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读大学不只为找工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以谋职业的态度选择专业,被牺牲的还有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高考与科举,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旦过去,就可以改善境遇或保障出路。只不过后者主要是为了做官(当然也有其他利益考虑),前者则是为了就业,俗称找工作。

将上大学与谋职业挂钩,至少不是大学发源的初衷。相反,欧洲的古老大学开始主要是为不必找工作的人开设的。大学毕业容易找到工作,应是后来发展的副产品。而近代中国人引进大学时,看重的却是它能够培养专才,可以做事。民国时期,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抱怨,是社会对政府普遍失望的反映,使得青年容易走上反叛的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大学毕业必须保证就业的公论。

20世纪,美国的教育出现精英主义(如白璧德)与平民主义(如杜威)的分别,而祖述杜威的胡适到1940年代仍主张中国应当集中力量办好五至十所大学,与乃师的主张大相径庭。精英教育时代,大学与社会需求比较容易控制,没有很大的矛盾冲突,这样的平衡在快速扩招之后即被打破。扩招的本意应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可是在全社会的广泛期许下,不知不觉地演变成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训练和择业机会。让读大学的人在就业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势,似乎成了办大学、上大学和供人读大学等各方面的普遍理念。教育部门、大学本身乃至全社会,都把就业率当成衡量教育水准的重要尺度。不少人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之后专业设置不对口,试图按照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来解决问题。殊不知这样做非但不能保障就业,反而会使大学存在的价值荡然无存,扼杀大学的生机。

大学不同于一般技术学院或职业学校。后者在后发展国家经济起飞阶段可以测量的指标性贡献,往往比前者更大,毕业生就业更容易,甚至起薪点也更高。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学应该朝着那样的方向努力。大学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够超越不断波动的社会需求变化,探究较长期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重大问题。大学教师如果没有这种超越精神,就不可能坚持学术独立精神和高深的研究取向。大学如果没有学术可言,混同于其他,势必沦为社会的赘物。王国维早就断言,强调有用无用的人是不知学。同样道理,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不应被动顺应社会需求,一方面要坚持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规律,以引导社会,一方面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不能太过趋时,否则容易过时。所谓极旧之下每有极新,越是好的大学,越能够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而保留那些无用之为大用的学科和专业。一味由市场无形之手推动的社会需求,其实相当盲目。这些年不少新设专业的冷热随供求关系大幅度波动,一些炙手可热的专业不数年就人满为患,毕业生成为无人问津的滞销品。如此恶性循环,要是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随波逐流,最终大学势必成为牺牲。

以谋职业的态度选择专业,被牺牲的还有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今日高考的变态情形之一,在于考试成为目的。考生将全副精力放在应试之上,对于至关重要的填写志愿,反而大都茫然,只能依赖于家长或老师。而他们的选择,大体是根据考生的成绩+学校的排行+专业的冷热,再做综合权衡。至于考生本人的爱好以及所报学校那一专业的水准,这两项应该优先考虑的因素,反而最不受重视或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考生大都未成年,需要监护人越俎代庖。诚然,处于少年到青年的临界点,普遍是幻想多于实际,加之中学的引导不当,专业选择未必得其所哉。但从小立志,长大有成的先例甚多,偏科的怪才成就大事业也屡见不鲜。若以从前包办婚姻的态度包办报志愿,希望考生先结婚再恋爱,难免事与愿违。学习首先要有趣,无趣则无味,无味则无心。须知上大学不是继续读高四至高七,学习方式应由被动接受灌输变成主动探索,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很难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况且,学校的排行和专业的冷热,往往由莫名其妙的人根据不伦不类的标准做出,除了人所共知的事实,就是误导众生的笑话。以此为指引,恰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危乎殆哉!

读完大学当然要工作,但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不要将大学当成职业训练所。否则,迟早有一天中国会徒有大学之名而无其实,那时的问题就不仅是学无所用,而是无处求学了。

 
 
 
前五篇文章

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寻找爱子12年 帮别人找回7个孩子

行走职场的必备利器

内、外丹术之仙学

感谢女儿

艮卦中静、观、止三义

 

后五篇文章

把时间花在心灵上

夏日自制药茶 可以预防中暑

足太阴脾经走向、症候及主治

手少阴心经走向、病候及主治

手太阳小肠经走向、病候及主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