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前途无限 |
 
任继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上撰文指出,西方哲学发展由浑沦到分析,又由分析到综合,看来这是21世纪的大致轮廓。对中国哲学来说,我们不能安于自己的浑沦、综合,认为比西方的分析更高明,这是一种误解,一种极端无知有害的说法。从浑沦的统一,经过近代科学分析的洗礼,再进行综合,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认识步骤必不可少。融合中西,经过新的否定之否定的必由之路,从宗教分离出来的哲学,今天要以崭新面貌,接过当年宗教曾负担过的职能,化解人们心理精神困惑,解答人生的终极追求和终极关怀问题。 文章说,由分散到综合,跨学科、多学科协作将是21世纪学科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哲学的喜欢综合从整体考察的思维模式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现在还不要过分高兴。因为现代社会要求的综合、整体观,是经过近现代科学几百年精密分析、细致分工的基础上更高一级的综合,不是中世纪原始状态的浑沦、笼统,浑沦是分析以前一种朴素状态。例如,中医将要在21世纪取得大发展,走向世界,就必须经过近代分析化学、近代生理、解剖学、生物学的洗礼,把《黄帝内经》中朴素直观的五行、阴阳、三焦、虚实表里等辨证施治的经验,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才可以丰富医学知识,为全人类造福。中国哲学也面临这样的处境。 文章说,中国哲学遇到了前人没有遇到的机遇。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厚,只是过去没有人花力气坐下来认真研究它,缺少细入毫芒的科学分析功夫,有时捧到天一样高,不敢触动它一根毫毛;有时又贬斥得一无是处。这类错误不能再犯了。 文化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抛不掉、打不烂。“文化大革命”中曾捣毁曲阜孔林孔庙,这疯狂行为恰恰是封建迷信的泛滥。中国哲学的封建主义的深层次的问题清理得不够,还要继续清理。 世界各种思潮一齐涌来,我们对它们要鉴别取舍,要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为了鉴别取舍,首先要提高我们的文化识别本领,才不致上当受骗。有的人到外国取经,正赶上某种学说流行(流行的未必是真经),即使是真经,他们用得上,中国拿来是否适用,还要通过实践检验。“五四”以后,我们移植外来学说,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可贵的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