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把慈善传承给孩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与儿子逛街,每每看到有残疾人沿街乞讨时,跑在前面的他总是转回来,伸手向我要几元钱,然后跑过去,把钱送给残疾人。残疾人向他微笑时,他却征征地注视着对方,我知道,儿子那时的眼神,是一种慈善的眼神,因为他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小小的心灵得到另一种精神的慰藉。

残疾人的微笑,是对儿子的感激,是残疾人优雅的另一面。是他接受了儿子的慈善、理解与无私的行为。表现出对儿子这种友善的赞赏。

常常培养孩子的这种慈善,我们做父母的应当扮演一个十足的教练角色。

1983年,费城一个名叫费雷尔的小男孩看见一个无家可归的男人流浪在费城的大街上。费雷尔问父母:为什么这个男人会睡在冰冷的马路上?当得知是因为他没有家人和亲人的关心时,费雷尔请父母把他带到城里,他要把自己的枕头和毛毯送给那个人,他的父母同意了。

这个13岁小男孩的善举,感动了许多的志愿者,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捐赠衣物、毛毯。分发食品。表达着他们的爱心----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一个小男孩的鼓舞。直到现在,人们仍在世界上还存在饥饿和无家可归者的城镇中仿效费雷尔,表达着他们对这些人的关心。

我们回头想一想,假如当年小费雷尔的要求没能得到父母的应允,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

父母的慈善和关爱之心,会成为孩子镜像,无声息地鼓动着孩子去表露自己内心的慈善。

无论最终我们做家长的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都应让慈善作为一种家族习惯传承下去,而不只是一时行为就是慈善教育的初衷。孩子们从小就拥有慈善的意识,会制定计划和组织相关的活动,从而形成习惯并长期执行,最后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一直最想看到的慈善良性循环。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在西方广泛流传的人生哲学名言,无疑是对传承慈善习惯的优美诠释。

 
 
 
前五篇文章

心理救助——我国慈善事业的新课题

俞敏洪:人生不能过于安分

中国与新加坡将首次联合举办大型宗教文化展

【心灵手巧】:DIY胸花——最爱蝴蝶偏飞

净化心灵 选择崇高

 

后五篇文章

中国大学校训与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情感

今天,我们该怎样面对国学?

醒觉和麻醉 心安与心不安

学佛人在发心中的误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