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甘澎老师谈禅修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甘澎老师谈禅修

  林崇安 (内观杂志第64期.2009)

  一、前言

  今(2008)年八月,我们一行十五人到泰国参访禅修老师,并顺便参观寺院和名胜古迹。于二十一日早上参访了在佛统府佛教城的圣法中心(Ariya dhamma sathan)的康恳长老和甘澎老师。甘澎老师(Kampon Thongbunnum)是康恳长老晚年所指导出的最有名气的在家弟子,以下先介绍一下甘澎老师戏剧性的生平。

  二、甘澎老师的生平和禅修经历

  1955年,甘澎老师生于泰国北部那空洒汪府的贫民窟,整天生活在船上,陆上没有房子,他的父母靠船运载维生,有五个孩子,甘澎老师排在第二。他的父亲知道教育的重要,虽然生活贫困,仍然鼓励子女上学读书。 7岁时甘澎老师开始上小学,13岁时读初中,喜爱体育课程。 16岁时考上Chan kasem师专(毕业后可教小学),18岁时考上Mahasarakham体育师专(毕业后可教中学),20岁时他以成绩优异直接进入曼谷的Sri Nakharinwirot体育大学读书。

  1977年,甘澎老师22岁,从体育大学毕业,并顺利地被录取为Ang thong体专的公职老师,从此拥有一个铁饭碗,并开始任教。以上甘澎老师的求学和就业过程,对泰国贫民窟的家庭而言是一大奇迹。

  1979年,甘澎老师24岁,已经任教三年,仿佛生活在天堂中。但是好景不长,4月3日晚上他在跳水时,第三次却出了差错,他直接撞到游泳池底,一瞬间全身瘫痪。经由曼谷中央医院的检查,甘澎老师的第五脊椎断裂,颈部以下没有感觉,只能直躺,从此终生残障。父母带他到处就医,但病情没有改善。这一意外,使甘澎老师犹如从天堂掉到地狱。

  此后,他的父亲开始到寺院听闻佛法,并带回佛法的书本和录音带给甘澎老师听闻,结果甘澎老师的房间充满这些佛书。

  1982年,甘澎老师的父亲到曼谷近郊的南来寺从隆波田学习动中禅并带回资料,甘澎老师在家虽有练习,由于不得要领,不了了之。

  1995年,甘澎老师40岁,他父亲决定将船卖掉,回到那空洒汪府

  以前我睡觉时都是一直胡思乱想,睡不着觉;现在开始将觉知摆种田并参与佛法研习会。甘澎老师经由佛法研习会的莫维芭小姐(Monvipa)的鼓励,写信给康恳长老请求指导动中禅并请收为弟子。 12天后,甘澎老师接到回函,并开始接受康恳长老的指导。甘澎老师此时只能利用翻动右手来培养觉性,他每天从早上四点到晚上九点练习动中禅,约经一个月的练习,终于有一天内心改变,体会到了「名色」。其后继续不断用功三年,他面对修行的各种障碍并一一克服它们,因而有很深的证悟。

  1999年,甘澎老师搬到康恳长老的Sugato森林寺院里继续禅修,并对其他的禅修者分享他的经验。

  其后甘澎老师成为动中禅的重要老师。他所开示的佛法甚具吸引力,被编辑成书,流通各处。例如《残障身中明亮心》就有英文、日文的翻译本。

  三、参访甘澎老师谈禅修康恳长老和甘澎老师最近在圣法中心才指导完一期动中禅。圣法中心的地点就在佛统府的佛教城这一区域,环境幽雅。我们请康恳长老说法完后,接着请甘澎老师分享身心转变的经验。坐在轮椅上的甘澎老师说:

  以前我的身体很好。发生意外以后,我的身也苦,心也苦。苦是苦在念头。

  我想要找出使自己能够快乐的方法,后来康鉴长老指导我动中禅的修法。我不能在行走、站住、坐着修,我只能躺卧着修。一般的手部动作有十四个步骤,有十四个觉知;我只能躺着做手部动作,但是只有二个动作,翻起和翻下,二个觉知,这和十四个步骤没有差别。虽然只有二个步骤,但是我的觉知的品质比较好。

  以前我睡觉时都是一直胡思乱想,睡不着觉;现在开始将觉知摆在动作上,妄念就逐渐减少,结果就睡得好。我在一个房间里面练习,没有去到其他地方,这样练习了一个月,心中生起了变化,内心开始不苦了。

  甘澎老师说:

  有二种残障:一种是身的残障,一种是心的残障;一般的人没有身的残障,但是有心的残障,所谓心的残障是指心中有苦。有二条生命的道路:一条是懒惰、放逸而不培养觉性,这是苦的道路;一条是认真培养觉性,这是离苦的道路。

  甘澎老师又说:

  当我开始修时,过份认真,将心黏在手部的动作上,想要灭苦。其实这也是贪。后来,放下这些期待来修,像玩游戏一样开心地做动作,心很放松,但要常常地做,结果就出现了效果。

  有人问甘澎老师为何选择康恳长老作老师,甘澎老师说:

  (1)康恳长老的体验不是从记忆而来,他的体验对我有吸引力。

  (2)他叫我去「作」,而不是叫我去「想」。

  (3)他作我的榜样。

  (4)他从不生气,有些事情让我觉得生气,但是他不生气;靠近长老时我内心感觉很清凉。

  四、甘澎老师的禅修心得分享

  在《残障身中明亮心》中,甘澎老师说:

  (1) 活在苦中,没有看到苦, 将自己浸泡在其内,就会变成「苦的人」。将自己脱出,成为「看苦的人」, 苦将立刻止息。

  (89) 活在当下,使我能够看清痛苦,以及妄念或不请自来的念头的危险。我们对这些不请自来的念头不用做什么,只要观察它们并放下它们, 因为它们是痛苦的因。我已经学到这课程。现在我知道我所要做的,就是持续保持正念和看念头。

  (94) 过去我听到老师们说:「无苦是在痛苦之处」; 我对此感到困惑,怀疑一个人如何能够此时此地止息痛苦,却又在它的中间。我怀疑它如何可能。但我练习到这一阶段,我自己找到了答案。这答案是,我们受苦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放置在「受苦者」的位置上。当我们固定在纯粹的观察,看着「苦」而不将自己认同为「受苦者」, 这苦将立刻止息。我自己能对此给出回答。所以,要想免于痛苦,必须作纯粹的观察。

  (109) 修心时,禅修者常抱怨念头的干扰。对此仔细地反省,提出一个问题:谁是真正的干扰者?事实上,是我们去干扰念头。念头自然地生起,因为那是它们运作的方式, 我们不能阻止它们。我们不能只有自己喜欢的快乐念头,也不能只免于不快乐的。我们不能告诉自己不要有念头,因为念头不是在我们的指挥下。死人才是完全没有念头的。我们所要作的是,觉知自己身体的移动而不去瞪视念头, 就像我们开车,开在和念头不相同的路上,相互不交叉。如果我们想止住念头或者卷入念头,实际上就像是干扰了双方的交通。这就是我们为何受苦的原因。

  (113) 培养觉性是真实可靠的, 它是一个人内心归依的创生处, 是使人回到原本平等心的法药。何时生活有问题或痛苦,我就转向研究并训练这一颗心, 使它成为我的整个存在。经由顺着自然的法则来生活,生活可以由坏变好。

  (123) 残障只是不方便,而不是疾病, 它只是身体的不方便,对此我们无从选择; 但是,对心我们可以选择, 甚至在痛苦的环境,我们可以选择快乐,经由内观发掘出快乐。

  (124) 培养觉性可以转变自己,从「受苦者」变成观看「苦」的状态。这是因为觉性的纯粹状态不是一般的存在: 它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它不是对、不是错; 也不是快乐、不是不快乐; 它不是二元对立, 它超越一切事物, 它是无分别智的纯粹单一状态, 任何世俗所要作的事,用这颗平衡无苦的心去作。

  (136) 我不寻求任何外在的快乐。我只放下心中的苦,而快乐自然来临。这是内在的快乐,宁静、安详而实在。一旦你经历到这种快乐,你将不会再寻找其他外在的乐趣。事实上,我不想称它做「快乐」,因为一般人习惯于执着它,使用这一术语并不安全。让我们称它是「从无苦的心所生起的快乐」。这样安全些。

  (141) (培养觉性时,)最重要的是如何准备好你的心, 如果不正确,将会浪费你的时间和拖延。但是如果你内心的态度正确,并且有足够的练习,你将发现一容易的捷径。例如,注意于手部的觉知必须正确,心要无分别而简单地觉知, 不要想其他,必须平衡而中性。内心要维持没有期待,不希望和想要从练习中获得什么。又如,你勤于作手部动作,这是很好, 但是你还要勤于觉知这些手部动作,使觉性增长。如果你经常作手部动作,但是你的心却散乱、跑掉,不是处在当下, 那么你算是偷懒,保护不够。重要的是如何准备好你的心。经常觉知当下的身和心,使觉知持续如链子。这就够了。

  五、结语

  离开圣法中心时,已经接近中午,我们请回二本英文书,一本是甘澎老师的《残障身中明亮心》,另一本是甲轮长老的《不待时节》,这是二位禅修老师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好好研习。一般正常的人有「多种苦」和「多种乐」的选择,结果在苦苦乐乐中荒废了光阴;甘澎老师只有「苦」和「灭苦」的单一选择,他幸运地遇到了康恳长老,指出「灭苦」的这唯一道路。在残障的身体中,我们看到甘澎老师内心的喜悦,也看到了佛法的实效就是内心的转变。愿所有的人都能超越心理的残障,获得真正的自在。

 
 
 
前五篇文章

禅修的正见

药壶——药师如来的持物

咏第四届拜山法会(二首)

佛学名词说明:什么是“法会”

清净 干净 空净——正慈法师新春开示

 

后五篇文章

金刚乘的名词解释

坦尼沙罗尊者:自戒的技能

坦尼沙罗尊者:自戒的陶育

祖师禅与如来禅

祖师禅与如来禅 之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