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1)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
  宏 传 序
  1页2行,【道宣】(人名)姓钱氏,唐丹徒人。十六落发,隋大业中,从智首法师受具戒,唐武德中,充西明寺上座。及玄奘三藏自西域还,奉敕从于译场,宣撰行事钞,戒疏,业疏,高僧传,广弘明集等二百卷。尝筑一坛,俄有长眉僧来谈道,乃宾头卢也。复三果之梵僧礼坛赞曰:佛灭后住像法世,兴发毗尼者,唯师一人。干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正古译之谬。又有大人授天竺祇园之古迹,宣抄记之,即祇园图经二卷是也。贞观中尝隐沁州云室山,睹人天童奉待左右。又于西明寺夜行道,感毗沙门天王子那吒太子来,授佛牙及宝掌,而保持供养。干封二年十月三日寂,寿七十二。咸通十年谥澄照,塔云净光。师久居洛南,故号南山律宗。见高僧传十四。道宣律师,为律宗祖师。师16岁诵法华,20天即彻悟。17岁出家,72岁圆寂。一生戒律精严,只穿布衣,日中一食,日夜常坐不卧,修般舟三昧,感天人供养。
  1页3行,降灵:指诸佛出世。靈,灵。
  本致:本源、目的。
  蕴结:含藏叫蕴 ,聚合叫结。
  大夏:似指古印度,处于亚热带,长夏无冬。
  4行,千令:千年。震旦:中国。
  5行,【竺法护】又称支法护。西晋译经僧。音译作昙摩罗刹、昙摩罗察。祖先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岁出家,师事竺高座,遂以竺为姓。性纯良而好学,每日诵经数万言,并博览六经,涉猎百家。其时,关内京邑虽礼拜寺庙、图像,然诸大乘经典未备,师乃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国语文。据法华传记卷一载,师于武帝泰始元年(265)携带大批胡本经典至东土,居于长安、洛阳,专事译经,有聂承远、仁法乘、陈士伦等人参与笔受、校对等工作。武帝(265~291 在位)末年,在长安青门外营建寺院,精勤行道,广布德化二十余年。后示寂于愍帝建兴年间(313~316)。或谓师于惠帝(291~305 在位)西奔之顷病逝,世寿七十八。时人称之为月支菩萨、敦煌菩萨、敦煌开士、本斋菩萨。
  6行,龟兹:qiu ci音丘词。古代国名,在西域。龜,龟。
  【鸠摩罗什】(人名)具名鸠摩罗什婆、鸠摩罗时婆、鸠摩罗耆婆。译曰童寿。罗什父,天竺人,出家至龟玆国,婚于国王之妹,生什。顷之,其母出家,得道果。什年七岁,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总贯群籍,最善于大乘。时在龟玆,秦主苻坚建元十九年使吕光伐龟玆。获什而还。至凉州,闻苻坚败,因自立。其后,后秦姚兴伐凉降之。什始入长安。兴以国师之礼礼之。仍使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宣译凡三百八十余卷,秦弘始十一年寂于长安。时晋熙宁五年也。临终曰:吾所传无谬。则梵身之后,舌不焦烂。在逍遥园依外国之法,火化之。薪灭形碎,唯舌不灰,见出三藏记十四,梁高僧传二。
  8行,【阇那崛多】(523~600)梵名Jn~a^nagupta 。意译德志、至德、佛德、志德。陈隋时代僧。北印度犍陀罗国人。自幼即入大林寺出家,师事阇那耶舍、阇若那跋达啰。后巡礼圣迹,至诸方弘法,曾至迦臂施国、厌怛国、于阗、吐谷浑等地。北周明帝武成年间(559~560),偕师耶舍、跋达啰及同参耶舍崛多等来至长安,住于草堂寺。未久,入四天王寺从事译经工作,译出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金仙问经等。后任益州僧主,止于龙渊寺。北周武帝灭法时,逼令僧众受爵返俗,师以不屈而遭流放。乃经甘州入突厥,未久,耶舍与跋达啰相继入寂。师与北齐僧惠琳、宝暹等相遇,共居于突厥译经,并习禅定。隋兴,文帝遣使请还,敕主译事,法席移至大兴善寺。共译出佛本行集经、大法炬陀罗尼经、添品妙法莲华经、起世经等,计三十七部,一七六卷,及梵文古书世典等二百余卷。后因事摈流东越,边陲士人多为所化。开皇二十年示寂,世寿七十八。阇那she nuo音舌挪。笈多,梵名Gupta,又作崛多。
  沓:ta音踏,重叠。陈:陈列。
  2页1行,歷,历。嶽,岳:高山。
  2行,適,适:往,到。導,导。苑:yuan音院,养禽兽、植林木的花园。
  3行,金河顾命:似指我佛入灭时,在恒河边、娑罗双树间,对诸大弟子的最后嘱累。顾命:孔传云,临终之命曰顾命。孔颖达疏云,顾是将去之意,此言临终之命曰顾命,言临将死去回顾而为语也。后因以顾命谓临终遗命,多用以称帝王遗诏。
  3行,殊:区别。科:类别。【半满二教】又作半满教、半满二字教。即半字教与满字教之并称。半字,原指梵语之生字根本,即字母;满字,则指集合字母所构成之文字。印度古代之毗伽罗论(梵Vya^karan!a )为一本著名之文法书,于五章中之第一悉昙章系明举生字之‘半字教’;若以全部五章而授之,则属‘满字教’。于佛教中,乃转用其意,以半字教引申为小乘声闻之九部经,而以满字教引申为大乘方等之经典。此种半满二教之分法,约同于大小二乘之分类。半字教乃根据北本涅槃经卷五与卷八之譬语而来,涅槃经载,如教育子弟,先教半字,后教满字毗伽罗论;故佛陀说法先说小乘九部经,后说大乘方等经典。
  被pī 1.后作"披"。搭衣于肩背。 2.后作"披"。穿着。3.后作"披"。比喻精神上的担负。4.后作"披"。靠近;依傍。5.后作"披"。见"被被"。6.后作"披"。见"被堤"。7.后作"披"。劈开;打开。8.后作"披"。量词。表示护身物之计量。
  【乘时】当指三乘五时。智顗所主张之天台宗,将佛教诸经典之内容加以分类、解释。从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从教导众生之形式方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类(化仪四教);又依适应众生根机而教导之教理内容,分为藏、通、别、圆等四种类(化法四教)。以上总称为五时八教。(一)五时,智者大师将佛陀所说之一代圣教,分判为五时。
  (1)第一华严时,指佛陀成道最初之三七日间说华严经之时期,如日照高山之时。当时说教之内容是正说圆教,兼说别教,而说法之对象是别教之大菩萨众与圆教中之优秀份子。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言,因是佛陀自内证之佛慧,拟试验是否适合众生根机,故称拟宜时;从教之顺序来说,相当于初从牛身挤出之乳味。华严经有前分与后分之区别,前分是三七日时之说法,不含声闻在内;后分如入法界品,则有舍利弗等大声闻在内。但此时之说法程度太高,声闻皆如聋如哑,未能收到化益之效果。
  (2)第二鹿苑时,是指佛陀说华严经后之十二年间,于十六大国说小乘四阿含经之时期,如日照幽谷之时。因佛陀最初说法之场所在鹿野苑,故此时期称作鹿苑时;又取所说经之名,故亦称阿含时。此期所说之教法程度较低,仅为小乘法(即三藏教)。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而言,因是以根机较浅者为对象而诱导之,故称诱引时;在教之顺序上,此期譬喻为酪味。
  (3)第三方等时,指鹿苑时之后八年间说维摩、思益、胜鬘等大乘经典之时期,如日照平地之时(食时)。此时之教法并说藏、通、别、圆四教,打破视第二时得小乘之浅证为与佛之深证同一之偏见。其中所说斥小叹大(斥责小乘而赞叹大乘)、弹偏褒圆(弹诃偏教而褒扬圆教)之意义,乃欲启发小乘人生起耻小慕大(耻小乘,尊大乘)之心。若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而言,此期称弹诃(诃责小乘)时;在教之顺序上,则喻为生酥味。又‘方等’为大乘经之通称,此时为初说大乘经之时期,故亦称方等时。
  (4)第四般若时,指方等时之后二十二年间,说诸般若经之时期,故依经名而立名,如日照禺中之时(巳时)。此时所说教法,在内容上为通、别、圆三教。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言,此时为淘汰大小乘分别之偏执,说诸法皆空,融合大小乘于一味,故称为淘汰时;在教之顺序上,喻为熟酥味。此一时期乃佛陀为须菩提等说般若,令其仰慕大乘,且由二乘更进展至大乘中之空,故称为般若转教;以此能消除法上之区别,故亦称法开会。其中,除阐示通教的消极之空(即共般若,为三乘共学之般若)外,亦说明别圆二教积极的不空中道之理(即不共般若,为菩萨所学之般若)。
  (5)第五法华涅槃时,指为使受教者之能力进至最高境界,证入佛知见之时期,约于佛陀在最后八年间说法华经与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说涅槃经之时期,如日轮当午之时。此时所说之教法纯系圆满之圆教,即会通前四时之浅方便教,并彰显真实之开显圆。从佛陀教化之意义上言,此不止于理论上之法开会,乃是实际令一切皆证入之人开会;在教之顺序上,喻为醍醐味。法华经与涅槃经之关系在于显扬毕竟一(佛)乘;法华经属于前番五味中之后教后味,系将华严时以后至法华经间之二乘加以开会,令成就‘入佛知见’为大目的(大收教);涅槃经则对法华经所遗漏之有能力者,追说追泯藏、通、别、圆四教,并说佛性常住、扶律谈常,教化使令成佛,故为后番五味中之后教后味,亦称后教涅槃经(捃拾教)。
  4行,覈:he音河,核实。儔,俦:chou音仇,伴侣。
  5行,崇:chong音虫,尊重。
  6行,朽:xiu音休三声,腐烂。
  7行,墜,坠:zhuo缀,掉,落。繫,系:xi音细,挂、悬;ji音计,打结,系上。
  鑿,凿:zao音早二声,挖通。顯,显。
  8行,義,义。宛然:真切貌,清晰貌。遠,远。大哀:大悲。曠,旷kuang音矿,广大。滞:zhi音至,积留。溺ni,没入水中,沉湎、无节制。
  9行,【一极】(术语)一实至极之道。至理不二故曰一。无量义经序曰:‘一极正觉,任机而通。’三论玄义曰:‘法华会三乘,同归一极。’止观义例上曰:‘若异若同,同入一极。’
  载:年。總,总。
  3页1行,机教:众生根机与诸佛教理。籍:ji音及,书册。
  2行,塵,尘。績,绩:ji音机,承继,成就,功业。绩,功也,业也,事也,成也。輒,辄:zhe哲,总、就、都。
  3行,總,综:zong音宗,总合。庶shu音树,副词,表示期望。會,会:指如来法会。
  四德:常乐我净为如来四德。
  4行:趨,趋qu音区,向往。樂,乐le音勒,快乐。猷you音由,道,法则 。貽,贻yi音遗,赠给,遗留。云尔:如此这样。
  卷 一
  1页1行,冠:guan音贯,加在前面。
  科:当指科目,就是分类的意思。
  3行,藕益:莲宗第九代祖师 ,法号上智下旭。大师是吴县人,24岁出家,26岁受菩萨戒,57岁坐逝,三年后荼毗时,长发过耳,面貌如生,端然趺坐,牙齿无损。大师一生通读大藏经,著述弘多,法化宏大。选定净土十要一书,泽被无边 苍生。净土十要,要要是宝山,篇篇是宝窟,字字是宝珠,行人读持自知。蕅,藕。
  叙品第一
  5行,如是我闻:这四字是阿难尊者说的,意思是我闻佛这样说。如是二字,含义深刻:如来所说,言无错谬,叫如是;如众生意随机施教,叫如是;如来说法,说渐如渐,说顿如顿,说相如相,说空如空,说小如小,说大如大,说凡如凡,说圣如圣,说因如因,说果如果,说苦如苦,说乐如乐,说远如远,说近如近,说同如同,说异如异,说净如净,说秽如秽,说一切诸法千差万别,如来观知历历了然,故叫如是。
  王舍城:梵名伽耶城,义为山城。城在五山环绕之中,灵鹫山为第一。城属中印度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从旧都上茅城迁都于此。
  耆阇崛:qi dujue音齐都决。就是灵鹫山,简称灵山。山中多有灵仙居住,故名为灵,也有鹫鸟居止,故名为鹫。因山顶似鹫头,故又名鹫头山。此山殊胜有五:①近城而难上,所以乞食不疲,杂人不来;②圣人喜居;③为三世诸佛住处;④清净;⑤十方大菩萨常来此见佛。闍,阇。與,与。
  比丘:梵语,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统称,义为乞士,破恶,怖魔。
  1页6行:衆,众。萬,万。
  阿罗汉:是声闻的果位,有四种:初果罗汉叫须陀洹,译为入流,指入圣人流,也就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 ;二果罗汉叫斯陀含,译为一来。修成此果,死后升天,再死后到人间一次,便不再生于欲界;三果罗汉叫阿那含,译为无还。修成此果,不再来欲界受生死;四果罗汉叫阿罗汉,译为无生、杀贼、应供。修成此果,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初二三四禅不等于初二三四果。
  羅漢,罗汉。漏:烦恼的别名。已:yi音以。盡,尽。逮:dai音代,达到。
  1页7行,己:ji音几。诸:众位,之于。
  有结:有指三有,即三界;结指结使,即烦恼、迷惑。
  自在:进退无碍的意思,即此心完全脱离了烦恼的系缚而通达无碍。
  阿若憍陈如:读阿惹交陈如。了本际尊者,佛弟子中最先受化悟道成阿罗汉。若re音惹。憍,骄jiao音交。
  摩诃迦叶:饮光尊者,头陀第一。佛涅槃后代佛领导僧团,传佛心印,为初祖。摩诃:又译摩醯,大。诃he音喝。迦jia音加。葉:she音设,不念夜。
  优楼频螺迦叶:迦叶是姓,译为龟氏,优楼频螺是名,译为木瓜林。三迦叶是亲兄弟,长兄作缾沙王国师,有五百弟子,二弟各有250弟子,共修兄法。此一千人同时皈佛。優樓,优楼。频螺pin luo音贫罗。
  伽耶迦叶:伽耶是城名,即王舍城,译为山城。伽耶qie ye音茄爷。
  那提迦叶:那提译为江河。那nuo音糯。
  舍利弗:这是从母得名,母亲眼如舍利鸟,身体端正,弗是子的意思,合称身子。身子尊者,智慧第一。
  1页9行:大目犍连:犍jian音肩或qian音前。译为大采菽氏。目连尊者,神通第一。
  摩诃迦旃延:文饰尊者,论议第一。旃:zhan音沾。
  阿(少+兔nou)楼驮:又名那那律。无贫尊者,佛堂弟。天眼第一。
  劫宾那: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劫jie音结。賓,宾。
  憍梵波提:牛呞尊者,天供养第一。
  2页1行,离婆多: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離,离。
  毕陵伽婆蹉:树下苦坐,不避风雨,婆蹉比丘最为第一。毕陵是余习的意思。畢,简写毕。蹉cuo音搓 。
  薄拘罗:善容尊者,寿命第一。
  摩诃拘絺罗: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是舍利弗之舅。絺chi音痴。
  难陀:放牛尊者。難,难。
  孙陀罗难陀:喜尊者,是佛亲弟,仪容第一。孙陀罗是妻名。
  2页2行: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义为满愿,弥多罗是母名,义为慈,尼是女的意思,全译满慈子。满慈尊者,说法第一。弥:mi音迷。
  须菩提:空生尊者,解空第一。
  阿难:全名阿难陀,欢喜尊者,佛堂弟,又为佛侍者,多闻第一,继迦叶尊者之后为佛门二祖。
  罗睺罗:覆障尊者,佛亲子,密行第一。睺hou音侯。
  3行,知識,知识:就众生说,知道、认识叫知识;就罗汉说,知机识时叫知识。
  学无学:四果罗汉称为无学,初二三果尚称有学。學,学。
  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尊者,又名憍昙弥,是众主的意思,是佛姨母,哺育佛长大成人。闍,阇she音舌。
  4行,比丘尼:比丘见前释,尼是女的意思。
  5行,摩诃萨:摩诃菩提萨埵的简称,摩诃为大,菩提叫觉,萨埵叫有情,简称大菩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义为无上正等正觉。阿是无,耨多罗是上,三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觉。耨nou。藐miao音妙。
  6行,【陀罗尼】梵语dha^ran!i^ 之音译。又作陀怜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有关菩萨所得之陀罗尼,诸经论所说颇多。及至后世,因陀罗尼之形式,类同诵咒,因此后人将其与咒混同,遂统称咒为陀罗尼。然一般仍以字句长短加以区分,长句者为陀罗尼,短句者为真言,一字二字者为种子。陀罗尼分为四类:(一)法陀罗尼,能记忆经句不忘。(二)义陀罗尼,能理解经义不忘。(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力起咒术,能消除众生之灾厄。(四)忍陀罗尼,通达诸法离言之实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
  樂,乐:yao音要。
  8行,【德本】(术语)犹言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诸善万行之功德,为佛果菩提之本者。法华经序品曰:‘于诸佛所植众德本。’无量寿经上曰:‘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囗@又]德中之根本也,依是义而弥陀之名号名为德本。无量寿经上曰:‘系念我国植诸德本。’教行信证六本曰:‘德本者如来德号,此德号者一声称念,至德成满,众祸皆转,十方三世德号之本,故曰德本也。’
  為,为。稱嘆,称叹。
  9行,達,达。聞,闻。
  3页1行,文殊师利:译为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萨是三世佛母,过去无量诸佛如然灯古佛等,皆是文殊弟子。文殊早已成佛,过去佛龙种上尊王如来,现在北方欢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未来佛普见如来,皆是文殊之所成就。
  得大势:又名大势至、无边光。思益经云,我投足之处,震动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至。观经云,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诸佛净妙光明,故号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为大势至。勢,势。
  2行,常精进:大宝积经云,此菩萨为一众生,经无量劫,随逐不捨,犹不受化,而无一念弃捨,身心俱进,因此名为常精进。進,进。
  不休息:思益经云,恒河沙劫为一日夜,这样30日为一月,12月为一年。经过这样百千万亿劫得值一佛,就这样值遇恒河沙佛,行诸梵行,修习功德,然后受记,心不休息,因此名为不休息。
  【宝掌菩萨】法华经之同闻众也。智度论四十五曰:‘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掌者,掌出众宝,惠施无竭也。’[囗@又]胎藏界地藏院上第六位之尊。密号曰满足金刚。
  药王:悲华经云,愿贤劫一千四佛初成道,我皆供养,诸佛入灭,我皆起塔,劫尽苦恼,我皆救护,刀兵疾疫,作大医王,然后作佛。宝藏佛言,今字汝为火净药王,在后作佛,即楼至如来,为贤劫最后一佛。藥,药。
  月光菩萨:又名月光遍照菩萨,是药师如来二肋士之一。此菩萨密号清凉金刚,主如来化他之德,表示迁变众生苦厄,使为利益安乐。其形像身为白色,左手为拳,安于腰,右手持莲华,华上有半月形。
  3页4行,跋陀婆罗:梵语,译为善守、贤守、贤首、贤护。思益经云,若众生闻名者,毕竟得三菩提,故名善守。位居等觉,为众贤之首,故名贤首。善巧将护,令其不退,故名贤护。贤护正士,在无量寿经中示现在家相。
  弥勒:弥勒是姓,译为慈氏,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思益经云,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悲华经云,发愿于刀兵劫中救 护众生。菩萨现住兜率天,人间57600万年后,下生南闫浮提,成佛号弥勒如来,为贤劫第五佛,在龙华树下,三次法会度众生。
  【宝积菩萨】法华经之同闻众也。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积者财法二宝积累兼充也。’積,积。
  5行,导师:思益经云,于堕邪道众生,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故名导师。菩萨示现舍婆提国人,为白衣居士。
  6行,释提桓因:译为能作,是能作三十三天主之意。又名忉利天王、帝释,民间俗称玉皇大帝,耶酥称为上帝。忉利天在须弥山顶,此山广与高同,俱为八万四千由旬,东西南北各有八处天宫,加中央一处,共成三十三,故名三十三天。釋,释。桓 huan音还。屬,属。
  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这三天子是帝释内臣,如卿相。有说明月天子是宝吉祥天子,为大势至菩萨变化身;普香天子是明星天子,为虚空藏菩萨变化身;宝光天子是宝意日天子,为观世音菩萨变化身。
  7行: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帝释外臣,如武将,住须弥山半腰四方。东方天王名提头赖吒,译为持国,住须弥山半腰东方黄金山上,领乾闼婆、富单那众;南方天王名毗留勒叉,译为增长,住须弥山半腰南方琉璃山上,领薜荔(bi li音毕力)多、鸠盘茶众;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译为广目,住须弥山半腰西方白银山上,领那伽(龙)、毗舍阇众;北方天王名毗沙门,译为多闻,住须弥山半腰北方水晶山上,领罗刹、夜叉众。四天王各领二部鬼神,合称八部鬼神,令不恼人,护佑四洲人世,得天下民安。四王各有八天将,合计三十二天将,以韦驮天将为首。又管领二十八部众,巡行人间,这二十八部众归增长天王手下散脂大将统领。又,闫罗王及其手下十八狱主、百万牛头阿旁,悉隶北方多闻天王。
  8行,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自在天子是欲界主,大自在天子是四禅天主。智者大师云,自在天指欲界第五天,大自在天指欲界第六天。从经家叙述次序而言,此言的当。
  3页9行,梵天王:梵是离欲的意思,除欲界惑,上升色界,故名离欲,又叫高净。梵天王就是大梵天王,是色界初禅天主。世界坏空复成后,大梵天王最初在梵天出生,此后方才陆续有了初禅天其他众生及欲界众生,所以大梵天王号称一切众生之父,娑婆世界主。
  尸弃:全名树提尸弃,是梵王名。尸弃,本是火名,因此王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上升色界,故以德立名。棄,弃。
  光明大梵:色界二、三、四禅天俱有光明、故名光明大梵。二禅三天为: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为: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三天为: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外道无想天、五不还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均属四禅天。
  4页1行,难陀、跋难陀:译为欢喜、善欢喜。娑伽罗:译为碱海。
  2行,和修吉:译为多头。德叉迦:译为现毒。阿那婆达多:译为无热恼。
  3行,摩那斯:译为大身。优钵罗:译为青莲华。钵:bo音波。龍,龙。
  4行,紧那罗:译为疑神,似人而头有一角,是天帝法乐神。緊,紧。
  4页6行,乾闼婆:译为嗅香,因为以香为食。又译香阴,因为身出香气。是天帝俗乐神。
  闥,闼:ta音踏。樂,乐:yue音月。
  阿修罗:六趣之一,但不单独成道,属天、人、鬼、畜四道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间,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帝释四天王争权,是化生,属天道;有的天人于天中降德贬坠,居邻日月,是胎生,属人道;住在海边的是鬼道 ,住在海底的是畜道。译为无酒,即无天酒(天甘露),故而在四天下采华,欲酿大海为酒,以鱼龙业力其味不变。又译不端正,此神谄曲,女众极美,男众极丑。又译非天,有天福无天权。据传,天帝与修罗战,天胜则入修罗宫取美女,修罗胜则入天宫取天酒。
  婆稚:译为有缚,即是被帝释所缚。稚zhi音至。
  佉罗骞驮:译为广肩。佉qia音恰,骞qian音千。
  4页8行,毗摩质多罗:义为净心,种种疑,是帝释夫人舍脂的父亲。因舍脂谗言,与帝释交兵,以脚划海水,以手攻善见城,帝释以般若咒力,故不能为害。質,简写质。
  9行,罗睺:译为障持。是畜生种,变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宝珠庄严其身,因日放光晃眼,举手障日。曾倍大其身,以气呵日月,日月失去光明,便来告佛,佛言,罗睺莫吞日月等。罗睺闻佛偈,肢节战动,身流白汗,即放日月。当时婆稚王问其何故战怖不安,答道:我若不依佛语放日月,头破作七分。正因佛力、众生力、日月力,不能害日月。此王前身见佛塔被焚,载水灭火,且愿得大身为欲界第一,后生光明城,作修罗主。城在南洲金刚山中,宫室六千由旬,行树布列。日夜三时受苦,苦具自入其宫中。修罗属四恶道,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5页1行,迦楼罗:金翅大鹏鸟,能吃龙。大海北面有大树,树东有卵生龙宫,卵生金翅鸟宫,南、西,北方各有胎生、湿生、化生的龙宫和金翅鸟宫。金翅鸟两翼360万里,有神力,报须食龙。龙因此求佛,佛将自己的袈娑赐予,令每龙一缕,鸟再不能吃。金翅鸟去求佛,佛言你饿不着,我令我的弟子们每日用斋先变食给你们。
  5页3行,韋,韦。
  韦提希:是频婆娑罗国王(即缾沙王)王后,阿阇世生母。
  阿阇世:译为未生怨。长大后听信提婆达多教唆,幽父夺位,命终入地狱。但因以前从文殊菩萨忏悔,所以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弥勒佛出世时,来此界度生,名不动菩萨。闍,阇she音舌。禮,礼。
  4行,【四众】(一)指构成佛教教团之四种弟子众。又称四辈、四部众、四部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仅指出家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二)指列座于佛陀说法会上听法之四类大众,即:(一)发起众,指能鉴知时机发起集会,或发起瑞相、问答等,以安排佛陀说法者。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载,舍利弗曾三次请佛说法。(二)当机众,指宿缘纯熟,适闻正教,而于会座上得度者。即听闻经法立受证悟之益者。(三)影响众,指从他方佛土来助佛陀教化之古往诸佛菩萨,隐其圆极之果而示现当机众之形相,如影之随形,如响之应声,以匡辅法王,庄严法座。(四)结缘众,指宿善福薄根机下劣者,虽未获立即证悟之益,然以见佛闻法之故,已结下将来得度之因缘。(四)指人、天、龙、鬼之四众。又称四辈。
  圍繞,围绕。養,养。讚,赞。
  5行,乘sheng音圣。四马一车为乘。護,护。
  6行,跏趺:jia fu音加夫。【无量义处三昧】指佛陀欲说法华经时所入之三昧。无量,乃三乘、五乘等无量法门,即无量义;义处,乃无量义之依处,即实相。生出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三昧,称为无量义处三昧。佛陀既已说无量义之后,将说实相,则于中间入此三昧,依所出之无量义,故为无量义经之三昧;依所归之义处,则为法华经之三昧。
  7行,動,动。雨:yu音玉,下。華,华。
  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译为白华、大白华、赤华、大赤华;又译如意华、大如意华,柔软华,大柔软华。
  5页8行,種,种。【六种震动】指大地震动之六种相。又作六变震动、六反震动。略称六震、六动。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依地动之方向,举出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等六相。新华严经卷十六、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一等则举出动、起、涌、震、吼、击(摇)等六相,各相复分小、中、大等三种,故计有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等十八相。大方广大庄严经卷二则举出摇动、极摇动、遍摇动、扣击、极扣击、遍扣击、移转、极移转、遍移转、涌覆、极涌覆、遍涌覆、出声、极出声、遍出声、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等十八相。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载有地动之八种因缘:(一)地在水上,水止于风,风止于空,空中大风自起则大水扰,大水扰则普地震动。(二)得道之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尊天,观水性多,观地性少,欲知试力则普地震动。(三)若菩萨由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普地大动。(四)菩萨始出母胎,从右胁生,专念不乱,则普地震动。(五)菩萨初成无上正觉,地大震动。(六)佛初成道转无上法轮,则普地震动。(七)佛之说教将毕,欲舍性命,则普地震动。(八)如来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时,地大震动。同经卷二亦载有大地震动之六时:(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三)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舍性命时,(六)入涅槃时。
  5页9行,爾,尔。會,会。塞 se音色。夷 yi音姨。
  【比丘】又作苾刍、苾刍、比刍、备刍、比呼。意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烦恼、除馑、怖魔。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至于比丘尼乃梵语bhiks!un!i^ 之音译。又作苾刍尼、苾刍尼、比刍尼、备刍尼、比呼尼。意为乞士女、除女、薰女。又称沙门尼、尼。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比丘原语系由‘求乞’一词而来,亦可解为 破烦恼者之意。据大智度论卷三载,比丘之语义有五种,即:(一)乞士(行乞食以清净自活者),(二) 破烦恼,(三)出家人,(四)净持戒,(五)怖魔。其中,破恶(破烦恼)、怖魔、乞士,称为比丘三义,与‘阿罗汉’一词语义中之杀贼、应供、无生等三义,合称为‘因果六义’(比丘为因,阿罗汉为果)。有关比丘之种类,十诵律卷一及俱舍论卷十五举有名字(名想)比丘(有名无实之比丘)、自言(自称)比丘(自称比丘者)、为乞(乞丐)比丘(为乞食而生活者)、破烦恼(破惑)比丘(真比丘)等四种比丘。四分律卷一则举有名字、相似、自称、善来、乞求、着割截衣、破结使等七种比丘。比丘、比丘尼所持戒之条数,依律而有异。四分戒本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之说。又比丘尼应敬比丘,故制定八敬法(又作八敬戒、八尊重法、八不可越法),此乃为防止女性出家者乱正教而设。八敬法即:(一)每隔半月,比丘尼必受比丘指导一次。(二)跟从比丘安居。(三)安居结束,必从比丘众中求自恣忏悔。(四)从比丘受具足戒。(五)不可辱骂比丘。(六)不可举说比丘所犯之罪过。(七)犯轻罪时,从比丘而忏悔。(八)比丘尼即已出家受戒百年,亦须向新受戒之比丘礼拜。
  【比丘尼】又作苾刍尼、比呼尼、比刍尼等。意译乞士女、除女、薰女。或简称为尼。原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性,其后泛指出家之女子。印度之有比丘尼,起于释尊听许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出家,受具足戒,后有五百释种女出家得度,其戒条凡三百四十八戒。依比丘尼传卷一载,西晋建兴年(313~319)尼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后东晋咸康年间(335~342),僧建由月支国来,赍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及羯磨,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与同志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此为我国比丘尼之滥觞。又依大宋僧史略卷上‘尼得戒由’条所载,净检仅就比丘一众受戒,其受戒未尽如法,宋元嘉十一年(434)慧果、净音等三百余人,于建康南林寺戒坛从师子国尼铁索罗等十人受具足戒,为我国比丘尼得戒之始。此后比丘尼增多,遂于宋太始二年(466)任比丘尼宝贤为尼僧正,法净为京邑尼都维那。日本则自司马达等之女善信尼从高丽僧惠便出家,为女子出家之始。
  【优婆塞】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其时,来自北天竺之提谓、波利二商主以酪,蜜所和之抟供养佛陀,而受三自归,是为最初之优婆塞。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若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盖有部律允许分受五戒,有此五种之别。
  【优婆夷】又作优婆私诃、优婆斯、优波赐迦。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即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列举佛在世时以难陀难陀婆罗为优婆夷三十人之上首。南方所传巴利律藏大品,则谓优婆夷始于耶舍(在五比丘后出家受戒者)之母。
  【天】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是享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的所在,总名为天趣。六趣之一。
  【龙】(异类)梵语那伽,长身,无足,蛇属之长也。八部众之一。有神力。变化云雨。智度论曰:‘那伽,秦言龙。’梵语杂名曰:‘龙,梵名曩誐。’善见论十七曰:‘龙者长身无足。’慈云之天竺别集上曰:‘天龙一鳞虫耳,得一渧之水,散六虚以为洪流。’辅行四曰:‘龙得小水以降大雨。’五不思议之中有龙之不思议。孔雀王经,大云经等说诸龙王之护持佛法。
  【夜叉】八部众之一。通常与‘罗刹’并称。又作药叉、悦叉、阅叉、野叉。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称为夜叉女。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据长阿含卷十二大会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三、顺正理论卷三十一等载,夜叉受毗沙门天王统领,守护忉利天等诸天,得受种种欢乐,并具有威势。有关夜叉之种类,大智度论卷十二举出三种夜叉,即:(一)地行夜叉,常得种种欢乐、音乐、饮食等。(二)虚空夜叉,具有大力,行走如风。(三)宫殿飞行夜叉,有种种娱乐及便身之物。注维摩诘经亦举出三种夜叉,即:(一)地夜叉,因过去世仅行财施,故不能飞行。(二)虚空夜叉。(三)天夜叉,因过去世布施车马而能飞行。夜叉之梵语yaks!a,语根为 yaks!,有尊敬、祭祀、躁动等意,指半人半神之群类。故注维摩诘经卷一,将夜叉译作贵人;慧琳音义卷二十三,称夜叉为祠祭鬼,谓印度民间常祭祀夜叉以求福。于印度神话中,夜叉则为一种半神之小神灵。有谓其父为补罗娑底耶,或迦叶波,或补罗诃,或谓系由梵天脚中生出者;其母系财神俱毗罗之随从,或为毗湿奴之随从。于密教中,据大日经疏卷一载,密迹力士为夜叉王,称为金刚手,或执金刚。
  6页1行,【乾闼婆】(天名)又作健达婆、犍达缚、健闼婆、干沓和、干沓婆、彦达缚、犍陀罗等。译曰香神、嗅香、香阴、寻香行。乐人之称。又八部众之一。乐神名。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香,故有香神乃至寻香行之称。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而司奏伎乐。紧那罗者法乐,乾闼婆者修乐。注维摩经一曰:‘什曰:乾闼婆,天乐神也。处地十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体上有相出,然后上天也。’天台净名疏二曰:‘乾闼婆,此云香阴。此亦陵空之神,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文句二下曰:‘乾闼婆,此云嗅香,以香为食,亦云香阴,其身出香,此是天帝俗乐之神也。’嘉祥法华义疏二曰:‘犍挞婆,此云香阴,以其清虚食香。又身唯恒出香,故名香阴。’玄应音义三曰:‘犍沓和。又云犍陀罗,或作干沓婆,或云犍达婆,或云乾闼婆。旧名也。今正言犍达缚,皆国音之不同也。此云嗅香,亦云乐神,一云食香,旧云香神,亦近也。经中亦作香音神也。’
  【阿修罗】旧翻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新翻非天。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新婆娑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又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西域记云:阿素洛,旧曰阿修罗、阿须伦、阿须罗,皆讹也。什曰:秦言不饮酒,不饮酒因缘,出杂宝藏。法华疏云:阿修罗采四天下华,酝于大海。龙鱼业力,其味不变。嗔妒誓断,故言无酒。大论云: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观诸经义,应有六道。以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恶有上、中、下,故有三恶道。若不尔者,恶有三果报,而善二果报,是事相违;若有六道,于义无违。故此修罗,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华严云:如罗睺阿修罗王,本身长七百由旬,化形长十六万八千由旬。于大海中出其半身,与须弥山而正齐等。楞严经云: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悲敛切)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阿修罗,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净觉问:此四阿修罗,既为四趣所摄,应无别报同分之处耶?答:虽属四趣,非无别报。今云卜居邻于日月等,即同分之处也。又长阿含云:南洲有金刚山,中有修罗宫,所治六千由旬,栏楯行树等。然一日一夜,三时受苦,苦具来入其宫中。起世经云:修罗所居,宫殿、城郭、器用,降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间。正法念经云:阿修罗略有二种:一者鬼道所摄,魔身饿鬼,有神通力。二者畜生所摄,住大海底,须弥山侧。问:法华所列四种修罗,与楞严四,为同为异?答:资中云同。净觉云:彼四只可摄在此四之中,不可次第分属其类。荆溪师云:法华四种,皆与帝释斗战。一往观之,但同今经第三类耳。
  【迦楼罗】(动物)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喽荼,伽楼罗,誐噜拏,檗噜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瘿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为食。八部众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探玄记二曰:‘迦留罗,新名揭路荼,此云妙翅鸟。鸟翅有种种宝色庄严,非但金。依海龙王经:其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阎浮提止容一足。依涅槃经,此鸟能食消龙鱼七宝等。又依增一经:日别食一大龙王五百小龙,达四天下,周而复始,次第食之。命欲终时,诸龙吐毒,不能复食。饥火所烧,耸翅直下。至风轮际,为风所吹,还复上来。往还七返,无处停足,遂至金刚轮山顶上命终。以食诸龙,身肉毒气,发火自焚。难陀龙王,恐烧宝山,降雨灭火,渧如车轴,身肉消散。唯有心在,大如[月*(比/土)],纯青琉璃色。轮王得之,用为珠宝。帝释得之,为髻中珠。’慧苑音义上曰:‘迦楼罗,或曰揭路荼,此云食吐悲苦声也。谓此鸟凡取得龙,先内嗉中,得吐食之,其龙犹活,此时楚痛出悲苦声也。或曰:此云大嗉顶鸟,谓此鸟常贮龙嗉内,益其顶粗也。旧云金翅妙翅者,且就状而名,非敌对翻也。然其翅有种种质色,非唯金耳。
  【紧那罗】(天名)又作紧捺罗,紧陀罗,甄陀罗,真陀罗,紧捺洛。旧译曰人非人,疑神。新译曰歌神。即乐神名。八部众之一。注维摩一曰:‘什曰:秦言人作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人见之言:人耶非人耶?故因以名之。亦天伎神也,小不及乾闼婆。’文句二下曰:‘紧那罗,亦云真陀罗,此云疑神。似人而有一角,故号人非人。天帝法乐神,居十宝山。’玄赞二曰:‘梵云紧捺洛,此云歌神。紧那罗,讹也。’玄应音义三曰:‘甄陀罗,甄之人反,又作真陀罗,或作紧那罗,正言紧捺罗,此译云是人非人也。’慧琳音义十一曰:‘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干达婆天为妻室也。’
  【摩睺罗伽】亦云摩呼罗伽,此云大腹行,是蛇首人身。什曰:是地龙而腹行也。肇曰:大蟒神腹行也。净名疏云: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亦名莫呼洛。诸经云人非人者,天台云此乃结八部数尔。
  【人非人、四众、八部】四众为人,八部为非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为天龙八部,乾闼婆、富单那、薜荔多、鸠盘茶、那伽、毗阇舍、罗刹、夜叉为八部鬼神。夜叉,译为捷疾鬼,能速疾传报消息;富单那,译为臭饿鬼;薜荔多,译为最初饿鬼;鸠盘茶,译为厌魅鬼;那伽,译为龙;毗阇舍,译为啖精气鬼;罗刹,译为暴恶食人鬼。
  2行,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分金、银、铜、铁四圣轮王,同具三十二相,只是与佛相比,粗细不同而已。在每个增劫,人寿至二万岁时,铁轮圣王出世,王南瞻部洲;人寿至四万岁时,铜轮圣王出,王南瞻部洲、东胜身洲;人寿至六万岁时,银轮圣王出世,王南洲、东洲、西牛货洲;人寿至八万岁时,金轮圣王出世,王东、西、南三洲、北俱卢洲。聖,圣。歡,欢。
  白毫相:佛三十二相之一,在两眉之间,中空八棱,莹净明彻,右旋宛转,常放光明。
  【世界】音译路迦驮睹。意谓可毁坏之处所。略称界。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亦即指众生居住之所依处,如山川、国土等。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三界之有为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莲华藏世界(华严宗所说佛之境界)、弥陀净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对世界之绝对世界、无为世界。古代印度依须弥山之说成立宇宙论,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四天下)及日月,合为一单位,称为一世界。合千个一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合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大千界、大千)。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宇宙即由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构成,由此可见世界之广大无边。
  4行,糜mi音米,无。徧,遍。
  阿鼻:梁皇宝忏云,阿言无,鼻言遮、救,无遮无救 叫阿鼻;阿言无间,鼻言无动,无间无动叫阿鼻;阿言极热,鼻言极恼,极热极恼叫阿鼻;阿言不闲,鼻言不住,不闲不住叫阿鼻;阿言大焰,鼻言猛热,猛火入心叫阿鼻。地藏经说,无间有五义:一是时间无间(受苦无有停息);二是空间无间(一人亦满多人亦满);三是刑罚无间(锉砍锯磨悉同受之);四是种类无间(人天鬼神悉同受之);五是期限无间(百千万劫无有出期)。
  6页4行,【阿迦尼吒天】乃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又作阿迦腻吒天、阿迦尼师吒天。意译一究竟天、一善天,有顶天。位于第四禅天之最顶位,亦为色界十八天之最上天,为有形体之天处之究竟,故又称质碍究竟天、色究竟天。过此天则为无色界之天,仅有心识而无形体。吒:zha音乍。
  5行,【六趣】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阿修罗趣、人趣,天趣。趣是趣向之义,众生受报,皆由因趣果,故六道又名六趣。
  7行,【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依此,因缘又有内因外缘、亲因疏缘之称。广义而言,因即意谓因与缘,包含内因与外缘。
  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称为因缘生、缘生、缘成、缘起。因此,由因缘生灭之一切法,称为因缘生灭法;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之结果,称为因缘和合。一切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假生,无有自性,此即‘因缘即空’之理。若以烦恼为因,以业为缘,能招感迷界之果;以智为因,以定为缘,则能招感悟界之果。
  俱舍论卷六、卷七等,举出六因四缘之说,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相应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四缘即: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其中,六因中之能作因为四缘中之增上缘,其余五因则为四缘中之因缘。然唯识家则以六因中之同类因通于因缘与增上缘,以其余五因为增上缘。同类因,为引生等流果之原因,故又称自种因。
  8行,【般涅槃】译为入灭,常略曰涅槃。般:bo音波。【涅槃】(术语)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匿缚喃,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证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匿缚喃。波利者,圆也。匿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6页9行,後,后。
  舍利: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入灭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是综合所成。这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发。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坚硬度递减。
  摩尼:译为离垢,宝珠,如意,是宝珠的总名。此珠随意所求皆满足,故名如意。投之浊水,水即为清,故名离垢。
  7页1行,變,变。
  2行,三昧,又叫三摩地、三摩提,译为正定、正受。入定之法正,远离九十五种邪见,故叫正定;定中所想境界,受之非是妄想,故叫正受。
  議,议。當,当。
  7页3行,法王子:如来为法王,法王子即是佛子。诸菩萨都是佛子,何故单称文殊为法王子?一是法王子中,德推文殊。二是诸经文中,文殊并为菩萨上首。
  4行,親,亲。過,过。應,应。
  5行,【鬼神】(术语)鬼为六趣之一。神为八部之通称。有威云鬼,有能云神。金光明经文句六曰:‘鬼者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隐显变化。’金光明经三曰:‘鬼神品。’最胜王经九曰:‘诸天药叉护持品。’诸天药叉之类即鬼神也。释摩诃衍论曰:‘鬼并及神,云何差别?障身为鬼,障心为神。’长阿含经二十曰:‘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中略)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中略)依河名河。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逐神,随逐拥护。若其死时,彼守护鬼,摄其精气,其人则死。’
  7页6行,咸xian音贤,全、都。
  8页1行,悉xi音西,全、都。莊嚴,庄严。於,于。
  2行,偈:ji音计。译为颂,在印度梵语中是可以用来唱的歌词,译成中文后,为字数相等但不押韵的句子,既不是文章,又不是诗歌,另成一种文体。四句为一偈。
  8页4行,【旃檀】(植物)具名旃檀娜,香木名。译曰与乐。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旃檀。慧苑音义上曰:‘旃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旃弹那,或作旃檀那,此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诸种。’案汉明帝时,天竺国竺法师将画释迦像,是优填国旃檀师第四作也。又按本草谓檀香有白檀黄檀紫檀之别,故古今注称紫檀为旃檀,此紫檀乃檀香之别种,非今通用之紫檀木也。檀:tan音坛。風,风。悦:yue音月。悦可:喜悦认可,赞许。
  5行,六种震动:见前5页8行。
  6行,四部众:见前5页4行四众释。快然:喜悦貌。
  8页8行,從,从。
  有顶:有顶天,指色界最高天,即色究竟天,处于有形世界最高顶。摩醯首罗天宫在此天。又说有顶天指大千世界最高处,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
  9行,業,业。報,报。醜,丑。
  9页1行,覩,睹du音赌,看见。
  2行,聲,声。輭,软。億,亿。
  3行,【梵音】又作梵声。佛菩萨之音声。即佛报得清净微妙之音声,亦即具四辩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据大智度论卷四,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播,闻而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樂,乐yao音要。講,讲。
  9页4行,無,无。開,开。
  9页5页,厭,厌。際,际:交界处,边缘处。
  9页6行,勝,胜。
  緣覺,缘觉。【缘觉】(术语)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钵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于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言缘觉者,外国正音,名辟支佛,此翻辟支。名曰因缘,佛名为觉。缘觉名义,解有两种:一约所观法门以释。缘者是其十二缘法,始从无明,乃至老死。观斯悟解,从缘得觉,故号缘觉。二就得道因缘以释。如辟支佛得道因缘经中广说,如拂迦沙见风动树,而得悟道。如是等皆藉现事缘,而得觉悟,曰缘觉。’
  7行,佛子:众生受佛戒,故名佛子,因为必当作佛;佛子也是菩萨通名,因为依佛圣教而生圣 道,绍隆佛道使不断绝;一切众生都称为佛子,因为都具佛性 ,终必成佛。有三种佛子:一外子(犹子),指凡夫 ;二 庶子,指二乘人;三真子,即菩萨。注:世法中,非正室所生叫庶子,侄叫犹子。
  行:xing音形。
  9页8行,斯:这个。
  10页1行,珊瑚:shan hu音山胡。海底珊瑚出所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形状像树枝,通常为红色,多产于热带海洋中,可做装饰品。古时没有潜水设备,故珊瑚树至为难得。
  10页2行,眞,真。【摩尼】(物名)又作末尼。译曰珠,宝,离垢,如意。珠之总名。玄应音义一曰:‘摩尼,珠之总名也。’同二十三曰:‘末尼,亦云摩尼,此云宝珠,谓珠之总名也。’慧苑音义上曰:‘摩尼,正云末尼。末谓末罗,此云垢也,尼谓离也,谓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也。又云:末尼此曰增长,谓有此宝处,必增其威德,旧翻为如意随意等。逐义译也。’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梵云摩尼,此翻为宝,顺旧译也,新云末尼,具足当云震跢摩尼,此云思惟宝。会意翻云如意宝珠,随意所求皆满足故。’圆觉大钞一下曰:‘摩尼,此云如意。’涅槃经九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
  【砗磲】che qu音车渠,大贝,是海中介虫,大者为宝。为五宝之一,七宝之一。又作车□、车渠、紫色宝、绀色宝。音译作麻萨罗揭婆、牟娑罗揭婆、牟沙罗。据增广本草纲目卷四十六载,车渠乃海中大蛤,外壳上有似垄之纹,如车轮之渠,其壳内白皙如玉,故常被误作玉石类。后世多以白珊瑚及贝壳所制之物为砗磲。
  【玛瑙】ma nao音马恼。是一种玉髓矿,可加工为器皿或装饰品。七宝之一。赤色宝之意。音译阿湿摩揭拉婆、阿舍磨揭婆、阿湿缚揭波、遏湿摩揭婆、阿输摩竭婆。又作石藏、胎藏、杵藏。慧琳音义卷二十七玛瑙条之注释:‘遏湿摩揭婆,此云杵藏。遏湿摩,杵义;揭婆,藏义。或言胎,取其坚实。言马瑙者,色如马脑故也。’又慧苑音义卷上、玄应音义卷二十二均载为马脑;玄应音义卷二十一则又谓相通于虎魄。近代字典则多将此梵语译为金刚石。
  【金刚】梵语缚曰罗(曰或作日通用),一作跋折罗。译言金刚。金中之精者。世所言之金刚石是也。抱扑子曰:‘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虽铁锥击之,亦不能伤。唯羚羊角扣之,则涣然冰泮。’西使记曰:‘金刚钻出印毒。’按,印毒即印度也。梵网经古迹上曰:‘金中精牢名曰金刚。’三藏法数五曰:‘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大藏法数四十一曰:‘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宝出于金中,色如紫英。百炼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宝。’南本涅槃经二十二曰:‘如金刚宝置之日中,色则不定,金刚三昧亦复如是。’据此则知金刚为透明体。智度论五十九,说摩尼宝珠为帝释所执金刚之碎片曰:‘有人言:是帝释所执金刚用与阿修罗斗时,碎落阎浮提。’可以证其为宝石矣。梵语杂名曰:‘金刚,梵语缚曰罗。’[囗@又](物名)以金刚所造之杵,名为金刚。大日经一曰:‘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即金刚杵之略名也。大日疏一曰:‘梵云伐折罗陀罗,伐折罗即是金刚杵,陀罗是执持义,故曰译云执金刚,今谓持金刚。’剛,刚。婢:bi音币。男曰奴,女曰婢。
  3行,飾,饰:shi音式,装饰。
  輦,辇nian音年三声,乘坐。輿,舆:yu音于,车。辇舆:亦作"辇轝"。1.用人拉车。2.人抬的车。即后世轿子。
  10页4行,驷:si音四,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10页5行,欄楯,栏楯:lan shun音兰吮。立杆为栏,横杆为楯。蓋,盖。
  軒,轩:xuan音宣。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叫轩;殿堂前、屋檐下的平台叫轩;古时大夫乘坐的前顶高、有帷幕的车也叫轩。
  10页6行,頭,头。體,体。
  10页7行,樂,乐:yao音要。
  8行,詣,诣:yi音义,到。妾:qie音切,⒈旧社会男子已有妻子而又娶的女子,俗称小老婆。⒉谦词。旧时妇女自称。
  10页9行,鬚,须。髮,发。被:pi音披。【法服】(杂名)又云法衣。三衣之总名也。三衣有法制,如法制者,名法服。法华经序品曰:‘剃除须发而被法服。’世以袍裳袍服作法服者,非。
  11页1行,獨,独。處,处。閑,闲。進,进。
  2行,【离欲】(术语)离贪欲,YIN欲也。法华经普门品曰:‘若有众生多于YIN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四十二章经曰:‘离欲寂静,是最为胜。’
  3行,【五神通】(名数)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为神。自在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粗,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三、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五、如意通,又曰神境通,神足通。飞行自在,石壁无碍,又得行化石为金,变火为水等之奇变者。见智度论五。
  5行,【定慧】(术语)禅定与智慧。三学中之二法也。摄乱意为定,观照事理为慧。又名止观。法华经序品曰:‘佛子定慧具足。’无量寿经上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六波罗蜜多经八曰:‘佛果大菩萨,定慧为明本。’六祖坛经曰:‘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
  11页6行,欣xin音心,快乐、喜欢。
  11页7行,擊,击。宴:yan音厌,安闲,安逸。默:mo音漠,不出声。
  11页9行,嘗,尝:chang音常,曾经。
  12页1行,【经行】意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之安静散步。据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卷上所载,适于经行之地有五,即闲处、户前、讲堂之前、塔下、阁下。另据四分律卷五十九所说,时常经行能得五利:(一)能堪远行,(二) 能静思惟,(三)少病,(四)消食,(五)于定中得以久住。
  【具戒】当是受具足戒者。具足戒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实为三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为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众学,七灭诤。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波逸提,八提舍尼,百众学,七灭诤。戒之总数,诸律不同。宜视后世之作为,然要严守佛陀制戒之意,专心保持比丘之面目,今对比四分,五分,南传。则波逸提以下之细目,有如图之相违。观此可知戒之数目,指大数也。今所以名为具足者,非依已上之戒数。戒数惟标榜其紧要者,使由此于一切之境界离罪之意,故谓为具足戒。故若自数上言具足,则不得不言为无量。不依具足之戒数者,于药师经,智度论等谓比丘尼戒为五百而知之也。行事钞中之一曰:‘问:律中僧列二百五十戒,戒本具之。尼则五百,此言虚实?答:两列定数,约指为言。故诸部通言,不必依数。论其戒体,唯一无作。约境明相,乃量尘沙。且指二百五十,以为持犯蹊径耳。律中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可得指此而为所防。今准智论云:尼受戒法,略则五百,广说八万。僧则略有二百五十,广亦同尼律仪。’八宗纲要曰:‘受具戒时,并得如此无量无边等戒,量等虚空,境遍法界,莫不圆足,故名具足戒。’
  【威仪】威严之态度。谓起居动作皆有威德有仪则。即习称之行、住、坐、卧四威仪。又于佛门中,出家之比丘、比丘尼,戒律甚多,且异于在家众,而有‘三千威仪,八万律仪’和‘僧有三千威仪、六万细行,尼有八万威仪、十二万细行’等之说。一般谓戒重威仪轻,若广义解之,则制教之戒无非皆亦威仪之义,例如二百五十戒中,唯四重禁为戒分,余之僧残等总为威仪分。又如离性罪称之为具足戒,其余之遮戒则属威仪,皆可为证。
  12页3行,【增上慢】即对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所悟,却起高傲自大之心。如经论中常举示的未得谓得、未获谓获、未触谓触、未证谓证等,均属修行人生起增上慢之例。为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三、俱舍论卷十九等所说的七慢之一。又法华论卷下列举七种增上慢之心,详加解说,并分别以法华七喻配当、对治之,即:(一)颠倒求诸功德增上慢心,以火宅喻对治之。(二)声闻一向决定增上慢心,以穷子喻对治之。(三)大乘一向决定增上慢心,以云雨喻对治之。(四)实无谓有增上慢心,以化城喻对治之。(五)散乱增上慢心,以系珠喻对治之。(六)实有功德增上慢心,以顶珠喻对治之。(七)实无功德增上慢心,以医师喻对治之。此外,将他人与自己比较而产生自负高傲之心,亦称为增上慢,即通常所谓的‘贡高我慢’。捶:chui音垂。
  12页4行,戲,戏。癡,痴。大德索达吉云,学佛无违缘,但当远离愚伴。
  12页5行,亂,乱。歲,岁。
  12页6行,肴饍:yao shan音姚善,精美饮食。
  12页7行,價,价。
  12页9行,園,园。
  13页2行,滅,灭。詔,诏:zhao音照,告诉。
  13页3行,猶,犹。
  13页5行,【舍利】(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玄应音义六曰:‘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俱舍光记八曰:‘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
  13页6行【塔庙】(堂塔)梵语塔,一译庙。梵汉双举曰塔庙。玄应音义六曰:‘或作塔婆,或云兜婆。正言窣睹波,此译云庙。’法华经见宝塔品曰:‘我之塔庙为听法华经故涌出其前。’佛塔梵语浮屠,又叫窣(su音苏)堵波,译为方坟、圆冢,是用来贮藏舍利、经卷的高耸建筑;旧时奉事祖宗、神佛及前代贤哲的地方叫庙;寺是古代官署名,后来专指僧众供佛、居住的处所。廟,庙。
  由旬:古印度里程单位,有30、40、50、60里四种,以1由旬等于40里居多。
  縱廣,纵广:长度与宽度。
  13页8行【幢幡】(物名)chuang fan音床帆,幢幡皆为旌旗之属,柱形为幢,扁条为旛。梵语驮缚若,译曰幢,梵语波吒迦,译曰幡。竿柱高秀,头安宝珠,以种种之彩帛庄严之者曰幢。长帛下垂者曰幡。又自幢竿垂幢曰幢幡。观无量寿经曰:‘幢幡无量宝盖。’瑜只经拾古钞上曰:‘幡者悬于龙头之幢也,旗竿头安宝珠云幢旗,幡竿头置龙头云金刚幡也。’
  旛也写作幡。幔:man音慢,帐幕。
  8行,和hè音贺,跟着唱:一唱百~。曲高~寡。
  9行,技樂,伎乐ji yue技月。音乐。
  14页2行,【天树王】(杂名)忉利天上之波利质多树也。此树为树中之王,故名曰树王。犹言牛王鹅王等。法华经序品曰:‘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
  樹,树。敷 fu音夫,布、普、足够。开敷:(花朵)开放;繁荣。
  5行,決,决jué,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江疏河。
  6行,瞻:zhan音沾,向上、向前或向远处看:~仰。~前。~望。高~远瞩。斯:此。
  14页7行,【饶益】(一)予人法益之意。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佛国品: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二)富裕、丰足之意。为娑婆世界东南方之世界名称。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南方,次有世界,名为饶益。如来与彼,或名现光明。饒,饶。
  8行,【授记】记名之义,佛对发大心的众生预先记名,过了多少年代,在某处某国之中,成什么佛。

 
 
 
前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2)

什么是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授居家二众三皈仪规

天台佛学的入世精神

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

 

后五篇文章

敏公上师忆念大吉佛爷

妙云集书摘——中观今论自序

略述天台宗的四教及其四谛义

大理国文物极品——昆明地藏寺经幢

发透了大菩提心.照行于圆涅槃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