铺成,色彩缤纷,富丽堂皇。这里没有四季的交替,永远温度宜人;没有高山低谷,到处都是七宝严饰的树林,树间有妙声自然的众鸟。所有树木,花繁叶茂,光彩夺目,清风徐来,发出悦耳的声音。诸佛所住的讲堂、精舍,也都由七宝筑成。宫殿楼阁,金碧煇煌。楼阁四周,环绕着八功德水池,水中挺立着七宝莲花。池中之水,能随人意或深或浅,或冷或热。来到这里的众生,如果感到饥饿,就会有盛满美味佳肴的七宝之钵自然现前,供之任意取食,其味香美无比。众生所穿之衣服装饰,也都是应念而至,随意而取。故此,居住在这里的众生都无烦恼,唯有快乐,他们相貘超凡,容色微妙,具有超凡的智慧。虽有身体之形,却虚无骨肉。他们互敬互爱,如同兄弟。这里没有妇女,因为众生不能以女身得解脱,所以生到这里的人全为男身,而修行佛教的妇女。只要转生至此极乐世界,就可立即转为男身。由于摆脱了世俗烦恼,住在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任何痛苦忧虑,贪嗔YIN痴。佛教所说的人生之苦,在这里俱不可见。而且,转生到这里的人,寿命无限,愿意活多久就可活多久,并都能最终达到觉悟解脱的境界。
  《阿弥陀经》认为,转生至“极乐世界”的方法极为简单,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死后即可往生该处,如根据《无量寿经》,则可通过三种方式转生到极乐世界。第一种是出家作沙门,一心专念无量寿佛,即口诵“阿弥陀佛”名号,修各种功德,表示“愿生彼国”,就可以转生净土。第二种不用出家作沙门,但专念无量寿佛,兴修功德,如建塔造像、施舍济生等,也可以往生净土。第三种既不作沙门,也不修功德,但只要专心一意念诵无量寿佛号,也可以在死后转生极乐世界。此外,按照净土的说法,念佛之人临死,当有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来接引,功德小的由童子前来,功德大的由菩萨甚至阿弥陀佛本人前来。总之,这是一种最为简易的修行方法,只要有坚定的信仰,热诚的愿望,就可往生极乐世界。不过,《无量寿经》又说,犯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坏僧团和合或烧经毁寺、诽谤佛法的五逆罪人,则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对西方极乐世界的追求与信仰,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广大下屋民众之中,传播与影响更是愈久弥深,终至形成了中国佛教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净土宗。在佛教史上,念佛之人受到接引而往生西方的故事可谓俯拾即是,琳琅满目,传遍民间。甚至智[岂/页]、慧成、法藏、灌顶、知礼等佛教史上著名的人物,虽不是净土宗的信仰者,却也被后人改造加工,成了西方世界、极乐天国的往生者。在此我们可以举出一个小小的故事,以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流行的程度以及流行的原因。
  隋时,潭州有一位姓黄的铁匠,一生辛苦。因艺业不凡,来找他打造物件的人很多,所以铺子里终日是丁当之声。而这位黄铁匠又是一位虔诚佛子,因为没有时间修行,他就一边打铁,一边口宣佛号,打铁声与佛号声交融在一起,终日不绝,令人感动。邻人书生为之作偈一首,说:“日夜丁丁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这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信仰,正是由于其方法简单易行,符合广大民众的修行需要,故得以在民间广泛传播。

 
 
 
前五篇文章

“引路菩萨”与“莲花手”——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

《药师经》和药师法门提要

慈湖禅院与磁湖

中观思想的实践(上)

中观思想的实践(下)

 

后五篇文章

什么是“禅悦为食”?

三论宗研究所挂牌成立座谈会上发言稿

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普贤上师言教简介

南传佛教史绪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