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观天——《丹元子步天歌》中的天文学思想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据《楼观本起传》记载,“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道教神仙谱系的建立是以天体宇宙的模型为基本构架的,而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天文学知识,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科仪形式来表达。道教科仪仪式的实施,特别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宇宙知识。早期天师道教区组织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设置,即运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等天文知识,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教区系统。总之,道门出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

  汉代以降,随着天文星象观测的深入,人们认识的星数和星官(星座)数剧增,需要有一种能够帮助辨认和记忆全天星官的工具,因此出现了许多星图。三国时代,吴国太史令陈卓把石氏、甘氏、巫咸三派星占家所占的星官,加以综合,求同存异,编成一个具有283官1464个恒星的星表,并绘制了星图。星图的优点是形象,使人容易辨认星官。但是星图复杂,难于记忆。于是人们便开始借用带有韵律的诗文、歌诀来描述全天星宿。在这方面,道教天文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隋代道号为黄冠子的道士李播就曾作《天文大象赋》,采用歌赋形式对星空作了文学描述。李播的这一尝试有助于人们认识星空,可惜流传不广。

  及至隋唐,出现了一部署名为《丹元子步天歌》的天文著作,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工作。关于《丹元子步天歌》的年代、作者,目前尚存争议,主要有隋代丹元子和唐代开元王希明(自号丹元子)作两种说法。但就丹元子这一称号来分析,此乃典型道门道号;且《新唐书·艺文志》三“五行类”录有“王希明《太乙金镜式经》十卷,开元中诏撰”,王希明所撰的《太乙金镜式经》当为道书无疑。因此,笔者以为,不管《丹元子步天歌》的作者是否真为王希明,我们都可以判定,《丹元子步天歌》肯定出自隋唐道徒之手,是道教天文学的珍贵文献。现存《步天歌》的版本很多,文辞有异。今人潘鼐取《四部备要》本《通志·天文略》,《十通》本《文献通考》,清康熙校元至元刻本补刻本《玉海》,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灵台秘苑》,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乾象图》,浙江图书馆特藏彭氏知圣道斋抄本《天文鬼料窍》,上海自然博物馆藏明刊本《步天歌》(明代李之藻藏本),《丛书集成》本梅文鼎《中西经星同异考》,坊刻本《万法归宗》及家藏明永乐写本《天文秘旨备考》内《步天歌》,“厘定正讹,考核异同,甄以星象,加以校勘”,校订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步天歌》本子。本书即以此版本来探讨《步天歌》的道教天文学新思想。

丹元子按陈卓所定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言长歌,名之为《步天歌》。其独特的天文学思想主要有以下二点:

  一、“步天识星”的天文学思想

  《步天歌》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文辞浅近、带有韵律的歌诀来介绍陈卓所总结的283官和1464星。例如:

  东方(七宿之一)

  角宿

  南北两星正真悬,中有平道上天田,总是黑星两相连,别有一乌名进贤。平道右畔独渊然,最上三星周鼎形,角下天门左平星,双双横于库楼上。库楼十星屈曲明,楼中五柱十五星,三二相著如鼎形。其中四星别名衡,南门楼外两星横。(文中加点的即为星名,下同)

  北方(七宿之一)

  壁宿

  两星下头是霹雳,霹雳五星横著行,云雨次之曰四方。壁上天厩十圆黄,铁?五星羽林旁,土公两黑壁下藏。

  北极紫微宫 一本作紫微垣(三垣之一)

  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第一号曰为太子,四为后宫五天枢。左右四星是四辅,天乙太乙当门路。左枢右枢夹南门,两面营卫一十五。东藩左枢连上宰(一作上宰少尉两相对),少宰上辅次少辅,上卫少卫次上丞,后门东边大赞府。西藩右枢次少尉,上辅少辅四相视,上卫少卫七少丞(一作门东唤作一少丞),以次却向前门数。阴德门里两黄聚,尚书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户,御女四星五天柱。大理两星阴德边,勾陈尾指北极颠。六甲六星勾陈前,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座后门间,华盖并杠十六星,杠作柄象华盖形,盖上连连九个星。名曰傅含如连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宿。天床六星左枢右,内厨两星右枢对。文昌斗上半月形,稀疏分明六个星。文星之下曰三师,太尊只向三公明。天牢六星太尊边,太阳之守四势前。一个宰相太阳侧,更有三公相西偏,即是玄戈一星圆。天理四星斗里暗,辅星近着开阳淡。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枢精,第二第三璇玑星,第四名权第五衡,开阳摇光六七名。摇光左三天枪明。

  现存《步天歌》中每句还配有星图,今略。从以上摘录的《步天歌》内容来看,《步天歌》采用朗朗上口的歌诀形式,形象而生动地记载了星官的名称、星数和位置。其优点在于,人们读着步天歌,如同沿着天上的星官,漫步在天空繁星之间一样。全歌条理分明,易于记忆。譬如,我们只要先认识一颗甲星,然后由甲星向东走去,便到乙星,或向南走去,便到了丙星。这样,念着有韵味的歌诀,按着方向,一颗一颗地走过去,就可以辨认全天星座。这一步天识星的思想十分先进和便捷,所以《丹元子步天歌》一经问世便广为流行,成为初习天文学的必读著作。宋代史学家郑樵就曾借助步天歌观测星斗,自云:“一日得步天歌而诵之。时素秋无月,清天如水;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胸中矣?选”清代著名天算家梅文鼎也曾高度赞扬《步天歌》,云:“句中有图,言下见象,或半或约,无余无失”。宋代以降,《步天歌》受到高度重视,被视为描述星象的最权威记录,元初修《宋史·天文志》时,就采用《步天歌》和《景祐乾象新书》作为校勘标准文献。而且由于《步天歌》在传习天文知识中的巨大作用,以至从宋郑樵《通志·天文略》起,往往将其视为秘术,限定只能在灵台传诵,严禁传入民间。

  二、“三垣二十八宿”的星空划分新思想

  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丹元子步天歌》首创了采用三垣、二十八宿的星空划分法,即把北极附近的星象分为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其余分属于二十八宿,将全天的星空分为三十一大区。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的起源很早,《周礼》中已有“二十有八星之位”、“二十有八星之号”的记载。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内有一个书写中国二十八宿的漆盖箱。但早期二十八宿名称,仅仅表明星座个体而已,而且二十八宿体系最初只是古人用来作为标志日、月、五星运动位置等目的而采用的。“宿”,《说文》云:“止也,息逐切”。“宿”在此读为xiù,次也。次,舍止也,有宿舍之意。“二十八宿”从字面上解释,即二十八个星宿,每个星宿作为行星舍止之处所。古人对日、月、五星在无垠的天空中的星群中往返不息,难以掌握其运行规律,于是设想依据恒星之天球上的位置,将天球划分成一定的星空区,即把黄道、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星空区,是为二十八宿。把二十八宿作为星空分区的主体,始自《丹元子步天歌》。二十八宿星空区域的划分,是以二十八宿星官为基础,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每个星宿内有一定的星座,以作为固定的标志,古人以此观测七政之星座间运行之规律,测定岁时季节乃至丰歉、祸福。二十八宿为:东方七宿(苍龙)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共计四十六个星座。北方七宿(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共有六十五个星座;西方七宿(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共有五十四个星座;南方七宿(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共有四十二个星座。下面我们以东方七宿为例,略加说明。

  角宿有十一个星座,分别为:角(又名辰角,共二星),平道(共二星),天田(共二星),进贤(一星),周鼎(共三星),天门(共二星),平(共二星),库楼(又名天楼,共十星),柱(又称五柱,共十一星),衡(共四星),南门(共二星)。亢宿有六个星座,分别为:亢(共四星),大角(一星),折威(又名七折威,共七星),摄提(共六星),顿顽(共二星),阳门(共二星)。宿有十一个星座,分别为:氐(又名天根、天府,共四星)、天乳(一星),招摇(一星),梗河(三星),帝席(又名帝座,共三星),亢池(共四星),骑官(共十星),阵车(共三星),车骑(共三星),天辐(又名天福,共二星),骑阵将军(一星)。房宿有七个星座(另有钩钤为附座),分别为:房(又名天驷、马祖、农祥,共四星),钩钤(又名衿,共二星),键闭(一星),罚(又名伐星,共三星),两咸(共八星),日(一星),从官(共二星)。心宿有两个星座,分别为:心(又名火、大火,共三星),积卒(共十二星)。尾宿有五个星座(另有神宫为附座),分别为:尾(又名九江,共九星),神宫(一星),天江(共四星),龟(共五星),傅说(又名天策,一星),鱼(一星)。箕宿有三个星座,分别为:箕(又名农尾,共四星),糠(一星),杵(共三星)。

  由于二十八宿星官在天上的分布疏密并不均匀,所以这二十八个区域的大小也相差很大。最大的井宿所占的赤经范围达三十多度,而最小的觜宿、鬼宿则只有几度。由于岁差的影响,各宿的距度在不同时代也有些变化。

  《丹元子步天歌》还采用三垣来划分星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垣,本义为墙垣。古人将北极周围邻近的星座,用想象的虚拟线条联系为三个星空区,各区都以东西两藩的星绕成墙垣形式,故取名为三垣,作为天宫中天帝的官署。同样,作为星官来说,这些名称的起源或许很早。但在丹元子之前,人们并没有把它们直接作为划分天区的主体。只有在《丹元子步天歌》一书中才首次将三垣作为三个天区的主体,应用于星空的划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新思想。《续文献通考》之《象纬考》曾就此作了一个评述:

  《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恒星只分中宫、二十八宿及在二十八宿之外者。其中宫之星,凡三垣及二十八宿以上之列星近中宫者,皆属之。其二十八宿之星则止二十八宿及附宿之星而已。其二十八宿以下之列星近地平者,则皆属之二十八宿之外焉。隋丹元子《步天歌》始将恒星分属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之星,固在中宫,其二十八宿之星,则不论近中宫与近地平,计星之经度,分属各宿。郑樵《天文略》宗之。

古代天文学文献中,紫微垣简称紫垣、紫宫,其所在的天区是北极周围,共有三十七个星座,分别为北极(包括太子、帝、庶子、后宫、北极共五星),四辅(又称四弼,共四星),天乙(又称天一,一星),太乙(又称太一,一星),左垣(又称东垣,共八星),右垣(又称西垣,共七星),阴德(共二星)),尚书(共五星),女史(一星),柱史(一星),御女(又命御女宫,共四星),天柱(共五星),大理(共二星),勾陈(又作钩陈,共六星),六甲(共六星),天皇大帝(一星),五帝内座(又称五帝座,共五星),华盖(共十六星),传舍(共九星),内阶(共六星),天厨(共六星),八谷(共八星),天棓(共五星),内厨(共二星),文昌(又名司禄,共六星),三师三公(共六星),天床(共六星),天尊(一星),天牢(共六星),太阳守(一星),势(共四星),相(一星),玄戈(一星),天理(又名贵人牢,共四星),辅(一星),北斗(共七星),天枪(又名天钺,共三星)。紫微垣乃三垣的中垣,居北天中央位置,故又称中宫。丹元子把二十八宿星官与紫微垣天区之间空隙较大的区又划出二垣,即将星宿、张宿、翼宿和轸宿以北的天区称作太微垣;而将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和斗宿等以北的天区称作天市垣。太微垣在紫微垣下的东北脚,位于北斗的南方,包含二十个星座。太微垣的两垣主要由十颗星组成,左垣、右垣各五星。太微之于三垣,乃象征天宫的政府官署,所以太微垣内的星名多用官名,如左垣(又称东垣或东藩)五星为左执法、上相、次相、次将、上将,右垣(又称西垣或西藩)五星为右执法、上将、次将、次相和上相。其余星座分别是:谒者(一星),三公(共三星),九卿(共三星),五诸侯(共五星),内屏(共四星),五帝座(共五星),幸臣(一星),太子(一星),从官(一星),郎将(一星),虎贲(一星),常陈(共七星),郎位(共十五星),明堂(共三星),灵台(共三星),少微(又名处士星,共五星),长垣(共四星),三台(又名三能、三衡、三奇、三阶、台阶、天阶、泰阶、天柱,共六星)。天市垣又名天府、长城、天旗庭、天旗,乃三垣的下垣。天市垣象征天帝率诸侯所幸都市,故东西两藩各星均用各地方诸侯国命名。天市垣包含十九个星座,分别是:左垣(又称东垣或东藩,共十一星),右垣(又称西垣或西藩,共十一星),市楼(共六星),车肆(共二星),宗正(共二星),宗人(共四星),宗(共二星),帛度(共二星),屠肆(共二星),候(一星),帝座(一星),宦者(共四星),列肆(共二星),斗(共五星),斛(共四星),贯索(共九星),七公(共七星),天纪(共九星),女床(共三星)。这种采用三垣、二十八宿作为全天星空的划分主体,将整个星空划分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十一个区域系统的方法,始于道门中人丹元子,无疑是《丹元子步天歌》中又一独到的天文学思想。这种分区方法使得每区域都有一个主体,范围得当。正是由于这种星空划分方法较为合理且又十分形象⑾, 故一直被历代所沿用,直至近代。

 
 
 
前五篇文章

从《论语》和《孝经》看孔子“孝”思想的意蕴

教育不只是学知识

爱“福”的人

修道不要太聪明

麻将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后五篇文章

巴金与鲁迅著作的注释 ——读《巴金书简——致王仰晨》

中国京剧身世

好玩的德中对比

【原创】为明天,你准备了吗?

中华鲟:人鱼困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