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古代商人的济世情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古代社会中,商人虽拥有巨额财富,但被视为逐利之徒,地位极其低下,被剥夺诸多权利,如禁止身着丝绸衣服、禁止乘坐华丽的车舆、更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甚至时常被抓去戊守边疆。尽管遭遇种种不公与歧视,古代商人却对慈善事业极其热衷,视扶危救困为本色,常常倾囊相助弱势群体,赢得人们的欢迎与赞许。

被尊为“商界鼻祖”的范蠡,就是一位慈善巨子。在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他投身商界,曾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然后又“散于贫交疏昆弟”,仅传给子孙极少部分财产,可谓是“富好行其德”。在范蠡的表率下,后世商人多以济世助人为乐,涌现了一位位慈善明星、谱写了一段段慈善佳话。

  古时商人为善甚多。为能便于人们出行,他们修桥筑路、搭亭施茶,兴建大批公共设施。为能培养人才,光耀乡里,他们设义塾、聘名师,为寒门学子提供资助,使他们能够继续学业,金榜题名。为能造福乡梓,扶危救困,他们积极投身于各项慈善机构兴建,办善堂、建义仓、兴义冢,维系乡间社会安宁。每当灾害发生,总有商人捐资捐物,赈济灾民。商人不仅是乡间慈善的重要力量,更是会馆、行会等主要创建者。他们以缁铢必较的精神,积累下巨额财富,为慈善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古代商人对慈善之所以如此热衷,在于树立起良好商业观。虽身在商界,他们却重义轻利,认为在追逐利润过程中,不应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应抛弃礼义道德,“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才是获取利润的真谛。与此同时,经商虽能获取暴利,但也风险巨大,商人们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因此他们需要寻求心灵上的寄慰,希望在幂幂之中能有神的庇佑。在笃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代社会里,施善成为获取神灵眷顾的最有效途径,商人们希望通过施善消弥灾祸,使商途坦荡,事业兴旺。

  或许果真应验了“善有善报”,许多商人在施善的同时,也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成为兼具商业家与慈善家双重身份的社会名流,如胡雪岩、盛宣怀、林瑞岗等。施善也使许多商家名声大振,如著名老字号“同仁堂”从创办伊始,就开展慈善活动,时常免费施医、施粥,施馆,影响力遍及全国。施善更使许多商帮发展壮大,称雄商场,如江浙商帮、徽州商帮、晋商商帮均曾设立大型慈善机构,或参与大规模赈灾,以善声著称。慈善似乎成了商人幸运星,照耀之处,商机旺盛。

  施善之所以帮助商人取得事业上巨大成功,得益于慈善效应的发挥。它使商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诚信代表,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信任,使商家扎根于民,取信于民,自然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竞争中无往不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慈善不仅能为商家招牌镀金,更能提升商业文化内涵,增进商家间的信任与合作,使其能够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商业集团。商家施善,有百利而无一害。

 
 
 
前五篇文章

南宁多所学校推行“孝道文化”教育收获大

人天和谐的绿色对话

仁慈智能的动物

一个美籍马来西亚姑娘在中国的公益实践

居士的家庭生活

 

后五篇文章

祥子公益店 一个人的扶弱平台

什么是出离心

正字与反字

北大首任校长何燮侯

爱的处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