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消业往生带业往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消业往生带业往生

  元音老人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著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往生’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一方说:要真能往生,须将妄业消去;另一方则说:不需要,可以带业往生。双方各说各有理,互不相融。

  持‘消业往生’论的人说:‘带业往生’是害人的谬论。它非但毁灭了净宗行人临终往生的愿望;也伤害了整个净土宗的严净、肃穆的形象。因为‘业’本身就是污染、是障碍。与净土既不相应,而且是障道之因,何能带著它往生西方佛土?所以佛、菩萨从未在各种经论上说过‘带业往生’的这一非常错误的说法。

  主张‘带业往生’论的人则说:‘带业往生’一词虽不是佛、菩萨直接说的,但在经论中,不无这种含意。比如“那先比丘经”云:‘如持大石置于船上,藉船力故,石不沉没。若无其船,小石亦没。’石喻世人所造的‘业’,船喻佛力。这不是很明显的说藉佛力故,可以带业往生吗?所以我们净宗行人,只要信坚愿切,一心念佛,不用消什么业,临终决定往生。那种消业往生的论调是魔说,不可信赖,要将它彻底打倒、消灭。

  这两种论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搞得佛教界内沸沸腾腾,莫衷一是,使后学者无所遵循,不知如何修持方合道妙。因之要请诸方大德,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一下,得出个正确结论,扫清疑云,以正视听,而免后学步入歧途。

  要评判这一问题的孰是孰非,先要将这二种论点的由来搞搞清楚,然后经过比较讨论,就不难看出它们的矛盾所在,从而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按这两种论点之所以各执己见,互相水火者,不外以下数因:

  ◎甲、持‘消业往生’论者

  一、见近时的净宗行人不肯老实念佛,只悠悠泛泛地随众做做早晚课,像小学生交课卷似的,做完了课诵,就算念佛事毕了。不再用功念佛,来改造自己执著、贪恋的妄习,转换自己的妄想、妄念,以消灭自己的心垢,而往往把将来往生净土的责任,单单推卸在阿弥陀佛身上。如若临终不见佛、菩萨来接引,生不到西方,误认为那是佛、菩萨的责任。因此莲池大师曾有‘念佛者多,生西者少’的感叹。这都是念佛行人心不专切,只图便当,而贻误了自己。所以要大敲警钟,提倡‘消业往生’来警醒昏梦迷茫的念佛群众。

  二、现时很多念佛的人,误解了‘带业往生’的含义。以为我们只要有信有愿而且早晚也做课诵,纵或做了些不甚好的事也无妨碍,横竖可以带业往生嘛!

  笔者在沈家门见有很多人在晒鱼虾,问他们说:‘你们舟山一带不是大多数人都信佛吗?’他们说:‘是呀!我们都是佛教徒。’我不禁疑惑地问道:‘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杀生呢?’他们说:‘我们是带业往生呀!’

  他们把‘带业往生’一词作如是见解,岂不毁坏了净宗的圣洁形象?

  三、为了澄清净宗近来的腐朽污染的不良之风,以振兴佛教,所以要高唱‘消业往生’,以振聋发聩,而期净宗行人真正能往生西方,而不是空喊口号,以免净宗的旨被湮灭而渐趋消亡。

  ◎乙、主张‘带业往生’论者

  一、怕人有畏难情绪,不敢信入修持,而毁伤了净宗,断送了众生的慧命。

  二、误解了‘消业往生’的难度,不知怎样才算消业,才得往生。一般以为要将无明除尽,业尽情空,方始为消业。这岂不太难,能有多少人做得到?所以要坚决反对。

  三、未真正了解‘带业往生’内含的精义。只知带业便当,而不知所带的是何业,更不了解心心念佛时,正是在最切近处消除自己的心业,为将来往生的正因。

  从上述二种观点看来,不论是‘消业往生’论者还是‘带业往生’论者,都是从善良的心意出发,都是为了保护净宗行人确实能往生西方,以免贻误失败。既然大目的完全一样,并无水火不能相容之处,就不难从中合其同、融其异而求得一致的结论了。

  欲得到一致的结论,应先从‘业’字上来探讨论证,因这二个论点的中心问题都是‘业’。那么‘业’究竟是什么呢?“起信论”说:‘无明为因生三细。’这三细相的第一相就是‘业相’。什么是‘业相’呢?原来我人从无始以来真如不守自性,迷于无明,不觉而心动,这就是‘业’。所以‘业’是‘动作’义,在经中称为‘惑业’。所谓相者,因心动迷本圆明,将本有无相之真如,变起虚空四大之妄相,即法相宗所说的相分;将本有之智光,变为能见之妄见,是为见分。一切众生世界有相之万法,皆依此见、相二分之所建立。此见、相二分亦即“起信论”三细相的第二‘能见相’和第三‘境界相’。

  从是可知,业就是造作。而众生迷悟有别,造的业就不同,所感的果报也各别。凡夫所造的为有漏业,感三界六道分段生死之报;二乘所造的为无漏业,感方便有余土之果报;菩萨所作的为非有漏非无漏业,感实报庄严土之果报。

  凡夫痴迷过甚,执幻境为实有,迷假相而为真。为满足一己的私欲,不惜广造恶业,故生死不了,轮回不息。今欲往生净土,横超三界,若不将这生死根本—迷相而妄动的业—消去,如何得遂初心,真正达到往生净土的愿望。

  或曰:‘往生净土,是凭阿弥陀佛伟大宏深的慈悲愿力接引,何须消业才得往生?’答曰:‘惑业不净,势必迷恋著娑婆世界上的一切假相,佛虽来接引,但因心迷染业而不见佛,错失往生的良机。’永明寿禅师云:‘佛如天上之月,影现千江万水,但污水不见。念佛人心不明净,犹如污水不能现月而不见佛。’临终不见佛,如何能往生?

  有好多念佛人,或因贪念著金银财宝而落为守财鬼;或因迷恋妻子儿女而堕为看家鬼;或贪恋色身及迷于坟墓陪葬的美好庄严而沦为守尸鬼等等。古德说:‘抱桩摇橹,无有是处!’这就是说,如我们欲生西方,但又迷恋著娑婆世界不放,就如抱著岸上的木桩去摇橹,再用多大的力,船也不能前进,西方如何得生?

  这样说来,生西岂不很难吗?不!一点也不难!不见佛说:‘念一句弥陀圣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现在天天念佛,时时念佛,不是只念一句佛,还怕什么业不能消、罪不能除呢?所以消业往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看破这娑婆世界的一切声、色、货、利、妻、财、子、禄,皆如梦、幻、泡、影,不可得而不去追求、贪恋它,反过来,全心全意地用‘心念耳闻’的念佛法来勤勤恳恳地著力念佛,再大的业也不难消亡于无所有之乡了。

  或问:‘为什么这样容易呢?’因为业从心生,非从别来。如今我们心心不异,念念在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全心是佛,全佛是心,还有业的立脚处吗?

  再说,当我们临终往生的刹那,只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其他一无所见,还有什么业不业?这不就是以我们平时念佛的功夫将业消去了吗?不也就是佛、菩萨的慈悲摄受力使我们把业消除了吗?

  这样一说,‘消业往生’论似乎站住脚了,那么,‘带业往生’论岂不谬误了吗?不,‘带业往生’也无错误,因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全靠念佛功夫纯熟,不再系恋娑婆所致。这在术语中称作‘净业成熟’。这‘净业’,虽非染业,不也是业吗?带它往生,难道不是‘带业往生’吗?

  下品往生人,心未空净,还著相,还有处所,有生在,所以只能往生凡圣同居土,这‘凡’字正指带业之众生也。若是上品,生即无生,无生即生;一方即是十方,十方即是一方;净秽不别,东西不分;心空意净,而不见空净,绝学无为而莫知无为,也就无所谓带业不带业了,不带业不就是业消除了吗?

  或许有人说,净业成熟称为带业往生似乎有些勉强。那么,让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一般人所谓的带业往生的染业。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而不觉,执相习深,积垢厚重。今虽经勤苦用功念佛,有所觉悟,晓了世、出世法皆不可得,业障、罪衍更如空花水月,根本无有。理虽深悟,但旧习卒难顿除,还须久久扫荡打磨,方始渐臻上乘,绝非一下子即能将无明习障彻底消尽的。

  在禅宗,开悟的人谓登初地,为见道位;在相宗为通达位,后面还有从二地至十地之修道位,与十地以上至佛果的究竟位。这须行者努力用功将无明习障一分分的除去,方能一位位地升将上去。谁能一生成办,消尽无明,顿证佛果呢?

  经中说等觉菩萨尚有最后一分无明未尽。这未尽的一分无明,不就是业吗?等觉菩萨尚有业在,又谁能一生证到等觉菩萨呢?带著未尽的余业往生不正是带业往生吗?

  所以说,带业往生并没有错,只不过不要把它的含意搞错了,误认为念佛也可以做点坏事,横竖可以带业往生就是了。

  综上所述,我们念佛,正是在做消业的功夫。往生净土,原是消了惑业而去的,而这业又是假佛慈力消除的,没有什么难处。正不必对‘消业往生’这一论点恐惧而怀疑,更不用因疑惧而群情沸腾地急起反对。同时持‘消业往生’论者,也用不著因佛经中无有‘带业往生’这一论据的金口亲宣,而反对带业往生,斥它是魔说,搞得大家不安,无所适从。

  大家知道,时代不同,用以表达思想的语法和方式也不同,所用的词汇当然也随之有异。佛圆寂已二千多年,当时虽无‘带业往生’这一词句,只要经文中含有这种意向就行了。因为带业和消业从上面的论证看来表面似乎有异,而实质完全一样,消业之中有带业,带业之中有消业,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没有什么矛盾,何必因一些小节而争论不休呢?

  另外,在这次争论中,也有人主张带业往生,只带宿业,不带现业的。当然,这一论点是从善意出发,恐人误解于念佛修行后,仍做坏事,失去往生的机缘。但从立论的实质来看,意似欠妥。因为所谓宿业和现业,不外乎过去所造的和现在正造的业,或历劫多生所造的业和现世此生所造的业二种意义。这从凡夫的妄念所显示的三际—过、现、未看来,似乎义正言顺,但从真如实际来看,这过、现、未,根本不存在。“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说这三际心皆系妄念幻现,而实不可得。因所谓三际者,是以‘现在’为立脚点来分过去和未来的。但‘现在’无立脚处,才说现在,已成过去。试看钟表上的秒针,刹那不停地转动,何曾有‘现在’在?现在既无立足处,又哪里有过去和未来呢?所以“华严经”说:‘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当下这一念心空,所谓过去和未来皆如空花幻灭,何处去觅三际?三际不可得,故不应说只带宿业,不带现业。

  复次,上面说过,业是动作义。不仅是做了坏事才是业,做好事也是业。我人一生中不知造了多少业,而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而做了些坏事,恐怕在所难免;有时存心做好事,反而害了人,变为坏事;或许做了坏事,自己一时还不知道。如说带业往生,只带宿业,不带现业。那么,这些人不论做好事的还是做坏事的,岂不是都不能往生了吗?

  假如真是这样,为什么“观无量寿佛经”又说‘纵是五逆十恶人,临终遇善知识,为之开示,一心悔过,十念亦得往生’呢?

  佛无虚语,经无妄言,这类五逆十恶人,临终十念亦得往生,这不是证明带著立论者所说的‘现业’也能往生吗?由此可知带业往生是不分宿业和现业的。

  再说‘业’原是我们无明妄动所致,今一旦醒悟,以真智慧光一照,不论现业、宿业都一时消殒,所谓心空业亡,故五逆十恶人临终十念可以往生。这犹如一间暗室,不论你关闭了多少年还是现在才封闭的,一旦门启窗开或电灯打亮,黑暗马上消灭,哪里有现、宿之分?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既然现业、宿业一下子能消去,为何上文又说带有余业往生呢?这一问问得好!业都消光了,还有什么余业可带呢?须知房间的黑暗,虽一下被驱除去了,但因封闭年久,霉臭之气一时尚不能尽除,须待久久通风和慢慢的扫刷、揩抹,才能渐渐恢复旧观。这一时未除尽的霉臭之气,犹如我们未尽的余业,所以要带之往生啊!

  最后,我们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还希望过去误把早晚课诵认作念佛事毕的人,改正错误,除早晚课外,还要像参禅一样的端坐念佛。古德教我们每天要念十万佛号,就是希望我们心不放逸地将妄心转换为佛心,作为将来真正往生之资粮。我们果能照办,并且众善奉行,诸恶不作,那决定是万修万人去,还有什么疑虑恐惧呢?!祝大家安祥自在,上品往生安养!

 
 
 
前五篇文章

《法华经》的社会实践与涅槃思想

大恩至尊根本上师卓登秋央旺姆空行仁波切略传

金刚上师南开诺布仁波切及其教法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牛头禅宗探索

 

后五篇文章

念珠——信徒念佛的计数器

炼心二十四字

禅宗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禅宗如何影响造像绘画艺术的

禅宗在岳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