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人的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人的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长期以来,人们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而又完善的结论。本文分别探讨了脑结构、遗传、环境以及自我对智慧的影响,并尝试通过“智慧公式”对该问题做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回答。

  人的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古往今来,曾有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家以及教育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与看法。如果粗略地划分,这些观点与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人的智慧是来自于先天的遗传,而另一种则认为人的智慧是来自于后天的环境。

  莫扎特5岁就可以拉小提琴,并且能够为小提琴作曲,在8岁时就谱写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高斯在3岁时就能够指出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7岁时就质疑欧几里得几何学,并首次提出了曲面空间存在的可能性,他被人们称为“数学王子”,并被一些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评价为“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诗人歌德在7岁之前就可以讲6种语言,法国数学家阿利克•克莱赫在12岁时就向科学院呈交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帕斯卡在15岁时就发表了帕斯卡定理。这些人都被人们称为天才,这些天才小小年纪就具有了非凡的智慧,这些例子似乎足可以证明人的智慧就是来自于先天的遗传。

  但是,另外一些例子却又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曾经讲过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仲永原本是一个“神童”,王安石曾对他寄予厚望,但是仲永长大之后却变成了一个非常平常的人。古往今来,确实有许多天资很高的“神童”、“高智商儿童”,长大后却智力平平,他们并没有成为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还有一些天资并不高的儿童,长大后却出现了非凡的智慧,并且成为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爱因斯坦、毕加索、达尔文、托尔斯泰、丘吉尔在儿童时代都是智力平平,但他们却拥有非凡的智慧,并且成为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这些例子似乎又证明人的智慧并不是来自于先天的遗传,而是来自于后天的环境。

  人的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是来自先天的遗传,还是来自后天的环境?长期以来,这两种观点互不相让,争论激烈,这场争论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肯定性的结论,所以这个问题也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在本文中,我将和朋友们一起探讨这个难解的谜,并尝试揭开其中的奥秘。

一、脑结构与遗传

  引言中曾讲到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他5岁就能拉小提琴,8岁就能谱写交响曲,莫扎特确实是一个音乐天才。对于一般的儿童而言,5岁很少有人会拉小提琴,8岁很少有人能够听懂交响曲,更不用说去谱写一部交响曲了!德国大诗人歌德在7岁前就可以讲6种语言,这说明歌德确实是一个语言天才,因为对于一般儿童而言,7岁才刚刚入学,能够讲好一种语言就很不错了,他们怎么可能同时讲6种语言呢?与天才儿童相比,有些儿童很不幸,例如痴呆儿童连一种语言也讲不好,有的甚至连“妈妈”也不会喊叫,这些儿童的不幸实在让人心疼!我们研究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揭开脑遗传的奥秘,找到天才与痴呆的真正原因,找到更好的早期干预方法,让每一个儿童的脑都能健康地发育成长,让更多的儿童成为天才,让痴呆儿、低能儿的悲剧不再重演!


音乐神童莫扎特

  音乐、语言等各种才能都是来自于脑,而脑又是来自于遗传,同样都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脑,为什么有的是天才,而有的却是痴呆呢?这充分说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脑,充分说明脑与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表面上看,人类的脑大同小异,脑与脑之间似乎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如果我们对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的脑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人类的脑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人类的面孔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除了双胞胎外,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两个面孔是完全相同的。同面孔一样,除了双胞胎之外,世界上恐怕也很少有两个脑是完全相同的。

  每一个人的脑都同自己的面孔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一个人的脑都与其他人的脑存在着差异。

  我们说人类的脑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那么脑与脑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如果从遗传的角度看,脑与脑之间的差别主要在脑结构,正是不同的脑结构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脑。有些儿童之所以成为天才,另一些儿童之所以成为痴呆,那正是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脑结构。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具有天才,可是他为什么在语言方面却缺乏天才呢?歌德在语言方面具有天才,可是他为什么在音乐方面缺乏天才呢?这正是因为他们的脑结构不同。

  人类的智力之所以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首要原因就是由于脑结构的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我们说人类的脑结构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每一个人的脑结构都同自己的面孔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那么每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脑结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告诉我们,人体的结构决定于遗传基因;既然人体的结构决定于遗传基因,那么作者就可以做出这样的论断:人脑的结构也一定是首先决定于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如何决定脑结构的呢?目前的基因学说还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专门的解释,但是作者认为,在人类的全套基因图谱中一定分别存在着各个分支结构的基因图谱,例如循环系统的基因图谱、呼吸系统的基因图谱、运动系统的基因图谱等等。在这些分支结构的基因图谱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脑的基因图谱,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图谱称之为“脑基因图谱”。

  由于“脑基因图谱”中包含着关于脑的遗传密码,所以“脑基因图谱”就是脑结构的“建筑图纸”,而每一个人的脑结构都是按照这样的“图纸”“建筑”而成的。

  那么,人的“脑基因图谱”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每一个人的“脑基因图谱”都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父母(亲代)的遗传又是如何“编写”了孩子(子代)的“脑基因图谱”的呢?父亲的脑与母亲的脑也是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脑,他们也各自拥有自己的“脑基因图谱”,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中,由于亲本具有杂种性,所以必然会发生遗传基因的重新组合。在遗传基因的重新组合过程中,父本的“脑基因图谱”与母本的“脑基因图谱”也必然进行重新组合。父本的“脑基因图谱”与母本的“脑基因图谱”互相组合的结果就会形成一套新的“脑基因图谱”,这一套新的“脑基因图谱”就是子代的“脑基因图谱”。所谓脑的遗传就是子代从亲代那里遗传了一套“脑基因图谱”,由于孩子的“脑基因图谱”是父母双方“脑基因图谱”组合的结果,所以在孩子的“脑基因图谱”中既包含有父亲的脑信息密码,也包含有母亲的脑信息密码。由于孩子的“脑基因图谱”中包含着父母的脑信息密码,所以孩子的脑结构就必然与父母的脑结构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但是,孩子的“脑基因图谱”是父母两套“脑基因图谱”共同组合而成的,所以孩子的“脑基因图谱”又是一套全新的图谱,它与父母的“脑基因图谱”又存在着不同之处,所以每一个人的脑结构都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脑结构。

  在子代的“脑基因图谱”中不仅包含着父母的脑信息密码,而且还包含着父母双方家族的脑信息密码。如果说孩子的“脑基因图谱”是来自于父母,那么父母的“脑基因图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父亲的“脑基因图谱”来自于祖父与祖母,而母亲的“脑基因图谱”又来自于外祖父与外祖母,也就是说父母二人的“脑基因图谱”又分别是祖父与祖母、外祖父与外祖母的“脑基因图谱”组合的结果。如果我们一直向上追溯,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的“脑基因图谱”都牵涉到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家族遗传网络。

  在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家族遗传网络中,每一个人的“脑基因图谱”都是这个遗传网络的一个交汇点。由于每一个人的“脑基因图谱”都是家族遗传网络的一个交汇点,所以每一个人的“脑基因图谱”中都必然会蕴涵着家族的遗传信息密码,都必然会具有鲜明的家族特征。

  由于子代的“脑基因图谱”中包含着亲代以及整个家族的诸多脑信息密码,所以子代的脑结构与亲代以及家族的脑结构都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莫扎特就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所以他的脑结构必然会与父母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也必然会具有鲜明的家族特征,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脑结构才使得他具有非凡的音乐天才。著名音乐家巴赫的家族也是如此,在8代136人中就有50个男人是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南北朝的戴逵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卓越的音乐家,大仲马与儿子小仲马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宋朝的苏洵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并称为“三苏”。正是由于子代的“脑基因图谱”中包含着父母以及祖先们的遗传信息,所以他们的脑结构就必然会具有父母甚至祖先们的某些特征。也正是由于子代的脑结构中包含着父母及祖先们的某些特征,所以他们的脑结构才会具有一些特别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天才”与“神童”。如果莫扎特的脑结构没有特别之处,那么他怎么可能5岁就会拉小提琴、8岁就能谱写交响曲呢?如果歌德的脑结构没有特别之处,那么他怎么可能在7岁前就能讲6种语言呢?

  我们曾经讲过,人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什么是系统呢?系统论认为,系统是若干相互作用着的元素的复合体。通过系统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人脑这个巨系统也是由许许多多元素组合而成的一个复合体,元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元素之间的组合就构成了系统的结构。人脑是一个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元素是各种神经组织,各种神经组织的组合就构成了脑的结构。由于人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所以在脑的整体结构中还存在着诸多具有专门功能的分支结构,所以我们所说的“脑结构”既包括脑的整体结构,也包括脑的分支结构。从组合的角度看,无论是神经组织的不同组合或者是分支结构的不同组合都会形成不同的脑结构。

  人类的脑结构究竟有哪些类型呢?如果从系统结构组合的角度看,作者认为可以把人类的脑结构分为以下四种:有序脑结构、无序脑结构、优化脑结构及最优化脑结构。

  (1)有序脑结构。所谓“有序脑结构”就是指正常的脑结构,这种脑结构无论整体结构还是分支结构都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它既不存在无序组合,也不存在最优化组合,它是一种正常的,但也是普普通通的脑结构。具有这种脑结构的儿童是正常的人,既不笨,但也不是天才。

  (2)无序脑结构。无序脑结构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脑的整体结构的无序组合,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严重的遗传缺陷、严重的脑病,严重的疾病导致脑内的神经结构无法正常地组合,使脑的整体结构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脑的整体结构的无序组合常常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患儿或患者常常成为痴呆或严重的智力障碍者。无序脑结构的第二种情况是脑的某些分支结构的无序组合,这种脑结构在整体上处于一种基本正常或相对正常的状态,但是由于它的某些分支结构出现了无序组合,所以这种人常常表现为脑的某些功能的缺失或障碍。

  (3)优化脑结构。所谓“优化脑结构”就是指脑结构的组合十分好,已经达到了优化的程度。优化脑结构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优化脑结构”,在这种脑结构中,无论是整体结构或者各个分支结构都组合得十分好,都达到了优化的程度,所以可以把这种脑结构称为“全优化脑结构”。拥有全优化脑结构的人大都十分聪明,智力发达,并且多才多艺。第二种是“分支优化型脑结构”,在这种脑结构中,整体结构不一定是优化的,但是某些分支结构却比较突出,其组合达到优化程度,所以我们把这种脑结构称之为“分支优化型脑结构”。拥有这种脑结构的人往往会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例如语言、音乐、绘画、诗歌等方面。

  (4)最优化脑结构。所谓“最优化脑结构”就是指脑结构的组合非常好,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致的地步。最优化脑结构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脑最优化结构”,在这种脑结构中,脑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分支结构全部都达到了最优化的程度。当然,“全脑最优化结构”相当罕见,比较多见的是一种“分支型最优化脑结构”。在这种脑结构中,它的整体结构的组合不一定是全优的或最优的,它也可能仅属于一般的有序结构,但是它的某一个分支结构却组合得非常好,达到了最优化或极致的地步,这种脑结构就是“天才型脑结构”,具有这种脑结构的人极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例如莫扎特、歌德及高斯等。莫扎特之所以5岁就会拉小提琴、8岁就能谱写交响曲,高斯之所以在3岁就具有非凡的数学才能,歌德之所以在7岁前就能讲6种语言,这正是因为他们的脑结构是最优化的“天才型脑结构”。

  莫扎特的脑无疑是一个天才的脑,但是莫扎特的天才仅仅表现在音乐方面,而他在语言、数学或物理方面就不一定是天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的脑结构虽然属于“最优化脑结构”,但是他的最优化仅仅出现在有关音乐的某些分支结构,所以他的天才只能表现在音乐方面。在天才的脑中为什么会形成最优化的脑结构呢?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的“脑基因图谱”,我们还以莫扎特为例,由于莫扎特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所以他的亲代的脑结构极可能在音乐方面就比较优化,而他的亲代的“脑基因图谱”中也就必然包含着一些优化结构的信息密码。在形成莫扎特的“脑基因图谱”的过程中,如果亲代“脑基因图谱”中的这些信息密码在组合的时候形成了最优化组合,那么就会产生出一个最优化的“脑基因图谱”。由于“脑基因图谱”是脑结构的“建筑图纸”,所以就会产生出一个最优化的脑结构,或者说“天才型脑结构”。

  正因为天才的脑结构是最优化的脑结构,所以天才才能够成为天才。


人类第一份完整的个人基因组图谱

  为了揭示脑结构与遗传的关系,我提出了“脑基因图谱”假说,假说认为正是“脑基因图谱”首先塑造了每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脑。人类的脑结构真的是由“脑基因图谱”决定的吗?通过对同卵双生者脑结构的观察,可以对这一假说作出证明。我们知道,同卵双生者是由单个受精卵分裂而成,因此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却具有相同的基因。由于他们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脑基因图谱”也应该是相同的。如果脑结构确实是由“脑基因图谱”决定的,那么同卵双生者的脑结构应该是极其相似的。苏珊•格林菲尔德在《人脑之谜》一书中曾经介绍,有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对同卵双生者的脑进行了观察,结果证明他们的脑结构确实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这个实验证明了人类的脑结构极可能就是由“脑基因图谱”所决定的。厄伦迈耶-金林等人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八个国家对血缘关系与智商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关系愈近,测得的智商也愈近。父母的智商与亲生子女的智商的相关为0.5,养父母与养子女智商的相关仅为0.3;遗传学上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有特殊研究价值,同卵双生子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来,遗传关系更密切,智商相关也更高,达到0.75~0.88;异卵双生子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因而其智商相关只有0.5~0.6,与同胞兄弟姊妹相当;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智商相关也有0.75,比在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智商相关还高。智商决定于脑结构,而脑结构又决定于遗传,所以通过智商与遗传的关系也可以证明人类的脑结构极可能就是由“脑基因图谱”决定的。

  我们虽然说人类的脑结构来自于遗传,它是由“脑基因图谱”所决定的,但并不是说先天因素就是决定脑结构的唯一因素,并不是说脑结构一旦形成之后就是不可改变的。脑结构虽然首先被先天因素所决定,但是也会因后天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痴呆儿与低能儿,这些儿童之所以成为痴呆儿或低能儿,除了先天的原因之外,也存在着一些后天的原因,例如孕妇感染风疹、内分泌紊乱、缺氧、产前子宫出血、分娩过程中产钳使用不当导致婴儿颅脑损伤或者产程过长导致婴儿窒息等,婴幼儿发生脑炎、脑膜炎、脑外伤、脑缺氧、一氧化碳中毒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对婴幼儿脑结构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全、萎缩或神经元发育不良等,当然他们的脑结构就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后天因素不仅会影响脑结构的形成,而且对形成之后的脑结构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科学家、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拉马克曾提出“用进废退”学说,这个学说认为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发达,不常使用的器官会退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遗传保持下去。脑结构也是如此,它也存在着一个“用进废退”的问题,如果一个脑结构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思维、记忆等功能活动,那么这个脑结构就有可能发生退化性改变。19世纪初有一个天资很高的王子,从小就被人囚禁在一间小黑屋里,直到17岁才被放了出来,但这时的王子已经成了一个既不能走路,又不会说话的废人了,他的智力也变得十分低下。王子死后,有人对他的脑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他的大脑沟回十分简单,就好象猿人一样。相反,如果一个脑结构能够经常使用,那么这个脑结构就会变得十分发达。有科学家应用脑图像对具有高度技巧的钢琴演奏家的脑结构进行观察,发现他们脑中对钢琴声音的听觉代表区,比一般的钢琴弹奏者的听觉代表区大25%,而增加的程度与练琴年限相关。

二、智慧与遗传

  我们说人类的脑结构来自于遗传,那是不是说人的智慧也是来自于遗传呢?我们在《究竟什么是智慧》中曾经讲过,智慧就是脑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预见能力、意识能力、反馈能力、反思能力、反应能力、谋划能力以及行为能力等各种能力。脑的能力其实就是脑的功能,脑的这些功能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功能”有一个比较确切的认识。

  什么是功能呢?《辞海》的解释是:“指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 心理学家陈英和的解释是:“是指那些由结构派生出来的活动和表现。例如肢体的活动就是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功能,性激素的分泌是神经系统和性腺的功能”而系统论认为,功能是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中所表现的属性、所具有的能力和所引起的作用。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功能其实就是结构所具有的属性、能力与作用,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产生于结构,功能是结构所派生出来的属性、能力与作用,什么样的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

  脑功能也是如此,脑的功能也是脑结构所派生出来的属性、能力与作用。

  由于脑功能只是一种属性、能力与作用,所以脑功能并不能直接遗传,也就是说父母或祖先的智慧并不能直接遗传给子女。

  如果说智慧不能直接遗传,那么像莫扎特、歌德、高斯这样的天才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他们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的聪明才智呢?作者认为,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脑基因图谱”学说来解释,由于天才的脑基因形成了最优化组合,所以他们的脑结构就会成为一种最优化结构。由于他们的脑结构是最优化的结构,于是这种最优化的脑结构就会产生出最高级的功能来,正是这种最高级的功能使天才们小小年纪就拥有了非凡的智慧。智慧虽然不能直接遗传,但是脑结构可以遗传,通过自己的脑结构就可以产生出智慧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子女的智力、性格、脾气、气质、爱好、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常常与父母或者先辈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子女之所以能够与父母或先辈出现诸多相似之处,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脑结构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相似的结构就会产生出相似的功能来。

  脑功能是不能直接遗传的,所以智慧也是不能遗传的;遗传的是“脑基因图谱”以及脑结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正是脑结构产生出了相应的脑功能。

  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遗传也在连续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遗传就像父母对儿女们那种绵绵不断的亲情,这种亲情不仅赋予儿女们一个个新的生命,而且还在关怀呵护着他们的终生。人类的脑也是如此,遗传不仅产生了一个新的脑结构,而且在这个脑结构的全部生命历程中,遗传自始至终都在关怀呵护着它。

  遗传不仅在脑结构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脑功能的实施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提出“精神分子论”,“精神分子论”认为,大脑神经元所合成的“精神分子”是人脑中精神信息的物质基础与载体,脑正是通过精神分子来表达人的精神,所以精神分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精神分子是人脑中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分子或氨基酸序列,我们也可以称它们为“精神蛋白”。“精神蛋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精神蛋白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众所周知,遗传不仅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且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脑是一个思维的器官,思维是人脑最为重要的功能,脑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呢?作者在拙作《破解大脑之谜——精神分子论》一书的第11章“思维的过程之谜”、第12章“思维的本质与机理之谜”中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由于脑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氨基酸小分子的排列组合过程,所以在思维过程中遗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忆也是人脑的一个重要的功能,脑是如何进行记忆的呢?作者在《破解大脑之谜——精神分子论》一书的第13章“人脑的记忆之谜”中还曾进行过探讨,记忆的本质就是“记忆蛋白”的形成,而“记忆蛋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遗传在记忆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脑的感觉、学习、意识、潜意识、感情、行为等各种过程中,遗传不仅参与了这些过程,而且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遗传在脑功能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说人脑中的知识、经验与记忆也可以遗传呢?通过脑的各种功能活动,人脑中产生出了大量的精神产物,例如许多美好的记忆,许多难忘的经验,许多语言文字、诗词歌赋、小说文章、公式定律、论文专著以及理论学说等等,这些知识、经验与记忆是否能够遗传呢?天才们之所以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们的父母把自己以及祖先们的知识、经验与记忆全部都遗传给了天才们呢?人脑中的知识、经验以及记忆等精神产物都是通过精神分子存储于脑中的,而精神分子就是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分子,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精神分子称为记忆蛋白。

  知识、经验及记忆都存储于记忆蛋白之中,但是存储遗传信息的并不是蛋白质,而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记忆蛋白中存储的精神信息很难直接转移到DNA中,所以在遗传信息中就很难包含知识、经验及记忆等精神信息。由于DNA中没有包含知识、经验及记忆等精神信息,所以它们也就很难遗传下去。

  脑功能是无法直接遗传的,人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及记忆等精神信息也是无法遗传的。我们很难想象,数学家的孩子一出生脑子里就装满了数学公式,作家的孩子一出生脑子里就装满了一本又一本长篇小说,作曲家的孩子一出生脑子里就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曲谱。

  脑结构来自于遗传,通过脑结构也可以产生出相应的脑功能来,但是先天而来的脑结构仅仅是脑功能的神经基础,脑功能也仅仅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拥有了一个优化的脑结构,只是拥有了一个较好的神经基础和潜在的能力,仅仅拥有一个好的神经基础和潜在的能力,智慧并不能自动地产生出来。我们在《究竟什么是智慧》一文中曾经讲过,思维是智慧的关键与核心,智慧的形成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脑的思维活动,智慧依然无法产生。那么脑又是通过什么进行思维的呢?作者在《破解大脑之谜——精神分子论》一书的第12章“思维的本质与机理之谜”中曾经讲过,思维活动的主角之一就是精神分子,脑就是通过精神分子进行思维的。脑是通过精神分子进行思维的,那么精神分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在《破解大脑之谜——精神分子论》一书的第11章“思维的过程之谜”中又讲过,精神分子产生于脑的思维过程,它就是大脑思维的产物。

  脑就是这样一个器官,它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出自己的产物——精神分子来,它又通过自己的产物进行今后的思维活动,这是一个长期循环的过程。正是在这种长期循环的过程中,脑中的精神分子越存越多,脑的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发达,而脑也就会变得越来智慧。

  脑是一个思维的器官,思维可以使脑结构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可以使脑的各种功能变得越来越发达,思维可以使脑拥有越来越多的智慧,思维可以使脑变得越来越聪明。

  仅仅拥有良好的神经基础和潜在的能力,但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那么脑结构的潜在能力就很难发挥出来,人脑中存储的精神分子也会越来越贫乏,而脑的各种功能也会越来越萎缩,这样的脑不可能拥有非凡的智慧,这样的脑只能变得越来越笨拙。

  脑就像一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既可以长出茂盛的庄稼、结出丰硕的果实,也可以杂草丛生、一片贫瘠。

  例如一个人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块肥沃的土地,但是如果他既不耕耘播种,又不锄草施肥,那么即使再肥沃的土地也不会长出茂盛的庄稼,更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来!我们在本节的引言中曾经讲过仲永的故事,仲永原本是一个具有超长智力的“神童”,王安石曾对他寄予厚望,但是仲永长大之后并没有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相反却变成了一个智力平平的人。仲永原本是一个智力超长的“神童”,像这样的“神童”必定拥有一个优化的脑结构和超长的脑功能,可是为什么仲永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呢?这说明人的智慧并不是完全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后天的因素也对智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究竟是哪些后天因素对智慧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小节进行专门讨论。

三、人的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在上面的两小节中,我们分别探讨了脑结构与遗传、智慧与遗传的关系,通过以上探讨,我们知道遗传对脑结构的形成以及脑功能的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遗传并不能决定终生,遗传并不是决定智慧的唯一因素。如果说遗传并不是决定智慧的唯一因素,那么智慧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人的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者认为,决定智慧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遗传、环境及自我,人的智慧与遗传、环境以及自我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能够更确切地表达我的观点,我总结出了一个智慧公式,其内容如下:

   I = S(Inh + E)

  式中I表示智慧(Intelligence),Inh表示遗传(Inheritance),E表示环境(Environment),而S则表示产生智慧的主体“自我”(Self)。智慧公式揭示了智慧I与遗传Inh、环境E以及自我S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智慧I等于遗传Inh、环境E之和与自我S的乘积。智慧公式说明,智慧I是遗传Inh、环境E以及自我S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Inh、环境E及自我S三因素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智慧I;智慧公式进一步说明,人的智慧I既取决于遗传Inh,也取决于环境E,但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自我S,在遗传Inh、环境E以及自我S三个因素中,自我S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智慧公式还说明,不仅遗传Inh、环境E及自我S能够影响智慧I,而且智慧I的改变也会反过来对遗传Inh(脑结构)、环境E以及自我S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造DNA双螺旋结构。

  智慧公式的根据是什么呢?我们在《究竟什么是智慧》一文中曾经讲过,智慧就是脑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脑要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脑结构,脑结构是脑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神经基础,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神经基础,那么脑就根本无法产生出智慧能力来。脑结构来自于遗传,如果一个儿童在出生的时候就能够拥有一个最优化的脑结构,那么这样的脑结构就很有可能产生出非凡的智慧来,例如莫扎特、歌德、高斯。如果一个儿童在出生时就不幸拥有一个无序的脑结构,那么像这样的脑结构就势必会严重影响他的智慧能力,结果就会形成痴呆或低能。脑结构是智慧的神经基础,智慧首先取决于脑结构,由于脑结构来自于遗传,所以也可以说智慧首先取决于遗传,即I取决于Inh。

  具备了一个好的脑结构,仅仅是具备了产生智慧的可能性或潜在的能力,具备一个好的脑结构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就具备了智慧。这是因为智慧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脑不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那么即使拥有一个最优化的脑结构也很难产生出非凡的智慧来。脑如何才能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呢?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人生存于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之中,在他的生存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或物,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矛盾与困难,这些“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或物”、这些“难以解决的矛盾与困难”就是人类遇到的“问题”。人生活在一个问题的海洋之中,人生存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智慧就是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人生存的环境对智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存于不同的环境,人就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认识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问题也就有所不同,不同的环境对智慧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正如高云鹏、荆其诚二先生在《开发自我——脑、社会和心理》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包括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养育子女的态度等),就像树木赖以生长的土地;而社会大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政治形势、有关政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方方面面),就像树木生长其中的气候条件。如果风调雨顺、阳光充足,则能长成大树。”

  作者在《破解大脑之谜——精神分子论》一书的第22章“自我的本质”中曾经讲过印度加尔各答的“狼孩”,由于这个孩子从出生到8岁一直在狼群中生活,所以他失去了人的心理,形成了狼的习性。他用四肢行走,舔食扔在地上的肉,怕强光而夜视敏锐,害怕水而不愿洗澡,寒冷天也不愿穿衣服,深夜嚎叫。由于“狼孩”从出生到8岁一直生活在狼群及自然的环境之中,这种环境改变了他,所以他的智能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在前面还曾讲过“王子”故事,王子原本是一个天资很高的儿童,但是由于他多年都被囚禁在一个小黑屋中,他最后他变成了一个智能十分低下的人。王子原本天资很高,那就是说他应该具有一个优化的脑结构,一个优化的脑结构本应该产生出非凡的智慧来,但是王子却变成了一个低能的人。王子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低能的人呢?根本的原因就是环境,正是恶劣的环境把一个天资很高的王子变成了一个低能的人。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来自于文献,下面我再举一个我亲眼目睹的例子。我的学生时代正值“阶级斗争”风行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每一个人都被贴上了一个无形的政治等级标签,这个政治等级标签就是根据家庭出身所定的“成分”。千万不可小看“成分”的厉害,它可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我的同学当中,有不少天资聪明的学生,但由于他们出身于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家庭,于是他们先天注定只能拥有一个坏“成分”。正是由于他们的坏“成分”,他们的政治地位很低,不仅在学校倍受歧视,而且每到升学的时候不论你的成绩有多么优秀也大都会被淘汰下来,他们根本无法进入初中或高中学习,进入大学的更是凤毛鳞角!他们小小年纪就脱离了学习的环境,不得不回到农村去为生计而挣扎。由于环境的限制与制约,他们的天资很难得到充分发挥,自然他们也就很难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几十年过去了,“成分”虽然被废除了,但是当年这些天资聪明、风华正茂的学生们都变成了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农夫或老农妇!严峻的政治环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埋没了不少人才。当然,并不是说在艰难的环境中就不会产生智慧,只要有人的存在,智慧之花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开放。但是环境对智慧的影响确实很大,如果没有“成分”的束缚,我相信在这些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子女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来。

  正如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所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教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华生所说的“特殊的方法”恐怕主要指的就是教育与环境,其实教育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不同的环境确实能够对智慧的发展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环境确实能够造就不同的人。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智慧I不仅取决于遗传Inh,而且还取决于环境E。

  智慧虽然取决于遗传与环境,但是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并不能完全决定智慧,智慧还与“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什么是“自我”呢?作者在《破解大脑之谜——精神分子论》一书的22章“自我的定义”中曾经指出,自我就是认识主体对自己感知、认识后的产物,自我就是主体“我”的精神化身。如果说遗传是智慧的先天性因素,环境是智慧的客观性因素,那么自我就是智慧的主观性因素。

  如果说先天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也是难以控制的,那么自我这个主观因素不仅能够改变,而且能够选择与控制,所以在智慧的所有相关因素中自我是一个最为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由于自我是一个最为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由于自我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所以自我对智慧的影响更大。一个人即使不具备最优化的脑结构,即使他所处的环境也不好,但是如果这个人具有远大的目标与强大的动力,如果这个人能够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持之以恒,那么这个人照样可以产生出非凡的智慧来,照样可以取得的巨大的成就,照样可以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这就是说智慧I不仅取决于遗传Inh和环境E,而且更取决于自我S。

  遗传并不能决定终生,环境也不能决定一切。

  脑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器官,后天的因素也能够对脑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有些人的天分并不一定很高,也就是说他的脑结构并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他的脑功能也并不一定是最突出的,但是由于他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持之以恒,那么在他的脑中就会存储越来越多的精神分子,他的思维等各种功能就会变得越来越发达,脑结构也会变得越来越优化,脑也会越来越聪明,他同样也会产生出非凡的智慧来。例如爱因斯坦在小的时候被家人认为是弱智儿童,因为他很晚才开口说话,而且在学校里也只是数学和物理比较好。毕加索在学习字母时就有困难,并且一直是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达尔文小的时候曾在一个寄宿学校学习,他的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他的智力水平在一般水平之下。”他的父亲曾大声怒斥他:“你除了打鸟、玩狗和抓老鼠外,什么也不干。这样下去,你会给自己,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耻辱!”托尔斯泰在学生时代也表现平平。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7个月的早产儿,在童年时个子很小,也从未表现出任何才华,他的父亲和教师都认定他会终生平庸。

  爱因斯坦在小的时候虽然被认为是一个“弱智儿童”,但是他却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创造才能的人物之一”;毕加索虽然小的时候是一个“差生”,但是他却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大画家;托尔斯泰虽然在学生时代表现“平平”,但是他却成为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世界文学的巨人;达尔文虽然在学生时代也表现“平平”,但是他却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成为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丘吉尔虽然是一个智力平常的早产儿,虽然他的父亲和教师都认定他一定“终生平庸”,但是他却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撰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国民族史》等著作,并于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智慧来源于遗传、环境以及自我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智慧既取决于遗传,也取决于环境,但智慧更取决于自我,这就是智慧公式所表达的结论。


(此文节选自《破解大脑之谜——精神分子论》一书的第34章)

 
 
 
前五篇文章

“青春文化”高开“青年文化”低走

湘西赶尸探秘

分个苹果给别人

世上最心酸的秘密

大自然的赞歌 艺术家刘中的创作思考

 

后五篇文章

我读马丽华

盛夏来临防中风

很多家庭成“无语家庭” 警惕青少年“情感荒漠化”

六种遮胎门——说“受生中有”之二(一)

六种遮胎门——说“受生中有”之二(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