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上古乐曲的探索(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十)万舞

先秦传说,万舞也是夏朝初期的乐曲。这个乐曲在东周时代仍然存在,贵族们常常奏演。《诗经、商颂、那》:

“万舞有奕。”又《鲁颂、bì@⑿宫》

“万舞洋洋。”又《邶风、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简兮》诗的描写,对于我们考察万舞帮助很大,因为它说明万舞有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武舞,舞员的动作象征作战和驾车,所以说“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后一阶段是文舞,舞员左手拿着龠(笙类),右手拿着野鸡翎,所以说“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万舞前段是武舞,这在《左传》和《大戴礼》有明确的证据,《左传》记: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庄公二十八年》)所谓“习戎备”即指万舞前段的武舞而言。《大戴礼》:

“二月……丁亥,万用入学。丁亥者吉日也。万也者干戚舞也。入学也者大学也。”(《夏小正》)所谓“干戚舞”也指万舞前段的武舞而言。由此可见,万舞前段,舞员手拿着大盾大斧,用舞蹈来模仿作战,这样才能显出舞员的“有力如虎。”

万舞后段是文舞,舞员手拿龠和羽,这在《左传》和《礼记》也有明确的证据。《左传》记:

“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隐公五年》)万舞用羽,即指万舞后段的文舞而言,所谓羽即《简兮》诗“右手秉翟”的翟,是无问题的。《左传》这个记载并指出在周代等级制度下万舞舞员的数目——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但是佾的员数古有异说,《左传》服虔注以为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六八四十八人,四佾是四八三十二人,二佾是二八十六人。⑴杜预注以为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六六三十六人,四佾是四四十六人,二佾是二二四人。我认为服说可从。⑵但是这种等级制度,在春秋时代,统治贵族已经不予遵守。《左传》记:

“将@⑶于襄公,万者二人,其众万于季氏。”(《昭公二十五年》)季氏是鲁国大夫,而用鲁国公室的万舞,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坚决反对的。所以《论语》写道:“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万舞后段的文舞,舞员执羽及其数目略如上述,至于执龠,《左传》:

“夏六月,……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龠。”(《宣公八年》)《礼记》也载此事:

“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龠。仲尼曰:非礼也,卿卒不绎。”(《檀弓下》)万舞后段的文舞,舞员本来拿着羽和龠,鲁国因为绎祭太庙时,遭大夫仲遂的丧事,所以舞员去龠,只用羽,以表示哀悼。而《公羊传》说:

“万者何?干舞也。龠者何?龠舞也。”(《宣公八年》)好象万舞与龠舞是两回事,万舞是武舞,龠舞是文舞,这是不对的。

关于万舞的创作时代,从《墨子》书里可以考见:《墨子》说:

“于《武观》曰: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铭当作枪枪),苋(当作管)磬以力,……万舞翼翼。……”(《非乐上》)《武观》是墨子所见《尚书》一个篇名,当是记述夏启的儿子武观叛变之事。由此可见,在先秦传说中,夏启时候已经有了万舞,它是很古的舞曲,舞时配以管磬等乐器。《墨子》又说:

“昔者齐康公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食必粱肉,衣必文绣。”(同上)具体地指出统治贵族为了作乐取乐,浪费人民所创造的财富。

此外《荀子》曾说:

“天子……曼而馈,代@⒀(代当作伐。@⒀借为@⒁。)而食。……”(《正论》)杨@⒂注:“曼当为万。”管见以为万舞不是天子进食时所奏的乐曲,杨说恐误。

总之,古说相传,万舞创造于夏朝初年。这个乐曲到东周时代仍然存在。而且传播很广,宋鲁卫楚齐等国都会搞这种舞。它是一个舞曲,舞员数目,在等级制度下,天子六十四人,诸侯四十八人,大夫三十二人,士十六人。舞时分两个阶段,前段,舞员手拿盾斧,是象征战争的武舞;后段,舞员手拿龠羽,是象征和平的文舞。有时在贵族的公庭中举行;有时在贵族的宗庙中举行;有时在贵族的学宫中举行;其目的在于娱乐贵族自己或他们祖先的魂灵。至于为什么叫做万,不得而知。

(十一)大@⑴与桑林

先秦传说,大@⑴是商汤的乐曲。这个乐曲在东周时代仍然存在。《左传》记:

“吴公子札……见舞韶@⑴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襄公二十九年》)@⑴即大@⑴,为什么@⑴上加韶字?未详。(或字有误)《周礼》:

“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⑴、大武。”(《大司乐》)

“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⑴,以享先妣。”(同上)《礼记》:

“汤乐曰大护。”(白虎通、礼乐篇》引)《墨子》:

“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三辩》)《庄子》:

“汤有大@⑴。”(《天下》)《荀子》:

“武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儒效》)

“故钟鼓管磬琴瑟竽笙韶夏护武的桓@⑸简象是君子之所以为革诡其所喜乐之文也。”(《礼论》

“和鸾之声,……驺中韶护。”(《正论》。又《大略》驺作趋。)《吕氏春秋》:

“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古乐》)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大@⑴(或作护)是商汤的乐曲,这是可信的,至于《吕氏春秋》指定是伊尹所作,就未必是史实了。第二,大@⑴也是舞曲,象征汤伐夏桀、获得胜利的故事。在当时,汤是夏桀的诸侯,自阶级社会的等级制度看来,他以臣伐君,未免自愧,舞容中当有此表现,所以季札说他“犹有惭德”。加以吕书所述,足以说明这个乐曲是表扬商汤灭夏的功德的,和周代大武乐曲表扬武王灭殷的功德是一样的。最后探讨一下这个乐曲为什么叫做@⑴。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篇》、班固《汉书•礼乐志》、《白虎通•礼乐篇》、何休《公羊传•隐公五年》注、应劭《风俗通义•声音篇》、郑玄《周礼•大司乐》注都认为“护者救也”,汤灭夏,救“天下”于患害。按汤伐桀,以救护天下为号召,因而称他的乐曲为@⑴,这是可能的,但是我认为@⑴与护都借为获,(古字只作@⒃)狩猎有所得叫做获,战争有所得也叫做获。这个乐曲反映商汤战胜夏桀,大有所获,因而称做获。附带说明,吕书又说:“汤命伊尹歌晨露”,晨露自是一个乐曲名,可惜它书再无记述,只好不论了。

殷朝还有个乐曲,名叫桑林,东周时代仍然存在《左传》记:

“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荀莹辞。荀偃士@⒄曰:‘诸侯,宋鲁于是观礼。鲁有dì@⑶乐,宾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晋侯……卒享而还,及著雍疾,卜桑林见,荀偃士@⒄欲奔请祷焉。苟莹不可,曰:‘我辞礼矣,彼则以之。犹有鬼神,于彼加之。’晋侯有间。”(《襄公十年》)又《庄子》:

“合于桑林之舞。”(《养生主》)桑林也是舞曲。《左传》杜预注:“桑林,殷天子之乐名。”《庄子》司马彪注:“桑林,汤乐名。崔撰注:“桑林,宋舞乐名。”⑶皇甫谧《帝王世纪》以桑林为大护别名⑷,诸说不同。桑林是否汤的乐曲?是否大@⑴的别名?是商代王朝的乐或周代宋国的乐?没有确证,可资沦定。但我认为皇甫谧说也有可能。孔颖达曾经指出,桑林“若非天子之乐,则宋不当请,荀莹不须辞;以宋人请而荀莹辞,明其非常乐也。”而且晋侯得病,占卜结果是桑林之神见怪,也足以说明桑林是天子的乐,晋侯就不该观听;其次,荀偃士@⒄拿鲁国dì@⑶乐与宋国桑林相比,可见桑林是宋国的dì@⑶乐。所谓“dì@⑶”,其含义有二:一是祭天帝于郊,一是祭祖先于宗庙。前者只有天子可行,后者诸侯也可行。桑林的dì@⑶乐,晋侯不敢当,自然是祭天的dì@⑶乐了。鲁国祭天的dì@⑶乐是大武,那末,宋国祭天的dì@⑶乐当是大@⑴。(古说鲁宋两国是周王朝特许用天子礼乐)《吕氏春秋•顺民》记:“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于是翦其发,@⒅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汤向上帝求雨,而在桑林,可见桑林是商王朝祭天的处所。大@⑴是祭天的乐曲,常常在桑林奏演,因而宋人又呼为桑林,这是符合事理的。因此说,桑林可能是大@⑴的别名。

(十二)大武

具见拙作《周代大舞乐考释》

结束语

根据先秦记载,我国上古时期在音乐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葛天氏有八歌,黄帝 有云门(可能)与咸池。颛琐有承云,帝喾有九招六列六英,帝尧有大章,帝舜有大韶,夏代有大夏、九歌、九辩与万舞,殷代有大@⑴与桑林,周代有大武等。这些诚然有的是出于传说,不完全可信;但是如大韶、大夏、万舞、大@⑴、桑林都很确凿地是东周人所亲见的乐曲,东周人指出它们的产生时代,也基本符合史实。因而说这些反映了上古时期的著名的音乐创作,大体上揭示了上古时期音乐的发展过程,并非夸大。

其次,由于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迹,所以上述各个乐曲各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就其记载比较明确的来源,葛天氏八歌是咏唱人们从事农业和狩猎的生活,帝舜的大韶当是体现年终蜡祭、酬谢众神并飨食禽兽,夏代的大夏是象征禹领导群众征服洪水。这三个乐曲都是属于反映生产斗争的范畴。商代的大@⑴是象征成汤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周代的大武是象征武王推翻殷纣的残暴统治。这两者乐曲都属于反映正义战争的范畴。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再次,由于上述各个乐曲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思想内容,所以它们的艺术形式也有多样。就其记载比较明确的来说,葛天氏之乐出现在远古,所以舞容很单纯朴素,只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而已。以后就乐器逐渐增多,舞容逐渐复杂了。如大韶,乐器就有钟鼓球磬笙管琴瑟@⒆@⒇等,舞员化装鸟兽和凤凰,在夔指挥下都舞起来,音乐特别优美,得到孔子的欣赏和赞扬,认为尽美尽善,比大武还强,不妨说大韶是上古音乐成就的一个鲜明标志。又如大夏和万舞,舞员多至八排六十四人,万舞分武舞文舞两个阶段,武舞手拿干戚,文舞手拿龠羽,都是相当复杂的乐舞。又各个乐曲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或分为八章,如葛天氏八歌,或分为六章,如帝喾的六列六英,最多的分为九章,如大韶、大夏、九歌、九辩都是。(其中也许有约数)这一点说明了它们的内容丰富和形式繁复。由此可见,上古乐曲在艺术形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就。

进入周代,音乐有了新的发展,这类记录也比较丰富而确实。《诗经》三百零五篇都是乐歌,三百零五篇以外的乐曲见于先秦古籍的也有一些。(我打算另写专文论述)周代音乐是在其前代音乐的基础上而发展而提高的。我们明悉周代以前的音乐成果,那末进而研究周代音乐就容易寻得其来龙去脉了。    

【外字】字库未存字注释:

@⑾原字为女右加俞

@⑿原字为门里加必

@⒀原字为泽繁体字的右半部

@⒁原字为鼓下加咎

@⒂原字为你左半部右加京

@⒃原字为萑下加又

@⒄原字为匀的外部里加亡

@⒅原字为磨右加邓右半部

@⒆原字为木右加兄

@⒇原字为吾右加攻右半部

 
 
 
前五篇文章

雍和宫风物:罗汉菜

温家宝:希望能成一位环保总理

中国学生为何少了“中国味”?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比自家的强

孔子是怎样教语文的

 

后五篇文章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道德经上善之水的五大哲学内涵

冬虫夏草之“殇”

冯其庸:艺术是“捧”不出来的

与女儿谈贫说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