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法师:幻境不栖无住心——《小故事见禅机》序
我自幼受到父亲思想的影响。家严秉性方正耿直,酷爱诗书,对我这唯一的女儿寄望高,常熏陶以岳飞、文天祥等英豪忠义事迹。因此我少怀壮志,“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从不不喜女红、不爱打扮,却与书香结下不解之缘。工作之余唯好驰骋书林,正如《以学治愚》一文中所言;“一卷在手,其乐无涯,清贫但不寒酸,位低而志向不贱。”
自从披缁出家,常怀感恩之情,每念世人有从军报国、从政报国,或从商创造财富以报国之举,乃常思考:我应如何上报四重恩呢?大慧宗杲禅师曾说:“吾虽出家为僧,但忧国忧民之忱,与忠义士大夫等”。那么,吾一介书生,别无所能,在禅诵、修持、讲学之余,只能尝试以文字般若,显世间实相;愿为人心清明、启迪慧思,尽一已之棉力。
没想到的是,肤浅之作却获热烈回响,除获佛光文学奖小说首获的嘉许外,又蒙东初出版社抬爱,先后有《云影尘痕》、《光明行》结集;今年,吉林教育出版社汇编的最新散文集亦很快告罄。即以《佛教文化》刊载《明月光华》一文,也不断收到读者的热情书信。大家对净化人心散文有如此共鸣,实令我感愧,并更加坚信佛语:“人心本有无限的光辉。”只是必须时时勤拂拭而已。这些鼓励亦常令我深切反省:一个文化僧人应如何以出世的精神,契入世俗社会,而有益于大众的精神提升。
近年来寂处绝域,澹泊宁静,接触的多为平凡人、平凡事,即南怀瑾老师所谓的“逃名”。但吾深感平凡的美好,期望能常保纯真,故有《习忘养生》、《童心启示》、《智少愈完》等文完成。
当今社会功利主义盛行,竞争激烈,物欲炽盛,人们“百忧感于心,万事劳于形”,往往身心交瘁,亟需一种警醒、一种策励,以激发信念。因此,试图透过趣味小故事,谈点自己认知的哲理,以期化烦恼为菩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拙文多因现实生活中,朋友、信众们种种遭际与询问,或见闻觉知,有感而发,如《知足常乐》、《超然物外》、《心念转换》、《选择快乐》等文;或参与慈善活动,表示佛子深切的关怀与慈诚。总希望以积极乐观、向善的笔调,励志向上、提升精神层次。
为了与更多的读者结缘,语言尽量浅白和亲切,并未刻意突显出家人身份;然因长期教书,恐流于说教;更由于独特的视角,疏于感性情趣。加上拙文多在台港澳报刊发表,受到篇幅限制,难免不够周全,均请读者指正。
时空渺渺、大地茫茫,透过世间万象,颖悟宇宙本真,犹水中之月、空中之音,如幻之文,何足道哉?本书得以出版,应视为因缘具足;然则“幻境不栖无住心”,唯望有缘读友能超越文字、油墨的表相,探视生命更深层之意义,以期待心灵更加澄明,则吾愿足矣!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自叙于慈慧学苑
---------------------------------------------------------------------------------------------------------
更多法云法师佛教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