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行脚禅参大自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修,简单的讲就是自我洗脑:从观念的建构到不断地联系,最后内化变成习惯都是脑的重塑。

  俚语或成语透露了国人在变与不变之间的抉择,像“船到桥头自然直”是以不变应万变;“穷则变,变则通”、“危机就是转机”,是感觉到了困境或危机,所以要变。变了,就有机会。“知耻近于勇”,是感觉到耻辱,所以要改变来洗刷,改变要勇气才能落实,所以“近于勇”;而“周处除三害”就确实地付诸行动,所以是一个勇者。综合说,行为改变是生活的常轨,要先觉察,再勇敢地去实行。

  人类是从树上走到草原而演化出来的,能够两脚平衡地著地,空出两只手,做出很多中动作,促成了脑的发展。国人用“真人其息及踵”来表示走路的极致,是说走很远的路,采获很多事物的能人,走路的时候气息能够到达脚跟阿氏腱的地方。我们的脚前面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窝称为涌泉,当脚掌松得很彻底,涌泉接触到地面时,会有一股像泉水涌上来的压力感。比较东方和西方的鞋子,可以发现我国的鞋子是平底的,西方的鞋子有个脚后跟,这个脚后跟的功能是让身体略为前倾,重心移到涌泉,却压挤到脚跟的阿氏腱,所以哦阻路时气息就没办法到达脚跟。


户外禅的走路及方法

  了解这些,就可以体会到行户外禅时要如何走路。第一是全身肌肉放松,让重量掉到涌泉。第二是应用重量掉到地面所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来运动身体,这时体内液体会受到撞击,也就是气功的成因及功效,所以太极拳叫做“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第三是身体要挺直,腰平直放松,臀部下坠,坐骨不晃动,只有大股骨的球状关节来摆动大腿,走路时脚掌要平贴地、要松开手臂,让它自然摆动,胸部、腹部放松。当你以涌泉为使力点,全身所有的韧带都松的,上半身文风不动,这种走法就像是脚趾头在拨水一样,感觉上像鸭子划水,全身轻飘飘。这时候走路就非常地有效率,你的身体会很健康。

  最后是要轻便平底而且软硬适中的鞋子,鞋底要有纹路,防滑;鞋底太软,踩到凸凹不平的地方,脚会痛;穿太硬的鞋,像皮革的鞋底,又无法让足踝、脚掌有运动的机会。我国的功夫鞋就是很好的鞋子。户外禅要走在泥土步道上,泥土有一点点弹性,有点吸附的能力,这样走起路来就会全身酥透,所有骨头之间的韧带都舒展开来。

  在做户外禅的时候,要放松心情,愉快、闲暇,轻松地走着。走到一个程度,肌肉开始疲劳、不再用力,这时肌肉不再牵扯韧带,韧带也因而得以松了,走到后来全身都松透了。所以规划户外禅的时候,一定要安排相当程度的走路活动。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脑内艺术馆》,作者塞莫•萨基是科学家,从视觉脑的生理作用来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家在点、线、颜料、笔触上面做了各种尝试与错误之后,让自己脑神经得到最大的兴奋;因为这种兴奋是全人类都感受得到的,当你欣赏他们的作品时,你的神经也受到刺激,你也得到那样的美感。感应美学的基本成分,像颜色、形状、动作的神经细胞,在视觉脑各有其定位,常常可以各自独立运作,也就是说我们的视觉脑有很多独立而且平行运作的单元。

超越本能的行脚

  当我们行户外禅,观赏大自然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视觉,在刺激兴奋脑子里那些美学元素的神经元。你越接近大自然,脑子就越能够感受美的所在,对大自然就会更加的喜悦,也愿意常常到大自然去欣赏、去享有,更进而师法大自然之道,为了让大家享受而去爱护它。这样的原理事实上可以用在听觉等所有外在环境的刺激;连你的脑内意识的思维也是可以循这个原理建构的。

  整个户外禅是融合了眼看四方、耳听八方、用心行走……,心要缘于外或守于内?这是层级问题,先外再内,终于默照。户外禅最有利于天人合一、无我、大地观的建构,最终能慈悲于万物。

  散步、漫步,人的本能;经行、行脚,却是超越。




 
 
 
前五篇文章

目中有人,心中无人——职场禅

禅修——不必然要“知其所以然”

弘一大师: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

家人和睦相处也是菩提心

太虚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三)

 

后五篇文章

功圆回圣界 遗德高风存—纪念真禅长老圆寂十周年

禅而无禅便是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哲学解读(三)

禅而无禅便是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哲学解读(二)

禅而无禅便是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哲学解读(一)

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