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简介《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简介《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
  《大乘起信论》所说的众生本来具有的心性,是真正的主体性。它自身是理(即真如),又是心。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是众生的主体,是真我所在;从客观方面来说,这是万法(宇宙)的根源,一切存在,都由此出。它自身是一个整一体,具体的现象世界,都由它所开出的两个门来:心真如门开出清净的不生不灭法;心生灭门开出染污的生灭法。这就是“一心开二门”——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
  真如即为绝对之真如,阐说众生心性之“本体”不生不灭(常恒不便),是不可知、离言说之相(即叔本华所说的世间“根据律”只对现象界有效,而对本体自在之物无效),它有包含“依言”、“离言”二种。
  真如本来是一片清净,怎么会分出二门来呢?起信论指出:真如不守自性,忽然念起,名为无明。由于无明的妄念执著,从而生起生灭变化的森罗万象。因此,真如就有两方面的含义,即“不变”和“随缘”。
  所谓“不变”,即不便的自性清净本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绝对平等,无有差别之相。
  所谓“随缘”,即真如不守自性,随顺无明而起生灭变化,显发出无限的差别现象。
  起信论常以大海水作比喻,说犹如大海水一样,因为被风所吹而有波涛起伏,瞬息不停,但大海水的湿性是始终不会变坏的。真如也是如此,虽因无明风动而起生灭变化,但真如自性清净的本性是始终不变的。
  生灭门中揭示众生心性之“现象”,即为真如缘起。生灭门又分为流转门、还灭门二种。
  流转门中揭出“阿赖耶识”,说明此识乃“生灭”与“不生不灭”所合的非一非异之识,“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识“。
  说它“非一“,是指不生不灭的真如与生灭变化的现象截然不同。说它”非异“,是说不生不灭的真如与生灭变化的现象,如水与波一样,谁也离不开谁。离水无波,离开真如也就没有生灭变化的现象。
  由于“阿来耶识“具有生灭、不生不灭两种属性,从而又派生出”觉“和不觉”这样一对范畴。
  所谓“觉”,意谓觉照、觉察、觉明,就是觉了真如自体的智慧。所谓“不觉”,则和“觉”相反,就是不觉了真如的无明。
  “阿赖耶识”有“觉”和“不觉”二种含义,从不觉中又派生出无数的妄念,大乘起信论把它分为“九相”,即“三细”(业相、能见相和境界相)和“六粗”(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和业系苦相)。三细六粗九相,包括了一切染污之法,它都是由于根本无明不了解真如实相而逐渐生起的。
  起信论把宇宙万物看作都是由于人们的“无明”即愚昧无知所派生出来的,是虚妄不实的。
  还灭门则教导我们,于迷界之中,依十信、十住、十回向、十地等阶次之修行,而还至涅盘真如界。所谓“三大”(众生心的体性巨大、德相巨大、作用巨大)、“四信(信真如、信佛、信法、信僧)、“五行”(修持五种德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其目的是通过修习大乘之行,最终达到成佛的境界。
  大乘起信论还用“熏习”的理论来阐明真如净法和无明染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净法和染法相续不断的道理。
  所谓“熏习”,是指通过一种事物的连续熏习影响作用,而使另一种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
  净法和染法的相互熏习,可以分为“染法熏习”和“净法熏习”两种。
  其中“染法熏习”又可分为三种:“无明熏习”、“妄心熏习”和“妄境熏习”。
  “净法熏习”也可分为二种:“真如熏习”和“妄心熏习”。由于这些熏习的相互作用,才使得染法和净法相续不断。
  总的来说,世间万物都是由“一心”所派生出来的。不仅现实世界的一切众生都是众生自心所生,而且佛的境界的缘起也是出于众生的自心,一切众生本来具有无量成佛的功德。所以我们要信仰自己的心,证悟这个“自心”。要“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心修行。”

 
 
 
前五篇文章

建设财富丰足的人间佛教

天台“教观相依”之渊源与时代意义

天台“性具”思想初探

天台山外派智圆

天台智者大师观心诵经法

 

后五篇文章

寒山僧禅诗四首赏析

禅的境界——超越相对

孤独禅者——小记师兄释德建

解读白居易的禅诗

佛教饮食物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