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希运禅师小传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希运禅师小传
  刘泽亮
  黄檗希运(?-855年),生于福建,其时正是唐朝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也是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过渡(分化与变异)的时代间隙。主要活动在江西,通过百丈间接袭得马祖的机用。并与裴休、李忱等士大夫官僚过从甚密,对临济宗风具有重大的影响。《宋高僧传》将其列在《感通篇》,当作神异禅僧看待。嗣法弟子《祖堂集》收有三人,《景德传灯录》列十二人、六人见录。主要有临济义玄、鸟石灵观、千顷楚南、罗汉宗彻、睦州道明等。其中以义玄最为著名,创临济宗,居北方,舍居江南。希运是南宗禅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一位禅学宗师。他在《传心法要》《宛陵录》中所阐发的禅学思想,是继《肇论》、《大乘起信论》之后佛教中国化的又一座丰碑,不仅对中国临济禅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对尔后日本黄檗宗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
  山水风流
  黄檗出生于福建福清县,当时适逢安史乱后,尽管全国经济重心南移,但此地尚未得到开发,经济不是十分发达。黄檗山素以盛产黄檗树而负盛名。黄檗,木名,即檗木。亦称“黄柏”、“檗木”、“黄拶椤”,属芸香料,落叶乔木。树皮厚,软木质,深纵裂。小枝黄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夏季开花,花小型,黄绿色,圆锥花序。果实球形,黑色,揉碎后发松节油气味。黄檗山共有十二峰,活脱脱一神仙栖止的世界、佛陀宣法的道场。此外还有瀑布,传说有龙栖之。希运生长在这块浸YIN着佛光灵气的山水之地,并在这里出家,后来果真成为禅门中的龙象。这块灵洁之地所给予希运的,不仅是孕育了“身长七尺”、机敏慧利的身心,更带给他魂牵梦萦的美好记忆和“剪不断、理还乱”,始终割舍不断的乡愁。以至于后来住锡江西洪州鹫峰之际,仍以家乡的“黄檗山”名之。
  《八闽通志》[弘治)卷五,记福清府福清县黄檗山云:
  “在清远里,以山多产黄檗,故名。林峦重复,为邑之胜。梁江淹尝游此,……上有瀑布。泉下有龙潭泉,垂数十丈,其势甚健。淙崖石为穴,下濬无底,潭口径八九尺,旧传有龙,祷雨辄应。上绝险处,复有一潭,人迹罕至,龙尝自下潭移上潭,所历有爪迹。又有佛座峰、复炉峰、吉祥峰、宝峰、钵盂峰、五云峰、罗汉峰、紫微峰、屏障峰、天柱峰、狮子峰、报雨峰。宋陈确诗:峭崖藏仓龙,烟云昼长锁。天际雨将来,山灵已先报。山有黄檗寺,寺之西有嵩头陀岩,至今犹有乳香出罅间”。(第71页)
  康熙年间所修《福建通志》“黄檗山”条亦云:
  “黄檗云,在县西南。其山多檗木,有峰十二,瀑布澎湃,泻岩石间,止而为潭,龙居之。其西有嵩头陀岩,乳香出自罅中。梁江淹游黄檗山诗: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多奇怪,赤县饶名贤。
  全峰名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十代木,墙嶂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官为求仙。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如同运好,临风咸悠然。”
  唐宣宗与黄檗禅师观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近)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明叶向高诗:
  黄檗安禅地,青莲选佛场。
  全绳开翠碧,银汉挂雕梁。
  路转空香杳,阶侵定水凉。
  何因长洗钵,且得共飞觞。
  灵迹何年著,鲛宫地此开。
  端泉争喷雾,激响欲奔雷。
  不辩摩崖字,空馀翳石苔。
  谁云弱水隔,峰顶即蓬莱。
  “有洞曰蟒洞,又南临迳江,曰金鳌山,其东为闻读山,唐水部陈灿,读书处也。朱熹书又名小隐岩,其上有遏云碣、潜公室、讲读台。又东金山、大让山,演于海。”的确是一人杰地灵、山川瑰丽的好地方。
  聪明慧利
  希运,俗姓王,家世不祥。关于黄檗的出生年月,禅宗史籍鲜有记述。曾普信《中国禅祖师传(上)》认为生于776年,不知何据。但考其世寿与经历,与其同乡,同出百丈怀海门下而在湖南传禅的沩山灵佑(771-853年)大致相同。他们都曾到过天台,后都在僧人启悟下到江西往寻百丈而得法,又都大致同时卒于大中年间。由此推断,当在八世纪六、七十年代之间。
  希运少年时就极聪慧,闻名乡里。“年及就傅,乡校推其慧利”(《宋高僧传·唐洪州黄檗山希运传》)。“身量减商裁一尺所,额间隆起,号为肉珠”,长得高高大大,巍巍堂堂,额头长有一肉瘤。但“倜傥不羁,人莫轻测”(同上)。“言辞朗润,志意冲淡”(《五灯会元》卷四,《景德传灯录》卷九),乃天纵之禅者。但《宋高僧传》记“投高安黄檗出寺出家”,显系错误,是将福建的黄檗山,当作了高安的黄檗山。而且,先投高安黄檗山出家,后“及其长也,——而乃观方游天台”,舍近求远至江西洪州出家,而后又折返观方天台,似乎也不合乎道理。按今黄檗山,位于今福建省福清县城西十七公里处,又称“南山”。唐贞元五年(789年),正干禅师在此开山建寺,名般若堂,后大辟堂宇,历时八年,改称“建福寺”。从现存有限的资料来看,黄檗出生及出家的地区,正是江南玄学传播的边缘,希运少时可能受到这种风气的熏染。这对他尔后创立黄檗禅学,应该是具有潜在影响的。
  福建黄檗山,后因希运曾住此山,黄檗之名顿显,成为临济宗的大道场。宋代颇为兴盛,其后历经兴衰。明神宗曾赐以“万福禅寺”之额。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隐元隆琦(1592—1673年)重兴此山。隐元隐琦,俗姓林,明清之际福州福清县人。23岁时至南海普陀山(浙江舟山岛)礼拜观世音菩萨冥助寻父,投潮音洞主座下为茶头执事。泰昌元年(1620年)29岁时,登黄檗山就鉴源寿禅师剃度,后从密云和尚、费隐和尚为师。天启十年(1637年),应请继承黄檗山法席,营建殿宇,大振祖风,复兴古道。现在存有清道光四年(1824年)由性幽编集而成,由隆元重修的《黄檗山志》八卷。论述黄檗山万福禅寺的起源及沿革。共分山、寺、僧、法、塔、外护、文、诗偈逸事等八编。卷首附寺景及塔台等图,且记黄檗希运禅师的正脉源流及至隐元禅师的法系。《大正藏》还收有清高泉性澈编修、木庵性蹈校阅,仿《百丈清规》之例、由隐元制定的《黄檗清规》一卷。内容有祝禧、报恩、尊祖、住持、梵行、讽诵、节序、礼法、普请、迁代等十章,并附录佛事梵呗赞、开山预嘱语、塔院规约、古德辑要、法具图等。门下有无得、慧门、木庵、虚白、即非等英才。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他63岁时应日僧逸然的决意招请,在让出黄檗法席给慧门之后,东渡扶桑,与弟子大眉、独湛、南源、独吼等到长崎,卓锡兴福寺。诸方学僧请教者络绎不绝。1655—1658年间,先后至富田普门寺、赴江户弘法。自1659年始在今京都地方创建黄檗山万福寺,两年后(1661年)峻工,拈唱祖道,举扬黄檗禅风,并设戒坛授禅门大戒。先后两次应上皇敕问,上奏禅要。宽文四年(1664年)将法席让给高徒木庵,退隐松堂。1673年圆寂于松堂,寿岁82。日皇特赐号“大光普照国师”。著有《普照国师语录》三卷,《普照国师法语》二卷、《松堂集》、《云涛集》等。数传黄檗法席均为中国僧人主持。由于隐元隆琦及其弟子在日本的广泛弘传,使黄檗宗成为与日本临济、曹洞二宗相并列的三大主要禅宗宗派之一。黄檗宗在日本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和作用。
  游方天台
  《宋高僧传》、《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碧岩录》等均载有希运游方天台之时的一段神异事迹。
  黄檗天性会禅。有一次他云游天台山时,路上偶遇一和尚,彼此相谈,甚为相洽,犹如过去就早已相熟的道友。仔细端详这和尚的相貌,至为奇异,眼睛里射出烂然毫光,于是两人一起结伴前行。不到一会,来到一条溪涧旁,时值涧水暴涨,不能跨渡,于是摘笠拄杖,立在岸边。这时,那位奇僧向希运招手一同渡涧。希运请曰:“兄要渡自度”。话音未落,只见那位和尚牵衣踏波,如履平地,并回过头来招呼希运:“过来呀!过来呀!”希运斥道:“这个只顾自度的小乘自了汉!要是我早知道你是这样的人,应该先砍断你的狗腿!”那位和尚闻听此言,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叹:“你才是真正的大乘法器、佛家传人哪,我自惭不及。”说完这话,早已不见和尚的身影。据说,天台山经常有罗汉现迹。按,与希运同年同门的灵佑也曾入天台山遇寒山子,造国清寺遇拾得,均指示他去洪州依止怀海印言,希运入天台游方,可能与灵佑有着大致相同的想法,可能都曾受到天台宗人的影响。
  托钵京阙
  希运游方至京都洛阳(一说长安),沿门行乞。有一老妪从门屏树后听到钵声,骂曰:“真是讨厌之人”。希运问道:“你又未施舍于我,反而责怪我讨厌,是何道理?”老妪笑而掩扉。希运感到事有蹊跷,便进而与语。老妪对他说:“我此五障之身,有幸礼遇过惠忠国师。”希运不久辞别,老妪告之:“可往寻百丈山禅师。”按,京洛地区为菏泽神会一系的传播区域,希运游方至此,说明他对中原菏泽宗系有所了解。从《传心法要》中有人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以及希运的回答来看,可以说明这一点。老妪提到的惠忠国师(?—775)即慧忠,与怀让、行思、神会、玄觉并称六祖慧能门下的五大宗匠。与神会同在北方弘扬六祖慧能禅风,对南方禅僧不重经典而随意说法的作风予以批评,平日特别注重经律论的研习。曾受玄、肃、代三宗礼遇,开元(713—741年)中,玄宗慕其道誉,迎赴京师,敕住龙兴寺,不久安史之乱,乃遁归。上元二年(761年)再召赴京,肃宗待以师礼,居千佛寺西禅院,公卿士庶,参叩求法,昼夜不停。代宗继位,优礼有加,迁住光宅寺。大历十年(775年)卒,谥“大证禅师”,世称“南阳国师”。从老妪的话中可以看出,此时菏泽、慧忠一系已趋衰落,不敌南方洪州禅系百丈怀海势力为大。
  参拜百丈
  希运受老妪之言的启发,往参百丈怀海。百丈想试试希运的机锋,遂诘问:“(相貌)巍巍堂堂,从何方来?”希运说:“巍巍堂堂,从岭南来。”百丈又问:“巍巍堂堂,当为何事?”希运说:“巍巍堂堂,不为别事。”言讫便礼拜。师徒机锋相应,百丈觉得希运非等闲之辈,由此便非常器重他。次日拜辞,百丈问到何处去?希运回答:“江西礼拜马大师去。”百丈告诉希运:“马大师已迁化去也。”希运说:“某甲特地去礼拜,福缘浅薄,不及一见。未审平日有何言句,愿闻举示。”百丈遂举再参马祖因缘。百丈侍立马祖之侧,马祖看看禅床角拂子。百丈问:“即此用,离此用?”马祖云:“汝他后开两皮,将何为人?”百丈遂将拂子挂回原处。此时马祖振威一喝,直喝得我百丈三日耳聋。希运闻是言,不觉悚然吐舌。是为希运开悟之始。百丈云:“子已后莫承嗣马大师去否?”希运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大师大机大用,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丈云:“见与师齐,减师半德;子甚有超师之作。”百丈认为禅门宗脉的兴盛延传正得力于智过于师的后学。希运之见处宛有超师之处,被百丈印可为“方堪传授”,“承嗣马大师”的禅门虎子(《古尊宿语录》卷二)。百丈一日问希运:“甚处来?”希运云:“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云:“还见大虫(老虎)么?”运作大虫声。丈拈斧作斫势。运与丈一掌。丈哈哈大笑。即归,上堂开示云:“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注意)。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这是暗示他已发现黄檗可以作他的继承者了。黄檗在禅宗史上的重要性,突出地体现在他峻烈卓特的个性和激烈的方法。正因如此才得到百丈的赞许和印可(《古尊宿语录》卷二)。
  驻锡灵鹫
  在赣西九岭山脉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素以盛产“黄檗茶”著称、物产非常丰富的“黄檗山”。朱或《萍洲可谈》记云:“江西瑞州府黄檗茶号绝品,士大夫颇以相饷。所产甚微,寺僧园户竞取他山茶冒其名,以眩好事者。”宋代倪思《游黄檗山》诗也有:“中洲绝品旧闻名,沦以寒泉雪色轻。怪得道人常不睡,一瓯唤醒梦魂清”之句。苏辙《茶花》诗二首有“黄檗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足见当年产茶之盛。“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诗人试图荷锄种茶之心情表露无遗(林南《中国临济宗祖庭黄檗山》)。同时,黄檗山也是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唐代著名禅师希运住持传法的道场,中国禅宗南宗五大宗派之一临济宗祖庭。
  黄檗山,原名鹫峰。因为曾有天竺僧人在此修行,谓山与彼国鹫岭无异,仿天竺国山名而名之。希运于唐开成年间(826—840年)到此卓锡,因思念故乡福建的黄檗山,遂改鹫峰为黄檗山,旧有佛寺也就易名为黄檗寺(《宜丰县志·宗教志》)。黄檗山四周层峦迭幛,壑深林密,飞瀑鸣泉,环境清幽,恰如古人所咏:“鹫峰耸峙俨西来,琪草瑶花春意催。”是出家人修身养性、避世遁居的好地方。宋代刘克庄游山有诗云:“峰排神女峡,奇创德宗朝。”希运在百丈山参谒怀海禅师得法后,来到距百丈山数十公里的黄冈山中,卓锡于当时的灵鹫峰下。因得时任江南西道观察使裴休的尊崇,使黄檗门风盛行江表。据宋代《新昌县志》记载,黄檗山当时与洞山、五峰山合称“释家三大祖庭”。宋苏辙《栾城集》中有记:“洞山有价,黄檗有运,真如有愚,九峰有虔,五峰有观。”洞山价指洞山良价,黄檗运指黄檗希运,真如愚指大愚,九峰虔指道虔,五峰观指常观,都是当时著名的道场和禅师。这说明黄檗在唐代禅学中已有相当地位。山中有黄檗寺。黄檗寺建于黄檗山深处的一个山凹之中。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前后,唐宋时十分兴盛,有一千僧众,小庵堂十多座,田地数千亩。据《新昌县志》记载:“黄檗寺在三十九都,唐名灵鹫,断际禅师希运道场也。”自希运之后,黄檗禅寺一直被奉为临济宗祖寺。现在已发现并查明唐宋明清各代临济正传宗师、黄檗寺住持僧释墓塔三十余座。历代黄檗住持也被视为临济正传法嗣。南宋初,黄檗住持佛智禅师奉诏进京见帝,其弟子也曾领受紫衣(《宜丰县志》)。宋绍兴九年(1139年),高宗赐寺名曰“报恩光孝寺”,并在寺中祀奉宋徽宗赵佶牌位。明代中叶,“报恩光孝寺”几度废毁。崇祯年间,名僧行月(1067-1695年)由杭州卓锡,为黄檗正宗32代住持。行月在黄檗修整禅寺,弘扬宗法,使黄檗香火复盛,被誉为“中兴祖师”。清光绪26年(1900年)黄檗寺毁于火灾,仅存旁殿数楹。残砖断楹上仍有“黄檗寺”、“报恩寺”“性道”字样。
  在黄檗寺遗址左侧,有一个凝聚着神奇传说的名胜——虎跑泉。泉水自地下横洞涌出,积而成谭,常年不断,清澈冷冽。旁有划、石盆5口,可见当年香火之盛。传说一虎闯入寺中,碰倒香案。希运指案化为巨石,收虎镇于石下。自此,老虎日闻讲经诵课,逐年感化。希运卒后,虎突自石下跑出,触希运墓塔而死,石下从此珠泉横流。难怪《宋高僧传》将其列在《感通篇》,作为神异禅僧看待了。
  希运身价与声名的提高,得之于其弟子义玄(?—876年)。义玄本为曹州南华(山东东明)人,不惮劳苦,来到江西宜丰黄檗山参谒希运。三次问道,三次被打,谒大愚、参沩山,后还希运处,终于“鸣啄同时,了然通彻”(《宋高僧传》卷十二)。得悟本源,受其印可,嗣其法。大中八年(854年),归镇州(河北正定)滹陀河畔与门徒共同“建立黄檗宗旨”,对黄檗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和发挥,开启禅宗新风,举扬黄檗而大张于天下,成为享誉禅林的“临济施设”、“临济门风”,是即为五家七宗之一的临济宗。唐宣宗时,临济宗风行南北,尔后日渐繁盛。发端于黄檗山而兴盛于镇州正定的临济宗,传至石霜楚圆(986—1039年)门下,又衍出黄龙(山寺在今南昌)、杨岐(山寺在今萍乡)两派,并一直流传至今。黄龙开宗者为宋代慧南(1002-1069年)禅师。“慧南初学云门,后从临济。住持黄檗后,有法嗣83人,其中以祖心(1025—1100年)、克文(1025-1102牛)、常总(1025—1091年)三僧为上首,他们都在黄檗山从慧南参稗。克文在慧南圆寂后,又移洞山开堂,法嗣36人,而以德洪(即思洪,1071—1128年)为上首。德洪不仅以诗史闻海内,而且精禅字,曾著《临济宗旨》。祖心先后3次到黄檗山参禅,后住南昌黄龙守,六传至灵源维清(12世纪末期黄龙嫡传法嗣)。日本僧人荣西将黄龙宗派引入日本,使临济宗在日本得到极大发展。13世纪初,日本僧人俊艿又将杨岐派传入日本。日本镰仓时代禅宗24派中,有20派出于杨岐法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临济宗信徒已逾500万人”(《宜丰县志·宗教志》)。1983年由春见义雄等率领的日本宗教界以“中国禅宗祖师塔参拜团”一行26人组团专程前来宜丰黄檗山参拜祖庭。1987年“日本青年佛教徒中国禅迹参访团”亦到此寻根。同时,黄檗禅还传播到越南、朝鲜及南亚诸岛国。
  关于其卒年,禅史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大中三年(849年)(《佛祖通载》卷二十三)、大中四年(850年,《隆兴编年通论》卷二十六、《释氏通鉴》卷十一)、大中九年(855年)(《佛祖统记》)、大中中(《宋高僧传》)等说。希运圆寂于黄檗山,目前,希运的葬身墓塔已在宜丰县黄冈乡境内发现。据考,此塔最早建于唐大中丁丑年(857年),是希运圆寂后,僧众为他修建的墓塔,名“运祖塔”,尊他为临济宗开山始祖。“塔座落在山下黄檗村的基山上,高3.12米,宽1.2米,石质构造,形如宝瓶,造型精美,属‘窣堵波’式石塔。塔座为须弥座,束腰肥鼓,遍刻垂幔,正面刻塔门。塔刹四层,六角高顶华盖,形如仰莲托宝珠。塔周有石砌罗围,罗围前有石台,上刻‘断际禅师塔’五字,罗围正中嵌一高大石碑,上刻‘开山始祖上希·下运谥断际禅师之塔”’(林南《中国临济宗祖庭黄檗山》)。按,义玄离开希运时,希运尚在黄檗山上读经。《五灯会元》卷一一、《古尊宿语录》卷五均载此。若义玄于大中八年(854年)离开黄檗,且此塔确然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则黄檗的卒年应在854—857;年间。又,黄檗被赐“断际禅师”谥号,与裴休在任宰相有很大关系。考裴休任相职在大中六年(852年)至大中十年(856年)十月之间,这又可将其卒年断在854—856年之间。准此,则《佛祖统记》大中九年(855年)之说应有所本。若果真如此,黄檗卒年似可断在855年左右。
  在黄檗佛塔群中,距“运祖塔”以东40米处,有一座“皇叔塔”,此塔是大中十三年(859年)宣宗李忱死后,黄檗僧众为纪念他与希运的一段嗣法因缘而建的纪念塔。李忱本为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早年因遭兄长和侄辈的排挤,隐匿于江南禅林寺院,后参黄檗,随希运习禅。武宗殁后,宫中宦官迎李忱回长安登极,是为宣宗。黄檗临终前有语:“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往,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宣宗闻之,大为感慨,遂谥“断际禅师”。他上台后一反武宗灭佛的政策,重兴佛教。这对提高希运的声誉起了至关重要作用。此塔为花岗石雕琢迭砌,底座为双层须弥座,每方各刻四佛像,塔身为宝瓶状。
  宣示心要
  唐武宗灭佛之后,率先在江南重振禅宗的,首推洪州系禅僧希运和灵佑。灵佑在湖南创立沩仰宗,希运在江西传禅,后被推为临济宗祖师。他们二人的活动,固然与宣宗上台后推行祟信佛教政策的大环境有关,但尤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得到过裴休的积极支持。灵佑,俗姓赵,是希运同乡,福州长溪(福建霞浦)人,年十五,依本郡建善寺法恒律师剃发,三年后于杭州龙兴寺受戒,学究律科。后入浙江天台遇寒山,造国清寺又遇拾得,均指示他去洪州依止怀海禅师。年二十三,游江西参百丈,为怀海上首弟子,顿了祖意,悟得深机密用诸佛本怀,遂嗣其法。元和末(820年),随缘长沙,因过大沩山(今湖南宁乡西),遂结庵山上,徒众渐聚。如此数十年,“言佛者天下以为称首”。会昌毁佛之后,遭沙汰,遂空其所。及至宣宗解禁,湖南观察使裴休“固请迎而出之,乘之以己舆,亲为具徒列”,于是重新削发,回归旧所。可见,沩山由还俗而复出,以及复出后阐扬禅法,无不得益于裴休的有力扶植。希运也是如此。所幸的是,会昌二年裴休迎希运住钟陵讲法,或因后旋即回黄檗,或因受到裴休的保护,由此逃避了会昌法难。大中二年又受裴休坚请,北上宛陵弘扬禅法。
  宣宗曾为杭州盐官镇国海昌院齐安会下当书记,希运为首座。一日,希运在大殿拜佛,宣宗问:“不著佛求,礼佛作么?”希运:“常礼如是。”宣宗:“拜佛作什么?”运打宣宗一下,宣宗:“太粗暴了。”希运:“这你知道。”打一掌。“这边粗,那边细。”又打一掌。
  裴休《传心法要》序云:“予会昌二年廉于钟陵,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二年廉于宛陵,复去礼迎至所部,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考会昌二年即842年,黄檗于该年应裴休之请,从江西黄檗山至洪州钟陵,住锡于龙兴寺,为裴休等僧、众宣示禅法心要,此时裴休的职事是江南西道观察使。裴休将这次讲学的内容,辑录成《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由前后三次说法,答弟子问之六段说法,简短之上堂语,以及三段问答构成,计6200字。有一首流传颇广的诗,记录了黄檗希运由蜀水流域而到洪州的情形,诗曰: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千年栖蜀水,浮杯令日渡漳滨。
  千徒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愿教师事为弟子,耒知将法付何人。
  此诗《祖堂集》记为高安县令所作。《景德传灯录》则以为是裴休的作品。诗中“圆珠”是指希运的形貌,额头上有一个肉瘤,唐人称为肉珠。“七尺身”是说希运的身材高大。蜀水,即锦江。漳江,是赣江在南昌段的称呼。由诗中可知,在希运渡过赣江到洪州开讲禅法之前,他已在蜀水流域栖止了近十年。希运开始弘法即在此地,据此上推,可知他开始弘法约在832年前后。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移镇安徽宛陵,建立禅院,请师安住,名开元寺,学徒云集。裴休记其所讲,是为《宛陵录》。
  《传心法要》和《宛陵录》,黄檗希运述,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集成。本书为禅宗之要典,文字简炼,其阐释禅旨,言简义丰、透彻;酣畅,对于后世禅宗,尤其是临济宗影响很大,成为该宗主要经典,之一。通行本为南京金陵刻经处的版本。目前学术界认为,此二书单行本以南宋瑞平三年(1236年)之刊本为最古,而此刊本是依南宋绍兴十八年(1184年)于福州开元寺开版之宋版《大藏经》所收《广灯录》(1036年)卷首所存版本。日人人矢义高氏译注之《禅的语录》丛书之八《传心法要·宛陵录》,1981年由筑摩书房出版,即是以京都知恩院所藏宋版《大藏经》之《广灯录》本为底本。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N02012A《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一卷,B《黄檗山断际禅师宛陵录》一卷,则是以增上寺报恩藏之明版《大藏经》为底本,校对宽文十三年(1673年)刊行之宗教大学藏本(以上据《大藏经》索引第十四册第12—13页所收“典籍解题”,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12月版,根据台北新丰公司影印本影印)。此外,宋《景德传灯录》(延佑本)卷九所收,各章皆删去年月,卷末又省略三分之一,而附以裴休的传心偈四言长篇;此外还有《古尊宿语录》卷四卷五本,《大正藏》所收之《四家语录》本等。今人有台湾陈慧复校勘本。除日文译本外,还有英文译本。

 
 
 
前五篇文章

明奘法师《竞报》专访:禅 还是商?

明奘法师茶禅中体会无常

戒律——平凡中的不平凡

以唯识论的观点谈修行中的各种无明

言为人师 行为世范——僧伽教育中的律仪教育琐谈

 

后五篇文章

西南都市禅林滚滚红尘中的心灵净土

西方的禅

西藏萨迦寺考古证实汉藏文化紧密相连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初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